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蚊媒监测和防治
登革热蚊媒监测和防治课件
成蚊种群调查方法:叮人率(有疫情 时绝对禁止使用该方法!)
目的:蚊种群一天之内与人接触的程度 室外人饵诱捕法:一人为人饵,腿部外
露,另一人捕捉蚊子;叮人率=蚊数/夜或蚊
数/人工小时;实际多用;分蚊种计算 要求:三定(人、时间、地点) 评价:对各类吸血蚊虫密度的直接衡量;对人
影响大,不安全
登革热蚊媒监测和防治
幼虫指数:調查戶数(以50戶为原則)中 发現登革热病媒蚊(幼虫及蛹)的平均数。
计算公式: 幼虫总数 --------- X 100 = 幼虫指数 調查戶数
登革热蚊媒监测和防治
诱蚊诱卵器监测
使用诱蚊诱卵器做登革热蚊媒监测,特 点:敏感、方便、价廉?????。
工具:诱卵器用空罐制成,内壁涂黑, 放一片木板,加水;每5-7天观察一次
容器指数:检查房屋中有伊蚊幼虫孳生 的积水容器百分比;例:调查100个容器, 其中80个有幼虫孳生,该指数为80%
计算公式: 阳性容器数 ----------- X 100 = 容器指数 調查容器数
登革热蚊媒监测和防治
幼虫监测方法:住房及周围容器积水 的幼虫孳生频率估计
布雷图指数=百户指数:每一百户住宅孳 生有有伊蚊幼虫的积水容器总数;或一 百户住宅有多少阳性容器数;例:调查 100住宅,有伊蚊幼虫孳生之积水容器共 计300个,该指数为300。
主要经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包括生物性传播 和机械性传播
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我省主 要是白纹伊蚊
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在实验室可能会通过 气溶胶传播
登革热蚊媒监测和防治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是世界上大多数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主要 传播媒介,但在我国、缅甸、印度尼西亚和老挝白纹 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登革热蚊媒监测和防治课件
数据分析
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预测蚊媒密度和活
动规律。
蚊媒监测的频率和范围
频率
根据当地气候、蚊媒活动规律和防控需要,确定公道的监测频率,如每日、每 周或每月进行监测。
范围
监测范围应覆盖易感人群和高风险区域,包括居民区、学校、医疗机构、旅游 景点等场所。同时,也要关注周边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的蚊媒散布情况,以防止 疫情扩散。
及时就医
如果被蚊子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 应及时就医。
使用消炎止痛药
如果叮咬后出现炎症或疼痛,可以使用消炎 止痛药缓解症状。
使用抗过敏药
如果对蚊子叮咬过敏,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缓 解症状。
遵循医嘱治疗
如果医生开出药物治疗方案,应遵循医嘱进 行治疗。
04 案例分析
成功防治案例
案例一
某城市在发现登革热疫情后,迅速采 取措施,包括大规模灭蚊、加强病例 追踪和隔离、开展宣传教育等,成功 控制了疫情的传播。
蚊子幼虫需要在水中生长,因 此清算家中和社区的积水是防
治蚊子的重要措施。
绿化管理
公道计划和管理绿化植被,避 免形成蚊子繁育的环境。
垃圾分类与处理
垃圾分类与处理可以有效减少 蚊子的繁育环境,同时也有利 于环境保护。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蚊 子防治的认识和意识,共同参
与防治工作。
药物治疗措施
评估风险
了解蚊媒散布和密度,评 估登革热传播风险,为制 定防控策略提供根据。
监测效果
通过监测蚊媒控制措施的 效果,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提高防控效果。
蚊媒监测的方法
人力调查
通过专业人员实地调查 ,统计不同生境中的蚊 媒种类、数量和密度。
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
1. 引言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传播媒介为蚊子。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频繁出游和国际交流,登革热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及时监测、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爆发情况,全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登革热监测方案。
本文将介绍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包括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监测职责与机制等内容,旨在提供科学有效的方式来监测和预防登革热的传播。
2. 监测指标(1)登革热病例发病率:监测每个行政区域的登革热病例发病情况,以表明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和趋势。
(2)蚊子密度指数:通过监测蚊子的生命周期和密度,评估蚊子传播登革热的潜在风险。
(3)登革热病毒感染率:监测蚊子中登革热病毒的感染率,了解病毒的传播情况。
3. 监测方法3.1 病例监测(1)建立登革热病例报告系统,要求医疗机构及时上报登革热病例的基本信息、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等。
(2)加强实时监测,在重点地区设立登革热监测站点,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病例的监测和统计工作。
(3)开展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和分析病例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2 蚊子密度监测(1)采用人工或自动化监测方法,定期调查各地域的蚊子密度,了解蚊子的繁殖情况和频率。
(2)建立蚊子密度监测系统,记录每个监测地点的坐标和监测结果,以便后续分析与比对。
3.3 病毒感染率监测(1)采集蚊子样本并运回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确保病毒感染率的准确性。
(2)建立病毒感染率数据库,将监测结果整理、存储和分析,为后续的预测与决策提供支持。
4. 监测职责与机制4.1 中央层面(1)成立国家登革热监测机构,负责全国范围内登革热监测的指导与协调工作。
(2)制定监测方案和技术标准,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发布登革热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及时向社会公众通报疫情,引导防控工作的实施。
4.2 地方层面(1)建立登革热监测网络,各省市自治区设立监测机构,负责本地区登革热监测工作的实施和推进。
登革热防控方案
登革热防控方案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防控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一、病毒监测与预警1.建立病毒监测网络:在疫情高发地区建立病毒监测网络,包括监测站点的选择、监测方法和频率的确定等。
2.病毒分离与鉴定:对采集到的病毒样本进行分离和鉴定,确保准确了解病毒的种类和变异情况。
3.建立预警系统:根据病毒监测结果和流行趋势,建立登革热的预警系统,及时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蚊媒控制1.环境整治:清除蚊子的繁殖场所,包括清理废弃物、消除积水等,减少蚊子的滋生条件。
2.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杀蚊剂对蚊子进行灭杀,如喷洒杀虫剂、使用蚊香等,确保蚊子的密度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3.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或使用生物杀虫剂对蚊子进行控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三、个人防护1.穿着适当衣物:在蚊子多的地区,应尽量穿长袖衣物和长裤,减少暴露在蚊子叮咬的机会。
2.使用防蚊液:使用含有有效成分的防蚊液,涂抹在暴露的皮肤上,有效防止蚊子叮咬。
3.使用蚊帐:在睡眠时使用蚊帐,有效隔离蚊子,防止叮咬。
四、社区宣传与教育1.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开展登革热的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登革热的相关知识,提高居民的防护意识。
2.培训医护人员:组织培训班,培训医护人员关于登革热的诊断、治疗和防控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3.制定应急预案:制定社区登革热疫情发生时的应急预案,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疫情的发生。
五、国际合作1.信息共享: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共享,及时了解其他地区的疫情动态,为本国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2.技术支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升本国的防控水平。
3.资源调配:在疫情发生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调配合作,共同应对登革热的挑战。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给全球范围内的千家万户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防控登革热,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预防工作方案。
本文将从疫情监测、蚊虫防制、宣教和卫生教育四个方面谈登革热的防控工作方案。
一、疫情监测疫情监测是登革热防控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疫情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例的出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疫情监测包括实时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监测。
实时监测通过监测热点地区的病例发生情况,及时掌握疫情的动态。
流行病学调查则是追踪病例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帮助确定传染源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病原学监测则是通过病毒株的分离和鉴定,了解病毒的变异情况,为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二、蚊虫防制蚊虫是登革热病毒的传播媒介,蚊虫防制是登革热防控的重中之重。
蚊虫防制的重点是控制蚊虫的繁殖和传播。
首先,要清除蚊虫的滋生场所,如清理废弃物、倒掉积水、清理下水道等。
其次,要使用杀虫剂喷洒,对蚊虫进行有效的灭杀。
此外,还可以使用物理防治措施,如安装蚊帐、使用电蚊拍等,防止蚊虫叮咬。
同时,也需要对蚊虫进行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传播风险。
三、宣教和卫生教育宣教和卫生教育是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环节。
通过宣教和卫生教育,可以向公众普及登革热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醒人们注意个人卫生,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在宣教和卫生教育中,可以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也可以利用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宣讲活动,增加公众的认知和参与度。
四、社会合作与资源整合登革热的防控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政府、医疗机构、社区组织等都需要参与进来,共同合作,共同推进登革热的防控。
同时,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统筹安排和高效利用。
只有社会合作和资源整合,才能构建起全方位、全过程的登革热防控体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总之,登革热的防控需要从疫情监测、蚊虫防制、宣教和卫生教育、社会合作与资源整合等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各种工作方法和手段,形成一个全面、科学和有力的防控工作方案。
登革热的防控工作方案
登革热的防控工作方案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这种疾病在近年来日益严重,给社会和公众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防控工作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如何防控登革热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媒介控制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因此,必须加强对蚊子的控制工作。
首先,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到垃圾分类、垃圾清理、下水道畅通等,以减少蚊子的滋生地。
其次,要定期喷洒杀虫剂,消灭蚊子的生长和繁殖环境。
此外,还应该鼓励市民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长袖衣物、使用蚊帐等,减少被蚊子叮咬的概率。
二、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登革热的防控不仅仅依靠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工作,更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
因此,应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登革热的知识、防控措施等。
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如健康讲座、义务清理活动等,引导市民自觉参与到登革热的防控工作中来。
三、加强监测和报告及时准确地掌握登革热的疫情情况对于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因此,应建立健全监测和报告制度。
各级卫生部门应定期开展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
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建立登革热病例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提前预警和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四、加强国际合作登革热是一种跨国传染病,因此,国际合作在防控工作中不可或缺。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共同研究登革热的防控技术和方法。
此外,还可以加强边境卫生检查,控制病毒的跨境传播。
同时,还可以促进疫苗研发和生产,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的防范措施。
五、加强医疗救治对于已经感染登革热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医疗救治,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登革热的诊疗能力和病例管理,将确诊病例迅速隔离治疗,减少病毒的传播。
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治疗,缓解其症状,提高其康复率。
此外,要加强对患者家属和社区的健康教育,提高对登革热的认识和理解。
登革热防治工作制度
登革热防治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登革热防治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全民参与的原则。
第三条各级政府应将登革热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登革热防治长效机制,保障登革热防治工作所需经费。
第四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是登革热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登革热防治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登革热防治工作。
二、预防措施第五条登革热防治工作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宣传普及登革热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二)建立健全蚊媒监测体系,定期开展蚊媒监测工作,掌握蚊媒密度和病毒携带情况;(三)清除积水,填平洼地,疏通沟渠,防止蚊虫孳生;(四)定期喷洒杀虫剂,降低成蚊密度;(五)加强入境检疫,对来自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人员和物品实施严格的检疫措施;(六)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和通报制度,及时报告和通报登革热疫情信息;(七)对登革热患者和疑似患者实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八)其他必要的防治措施。
第六条各级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旅游景点、宾馆酒店、工地、学校等高风险场所的登革热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安全和健康。
第七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政府开展登革热防治工作,组织居民、村民参与清除积水、杀灭蚊虫等活动。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第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登革热监测体系,定期对蚊媒密度、病毒携带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上报监测数据。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登革热的诊断、治疗和疫情报告工作,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第十条发现登革热疫情或者疑似病例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进行隔离治疗。
第十一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
2.方法:每个监测点按不同地理方位选4个街道/ 村的居民区调查不少于100户,检查记录室内外所 有小型积水容器及其幼虫孳生情况,收集阳性容 器中的蚊幼进行种类鉴定,或带回实验室饲养至 成蚊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为避免连 续监测对蚊虫密度造成影响,相邻两次监测应在 不同户次进行。 户的定义:每个家庭、集体宿舍/单位办公室/酒 店的2个房间、农贸市场/花房/外环境/室内公共 场所等每30㎡定义为一户。
监测方法
所有登革热蚊媒应急监测点均须进行布雷图指数 法和双层叠帐法监测,诱蚊诱卵器法可酌情采用
监测频次 布雷图指数法:登革热疫情发生1-2天内,核心区 进行1次全面覆盖调查和应急蚊媒控制,随后每23天重复进行控制与调查,直至BI小于5;警戒区 每周调查1次;监控区每2周调查1次。 诱蚊诱卵器法:核心区诱蚊诱卵器放置4天后每23天检查1次,发现阳性诱卵器时收回并补充新的 诱卵器;警戒区每周监测1次;监控区每2周监测1 次。 双层叠帐法:核心区每3天1次,警戒区每周1次; 监控区每2周1次。
常见的登革热蚊媒孳生地
家庭环境 富贵竹等阴生水养植物的花瓶积水等。 饮用水缸。 冰箱底部的水盘。 浴室、卫生间储水桶、缸等。 花盆底盘。
贮水的水桶、陶瓮、水泥槽、楼顶水箱、洗涤用 水缸、空调水收集容器等。 废轮胎。 晒衣架水泥桩上及其它可积水的水管。 竹篱笆竹节顶端、树洞、竹洞。 屋檐排水槽或反墚堵塞积水。 家禽、家畜与鸟类饮用水槽。 周围废弃或闲置的盆、罐、瓶等。
其它特殊孳生源 蒸气熨斗贮水槽、防窃盗围墙碎玻璃、渔船船舶 、游艇等。
积水的塑料管、塑料布、塑料椅、塑料袋、塑料 突出物、塑料花篮、大型塑料资源回收桶。 木箱、木盘。 树洞、竹洞。 废轮胎、废弃马桶、浴缸、安全帽、手推车、花 柱凹槽、保险杆凹槽。
登革热蚊媒监测和防治6.5
双层叠帐法
双层叠帐法既 能捕捉到我们 所希望捕获的 蚊虫,又能保 护作为引诱源 的监测人员
只/人工小时
成蚊种群调查方法:房屋密度调查
人工小时法:2-4间人房或畜房内捕蚊15 分钟;密度单位:只/人工小时 捉光法:人工捉光室内全部蚊虫;密度 单位只/间 蚊帐法:捉光20-100顶蚊帐内全部蚊虫; 密度单位:只/顶 目的:蚊种组成、密度、季节消长
登革热蚊媒监测和防制
成蚊鉴别和种群调查方法
幼虫密度调查方法
登革热蚊媒防制 登革热应急处置
登革热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蚊传疾病
过去50年来,登革热发病率增加30倍。 每年超过100个流行国家 新增感染约5千万至1亿 (WHO, 2012)。
每年上报至WHO的登革热与严重登革病例平均数(1955-2007)与近年病例数(2008-2010). 3
白纹伊蚊的生物学参数
参数 年均最低温 适宜温度下限 适宜温度上限 年均最高温 积温 一月均温 年降水量 值 11℃ 20℃ 27℃ 30℃ 980℃· d(>12℃) -5℃ 400-4000mm 参考文献 Kobayashi et al,2002;Hawley, 1998 Knudsen, 1995;Knudsen et al, 1996;Mitchell ,1995 Nei et al, 2005 Hawley,1998 Hawley, 1988;Hanson ,1995 Nawrocki and Hawley,1987 Kobayashi et al,2002;Knudsen, 1995
幼虫监测方法:住房及周围容器积水的幼 虫孳生频率估计
房屋指数:检查房屋中有伊蚊幼虫孳生 的房屋百分比;例:调查100住宅,其中 50家有幼虫,该指数为50% 计算公式: 阳性户数 --------- X 100 = 房屋指数 調查户数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为了有效防控登革热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一、加强蚊虫防控蚊虫是登革热病毒的传播媒介,因此加强蚊虫防控是防控登革热的关键。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消灭蚊虫繁殖地:清除家庭周围的水源,如花盆、水缸等,以减少蚊虫繁殖的机会。
2. 室内蚊虫防控:使用纱窗、电蚊拍等工具阻止蚊虫进入室内,定期清洁室内环境,尤其是清除积水。
3. 室外蚊虫防控:使用蚊帐、蚊香等工具阻止蚊虫叮咬,避免在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外出。
二、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及时监测和报告登革热病例是有效防控的重要环节。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建立登革热病例监测和报告的系统,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分析。
2. 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加强对登革热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提高病例的及时报告率。
3. 加强疫情信息共享: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及时共享疫情信息,做好跨地区、跨国界的信息交流。
三、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社会宣传和教育是提高公众对登革热防控意识的重要手段。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公众普及登革热的预防知识和防控措施,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加强学校教育:在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登革热防控教育,包括蚊虫防控和个人卫生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3. 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
四、加强国际合作登革热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信息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登革热的防控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登革热的挑战。
2. 联合研究和开发: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发疫苗和药物,提高登革热的防治水平。
3. 支援和援助: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人员培训,提高其对登革热的防控能力。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蚊虫防控、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校园登革热防治实施方案
校园登革热防治实施方案1. 引言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为了保障校园师生的健康安全,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2. 组织架构成立校园登革热防治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和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校园登革热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
3. 防治目标1. 加强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2. 建立健全蚊媒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蚊媒密度变化。
3. 清除蚊媒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
4.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登革热疫情扩散。
4. 防治措施4.1 宣传教育1. 利用校园广播、海报、网络等多种形式,普及登革热防治知识。
2. 开展师生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4.2 蚊媒监测1. 定期在校园内进行蚊媒监测,了解蚊媒密度和种类。
2. 设立蚊媒监测点,定期收集蚊媒信息。
4.3 孳生地清除1. 定期对校园内的积水、花盆、废弃容器等进行检查,及时清除积水。
2. 对校园周边的水体进行定期清理,防止蚊媒孳生。
4.4 防蚊措施1. 在校园内设置防蚊设施,如蚊帐、蚊香等。
2. 鼓励师生使用驱蚊剂、蚊帐等个人防护措施。
4.5 疫情处置1. 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2. 对确诊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
3. 对疫情发生地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疫情扩散。
5. 组织实施1.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校园登革热防治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
2. 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相关防治措施。
3. 定期对校园登革热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 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师生进行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 定期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演练,提高应对疫情的能力。
7. 总结和反馈1. 定期对校园登革热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登革热防治工作,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登革热媒介伊蚊控制指南
附件4登革热媒介伊蚊控制指南一、应急控制启动条件1.有登革热病例出现,并且发生登革热病例的核心区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5,警戒区≥10。
2.当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大于20时,提示登革热暴发风险高。
二、社会动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按照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方针组织清除媒介伊蚊孳生地和成蚊控制。
2.通过各种宣传渠道,例如印制登革热媒介卫生知识宣传册、宣传海报,利用手机短信、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向群众宣传关于防蚊、灭蚊的知识和方法,动员群众参与防蚊灭蚊。
三、防蚊措施(一)个人防护登革热疫区的居民和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长袖衣裤,使用蚊虫驱避剂,按照产品说明上的使用剂量、频次涂抹于皮肤外露的部位,或在衣服上喷洒,避免被蚊虫叮咬。
(二)医院和家庭防护登革热发生地区的医院病房应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
家庭提倡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蚊措施;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用卫生杀虫剂进行防蚊、灭蚊。
四、蚊虫孳生地处理组织发动相关部门和群众,在专业人员技术指导下,清除各类蚊虫孳生地。
(一)孳生地主要类型和种类家庭、单位、学校主要孳生地有:饮水缸、储水池或缸、花瓶、花盆等有用的功能性积水容器,闲置的瓶、罐、缸等无用积水容器、竹筒、树洞、汽车轮胎、楼房反墚及雨水沟、地下室集水井等。
外环境、公园等主要孳生地有:绿化带的塑料薄膜、废弃易拉罐、饭盒、塑料杯积水容器等,闲置或废弃的瓶、罐、缸等无用积水容器、废弃的汽车轮胎、市政管网的管井、竹筒、树洞、植物叶腋等。
(二)孳生地处理方法如下1.翻盆倒罐,清除闲置无用积水。
清除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2.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
清除绿化带和卫生死角的塑料薄膜、一次性塑料容器。
3.管理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
饮用水容器或功能性容器积水要求严密加盖,每5~7天换水1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
4.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与防制措施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的登革热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 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城市地区由于人口密集、人工容器多 ,更容易滋生蚊子,因此城市居民面 临更高的登革热传播风险。
03
登革热的防制措施
防制策略
预防为主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 革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
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环境治理
定期清理积水,消除蚊虫滋生 环境,从源头上阻断登革热的 传播。
个人防护
提倡穿着长袖长裤,使用驱蚊 液等个人防护措施,避免被蚊 子叮咬。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平均 为10天。
登革热的病情轻重差异很大,轻症患 者可自行痊愈,而重症患者可能出现 严重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登革热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 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其中发热 是最常见的症状。
登革热并发症包括心脏疾病、肾脏疾 病等,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 弱者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02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的种类
蚊子
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蚊子(主要 是亚洲虎蚊或白纹伊蚊)传播给 人类。
其他昆虫
一些其他类型的蚊子、苍蝇和蜱 虫等昆虫也可能携带登革热病毒 ,但不如亚洲虎蚊或白纹伊蚊常 见。
传播媒介的生态习性
01
02
03
繁殖场所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主要在 室内和室外人工容器中繁 殖,如水桶、花盆、轮胎 等。
创新防制手段
积极探索新的防制手段和技术, 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 行预测和监测等,以提高防制效 果。
强化国际合作
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与控制
应急终止条件
• 在25天内无登革热新发病例,且核心区内 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降至5以下, 同时双层叠帐法成蚊密度不高于2(只/ 人· 时)可以结束本次应急处理工作。
媒介应急处理原则
• 及时、快速(外潜伏期8-10天) • 全面
– 室内室外同时灭 – 疫点和非疫点同时灭
• 彻底
– 注意雨水井、下水管井等死角 – 采取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重点的 综合防制措施。
– 如以400米半径的核心区和警戒区为例,约50 公顷,施药量应不超过100升为宜。
滞留喷洒注意事项
• 一、应事先告知居民或施药现场人员杀虫剂的作用 和保护效果,并按要求撤离工作区域 • 二、覆盖因施药可能污染的食物,将宠物和观赏鱼 类等转移至安全区域。移动、覆盖或搬出家居,便 于墙面喷药 • 三、对有污渍和灰尘的靶表面,应先清洁再施药 • 四、操作者带宽沿帽、橡胶手套、防护面具、着长 袖工作服等。 • 五、工作时间不抽烟、喝水、吃东西,药液溅到皮 肤上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清洗。 • 六、工作结束后,用肥皂或其它洗涤用品清水洗涤 暴露皮肤和防护服装。
蚊虫成长史
卵
幼虫
蛹
成蚊
呼吸管短而粗
呼吸管细而长
常规监测目前只要求县、区做布雷图指数法; 应急监测两种方法需要同时开展。
2018年5月常规监测结果
布雷图指数法应急监测
• 1.器具:手电筒、捞勺、吸管、蚊虫收集装 置、标签纸等。 • 2.方法:选择核心区、警戒区和监控区作为 监测点,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 器及其幼虫孳生情况,收集阳性容器中的 蚊幼进行种类鉴定,或带回实验室饲养至 成蚊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监 测时,记录采集时间、地点、生境、虫态 等信息。
登革热防治方案
登革热防治方案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在疫情高发地区,登革热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控制和治疗三个方面介绍登革热的防治方案。
一、预防登革热1. 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加强对登革热的了解,学会预防措施,如避免蚊子叮咬,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
2. 消灭蚊子滋生地。
清除住宅周围的积水,打击蚊子滋生地,减少蚊子的繁殖。
3. 加强社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防护意识,传播防治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并采取预防措施。
二、控制登革热1. 加强疫情监测。
建立健全的登革热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控制疫情扩散。
2. 实施蚊媒控制措施。
使用杀虫剂喷雾,清除蚊子滋生地,控制蚊子数量。
3. 强化卫生检疫。
对来自疫情地区的人员进行登革热病毒检测,加强对进出口物品的检疫,防止病毒传播。
三、治疗登革热1. 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
对病例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采取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措施。
2. 加强对重症病例的救治。
重症登革热病例需进行密切监护,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治疗。
3. 进行病例隔离。
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登革热的防治方案主要包括预防、控制和治疗三个方面的措施。
预防方面,个人应增强防护意识,清除蚊子滋生地,加强宣传教育。
控制方面,加强疫情监测,实施蚊媒控制措施,强化卫生检疫。
治疗方面,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加强对重症病例的救治,进行病例隔离。
通过有效的防治工作,可以有效减少登革热的发生和传播,保护人民的健康。
登革热防控和媒介伊蚊监测工作总结
登革热防控和媒介伊蚊监测工作总结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传播媒介主要为伊蚊。
登革热监测与应急控制
泰国最早在1958
越南1960年发病
印度尼西亚
年发现登革热,1963-
200万人,1991年发病
1968-1990年共报告登革
1992年共报告登革出血 111368例,死亡445例, 出血热122911例,死亡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其他省份 福建 广东
年
黄点表示1990-2007年登革热流行或暴发的地区,绿点表示1928-1989年 登革热流行或暴发的地区
个案调查与采样
➢ 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疫情报告后,要及时对病 例进行个案调查。注意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5天的活动地点, 活动情况、被蚊子叮咬史、就诊经过等。
➢ 采集病例急性期(发病5天内)和恢复期(发病15天以上) 双份血清,区县疾控中心采集或者督促医院采集送检。
➢ 必要时采集密切接触者或周围人群血清标本 -20℃冷冻保存送检。
基因分型
DENV-1分5型:Ⅰ型即美洲、 非洲、东南亚株;Ⅱ型即斯里 兰卡株;Ⅲ型即日本株;Ⅳ型 即东南亚、南太平洋、澳大利
亚、墨西哥株;Ⅴ型即中国台 湾、泰国株
DENV-2分5型:Ⅰ型即加勒比、 南太平洋、中美洲及拉丁美洲
株;Ⅱ型即亚洲及西太平洋株; Ⅲ型即亚洲及加勒比株;Ⅳ型 即亚非地区株;Ⅴ型即非洲株
中国白蚊伊蚊地理分布(2006)
二、监测
病例监测
– 病例发现与报告
– 个案调查
– 血清学诊断
登革热蚊媒监测和防治课件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登革热防治 工作,提高防治意识和能力。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分享防治经验 和技术,共同应对登革热等跨 国公共卫生问题。
法律法规
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规 范登革热防治工作,保障公众
健康。
04
案例分析
登革热疫情案例介绍
案例来源
介绍案例的来源,如某地区、某 时间段内的登革热疫情。
监测方法和技术
监测方法
采用生物和理化方法进行监测,包括病原学、血清学、分子 生物学等方法。
监测技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等手段,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 时效性。
监测数据分析和解读
数据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识别疫情的分布和传播规律,评估防控措 施的效果。
数据解 读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读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重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 依据和建议。
03
登革热防治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防蚊措施
使用蚊帐、驱蚊液、穿长袖衣 物等措施防止蚊子叮咬。
环境改善
清理积水,减少蚊子繁殖环境, 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卫
生。
个人防护
避免在日出前和黄昏后等蚊子 活跃的时间段外出,减少皮肤
暴露。
疫苗接种
鼓励接种登革热疫苗,提高人 群免疫力。
治疗方法和药物
早期治疗
对症治疗
一旦出现登革热症状, 应尽早就医,遵医嘱治疗。
针对发热、疼痛等症状 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
退烧药、止痛药等。
抗菌治疗
中医药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 药物预防感染。
根据中医理论,可以使 用一些清热解毒、凉血 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
防控登革热疫情专项方案
防控登革热疫情专项方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为了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制定专项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防控登革热疫情专项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疫情监测与预警
1.1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1.2 加强对蚊媒的监测,提前发现蚊虫密度异常。
1.3 制定预警指标,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二、环境治理与蚊媒控制
2.1 消除蚊虫滋生源,清除积水和垃圾。
2.2 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蚊子的天敌。
2.3 定期喷洒杀虫剂,减少蚊虫数量。
三、社会宣传与教育
3.1 开展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3.2 向居民普及蚊虫防治知识,加强个人防护。
3.3 利用媒体渠道,传播登革热疫情防控信息。
四、医疗救治与隔离管理
4.1 建立登革热诊疗指南,规范诊疗流程。
4.2 提高医护人员的诊断水平,及时发现病例。
4.3 设立隔离病房,有效隔离患者,阻断传播链。
五、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5.1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传播的登革热疫情。
5.2 及时分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促进全球防控合作。
5.3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
综上所述,防控登革热疫情需要多方合作,采取综合措施。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登革热的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希望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能够密切配合,共同应对登革热疫情的挑战。
登革热监测方案
登革热监测方案1. 简介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为了及时控制和预防登革热,监测登革热的发病情况和传播途径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全面的登革热监测方案,以便有效地监测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
2. 监测方法登革热的监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病例监测病例监测是最基本的监测方法之一。
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登革热病例的信息,可以快速了解登革热的流行情况和趋势。
监测病例应该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居住地、症状和就诊情况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和高发区域。
2.2 蚊媒监测蚊媒监测是另一种重要的监测方法。
登革热主要由伊蚊传播,因此监测蚊媒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可以提前发现和防控登革热传播的风险。
蚊媒监测应包括定期采集和检测蚊子的类型和数量,以及监测蚊子是否携带登革热病毒。
通过这些监测数据,可以及时采取蚊媒控制措施,减少登革热的传播风险。
2.3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指监测与登革热传播相关的环境因素,如气温、湿度、降水量等。
这些环境因素对于蚊子的生长和繁殖有重要影响。
通过监测环境因素的变化,可以提前预警登革热的流行趋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4 社区调查社区调查是一种主动的监测方法,通过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社区居民的登革热感染情况和防控意识。
社区调查可以帮助政府和医疗机构更好地了解社区的登革热疫情,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并提高居民的健康保护意识。
3. 数据分析与预警对于登革热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预警。
通过对病例、蚊媒和环境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登革热的流行风险,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
数据分析和预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流行病学分析对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
通过分析病例的时空分布,可以判断疫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尼、台湾、日本、、、、、、 截止目前,浙江省报告6例输入性病例 广东比去年提前2个月出现本土散发病例
或再加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散 发病例或流行尚未确定时)
排除其他诊断者
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加以下任一项: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IgG阴转阳性 恢复期血清IgG抗体4倍以上增长 从病人血清等标本中分离到病毒或抗原阳性 RT-PCR检测登革病毒RNA阳性
治 疗原则
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我省主 要是白纹伊蚊
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在实验室可能会通过 气溶胶传播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是世界上大多数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主要 传播媒介,但在我国、缅甸、印度尼西亚和老挝白纹 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国外已证明为登革热媒介的蚊类还有赫布里底伊蚊 、波里尼西亚伊蚊、盾纹伊蚊和中斑伊蚊,但主要分布 于南太平洋岛屿,其媒介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 奥巴伊蚊、科克伊蚊、哈氏伊蚊、伪盾伊蚊、罗图马 伊蚊、汤加伊蚊、白雪伊蚊也被视为可疑媒介。
登革热主要症状、体征(2019)
症状体征
发热 头痛 全身酸痛 皮疹 骨痛 腰痛 淋巴结肿大 皮肤瘙痒 腹泻 腔道出血
病例数
978 893 675 579 484 161 94 134 95 41
% 100 91.31 69.02 59.2 49.49 16.46 9.61 13.7 9.71 4.19
东南亚3-5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巴西4-5年出 现一次发病高峰
典型登革热
急性起病,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 热程3~7天; 热型多不规则或双峰热; 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 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或便秘等。
典型体征
多样性皮疹 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
血 表浅淋巴结肿大 束臂试验呈阳性 出血倾向(多于病程5~8天)
早发现、早隔离、就地治疗。 具体治疗措施: 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等 降低病死率
一般治疗及隔离
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 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
抗病毒治疗:在起病3-5天内(病毒血症期) ,可潜在分布最重要的因素
潜伏期
内潜伏期:3-14天 外潜伏期:8-10天
传播机制
登革病毒传播
蚊叮咬/获得病毒
蚊再叮咬/传播病毒
外潜伏期
内潜伏期
病毒血症
病毒血症
0
5
8
12
16
20
24
28
天数
#1患者
#2患者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不同型别二次感染症状加重
流行季节
热带、亚热带地区可常年发病,但主要流行季 节与雨季相一致,与蚊媒密度高峰一致
病原学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 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是我国传染病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区 和欧洲个别境域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登革病毒原属B组虫媒病毒,现归入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 黄病毒属包括黄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西尼罗病 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等。
登革热早期诊断指标
近两周疫区旅游史、急起发热、头痛 等
束臂试验阳性及皮疹等 白细胞发病早期显著减少,中性粒细
胞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低 AST及ALT水平升高 血小板下降,1/2~3/4病例减少
重症登革热高危人群
1. 二次感染患者 2. 伴有基础疾病者
3. 儿童 4. 65岁以上的老人
登革热----2019年全国疫情
登革热----2019年我省疫情(舟山外)
登革热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蚊传疾病
过去50年来,登革热发病率增加30倍。 每年超过100个流行国家 新增感染约5千万至1亿 (WHO, 2019)。
每年上报至WHO的登革热与严重登革病例平均数(1955-2019)与近年病例数(2019-20197).
血清分型
登革病毒Ⅰ型夏威夷株 Ⅰ型
登革病毒Ⅳ型H241株 Ⅳ型
Ⅱ型 登革病毒Ⅱ型新几内亚株
Ⅲ型 登革病毒Ⅲ型H87株
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发病前1天和发病后5天内 非人灵长类:黑猩猩、长臂猿、猕猴 其他野生动物:蝙蝠 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主要经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包括生物性传播 和机械性传播
5.营养不良者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大多显著减少,从第2天开始降 低,4~5天至最低,至退热后数天才 恢复正常
血小板减少 HCT升高 肝功能异常等
诊断类型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实验室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
流行病学资料:14日内疫区旅游史等 登革热典型症状及体征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加血常规:血小板减少,白细 胞总数减少(登革热流行已确定时)
2019年10月我省温州报告2例无外出史的病例; 2019年的监测结果显示除10月份3个监测点的布雷图指数低
于5外,其他月份所有监测点的布雷图指数均不低于5,一 旦有病例输入有暴发风险。
目前形势
2019年3月6日,据巴西媒体报道,2019年1-2月,圣保罗有 5.18万疑似登革热病例,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9倍。其中, 有4.4万名病例已确认为登革热患者,人数已超过该州近五 年来登革热患者总和。全国病例超过10万例。
登革热的监测和防治
登革热概述 成蚊种群调查方法 幼虫密度调查方法 登革热蚊媒防制 登革热应急处置
登革热疫情形势
2019年全球多个国家登革热暴发,我国广东、云南等地发 生本地暴发,报告病例4000余例;
2019年我国广东、云南、福建、广西等地发生本地暴发, 其中广东报告4万多病例,福建发生登革热本地聚集性疫情 的南平与我省临界;
中国白纹伊蚊潜在分布与平均温度(左)和年平均降水量(右)的关系 (Wu et al 2019)
白纹伊蚊的生活周期
1-2 天
蛹
孑孓
卵
4-5 天
2-3 天
白纹伊蚊的生物学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