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件结构常识fxy
塑胶模具基本结构简要概述
塑胶模具基本结构简要概述塑胶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用于生产各种塑胶制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塑胶模具的制造工艺和技术也不断更新和进步。
本文将从塑胶模具的基本结构角度来简要介绍塑胶模具的组成和特点。
首先,塑胶模具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模套、动模、静模和模芯。
其中,模套可理解为塑胶模具的骨架,它是模具的主体,靠定位销固定在模架上,同时它还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
动模和静模则分别是套入模套内部的两部分。
其中,动模通常可以移动,和模套组合后形成模腔,用于塑胶制品的成型。
静模则是固定的,用于支撑和固定动模。
其次,模芯是塑胶模具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模芯与动模呈套合关系,用来形成塑胶制品的内部空间。
模芯和动模可以通过线圈、气缸等机构来控制它们的相对位置,实现模具的运动和成型。
模芯的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制品的质量和准确度。
通常设计模芯时需要考虑钢材的尺寸和结构,以及加工时的难度和工序等因素。
除了上述部分之外,塑胶模具的结构还包括排气孔、注塑口、溢流槽等部分。
排气孔用于排放塑料在注塑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废气,以保证塑料制品的质量。
注塑口是用来引导熔融态塑料进入模腔中的入口,设计得不同会影响塑料的进料速度、流量和均匀性。
溢流槽则是用于输出多余的熔融塑料,以保证模腔中的塑料设定量不超过上限。
总之,塑胶模具的基本结构是多个组成部分的组合,每个部分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功能。
为了设计出高质量的塑胶模具,需要考虑成品的尺寸和形状,选择适当的塑料材料,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和组装。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推动塑胶模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塑胶模具结构详解
塑胶模具结构详解塑胶模具是塑胶制品生产中必不可缺的工具,主要用于将熔融状态的塑胶物料注入模具中,通过冷却固化后得到所需要的塑胶制品。
塑胶模具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着塑胶制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塑胶模具的结构设计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塑胶模具的结构。
首先,塑胶模具的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模具座、模腔、模芯、导向机构和顶出机构。
1.模具座:模具座是塑胶模具的支撑结构,通常采用钢板焊接而成。
模具座上装有模腔和模芯,通过模具座上的定位孔与注塑机上的模板定位销相连接,保证模具的准确定位。
2.模腔:模腔是塑胶模具中用于成型的腔体部分,它的形状和尺寸与最终产品的形状和尺寸一致。
模腔一般由高硬度、高耐磨的钢制成,以保证模具的耐用性。
模腔表面经过抛光和处理,以保证成型产品的光洁度。
3.模芯:模芯是模腔的补充部分。
在注塑过程中,塑胶材料被注入到模腔中,模芯起到的作用是使模腔中的塑胶材料在注射后能够顺利排出,并保证成型产品的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
模芯一般用低硬度、低摩擦系数的钢制成,以减少与模腔的磨损。
4.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用于保证模腔和模芯的准确定位,以防止注塑过程中的偏移和动作不平衡。
通常采用导柱和导套的组合形式,导柱固定在模具座上,导套安装在模腔和模芯上,实现模腔和模芯的相对运动。
5.顶出机构:顶出机构用于将成型后的产品从模具中弹出,通常采用弹簧和顶出杆的组合形式。
顶出机构应设计合理,力度适中,以保证成型产品的完整和表面的光洁度。
除了上述主要部分之外,塑胶模具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加上一些辅助结构,如冷却系统、进胶口和排气口等。
冷却系统用于将模具中的热量迅速带走,以保证模具的温度恒定,提高生产效率;进胶口用于塑胶材料的注入,排气口用于排除模腔内的气体。
总之,塑胶模具是实现塑胶制品生产的关键工具,其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成型质量、生产效率和模具耐用性等方面的因素。
上述介绍的塑胶模具结构是基础的结构设计,具体的模具结构设计还需要根据不同产品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常识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小常识目录:第一章塑胶结构设计规范1、材料及厚度1.1、材料选择1.2、壳体厚度1.3、零件厚度设计实例2、脱模斜度2.1、脱模斜度要点3、加强筋3.1、加强筋与壁厚的关系3.2、加强筋设计实例4、柱和孔的问题4.1、柱子的问题4.2、孔的问题4.3、“减胶”的问题5、螺丝柱的设计6、止口的设计6.1、止口的作用6.2、壳体止口的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6.3、面壳与底壳断差的要求7、卡扣的设计7.1、卡扣设计的关键点7.2、常见卡扣设计8、装饰件的设计8.1、装饰件的设计注意事项8.2、电镀件装饰斜边角度的选取8.3、电镀塑胶件的设计9、按键的设计9.1 按键(Button)大小及相对距离要求10、旋钮的设计10.1 旋钮(Knob)大小尺寸要求10.2 两旋钮(Knob)之间的距离10.3 旋钮(Knob)与对应装配件的设计间隙11、胶塞的设计12、镜片的设计12.1 镜片(LENS)的通用材料12.2 镜片(LENS)与面壳的设计间隙13、触摸屏与塑胶面壳配合位置的设计13.1、触摸屏相对应位置塑胶面壳的设计注意事项第一章塑胶结构设计规范1、材料及厚度1.1、材料的选取a. ABS:高流动性,便宜,适用于对强度要求不太高的部件(不直接受冲击,不承受可靠性测试中结构耐久性的部件),如内部支撑架(键板支架、LCD支架)等。
还有就是普遍用在电镀的部件上(如按钮、侧键、导航键、电镀装饰件等)。
目前常用奇美PA-757、PA-777D等。
b. PC+ABS:流动性好,强度不错,价格适中。
适用于作高刚性、高冲击韧性的制件,如框架、壳体等。
常用材料代号:拜尔T85、T65。
c. PC:高强度,价格贵,流动性不好。
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外壳、按键、传动机架、镜片等。
常用材料代号如:帝人L1250Y、PC2405、PC2605。
d. POM具有高的刚度和硬度、极佳的耐疲劳性和耐磨性、较小的蠕变性和吸水性、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绝缘性等。
塑胶模具的结构是什么
塑胶模具的结构是什么
塑胶模具是制造塑料制品的必备工具,其结构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用于将塑料熔化后注入模具中进行形成。
下面将介绍塑胶模具的结构及其各个部分的功能。
模具整体结构
塑胶模具的整体结构通常由注塑机固定板、上模板、下模板和模具基座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注塑机固定板与模具基座紧密固定,上下模板则可以通过模具底块进行快速拆装。
模具核心与腔
模具核心和模具腔则是模具的核心部分,分别位于上下模板之中,用于容纳塑料材料并将其形成所需要的形状。
模具核心和模具腔的准确度和光洁度对于模具的质量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都需要经过数控加工等精细工艺来保证其精准度和光洁度。
浇口和排气口
塑胶模具的浇口和排气口也是模具不能缺少的部分。
浇口和排气口可以帮助塑料材料在注入模具时均匀流动,并在成型过程中排除内部气体,以达到理想的模具成型效果。
浇口和排气口的设计、尺寸和位置都是需要精心考虑和打磨的。
活削
在一些需要复杂形状或内部结构的模具中,可能会需要使用活削来完整地制造出所需要的产品。
活削也是模具制造中一个重要的工艺环节,需要经过严密的计算和操作。
小结
综合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塑胶模具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塑胶模具制造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材料、工艺等原因引起的模具失效,需要对模具进行细致、严谨的设计和制造。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了解塑胶模具的结构有所帮助。
塑胶结构设计入门知识
塑胶结构设计入门知识一、材料选择1.功能要求: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具备必要性能的塑胶材料,如强度、耐热性和耐化学性等。
2.成本考虑:根据项目的预算和成本限制,选择经济合理的塑胶材料。
3.加工性能:考虑材料的流动性、收缩性和成型工艺,以确保能够实现设计要求并提高产能。
常见的塑胶材料有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和聚碳酸酯(PC)等。
二、设计原则1.强度设计:根据产品的负荷和使用条件,确定塑胶零件的强度要求,并通过合理的形状设计和增加必要的加强材料来满足强度要求。
2.塑胶件的收缩和变形:由于塑胶材料在冷却过程中会发生收缩,设计时应考虑材料的收缩率,以避免零件尺寸不准确或变形。
3.壁厚设计:过于薄的壁厚可能导致塑胶零件的强度不足,而过于厚的壁厚会导致零件成本上升。
因此,应根据功能需求和材料性能合理选择壁厚。
4.结构合理:设计时应避免尖角、槽口和开放式结构,以免成型困难或产生应力集中。
三、常见问题1.气泡:气泡通常由于材料中的挥发物未能完全释放导致的。
解决方法包括调整填料速度、增加干燥时间和使用适当的材料等。
2.缩孔:缩孔是由于材料在冷却过程中收缩不均匀而产生的。
可以通过增加填充压力或改变产品的几何形状来减少缩孔。
3.白痕:白痕是在成形过程中形成的表面瑕疵,通常是由于温度不均匀或材料与金属模具的摩擦导致的。
可以通过调整温度和增加模具通气孔来减少白痕。
4.裂纹:裂纹通常是由于过分的应力或不适当的设计造成的。
解决方法包括增加加强材料、改变设计形状和加强结构等。
总结:。
注塑(塑胶)模具介绍及典型结构分析
2.2 单分型面注塑接具
2.3 双分型面注塑接具
•
双分型面注塑模具具有两个分型面,如 图所示。标有A--A符号处为第一次分型面, B—B符号处为第二次分型面。第一次分型 的目的是拉出浇道的凝料,第二次分型拉 断进料口使浇道的凝料与塑件分离,从而 顶出的塑件不需要再进行去除浇道凝料的 处理。 • 双分型面注塑模具常用于点浇口进料的 单型腔或多型腔模具。点浇口直径通常为 1mm左右。
5.3 注塑机与注塑模具的关系
• 如图所示,注塑模具的动模板4与注塑机动
模座2用压板螺钉相联,定模板7和定模座8 用螺钉与注塑机相联。
5.3.1 注塑量与塑件质量的关 系
• 1.理论注塑量 • 理论注塑量是指注塑机在对空注塑的条件下,
注塑螺杆(柱塞)作一次最大注塑行程时,注塑装 置所能达到的最大注出量。理论注塑量一般有两 种表示方法:一种规定以注塑聚苯乙烯(Ps)塑料 (密度约为18/cm3)的最大克数为标准,称之为 理论注塑质量;另一种规定以注塑塑料的最大容 积(cm3)为标准,称之为理论注塑容量。 2.实际注塑量(质量或容量) 根据实际情况,注塑机的实际注塑只是理论注塑 量的80%左右
4.2.4 其他形式的模架
4.3 注塑模具标准模架的选用
• 模架的选用与塑件的尺寸大小、形状及模
具设计师的设计风格以及模具制造所具有 的生产设备有关。此处以图4—7所示的具 体的塑料件为例,来说明怎样选用模架。
• 若浇注系统采用点浇口进料,手动脱落浇
口则可选择小水口的EA,EB,EC,ED型号 模架,模架尺寸的大小及各板的厚度都可 以根据塑件的尺寸自己选定,根据所选个 同类型的模架,设计的模具结构大致如图 4—8所示,由于图形较简单,省略了剖面 线。
塑料件结构设计详解-精
塑料件结构设计详解-精塑料件结构设计通⽤塑胶零件设计1、术语和定语1.1 缩⽔、缩痕制品表⾯产⽣凹陷的现象,由塑胶体积收缩产⽣,常见于局部内厚区域,如加强肋或柱位与⾯交接区域。
1.2 缩孔制品局部⾁厚处在冷却过程中由于体积收缩所产⽣的真空泡,叫缩孔。
1.3 ⽓泡塑胶熔体含有空⽓、⽔份及挥发性⽓体时,在注塑成型过程空⽓、⽔份及挥发性⽓体进⼊制品内部⽽残留的空洞叫⽓泡。
1.4 缺胶、不饱模塑胶熔体未完全充满型腔。
1.5 ⽑边、批锋塑胶熔体流⼊分模⾯或镶件配合⾯将发⽣锁模⼒⾜够,但在主浇道与分流道会合处产⽣薄膜状多余胶料为1.6 烧焦⼀般所谓的烧焦,包括制品表⾯因塑胶降解导致的变⾊及制品的填充末端焦⿊的现象;烧焦是指滞留型腔内的空⽓在塑料熔体填充时未能迅速排出(困⽓),被压缩⽽显著升温,将材料烧焦。
通⽤塑胶零件设计1.7 熔接痕、夹⽔纹模具采⽤多浇⼝进浇⽅案时,胶料流动前锋相互汇合;孔位和障碍物区域,胶料流动前锋也会被⼀分为⼆;壁厚不均匀的情况也会导致熔接痕。
1.8 喷痕、蛇纹⾼速通过浇⼝的塑胶熔体直接进⼊型腔,然后接触型腔表⾯⽽固化,接着被随后的塑胶熔体推挤,从⽽残留蛇⾏痕迹。
侧浇⼝,塑胶经过浇⼝后⽆滞料区域或滞料区域不充⾜时,容易产⽣喷痕。
1.9 银丝、银条制品表⾯或表⾯附近,沿塑料流动⽅向呈现的银⽩⾊条纹。
银丝的产⽣⼀般是塑胶中的⽔分或挥发物或附着模具表⾯的⽔分等⽓化所致,注塑机螺杆卷⼊空⽓有时也会产⽣银条。
1.10破裂、龟裂制品表⾯裂痕严重⽽明显者为破裂,制品表⾯呈⽑发状裂纹,制品尖锐⾓处常呈现此现象谓之龟裂,也常称为应⼒龟裂。
1.11表⾯光泽不良制品表⾯失去材料本来的光泽,形成乳⽩⾊层膜、模糊状态等皆可称为表⾯光泽不良。
通⽤塑胶零件设计1.12 翘曲变形制品因壁厚或是成形时冷却不均匀⽽产⽣收缩⽐例不同,从⽽形成制品变形或是扭曲。
1.13 流痕塑胶熔体流动的痕迹,以浇⼝为中⼼⽽呈现的条纹波浪形状。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PPT课件
热胶道使用例(二)
13
.
热胶道使用例(三)
14
在流道施以电热线圈加热,保证流道一直是熔融状态,可节省流道废料及缩 短冷却时间!
.
公模倒灌使用例
15
公模倒灌式:即胶道系统安装在公模侧.下固定板不需K.O.孔,需用油压缸顶出和回位. 注:A<250MM,C>=90MM,B不宜太长.
.
各零件功能(一)
亦称可动侧型模板﹐﹐主要功能为可动侧之主体﹐公模仁及导 梢﹑回位梢孔﹑抓料梢孔﹑顶针孔﹑斜梢﹑滑块均需在此板上加工定 位﹐此板与母模板之接合面即构成模具上之分型面即PL面。
.
各零件功能(二)
17
上顶出板(Ejector Ret Plate):
亦称顶出梢定位板﹐﹐此板之功用为使成形品顶出的方位正确﹑ 稳定﹐并使顶针﹑回位梢确定位。
灌嘴(Sprue Bushing):
亦称注口衬套﹐与成形机加热缸前端之喷嘴相接触﹐热溶塑料 经它上面的锥孔而进入流道 及形成空间。灌嘴因直接与成形机之喷 嘴接触﹐故磨擦较大容易损坏﹐因此为便于修理与更换而做成衬套。
.
各零件功能(四)
19
公母模承板(Support Plate):
此板具有固定及补强之作用﹐使公母模板不因射出压力而发生弯 曲变形。
.
支撑柱(SUPPORT PILLAR)
支撐柱的功能是為了補強公模板的強度, 其位置以靠近射出中心為宜,數量及大小 在保證不與其他零件干涉的情況下越多越 好.但同時需考慮頂板強度. 其標示方式如右圖: a的取值為:0.2mm.
EJE RET PLATE
EJE PLATE
d d+4
S.P.
S.P.=dx(L+0.2)XPCS L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鋼材只剩 1.26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冶具1
•成型部件
•冶具2
•1﹑加工內滑塊的設備:四軸NC
加工機﹑冶具﹑工具件等
•工具件
•2﹑成型部件裝上冶具后由四軸 NC加工機加工
•冶具3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成型部件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成型電極
• 加熱或冷卻 • 迴路的溫差 • 模具的溫差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2-5 澆口型式-潛伏式澆口
•肉厚均為1mm •Gate:0.53mm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澆口型式-塔接式澆口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澆口型式-平板式澆口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澆口型式-扇型澆口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澆口型式-牛角式澆口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公司簡介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二. 模具設計結構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1.模具分類 2.模具結構 3.模具鋼材及常用之後處理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1.模具分類
• 大水口/小水口 • 二板模/三板模 • 熱澆道模具 • 倒裝模具 • 偏心模具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 用
2020/11/14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塑膠模具結構介紹及應用
主講: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目的
瞭解模具的分類. 瞭解模具結構的做動原理. 瞭解模具製作過程.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及应用
•主 題
•一. 公司簡介
•二. 模具設計結 • 構三. 模具開發流程
塑胶模具结构解析
塑胶模具结构解析
塑胶模具是生产塑料制品的重要工具,它的结构对于塑料制品的形状、尺寸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塑胶模具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常见问题及优化改进等方面进行解析。
塑胶模具的结构组成通常包括模具底板、上下模板、滑块、导柱导套
和顶出机构等。
模具底板是模具的支撑结构,上下模板是塑胶制品的成型腔,滑块用于造型复杂的塑胶制品,导柱导套用于定位工作,顶出机构用
于将成型后的塑胶制品顶出模具。
塑胶模具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注塑机将熔化的塑料料料注入到模具腔中,经过一定的冷却和固化后,取出成型的塑料制品。
在注塑过程中,模具必
须具备合理的进料通道,以保证熔化塑料的顺畅流动,并避免熔料在模具
中的堆积产生缺陷。
塑胶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模具磨损、变形、断裂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增加模具的冷却系统来解决模具温度过高
引起的变形问题,增加模具材料的硬度和韧性来改善模具的耐用性,合理
设置模具的出料槽,避免模具断裂。
为了提高塑胶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可进行优化改进。
首先,
对模具进行维护保养,定期清理模具内部的残留物和杂质,以保证模具的
流畅运行。
其次,可以采用高强度耐磨材料制作模具,提高模具的抗磨性能。
还可以优化模具的结构设计,减少模具的开合力,提高模具的开模速
度和生产效率。
总之,塑胶模具的结构对于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优化改进和定期维护保养,可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
一.澆注系統
1.1 兩板模澆注系統---圖一
與注射機台的噴嘴相配合
PL﹕ 分模面
澆口 分流道 主流道 橫流道 豎流道
1.2 兩板模澆注系統---圖二
分流道 冷料井 澆口 橫流道 冷料穴
1.3 三板模澆注系統
優點﹕開模時自動斷料﹐殘余痕跡小 缺點﹕加工困難﹐壓力損失較大。
1.4 熱流道澆注系統
IN OUT
五.脫模與頂出機構
頂出系統有如下几類 ﹕ 1.圓頂針
2.扁頂針 3.套筒 4.頂出塊 5.脫料板 6.斜銷 7.氣頂 。
5.1 脫模與頂出機構
(1).圓頂針
其類型可分為﹕單節頂針和雙節頂針
5.2 脫模與頂出機構
(2).扁頂針
扁頂針:成品空間較小rib較深﹐不易排 部較合適的圓頂針時采用扁頂針
頂出板的導柱﹑導套等(頂 板導柱EGP).
回位銷 (RP)
頂板導套 頂板導柱 導柱
6.1 模座系統
定位裝置
凸台
定位塊
導柱 凹坑
模板定位機構
模仁定位機構
扁頂針
5.3 脫模與頂出機構
(3).套筒(頂使用﹐一般排部在成品boss 的底部。
成品
套筒內芯
套筒外壁
壓板形式
螺釘鎖固形式
5.脫模與頂出機構
(4).頂出塊
成品的側壁太深, 脫模力較大時. 使用頂出塊配合頂針的頂出結構。
此側壁太深
5.脫模與頂出機構
(5).脫料板。
適用於筒形塑件,薄壁容器以及各種罩殼形塑件的脫模頂出 . 特點是頂出力均勻,平穩,頂出力大,塑件不易變形,而且 表面不留頂出痕跡
脫料板
(6).斜銷
5.脫模與頂出機構
斜 梢不僅可成型產品內倒勾﹐而且參與成品的頂出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常识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常识2017-05-27 Williamk4...转自2016_平凡修改微信分享: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推荐给朋友1.胶厚(胶位)塑胶产品的胶厚(整体外壳)通常在0.80-3.00左右,太厚容易缩水和产生气泡,太薄难走满胶。
大型的产品胶厚取厚一点,小的产品取薄一点,一般产品取1.0-2.0为多。
胶位要尽可能的均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局部地方可适当的厚一点或薄一点,但需渐变不可突变,要以不缩水和能走满胶为原则。
一般塑料胶厚小于0.3时就很难走胶,但软胶类和橡胶在0.2-0.3的胶厚时也能走满胶。
2.加强筋(骨位)塑胶产品大部分都有加强筋,因加强筋在不增加产品整体胶厚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增加其整体强度,对大型和受力的产品尤其有用,同时还能防止产品变形。
加强筋的厚度通常取整体胶厚的0.5-0.7倍,如大于0.7倍则容易缩水。
加强筋的高度较大时则要做0.5-1.5的斜度(因其出模阻力大),高度较矮时可不做斜度。
3.脱模斜度塑料产品都要做脱模斜度,但高度较浅的(如一块平板)和有特殊要求的除外(但当侧壁较大而又没出模斜度时需做行位)。
出模斜度通常为1-5度,常取2度左右,具体要根据产品大小、高度、形状而定,以能顺利脱模和不影响使用功能为原则。
产品的前模斜度通常要比后模的斜度大0.5度为宜,以便产品开模时能留在后模。
通常枕位、插穿、碰穿等地方均需做斜度,其上下断差(即大端尺寸与小端尺寸之差)单边要大于0.1以上。
4.圆角(R角)塑胶产品除特殊要求指定要锐边的地方外,在棱边处通常都要倒圆角,以便减小应力集中、利于塑胶的流动和容易脱模。
最小R通常大于0.3,因太小的R模具上很难做到。
5.孔从利于模具加工方面的角度考虑,孔最好做成形状规则简单的圆孔,尽可能不要做成复杂的异型孔,孔径不宜太小,孔深与孔径比不宜太大,因细而长的模具型芯容易断、变形。
孔与产品外边缘的距离最好要大于1.5倍孔径,孔与孔之间的距离最好要大于2倍的孔径,以便产品有必要的强度。
图解说明塑胶模具的结构组成
模具采购必备基础知识之二:塑胶模具的结构组成图解说明:模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
具体原理指:将受热融化的塑胶原材料由注塑机螺杆推进高压射入塑胶模具的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塑胶成形产品。
塑胶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
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塑胶模具的结构虽然由于塑胶品种和性能、塑胶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一、塑胶模具结构按功能分,主要由:浇注系统、调温系统、成型零件系统、排气系统、导向系统、顶出系统等组成。
其中浇注系统和成型零件是与塑料直接接触部分,并随塑料和制品而变化,是塑模中最复杂,变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洁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
1.浇注系统:是指塑料从射嘴进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冷料穴、分流道和浇口等。
2.成型零件系统:是指构成制品形状的各种零件组合,包括动模、定模和型腔(凹模)、型芯(凸模)、成型杆等组成。
型芯形成制品的内表面,型腔(凹模)形成制品的外表面形状。
合模后型芯和型腔便构成了模具的型腔。
按工艺和制造要求,有时型芯和凹模由若干拼块组合而成,有时做成整体,仅在易损坏、难加工的部位采用镶件。
3.调温系统:为了满足注射工艺对模具温度的要求,需要有调温系统对模具的温度进行调节。
对于热塑性塑料用注塑模,主要是设计冷却系统使模具冷却(也可对模具进行加热)。
模具冷却的常用办法是在模具内开设冷却水通道,利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水带走模具的热量;模具的加热除可利用冷却水通热水或热油外,还可在模具内部和周围安装电加热元件。
4.排气系统:是为了将注射成型过程中型腔内的空气及塑胶融化所产生的气体排除到模具外而设立,排气不畅时制品表面会形成气痕(气纹)、烧焦等不良;塑胶模具的排气系统通常是在模具中开设的一种槽形出气口,用以排出原有型腔空气的及熔料带入的气体。
塑胶模具结构基础知识
塑胶模具结构基础知识一、引言塑胶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制造各种塑胶制品。
它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塑胶制品的成型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塑胶模具结构的基础知识,包括模具的组成部分、常见的模具结构形式以及模具的工作原理等。
二、塑胶模具的组成部分1. 模具座:模具座是模具的基础部分,用于支撑和固定模具的其他部分。
它通常由铸铁或铝合金等材料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2. 上模板:上模板是模具的上部,用于承受注塑机的顶出力和模具的各种动作力。
它通常由优质的工具钢制成,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
3. 下模板:下模板是模具的下部,用于承受注塑机的射出力和模具的各种定位力。
它的结构和材料与上模板类似。
4. 滑块:滑块是模具中的一个可移动部件,用于实现模具的顶出动作。
它通常由铜合金或钢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低摩擦系数。
5. 模腔:模腔是模具中的一个空腔,用于形成塑胶制品的外形。
它的形状和尺寸应与所需的塑胶制品相匹配。
6. 模芯:模芯是模具中的另一个空腔,用于形成塑胶制品的内部结构。
它的形状和尺寸也应与所需的塑胶制品相匹配。
7. 导柱和导套:导柱和导套用于实现模具的定位和导向,以确保模具的准确定位和运动的精度。
8. 射嘴:射嘴是连接注塑机和模具的部件,用于将熔化的塑胶注入模腔或模芯中。
9.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用于控制模具温度,以确保塑胶制品成型的质量。
它通常由冷却水道组成,通过冷却水的流动来吸收和带走热量。
三、常见的模具结构形式1. 单模:单模是最简单的模具结构形式,只有一个模腔和一个模芯。
它适用于制造单个塑胶制品。
2. 多腔模:多腔模具具有多个模腔和模芯,可以同时制造多个塑胶制品。
它的生产效率高,但模具结构复杂。
3. 套模:套模由一对上下模组成,上模具有模腔,下模具有模芯。
它适用于制造中空或多层塑胶制品。
4. 滑动模:滑动模具的模腔和模芯都可以在模具中滑动,以实现复杂形状的塑胶制品的成型。
5. 侧拉模:侧拉模具的模腔和模芯可以在模具中侧向移动,以实现带有侧壁的塑胶制品的成型。
塑胶件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塑胶件结构设计基础知识一、塑胶件塑胶件设计时尽可能做到一次成功,对某些难以保证的地方,考虑到修模时给模具加料难、去料易,可预先给塑料件保留一定的间隙。
常用塑料介绍常用的塑料主要有ABS、AS、PC、PMMA、PS、HIPS、PP、POM 等,其中常用的透明塑料有PC、PMMA、PS、AS。
高档电子产品的外壳通常采用ABS+PC;显示屏采用PC,如采用PMMA则需进行表面硬化处理。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中低档电子产品大多使用HIPS 和ABS 做外壳,HIPS因其有较好的抗老化性能,逐步有取代ABS 的趋势。
常见表面处理介绍表面处理有电镀、喷涂、丝印、移印。
ABS、HIPS、PC 料都有较好的表面处理效果。
而PP料的表面处理性能较差,通常要做预处理工艺。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模内转印技术(IMD)、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IML)、魔术镜(HALF MIRROR)制造技术。
IMD与IML的区别及优势:1. IMD膜片的基材多数为剥离性强的PET,而IML的膜片多数为PC.2. IMD注塑时只是膜片上的油墨跟树脂接合,而IML是整个膜片履在树脂上3. IMD是通过送膜机自动输送定位,IML是通过人工操作手工挂1.1外形设计对于塑胶件,如外形设计错误,很可能造成模具报废,所以要特别小心。
外形设计要求产品外观美观、流畅,曲面过渡圆滑、自然,符合人体工程。
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大多数电子产品,外壳主要都是由上、下壳组成,理论上上下壳的外形可以重合,但实际上由于模具的制造精度、注塑参数等因素影响,造成上、下外形尺寸大小不一致,即面刮(面壳大于底壳)或底刮(底壳大于面壳)。
可接受面刮<0.15mm,可接受底刮<0.1mm。
所以在无法保证零段差时,尽量使产品:面壳>底壳。
一般来说,上壳因有较多的按键孔,成型缩水较大,所以缩水率选择较大,一般选0.5%。
底壳成型缩水较小,所以缩水率选择较小,一般选0.4%。
即面壳缩水率一般比底壳大0.1%1.2装配设计指有装配关系的!#_5$____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尺寸设计。
塑胶模具基本结构简介
塑胶模具基本结构简介塑胶模具基本结构简介一.概述塑胶模就是利用其特定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胶制品的工具.2.模具分类:模具分类冲压模普通冲裁模级进模复合模精冲模拉深模弯曲模成形模切断模其他冲压模**塑胶模**热塑性塑胶注射模热固性塑胶注射模热固性塑胶压塑模挤塑模吹塑模真空吸塑模其他塑胶模锻造模热锻模冷锻模金属挤压模切边模其他锻造模铸造模压力铸造模低压铸造模失蜡铸造模翻砂金属模粉末冶金模金属粉末冶金模非金属粉末冶金模橡胶膜橡胶注射成型模橡胶压胶成型模橡胶挤胶成型模橡胶浇注成型模橡胶封装成型模其他橡胶模拉丝模热拉丝模冷拉丝模无机材料成型模玻璃成型模陶瓷成型模水泥成型模其他无机材料成型模模具标准件冷冲模架塑模模架顶杆螺丝其他模具食品成型模具包装材料模具复合材料模具合成纤维模具其他类未包括的模具模具加工的一般流程以上所有模具,在其相应的生产领域中,都有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我们个人的精力所限和社会分工的结果,使我们无法逐一去了解和精通每一种类型的模具奥秘,结合塑胶中心实际,我们所看到和接触最多的模具便是塑胶模,而几乎100%的塑胶模具是热塑性塑胶注射模.所以下面的内容我们将重点禅述此类模具细节.细分下去,热塑性塑胶模具又可分为以下机几种:标准模具(两板模.三板模.拼合型腔模具,推板脱模模具).叠层模具.热流道模具.冷流道模具和特殊设计模具.二.塑胶及塑胶制品塑胶模具是用来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所以我们在设计制造模具之前.必须对各种常用塑胶的特性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才能精确控制模具尺寸与塑胶件尺寸及成型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模具,常用热塑性塑胶之特性如下:塑胶特性缩水率排气槽深度(mm)模具设计注意事项ABS(苯乙烯丁二烯丙烯睛共聚体)1.非结晶性塑胶吸湿性强要充分干燥2.流动性中等注意结合线3.宜用高料温高模温压力较高0.4--0.5%0.01—0.031.浇注系统阻力要小注意胶口位子大小2.脱模斜度2°以上HIPS(改性聚苯乙烯)1.吸湿性小不易分解性脆易裂内应力2.流动性好0.5%0.01—0.031.壁厚一致圆角2.脱模斜度2°以上顶出帄衡3.浇口圆滑行式各异PC(聚碳酸酯)1.熔融沾度高须高温高压2.易应力裂痕3.较硬易损伤模具4.不易出现溢料5.有一定机械强度尺寸稳定耐热透明有自灭性耐燃烧无毒0.4—0.6%0.02—0.031.高温高压成型2.充分干燥3.分流道内浇口阻力小4.壁厚一致避免金属镶嵌PP(聚丙烯)1.成型性优良2.易弯曲变形3.耐冲击机械强度高1.2—2.0%0.005—0.031.绞链产品浇口设计2.注意缩孔变形硬PVC(聚氯乙烯)1.热稳定性差流动性差2.成型与分解范围相近停机易分解3.腐蚀模具(氯气)4.外观易老化变坏0.7%0.01—0.031.控制料温2.分流道内浇口阻力小3.模具表面处理(镀铬)POM(聚缩醛)1.易分解2.浇口处易出现料痕3.收缩大易缩孔变形4.未冷却便可取产品1.8—2.5%0.01—0.021.分流道内浇口阻力小防料痕与气孔2.须治具3.须控制成形条件温度NYLON(尼龙)1.沾度低流动性好易溢边2.收缩率不稳定3.易沾模4.熔融前很硬易损伤模具螺杆1.5—2.5%0.005—0.021.防溢边精度高2.防止缩孔注意顶出机构3.注意流綖PBT(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1.电气性能佳2.流动性好有光泽3.抗油性、抗化学品性能优良。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制造塑胶制品的工具,它的结构设计对于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成型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对塑胶模具结构的详细介绍。
1.塑胶模具的基本构造塑胶模具通常由上模、下模和模具座三部分组成。
上模和下模分别位于模具座的上下部,通过模具座的定位孔进行定位,并由模具座的螺母将上模和下模紧固在一起。
上模和下模分别具有模芯和模腔,模芯用于形成产品内部的空腔,模腔则用于形成产品的外形。
2.模芯与模腔模芯和模腔是塑胶模具中最关键的部分,它们决定了产品的形状和尺寸。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中注入熔化的塑料材料,通过模具中的进气系统将塑料材料充填到模芯和模腔中。
模芯和模腔的结构要能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和形状一致性。
3.模具的冷却系统塑胶模具中的冷却系统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产品的冷却速度和质量。
通常,冷却系统由模芯和模腔中的水道组成,通过循环流动的冷却水来降低模具温度,加快产品的冷却时间。
合理的冷却系统设计能够减小产品的变形和缩水,提高产品的强度和表面质量。
4.排气系统塑胶模具中的排气系统是为了排除由于材料流动引起的气泡和气蚀现象,保证产品的质量。
排气系统通常包括排气槽和排气孔,位于模腔或模芯的适当位置,保证气体能够顺畅排出,不影响产品的成型。
5.模具的脱模机构塑胶模具脱模机构主要用于将成品从模具中顺利取出。
脱模机构通常包括顶针、顶出杆和顶出板等部分,通过顶针将成品推出模腔并通过顶出杆和顶出板将成品从模具中顶出。
脱模机构的设计要保证成品从模具中取出时不发生变形、断裂等问题。
6.模具的开合机构塑胶模具的开合机构是为了使上模和下模能够分离和闭合。
开合机构通常由导向柱、导向套和开合杆组成,通过导向柱和导向套使上模和下模保持正确的定位,通过开合杆进行上模和下模的开合动作。
开合机构的设计要确保上模和下模的定位准确性和稳定性。
7.其他辅助结构塑胶模具可能还包括一些辅助结构,如压铭设计、割胎设计和定位销等。
这些辅助结构的设计要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和成型工艺进行选择和设计。
塑胶模具基本结构简要概述(doc 24页)
塑胶模具基本结构简介1模具基本结构1.1二板模1.2三板模1.3热浇道2流道与浇口2.1流道形式2.2浇口设计3冷却系統3.1一般水3.2冷冻水3.3油温4顶出系統4.1二段顶出4.2强制顶出5倒勾处理5.1滑块(內滑块)5.2斜销5.3强制脱模第一单元模具基本结构表1 塑胶成型模零件表图9料销1.1模穴的配置1.1.1对单穴之情況:<A>对于需要中央进浇之情況图10由中心进浇直达分模线图11传统式之模具基本构造图12三板式之模具基本构造图13由中心进浇直达分模线图14单穴侧面进浇方式图16热浇道模于偏离浇口之应用实例第二单元流道与浇口2-1前言模具设计的必要条件是要有广泛的知识领域。
根据成形品的形状及性质。
考虑其材料将如何射入,成品将如何取出以及模具机构为何等问题。
欲适当的处理这些问题,则必须充分的了解常用的基本机构及处理方法。
在此让我们一一的介紹射出成形模具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基能。
2-2材料的流通机构2-2.1注道注道是从成形机构的喷嘴至流道之间,有一段锥形的孔道,以引导材料进入模穴中,是模具构造中最先与材料接触的部位。
其前端孔径较小,末端孔径较大,锥孔斜度约3~5度。
注衬套前端之R需大于喷嘴之R约0.1mm,以便与喷嘴密切接合且小端孔径须大于成型机之喷嘴孔径约1mm程度。
如图17所示。
H部份约图17 注道衬套2-2.2流道流道是从注道之末端至浇口之间的通路部份。
也是影响材料流动关系最密切的部份。
例如模穴充填不足等不良原因,大多由于流道问題而产生。
流道的断面形状可采用如图18所示之形式,一般以圆形或梯形较适宜。
为减少流动阻力,其表面必须加以研磨。
並考虑其段面积的大小及材料损失。
流道的断面积约图18 流道的断面关系2-2.3 浇口流道的終点,模穴的入口称为浇口。
浇口在射出成形模具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系因其具有下列的功能:(1)控制注入材料的流动状态,如流量及流速等。
(2)减轻入口附近的残余应力,防止产生裂痕和收缩之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塑胶件设计过程中,我们都会考虑以下几项:
1. 塑胶件材料的选用
2. 塑胶件壁厚的设计
3. 面、底壳的固定,螺丝柱、扣位等的设计
4. 塑胶件止口,美工线的设计!
5. 塑胶件加强筋的设计
为了大家共同的交流、进步,各位朋友请积极发言讨论,最好贴图说明失败的例子和成功的例子!
1. 选择材料的考虑因素
任何一件工业产品在设计的早期过程中,一定牵涉考虑选择成形物料。
因为在产品生产时、装配时、和完成的时间,物料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除此之外,品质检定水平、市场销售情况和价格的厘定等也是需要考虑之列。
所以这是无法使用概括全面的考虑因素而定出一种系统性处理方法来决定所选择的材料和生产过程是为最理想。
不同材料的特性
ABS
用途: 玩具、机壳、日常用品
特性: 坚硬、不易碎、可涂胶水,但损坏时可能有利边出现。
设计上的应用: 多数应用于玩具外壳或不用受力的零件。
PP
用途: 玩具、日常用品、包装胶袋、瓶子
特性: 有弹性、韧度强、延伸性大、但不可涂胶水。
设计上的应用: 多数应用于一些因要接受drop test而拆件的地方。
PVC
用途: 软喉管、硬喉管、软板、硬板、电线、玩具
特性: 柔软、坚韧而有弹性。
设计上的应用: 多数用于玩具figure,或一些需要避震或吸震的地方。
POM
用途: 机械零件、齿轮、摃杆、家电外壳
特性: 耐磨、坚硬但脆弱,损坏时容易有利边出现
设计上的应用: 多数用于胶齿轮、滑轮、一些需要传动,承受大扭力或应力的地方。
PA尼龙
用途: 齿轮、滑轮
特性: 坚韧、吸水、但当水份完全挥发后会变得脆弱。
设计上的应用: 因为精准度比较难控制,所以大多用于一些模数较大的齿轮。
Kraton
用途: 摩打垫
特性: 柔软,有弹性,韧度高,延伸性强。
设计上的应用: 多数作为摩打垫,吸收摩打震动,减低噪音。
2. 壁厚的大小取决于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它零件的支撑、承接柱位的数量、伸出部份的多少以及选用的塑料材料而定。
一般的热塑性塑料的壁厚设计应以4mm为限。
从经济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设计不但增加物料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冷却时间),增加生产成本。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增加引至产生空穴(气孔)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最理的壁厚分布无疑是切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均一的厚度,但为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以致壁厚有所改变总是无可避免的。
在此情形,由厚胶料的地方过渡到薄胶料的地方应尽可能顺滑。
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和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问题。
不同材料的常用壁厚
ABS
一般最先选择的材料,壁厚通常为1, 1.2, 1.5, 2, 2.2, 2.5, 3mm,视乎产品的大细和功能而定。
PP
因为比较软身,而且基于缩水的问题,所以不能太厚,一般为1, 1.2, 1.5mm。
PVC
因为多用由于figure上和多是实心,所以限制不大。
POM
一般为1, 1.2, 1.5, 2, 2.5, 3mm视乎产品大细而定。
PA
因为缩水率比较高,所以平均料厚和筋骨的比例可比较少。
尼龙经强化后收缩很小。
Kraton
因为多数用作摩打垫或不外露件,所以限制不大。
3. 加强筋在塑料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
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铁般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铁般出现倒扣难于成型的形状问题,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料产品尤其适用。
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料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于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
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
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未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而且因为缩水的问题,筋骨的厚度不能大过平均壁厚的厚度。
一般的设计方法: 小于均匀壁厚的0.7 倍。
4. 美工线的设计通常为0.30、0.60、1.00不等,视乎产品的大小而定。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