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到底是什么

合集下载

国学与生命的管理

国学与生命的管理

国学与生命的管理◎王绍培什么是国学说到国学,首先讲讲国学这个概念的来源。

有人说“国学”作为一个词组,来自日本。

中文里面有很多词组都来自日本,比如“干部”、“经济”、“人文”等等。

中文里面很多都是单音,一个字,学而时习之,学和习分开了,我们后来说学习,把两个字连在一起,这和日本人有关系,我们引用了他们大量的概念。

为什么大量概念是从日本过来的呢?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时候,中国一方面向西方学习,一方面向东洋、向日本人学习。

很多人到日本去留学的人发现这样的概念很好,可能就把它搬过来了,其中就包括“国学”这个概念。

当然,“国学”这个词语到底是不是来自日本也有争议,我们不去管它,因为这不是重点。

最早日本人向中国学。

日本这个民族特别擅长向全世界的先进文明学习。

他们一直是学习中国文化,所谓汉学,跟在中国人的后面,把中国文明的很多精髓学去不少。

中国文化、中国文明有些东西在我们本土消亡了,或者被破坏了,但是在日本还保留着,有些甚至于还保留得比较原汁原味。

到了十七世纪的时候,日本开始向西方学习了,最早的时候他们是向荷兰学习,学习荷兰的医药学。

荷兰在欧洲是资本主义体系建成得比较早的一个国家。

那个时候它的近代化在全世界范围里面是比较快、比较早的。

日本人学习荷兰文化,把它叫“兰学”。

汉学是我们中国的,兰学是荷兰的。

再后来他们向西方各个国家学习,向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等学,都叫“兰学”,“兰学”也就代表了一种西方的先进文明。

大概到了十八世纪的时候,日本有些学者觉得日本有“兰学”,有“汉学”,那么什么是日本自己的文化文明呢?什么是日本这个国家的学问学说呢?他们有这样的一个反省,于是就有人提出了“国学”这样一个概念。

所以,“国学”很简单,就是自己国家的学问、文化、思想、学术等等,就叫“国学”。

所以,国学就是一个跟外国的学说、学术、文化、文明相对的一个概念,不是一个什么不得了的概念。

“国学”也可以叫“中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那时候提出来的口号。

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知识

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知识

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知识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文化识别符号,是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的综合。

它涵盖了古代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国学知识:
国学的定义: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各历史时期文化精髓的学术: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国学学派之分:国学门类宽泛复杂,无主从之分。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

国学与传统文化:国学强调治学要循序渐进、实事求是。

一直到晚清,中国传统学人的治学,一定都是先由文字、音韵、训诂及目录、版本、校勘等“小学”科目入手,而后才治“史学”,再由“史学”而入“经学”。

国学的当代价值: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文化识别符号,是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的综合,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教化意识,闪耀着传承千载的理性光芒,既可以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又能够为修养身心、涵养德行带来很大帮助。

论述你对国学概论课程的认识及意义500

论述你对国学概论课程的认识及意义500

论述你对国学概论课程的认识及意义500 国学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国学概论》这门课在我看来是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思想的总结和升华,它从远古时代讲起直至现代,内容涉及的十分广泛不仅包括思想文化,还包括原子物理学,数学,化学,天体物理学等等多种学科。

因此,《国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有着十分浩瀚的体系,一学期的时间我仅仅学到了它的关于古代三本“神书”一小部分,那么就我所学内容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1、《黄帝内经》2、《易经》3、《道德经》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主要讲解了《皇帝内经》的部分内容,那么我就从《皇帝内经》开始谈起。

《黄帝内经》字典上的解释如下:《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就我从课上了解的《黄帝内经》的内容大多包含于其中。

《皇帝内经》离我非常遥远,约是战国时期的书籍。

但皇帝内经的内容竟如此博大精深,以至于至今仍有很多人在研究。

这一点是让我十分佩服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的。

《皇帝内经》有五个要点分别是:1、生命之学之道2、顺其天地自然之道3、和谐健康生存之道4、天人合一之道5、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

这五个要点对于我来说是有很大的启发的,首先作为一个人要懂得生命之学之道,也就是要认知自我,顺应自然之道也就是要认知自然,从而达到和谐健康,天人合一。

从第一步到第五步,我认为是有一种潜在的顺序或者说是一种规则,要天人合一首先要从一做起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做下来才会有最终的天人合一,和谐与健康。

什么是国学-什么是国学 学国学有什么好处

什么是国学-什么是国学 学国学有什么好处

什么是国学-什么是国学学国学有什么好处什么是国学本文为家长朋友们主要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家长朋友们,具体内容如下:好多智慧的妈妈爸爸们,都想让孩子学习国学经典,但宝宝能从国学中能学到什么呢?孩子学习国学到底有没有好处呢?给宝宝选择国学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教人怎样做人做事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益”“凡出言,信为先”......孩子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后的语句时,不仅能够识字认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

2、开发孩子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

幼儿时期是宝宝智力和记忆能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宝宝如果在这一阶段通过学习经典古籍和诗歌,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智力和记忆力方面的开发,有实验表明,通过学诵读经典,他们的识字能力也会明显提高,识字量明显要超过一般的小孩。

在学习和朗诵古典文学经典的同时,宝宝也学习了优美经典的文字、文言、文章。

孩子既学到了“语”又学到了“文”,两者融合为一个整体,为宝宝今后语文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宝宝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当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家长的疏忽,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现在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里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觉;自私狭隘》......而在《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先贤的著述中的大多经典恰恰是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学国学的三大环境1、多播放古典音乐,尤其能开发右脑的音乐,如:《潜脑音乐》、古琴曲等。

音乐能让宝宝心情放松,同时更能对国学中的意境有所共鸣。

宝宝在轻松的环境下就能体验到自由,学国学的热情也就更旺了。

国学概述

国学概述

三、国学的发展历史 “文革”结束后,国人的思想学术文化自由逐步有所恢复, 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枝盛叶茂。90年代“国学” 热再次掀起,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 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 定位。 现在,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学将会获得它的新 生和发展。 现在我们国家和民主制度日益完善,振兴国学、弘扬传统文 化,是国民的自觉意识,学习国学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因 此,国学必然会有一个全面的、长期的、蓬勃的发展,国学已 经进入了它的春天。
六、学习国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我们学习国学,应该做到:吸取其精华,借鉴优秀文化,学习 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结合现实,创造新的文化,指导社会实践。 我们提倡弘扬国学,并不是要搞什么文化“回归”,倒退复古,也 不是要求国人都“一窝蜂”地钻进故纸堆里,将国学奉为圭臬,将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是要求国人将国学所 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继承下来、光大发用,融为 一体,进而转化为全社会的文明自觉。平心而论,国学中确有一些 封建糟粕的东西,比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 封建思想,这是我们应当摒弃的。但其基本内核是健康的、有益的, 因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国学,正确认识国学,辩证对待国学,批 判地予以吸收、继承。
四、出现“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物质文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人 们便要求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精神文明程度,升 华自己的思想境界,以便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 身,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享受。于是,也便向国学汲取营养。 第三,国学的特质所决定。 (1) 国学的精髓是贵生(2) 国学的精髓是尊道 (3) 国学的精髓是尚和(4) 国学的精髓是悠久、博大 第四,伟大的民族,应有伟大的民族文化。一个强大的自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伟大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存在的精神支柱和心理纽带,这条纽带 断了,这个民族也就消失了。学习国学,振兴国学,弘扬中国 传统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中华民族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同 时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做出贡献的需要。

有趣的国学知识

有趣的国学知识

有趣的国学知识广义国学是指中国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

狭义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代表是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

国学是非常有趣的,趣味国学小知识,大家知道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名落孙山,落的哪座山?名落孙山的“孙山”是什么?是一个人还是一座山?孙山是一个人,宋代一位特别有幽默感的读书人。

他参加选拔举人的考试,受同乡之托,带着同乡的儿子一起赴试。

发榜时孙山看到自己的名字列在最后,也就是末名,而同乡的儿子并没有考中。

孙山独自先回家,同乡见了他,就打听儿子考得如何。

孙山念了两句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意思是我就是最后一名了,您的儿子比我还靠后些。

所以名落孙山,并不是孙山自己没考中,而是孙山已经是榜上的最后一名,名次比他还靠后的,就是考试失败了。

考场失意的名人不在少数,像杜甫、张继、唐伯虎、宋应星等。

一时名落孙山,不等于人生山穷水尽,毕竟,多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怎么做呢?“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左手在外。

拱手礼的正确做法是,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在后,两手合抱于胸前,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并微笑着说出您的问候。

因为古人认为杀人时拿刀都是用右手,右手在前杀气太重。

所以右手握拳,用代表友好的左手在外,把右手包住。

“顺手牵羊”原来不是做坏事?“顺手牵羊”出自《礼记·曲礼上》,原文是“效马效羊者右牵之,效犬者左牵之。

”郑玄注释:“用右手便。

”意思是说,呈献马和羊的时候,因为马、羊力气比较大,通常大家也是右手更有力,用起来更顺手,所以用右手牵着。

如果要呈送的是狗,狗有可能狂吠不止甚至咬人,所以要用左手牵着,方便用右手去控制它。

开考啦!国学

开考啦!国学

开考啦!国学作者:杨隽芳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2018年第09期《开考啦!国学》是河北广播电視台与河北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一档以“课本中的国学”为内容的国学闯关益智节目。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学生通过接受国学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具备正确的审美情趣,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构建学生健康的精神家园以及健康的人格。

☆媒体热议☆《衡水创新作文》(2017.12.15)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营造坚定文化自信的氛围,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开考啦!国学》海选活动在河北省衡水市第三中学举行。

本次活动让我校师生获得了一次美好的心灵之旅,更让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我们心中荡漾,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渤海早报》(2017.8.15)“国学”,又称“汉学”“中国学”,是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经典。

无论是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还是古代先贤的名言警句,抑或是琴棋书画的艺术修为,都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到之处。

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国人开始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归属感与自豪感。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更关注精神成长,尤其希望孩子从小接受熏陶,成为有气质、有内涵的人。

国学的兴起正契合了这种需求。

在本市一家名叫“童学馆”的儿童国学培训机构里,教室内贴有孔子像,以《三字经》《论语》等古训为内容的字画随处可见,电视里传来古筝声,地上摆着蒲团……童学馆的学习氛围非常轻松、愉快。

在孩子们游戏的过程中,当天16个词的教学任务就轻松地完成了。

据胡馆长介绍,该馆以诵读、游戏、体验、角色扮演、量化训练、竞争比赛、动手操作、家庭巩固等方法和手段混合使用,还利用多媒体动画、视频、软件、电脑、液晶电视,让孩子快乐地学习“童子功”。

国学简介

国学简介

国学简介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已经渐渐深入人心,国学所涵盖的内容不仅仅包括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核心,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晶。

它能教会我们做人、处世的态度,能在如今纷乱的时代给予我们一丝平和、淡然的心境。

一般来说国学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对一个小学生而言,国学就是《三字经》、《弟子规》国学就是《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等经典。

也许有人会说国学已经落后了,但是反观一下我们当代人,自从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之后,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教育,反倒不再有大师出现,我们先人写了《史记》、《资治通鉴》等不朽的史书,写了《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文学,而如今几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再没有出现过一个大家人物,我们却没有创造出一点可以称之为经典而永远流传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钱学森之问,钱学森问我们的总理,为什么我们几十年出不了大家人物。

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不再学国学,不再读经典了,我们背离了我们文化的根,就像浮萍一般浮在水面,东面来风就向西漂,西面来风就向东漂,没有自己的方向。

古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比我们要聪明得多,学做学问先要学做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一个人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次要言行谨慎,要讲信用,要有博爱之心,要多亲近仁德之人。

这些非做不可的事做好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再学文,进行知识的传授。

现代教育将教育的顺序整个弄反了,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第一册):儒家经典

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第一册):儒家经典

精彩摘录
这是《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第一册):儒家经典》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的《春秋》 “书法”
5 来自《公羊传》
的“大一统” 观念
宋楚议和:《公羊传》 也会“讲故事”
“假道灭虢”《穀梁》 篇
【文摘五】
《左传》:“唇亡齿 寒”警示深
“黄泉”下的歌声
郑伯克段,《左传》 名篇
【文摘六】
季梁说:“夫民,神 之主也”
曹刿论战,蹇叔哭师
崤之战的前前后后 战场上的精英们
1
【文摘七】
《周礼》早知 道
《考工记》: 2
百工技艺也成 “礼”
3 《仪礼》十七
篇讲些什么
4 《礼记》:不
可不读,不可 全读
5 “敬”字当头,
别于禽兽
【文摘二】 “来而不往非礼也”
百年人生,与礼同行 孝子当如何
0 1
【文摘三】
0 2
尊师敬老礼 数多
0 3
教你当个好 客人
0 4
《檀弓》中 的三个小故 事
0 6
【文摘一三】 大丈夫的三条标准
“得天下英才而教 之”
“浩然之气”是怎 样养成的
严师出高徒
0 1
冷淡“官二 代”,回避 亲儿子
0 2
【文摘一四】
0 4
“劳心者治 人”有道理 吗
0 6
【文摘一0 5
寓言故事寄 哲思
《孝经》:行 1
孝从爱护自己 开始
孔子的“行孝 2
0 2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0 4
盈亏有道说 《谦》卦
0 6
《睽》卦里 的“堂吉诃 德”
0 3
清华校训出 《乾》《坤》

2021年国学学习心得体会5篇

2021年国学学习心得体会5篇

2021年国学学习心得体会5篇国学学习心得体会(一)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使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某些内容,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却超越时空的界限而恒古常青.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应该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作为一名教师,我很荣幸地参加了__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学培训,通过3天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切身感受到国学中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品味一下,确实受益匪浅.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做到积极借鉴汲取前人经验与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一.加强教师自身品德修养,给学生树立良好形象变化气质,涵养德性.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二.坚持培养,激发孩子学习国学的兴趣《国学》里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较深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知其言,而并非一定要知其意.__老师说过校园里每天听一段国乐,读一段圣贤书,做一段国学保健操慢慢熏陶,慢慢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间久了就能熟读成诵了,她还推荐了《菜根谭》一书.三.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感悟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幼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四.加强学习,提高国学认知水平我原以为国学就是《老子》.《孔子》.这一次培训听了__教授的《在听中领悟世界---中国人的听道》的讲座让我知道原来听也是国学,再听到___老师的笛演奏,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并且连续不断的吹奏了两个多小时,让我震惊.国学里居然蕴含着那么多动听的国乐,我真的是太浅薄了,这让我深深感到我作为教师国学知识的匮乏.国学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沉淀,历尽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教师有既定的教学任务,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增加阅读量,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训等手段来提高我们的国学认知水平.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这几天的国学培训,让我深刻领略到国学的魅力.《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老师是很好的传承者,我们应当做学生的导航者,为他们打开这扇门,让他们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吸取营养,构筑自己人生美好的诗篇.国学学习心得体会(二)昨天本人聆听我校校长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国学经典的讲座,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现在外国人都学习我们的国学经典,创办了不少孔子学校.我们国人有什么理由不学国学经典.学习国学经典:第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教学工作打好良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第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经典.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素养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 修身.养性齐家等等.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说到底就是业务+人格 .尽管教师不是官,是教育人家,是学者,但是教师要想管理好学生,就要真正地为学校.家长学生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二.学习国学可以提升班级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水平入则孝,出则弟 .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为此,我学校老师应该经常组织了对学生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学习了国学经典后,我认为还可以在我们的今后各项活动及班队课中,加入经典诵读,如《弟子规》《唐宋诗词》《三字经》等适合孩子诵读的经典;其次让我们的环境与经典对话,收集有关宣传资料.图片.布置校园的环境.氛围;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利用__古城风俗习惯等内容,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品质.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国学学习心得体会(三)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 因材施教. 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来要求自己.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国学学习心得体会(四)自___年_月第一次上课以来,至今已有_个月了,自己感到收获不少.实际上,在进___国学社之前,我就一直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爱好,可只是零散的学习其中的只言片语.这种情况自从参加国学社以后有了改变,有了外力的促使,倒也使我开始去学着坚持.回想_个月来,收获很大.大概有三方面的收获:一.在国学领域似乎有了一种要入门的感觉.从文字关到义理关以及研讨,上课所带来的是古今的一种贯通感,似乎有了一种豁然开朗.不断更新自我的感觉.有什么疑惑,请教老师和同学,大家都是那么无私.友爱的答疑释惑.学的很过瘾.很畅快,原有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强.也许国学就像月光宝盒,里面看似朴素,实则蕴含着大道.而打开盒子很容易,可是想要开启里面的大道,是需要钥匙来解开其中的密码和玄机的.原来自学国学容易陷入文字层面,义理层面和人生层面很少引发,有了明师启发引导.同学共修就是最好了.而这使我开始发酵,这也会使我在人生大道上愈行愈远.二.心态和情绪方面好了.原来的我是个急性子的人,有着很多的迷惑,心态不定.而现在心静了,情绪平了.很享用现在这种心静如水的感觉,似乎冥冥之中到达了一种早就期待的境界和感觉.还记得《大学》中的那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说的太好了,自己似乎对这句话有了一种感性的领悟.学《大学》使得我对自己的止于至善 . 至于何方有了更长远的思考,这样在面对外界的各种纷纷攘攘时,能够做到心静而自有方寸.心中能够有所静,源自每次不同课程中的收获,有些来的直接,有些潜移默化.比方说,当我听到退一退海阔天空不如停一停海阔天空时,心头一震.实际上退一退更多的是讲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而停一停讲述的更多倾向于人面对自我的一种心态和方法.因为只有停一停 ,才会有时间选择自己的情绪.也似乎懂得了历史上许多大家能够面对小人时,心有城府含而不露又能合作的原因,至少有一条那就是达到了运用情绪的高境界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情绪.比方说,当我得知所谓卦象无所谓好坏,它只是告诉人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并且应该注意什么 . 唯有一谦而四益时,似乎豁然开朗.每每回忆起课上的妙语连珠,心中非常愉悦.学问忘了就是会了 . 解决化解内心的所有对话 . 找到内心多个自我中的那个主我 . 完成内心纷杂世界的统一大业 . 不给钱还是愿意干的事就是最想干的事 . 遇境炼心 . 国学有如人生旅途中的明灯 . 面对世路更要学会走心路等等,总之要在关注世事的同时,别忘了反观自我,挖掘自我,认识我是谁,明白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走世路的同时也要走心路.类似情况,举不胜举.三.促进了专业领域水平的提高.我做的是新闻影视工作,含有两方面功能:一个是记者功能,一个是编导功能.铁肩担道义,妙手驻文章.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我选择了这样一种生产精神文化产品行业,从事了纪录片的编导工作.越做越发现,自己所做的意义也许是一种历史的记载.时代的引领.司马迁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写《史记》.当代电视电视剧电影工作者也应该给自己定位是文艺工作者,这样至少能够保证文以载道.艺术为人民服务对历史负责,引导人们的高级趣味.承上启下.传承传统和历史.引领时代.而这正是我乐于学习国学的重要原因,我学的影视更多的是一种表现手段和方法,我学国学更重要的是学到中华文化的核 ,这也是所要表达的,从而活在当下.引领当下.通过学国学使得自己对纪录片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究,这样也许就增加了更多的深刻和高度.当然,如果抽离出自己,或者跳出以上这个所谓立场,也许这种所谓的精英意识精英文化和草根意识平民文化是有着矛盾的,这也是自己一直在考虑在矛盾的一个问题.这次就在这个平台上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也真诚的希望能听到更多的声音,希望大家能帮我解疑释惑,共同来思考这样问题.总之,明德天下国学社,对于我的成长意义非凡,也注定了成为我成长成熟成业中的重要丰碑.在这里发自内心的说说心中的感谢,感谢王鹏老师的引见和指导,感谢明德天下国学社的氛围和平台,感谢三位高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对中华文明承下启下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生命的激情,感谢各位同学的良师益友式的各种贡献和一心向善,感谢所有学社工作人员以及所有发起人默默奉献勤勤恳恳和多方奔走,感谢__社长倡起组建和全心付出,感谢___公司提供的这样一份天空和氛围,感谢历代先贤圣者.志士仁人为我们书写和践行的伟大的中华文明!也许真的是,人生本没有什么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赋予了什么意义,也就有了意义国学学习心得体会(五)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 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 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 .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 .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 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国学启蒙教育的内容

国学启蒙教育的内容

国学启蒙教育的内容国学启蒙教育。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多个学派的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智慧结晶。

国学启蒙教育,是指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和传承,培养孩子们的民族情感、文化自信和道德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教育引导。

国学启蒙教育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下面就国学启蒙教育的内容展开讨论。

首先,国学启蒙教育的内容包括国学经典的学习。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儒家经典,还有《道德经》、《庄子》等道家经典,以及《墨子》、《韩非子》等墨家和法家经典。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著作,孩子们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培养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国学启蒙教育的内容还包括古诗词的学习。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对培养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孩子们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人的豪迈、清婉、婉约之美,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和文学素养。

此外,国学启蒙教育的内容还包括经典故事的传承。

中国古代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这些故事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和人生智慧,对于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讲解这些经典故事,可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最后,国学启蒙教育的内容还包括传统文化技艺的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技艺如书法、绘画、剪纸、剪纸、民间音乐等,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文化技艺,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自己的艺术天赋和创作潜能。

总之,国学启蒙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国学经典、古诗词、经典故事和传统文化技艺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民族情感、文化自信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形体和国学

形体和国学

形体和国学
形体和国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某些方面它们也有一定的联系。

形体通常指的是人的身体形态、姿势和动作。

它包括了身体的结构、比例、线条以及身体的运动和表达方式。

在艺术、舞蹈、健身等领域,形体的训练和发展被视为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良好的形体训练,可以培养优雅的姿态、自信的形象和健康的身体。

国学则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术和思想体系,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学派的经典著作和思想。

国学涵盖了丰富的哲学、伦理、政治、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形体和国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在某些方面也有相互关联的地方。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体的修养被视为个人修养的一部分。

儒家强调礼仪和品德修养,其中也包括了对身体姿态和行为的规范。

在国学的教育中,也常常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这与良好的形体表现是相辅相成的。

此外,形体艺术也可以成为国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如,中国传统舞蹈中的许多形式都融合了国学的元素,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来传达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总之,形体和国学虽然是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互关联的地方。

通过培养良好的形体和学习国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到底什么是国学

到底什么是国学

作者: 刘梦溪
作者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
出版物刊名: 中国政协
页码: 76-77页
主题词: 国学 《国故论衡》 国故学 文化历史 历史文化 章太炎 胡适
摘要:到底何为国学?胡适说:“自从章太炎著了一本《国故论衡》之后,这‘国故’的名词,于是成立。

”(《研究国故的方法》)又说:“‘国学’在我们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

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这是胡适给国学下的定义。

他把国学等同于国故学。

到底什么是国学经典

到底什么是国学经典

到底什么是国学经典人格的养成,是在童年就做好铺垫的。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到底什么是国学经典的文章,欢迎阅读。

到底什么是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国学经典有什么用一:养正我们的心,看问题多角度,由主观任性变得客观公正。

二:我们的心容量变大,原来或许针尖大的地方,容不下一粒沙子,诵读完国学经典后慢慢的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三:遇事冷静客观爱思考!原来可能冲动急躁好事变坏事。

慢慢的这种冲动易怒急躁不见了,冷静思考使得做事有智慧,坏事可以转忧为喜!四:变得会经营家庭了,夫妻关系更融洽,婆媳关系更融洽,家庭美满和乐幸福! 五:人际关系,与人交往喜欢推己及人,站人家角度看问题,人际关系越来越好! 六: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开启成人智慧,说话写文章陈述事件简单明了,并且文笔越来越好!七:对待生活乐观坚定自信,自己人生开始有规划,家庭开始有规划,获得幸福能力增强!八:以身作则影响孩子,教育变得简单化!期待孩子的样子慢慢如我们所愿一步步实现!每个孩子小的时候就像是一张纯白的纸,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四岁至十三岁这阶段的儿童,正是一生当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

古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并以历代公认的优美古文诗词等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覆熟读。

以这种方式来充分发挥其记忆力的特长,孩子在学习这些经典之后,就会被里面的知识熏陶。

从而奠定孩子成长的基础。

国学到底讲什么

国学到底讲什么
时刻考虑自己是恶,百恶招致百祸。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小君 小君 人子 人子 怀怀 怀怀 惠刑 土德 。, ;,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 而不怠,谓之君子。
——《礼记·曲礼上》
• 忠告而善道之, 不可则止,毋自 辱焉.
• 天子爱天下,诸 侯爱境内,大夫 爱职内,士爱其 家,过其所爱, 是曰“侵官”。
课程结束,谢谢大家。 有缘再见,祝幸福。
赵家路
仁:
二人为仁。就是人与人之间,你我他之间, 社会成员之间如何相处、互助、相爱的问 题。
家路老师语录:
一切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 解决思想问题,归根结底要培养人的文化素养。
什么是仁?
• 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
• 为他人考虑的比自己多一点
• 起心动念,考虑他人的利益 • 为他人考虑多一点,是善,百善能邀百福;
家路老师语录:
别人不听你的 话,不是他的 错,说明你的 话在他心目中 分量不够 。
孔子的理想是什么?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 废疾者, 皆有所养。
老子让我们效法什么?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佛家的大愿
•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万事都是一颗心
国文化?
中国文化 儒家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 礼文化。
南怀瑾先生语:礼 是孔子一生学问的 根本。 钱穆先生:礼是中 国文化的核心
•个人自我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一模块
国学中的仁爱思想 是一切礼仪行为的根基

初识国粹-张功耀[整理版]

初识国粹-张功耀[整理版]

初识国学张功耀当前,我国兴起了一股“国学热”。

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国学研究是本不应该热的,热了就没有办法静下心来认真地做研究了。

当前的“国学热”,不但妨碍我们研究,而且还把一些原来已经弄清楚了的问题重新搞乱了。

为了使各位对国学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了解,我今天就来谈谈国学问题。

国学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广。

我今天所要谈论的只能作为一个入门看待。

所以我把今天的题目定名为:初识国学。

一、“国学”的由来“国学”这个词,源自《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依据这个记载,国学就是教人舞蹈。

汉代学者郑玄著《周礼注疏》(第23卷)解释说:“谓以年幼少时教之舞。

”据郑玄考证,国学所教的舞为“小舞”,只适合于20岁以前的人学习。

20岁以后的人不学小舞,而学“大舞”。

现在,我们叫“跳舞”。

战国及其以前,舞就是舞,不存在“跳”舞一说。

我国什么时候在“舞”前面加了一个“跳”字,我没有查考。

反正在周朝和战国时期的文献中,没有“跳舞”这个说法。

小舞和大舞有什么区别呢?小舞不戴冠,大舞戴冠,就是这个区别。

周朝的时候,设置乐师这个官职,专门教20岁以前的人小舞。

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学”。

我们现在所讲的“国学”,是从日本引进的一个概念。

日本这个国家,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学习中华文化。

公元10世纪的时候,日本开始致力于建设属于自己的“国风文化”。

16世纪中叶,西方文化开始传入日本。

于是,“兰学”兴起。

“兰学”进入日本以后,既冲击了进入日本的中华文化,也冲击了日本本土文化。

从那以后,中华文化、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日本进行了长达300多年的碰撞。

到19世纪中叶,这个碰撞最后导致了日本的社会革命。

1853年,日本与美国之间爆发了“黑船事件”。

它以双方签订《神奈川条约》为结束。

依据这个条约,日本的港口对美国开放。

从那以后,日本正式结束了“锁国时代”,开始了走向世界的历程。

它为后来的明治维新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到底是什么?
以前的人讲“国学”,对国学的内涵外延,没有阐述清楚,或者虽有所说明,但在学理上论证不足。

现在国学很热,但是,关于什么是国学,则众口嘈杂,莫衷一是。

其实,“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最早在先秦著作《周礼》里面就有。

《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根据古人注释,此处“国学”指都城的国立学校。

又比如,庐山下面有个白鹿洞书院,是近几十年恢复重建起来的。

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

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鹿洞国学”。

白鹿洞国学是个什么意思呢?是所学校。

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历来讲的所谓“国学”,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

那么,“国学”用来指中国特有的学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至少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材料,1902年梁启超和黄遵宪的通信里面,就开始使用“国学”的概念了。

要知道这两位都是1898年戊戌政变的时候被处罚的人员,梁启超跟他的老师康有为跑到海外,而黄遵宪,当时在湖南参加陈宝箴领导的“湖南新政”,也受到了处分。

在慈禧太后政变后的晚些时候,被革职的黄遵宪回到广东老家,而这个时候梁启超在日本。

他们在1902年有一封通信,梁启超的信我们看不到了,我们看到的是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回信。

黄遵宪在信里说:“你提出要办《国学报》,我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

”——这是现在查到最早把“国学”作为中国学术来使用的文献。

1902至1904年,梁启超写《中国学术变迁之大势》,里面最后一节,又使用了“国学”的概念。

他说,现在有人担心,“西学”这么兴盛,青年们唾弃“国学”,国学会不会走向灭亡?梁启超认为不会,“外学”越发达,“国学”反而越增添活气,获得发展的生机。

他在这里再次用了“国学”的概念,而且把“国学”和“外学”两个概念比较着使用。

我们知道,在1898年五月,张之洞,晚清的大人物,写了一篇大文章叫《劝学篇》。

他在《劝学篇》的“外篇”里面有一节专门讲“设学”——设立学校——他说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要以“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可是在1921年梁启超写《清代学术概论》,转述张之洞的主张,他说,自从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全国人都认为这个话讲得太好了,谁都同意。

可是,在转述的时候做了一个改变:张之洞本来是讲“旧学为体,新学为用”,梁启超改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从此以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被所有研究文化研究历史的人记在脑子里了,而忘记张之洞在《劝学篇》里面本来讲的是“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今天研究“国学”概念的渊源与流变,我可以说,张之洞在《劝学篇》里讲的“旧学”,跟梁启超和黄遵宪1902年讲的“国学”的概念——几乎是相同的,实际上就是中国的这套传统的学问。

梁、黄虽然提出了“国学”这个概念,但没有作出解释。

在1923年的时候,北京大学要出版一个刊物,叫《国学季刊》。

北大这个《国学季刊》的发刊词请胡适来写,胡适就在发刊词里下了个定义——什么是国学呢?他说:“国学”就是“国故学”的“省称”。

“国故”是谁提出来的呢?是源自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

这是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胡适第一次对国学的概念作了定义。

但是我们觉得这个定义的内涵太宽,所以事实上没有被学术界采纳。

为什么呢?“国故”这个概念太庞杂,古代的社会制度、人物、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礼仪、风俗、习惯、服饰都包括在里面了。

如果“国学”就是研究这些漫无边际的所有中国历史上的事物,你很难把握住哪些是“国学”的主要内容。

所以,学术界不约而同地在三四十年代都认可“国学”的另一个定义,就是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

什么是中国的“固有学术”呢?就是先秦的诸子百家之学,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心学,清代的朴学。

大家觉得这就是“国学”。

钱穆在北大讲国学的时候指出,“国学”这个概念将来恐怕不能成立。

而马一浮给“国学”重新下定义的时候,也不认可“中国固有的学术”这个定义。

因为人家会问:你是指哪个时代的学术呢?先秦的、两汉的、魏晋南北朝的、唐代的、宋代的、明代的,还是清代的?还有,你是指哪一家的学术?讲中国的学术,不仅有儒学,还有道家,还有道教,还有佛学,你是指哪一家的学术呢?所以,马一浮觉得把国学定义为“中国固有的学术”,还是太笼统、太宽泛。

1938年5月,浙江大学迁移到江西的泰和,竺可桢校长请马一浮去开了一个国学讲座,讲座的第一讲就是从“国学”的定义开始,他提出:“举此一名,该摄诸学,唯‘六艺’足以当之。

”“六艺”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马一浮认为,国学就应该是“六艺之学”,这是他给出的新的国学定义。

“六艺”就是“六经”,是中国学问的最初源头,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形态。

大多数人都不赞成这个定义,觉得马一浮竟然认为国学就是“六经”,这不是把“国学”等同于“儒学”吗?不是太狭窄了吗?
其实,“六经”不光是儒学的源头。

先秦诸子,号称有一百多家,其实具有完备体系,道与术兼包的唯有“道、儒、墨、法”四家而已。

道家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易经》,墨家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尚书》记载的大禹之道,法家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尚书》和六经奠基者周公的制礼作乐,其他诸子百家比如《孙子兵法》、《鬼谷子》、《黄帝内经》等等都与“六经”有极深的渊源。

所以,“六经”是我国学术的总源。

我们认为,国学就是以六经为核心的中国学术。

这样定义国学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跟教育结合起来。

你讲“国学是中国的固有学术”,那是关于学术史流变的学问,专业人员研究起来尚且困难,你怎么可能叫社会学科、自然学科、其他学科都来关注这样一个“国学”呢?一般民众更不用说了。

可是既然叫“国学”,就不能跟一般民众不发生关联。

如果定义“国学”是“以六经为核心的中国学术”,跟全体民众都会有关系。

因为“六经”是中国人立国和做人的基本依据,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精神源头和根底在“六经”。

所以如果把“国学”定义为“以六经为核心的中国学术”的话,它就可以在国民教育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