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七大主题(二)
科学发展观研究述评
科学发展观研究述评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发展观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学者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学科领域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和理论深度,并涌现了大量的成果。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深刻背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特征、科学发展观的定位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措施六个方面对学术界的观点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研究;述评2003年10月,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完整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和”坚持五个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科学发展观。
它一经提出,特别是2004年2月党中央举办省部级干部”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之后,受到全党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并涌现了大量的成果。
这些成果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学科领域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和理论深度。
现将近年来对于这一问题探讨的主要观点述评如下:一、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的产生,不仅有其深刻背景,而且还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学术界的主要观点如下:有的学者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论是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石;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的整体性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的理论来源;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发展为主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将人的全面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在经济建设中,要注重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建设中,要注重保障人民权利,提高人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注重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全面协调。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在经济建设中,要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在社会建设中,要统筹人民利益,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统筹资源利用,协调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全面协调发展。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注重长远利益,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建设中,要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建设中,要注重保障人民权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状况,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改革创新。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不断推进改革,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经济建设中,要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创新,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在社会建设中,要不断完善制度,不断创新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效益。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不断加强管理,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生态效益。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革创新。
只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才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都要协调发展,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各种资源要协调利用,各个领域要相互协调,各个地区要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要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基础上,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护人类根本利益。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民幸福安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学发展观的七大方面及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七大方面一、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七个关系(一)我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1.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3.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4.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5.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
(二)解决我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方略(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七个关系)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要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3.要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4.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5.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6.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7.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1.经济结构不合理;2.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
(二)对策:坚持走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1.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2.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3.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4.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一)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落实上述战略布局的要求:1.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政策,落实各项措施,积极有序地推进西部地区的开发;2.认真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突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抓好重点行业。
科学发展观相关
科学发展观相关
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根本出发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包含了八个关键要点:
1. 发展是硬道理: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是全党全国人民始终要坚持的首要任务。
2. 以人为本: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科技创新对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4. 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5.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6. 开放发展:促进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7. 共享发展:促进资源共享、机会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8. 加强党的领导:强调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领导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对于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影响。
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七大主题(1)
比 赛 ,这是该县 为学 习实践活动营造 良好 气氛 的重要举 措 , 县机关单位 共计 2名选手参加了激 烈的角逐 。来 全 1 自团县 委的邵兴鑫 以题 为 “ 解放思想 ,做科学 发展 的忠
诚卫士 ”的精彩演讲 ,得 到了评委和大家 的一致认可 ,
获得一等奖 。 ( 苏兴俊 张雪颖 摄影报道 )
般指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 “ 不 财 斗 富”扩大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 草
一
科 学 发 展 视 窗
量 ,去满 足人们 在 自控 、自律等理 性
会发展 工作 的基 本政 策取 向和行 为导 向。在 每一个 “ 统筹” 中,都 有一
系列相应的政 策措 施。真正做 到这 “ 个统筹” ,最大限度 的兼顾 各个 五 方面 ,其结果 必然就是全 面、协 调 、可持 续发展 ,就是 社会和谐 ,就是 人 与 自然的和谐相 处。 因此 可以说 ,科 学发展 观集 中体现 了经济社会发
20年8 , 庄村 召开 “ 07 月 福 两委”会 议 ,商 量集 资修公路 的事 ,他 作为老 党
他: “ 人老了就 少管 点事 ,村里的事情
员被邀请参加 。会上 ,个别党 员和群众
代表强 调客观 困难 ,打 “ 退堂鼓 ” 、说
“ 员履行宗 旨没有年纪大 小之 党
分 。活一 天就要 当好 一天党 员 ,不能给
右
科 学 发 展 观 是指导发展 的方法论 的集 中体现
科 学发展观提 出 “ 个统筹 ”,即统筹城 乡发展 ,统筹 区域发 展 , 五
统筹 经济社 会发 展 ,统 筹人 与 自然和谐 发展 ,统筹 国 内发展 和对 外开 放 。这是深化 改革和扩 大开放 的重要 战略 方针 ,是 党和 国家领 导经济社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篇一: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及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即政治、环境、体制、组织四大保证)(1)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环境保证)【此小题可这样考:怎样从经济学角度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杭州2009年公选副局级笔试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A、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B、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C、从经济角度看,我们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因为单纯经济增长并不代表经济发展的最佳状态。
经济增长只体现经济总量在指标数据上的增长,而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除了看经济总量的指标数据的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比如结构的调整、对环境的影响等。
爱德华.艾比曾经说过:“为增长而增长,乃癌细胞生存之道”。
科学发展观详细内容
科学发展观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同年10月中旬,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这个主题。
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纪念建党90周年党史题目
36.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____________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7.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发表讲话,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_____________,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庆祝建党90周年党史知识题目
一.选择题(40分,每题1分)
1.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是由______等发起,在______首先建立的。
A.陈独秀上海B.李大钊北京
C.毛泽东长沙D.董必武武汉
2.1927年8月,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______的方针。
A.建立革命军队
B.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
C.创建革命根据地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_______。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坚持与时俱进
C、一切从实际出发D、实事求是
28.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______是党的生命。”
A、先进性B、执政能力C、党内民主D、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通过的时间是__________。
1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批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别属于____________省。
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切实搞好党风建设,并选举产生了以陈云为第一书记的____________。
18.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在______召开。
A、上海、嘉兴B、上海、天津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为四部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核心。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和轴心,把握以实践为本质特征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静止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实践的特点是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实践的三大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
矛盾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或基本性质。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第三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王夫之的知行观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最高水平。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四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
5、坚持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一起抓(党政、 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 6、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 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发挥人才合理 作用。 7、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 (从教育开始, “大成智慧学”)
2、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成新 一轮的结构调整,整体提高中国 的经济效益和集聚财富的能力。 3、必须依靠社会财富的有效积累, 充分解决就业,克服三农问题, 缩小贫富差距,满足全体国民对 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理性需 求”。
4、必须确保国家安全(信息安全、 金融安全、经济安全、生态环境安 全、社会安全、食物安全和国防安 全),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一个和 平、安定、有序的经济环境、社会 环境和生态环境。
(一)科学发展观的全球背景 发展观是20世纪50年代后提出的 (二)“非典”启示“科学发展观” 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五个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 城市与乡村、区域经济、国内与国外) (三)发展有正面也有负面
二、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呼唤科学的发展观
(一)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 不可避免地遇到六大基本挑战: 1、人口三大高峰的压力(人口 总量高峰、老龄、就业) [涉及人力资源建设、公共健康 保障、食物安全、劳动就业、社 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根本目的是维系人与自然间的协调发展] 以上七个主要目标,构成了可持续发展战 略的目标。必须平行地、全面地实施。在 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三维空间模型方 面得以全方位体现。 发展度 (由保持增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较 高地满足就业、粮食、能源、饮用水和健 康的基本生存需求这三个方面去满足人类 不断增长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科学的发展观 和人才观
(一)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 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各类高素质人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 中美差距80年,综合在人才 (二)当今世界,谁拥有人才优势,谁 就拥有竞争优势。
从改革开放30年看社会主义理论创新论文
从改革开放30年看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摘要:改革开放的30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
新时期六次党代会报告都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和取得的成就、经验作了回顾和总结,文章通过回顾总结六次党代会报告,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实现了一系列理论创新。
关键字:改革开放;理论创新改革开放的30年,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最迅速、综合国力上升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国际地位提高最显著的30年,30年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竭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
使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
它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第一,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各方面拨乱反正的前提和先导。
全会冲破了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坚决批判和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从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全会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我们背离了八大路线,搞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没有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政治指导思想。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1. 发展是硬道理: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解决发展问题是中国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关键。
2. 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积极保障人
民的各项权利,提升人民群众的素质和幸福感。
3.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
领域的协调发展,并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 科学决策:强调决策要科学、民主、依法,并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
明建设。
5. 保护生态环境: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到经济
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 创新驱动发展:强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7. 追求共同富裕:强调要实现发展的普惠性,解决好发展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的获得感。
这些基本内容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指导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中,要关注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平等权,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存权。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在经济增长中,要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在社会发展中,也要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在资源利用中,要注重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三、全面推进科学技术进步。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全面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
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中,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在社会发展中,也要注重科技教育,提高全民科技素养,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
四、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科学发展观要求要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报酬,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同时,在社会发展中,也要注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利。
五、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科学发展观要求要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这就要求在党的建设中,要注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同时,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心连心。
六、全面加强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观要求要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这就要求在社会建设中,要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在文化建设中,也要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素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素科学发展观的四要素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四要素”是对科学发展观最新、最系统、最权威的概括。
首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解决我国社会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第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贯彻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第四,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防止顾此失彼。
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提高决策的理性化和整体性程度,既考虑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又做到综合平衡、周全周到。
补充: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
科学发展观-PowerPointPresentatio
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七大主题
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 5.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 6.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 7.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
返回 目录
科
走增长二 念一 力关树 学
新长方要 。要 实键立 发
型方式进 进 现在和 展
工式,一 一 五于落 观
业向大步 步 大狠实 在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 最为明显的特征:
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 展度”。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
返回 目录
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七大主题
1.始终保持经济的 理性增长
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 的质量
3.满足“以人为本” 的基本生存需求
科学发展观与新型工业化
经济发展不是以拼资源、拼能源、恶化 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而是要处处考虑可 持续发展,应用信息化和高技术节约资源, 保护资源和环境,提倡循环经济,采用新技 术特别是清洁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过程和产 品的绿色化程度。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利用反映资源、环境 真实价值的价格杠杆,引导人们消费行为的 理性化;此外还要不断完善资源保护和合理 利用的政策法规,严格执法监督。
学 成
测
就
领
域
新
的
里
程
碑
我
国
神舟七号
的
科
学
成
就
民族的骄傲
中国的腾飞!
我 嫦娥一号 国
的 科 学 成 实现了千百年来 就
中国人的月球梦
返回 目录
钱三强 钱伟长
科学发展观七大主题
科学发展观七大主题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种“健康状态”下的经济增长。
它既不同意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提倡过分增长。
所谓健康的增长一般指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扩大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在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需求。
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它意味着新增财富的内在质量,应当不断地、连续地加以改善和提高。
除了在结构上要不断合理与优化外,新增财富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上要越来越低;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上要越来越小;在知识的含量上和非物质化方面要越来越高;在总体效益的获取上要越来越好。
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其中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满足,是一切发展的基石。
因此一定要把全球、国家、区域的生存支持系统维持在规定水平的范围之内。
通过基本资源的开发提供充分的生存保障程度;通过就业的比例和调配,达到收入、分配、储蓄等在结构上的合理性,进而共同维护全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
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首先应稳定地低于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而后逐渐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
此前与此后,都要把人口素质的提高纳入到首要考虑的政策之中。
该战略目标的实质是把人口自身再生产同物质的再生产“同等地”保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上。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其年度报告《人类发展报告》中的研究,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的转变,首先要把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的合理调配,置于可以接受的状态之下,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
5.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地球的资源基础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仍然是供养世界人口生存与发展的惟一来源。
科学发展观既然规定了必须保持财富的增长并满足人类的理性需求,它的实物基础主要地依赖于地球资源的维持、地球资源的深度发现、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乃至于废弃物的资源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世 纪 新 阶段
”
,
党的 十 六 大 又 把
三
个代 表
帜上
。
重要 思 想郑 重 地 写 在
,
自己 的 旗
党的十 七
在我 国发 展 关键 阶段
十 七 大 党章指 出 的
‘
大 又 确 立 了 科 学发 展 观
位 观
,
在全 党的 指 导地
:
正 如
“
科 学发 展
毛 泽 东思
’
,
是 同 马 克 思 列 宁主 义
制 度 建设 和 反 腐
定 要把 全 球
国家
、
区域 的 生 存 支 持 系统 维 持 在 规 定 水平 的 范 围之 内
,
通 过 基 本 资源
倡 廉 建设 的 理 论 基 础
。
中 国共 产 党
经过
自诞
的 开 发提 供 充 分 的 生 存保 障程 度 ; 通 过 就 业 的比 例 和 调 配 在结 构 上 的 合理 性
4
.
达 到收 入
、
分配
、
储蓄 等
生之 日起
。
就 郑重地 把 马 克思 列 宁主
。
,
进 而 共 同维 护 全 社会成 员的 身心 健 康
,
。
义 写 在 自己 的 旗 帜 上
遵义 会议 与
的思
。
调 控 人 口 的数 量 增长
提 高 人 口 的 素 质 : 人 口 数 量 的 年平 均 增长 率 首 先 应 稳 定
目圆
} 党 【 的 知I i={ 】
栏 目主持, 开 津 刘
l 邮箱 /u k l u l 2 3 1 @ g m a i l
.
c om
科 【 学 发展 视窗 】
中 国 共 产 党的 指 导 思 想
党的指 导思 想 部活 动 的理 论 体 系
组 织 建设
、 , ,
有 效 实 施 科 学发 展 观 的七 大 主 题
,
里 多路
范 义 勇感 动 了
山区农民 的
,
条件十 分恶 劣
。
是 贵帅1 省
一
类
他二 话 没 说
,
住进 了村 寨
。
纯 朴 和 对 农业 科技 知 识 的 渴 求
使他 体
重 点 贫困村
长期 以来
,
,
由于 农 民 缺乏科
一
祥是水稻 白叶枯病 的 重 发 区 和稻 瘟病
飞 虱 等重 大 病 虫 的 常 发 区
技能
”
该 战 略 目标 的 实 质是把 人 口
。
想
从
—
—
毛 泽 东思 想 写 在 自 己 的 旗 帜 上
一
自身再 生 产 同物 质的再 生 产
计 划署 ( U
N D P
保 持在 可 持 续 发 展的 水 平 上
, ”
根据 联 合 国开 发
党的 十
、
届 三 中全 会 开 始
、
,
经 过 十二
) 在 其 年 度报 告 《 类 发 展 报 告 》中 的 研 究 人
为 夺 取 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 会 新 胜
,
院 学 生 党 员正 在 阅 读 《 代 贵 当
。
利 而 奋斗
具 有重 大 而 深 远 的 意 义
( 徐 世 芳 摄 影报 道 )
。
科学 发 展 时代 先 锋 】 【
长 期 在 乡村 工 作
着解 放 鞋
、
,
范 义 勇 身边 常 带
“
皮尺
,
、
手 电筒
三 件宝
三
、
图 【 片报 道 】
“
想
、
邓 小 平理 论 和
一
个代 表
重要 思
,
想既
脉 相承
又
与 时 俱 进 的 科 学理 论
党刊 进 大 学 生 宿舍
”
有
是 我 国 经 济社 会 发 展 的 重 要 指 导 方 针
”
利于 加强 大 学 生 思 想政 治 教 育
工
,
是 发 展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 义 必 须 坚 持 和 贯
,
”
,
他
身
范 义 勇 : 我 适 合 搞农 业 工 作
一 文 / 图 田茂 昌
19 8 3 ~
,
吃住在 农家 汗
,
白天 到 田 间地 头
晴天
一
雨天
一
身泥 ; 晚 上 向聚 集的农民 传授
,
农技 知识
他学 会了抽旱烟
” , “
,
年 轻时农民
“
们称 他
范义 勇从 贵州 农学 院 毕业
, ,
“
小范
现 在 农 民们称 他
“
人 口 资源 向 人 力资源 的
大
十三 大
十四 大
,
党的 十 五 大郑 重
。
转变
下
,
,
首 先 要把 人 的
体能
、
、
智能
。
三
者的 合理 调 配
,
置于 可 以接 受 的状态 之
地 把 邓 小 平 理 论 写 在 自己 的 旗 帜 上
入
跨
“
达 到 人 口 与 发 展之 间的理 想 均衡
( 下 期待续 )
彻 的 重 大 战略 思 想
。
作
,
,
提 高大 学 生 思 想 道德素 也是 党 刊 发 行 工 作
。
这 对 于保 证 我们
。
质
解
增强 对 国情党 情 省情的 了
同时
,
党统
一
思想
、
统
一
行动
团 结 和 带领 全
,
国各族 人 民
大旗帜
,
,
高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伟
的创新之 举
外I》杂志
图 为遵 义 师 范学
老
”
后的第 时
一
一
个丰收 年
。
年 底 在他 离开 永祥
,
范
”
,
农 民们都说 :
、
老范不 摆架子
。
分到 铜仁 地 区 沿河 自治县 农业 局 工 作 乡蹲 点
单 永 稻
,
10 0
多 名农民 自发
。
放 着鞭 炮送 行 了
,
黑水 乡大 山 土地贫瘠
,
建权 村海拔 1 0 0 0 多米
,
,
位安排他到离县 瞻7 0 公 里 的原 官舟区 永祥 竞
“
这 两个村
10 0
指导 群众 实行 良种 良法耕种
同时
范 义 勇每到
个村
,
,
就 集中村 民 传播
,
农民们脱 贫致 富离 不 开 他 这 个专
我
”
当年 的 玉 米 产 量 平 均 亩产 比 常 年 亩 产增
公 斤 以上
, , ,
农 业 科技 知 识 虫 危害
3
.
(二 )
是 指 导我们 党全 是 党 的 思 想 建设
、 、
满足
“
以 人 为本
”
的基 本 生 存需 求 : 科 学 发展 观 的 核 心 以 围绕 人 的 全 面 发 展而
,
制定
,
其 中人 的 基 本 生 存需求 和 生 存空 间的 不 断 被 满 足
、
是
一
切 发 展 的基 石
。
。
因此
一
作 风 建设
延 安 整风
。
党的 七 大 又 郑 重地 把 马 克 思
一
地低 于 G D
而 后 逐 渐 实现 人 口 自然增长 率 的
。
“
“
零增长
”
。
此 前 与此
列 宁 主 义 与 中 国 革 命 的 实践 相 统
都 要 把 人 口 素质 的提 高纳 入 到首 要 考虑 的 政 策 之 中 同等 地
,
、
会到 了 自己 工 作 的价 值
上 世纪 8 ()年 代末期
。
学 的种 值技术
组织上 准备调 他
粮创 殳 人
直 处于 低产状
每 年 因稻 瘟
。
,
态
。
2003年,
,
范 义 勇带领 农技干部蹲 点 在
,
病
、
稻 飞 虱 为害造 成 水 稻 减 产5 成 以上
一
到县 委组 织 部 工 作 是农业
业
,
,
他考虑 自己 学 的 专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