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语文校二诊试题及答案
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②1月16日,50余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数以千计的全球商业精英纷至沓来....,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
③在与瑞典的对决中,因德尔波特罗和摩纳哥受伤,阿根廷人的排兵布阵顿显左支..右绌..,好在纳尔班迪安尚能披挂上阵。
④成功必须经历风雨,没有人能一步踏上最高层。
霍金的人生可谓五风十雨....,但经历困难的他终获成功。
⑤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⑥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果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A. ①③⑥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②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梁启超一生写给子女的家书超过百万字,他给予了子女们细致周到的指导,既是孩子们的慈父,又是他们亲密的朋友。
B. 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已近40多万,其中没有政治面貌等限制的岗位最吸引考生报考。
C. 网络文字由备受质疑到获得大众认可,再到获得文学界的接纳,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成长,但最终实现了破茧成蝶的蜕变。
D. 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两个女主人公七月与安生尽管天各一方,但纯真美好的友情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两人的心中。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一位毕业生在自荐信中:“虽然我只有本科学历,但绝对名副其实,恳请学校领导唯才是用。
”B. 肯定专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C.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D. 本人才疏学浅,刚才的一些想法仅是一孔之见,接下来还请在座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17届高三语文二检卷答案
2017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每小题3分)1.D(说法绝对。
原文中“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只是推测,因此不能说“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2.C(曲解文意。
根据原文,“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依据只是“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不包括西王母“后演变为月神嫦娥”。
)3.B(理解有误。
从《中秋月》其诗及上文语境来看,《中秋月》是抒发“人生变化无常”的“浩叹”,并无思念友人之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 D(3分)(A项“用通俗的比喻”理解错误,该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这说明他很享受这种冷了坐北墙根儿热了坐南墙根儿的闲适生活”理解错误,从文中看,老人们坐在这里表面是享清福,实则是活受罪;C项“让他内心深感愧疚”理解错误,从文中“保斤不明白孙子的对象没说成,咋跟他有关系?”来看,保斤并没有为此深感愧疚)5.(5分)①更能体现保斤内心的孤独。
保斤始终不言语,并不是他没有话说,而是他没法与儿子以及其他人交流,他们不理解,也没考虑他的想法和感受。
②有助于表现保斤沉默内敛的性格。
将外部的语言转化为“心想”“心说”等心理活动,更有助于表现其思想观念和心理感受,也表现了他沉默的性格。
③有助于突出保斤的无奈和苦闷。
让保斤的不言不语与儿子的不断催促、唠叨、埋怨和其他人的善意嘲讽形成鲜明对比,在不说与说的对比之间突显其苦闷。
④增添了小说的悲凉意味。
保斤的不言语是一种无声的坚持和抗议,也是一种无奈的隐忍和妥协,一个只是不想闲坐等死,只是不想荒废土地,只是想以自己的方式为家庭尽一份力的老人,面对儿子的“孝顺”,能说什么呢?[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意图”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6分)①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地点。
2017届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校内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西北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1. 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事败后逃至齐国,齐景公呵斥其为“叛徒”!南蒯解释道:“我是想帮助鲁国君王夺回政权啊。
”齐国大夫韩皙指出:“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奢言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由此可见当时A. 士阶层日益成为重要力量B. 齐国积极维护周天子权威C. 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D. 宗法制度已被诸侯破坏【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的是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逃至齐国,没有对士阶层是否重要进行阐释,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周天子权威进行维护,齐国大夫韩晳所要表达的是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旨在说明南蒯背叛了季氏,意为起违反了礼制,也就是说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故B项排除,C项正确;春秋时期宗法制度还没有被破坏,故D项排除。
点晴:解题时需要能够透过史料现象获取历史本质,紧扣材料中“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的历史现象,从礼乐制度对社会的约束力分析归纳即可。
2. 南宋曾丰在《缘督集》中说:“居今之人,自农而为士、为道、为释、为技艺者,在在有之,而唯闽为多。
闽地褊,不足以衣食之也,于是散而之四方。
故所在学有闽之士,浮屠老子宫有闽之道释,阛阓有闽之技艺。
其散而之四方者固日加多,其聚而在闽者率未尝加少也。
”材料反映出A. 区域内人口流动频繁B. 佛教、道教发展冲击经济C. 商业移民促进城镇发展D. 农耕经济基础严重动摇【答案】A【解析】题干意思是福建多山,耕地有限,由于耕地不足,人们只得另谋出路,农业人口中分离出一批工商业者和非体力劳动者,流转各地,寻求谋生之资,故答案选A。
B项说法片面,排除;题干反映了人口的流动,C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3. 朱熹在论述“理”与“气”的关系时说,“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若理,则只是个净洁空阔的世界,无形迹,他却不会造作。
2017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
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l.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姓名、学号分别镇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做在本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楔.(xiē)子笼.(lóng)统脾气拧.(nìng)白发皤.(pó)然B.狷.(juàn)急疮.(chāng)痍冲.(chòng)劲儿灯影幢.(chuáng)幢C.针灸.(jiǔ)夹.(jiá)袄行.(háng)道树髀.(bì)肉复生D.说.(shuō)客亲.(qìng)家眯.(mí)了眼博闻强识.(zhì)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当山寨文化在手机领域催城拔寨,在数码领域跃跃欲试,用各种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之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它曾经的惨淡出身了。
B. 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时代光芒的灼射、抚慰心灵的旋律;同样书法要成为彪炳书史的赫赫名作,应该是具象的诗、流动的诗。
C. 周杰伦以他正面健康的形象、出色的音乐禀赋,迅速成为年轻人的偶像,被誉为新一代娱乐天王,拥有不计其数的铁竿粉丝。
D. 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高铁项目是墨西哥讫今为止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一项目向社会公布后立即引来全球高铁巨头的竞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7年整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0卷本近400万字《归有光全集》昨天在沪首发,其中绝大多数作品为精心整理后面市。
B. 在消费者对价格因素比较敏感的条件下,流通企业只有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商品成本,进而..降低销售价格,才能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
C. 如果对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那么即使逢年过节走访慰问再多的困难户,也难以改变人们心目中干部作风漂浮的印象。
西北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校二诊文综试题及答案
西北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人:伏钰 陈露 司利芝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平原地区某城市工农业布局及交通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若图中a 、b 、c 、d均布局有对空气产生污染的工厂且都合理,则此城市最有可能的位置 及①②③④四地产业不合理的布局分别是A .朝鲜半岛 ④粮食种植业B .中南半岛 ②大型纺织工业C .马达加斯加岛 ①机械制造工业D .新西兰南岛 ③花卉、蔬菜种植业 图2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途径示意图。
图中甲、乙、丙、丁、O 代表加工贸易价值链上的不同类型的企业。
读图完成第2题。
2.下列关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及其直接影响的叙述,合理的组合是 图1图2A .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 影响就业结构B .营销服务和研发设计将取代加工生产的地位 影响城市化水平C .O 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应向甲、乙类型企业升级 影响环境质量D .甲、乙类型企业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 影响交通密度新西兰是著名的乳畜业国家,其乳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图3中A 图为新西兰某地牧草成长与乳牛草料需求关系图,B 图为该地气候资料。
读图回答3-4题。
3.A 图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乳牛大量繁殖B .降水偏少C .鲜草供应偏多D .气温偏低 4.一般而言乳畜业最主要的产品是牛奶,以供应市场,但该地最主要的外销产品却是不易变质的其他乳制品,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A .地形的种类B .雨量的多少C .市场的距离D .奶牛的数量 读图4,回答5-7题。
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新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宗法社会和家国一体的社会制度下, 孝文化由家庭伦理、家族伦理扩大到社会伦理和国家伦理乃至整个文化精神体系和文化实践体系,成为人们非自觉的文化认同和社会集体心理意识。
在中国古代,“家”是传统社会的基本单位.孝文化最早是作为家庭伦理规范而存在的,主要调节的是亲子关系,具有归亲、继亲、养亲、敬亲、顺亲、谏亲、侍亲、葬亲、祭亲等丰富内涵。
《孝经》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才》)“孝”被视为天、地、人三才之“道”,不仅维护了家庭关系中长幼、尊卑秩序,而且成为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家庭伦理观念,即传统家庭孝道。
传统家庭孝道是一个内容极其繁芜的庞杂体系,从历史视角来看,孝文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扭曲和异化,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例如,传统孝道将“孝”与“顺”等同,认为孝道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从而演化为严格的父权制,违背了孝文化的道德本性,扭曲了人性的发展。
又如,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祭亲”思想被逐渐演化为传统礼教,而成为重形式轻内容、重礼数轻情感的仪式,一些思想甚至被演变为封建迷信,等等。
但是,肃清消极影响,传统孝文化仍不失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传统社会,孝文化作为家庭伦理最重要的规范,调节着自天子至庶人的行为,并逐渐升华为人们自觉的道德行为,促进了家族和睦与社会和谐。
传统家庭孝道并不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扩展性的伦理道德规范。
具体来说,作为家庭伦理的孝道思想,从调节家庭、家族关系开始,向外推衍而成为社会伦理规范和国家政治规范,完成了从私德向公德的伦理转换.如果说作为私德之孝主要规范的是亲子伦理关系,那么上升为公德的孝,如对四海兄弟的孝悌思想,对国家的孝忠思想、孝廉思想等等,主要规范和协调的便是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关系,对于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国家统一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是儒家学说的理论核心.以此为逻辑起点,经过推衍和演化,逐步发展为中华文化的核心。
陕西省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考语文试题.doc
陕西省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考语文试题试题分析:写作试题属于新材料作文题型。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立意:创新带来事业的成功;立足实践,捕捉市场机遇;拼搏、奋斗实现人生意义。
点睛: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
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至2012年其相对咸熟,并在全国推广。
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
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
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
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
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展示自己的价值判断。
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往往具有暗示性,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作文“你认为谁更有风采”中的“更”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
2017年高考(503)陕西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
2017年高考(503)陕西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陕西师范大学附中2017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语文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
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
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欣赏。
他们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
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陕西师大附中高2016届高三学年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文字1-3题。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所需的场所,加速了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随着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强,雾霾逐渐消散。
研究表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一次持续性的雾霾天气过程往往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气。
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PM2.5浓度增加显著,是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第二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迅速增大的相对湿度,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
可以看出,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
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一阶段PM2.5对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风速与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从整体上看,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而从风速对能见度影响的线性趋势上看,第一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要大于第二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第三阶段能见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反映出风速对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诗的第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 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 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 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 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5.0 分)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轫于西周,确立于秦汉,至隋唐臻于完备,历经变革延续至
晚清。监察制度对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十分重要,保障了公正、有效的政治法律秩序。 从御吏与谏官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体系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 阶段:秦汉时期形成了御史与谏官并存的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隋唐时期御史与谏 官相辅相成,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及至明清 时期形成了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
C. 网络文字由备受质疑到获得大众认可,再到获得文学界的接纳,经历了一个痛
苦的成长,但最终实现了破茧成蝶的蜕变。
D. 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两个女主人公七月与安生尽管天各一方,但纯真美好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校内第二次诊断考试数学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
西北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校内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数学(理科)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1,2,3,4,5,120,1,U A x x x B x x a a A ==--===+∈集合,则集合()U C A B ⋃等于( )A.{}1,2,5B.{}3,4C.{}3,4,5D.{}1,2220171....i i i ++++=( )B .1+i C.i D .1-i3.近日,一种牛奶被查出含有致癌物质,国家质监局调查了这种牛奶的100个相关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再对落在[6,11),[21,26]两组内的数据按分层抽样方法抽取8个数据,然后从这8个数据中抽取2个,则最后得到的2个数据分别来自两组的取法种数是( )A .10B .13C .15D .184.已知直线m,n 和平面α,则m ∥n 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 A. m ∥α,n ∥α B. m ⊥α,n ⊥α C. m ∥α,n α⊂ D.m,n 及平面α成等角5.如果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为128,则展开式中31x 的系数是( )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D ABC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
”其意思为:有一个人走378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天后到达目的地,请问第2天走了( )A.192里B.96里C.48里D.24里 7.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右图所示,若该程序输出的结果是163,则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 ?4<iB. ?4>iC. ?5<iD. ?5>i8. 已知R y x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y x (为平面区域内任一点,则坐标原点及点),y x ( 连线倾斜角小于3π的概率为( ) A .161B .163C .1633 D .3233 )0,0(12222>>=-b a by a x 的右焦点为F,过F 的直线l 交双曲线的渐近线于A,B 两点,且及其中一条渐近线垂直,若→→=FB AF 4,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5 B. 25 C.510D.1()(0,0)ax f x e a b b=->>的图象在0x =处的切线及圆221x y +=相切,则a b +的最大值是( )A.4B.22C.2D. 211.已知正四面体纸盒的俯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3的正方形,若在该正四面体纸盒内放一个正方体,使正方体可以在纸盒内任意转动,则正方体棱长的最大值是( ) A.2 B.1 C.2 D 3()||,x f x xe =又2()[()]()(),g x f x tf x t R =+∈若关于x 的方程()1g x =-有四个不同的实根,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陕西省】2017届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陕西省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①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避,那就是浮躁的风气。
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②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喧嚣的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
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
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
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③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
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
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心躁”而无法“心一”。
④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
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
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到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
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
⑤《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校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校内诊断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为推动结构优化,2017年我国燃油价格上调成为“今年第一涨”。
2016年国内燃油价格经过十次上调,2017年油价(P)又相继上调两次,对燃油汽车的销量(Q1)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Q2)形成调控性作用。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它们之间变动关系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要增加高品质产品消费,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下列选项属于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的是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品牌竞争优势②加强宏观调控,为名牌产品提供政策支持③坚持以诚信经营为先,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④把追求特色作为核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4.杭州、宁波等地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的“土地换股权”模式得到有关部门、专家肯定。
“土地换股权”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
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产生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②产生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③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④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了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这预示着2017年以来未来一段时期内,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将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振兴实体经济需要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下列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调控措施对应正确的是①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②降低企业人工成本——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③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④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稳妥推进民营银行设立,发展中小金融机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①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②公民可以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③网络民意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前提④社会听证制度有利于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7.每年3月,近3000名人大代表从全国各地齐聚北京,以群众“代言人”的身份,共商国是。
(2021年整理)(语文)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
(完整)(语文)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语文)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语文)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的全部内容。
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①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那个时期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王官之学;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贵族垄断的诸子百家之学.自汉代以来,学术界有一个影响很大的学术观点:诸子百家之学出于西周王官之学.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诸子百家可能是来源于周朝官守的学问.各学派均与西周王官之学有知识学问上的渊源关系。
但是,近代以来,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特别是胡适针锋相对地提出“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他认为诸子之学的产生是由于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已经脱离贵族统治集团的天下之治的轨道,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士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而就形成了不同学派.②当我们考察诸子起源问题时,会发现近代以来学界将诸子起源简单归结为“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合适的。
从学术资源、文化背景来考察诸子之学,应该说诸子之学确实是源于西周的王官之学。
诸子百家不同学派的知识基础和文化渊源,离不开王官之学的学术文化母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出于王官”的说法是有一些依据的。
但另一方面,从诸子之学所欲解决的问题意识、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焦点来考察诸子之学,可以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均是与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动荡、社会失范、诸侯争霸的现实关怀有关,诸子之学提出的思想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中2017高三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最新】
西工大附中2017届高三期中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瘙痒(sào)豇豆(ɡānɡ) 捋虎须(luō)出头露面(lòu)B.怪癖(pǐ)说服(shuō)好莱坞(wù)戏谑之言(xuè)C.札记(zhá)蹩脚(bié)潜意识(qiǎn)剑拔弩张(nǔ)D.皴裂(cūn)槟郎(bīn) 喝倒彩(hè)里应外合(yìnɡ)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经典著作具有不朽的性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唯有经典著作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
故居和陵墓都会颓败消失,政绩和证章也会在风云变幻中失去光彩,而经典著作则与世长存,历久弥新。
B.世界经济正处在衰退期,主要经济体能把国计民生安抚好,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谁还有闲情逸志来办奥运?里约获得申办权时信心满满,到现在诸病缠身,巴西没有改弦易辙就已经够意思了。
C.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卓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
当诱惑袭来,高尚纯美的思想便会像仁慈的天使,翩然降临,一扫杂念,守护心灵。
D.有的人在一个行当里稍稍弄出了点名气,就有人送上大师的名号,送者不必花昂贵的帽子制作费,受者嘴上谦虚哪里哪里,心里却颇为受用,以为在别人心中自己真的有了至高无尚的地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保障G20峰会的顺利召开,市政法委对维稳安保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在督查中发现个别单位和部门存在管理不足的问题,有些漏洞还不止一个。
B.在同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过程中,张自飞善于开动脑筋,屡出奇招降服犯罪分子,先后四次荣立个人二等功,更是被评为“十佳政法干警”。
C.李教授平时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一旦谈到自己的专业便变得异常健谈,最近又在核心期刊了发表了文章,观点石破天惊,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一、(2018届江西省临川二中、新余四中高三1月联考)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轫于西周,确立于秦汉,至隋唐臻于完备,历经变革延续至晚清。
监察制度对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十分重要,保障了公正、有效的政治法律秩序。
从御吏与谏官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体系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秦汉时期形成了御史与谏官并存的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及至明清时期形成了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
监察权本于天道,又以现实法律(惯例)为依据,体现了天下整体性价值,具有最高权力的属性。
监察制度延续了“史官”的历史传统,御史为“史官”之一种,谏官中的给事中也多兼任“起居注”(记事史官)。
秦统一后所建立的监察制度,虽然历经改造,但是监察官仍以天下治道作为最高职务原则,以报效社稷为己任。
监察官对上级负责,对君主负责,更要对天下黎民和国家社稷的整体利益负责;不仅对现实负责,还要对历史负责。
监察官依据法律行使职权,无所恣意,亦无所屈从,被其监察的高官显贵不能凌驾于其上,纵然君主也不能干涉其对具体事件的处理。
中国古代的盛世善治,大多是监察制度运行最好的时代,例如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得益于君主奉法而治,监察官严明职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校内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语文命题人:彭亚娟审题人:李双义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地域文化散文地域文化散文是指作者从地域文化视角创作的散文。
一个散文作家生活在特定地域,必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所受的特定地域文化的熏染、体验、感受和领悟潜存心中,当他创作散文时,他的主体意识就自然落脚于特定地域文化的根基上,把特定地域的文化结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信仰习惯、价值观念等贯注其中并恰切地展示出来。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
‛鲁迅先生说:‚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注意。
‛散文中的地域文化特色或地域文化风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描写对象;一是来自作家。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
‛从描写对象来说,包括特殊地域的环境、人物、风格、方言、行为、文化传统等。
比如环境,在美学家丹纳看来它与种族、时代并列为文学三要素之一。
他认为自然的地域环境是通过对人的影响而影响文学艺术的。
他在《艺术哲学》中明确提出:‚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而这正好直接关乎创作主体文化心理的形成。
地域文化因素作为人物活动的外部环境进入散文作品,大体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部分。
在散文中,它们主要展示为一种独特的、气韵生动的人物画面与场景画面,给人以直观之感,或勾画出一种情调,一种氛围,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逼真的审美效应。
当然,体现于散文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色,无论是环境,还是人物以及其他因素,都是经过作家体验、选择、加工、提炼的结果。
地域风情永远与人的生命存在着交织现象。
因此,作家本人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地域文化知识积累,以及他对不同地域文化传统和特色的敏锐感受力、理解力等就成为最关键的了。
作家本人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首先来自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长地,来自他的故乡、故园。
那里的自然风物、乡俗民情、历史遗迹、文化传统等,给他以熏陶、感染,遂形成他最基本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
这种心理素质表现为绵长悠远的乡情、乡思、乡恋,它甚至可以伴人终生。
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传达的就是这种意绪。
这种故乡情绪,或曰乡土情结,是构成作家地域文化心理素质的核心与基础。
正因为如此,大凡地域特色写得深致感人的作家,很少不是写故乡或从写故乡起步的。
如西北作家贾平凹,他自觉不自觉地以家乡商州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历史现实为创作的背景,并且越来越广阔、深入地表现着时代剧变中家乡的民情风俗、社会心理、个人命运的变迁,刻画着乡里人的性格与灵魂。
他散文创作中的地域文化意识,主要是秦汉文化意识。
他的《黄土高原》《秦腔》《走三边》《商州初录》《商州又录》等散文,从文化的深度揭示了人们的生存世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表现了商州人生命力的质朴、坚韧、绵长。
地域文化散文拓展了散文作品的文化域,折射出作家对本土文化的洞悉与思考,呈现了特有的文化意识和审美价值取向,揭示出人们忽略的种种地域文化现象,形成了各具形态的地域文化新格局,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散文作品的文化档次和审美品味。
(节选自董小玉《贾平凹地域文化散文的审美观照》,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域文化散文是指作者从地域文化视角进行创作,且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散文。
B.地域文化散文能恰切地展示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结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信仰习惯、价值观念等。
C.地域文化散文常常通过描写特殊地域的环境、人物、风格、方言、行为、文化传统等来展现其地域特色。
D.地域文化散文拓展了散文作品的文化域,呈现特有的文化意识和审美价值取向,因而有更高的文化档次和审美品味。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一个散文作家生活在特定地域,必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特定地域文化的熏染、体验、感受和领悟潜存心中,并在创作时展示出来。
B.丹纳和鲁迅的话告诉我们,有着鲜明地域文化特色或者地域文化风情的散文更能被世界各国人们接收。
C.作家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知识积累及对不同地域文化传统和特色的敏锐感受力、理解力在地域文化散文创作时最为关键。
D.商州人生命力的质朴、坚韧、绵长在作家贾平凹的《黄土高原》《秦腔》《走三边》《商州初录》《商州又录》等散文中得到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家本人地域文化心理素质的形成与作家童年和少年时代生长地的自然风物、乡俗民情、历史遗迹、文化传统等因素是息息相关的。
B.柳宗元的诗句“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中传达的乡土情结,构成了作家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的核心与基础,它甚至可以伴随作家终生。
C.大凡地域特色写得深致感人的作家,大都是写故乡或从写故乡起步的,他们创作的具有地域文化意识的散文,从文化的深度去揭示人们的生存世相。
D.在美学家丹纳看来,特殊地域的环境与种族、时代并列为文学三要素,它直接关乎创作主体文化心理的形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范立欣:在纪录片里寻找“归途”来自四川的农民工张昌华夫妇,20年前开始在广东打工,希望用微薄的收入抚育留在家乡的一双子女,使他们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可失去双亲陪伴、日渐成年的女儿张琴,选择了退学离家,成为新一代打工妹,让父母的梦想破灭。
‚这样的事情如果不被记录下来,是我们这代人的失职。
‛范立欣,一位30岁出头的中国导演,撸了撸袖子,猛吸一口气,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从表面上看,影片《归途列车》讲的是张昌华夫妇回家的路途,他们和所有农民工一样,在售票窗口前失望,在绿皮车厢里挣扎,在村口小路上放下又一年沉重的包裹。
但范立欣没有把镜头停止在旅途的终点,而是对准了空巢的老人,对准了1岁就成为留守儿童的张琴。
范立欣赞同一位网友的说法:‚现代化‛如果是这样的,会破坏一个国家最基础的构成——家庭。
‚从更深的层次看,影片要问的就是‘归途’在哪里?‛他说,选择春运这个题材,也是因为中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各种矛盾,都能在这里找到观察点。
影片与其说是在讲春运,不如说‚展现了一个困于昨天和明天之间的、中国农民工家庭命运的故事‛。
成为‚范导‛之前,范立欣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名摄影师。
时常下乡的他,往往前一刻还在家徒四壁的乡村工作,后一刻就在灯红酒绿的三里屯聚会。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这个‚爱激动、爱打抱不平的人‛更多地关注到城市化进程中持续存在的矛盾。
他曾经纠结和疑惑:也许,对这个国家而言,春运所折射的种种社会阵痛,都是难以逾越的阶段。
而他又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思考和追问:那些苦苦追求最后一班列车的农民工,会不会被高速前进的社会列车抛到身后?有人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镜头对准蓬勃发展的中国背后那些小人物的辛酸,他们是社会的主流吗?面对这样的问题,范立欣放下杯子,向本刊记者一字一句地说:这是中国2.4亿农民工的真实生活写照。
2009年,在美国的圣丹斯电影节,北京一所中学的访问团被安排观看《归途列车》。
放映完毕后,一名男生激动地跑上台,从范立欣手里抢过话筒。
他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自己看完后很伤心,他并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让我好好学习了,因为他们想让我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
孩子的责任感让范立欣感到安慰。
他觉得,在这个无法跨越的发展阶段里,每个人都可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收起一些城市人的优越感,拿出更多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对农民工更加友好一点,哪怕是地铁上让个座,对餐馆的小妹道声谢。
一位美国中部的观众看完电影后,感谢范立欣让他理解了在外贸服装厂工作的张昌华,说看到他为改变儿女命运付出的努力,就像看到自己的父亲一样,这是中国人的坚韧、努力以及对家庭的爱。
而在以前,这个美国男人会抱怨,这些努力工作并把产品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工人,‚把我们的饭碗抢走了‛。
范立欣感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人类情感,是共通的,纪录片是一个可以让外国人了解并理解中国的媒介。
在范立欣眼里,纪录片从融资、制作到发行,跟其他电影一样,也是一个产业。
在这个产业链里,不是‚谁给钱谁就是爷‛,他和所有投资方都用合同的形式规定,制片人与投资者,无权干涉导演对影片的剪辑权。
眼下,范立欣正致力于对国内纪录片导演进行培训,让他们更明白国际运行规则,学习撰写提案等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技巧。
他同时开始寻找中国纪录片‚本土生存‛的路径。
《归途列车》在7个城市‚一城一映‛之前,范立欣找过国有发行公司,可最少一百万元的拷贝制作和宣传费让他却步。
后来,在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在内的7个城市,范立欣选定了每个城市的一家影院,用一个影厅长线定期放映《归途列车》,票房收入双方分账。
范立欣觉得,既然中国的城市还无法支撑起一家艺术电影院,那么在商业电影院里逐渐打造一个艺术电影厅,应该是可行的、有市场的,这有利于中国纪录片业的发展。
随着一年的春运进入尾声,《归途列车》在全国的展映之幕渐落,但‚归途‛的故事不会结束,它事关春运、社会,也事关纪录片在中国。
相关链接①2013年范立欣在《纽约时报〃电影版》公布的“全球20位40岁以下最有才华的电影导演”评选中金榜题名,成为该项评选中唯一的华人导演。
②范立欣认为,任何一个故事、一群人都应当放在一个历史时间段去看,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有更大意义的,在任何一个故事中都可以看到社会变迁。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范立欣将镜头始终聚焦在一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夫妇春运归途上,展现出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背后普通小人物的辛酸。
B.《归途列车》融入了导演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思考,真实展现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深刻变化。
C.把镜头对准社会底层人物,才使得《归途列车》引发国人思考内省,这部纪录片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窗口。
D.在范立欣看来,仅有社会价值的纪录片必须像其他电影一样,自觉地去适应市场环境,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广阔的传播渠道。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材料开篇介绍农民工张昌华夫妇的想法、做法与最终的结果,以此引出对范立欣关注农民工以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表述。
B.范立欣认为他选择春运题材拍摄纪录片《归途列车》的目的是讲述过去与未来中国农民工家庭命运的故事,是要为中国农民工寻找出路。
C.范立欣爱激动、爱打抱不平的性格决定了他对中国农民工的强烈关注,但这种关注也招来了一些人的质疑,认为他没有抓住社会的主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