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报告
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报告
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报告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报告引言:蜡烛作为一种常见的照明工具,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
它的燃烧过程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蜡烛的燃烧现象,探究蜡烛燃烧的原理和特性。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蜡烛、打火机、计时器、烧杯、尺子、温度计等。
2. 在实验室安全环境下,点燃蜡烛,并记录点燃的时间点。
3. 观察蜡烛燃烧的外观特征,包括火焰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4. 使用尺子测量蜡烛的高度和直径,并记录下来。
5. 使用温度计测量蜡烛周围的空气温度,并记录下来。
6.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记录烟雾的颜色和密度。
7. 使用打火机将蜡烛熄灭,并记录熄灭的时间点。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点燃蜡烛后,火焰首先呈现出明亮的黄色,并逐渐变为蓝色。
2. 蜡烛的高度和直径对火焰的大小有一定影响,较高且较粗的蜡烛火焰更大。
3. 蜡烛周围的空气温度会随着燃烧的进行而升高,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周围空气导致的。
4. 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颜色通常为白色,密度较大。
5. 熄灭蜡烛后,火焰熄灭的瞬间会伴随有一声轻微的“噼噼”声。
实验讨论:1. 蜡烛的燃烧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其主要成分是蜡烛的燃料(如蜡),氧气是其燃烧的必要条件。
2. 火焰的颜色变化是由于不同温度下燃烧产生的光谱特性不同所致。
开始时,火焰较冷,主要产生黄色光;随着温度升高,火焰变为蓝色,表示燃烧更加完全。
3. 火焰的大小与蜡烛的高度和直径有关,较高且较粗的蜡烛有更多的燃料供应,因此火焰更大。
4. 燃烧产生的热量会传递到周围的空气,导致空气温度升高。
这也是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点燃蜡烛会有一定的取暖效果。
5. 燃烧产生的烟雾主要是未完全燃烧的燃料和其他杂质,白色烟雾表示燃烧不完全。
6. 熄灭蜡烛时,火焰熄灭的瞬间会产生一声“噼噼”声,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气体在熄灭时迅速收缩,产生了声音。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和记录了蜡烛的燃烧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初三化学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初三化学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蜡烛和它的燃烧。
别看蜡烛小小的,其实它里面可有大学问。
蜡烛点燃时,火焰跳动,似乎在跟我们打招呼。
大家有没有想过,蜡烛究竟是怎么燃烧的?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这个小秘密。
一开始,我们准备了蜡烛、火柴,还有一个透明的玻璃杯。
咱们的实验就是观察蜡烛燃烧时的变化。
点燃蜡烛的时候,那火焰一闪一闪的,简直美极了!看着它慢慢变大,真是让人心情愉悦。
蜡烛在燃烧的时候,蜡烛芯被加热,蜡烛里面的蜡就开始熔化,变成液态,接着蒸发到空气中。
这时候,火焰需要氧气,没氧气可不行,火焰可会“饿”死。
当我们把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哇,火焰迅速变小,仿佛在跟我们撒娇,要是有声音的话,肯定是“哎呀,我快不行了!”结果呢,火焰最后熄灭了。
大家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杯子里面的氧气被火焰“吃”光了,火焰没有氧气了,自然就没办法继续燃烧了。
这一瞬间,我们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看到燃烧的本质了,真是太神奇了!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更有趣的实验。
拿来一个透明的塑料瓶,放上水,再把蜡烛放在瓶口。
然后轻轻点燃蜡烛,大家注意看,水面慢慢上升,真是太有意思了!这时候,大家心里肯定在想,这水是怎么回事?蜡烛在燃烧的时候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些气体让瓶子里的空气“挤”出来,水面就跟着上升了。
就像挤牙膏一样,真的是让人忍俊不禁。
经过这些实验,大家是不是对蜡烛的燃烧有了更深的理解呢?蜡烛燃烧的过程其实就是化学反应的过程,蜡烛里面的烃类和氧气结合,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哎呀,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复杂?但其实就是蜡烛和空气在“谈恋爱”,火焰就是他们的爱情火花!这种反应,简单来说就是能量的释放,产生了热和光,让我们能享受这份温暖。
我想起小时候,冬天的时候,家里没暖气,点根蜡烛,真是温暖又有氛围。
蜡烛的火焰在黑暗中摇曳,像个小精灵,在无声地讲述故事。
这不禁让我想到,蜡烛虽然小,但它的力量可不小,能够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甚至是安全感。
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报告
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在这个实验里,我们主要想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为什么它能在黑暗中发光。
毕竟,谁不想在烛光下享受浪漫呢?同时,我们也想搞明白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来一场科学与生活的亲密接触。
1.1 理论基础蜡烛的主要成分是蜡,燃烧的时候,蜡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和光。
说白了,蜡烛其实是一个小小的化学工厂,能把固态的蜡转变成气体和能量。
就像我们吃饭,食物被消化,变成能量一样,蜡烛也是在“吃”空气。
1.2 实验准备实验准备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几根蜡烛、一个打火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以及一些水。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别小看这些东西,咱们要好好利用它们,来一场蜡烛与水的较量。
2. 实验步骤2.1 点燃蜡烛首先,把蜡烛固定在一个安全的地方,确保它不容易倒下。
然后,像个小魔术师一样,用打火机点燃蜡烛。
哇!火苗一冒出来,瞬间就能照亮整个房间,简直是“见光死”的感觉。
2.2 观察燃烧这时候,大家可以观察蜡烛的火焰,注意火焰的颜色、形状,以及它发出的热量。
你会发现,火焰的底部是蓝色的,而顶部是黄色的,简直像个小小的舞台,演员们正在精彩表演呢。
再看看蜡烛周围,蜡烛慢慢地变短,蜡滴在桌子上,简直是“蜡烛流泪”的感觉。
2.3 用水覆盖蜡烛接下来,准备好透明的玻璃杯,慢慢将它放在蜡烛上,像给蜡烛戴上了一顶“小帽子”。
观察杯子内部,火焰慢慢变小,最后熄灭。
这时候,大家可以发现杯子里面的水面开始上升,哇哦,蜡烛是怎么做到的呢?3. 实验结论3.1 化学反应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蜡烛燃烧的时候,不仅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还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
这就像是蜡烛在“呼吸”,一边用力“吸气”,一边“吐气”,热量和光亮也是它“吐”出来的。
3.2 实际应用这项实验其实告诉我们很多生活中的小道理,比如说光和热的来源,以及燃烧的必要条件。
生活中,咱们常常需要用到蜡烛,比如停电的时候点一支,瞬间就能让黑暗不再可怕。
蜡烛燃烧简易实验报告
蜡烛燃烧简易实验报告简介蜡烛是一种古老的照明工具,其主要成分是蜡质,通过在蜡烛的顶端点燃火焰,使其燃烧产生的热能和光能来达到照明的目的。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现象,来探究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实验过程1. 实验材料:蜡烛、打火机、医用镊子、计时器、标尺。
2. 准备工作:在实验室地面上铺一层防火材料,确保实验安全。
3. 实验步骤:- 使用打火机点燃蜡烛的顶端,确保火焰燃烧稳定。
- 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形状、颜色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 使用标尺测量蜡烛与地面的距离,以确定蜡烛的燃烧高度。
- 使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持续观察蜡烛的烧尽时间。
实验结果1. 火焰形状:点燃蜡烛后,火焰呈现出亮丽的锥形状,上部较细,下部较粗。
2. 火焰颜色:火焰的颜色为黄色橘红色。
3. 火焰高度:实验中蜡烛的燃烧高度约为5.6厘米。
4. 燃烧时间:蜡烛完全燃烧的时间约为2小时30分钟。
5. 烧尽时间:蜡烛从点燃到完全烧尽的时间约为3小时10分钟。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观察和记录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讨论:1. 蜡烛的燃烧过程是一个氧化反应,其中蜡烛的主要成分蜡质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 火焰形状的锥形结构是由于火焰周围的空气在受到高温影响后快速上升,形成一个较稳定的气流环境。
3. 火焰的颜色由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物质的种类和温度所决定,蜡烛燃烧产生的黄色橘红色火焰是由碳颗粒的发光所致。
4. 火焰高度与蜡烛的燃烧速率和瓶口的大小有关,火焰的高度随着燃烧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5. 蜡烛的燃烧时间和烧尽时间受到蜡烛的大小、蜡质成分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如燃烧时间会因房间温度和空气流通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了解了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火焰形状、颜色和高度等现象。
我们得出了蜡烛的燃烧是一个氧化反应,燃烧产生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
同时,蜡烛的燃烧时间和烧尽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分析燃烧产物。
3. 学习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用品1. 一支新蜡烛2. 火柴3. 一支干净烧杯4. 水5. 水槽6. 澄清的石灰水7. 一把小刀三、实验步骤与方法1. 点燃前观察(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等物理性质,并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呈白色,圆柱状,质地较软,无气味。
(2)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中,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2. 点燃时观察(1)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的变化,包括火焰的颜色、形状、温度等。
现象: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2)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
现象:火柴梗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干燥的玻璃杯内壁有水雾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3. 熄灭后观察(1)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
(2)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蜡烛重新燃烧。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易碎。
四、实验结论1. 蜡烛在点燃前是一种白色、圆柱状、质地较软的固体,无气味,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2.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 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4. 熄灭蜡烛后,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
五、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让我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小学蜡烛燃烧实验报告
小学蜡烛燃烧实验报告研究背景蜡烛是我们常见的民用照明用品,其主要成分是蜡和导热芯,通常由蜡料和棉芯制成。
蜡烛的燃烧与氧气的供应、燃烧温度以及蜡料成分有关。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并了解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
实验目的1. 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了解蜡烛的燃烧特点;2. 测量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3. 了解蜡烛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实验器材与试剂- 蜡烛- 火柴- 温度计- 打火机-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将蜡烛插入固定支架上,并确保蜡烛竖直稳定。
2. 打火机点燃火柴,然后将火柴放在蜡烛的导热芯上,使蜡烛点燃。
3. 使用温度计测量蜡烛燃烧过程中周围环境的温度。
4. 记录蜡烛的燃烧时间、燃烧高度和温度变化,并及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5. 等待蜡烛完全燃烧完,完成实验。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和相关讨论:1. 蜡烛的燃烧特点:当点燃火柴接触到蜡烛的导热芯时,蜡烛开始燃烧。
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烛的火焰逐渐变高。
蜡烛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和热量。
2. 温度变化:我们通过温度计测量了蜡烛周围环境的温度,发现刚开始时温度较为平稳,随着蜡烛燃烧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3. 蜡烛燃烧时间和燃烧高度:我们记录了不同蜡烛的燃烧时间和燃烧高度。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同蜡烛的燃烧时间和燃烧高度有所差异,这与蜡烛的制作材料和结构有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蜡烛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产生火焰和热量。
2. 蜡烛燃烧过程中周围环境的温度会逐渐升高。
3. 蜡烛的燃烧时间和燃烧高度受到蜡烛的制作材料和结构的影响。
实验启示本次实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燃烧特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的记录,我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并学到了很多知识。
1. 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的供应,没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将导致蜡烛燃烧受限。
2. 蜡烛的燃烧是一种有序的化学反应过程,涉及到温度、氧气和燃料的相互作用。
蜡烛熔化燃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探究蜡烛熔化、燃烧的过程及产生的现象。
3. 分析蜡烛燃烧产物,并验证其成分。
二、实验原理蜡烛主要由石蜡、棉线等材料制成。
石蜡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当蜡烛受热时,石蜡熔化并气化,形成石蜡蒸气。
石蜡蒸气在火焰中燃烧,产生光和热,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三、实验材料1. 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燥的烧杯一个4. 澄清石灰水适量5. 水槽一个6. 小刀一把四、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等。
- 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槽中,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2. 点燃蜡烛-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熔化、燃烧的现象。
- 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声音、气味等。
3. 探究火焰各层的温度- 将一根火柴横在火焰上方片刻,观察火柴梗的碳化位置,确定火焰各层的温度。
4. 观察燃烧产物-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
- 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5. 熄灭蜡烛- 观察熄灭蜡烛后的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其现象。
五、实验现象1. 蜡烛的物理性质- 蜡烛为白色、圆柱状固体,硬度较小,稍有气味。
- 石蜡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2. 蜡烛燃烧现象-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 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产生烟雾。
3. 火焰各层温度- 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4. 燃烧产物- 蜡烛燃烧时,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产生了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5. 熄灭蜡烛后的现象- 熄灭蜡烛后,蜡烛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
-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1. 蜡烛主要由石蜡、棉线等材料制成。
2. 蜡烛燃烧时,石蜡熔化、气化,形成石蜡蒸气。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这样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
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和方法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解释和结论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引言:蜡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一,它不仅可以提供光亮,还可以产生热量。
然而,对于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所产生的热量的起源,我们了解得并不多。
因此,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探究,以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及其所产生的热量的来源。
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烧杯、温度计、计时器。
2. 将蜡烛放置在烧杯中,点燃蜡烛。
3. 使用温度计测量烧杯旁边的空气温度,并记录下来。
4. 开始计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蜡烛燃烧的时间和烧杯旁边的空气温度。
5. 当蜡烛完全燃烧结束后,停止计时。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并记录了燃烧时间和烧杯旁边的空气温度。
在蜡烛燃烧的初期,我们观察到蜡烛燃烧的火焰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焰逐渐变大。
同时,我们注意到烧杯旁边的空气温度也在逐渐升高。
实验分析:蜡烛的燃烧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
当我们点燃蜡烛时,火焰会从蜡烛芯上蔓延开来。
蜡烛芯的主要成分是棉线,它起到了引燃蜡烛的作用。
而蜡烛本身则由蜡质组成,蜡烛燃烧时,蜡质被加热并融化,随后被蜡烛芯吸引上升。
当蜡质被加热至足够高的温度时,它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蜡烛燃烧的火焰逐渐变大,这是因为随着蜡烛燃烧,蜡质被蜡烛芯吸引上升的速度逐渐增加,使得火焰的大小也随之增大。
同时,我们测量到烧杯旁边的空气温度也在逐渐升高,这是因为蜡烛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加热了周围的空气。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蜡烛的燃烧原理及其所产生的热量的来源。
蜡烛的燃烧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当蜡烛燃烧时,蜡质被加热并融化,随后被蜡烛芯吸引上升,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蜡烛燃烧的进行,火焰逐渐变大,同时周围空气的温度也逐渐升高。
本次实验的结果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热量的产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蜡烛燃烧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掌握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实验时间:2022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蜡烛、火柴、酒精灯、秒表、玻璃片、镊子、试管、滴管、白纸、铅笔实验步骤:1. 将蜡烛固定在实验台上,点燃蜡烛。
2. 用镊子取一小块白纸,用滴管在白纸上滴一滴蜡烛油。
3. 用玻璃片将蜡烛油均匀涂抹在白纸上。
4. 用秒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5.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1. 蜡烛点燃后,火焰呈黄色,火焰中心有明亮的黄色光亮。
2. 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逐渐变短,烛芯周围的蜡油被消耗。
3. 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周围产生烟雾,烟雾逐渐增多。
4. 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下方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
5. 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上方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结果分析:1. 蜡烛燃烧的原理是蜡烛中的石蜡在火焰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 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中心温度较高,使蜡烛油蒸发成气体,燃烧产生火焰。
3. 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是石蜡蒸气凝结而成的。
4. 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下方产生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表明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水生成。
5. 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上方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是蜡烛燃烧的产物之一。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蜡烛燃烧的原理,掌握了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中的石蜡在火焰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焰接触易燃物品。
2. 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整洁,不要乱扔垃圾。
3. 实验过程中,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做好记录。
4. 实验结束后,熄灭蜡烛,清理实验器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蜡烛燃烧的原理,还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引言蜡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一,它不仅可以提供照明,还可以用于氛围营造和庆祝活动。
然而,蜡烛的燃烧过程却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
本实验旨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深入了解蜡烛的结构、燃烧过程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蜡烛•火柴•支架•钢尺•平衡器•实验室温度计•钢笔•纸张方法1.准备工作:–在实验室中设置支架,将蜡烛固定在支架上。
–使用火柴点燃蜡烛。
–使用钢尺测量蜡烛的高度和直径。
–使用平衡器称量蜡烛的质量。
–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室内温度。
2.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和烟雾。
–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观察蜡烛燃烧后的残留物。
3.测量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将蜡烛置于一定距离的容器内。
–点燃蜡烛并观察温度的变化。
–使用钢笔在纸张上记录温度的变化。
4.分析实验结果:–对蜡烛的燃烧时间、残留物、产生的热量进行比较和分析。
–探讨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和环境的关系。
–探究蜡烛的结构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实验结果和讨论蜡烛的燃烧过程观察蜡烛点燃后,火焰呈黄色,烟雾从蜡烛顶部升起。
整个燃烧过程持续约2小时。
燃烧结束后,蜡烛留下一小部分未燃烧的蜡和一些灰烬。
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测量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蜡烛燃烧时周围环境的温度上升。
通过记录温度的变化,我们发现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使温度上升约10摄氏度。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蜡烛的燃烧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产生的火焰和烟雾是燃烧产物。
2. 蜡烛的燃烧时间和残留物与蜡烛的结构和质量有关,较长的蜡烛燃烧时间和较多的残留物可能表示蜡烛质量更大。
3. 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使周围环境的温度上升,这是因为燃烧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热能。
4. 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和环境的关系可以通过研究燃烧产物的成分和对环境的影响来探究。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蜡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不仅可以点亮我们的房间,还可以在特殊场合使用。
然而,你是否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呢?为了深入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
首先,我们准备了几根相同大小的蜡烛和一些实验器材,如火柴、尺子、计时器等。
接着,我们点燃蜡烛并记录下燃烧的时间。
我们发现,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明亮的火焰,并且烛心逐渐变短,蜡烛也会慢慢融化。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我们进行了一些进一步的实验。
我们测量了燃烧过程中火焰的高度,并观察了燃烧产生的气体。
我们还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了实验,比如在风中和无风的情况下,燃烧的情况有何不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首先,蜡烛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需要氧气来维持火焰的燃烧。
其次,蜡烛燃烧时会产生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些气体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最后,环境条件对蜡烛的燃烧有一定影响,比如在风中燃烧会更快。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蜡烛的燃烧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探究和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并且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探究蜡烛燃烧的原理和过程;3. 学习观察物质变化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主要成分石蜡在燃烧过程中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燃烧现象以及产物,可以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
三、实验用品1. 新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净烧杯一个;4. 水槽一个;5. 澄清的石灰水一瓶;6. 小刀一把。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2.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中,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3. 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各层温度;4. 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5. 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五、实验现象1. 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2. 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3. 点燃蜡烛后,蜡烛受热熔化,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4. 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许多小水珠,倒入石灰水后,石灰水变得浑浊;5. 熄灭蜡烛后,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
六、实验结论1. 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2. 蜡烛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燃烧时发光、放热、冒黑烟;3. 蜡烛燃烧的原理:石蜡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4. 蜡烛燃烧过程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5. 蜡烛燃烧时,烧杯壁上出现的水珠是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产生了二氧化碳。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2. 观察蜡烛燃烧现象时,注意保护眼睛,避免烟雾进入眼睛;3.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场地,回收实验用品。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蜡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了蜡烛燃烧的原理和过程,学会了观察物质变化的方法。
学生蜡烛燃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
2.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3. 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4.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和数据记录方法。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_xH_y + O_2 → CO_2 + H_2O在燃烧过程中,蜡烛的固态石蜡在火焰的高温作用下熔化成液态,液态石蜡受热蒸发成气态,气态石蜡与氧气在火焰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酒精灯、火柴、秒表、温度计、蜡烛、烧杯、量筒、玻璃棒等。
2. 实验材料: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各仪器是否完好。
2. 将蜡烛固定在烧杯中央,用玻璃棒将其与烧杯固定。
3.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的颜色和形状。
4. 用秒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5. 在蜡烛燃烧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蜡烛火焰的温度。
6. 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7. 待蜡烛燃烧完毕后,收集燃烧产生的气体。
8. 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蜡烛火焰的颜色和形状发生了变化。
初始阶段,火焰呈蓝色,随着燃烧的进行,火焰逐渐变为黄色,最终变为黑色。
2. 实验记录了蜡烛燃烧的时间,从点燃到熄灭,蜡烛燃烧了约2分钟。
3.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测量到的蜡烛火焰温度最高可达400℃。
4. 实验记录了蜡烛燃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曲线如下:时间(s) | 温度(℃)--- | ---0 | 2030 | 10060 | 20090 | 300120 | 400150 | 350180 | 200210 | 100240 | 205. 实验结束后,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六、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_xH_y + O_2 → CO_2 + H_2O。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活动与探究实验报告
白烟是细小的石蜡颗粒,有可燃性。
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
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
2、质地______, ______(能或不能)划出刻痕。
3、石蜡______(能否)溶于水,在水中________(浮或沉)
3.石蜡______(能否)溶于水,在水中________(浮或沉)
3、石蜡______(能否)溶于水,在水中________(浮或沉)
石蜡是一种硬度: ____
密度比水____, _____溶于水的固体。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活动与探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
2.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分析
点燃前
1.观察外观2.分别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
3.将蜡烛放在火上加热
3、将蜡烛放在火上加热
1.蜡烛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蜡烛的中心有一根_______, (普通)蜡烛外观为________形,颜色为_______,有________气味
蜡烛_____层火焰温度最高,第____层次之, ____层温度最低。
说明蜡烛燃烧后有______和_______
生成。
燃烧后
刚熄灭的蜡烛立即用燃着火柴点燃这白烟
观察熄灭后的蜡烛
烛芯上方有一缕________飘出,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________
熔化的石蜡逐渐________,白色棉线烛心变________,易碎。
石蜡的熔点______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蜡烛,没错,就是那种在黑暗中为我们点亮的小家伙。
我们常常在浪漫的晚餐,生日派对,甚至是停电的时候见到它们。
蜡烛不仅仅是为了照明,更是传递温暖和情感的象征。
说到蜡烛,我心里总是暖暖的,像是被一层薄薄的光辉包围着。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蜡烛是怎么工作的呢?今天,我就想和你们一起探讨一下蜡烛及其燃烧的奥秘。
2. 实验准备2.1 材料准备在进行我们的蜡烛实验之前,咱们得先准备一些材料。
首先,当然是蜡烛本身,越简单越好,别拿那些五光十色的高级蜡烛来,咱们这是科学实验,不是艺术展。
其次,需要一根火柴或者打火机,来给蜡烛点火。
然后准备一个耐热的容器,比如说玻璃杯,防止万一蜡烛燃烧得太旺,弄得一地都是蜡。
最后,还要准备一块纸,用来记录咱们的观察结果。
要是没有纸,手机拍个照也行。
2.2 实验步骤好,准备工作做完后,咱们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第一步,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把蜡烛放在耐热的容器中。
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品,安全第一嘛。
接下来,用火柴点燃蜡烛,看那小小的火焰跳动得多欢快,就像在跟我们打招呼!点燃之后,咱们要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记得把眼睛盯紧了。
别急,慢慢来,火焰的变化可是有趣得很呢。
3. 观察与分析3.1 燃烧过程一开始,蜡烛燃烧时会冒出一些烟雾,这可是蜡烛里蜡和棉芯结合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焰会慢慢变得更稳定,像是一个吃饱了的小孩子,安心地坐在那里。
蜡烛燃烧时,蜡会慢慢融化,变成液体蜡,这些液体蜡就像是在为火焰提供“食物”。
越烧越亮,真是“火”力十足呀!不过,大家要注意,火焰的颜色会随着氧气的多少而变化,氧气充足时火焰会偏蓝,氧气不足时则会变成黄橙色,嘿,这可是物理化学的奇妙之处!3.2 热量与光在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中,咱们还得注意到它发出的热量和光。
你可能会发现,蜡烛的光线虽然不算强,但却有种温暖的感觉,就像是老朋友的拥抱,暖暖的,舒服极了。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报告蜡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既可以用来照明,也可以用来营造浪漫的氛围。
然而,你是否对蜡烛的燃烧过程有过深入的了解呢?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带来一份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蜡烛燃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了解燃烧产生的物质和反应原理。
2.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蜡烛、打火机、火柴、实验器皿、计时器等。
3.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外观和燃烧过程。
可以看到,蜡烛的火焰呈黄色,燃烧时会发出明亮的光芒。
接下来,我们将实验器皿放在蜡烛上方,观察燃烧产生的气体。
可以观察到,蜡烛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烟雾,这是由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和微小颗粒组成的。
然后,我们使用打火机或火柴将蜡烛的火焰熄灭,再将实验器皿放在蜡烛上方。
此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实验器皿内的烟雾逐渐消失,这是因为蜡烛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已经被完全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蜡烛燃烧时会产生烟雾,其中包含大量的微小颗粒;- 蜡烛燃烧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熄灭蜡烛后,烟雾逐渐消失,表示蜡烛所产生的气体已经被完全燃烧。
5. 实验讨论蜡烛燃烧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化学反应,主要涉及燃烧剂、氧气和燃料。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它是一种碳氢化合物。
当我们点燃蜡烛时,蜡烛的石蜡燃料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释放出热能和光能。
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主要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是燃烧剩余物和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当我们熄灭蜡烛后,烟雾逐渐消失的原因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气体已经被完全燃烧,转化为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此外,蜡烛的火焰呈黄色,这是由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能。
当石蜡燃料燃烧时,碳和氢元素的电子跃迁会释放出特定的能量,形成可见光。
6.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蜡烛燃烧的现象和产物实验报告
蜡烛燃烧的现象和产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对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并对其燃烧产物的性质进行探究。
我们希望通过实验,使参与者更全面地理解燃烧反应的机理,提升实验操作技巧和观察力。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典型的有机物燃烧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蜡烛的蜡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这一反应可简化为:蜡 + O2 → CO2 + H2O。
此外,由于蜡烛成分的复杂性,还可能产生其他副产物,如未完全燃烧的有机物和烟尘。
三、实验材料1. 蜡烛:优质石蜡制成,无烟、无味。
2. 火柴:安全、易燃。
3. 烧杯:透明玻璃材质,用于盛放澄清石灰水。
4. 澄清石灰水:用于检测二氧化碳。
5. 实验支架:稳固、高度适中,确保蜡烛稳定燃烧。
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将蜡烛固定在实验支架上,确保其稳定不倒。
选择一个合适的高度,以便于观察火焰及燃烧现象。
2. 点燃蜡烛:使用火柴轻轻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及亮度。
注意火焰是否稳定,是否有黑烟产生。
3. 二氧化碳检测: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将烧杯放置在蜡烛火焰附近,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注意记录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以此判断二氧化碳的生成情况。
4. 观察记录:详细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的颜色变化、烟尘的产生情况以及燃烧时间。
同时,注意观察燃烧是否充分,是否有剩余物质残留。
5. 熄灭蜡烛:待实验结束后,使用灭火器或直接吹灭蜡烛。
待其冷却后,观察其残留物的状态和分布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获得了一系列详细的信息:1. 在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呈现蓝色,这表明氧气被完全消耗并参与到燃烧过程中。
然而,我们也观察到有少量黑烟产生,这可能是因为蜡烛中含有一些未完全纯净的蜡或其他有机物杂质,这些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未能完全氧化而产生了黑烟。
2. 当我们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靠近蜡烛火焰时,发现石灰水逐渐变得浑浊。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导致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报告蜡烛燃烧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蜡烛燃烧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及其原因。
4. 探讨蜡烛燃烧的节能与环保问题。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其主要成分为石蜡。
在点燃蜡烛时,蜡烛燃烧释放出光和热,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分析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
三、实验材料1. 蜡烛2. 火柴3. 钳子4. 秒表5. 滤纸6. 烧杯7. 铁架台8. 烧杯夹9. 火焰熄灭器四、实验步骤1. 将蜡烛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钳子夹住蜡烛底部,使蜡烛垂直于桌面。
2.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的颜色、形状和高度。
3. 用烧杯夹夹住烧杯,将烧杯底部与蜡烛火焰接触,观察烧杯底部是否有黑色物质附着。
4. 用滤纸蘸取蜡烛火焰燃烧后的气体,观察滤纸颜色变化。
5. 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并计算蜡烛燃烧的热值。
6. 使用火焰熄灭器熄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后的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蜡烛火焰颜色:蜡烛火焰分为内焰、外焰和焰心。
内焰温度较低,颜色较暗;外焰温度较高,颜色较亮;焰心温度最高,颜色最亮。
2. 观察烧杯底部:烧杯底部有黑色物质附着,说明蜡烛燃烧不完全,产生炭黑。
3. 观察滤纸颜色:滤纸颜色变黑,说明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碳黑。
4. 记录蜡烛燃烧时间:蜡烛燃烧时间为5分钟。
5. 计算蜡烛燃烧的热值:蜡烛燃烧热值约为3.5×10^5 J/g。
六、实验讨论1. 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在火焰高温下分解成炭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炭黑附着在烧杯底部,导致蜡烛燃烧不完全。
2. 蜡烛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主要用于加热蜡烛和周围空气,实际用于做功的热量较少。
3. 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应尽量减少蜡烛的使用,推广使用环保型蜡烛。
七、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主要成分为石蜡。
2. 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光、热和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物质。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蜡烛和它的燃烧过程。
蜡烛,这个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小东西,真的是个充满魅力的家伙!谁能想到,点燃它不仅仅是为了照明,还能揭示许多科学秘密呢?是不是听起来有点神秘?其实啊,蜡烛燃烧的原理可有意思了,咱们接下来就深入了解一下!2. 实验准备2.1 实验材料在开始之前,先给大家列一下我们需要的材料:蜡烛、火柴或者打火机、一杯水、一个玻璃瓶。
别看这些东西简单,玩起来可是大有文章。
哈哈,是不是感觉有点像魔术?2.2 实验环境最好找一个通风良好的地方,毕竟我们可不想吸入那些烟雾。
为了安全起见,准备好一些纸巾,以备不时之需。
话说回来,咱们可不是在玩火,咱们是科学探索者,注意安全最重要!3. 实验步骤3.1 点燃蜡烛首先,拿出蜡烛,稳稳地把它放在桌子上,然后用火柴点燃。
那一瞬间,火苗跳动的样子,简直像是在跳舞!哇,真是个小精灵。
点燃之后,观察一下,蜡烛的火焰是怎样的。
它的颜色、形状,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3.2 观察燃烧接下来,把玻璃瓶慢慢地罩在蜡烛上,注意不要急,慢慢来!这时,火焰会开始变小,甚至最后熄灭。
哎呀,别着急,咱们来看看为什么会这样。
原来,蜡烛燃烧需要氧气,而瓶子罩住了它,氧气就变得不够用了。
就像一个人跑步缺氧,怎么可能不摔倒呢?4. 实验结果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发现了蜡烛燃烧的奥秘。
它需要氧气,才能继续燃烧。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空气,那蜡烛可真是个无用的家伙。
蜡烛在燃烧时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就像我们在呼吸一样。
4.1 反思与总结这个实验不仅有趣,还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许多事情都需要基础的条件才能进行。
就像是想成功,没有努力的基础,那都是空谈!所以啊,蜡烛虽然小,但给我们的启示可大着呢。
4.2 拓展思考想想看,蜡烛的燃烧其实就像人生,光亮的背后总是需要付出。
每一次的点燃都是一次努力,而每一次的熄灭又是新的开始。
人生的蜡烛,点燃的时候是最美的,但熄灭之后留下的光辉,才是最深刻的印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
目的
实验内容
操作要点及注意问题(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探究:观察蜡烛的外观(包括颜色、状态、形态、组成、结构、硬度、密度等)。
硬度小,可用小刀切割;取一小块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层上,说明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探究:
(1)点燃蜡烛,观察石蜡的熔化、蜡烛被点燃及燃烧现象,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等。
年级班组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
(2)用燃着的火柴慢慢靠近烛芯,观察蜡烛的熔化到被点燃的过程。
(3)用火柴梗平放入烛焰中,
(4)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5)将烧杯迅速翻转,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蜡烛由石和棉芯组成;常做成圆柱状;石蜡本身是半透明状的白色,一般的蜡烛因添加了不同颜料而呈不同的颜色,最常见的是本色或红色;可做成不同的形状;
蜡烛火焰的外焰的亮度太低,不易观察。
火柴梗外侧变黑
可观察到碳生成。
黑色物质是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产生水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蜡烛火焰外层(外焰)温度最高。
蜡烛燃烧时有水生成
问题
和
讨论
附
录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景 泰 县 上 沙 窝 中 学实 验 报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