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山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高考在社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为高等院校选拔了大批具有学习潜力的人才。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对于先秦时期的人而言,神拥有极大的权威,而人则对其心怀敬畏。
《国语•楚语下》便记述楚国大夫观射父之言:“况其下之人,其谁敢不战战兢兢以事百神!自公以下至于庶人,其谁敢不齐肃恭敬致力于神!”在很多情况下,先秦典籍所提及的神只是泛称而已,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类别和形象。
幸运的是,《国语》中的一段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神之具体情况的机会。
在《国语•周语上》中,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周惠王便就此询问内史过。
内史过回顾了王朝兴衰之时的诸神:“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
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
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亡也,杜伯射王于鄗……若由是观之,其丹朱之神乎?”内史过列举的诸神包括融、回禄、梼杌、夷羊、鸑鷟、杜伯以及此次降于莘的丹朱之神。
诸神都是何方神圣?依照韦昭的注解,融即是祝融,《郑语》中称其是黎,也即是《左传》所说的颛顼氏之子;回禄本名吴回,是火神,又有说其名黎,与祝融为同一人;梼杌是鲧,即禹的父亲;夷羊是神兽名;鸑鷟则是凤之别名;杜伯是周宣王大臣,被其冤杀;丹朱则是尧之子。
由此可知,至少在这段叙述中,可进入神这个序列中的,不仅可以有夷羊、鸑鷟等神兽、神鸟,还有宗神人神,即使人死之后同样可以被称为神。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神灵,如《周语下》记载东周王城边的谷、洛两条河交汇在一起,周太子晋称之为“二川之神”,可见神也包括河神之属。
因此,《国语》中的诸神首先包括祖先神,人鬼亦可称为神,还包括自然神,如河神等,而神兽、神鸟之属也可称为神。
四、高三第四次作文2017·“中山鸟卷”作文精细点评
2017·“中山鸟卷”作文精细点评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聂老汉年逾古稀,生活困难。
因外出打工的儿子小聂,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聂老汉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经法官与小聂沟通无效后,法院遂将小聂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小聂因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只好到法院承认错误并借钱支付了有关赡养费。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题目材料分析
这是一道带有“讨论”性质的新材料作文,所谓“讨论”指的是不同的人围绕着同一件事展开的议论甚至争论。
从材料来看,最后一句话即暗示了作文的“讨论”性质: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这句话也是理解作文题意的关键所在。
:
“此事”指的就是前文所叙述的事件;
对“更大范围与更多角度”的理解;
如何理解“讨论”这个提示?。
(二)立意角度
(1)“小聂”的角度:
①“不支付赡养费”不尽孝道;
②知错能改,遵守法律;
(2)“聂老汉”的角度:懂得用法律保障自己的权益;
(3)“法院”的角度:
①法律大于天,法律是人们权益(维护孝道)的保障;
②法律缘于人情,尽孝是否一定要诉诸法律;
③法律是否真的能成为维护孝道的利器?孝道是否一定要靠法律维持;(4)“社会”的角度: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01(附答案)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01(总分为150分,时间为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A.绮筵(qǐ)旌旆(pèi)凤阙 (què) 江渚(zhǔ) 槛外长江空自流 (kǎn) B.稽首(qǐ) 霰 (xiàn) 汀上白沙 (tīng) 纤尘 (xiān) 扁舟(piān) C.砧声 (zhān) 浣女 (huàn) 朔漠 (sù) 塞草腓 (féi) 玉箸(zhǚ) D.草檄 (xí) 天姥 (mǔ) 渌水(lǜ) 欢谑 (nuè) 啾啾(jiǖ)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A. 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代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B.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留照君。
C.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D.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颠。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A.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的战争连接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B.近年连续发生多起耸人听闻....的煤矿爆炸案,中央下决心严打官煤勾结的不法行为。
C.这一地区恶劣环境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明末清初时期,随着人口入迁和矿业开发,这一流域的植被就渐遭破坏。
D.为人处世要讲诚信,做到一言九鼎....,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②2017 中山鸟卷 参考答案
2017年中山鸟卷语考答案1.【参考答案】C。
【C项的原文表述是:“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
”可知,不是“唐代以前少有的事”,而是“唐代以前没有的事”。
】2.【参考答案】D。
【D项原文表述是:“中国有学术地理,可说是自宋代而开始。
”可见,“学术地理得以继续保持”的表述有误。
】3.【参考答案】D【D项的原文表述“书院教育舍弃在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而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可见书院教育并不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
】4.【参考答案】B。
【A项“严重影响他日后事业的高度”不准确,原文没有根据。
C项对应原文是“面对那些动荡,他没有过惊天动地的抵抗”,而不是没有抵抗。
D项理解有误,杨敬年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后半生,而不是说一百岁之后。
】5.①淡泊名利,热爱工作。
对自己的译著,没署名,很少报酬,他都“无所谓,只要能够工作”。
(2分)②刻苦勤奋。
翻译《国富论》时每天连续工作时间长。
(2分)③坚定执着。
面对动荡的时代和破碎的家庭,他坚守自己对事业的热爱。
(2分)④热爱祖国。
放弃去美国工作的机会,应约回到南开。
(2分)答对其中任何两点,即可得满分。
6.①杨敬年虽年事高,但仍决定要再工作20年,把在动荡中浪费的时光追赶回来。
②做尽了所能做到的一切跟学术相关的事(一生追求学术)③即便遇上动荡岁月,(遭遇挫折)他都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意思对即可。
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5分。
)7.【参考答案】B、D(B小说两次写到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唱歌,第一次是卖树之前,表现的是米唐的喜悦,而第二次是卖树之后,表现的应该是米唐对树的想念,含有淡淡的忧伤在里面;D小说只是简略带过时代背景,并没有着意表现时代的变迁,小说的主题也并非故乡情结。
)8.①处表现了米唐的伤心与无可奈何;②处既表现了米唐对樟树的想念,也表现了米唐为母亲看不到那棵樟树的难过;③处表现了米唐有(男友)陪伴的幸福;④处表现出了米唐的(对男友的不理解)委屈与渴望(大树回家)。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2017届高考第二学期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04
中山市普通高中2017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四)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敕.造(chì)降.解(jiàng)一柱香委曲求全察言观色B.埋.怨(mán)弄.堂(lòng)订书机再接再厉原形毕露C.模.具(mó)载.体(zǎi)照相机班师回朝枉费心机D.咯.血(gē)谶.语(chèn)水蒸气出奇制胜难以起齿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否则..物体下沉。
B.我刊以介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炉,欢迎广大读者到各地邮局征订..本刊。
C.温家宝总理言及的改革过程中的种种困难都关乎民生,其最先与最后的承担者,都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中国人,人民才是改革的动力所在。
D.林清玄于 1953年出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市,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冷月钟笛》等文集接连问世。
3、下面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琵琶行(并序)》,这三篇课文要仔细的研究。
B.孟子认为,义与仁不同,“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它是一种外在表现,正是它,决定着社会个体成员对礼的遵循。
C.古人在清明到郊外踏青的同时,往往还进行一些体育活动,例如踢球呀、射柳呀、放风筝呀、荡秋千呀……其中荡秋千最受人们的喜爱。
D.目前我国的听证制度还很不完善。
哪些公共事务要组织听证,什么样的人有资格组织听证,听证会应该走什么样的程序?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此并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史铁生的离去令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中山市高三年级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解析版)
中山鸟卷语文试题解析二版2018年4月22日龙猫说明:感谢王建鹏、王粉贤(汕头)供稿;一家之言,请批判使用。
序图:丁肃清、王悦(小悦悦)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对异文化的强大包容力,它对“内”与“外”的理解,与对“华夏”和“蛮夷”概念的理解一样,是动态和辩证的,所以能够把接触到的异文化转化为与中华文明彼此相容和互补的东西。
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少数民族势力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的现象,但是在与中原文化近距离相处和共存一个时期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中原文化。
在这种历史情境下,恐怕我们讨论中国的“内”与“外”,就不能以中原王朝皇帝的血缘来判断是否“外人”掌权,否则就会否认元朝和清朝是中国的朝代,把它们看作是“外来政权”。
而且纵观各个朝代的皇室血缘,许多都有异族的成分。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族际通婚始终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中华各民族之间早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坚持血统论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以政府实际收税和派遣官吏的行政管辖边界来加以界定“内”与“外”。
中华文明从中原地区向周边的边缘地区、甚至边远的异邦进行文化辐射,现在周边的许多邻国,在历史上都可以被划入“中华文化圈”的辐射范围,比如像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地,过去使用的文字都是汉字,它们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献都是汉字。
在谈到“内”和“外”之间的关系时,可能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需要对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当政者和主流学者的心态进行分析和解读。
比如宋朝在各方面的心态比较保守,无法代表中华文明主脉中“中国”的一个常态。
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势力入主中原后,会带来了基因上新鲜的血魄,也冲击了中原地区相对停滞的社会。
如果一个文明群体被其他文明群体所打败,它自身肯定出现某些保守和停滞的特点,失去了活力,外来的冲击可以使其重新焕发青春。
2017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新课标③语文高考试题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中山一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阶段考试 语文试卷
中山一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大自然中,悦耳动听的鸟鸣声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愉悦。
每一类鸟的鸣声都不尽相同。
乌鸦呱呱叫,山雀的鸣声如嘹亮的哨响,隐夜鸫的叫声则似长笛声般悠扬。
那么在复杂的背景噪声下,如何识别鸟鸣声?是否存在可以识别每一类鸟鸣的应用程序?针对上述问题,英国牛津大学的蒂莫•帕帕多普洛斯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种能够识别各类鸟叫声的鸟鸣识别算法。
一般情况下,自然资源保护论者需要通过定期的徒步旅行或者直升机旅行的方式,对生存在特定区域内的鸟类数目进行统计和总结。
然而,如果通过音频录制鸟鸣,再将音频转化为物种计数,采用此方法代替旅行统计方式,将使得鸟类追踪的研究变得轻而易举,为研究鸟类种群数目是否下降或者鸟类的迁徙模式是否改变等,带来很大便利。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丹•斯托博士称:“鸟鸣极其复杂,这些最简单的声音通常难以分辨,因为它们听起来如此相似。
”毕竟我们无法听清远处的,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中的鸟叫声。
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亚洲和欧洲共收录了15种不同鸟类的鸣叫声,包括新疆歌鸲、大山雀、画眉等。
他们收录的鸟鸣声中混杂了不同的音频环境,如市区公园中较为平缓的背景噪声或者露天市场中密集人群的喧嚣声。
如此多样化的混合声音,用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过程,通过训练后的机器来选择包含鸟鸣声的音频段。
尽管鸟鸣声与部分噪声频率相近,影响算法的准确性,但这些学习算法仍能成功地从噪声中区分出鸟鸣声。
目前国内福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对于低信噪比鸟鸣识别的算法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图像,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一串被称作特征值的数字,并用这串数字代替声音进行识别。
国外其他研究团队也在致力于研究自己的鸟鸣识别算法,尤其是那些能够识别不同鸟类物种的算法。
斯托和他的同事正在测试名为Warblr的应用程序,在最佳状态下,Warblr进行鸟类识别的准确度可以高达95%,该数据已经得到巴西一家鸟类鉴定组织的认证。
2017年广东省中山市语文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中山鸟卷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是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制度。
书院这个名词成为私人讲学的代表,是从朱熹开始的,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
从唐末到20世纪初年,书院教育持续了1000多年。
一个制度能维持这么久,那么它的奉献也就可想而知了。
“私人讲学”这四个字其实是一个很现代的名词。
因为在传统中国,公私的分别并不像现代这么清楚。
唐末社会崩溃,世家大族早已陵夷,中央政令不行,原有的庙学教育也跟着衰落不振,于是便有了私人创办家族学校之举。
其实私人教学,至少源始于孔子,但以家族之力来创办学校,招收学生,延聘师儒,却是以前少有的事。
从传统教育的立场来说,私人兴学不外是在官学崩溃的时候,模仿其体制和规模,继续其功用,并没有取代官学的意思或目的。
这样的私人教育当然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
但是在发扬儒家的“为己之学”或宋明理想的思想方面,书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讲学的风气以及制度化当然要归功于书院,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气及学派往往依附书院而发扬光大。
这是中国教育制度史上十分光芒的发展。
西洋中古学术的发展往往依附于大学,迨文艺复兴,则“学院”兴起,日渐取代大学。
而到了启蒙时代,沙龙更成了新思想的温床。
广东省中山市2017届中考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16—2017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水平测试九年级语文说明:1.全卷共4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加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 分。
一、基础知识(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孔子语录》(1分)(2)□□□□□,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洞庭湖赠张丞相》)(1分)(3)杜甫的《望岳》诗中表现勇攀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豪气的句子是□□□□□,□□□□□。
(2分)(4)□□□,□□□,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2分)(5)默写杜牧的诗《赤壁》。
(4分)□□□□□□□,□□□□□□□。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而且因为受到良心上的感动,说不定还会huò miǎn()他一部分的欠款。
(2)我生性zhí niù(),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3)有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chánɡtúbáshè()了二三十年。
(4)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rújiēzhī()的人物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那树,那沉默的数,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B.他手持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晃得我头昏眼花,感觉很玄虚..。
C.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不仅令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还惹得一向严肃的大人们忍俊不禁....。
D.共享单车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但是很多未成年人骑着共享单车窜来窜去,造成安全隐患,也令人忧.心忡忡...。
广东省中山市2017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解析
中山市2017年高考模拟试题语文2017.05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诗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那么诗歌的兴衰,可以说明艺术在一个时代的一般命运。
在以往的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无冕之王”,尤其是古代中国,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则被赋予了“动天地而泣鬼神”、“和四时而育万物”的力量。
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但诗歌已经被远远地边缘化,文学也已经被宣告即将终结。
以往时代的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恢弘的力量,那是因为它是与天地宇宙共生一体的。
用舍勒的话说:诗人是“最深切地根植于地球和自然的幽深处的人,产生所有自然现象的‘原生的自然’中的人。
”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
所以,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文学艺术也就失去了它的根本,也就必然衰败枯萎下来。
现代工业社会已经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事物的原生态。
正如同曼德所说:“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
事实上,所有的体验可以说都是间接的。
……所有植被也被人类的思维所局限、被人类按其品味任意改变;野生动物消失殆尽、多石地带不见了踪影、花开花落的反复循环也不复存在。
甚至连昼夜也无区分。
”这样的生活现实,无论是对于诗歌的创造者还是鉴赏者,都是要命的,因为诗歌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之根。
也有人把信息时代的电子艺术、数码艺术看作艺术工程的重建。
曼德则认为重建的已经不是艺术,起码已经不是原来的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之中生根发芽的文学艺术。
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诗人还能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在语言干涸的泥潭中,写诗注定要变得越来越艰难,即使真有不甘失败的诗人,最好的结局恐怕只能是与这个时代的语言同归于尽。
文学艺术遭遇到的,实际上也是一场生态灾难。
而文学批评本该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伸出援手,遗憾的是无论西方东方,文学批评这次全都显得异常麻木迟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山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2017年中山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2017年中山鸟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是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制度。
书院这个名词成为私人讲学的代表,是从朱熹开始的,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
从唐末到20世纪初年,书院教育持续了1000多年。
一个制度能维持这么久,那么它的贡献也就可想而知了。
私人讲学这四个字其实是一个很现代的名词。
因为在传统中国,公私的分别并不像现代这么清楚。
唐末社会崩溃,世家大族早已陵夷,中央政令不行,原有的庙学教育也跟着衰落不振,于是便有了私人创办家族学校之举。
其实私人教学,至少源始于孔子,但以家族之力来创办学校,招收学生,延聘师儒,却是以前少有的事。
从传统教育的立场来说,私人兴学不外是在官学崩溃的时候,模仿其体制和规模,继续其功用,并没有取代官学的意思或目的。
这样的私人教育当然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
但是在发扬儒家的为己之学或宋明理想的思想方面,书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讲学的风气以及制度化当然要归功于书院,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往往依附书院而发扬光大。
这是中国教育制度史上十分光辉的发展。
西洋中古学术的发展往往依附于大学,迨文艺复兴,则学院兴起,日渐取代大学。
而到了启蒙时代,沙龙更成了新思想的温床。
可见学术的发达往往和思想家荟萃的场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言之,书院是宋明以来儒学发达的制度上的保姆。
政府对于书院所扮演的角色当然是很清楚的,因此有数次毁灭书院的纪录。
也因此作为辅助官学教育的书院得以发展出其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它继续不断更新,创造新思潮,影响政治及社会。
我们对东林书院和它所代表的实践精神的神往,无非是因为它所代表的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独立理想。
唯其独立而有尊严,唯其尊严而能赓续中国的人文传统。
书院在各地发展的过程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不断地和地方既有文化特色产生交流。
中国有学术地理,可说是自宋代而开始。
先此当然有学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现象,但中国疆土自元以来,扩张得特别快,再加上外族入主中国,所以在整合各种文化和民族传统的过程里,教育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
总之,书院教育舍弃在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而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
从宋元以来,替中国维持它作为一个政治单位命脉的实在是这种文化上的弹性和教育、思想上的包容性。
书院至少在充分官学化以前是这种文化命脉的主要机构。
(摘编自朱汉民李弘祺主编《中国书院》)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制度如果能维持长久,那么就会产生一定的贡献,持续了1000多年的书院教育,其贡献也一定不会小。
B.私人创办家族学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政治等影响外,还跟教育自身的衰落不振有一定的关系。
C.在传统中国,公私分别并不清楚,私人教学,至少起始于孔子,但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却是唐代以前少有的事。
D.书院作为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在发扬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书院也是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荟萃的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宋明以来儒家学术的发达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B.西方中古学术的发展历程,不同于中国的形式,而是从大学到学院,到了启蒙时代,很多新思想则于沙龙。
C.辅助官学教育的书院,创造新思潮,影响政治及社会,这种角色有时不被政府所接纳,因而也会招来官方打压。
D.学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现象早在宋代以前就出现,从宋代开始,学术地理得以继续保持,这有力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整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院机构和书院制度,不是自古就有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但私人教学的现象则远比书院机构出现得早。
B.中国古代的私人教育,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在体制、规模和功用上,往往具有明显的官学色彩。
C.作为官学教育的辅助,书院慢慢发展出特立独行的性格,能代表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独立思想,能赓续中国的人文传统。
D.在舍弃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书院教育依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并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成为中国文化命脉的主要机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以义制命,动荡年代的生命姿态经济学家杨敬年在2016年9月4日结束了动荡而不悔的一生。
杨敬年1908年出生在湖南汨罗。
那年,还叫光绪三十四年。
但在他出生前一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离世。
新旧交替,整个国家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动。
他的家庭又偏偏支离破碎。
父亲离家出走后杳无音讯,母亲在他10岁时改嫁。
家境既贫寒又破碎,他不得不选择那些提供免费读书的学校。
到1932年,他几经周折考入了当时不缴纳学费的中央政治大学。
毕业后放弃了去江苏省民政厅的工作机会,选择到南开大学继续念书。
皇天不负有心人,杨敬年在1945年如愿被选拔为第八届留英公费生,到牛津大学攻读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专业。
1948年,40岁的杨敬年在50%的淘汰率下拿到博士学位,他放弃了去美国工作的机会,应约回到南开。
当时,天津解放在即,他心中窃喜:有所作为的时代终于来到了。
1974年,他的妻子因脑溢血瘫痪。
1976年,唯一的儿子又急病离世。
文革结束后,到1979年获得平反,能名正言顺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时,杨敬年已71岁,但仍决定要再工作20年。
他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渴望把在动荡中浪费掉的时光追赶回来。
在被迫离开讲台的22年里,他坚持以义制命原则,做尽了所能做到的一切跟学术相关的事,包括翻译7部经济学著作,校审、定稿180万字的联合国文件翻译。
所有这些几乎都不能署名,很少甚至常常毫无报酬,无所谓,只要能够工作。
杨敬年将发展经济学引入国内,也是在中国大学里第一个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的人。
该学科目的是通过探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规律,以寻求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而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
近代来,中国面临的中西碰撞和差距,在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建设方面,对发展经济学的需求是可以想象的。
90岁时,杨敬年翻译了74万字的、被公认为现代汉语中最好译本的《国富论》。
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杨敬年还向会议提交了书面发言。
他在发言稿中讲述翻译历程,用了11个月的时间,每天早晨从3点到7点连续工作四个小时,翻译大约三千字,下午校对。
到2016年已是第16次印刷,共发行了7.2万册。
杨敬年在晚年写的《人性谈》还对制度与人的发展做出了严肃的思考,探讨人性与各种社会制度的关系,提出世界一切动乱在于两个根本问题:政治方面权力分配的不公平和经济方面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人性有善恶,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则让好人变坏。
他肯定了制度对人的决定性影响,但不否认人的主体性。
面对那些动荡,他没有过惊天动地的抵抗,却始终在以义制命,能做什么,就做点什么。
在一个变动的年代,我们个人究竟该怎样和自己、周围人乃至整个世界对话?活着时很清醒的杨敬年逝去了,而这样的人格却依然在为后世醒着。
杨先生70多岁对我讲的那句‘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不仅是我的,而且已经成为我儿子的座右铭了。
学生赵津说。
(摘编自罗东《以义制命,动荡年代的生命姿态》、王京雪《超越生命长度的力量》等)相关链接杨敬年说:我的年龄是100多岁,但在旁人看来我的生理年龄只有70岁,而我的精神年龄却只有30岁。
百岁之年,杨敬年又出版了27万字的自传——《期颐述怀》。
学生们送他一块匾额:生命从百岁开始。
(韦承金《尽心尽性智圆行方——追记杨敬年先生》)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A.杨敬年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国家变动,家庭破碎,选择就读免学费学校,反映他求学生涯的多舛,也严重地影响他日后事业的高度。
B.天津即将解放之时,杨敬年内心涌出喜悦之情,表明他深恶动荡的时代,对工作无限渴望和热爱。
这种情感因素也激励他要有所作为。
C.文革期间,杨敬年与很多人一样,也遭受迫害,而此时自己妻子瘫痪,儿子离世。
面对家国的动荡,他没有过抵抗,只是默默工作。
D.杨敬年的学生们在他百岁之年送给他一块匾额:生命从百岁开始,可见,在学生心目中,杨敬年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百岁之后。
5.请概括杨敬年的品质特征,并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6.文本多处提到以义制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其内涵的理解与认识。
(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就要那棵树伍中正米唐的门口长着一棵树。
树是樟树,枝繁叶茂,像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
米唐常常对那棵树一望好半天。
她在树下唱歌,在树下写字,还在树下跳舞。
米唐娘看见了,说,米唐不唱了,该吃饭了。
米唐就不唱了。
米唐娘说,不写字了,该去撒把鸡食。
米唐就不写了。
米唐娘还说,米唐,不跳了,该去园子里剥些菜叶来。
米唐就蹦蹦跳跳去了菜园。
米唐考进了城里的学校。
那棵树成了米唐学费的一少部分。
凑学费的那些日子,米唐娘就想到了门前的樟树。
当米唐娘的身后跟着几个肩背锄头手拿斧锯绳索的人时,米唐就知道,再怎么挽留这棵树也迟了。
那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倒下来的时候,米唐远远地站着,买树的人也远远站着。
树一倒地,米唐抓着一根枝就哭起来。
买树的人见了,劝她:米唐,别哭了,不就一棵树么?那些挖树的民工也跟着帮腔:再说,树就栽在离你学校不远的地方,你还可以去看!米唐就渐渐地住了哭。
买树的人示意那几个人锯断了一些树枝。
树枝脆裂的声音很响,响在米唐空旷的屋前。
树让一家工厂买走,那家工厂在城里。
米唐看见那棵脱光了衣服的樟树走上了去城里的路。
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又开始唱歌。
米唐娘听了,说,米唐,不唱了,你比娘幸运,树到了城里,你还在城里能看见,娘就真的看不见了。
娘的话,又说出了米唐的眼泪。
米唐沿着那棵树走过的路,进了城。
米唐念书的学校,隔那家工厂不远,也就是隔那棵树不远。
米唐下了课,就对那家工厂望,就对那棵树望。
星期天,米唐就去看那棵樟树。
米唐看见樟树栽在厂门口。
厂子里的人很讲究,还为樟树搭了远看近看有点黑的凉棚,树很快就活了过来。
米唐还看见有一个人还在为树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