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我的父亲母亲

合集下载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俞敏洪: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俞敏洪曾表示,他继承了父亲的宽厚,又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的父母成就了我。

”由于来自农村,进入北大学习的俞敏洪由于普通话不标准,家庭贫困以及形象不佳曾经一度心情郁闷,“差点得抑郁症”,后来他努力阅读,才慢慢克服了心魔。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俞敏洪坚信,母亲的素质决定孩子的一生。

他以自己个人的例子和“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博士的教育方法,建议妈妈们要懂得发展自我,不仅有能力养育孩子,还要有能力引导孩子。

创造一个随时随地读书的环境,只有书香门第涌现优秀人才。

“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将6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毕业后,分别担任著名大学的教授、院长和美国白宫卫生部长助理等要职。

全惠星博士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受到启发,中国有句话“功夫在诗外”,运用到她的教育方法中就是功夫在“学”外。

她训练孩子们保持十多分钟“零思维”状态。

这种强大的入静能力,提高了对大脑思维活动的控制能力,使孩子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精神,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把自己的智能发挥到极点,为他们以后的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

全惠星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要素。

家长最需要做的,是让孩子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有一种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成为大人物的强烈愿望。

有了这三点,天赋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个成功者。

感情好的夫妻容易成为榜样,更容易打开孩子的心灵。

一个家庭,哪怕穷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勤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

没有规矩的教育,影响孩子的成长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原则和规矩方面做得并不好。

没规矩,不成才。

没有原则的父母,教育出没有原则的孩子,并且失去孩子对他们的尊重。

孩子需要原则,这让他们的成长有了土壤。

没原则的孩子会经常碰壁,安全感丧失,从而失去进取心。

原则和规矩,必须基于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就会和大众形成对抗,被排斥。

俞敏洪:父母成就了我

俞敏洪:父母成就了我

俞敏洪:父母成就了我作者:俞敏洪夏天来源:《中华家教》2009年第08期“我继承了父亲的宽厚,又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昔日苦难和失败,把我锻炼出来了。

”俞敏洪,北京大学毕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是中外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被社会誉为“留学教父。

宽厚的父母我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普通的农家。

父亲是当地一名小有名气的木匠。

老人家年轻时对建房造梁较为精通,方圆十里.只要有人家建房子,一般都会请他去帮忙架造房梁。

父亲帮人干活儿。

人家免不了请他喝酒,他很容易就喝醉。

喝醉后一高兴.常常豪爽地连工钱都不要了。

没人建房时.父亲就在家里做一些椅子、凳子、八仙桌等简单的家具去卖。

但是他生性粗放,不善做细致活。

自然做不了精细家具。

所以.他做的那些家具在市场上一般卖不出好价钱,有时干脆就送人;卖出去的家具出毛病后。

别人还要送回来让他修理。

在我的印象中。

父亲修家具的时间比做家具的时间还要多。

可他对此毫不烦怨,总是乐乐呵呵,大有乐在其中的感觉。

父亲一生为人宽厚。

从不计较个人利益。

更不会为此而与别人发生什么争执和冲突。

一门心思地过着自己悠闲、平静的日子。

父亲直到去世那天。

还自己喝着小酒。

与父亲相比,母亲的宽厚毫不逊色。

记得那时,村里有人家断了炊,母亲一定是第一个把自己家剩下的粮食分出一部分送过去的人。

母亲帮助别人有时竟达到“忘我”的地步!有一次。

村里家家户户都在晒粮食,傍晚.天突然下起大雨。

母亲带领全家拼命帮助人家把粮食往回搬。

结果我们家的粮食被大雨浇了个透。

母亲的宽厚和无私,令整村里的人都非常佩服。

受父母的熏陶。

我自幼养成了宽厚的性格,虽然成绩一般.但我热爱劳动,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负责打扫教室卫生。

在北大读书时。

我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提开水,而且一干就是四年。

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有排过值日。

我也从不觉得干这些额外活是多么吃亏的事。

小时候.父亲每次帮别人建完房子,都会把别人不要的碎砖烂瓦捡回来,或一块二块,或三块五块。

俞敏洪谈家庭教育分析

俞敏洪谈家庭教育分析

俞敏洪:你现在不看,孩子18岁你就后悔了!我之所以能够在这谈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

从我在北大开始教书,一直到后来办新东方,到现在从新东方走出去的700多万学生。

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功感到无比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不成功而痛不欲生;我看到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满心幸福;我也看到很多亿万富翁的家庭,最后因为孩子问题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

好多父母都和我说,俞老师,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捐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

我常常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说这个已经太晚了,因为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

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

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

而现在的中国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比皆是。

很多小企业都陷入这样一个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结果我们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我们就会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一点。

我们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

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的方针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

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

这虽然是标准,但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

为什么错误,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惟一标准。

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是一个标准,个性是否健康是一个标准,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标准,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是一个标准,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也是一个标准。

高三励志故事:俞敏洪的北大读书经历

高三励志故事:俞敏洪的北大读书经历

高三励志故事:俞敏洪的北大读书经历俞敏洪的北大读书经历俞敏洪,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人。

他曾走过一条崎岖不平的求学之路,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摘得了成功的果实。

他的北大读书经历不仅是他个人的励志故事,也是激励无数人奋发向前的榜样。

俞敏洪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知识贫乏的环境。

他在上学的路上,每天要花费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走十几公里才能到达学校。

尽管艰苦,但他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不畏艰辛,坚持走上求知的道路。

在小学毕业后,俞敏洪被分到了一个普通的中学。

只是由于他长相普通、出身贫苦,很多老师对他并不看好,觉得他根本没有上大学的希望。

然而,这种质疑和冷嘲热讽并没有让他气馁,相反,他更加激发起了内心的斗志。

他决心要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要用自己的才华扭转困境。

于是,他开始付出更多的努力。

每天晚上在黑暗中坚持自习,每天背诵英语单词。

他用日积月累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

在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中,他居然超过了所有人,成为了年级的第一名。

这一成绩引起了学校和老师的关注,大家对他的评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高考前夕,俞敏洪如履薄冰地走过了充满焦灼和紧张的日子。

然而,这一切的付出并没有白费。

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最为重点的大学之一——北京大学。

进入了北大后,俞敏洪并没有懈怠,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学习。

在北大的学习生活中,他更是充实了自己,志在学习。

他加入了学生会,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大胆尝试各种新鲜事物。

通过这些经历,他不仅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也锻炼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俞敏洪在北大度过了充实而难忘的四年。

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研究生,并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他的成绩和才华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认可。

毕业后,俞敏洪没有留在北大,而是选择了回到家乡,创办了新东方教育机构。

从一个小教室,到现在全国百余分校的大企业,这一切得益于俞敏洪勤奋学习的精神和敢于追求梦想的勇气。

他用自己的经历和才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千千万万青年的人生。

俞敏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俞敏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俞敏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作者:来源:《行愿》2017年第02期在美国曾经有一个调查: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不是我们给幼年的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能否帮助孩子培养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这些将影响其一生。

拥有坚毅品格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父母的心平气和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养分我们往往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但我觉得这是不可比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就像一棵独立的树,全世界每棵树长成一样的时候,这个世界的光辉就没有了。

家庭教育既难,又不难。

前两天我读到一篇文章,父母的心平气和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养分。

父母如果随着自己的情绪好坏来教育孩子的话,那么这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无所依从,他搞不清楚到底想要什么,也搞不清自己怎样去迎合父母的脾气。

如果我们的父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候都能充满理性地跟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话,那么孩子一定可以养成心平气和的情绪,这样氛围当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就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困难、挫折、失败等等。

说到规矩,好像孩子都遵守规矩,一个规矩只要放在那儿不变,孩子就会一直遵循下去。

我从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母亲对我有一个要求:每天早上起来必须把被子叠好,扫完地才能去上学,一直到18岁上大学都没有改变。

我到大学也一直扫地,这带来一个好处———大家认为我比较喜欢为同学服务,都认为我是一个不错的人,最后都愿意与我一起做新东方。

说到家庭教育有几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孩子生长的环境要素。

我在很多家庭教育讲座问过一个问题:请问多少家庭家里是有书架的?第二个问题:书架上面放满五百本书的有多少?第三个问题:有多少家长有晚上睡觉以前看半小时到一小时书的习惯?我做过很多家庭调查,喜欢读书的孩子,将来克服挫折的能力强很多,他会把从书中得到的知识变成自己内心的思想,当然,书呆子型的读书除外。

有人问读故事和看电影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反复研究的结果表明,如果说给孩子讲故事、包括孩子自己读故事,对孩子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强化会比只看动画片的孩子好很多。

俞敏洪:父母与我

俞敏洪:父母与我

俞敏洪:父母与我本文是关于感恩励志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俞敏洪:父母与我人是被大脑里的操作系统指挥着往前走的,就这样,我逐渐形成了一种心态。

这种心态后来被我称为“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的渴望”。

这是一种心灵对未来的渴望,渴望自己的生命不断地向前延伸,这种渴望落实到行动上,就是看书学习,这是我能走出去的惟一一条路。

被“偏爱”的童年我们家一共有三个孩子,我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我哥哥在四岁时得了肺炎。

我外婆迷信,说是被鬼“相”了,不让送医院,结果哥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被送到医院。

医生说,哥哥的肺部都烧黑了,埋怨我父母送得太晚。

我父母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离开了人世,母亲撕心裂肺地哭了很长时间。

后来,也许是为了弥补对哥哥的爱,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我的身上。

小时候,我印像最深的一件事情是打针。

那时,我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几乎天天都要打针。

每次打针时,我都像被宰杀的猪一样嚎叫。

哥哥的离去给母亲带来了阴影,只要我的身体有一点毛病,她就送我去打针。

有一次,我得了肝炎和哮喘病。

父母吓坏了,第一时间送我去医院接受全面治疗,还为此提心吊胆了很多年,幸运的是,我终于活了过来。

为了给我增加营养,从1962年我出生那年开始,到1980年我考入北京大学,母亲一共养了136头猪,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母亲还养鸡,每次我身体有点问题,母亲就杀一只鸡给我补身子,邻居说我从小是在鸡汤和鸡蛋里泡大的。

母亲把她全部的爱都给我了,为了我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她可以做出一切牺牲。

我姐比我大五岁,她长大后,母亲让她去学医,因为她当医生后,可以方便给我打针。

这似乎对我有点“偏爱”,但是母亲的爱,伴随着我成长,一直到今天。

我的父亲是个木匠,在家乡一带小有名气。

父亲最拿手的手艺活是架大梁。

方圆十里之内,只要有人家盖房子,一般都会请他去架大梁。

在我们家乡有个风俗,架大梁、盖新房的人家当天都要请喝酒,我父亲很慷慨,经常喝得一高兴就不要工钱了。

俞敏洪:给父母三个建议

俞敏洪:给父母三个建议

俞敏洪:给父母三个建议俞敏洪:给父母三个建议父母不好当!每个人都想做好父母,每个父母都真心实意地爱孩子,但在不知不觉中,有人往往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在毁孩子。

做好父母需要修炼的地方很多,看看俞敏洪的见解吧。

怎样修炼成好父母?文|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诚信、诚实、负责、友好、善良……这些是我教育孩子的核心词。

把握这些东西以后,其他东西都是生出来的树叶,树根在,树枝在,成绩怎么样、上什么大学都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这是我的教育观。

孩子的成长至少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正确努力,中国有50%的家长在竭尽全力爱孩子的同时,也在把孩子毁掉,对孩子提出不正确的要求。

家长修炼第1条:控制情绪,制订规则,做平和、有常的父母大部分家长都期望把孩子教育得出色、优秀、拔尖,这会给孩子的生活以额外的压力,他们会活得越来越不快乐。

生命中不快乐的源泉是什么?是比较,相对于我们自己的工作状态、生命状态,我们反而更关注与别人比较的结果。

而本质上,一个人生命的成长、工作的进步跟别人是没关系的。

所以,要教育好孩子,第一条就是先要教育好自己,先让自己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达到一种在精神上心满意足,在梦想上保持追求的境界。

这样说来,家庭教育既难,又不难。

父母的情绪如果阴晴不定,或者定的规矩反复无常,或者随着自己的情绪教育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无所依从,他搞不清楚父母到底想要什么,也搞不清自己怎样去迎合父母的脾气。

这种脾气上的反复无常,我在太多的父母身上都见过。

如果父母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候都能平心静气地、充满理性地跟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话,那么孩子就一定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就知道什么规矩是该守的,什么东西是可以自己做主的。

这样,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就会养成一种特别好的心灵习惯。

再说到规矩,我们好像总在说孩子不守规矩这件事,其实一个规矩只要放在那儿不变的话,孩子们一般都会一直遵循下去的。

俞敏洪的故事

俞敏洪的故事

俞敏洪的故事俞敏洪,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前行,成为了中国教育界的传奇人物。

俞敏洪,一个普通的教师,却因为他的执着和努力,成就了不凡的成就,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和教育观念。

俞敏洪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的父母是普通的农民,生活并不富裕。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俞敏洪锻炼了坚毅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从小就对知识充满渴望,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最终考入了上海外语学院。

大学期间,俞敏洪努力学习英语,他深知英语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有多么重要。

他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英语,甚至利用每天的午休时间去图书馆自习。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研究生,并且获得了前往美国留学的机会。

在美国留学期间,俞敏洪并没有放松对英语的学习,而是更加努力地钻研。

他在美国的生活并不轻松,经济拮据,生活困难,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他努力克服语言障碍,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且开始了在美国的职业生涯。

回国后,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教育,这成为了中国教育界的一股强大力量。

他将自己在美国学到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回国内,改变了中国教育的面貌。

他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不再害怕英语”,他致力于将英语教育变得有趣、生动,并且有效果。

他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教育体系,成为了一种教育改革的标志。

俞敏洪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他的精神感动着整个国家。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努力和执着是成功的关键,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俞敏洪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传播。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影响着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和教育观念。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俞敏洪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他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就不要放弃,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俞敏洪,左手新东方,右手一双儿女,看看他的管理与育儿经

俞敏洪,左手新东方,右手一双儿女,看看他的管理与育儿经

俞敏洪,左手新东方,右手一双儿女,看看他的管理与育儿经来源:善缘街0号(ID:zhumengtrip)编辑整理作者:琳琳说到俞敏洪,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新东方创始人,然而,他还有另一个角色——一双儿女的父亲。

对企业管理有着睿智思考的同时,俞敏洪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前两天因为自己儿子的一篇作文,让俞敏洪眼泪汪汪,作文中这样写道“天下的父子关系有很多种:伙伴、朋友、保护神等等。

我觉得我爸爸他就是一个爸爸,或者说他更像是我的人生导师。

他会跟我分享他的观点,给我一些指导和建议。

”△俞敏洪儿子写的作文不难看出,俞敏洪在教育孩子时,有一套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企业发展成为什么样,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对俞敏洪来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1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1.人品的树立来自榜样的力量我女儿学习水平现在处于中等,但我从来不以此作为女儿是否要努力的标准。

我和我老婆的教育理念相反。

我老婆是,女儿不进前5名就会生气,而我刚刚相反,我女儿第15名我很高兴,我每次都会对女儿说:「你看你们班40个同学,你15 名,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

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

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

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

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

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2.在孩子面前,别说别人的坏话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要想一想,我有没有伤害别人。

比如说,我们大人有的时候喜欢在背后说邻居和同事的坏话,而且说的时候不回避孩子。

俞敏洪:陪伴母亲最后一程

俞敏洪:陪伴母亲最后一程

俞敏洪:陪伴母亲最后一程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8年第13期水壶里的水在气炉上“吱吱”冒着烟,水龙头的水在“哗哗”地流淌着,他笑着走进厨房说:“妈妈,你又忘记关气炉与水龙头了。

”妈妈就傻傻地笑着。

然后,他做一桌子好吃的,饭后半跪在母亲面前,听母亲讲故事……他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

现在,陪伴母亲李八妹是他的重要工作之一。

母亲识字并不太多,但对培养俞敏洪成才异常执着。

在俞敏洪的印象中,母亲从没给他买过一件玩具,只是不停地给他买书。

先是小人书,后是小说,才四年级,《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名著便全印在他的脑中了。

在母亲看来,世上的确有难事,但只要拼命向前冲,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后来,俞敏洪创立了新东方,能干强势的母亲带着他一直向前冲,为新东方立下汗马功劳。

2017年清明,俞敏洪陪母亲回乡祭祖。

刚回到家乡,母亲就说,赶紧给林伯送点钱,俞敏洪的心一下子被揪住了。

林伯已经迁居很多年了,刚在车上时母亲还在说此事,结果一转头就忘记了,母亲的老年痴呆症有些严重了。

從乡下回来后,母亲经常哭闹着回新东方上班。

其实在这件事上,俞敏洪心中有愧。

之前新东方是家族生意,母亲是法人,后来是股份合作制,为了公司的发展将母亲“赶出”了新东方。

事隔多年,母亲依旧耿耿于怀。

俞敏洪哄她:“你永远是新东方的妈妈,没人敢抢你的孩子。

”母亲将信将疑,俞敏洪跟母亲拉钩、发誓,母亲才安静下来。

母亲对俞敏洪有很强的依赖性。

有一次,俞敏洪的公司有事情急需处理,刚要出门,母亲却将他的车钥匙夺过来:“要陪我玩,不能抛弃我。

”俞敏洪就哄她。

这时,二人角色颠倒了,俞敏洪变成了教导者,母亲像个老小孩,有些慈祥,有些孤独。

俞敏洪觉得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母亲,之前母亲的强势令俞敏洪心里有过疙瘩,现在认知出现了特有的微妙错位。

“以前我是她儿子,现在感觉她是我女儿般,我哄她、照顾她……她有着我所不认识的那一面,温柔而多情。

”为了照顾母亲,向来在母亲面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俞敏洪学会了做家务,发面蒸馒头、蒸包子,炒菜……原来母亲会做的他都做得很好。

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亲母亲

龙源期刊网 我的父亲母亲作者:任正非来源:《百姓生活》2019年第12期我与父母相处的青少年时代,印象最深的就是度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

今天想来还历历在目。

我们家兄妹7个,加上父母共9人。

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生活,毫无其他来源。

本来生活就十分困难,儿女们一天天在长大,衣服一天天在变短,而且都要读书,家里开支很大,每学期每人要交2~3元的学费,到交费时,妈妈每次都发愁。

与勉强可以用工资来解决基本生活的家庭相比,我家的困难就更大。

我经常看到,妈妈月底就到处向人借钱度饥荒,而且常常走了几家都未必能借到。

直到高中毕业我没有穿过衬衣。

有同学看到很热的天我还穿着厚厚的外衣,让我向妈妈要一件衬衣,我不敢,因为我知道做不到。

我上大学时,一次妈妈送我两件衬衣,我真想哭,因为,我有了,弟妹们就会更难了。

我家当时是2~3人合用一床被子,而且破旧被单下面铺的是稻草。

上大学我要拿走一条被子,就更困难了,因为那时实行布票、棉花票管制,最少的一年,每人只发二尺布票。

没有被单,妈妈捡了毕业学生丢弃的几床破被单缝缝补补,洗干净,这条被单就在重庆陪我度过了5年的大学生活。

我们家当时是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给制,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

不是这样,总会有一个、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

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高三快高考时,我有时在家复习功课,实在饿得受不了了,用米糠和菜合一下,烙着吃,被爸爸碰上几次,他心疼了。

其实那时我家穷得连一个可上锁的柜子都没有,粮食是用瓦缸装着,我也不敢去随便抓一把。

高考前三个月,妈妈早上经常塞给我一个小玉米饼,要我安心复习功课,我能考上大学,小玉米饼功劳巨大。

这个小玉米饼,是从父母与弟妹的口中抠出来的,我无以报答他们。

记得1967年重庆武斗激烈时,我半夜回到家,父母见我回来了,怕人知道,受到牵连,影响我的前途,爸爸脱下他的一双旧皮鞋给我,让我第二天一早就走。

临走时,他说了几句话:“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

俞敏洪:我的父亲母亲

俞敏洪:我的父亲母亲

俞敏洪:我的父亲母亲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宽厚,学到了退一步海阔天高的态度,我从那里继承了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精神……今天我做事的风格和的态度,几乎每一点都能够从我父母身上找到根源……我小时候很多丰富多彩的,都和我的父亲联系在一起。

我的父亲是个木匠,在家乡一带小有名气。

但父亲不是那种能够做精细家具的木匠,而是在人家造房子时帮助架大梁的木匠。

方圆十里之内,只要有人家造房子,一般都会请他去帮忙。

没有人造房子,闲在家里的时候,父亲也会做一些家具拿到市场去买,比如八仙桌、椅子、凳子等。

但他生性粗放,做不了细心的活儿,所以这些东西就做得很不上眼,拿到市场上也卖不出好价钱,有时卖不掉就干脆送给别人。

常常别人买去的东西过几天又送到我家来修理。

所以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用在修家具上的比用在做家具上的时间还要多,但他依然乐在其中。

每次他做家具,我就在边上帮忙,其实是捣乱,但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用刨子、凿子、锯子等工具。

在八九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做小凳子,尽管小凳子一坐就散架,但依然充满了成就感。

我现在动手能力较强,和小时候玩这些工具有很大的关系。

我的父亲是个酒鬼。

由于父亲常常造房子,所以喝酒就免不了,他的酒量并不大,所以比较容易喝醉。

喝醉以后一高兴,常常就连工钱都不要了。

有一次他和徒弟都喝醉了,在回家的路上走过一片稻田,把稻田踩得一塌糊涂,然后回家倒头就睡,第二天早上醒来,完全不记得昨晚发生的事情,看到一大片稻田被踩成那样,心疼得在田头大骂那个龟孙子竟把稻子踩成这样!父亲喝酒上瘾,在最困难的时候家里没钱买酒,父亲就把我姐医务室的医用酒精偷出来,兑上水喝。

我姐当时是农村赤脚医生,所以就有了这个便利。

由于父亲出去打工常带上我,所以我很小就学会了喝酒,后来居然喝出了不错的酒量。

小时候我记忆最深的有两件事,一是父亲有早上上街喝早酒的习惯,有时会带上我,几毛钱一壶酒两个鸡头,我们爷俩就坐在街边上,一边喝酒一边看着来往的行人。

到今天我落下了两个癖好,一是喜欢吃鸡头,二是喜欢在大街边上的饭馆一边喝酒一边看来往的行人。

俞敏洪:我的岳父

俞敏洪:我的岳父

俞敏洪:我的岳父:我的岳父我的岳父姓杨,十几岁就当了兵,赶上了抗日战争的末尾和解放战争,在死人堆里爬出来无数回。

有一次他们一个排打剩下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他。

他的第一支枪是用大刀杀到敌人中间夺下来的,最后成了有名的快枪手。

由于打仗勇敢,立了不少战功,最后从战士变成班长、排长、连长、营长。

他当营长的时候中国解放了,有枪没处使,被调到天津警备部工作,最后升为团长。

由于只会冲锋陷阵,不会逢迎拍马,就再也升不上去了。

他一辈子最自豪的就是到天津视察时,他当了保卫队的队长,发现毛泽东睡不惯席梦思就睡在地板上。

岳父和岳母是怎么认识的我不清楚,基本上属于组织安排的那种婚姻。

但看到他们年轻时的结婚照,一个英俊,一个美丽,倒也显得蛮般配的。

我第一次见到岳父岳母时,他们已经头发有点花白了。

在看《激情燃烧的岁月》时,我头脑中怎么也抹不去岳父的身影。

后来我跑遍天津,买到了这套电视剧的光盘,又买了一台VCD机,拿去放给岳父看。

他看着就激动起来,脸憋得通红,双手微微地颤抖。

我的岳父母结婚时已经解放了,没有了戎马倥偬的生活。

刚好碰上毛泽东大家多生孩子,准备和美国打持久的人海战争。

于是夫妻俩就开始为国为民生孩子,一心想生男孩,将来能够继续驰骋疆场,保家卫国。

结果生了一连串,一个男孩都没生出来。

五个孩子整整齐齐都是女孩,像五朵金花,长得一个比一个水灵。

在生完老五后,岳父母只得罢休,怕再生下去还是女孩,经不起打击。

我老婆是他们的第四个女儿,也是五个女儿中唯一上了大学的,而且上了北京大学。

我就是在北大校园里盯上了我老婆,然后死缠烂磨,终于把她搞到了手。

刚开始我老婆还很有点看不起我,因为她父亲好歹也是个官,而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

后来通过自己持久的努力,才赢得了她的青睐。

岳父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女儿上了名牌大学感到多么荣耀,却对军人充满了敬意和骄傲,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军人家庭,又把三女儿送到部队去锻炼了一番。

五个女儿都嫁出去以后,老两口就一心希望下一代能生出个男孩来。

俞敏洪:最感激父母什么也没给我留下

俞敏洪:最感激父母什么也没给我留下

俞敏洪:最感激父母什么也没给我留下:最感激父母什么也没给我留下又到一年毕业时,当一些苦苦奔波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恨爸不成刚”,埋怨“父亲就业时代”的种种不公时,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却出人意料地表示,他最感激的是“父母什么也没给我留下”。

近日,在广西医科大学举行的“2022梦想之旅”全国公益巡讲活动中,俞敏洪与台下数千名学子分享了他是怎样从一个两次高考落榜的复读生成长为企业家的历程。

大学期间,俞敏洪也曾埋怨过这个社会很不公平。

身为农民的儿子,他从小穿着布衣挑着扁担长大,连一辆自行车都买不起,而他同班的一名同学因为是部长的儿子,每到周末都会有司机开着奔驰280接他回家,过完周末又送他回来。

俞敏洪想上前去摸摸那辆气派非凡的车,戴着白手套的司机却拦住他说:“别碰,会黏上手印的!”“那种时候你就会对未来感到很绝望,你会觉得即使他们停下来一辈子什么都不做,所拥有的东西都比你多。

”俞敏洪说,好在他并没有被抱怨和失望的情绪困扰太久。

冷静下来后,他渐渐想明白了:生命总是往前走的,人不只是活到大学毕业,而是要活一辈子。

如果一个人能活到80岁,那大学毕业时还有3/4的生命历程是未知的,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要走下去。

在大学期间,即使一个班的同学,差别也会很大:家庭背景的不同,学习成绩的高低,甚至还有身材相貌的差距,但俞敏洪认为这些都不重要。

美貌终会有消失的一天,而当时他班上成绩排在后5名的同学在20年后所取得的成就比前五名的同学还要大,“因为前5名的同学往往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经历过学习上的挫折,走上社会后抗打击的能力反而比较弱。

”念大学那会儿,俞敏洪也是成绩排名后五的学生之一。

由于智商上比不过人家,他最后就另辟蹊径跟同学比背单词。

其实当时他从没想过这件事有没有用,只是觉得这既能打发时间,又能给自己建立一点自信,或者说获得一点虚荣心——“当同学指着某个单词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能立马说出来,同学就会惊叹地说连这个你都知道!”没想到几年后,中国要赴美留学的大学生都遇到了一门叫GRE的考试(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这门考试培训词汇量超过了两万个。

华为老总任正非《我的父亲母亲》

华为老总任正非《我的父亲母亲》

华为老总任正非《我的父亲母亲》摘录任正非出身于贵州贫寒家庭,这是他的成长故事。

任正非:我们兄妹七个,加上父母共九人。

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生活,毫无其他来源。

本来生活就十分困难,儿女一天天在长大,衣服一天天在变短,而且都要读书,开支很大,每个学期每人要交2-3元的学费,到交费时,妈妈每次都发愁。

我经常看到妈妈月底就到处向人借钱度饥荒,而且常常走了几家都未必借到。

直到高中毕业我没有穿过衬衣。

有同学看到很热的天,我还穿着厚厚的外衣,就让我向妈妈要一件衬衣,我不敢,因为我知道做不到。

我上大学时妈妈一次送我两件衬衣,我真想哭,因为,我有衬衣了,弟妹们就会更难了。

我家当时是2-3人合用一条被盖,而且破旧的被单下面铺的是稻草。

上大学我要拿走一条被子,就更困难了,因为那时还实行布票、棉花票管制,最少的一年,每人只发0.5米布票。

没有被单,妈妈捡了毕业学生丢弃的几床破被单缝缝补补,洗干净,这条被单就在重庆陪我度过了五年的大学生活。

我们家当时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给制,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

如果不是这样,总会有一个、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

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高三快高考时,我有时在家复习功课,实在饿得受不了了,用米糠和菜合一下,烙着吃,被父亲碰上几次,他心疼了。

其实那时我家穷得连一个可上锁的柜子都没有,粮食是用瓦缸装着,我也不敢去随便抓一把。

高考前三个月,妈妈经常在早上塞给我一个小小的玉米饼,要我安心复习功课,我能考上大学,小玉米饼功劳巨大。

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我就进不了华为这样的公司,社会上多了一名养猪能手,或街边多了一名能工巧匠而已。

这个小小的玉米饼,是从父母与弟妹的口中抠出来的,我无以报答他们。

"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

""以后有能力要帮助弟妹。

"父母这样教育我。

我当年穿走父亲的皮鞋,没念及父亲那时是做苦工的,泥里水里,冰冷潮湿,他更需要鞋子。

俞敏洪:妈妈的素质决定孩子的一生!

俞敏洪:妈妈的素质决定孩子的一生!

俞敏洪:妈妈的素质决定孩子的一生!在一个家庭教育讲座中,俞敏洪老师强调他同意一个观点:“妈妈的素质将决定孩子的一生”!中国90%以上的家庭都是母亲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地多,因此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变得尤其重大,只要是妈妈当不好,孩子就一定不好,这是必然的。

在俞敏洪的成长过程中,受他的母亲影响很深。

他的母亲在他三四岁的时候就引导他要当一个教书先生,因为当农民太辛苦了。

为此,从小到大,他的母亲从来不给他买任何玩具,而是买书看,四五岁开始买连环漫画,四五年级买文字书,二年级的时候家里就有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的书了。

这样的读书能力,让俞敏洪在五岁以后已经认识了五六百个中文字,到小学六年级就可以读《水浒传》了,家教的影响就在这儿。

当然父母的引导可能更重要,尤其是母亲。

【0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妈妈则是影响最大的老师,她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就在每一天的生活里,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

莫言在《母亲》里写到:“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

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

”“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她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当然,很多母亲担心自己文化程度不够,没法给予孩子更好的教导。

其实,真的不要觉得文化水平跟养孩子有很大的关联,因而感到自卑。

孟母三迁、陶母退鱼、欧母画荻、岳母刺字。

对俞敏洪成长有影响的2个故事2013.11.6

对俞敏洪成长有影响的2个故事2013.11.6

对俞敏洪成长有影响的2个故事2013.11.6
1、在俞敏洪小时候的一天,马上要下大雨,他母亲带着他们去场地收粮食,当看到邻居家的粮食也没有收,而邻居家的人又都不在家。

俞敏洪母亲带着他先把邻居家的粮食收好,而自己家的粮食却被雨水淋湿了,俞敏洪问母亲为什么不先收自己家的粮食,母亲告诉他,远亲不如近邻,能帮人一把就帮人一把。

俞敏洪乐于帮助别人的性格就是深受母亲的影响。

2、数学老师的影响:俞敏洪和几个小伙伴在小树林里玩,正好数学老师从小树林边路过,忽然有一个小伙伴说:“谁敢叫老师的名字?”作为孩子头的俞敏洪怕被别人抢了头,大声的喊了一声数学老师的名字,喊完后几个小伙伴都藏在了树后,数学老师回头看了看,见没有人就继续往前走了。

第二天,俞敏洪被数学老师叫到办公室,俞敏洪承认了是他喊的后,被数学老师罚站了一天,一直到晚上。

后来,还揪着俞敏洪的耳朵到他家告状,他母亲知道后还打了他。

这事过后,俞敏洪就不爱看数学老师,更不爱学数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俞敏洪:我的父亲母亲
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宽厚,学到了退一步海阔天高的态度,我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精神……今天我做事的风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几乎每一点都能够从我父母身上找到根源……我小时候很多丰富多彩的生活,都和我的父亲联系在一起。

我的父亲是个木匠,在家乡一带小有名气。

但父亲不是那种能够做精细家具的木匠,而是在人家造房子时帮助架大梁的木匠。

方圆十里之内,只要有人家造房子,一般都会请他去帮忙。

没有人造房子,闲在家里的时候,父亲也会做一些家具拿到市场去买,比如八仙桌、椅子、凳子等。

但他生性粗放,做不了细心的活儿,所以这些东西就做得很不上眼,拿到市场上也卖不出好价钱,有时卖不掉就干脆送给别人。

常常别人买去的东西过几天又送到我家来修理。

所以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用在修家具上的时间比用在做家具上的时间还要多,但他依然乐在其中。

每次他做家具,我就在边上帮忙,其实是捣乱,但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用刨子、凿子、锯子等工具。

在八九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做小凳子,尽管小凳子一坐就散架,但依然充满了成就感。

我现在动手能力较强,和小时候玩这些工具有很大的关系。

我的父亲是个酒鬼。

由于父亲常常帮助别人造房子,所以喝酒就免不了,他的酒量并不大,所以比较容易喝醉。

喝醉以后一高兴,常常就连工钱都不要了。

有一次他和徒弟都喝醉了,在回家的路上走过一片稻田,把稻田踩得一塌糊涂,然后回家倒头就睡,第二天早上醒来,完全不记得昨晚发生的事情,看到一大片稻田被踩成那样,心疼得在田头大骂那个龟孙子竟把稻子踩成这样!父亲喝酒上瘾,在最困难的时候家里没钱买酒,父亲就把我姐医务室的医用酒精偷出来,兑上水喝。

我姐当时是农村赤脚医生,所以就有了这个便利。

由于父亲出去打工常带上我,所以我很小就学会了喝酒,后来居然喝出了不错的酒量。

小时候我记忆最深的有两件事,一是父亲有早上上街喝早酒的习惯,有时会带上我,几毛钱一壶酒两个鸡头,我们爷俩就坐在街边上,一边喝酒一边看着来往的行人。

到今天我落下了两个癖好,一是喜欢吃鸡头,二是喜欢在大街边上的饭馆一边喝酒一边看来往的行人。

还有一件事是有一次过春节时我父亲带我走亲戚,结果我喝醉了去爬一颗树,又从树上掉到了河里,差点儿淹死,为这事我的父母闹翻了很长时间。

我的父亲喜欢抓鱼摸虾。

我的家乡江阴地处长江三角洲,是个河道纵横的地方。

在我家的屋后面就有一条小河。

有时候家里没有了下饭的菜,我父亲就会扑通一声跳到河里,不一会儿就手抓两只螃蟹上来了。

别人下去怎么也抓不着,他一下去准能抓上来,让我佩服得不行。

到秋天河水降低了,上游也没有了水流下来,我父亲就会在小河的两头筑上两道坝,然后用水桶把水一桶桶舀到坝外,最后把河里的鱼虾、螃蟹、泥鳅、黄鳝抓得一干二净。

这一天常常是全村小朋友的节日,所有的小朋友都和我一起投入战斗,弄得浑身是泥,最后大家都能分到几斤河鲜回去。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

他对所有的人都很宽厚,尽管他力气很大,但从来不和别人吵架和计较,总是喝着酒悠闲地过自己的日子。

后来我读了大学,每年暑假一回去,他依然会下河摸出一筐鱼虾,然后我们爷儿俩就坐在屋檐下,一边喝酒一边闲聊。

我工作后领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一瓶酒给他带回去,让他高兴了好几个月,可惜我现在忘了买的是什么牌子的酒了。

父亲于1991年11月去世,去世那天还喝着酒,突然就脑溢血了,送到医院已经不行了。

那时候我在北京,听到消息后连夜往回赶,但还是没赶上,回家
只见到了安静地躺在灵床上的父亲。

妈妈告诉我,父亲在去世前嘴里一直喊着我的姓名的第一个字,直到去世。

第二天下起了大雪,我哭了整整一天,这是我记忆中哭的时间最长的一次,直到哭到了嗓子完全讲不出话来。

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