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2017年修订)《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4.1《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个传统文化继承的成功案例,阐述其成功原因及对其他传统文化传承的启示,不少于800字。
5.家族文化调研:采访家人或亲朋好友,了解家族中的传统文化传承现象,如家族姓氏、家训、传统节日习俗等,整理成一篇调研报告,不少于800字。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采访传统文化传承人等。
(2)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推荐阅读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文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总结反思: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巩固知识。
3.教学评价设计: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小组合作等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论文、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2.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继承的途径和现实意义。
3.利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对中西方传统文化进行对比,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和心理上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再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浓厚,有探究的欲望。但由于知识水平和人生阅历的限制,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内涵和途径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当前社会环境中,多元文化交融,学生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程度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4.1《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4.1《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本框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我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继承性的四个方面具体内容。
◆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十六字方针)。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情景导析,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
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
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明确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
(2)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作用,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我国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影响。
三、教学难点1.分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2.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四、教学建议1.总体思路:通过生活化的事例——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几种具体形式——把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含义——引导学生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双重影响——得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4.1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思考和批判性继承;
5.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面对传统文化的多元价值,学生需要学会理性判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2.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4.实践活动,内化素养: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等方面的情感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4.1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的第四章第一节“传统文化的继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思想观念、风俗习惯、艺术、建筑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这些图片中的文化现象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整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41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3word版含答案.docx
第四课第1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对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 的,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重性。
坚持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 能力目标培养分辨传统文化屮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树立正确正确的文化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与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展示学习目标(略) 情境导入:展示体现我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的图片:让学生说明图片的内容,和教材中的什么对应,:京剧表演人 *<riQ人V亠栄£“■•nKrl任UA・■■每爱:才・WM flu小<丫4厶X-1A卄r.>Rr. t.tt dixvAlc中秋赏月传统习俗四合院一一传统建筑京剧表演一一传统文艺书法一一传统艺术学习探究1.传统文化面面观以上我们从习俗、建筑、文艺、思想不同的角度,感受了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z—;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设问:通过以上事例的分析,能不能概括出“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探讨:教师归纳: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中。
其形成过程说明文化具有继承性。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从传统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结论:文化具有继承性。
设问:我们能否运用以上事例,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传统文化是: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本土文化, 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的积淀,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既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传统文化的继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学设计: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2.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学生生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入手,通过丰富的图片,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强感性认识。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形成观点,掌握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并且能学以致用。
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体现新课改学生主体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特别是陕西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和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重点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辩证的对待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感受身边文化教师设疑: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陕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假如有一些外国的中学生来到我们陕西,你们能不能给他们介绍一些我们中国或者陕西的传统文化呢?学生回答。
教师引出“陕西八大怪”,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认识。
【设计意图】导入从同学们所处的环境入手,引导同学们回味生活,关注生活世界。
从本地资源入手,让学生容易接受,感觉亲切,激发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合作交流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教师:请同学们浏览书本,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及继承的四种形式。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那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统称为传统文化。
(创设情境)刚才讲到今天有一群外国中学生来陕西,请在座的同学担任导游,介绍中国和陕西的传统文化,接下来分四组分别以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为主题给外国的朋友们介绍一下我们中国和陕西,并讲出设计理由。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2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2.4规定的“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教材分析】《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内容。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一)传统文化面面观,(二)传统文化在今天,(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条主线,分别分析什么是传统文化,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怎样认识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双重作用;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传统文化的作用▪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学情高二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接触了解了不少的传统文化,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
这为教师引导他们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一些具体内容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在教学上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一、知识目标明确1个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识记2个作用:传统文化的双重性作用理解3个特点:民族性、相对稳定性、继承性清楚4个表现:传统文化继承的四个表现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方法从课堂结构上看有【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以致用—课堂小结】六部分组成。
从内容主线上看有【感受传统文化之魅力—探究传统文化之演变—传承传统文化之使命】。
1.教法设计:本课知识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难度不大,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2.学法设计:(1)自主学习法。
通过案例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学会自主学习。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文化生活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一)课题本课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教材分析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主线,分析传统文化的含义、内容组成,特点、作用,和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本课与实践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补充适量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学生分析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自我探究能力有所提高,传统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平时有所闻、有所见、有所感,对研究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状况这一课题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参与积极性。
(四)设计理念本课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主线,分析传统文化的含义、内容组成,特点、作用,和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本课与实践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补充适量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五)教学目标一、教育教学目标1.教育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
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2) 能力目标。
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
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运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方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树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难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七)教学结构导课:师:最近有一部大火的电视剧,《陈情令》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看过的同学还记得里面主人公蓝湛所使用的七弦琴忘机么,七弦琴又名古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二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高中思想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内容。
本框题是对第三课内容的拓展和提升,在肯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示和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而紧扣“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一现实性主题逐步展开教学内容。
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能力上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同时具有一定的认知、思辨和实践能力,为理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奠定基础。
从学习心理上看,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密切联系,学生对这一课题有浓厚的兴趣。
但是,由于缺乏社会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看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性,被现象所迷惑。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由社会调查实践到感悟传统文化,由理解传统文化再到实践中辩证对待传统文化。
三、设计思想本框题教学设计以泉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背景,以“泉州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候选名单”为引子,以学生设计“泉州文化旅游线路”为主线,进行层层深入设问,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概括出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含义,进而探讨在现代社会继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正确的态度。
这样处理教材是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尊重、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良好师生互动的课堂。
针对教材内容,在教学资源的选取、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遵循“三贴近”原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更好的融入生活。
从而实现由生活知识到学科知识的升华,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的要求,本框题教学目标设置如下:1、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传统文化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能力。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简介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4.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目的: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初步认识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特点步骤:1.教师进入课堂,向学生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特点,如中国的茶文化、古琴文化、书法文化等2.在展示过程中,向学生简单讲解每个方面的文化内涵3.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出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及价值2.知识学习和理解(20分钟)目的: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当代的价值,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传统文化方法:集体讨论、个人思考和问答交流等多种方式步骤:1.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集体讨论,讨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2.教师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采用问答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3.教师让学生个人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想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传统文化3.实践活动和探究(25分钟)目的: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更好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为继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方法:小组合作和个人参与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探究和研究2.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历,设计实践活动3.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继承打下基础4.综合评价(10分钟)目的:通过综合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方法: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步骤:1.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2.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强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政治教学设计:必修三4.1传统文化的继承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能够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本土文化丰富的图片,音像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分辨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和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学难点】辩证分析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自学引导法、案例探讨法、分析讲授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那些只属于我们的“回忆”身为一名运城人,你们是否可以准确的说出它们的名字,是否可以讲讲那些只属于我们河津人的“回忆”?活动一:(传统文化的含义)----你言我语说家乡传统文化学生活动:传统文化接力赛(活动要求:每人说一个,看哪个小组说得多)------运城民间社火、威风锣鼓、蒲剧、关帝庙,花馍,八月十五、过年走亲戚。
视频播放:山西运城于2019年8月8-11日举办首届关圣国际武术文化节,本届武术文化节由运城市××局主办,以“弘扬关圣精神、传承武术文化、推动全民健身、服务健康运城”为宗旨,活动共分为“弘扬关圣精神”----“书画联展板块”、“传承武术文化”----“竞赛表演板块”、“推动全民健身”----“百姓讲堂板块”、“服务健康运城”----“高峰论坛板块”等四大板块。
致力于将关圣国际武术文化节打造成为我市品牌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常态化延续下去,旨在推介运城独具魅力的关公文化和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促进体育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
教师活动:你们列举了这么多家乡的传统文化,你知道什么是传统文化吗?请阅读P39第一段,来,齐读一下,看大家找得准不准。
高二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__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前几年我国曾出现“《易经》热”,《易经》是中国哲学,也可以说是东方哲学最古老的一部经典。
其对于宇宙、人生、精神、物质等问题的原理探求及演绎法则,表里精粗无不可贯。
但也有少数人利用《易经》从事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一度曾给人这样的感觉:《易经》是一部专门从事封建迷信的书,甚至有人提出封杀《易经》。
我们应怎样正确地对待这一现象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第四课第一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讲授新课】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文化具有继承性多媒体展示几组图片:中秋赏月、北京故宫建筑、京剧、论语。
设计说明:之所以选取这几幅图片,一是因为这几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学生耳熟能详。
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进行铺垫。
结合展示的图片结合教材P39,请同学自主探究:▲你还可以列举出哪些自己熟悉的传统文化,并简单谈谈对你的认识。
▲你能总结出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吗?学生总结:(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
⊙过渡:文化具有继承性,我们应成为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参与者,那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继承传统文化呢?2、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展示图片:春节贴对联、清明节祭祖、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
学生小组探讨:▲结合自身的经历互相交流在庆祝四大传统节日时,你们家乡的习俗有哪些?▲请选取其中一个节日,谈谈其由来。
▲讨论这些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教师补充:给大家介绍一下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传承说课稿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传承说课稿第一框«传统文明的承袭»尊崇的各位教员,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明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明生活»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明的承袭» ,下面我将围绕课标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进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停止我的说课。
首先,我将从教材的位置与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对课标与教材停止简明的剖析。
一、课标与教材剖析1、教材的位置与内容本框题主要讲述了传统文明的含义、表现方式、特点、作用,以及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明,此前,先生经过前三课的学习,曾经初步掌握了文明的基础知识。
本框题以传统文明作为起始点,旨在对文明现象做进一步讨论和延伸,这既起到了很好的衔接效果,同时也能为后续文明开展与创新的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具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依据课标要求以及教材的位置与内容剖析,以高二先生的认知结构和心思特征为基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的。
2、教学目的第一,知识与技艺目的,主要有:〔懂得〕1.识记传统文明的含义和表现方式2.了解传统文明的特点和作用3.懂得看待传统文明的正确态度第二,进程与方法目的,那么是:经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先生可以熟练运用传统文明的相关实际剖析生活中的文明现象,增强先生对传统文明的了解与感悟,使先生擅长区分传统文明的精髓与糟粕,具有批判承袭传统文明的才干。
同时经过火析传统文明的表现方式,提高先生剖析概括和归结总结的才干。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那么是:经过学习,使先生可以以迷信的态度看法传统文明,成为传统文明自觉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同时,增强对本民族文明的自尊心、自决计和自豪感,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中华文明。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框题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传统文明的特点和作用,由于只要掌握了相关实际,才干引导先生正确地看待传统文明,并自觉做传统文明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3教案-5_传统文化的继承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继承者和享用者。
2.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一)学生思考传统文化有哪些形式?(二)教师与学生分享:皮影戏。
播放视频《文明中国礼》,并简介皮影戏。
由此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教师:利用皮影戏分析传统文化的含义:皮影戏产生于战国时期——历史形成;现实生活中还可以见到——现实保留;经过长期发展基本表演形式仍被保留下来——相对稳定,引导学生得出传统文化的含义。
(一)传统文化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学生活动:略。
教师:传统文化历史形成、保留在现实生活中说明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学生:得出结论:继承性。
2、特点:(1)继承性►传统习俗的继承:A.简介“中国红”并举例对联、中国结、剪纸、奥运服饰大多采用红色。
B.“传统习俗知多少”。
学生:举例传统习俗。
教师:扩充压岁钱的由来。
指出:传统习俗至今仍然对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传统建筑的继承教师: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展示图片:北京菊儿胡同、江南水乡、布达拉宫、福建的客家土楼,陕北的窑洞、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的建筑,并重点简介:吐峪沟麻扎村,鼓励学生前去参观,增强保护传统建筑的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材分析1 地位与作用:本框题所在的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入文化内部,对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本框题承接第三课,围绕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继续讲述文化传承的过程。
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利于学生身体力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继承的形式、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3、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4、内容结构:本框共三目,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主要是通过展示生活中传统文化片段,让学生体验什么是传统文化,感悟不同的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讲述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作用。
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阐述了基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初步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关注文化生活,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现象,但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不少学生盲目崇尚外来文化,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我在教学时,充分发动学生的力量去搜集关于广西传统文化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查找、交流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看视频搜集广西传统文化元素从而认识广西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2)学生举例介绍广西的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存在于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能够总结并说出传统文化对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等特征。
(3)学生参与“出谋划策”,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总结并说出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生活》第
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内容。
【材分析】本框题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条主线,分析什么是传统文化,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内容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外来文化的强烈攻势下,不少学生盲目崇尚外来文化,追捧外来文化,甚少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了解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通过本框的学习,从直观的赏析入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思辩中进一步明确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观点。
【设计思路】本框题在设计上遵循诱思探究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做到把理论性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感受章丘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导其领悟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进而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针对已有的学情以及本课的实际内容,本课采取“情境——质疑”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及通过“创设
情景激学导思——设疑探究引议释疑——迁移拓展学以致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主动地探究、讨论问题,使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学生生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入手,通过丰富的图片,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强感性认识。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形成观点,掌握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并且能学以致用。
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体现新课改学生主体地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继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重点】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难点】
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问题导学】
阅读教材P39-P41,完成表格(要求:理解各种文化的含义及影响,识记地位)
结合上述表格的填写,你能概括出传统文化的含义以及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吗?
教师引导:在春运时期,为什么身在异乡的游子都要在年前回到家?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建筑(学生介绍含义影响地位)
多媒体展示:故宫建筑布局的特点
问故宫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哪些传统思想?承上启下引出传统思想总结出传统文化的内容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传统思想(学生说出含义影响地位说出有哪些传统思想)
学生:和为贵重男轻女仁义礼等
教师引导:是不是所有的传统思想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4)传统文艺(学生列举含义影响地位举例)
多媒体展示:岳飞的满江红学生朗诵感受爱国情怀
教师设问:整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爱国
教师:当时的爱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现在有没有爱国主义?当今时代爱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总结:传统文化在时代相传中保留了基本特征,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幻灯片展示:德国文豪歌德说:当中国人已经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在树林里生活呢。
这说明了我国古代文学曾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独树一帜
过渡: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我们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呢?让我们走进高中生小轩和他的家人的故事。
【课堂探究案】
旁白:小轩是某中学高二的学生,她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
爸爸是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妈妈是从事中国传统思想和传统习俗的研究工作的。
为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晚饭过后,小轩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角色扮演
轩轩:爸爸,一年前你说传统戏曲表演捧场的人很少,很冷清,这样看来,传统戏曲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没什么用
处呀。
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爸爸:当时我们的传统艺术满足不了观众的口味和需求了,表演根本没几个人看,艺术团也成了国家的包袱,但
是现在不同了。
轩轩:有什么新的变化吗?快给我讲讲吧
爸爸:后来我们在传统的艺术中加入了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元素,比如服装上更具美感。
观众很喜欢。
我们还为国
家培养了很多艺术人才呢。
我们的传统戏曲是我们
中国特有的东西,这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必须传承下
去。
妈妈:就像我们的传统习俗一样,坚决不能丢。
可是你也要
想想传统习俗中有没有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方面呢,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应该怎么看待和发展呢。
轩轩:这还真是一个问题,需要好好研究一下才行。
结合轩轩一家人的对话任选其中一个角度谈谈
你怎样认识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正确态度呢?
投影展示:鞭炮清明仁义孝道忠京剧图片
学生:重男轻女思想清明不文明祭扫封建等级制度(学生有感想,但不到位,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内容会更充实一些)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谈话,我已经感受到了大家希望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心情,我也看到了祖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希望所在,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作用是双重的,正因为如此,传统文化的发展应与时俱进。
并且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我们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和形式,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多媒体展示: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
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课堂小结(知识小结和情感升华)
《梁祝》音乐在音乐的播放中,展示本节课涉及到的或者没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并伴随教师的结束语
结束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如此优秀的文化,作为中华儿女,
让我们重拾春节那浓浓的年味,保护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感受传统戏曲独特的魅力,在优秀的传统思想的指引下,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保持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用理性的,辩证的态度对台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板书设计】
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
传统习俗继承性
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继承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思想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课堂练习】
“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
【课后作业】请在课堂探讨的基础上,为XX旅行社设计一条传统文化经典游线路,线路要求涵盖传统文化继承的四种形式,并配好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