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监督的几个对策》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与对策

86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与对策♦王婷婷对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检查其任期内履行生产经营责任和管理能力的最好抓手,是实现促改革、促发展目标的有力保障。

2019年7月,中办、国办出台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视。

《规定》新增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思想、明确了经济责任的定义,既对国有企业审计对象进行了扩展和补充,又在责任认定中贯彻落实了“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并使得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从组织管理上更为顺畅,不仅解决了对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体制性问题,更是强化了对国有企业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总体来看,对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地促进了国有企业规范发展,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了国资国企安全。

但国有企业如何在新《规定》下进一步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法、改进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实现审计监督评价目标;如何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构建经济责任评价体系,真正发挥监督和保障作用;使经济责任审计科学化、合理化、增值化,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是所有国有企业面临的急迫任务和现实课题。

笔者结合近3年对本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案例和实践,谈谈个人对推动经济责任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一、审前调查不够充分审前调查是为摸清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而开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审计部门按照事先确定的内容和重点等,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翔实的就地调查,根据调查了解到的基本情况,编制和下发正式审计通知书。

鉴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具体、时间集中、任务繁重,为确保时效性和实效性,一般要在40个日历天内出具审计报告初稿并征求意见,往往出现审前调查时间被其他工作占用的情况,导致审前调查不充分、不彻底。

同时,由于是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部门之间的人员交流沟通比较多,内审人员往往自认为对被审计单位情况比较熟悉,主观意识上不太重视审前调查了解工作,也只是象征性地收集财务会计报表、财务报告等财务信息,忽视了对企业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情况等重要内容的调查。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改革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改革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改革面临的困难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改革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引言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为了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运营,纪检监察机构在国有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缺乏独立性,往往受到企业领导的干扰和影响,难以有效履行监督职责。

机构内部制度不完善,导致监督不到位,监管漏洞频现。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监察人员的监督和accountability 不足,容易出现腐败现象。

面对这些困难,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亟待推进。

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我们将在本文中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1.2 问题提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改革面临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独立性、制度不完善、缺乏监督机制。

这些问题导致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影响着其有效发挥监督职能的能力。

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提升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效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详细分析这些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改革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其不断完善和发展。

2. 正文2.1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改革面临的困难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改革面临领导干部干扰和干预的困扰。

由于领导干部在国有企业中具有非常强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他们往往会对纪检监察机构的工作进行干扰和干预,使得机构难以独立开展工作,影响监督效果。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改革面临着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的困难。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程度相对较低,存在着一些制度漏洞和不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还面临着监督机制不健全的困难。

浅谈国有企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之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之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之对策【摘要】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体系,确保监督措施有效落实。

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加强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培养高素质、廉洁的领导干部,确保企业管理层的清廉经营。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倡导廉洁从业,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引导。

提升企业整体素质,推动企业向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对策的有效性已经逐步显现。

展望未来,国有企业将在监督执纪的指导下,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策、内部监督、规范经营、领导班子、党风廉政、企业素质、有效性、发展前景1. 引言1.1 概述国有企业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国有企业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指监督执纪工作中的纪律教育、批评教育、组织处理和执纪问责四种形式。

这四种形态是国有企业监督执纪工作的基础,对于维护企业的正常秩序和发展至关重要。

纪律教育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员工纪律教育,推动企业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批评教育是对员工不当行为进行批评和指导,引导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避免再次犯错。

组织处理是对严重违纪行为进行处理,包括诫勉谈话、责令改正、调整岗位等措施。

执纪问责是对严重违纪行为进行严肃追究责任,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处分。

这四种形态相辅相成,相互联系,构成了国有企业监督执纪工作的整体框架,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2 提出对策的必要性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监督执纪不力、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显得尤为急迫和必要。

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建设是当务之急。

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才能有效监督企业的运行管理,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维护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略论国有企业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

略论国有企业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

略论国有企业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摘要:在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企业内部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仍频频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关键一条在于对党政干部的监督制约缺乏应有的力度,这一方面反映出强化和完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是进一步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实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战略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在整个党的建设中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诸多的问题和难点,难以有效地然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加以防范。

关键词:监督机制;监督管理;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34-01一、现阶段企业内部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难点近几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比过去有了加强,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困难多、阻力大,尤其是当以权谋私被某种程度的“合理性”遮掩时,表现就更加突出。

作为国有企业,目前领导体制上是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这些领导干部又往往是这些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以致两幅担子一肩挑,党政权力集一身。

由此不难看出,当前企业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的确存在很多难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至上而下的监督比较顺利,自下而上的监督则比较难,这种监督体制上的薄弱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造成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成为上管不着、下管不了的“死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把手”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二是惩治性的事后监督比较重视、防范性的事前、事中的监督比较薄弱,这在效果上总带有一定程度的暂时性和滞后性,很难避免腐败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弹和重新泛滥。

三是自律要求比较明确,他律措施相对薄弱,偏重于自律,往往会受到被监督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观念等因素的局限,因而带有较多的主观随意性、效果欠佳。

四是建章立制比较重视、监督运行机制相对滞后,现在有些单位领导班子缺少正常的相互监督和帮助、一团和气、息事宁人、回避和掩盖矛盾,造成一些单位好人主义盛行,以致出现上级监督不到,同级怕撕破脸面不愿监督、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群众不知情无法监督、权力越大越难监督的局面。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在当前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监督力度不足、队伍建设滞后等。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监督机制不够严密。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监督力度和加强队伍建设来改善。

未来,通过执行上述对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有望取得更大成效。

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这样才能确保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提升企业的整体治理水平。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问题、原因分析、对策、制度建设、监督力度、队伍建设、成效、前景、总结。

1. 引言1.1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是维护国有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工作效果和成效。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队伍建设不够等问题,导致监督力度不足,问题线索难以发现和查处,监督效果不明显。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部分干部职工不重视、不配合的情况,影响了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一些腐败问题,需要及时加强监督力度、加大整治力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一些对策。

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监督范围和责任,强化监督力度。

应提升监督力度,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及时发现问题,严惩违规行为。

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将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有力保障。

2. 正文2.1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制度不够完善。

在一些国有企业中,纪检监察制度不够健全,监督力度不足,容易导致监督失效,监督对象往往可以逃避监察,造成腐败现象的滋生。

二、监督力度不够强。

有些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监督的力度,导致一些违纪行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影响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效果。

加强国有企业纪检工作的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思考

加强国有企业纪检工作的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思考

加强国有企业纪检工作的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思考在国企的改革过程当中,国有企业当中的反腐倡廉也被当成了重点工作,所以只有深化落实改革的要求,加强纪检对于反腐倡廉工作的贯彻落实,才能够给国企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促使国企经济效益不断增长,为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长久发展带来稳固的保障。

一、国有企业纪检工作的重要性在国有企业当中,企业纪检检查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实际工作任务进行监督核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纠正,不断提高国企的管理水平,增强国企社会市场经济竞争力,从而给国企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企业简单的定义是一个为盈利为目的经济组织,国企纪检工作和企业性质、企业经营目的是相同的。

在当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质还没有完全被打破,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被完全建立,在国有企业当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现在的国有企业当中,虽然大部分都进行了相应的制度改革,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当中,但是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并不多,董事会和经理层面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衡,大多数的企业监事会如同虚设,职工监督也仅限于表面化流程,从而使得制度得不到有效的监管。

所以说,在部分企业当中,存在相应的监督约束体制还不够完善,监督不到位或者监督质量不好,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

其次,是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在人、财、物的管理方面没有能进行统一起来,出现管人、管物、管事、三者分立的情况。

最后,在部分国企当中,员工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相应的奖励激励体系不够完善,以至于造成了国企当中资产流失和腐败的现象。

针对以上情况,就必须寻找一种有效管理企业的方法,在这种背景下,纪检工作有效运行,给企业带来了稳定化的内部环境,达到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内部竞争力,促使国有企业可持续长远发展。

有效预防和遏制国有企业领导人员 通过同业经营或关联交易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非法利益

有效预防和遏制国有企业领导人员 通过同业经营或关联交易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非法利益

有效预防和遏制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通过同业经营或关联交易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非法利益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就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问题提出了“七个不准”要求,其中“第一个不准”即国有企业领导人要严格自律,不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同业经营或关联交易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

2008年6月6日中纪委印发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自律“七项要求”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就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中的共产党员“七项不准要求”行为适用《党纪处分条例》的规定给予处分的若干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为严肃惩处相关违纪行为提供了依据,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从业行为,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2009年7月12日起施行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以下称《若干规定》)中更加明确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廉洁从业行为规范,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侵害公共利益、职务消费和作风建设等五大方面,向领导人员明确提出了“禁令”。

这是继2004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布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以来对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更加规范的基础性法规,顺应了国企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和形势更加复杂化的必然需求。

2011年3月全国纪检监察调研工作会议的召开对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

同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国有企业负责人廉洁自律,禁止国有企业负责人通过同业经营或关联交易为本人、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作为国民经济重点支柱的国有企业,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将惩防体系建设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和日常管理流程,已初步形成了党风建设的责任机制、反腐倡廉的保障机制、工作实绩的考核机制和监事会、内审、职代会相互协助的监督机制,惩防体系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浅谈如何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监督和约束机制

浅谈如何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监督和约束机制

3 强 化 监督 机 制 ,建 立 多渠 道 的监 督体 系
在国有企业中强化监督机制 , 要按照现代企业 制度的要求 , 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监督和制约机 制, 规范法人治理机制,以保证企业领导干部为民 用权,依法用权 ,及时发现和纠正权力运行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偏差。 一是要建立 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 制度 ,包括企业领导班子工作职责 、职权范围 、议 事规则与决策程序等制度。对于大额资金使用和人 事任免等重大事项 ,一定要按照民主集 中制原则 , 坚持集体讨论 ,按决策程序决策 ,防止个人决策的 主观随意和以 谋私问题的发生。 权 二是要建立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把党 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事 日 程。要 明确企业党组织和党政领导干部在党风廉 政建设方面应该担负的任务和责任 ,以保证党风建 设和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要建立企业党政组织之间相互制约的权力 关系,既适 应公 司法人治理原则 ,又符合发挥企业 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 , 实行党政领 导交叉任职 , 集体领导,民主管理, 抉 策。 科I 四是要 实行企务公开制度。要认真贯彻 中共中 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在 国有企业 ,集体 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人实行厂务公开的通知》的精 神,确实把企务公开深人到企业经营管理领域 ,融 人企业的各项工作 中。首先 , 要制定企务公开 内 、 容 形式 、 程序以及运行机制。要把职工关心的热点和 难点,党风廉正建设的重点作为企务公开的主要 内 容 ,凡是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 的大事 ,如 生产经营 、职工工资福利 、企业改制方案、职工安 置方案 ,关闭破产 、企业裁员 、 人员分流及劳动关 系的处理等属于法律法规规定以及需要经职代会审 议通过决定的事项 , 必须作为企务公开的重要内容, 事先予以公开 ,充分听取职工意见 ,并提交职代会 审议; 公开的形式要以职代会 为主要载体,并 以企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

现代营销中旬刊XDYX 1986年,我国根据经济形势和发展局势,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构建了各省级、各地方等审计单位,对领导干部在任职过程中的经济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我国国情制定的特有审计模式,其制定和推出有效控制和防范了腐败现象,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同时,经济责任审计概念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广义方面理解经济责任审计,其主要是以企业、事业、机关部门等为出发点,针对其管理者、法定代表人等任职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情况进行的全面审计;狭义方面的概念是,国家相关审计单位对企事业单位干部任职期内经济业务情况的审计。

一、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及重要性(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是主要针对干部群体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旨在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正确履行工作职责,尽可能地截断腐败源头,是一项能够促进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国的有效措施。

(二)经济责任审计方式经济责任审计是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并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财政资金收支分配情况为对象,对其经济事项方面情况进行评价。

其审计方式方法主要分为四种:其一,基本分析法。

根据实际情况全面了解和掌握被审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工作情况、财政资金运用情况等,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反映出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活动合理性。

其二,财务审查法。

全面检查和审核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会计账簿及记账凭证等,掌握和审计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财务情况,从而了解其具体工作情况。

其三,指标分析法。

通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的一些具体量化指标进行全面分析,了解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其工作合法性。

其四,线索筛选法。

国家相关部门审计工作人员,通过收集和归纳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的各项审计结果、工作总结及法院等部门对相关单位经济情况提出的各种问题,将其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关的内容全部详细筛选,从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把准确、可靠的信息与结论和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进而对可能存在疑惑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审查与审计。

关于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有效监督的思考

关于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有效监督的思考
MOD E R N
一 ,
… 。 ’ 一
— —
E C N U T L E T R U p R R E I s E !管 理方略
关于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有效监督的思考
文, 孙宪来
加强 对 国有企 业领导 人 员的有效 监督 ,防止 因权 力失控 而导 致 腐败现 象的 发生 ,有着极 为 紧迫和现 实 的意义 。笔者就 如何 加 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有效监督 。谈点粗浅的认识。 企 业领导 人员监 督 方面存 在的 主要问题 多年来 ,国有企 业在 改革 发展过 程 中 ,虽然 对权 力的监督 制 约高度 重视 ,做 了大量 工作 ,建 立 了这样或 那样 的监督 制度 。但 就 其有 效性而 言 ,却依 然存在 着薄 弱环节 : 是监督 制衡 机制 软弱 。 目前 。有些企 业权 力高 度集 中 ,花 钱 “ 一 支笔 ” 、 用人 “ 一句 话 ” 、 决策 “ 一 人定 ” ;一 些企 业 的党 管不 了政 。对 。 一 把手 ”存在 的 问题听之 任之 。监督 软 弱无力 ;

副职成 员一般 也不 敢或 不愿理 直气 壮地进 行互 相监督 ;企业 内部 的纪检 、监 察等部 门.虽 然 负有监督 职责 ,但都 在被 监督者 的直 接领 导 下工 作 。不仅 无 法监督 企 业的 “ 一 把手 ,有 的甚至 还会 帮着 出谋划 策 ,躲避 上级 的监督 。 二是企业 内部 监督资源 亟需 整合 。目前 , 企业 内部负有监督职 责的部 门不少 。 但 由于 这些部 门分 属于不 同的领导 主体 。 监督 资源 分散 , 且这些 监督 部 门由于体 制 、 机 制上的缺陷 ,监督职责 交叉重 叠。 造 成各监督机 构分工不 合理 。 互相 配合差 。 有 的问题 多方面插 手 .有的事情 又无人过 问 ,这就使得 企业监督几 乎流于形 式。 三是 制度监 督缺 乏钢 性。在企 业 内部 管理 上 。虽然有 各种监 督 制度 和措旅 。但在 实践 中 ,当制度与 权 力遇到 冲突 的时候 ,制 度常常 显得苍 白无 力 。不堪一 击。 四是职 工群众 的 民主监督 实施难 。客观 上 由于 普通职 工 对本 企 业的 重大决 策缺 乏 了解 ,对企 业领 导干 部的薪 酬 、补 贴 、职 务 消费等知之更少。主观上职工的参政议政水准不适应客观 的需 要 。但更 多 的是有 的企业 领导 人员缺 乏 民主意识 ,在 涉及企 业经 营管理 的重 大事项 等方 面 。不征 求职工 意见或 不愿 意厂务 公开 , 使职 工失去 知情 权 ” 。 五是市 场竞 争还缺 乏严 格规 范。现阶 段市 场竞争 不规 范和不 确定 因素很 多 , 为了达 到 目的而不 择手段 的行 为也很 多。 如 行贿 、 回扣 、变相 提供 高消费 、钱权 交 易等等 ,一方 面诱使 企业 的领导 人 员产生各 种不 廉洁 行 为 。一方面企 业领 导人 员为 了企业 的生存 发展 不得 不违心 地做 出一 些违 法违规 的行 为。 二 、加强 对企业 领 导人 员有效监 督 的对策 第一 。加强教 育 .筑牢 防腐拒 变的思 想防 线。 是 加 大宣传 教育 力度 ,树立 “ 权 为民所 用 、利为 民所谋 ” 的宗 旨和高 尚的职 业道 德惰操 ,树 立科学 的政绩 观 ;二是强 化监

强化国企党内监督的对策

强化国企党内监督的对策
二 是 要 处 理 好 党 内监 督 和 党 外 监 督 的 关 系 。 国有 企 业 的 党 组 织 在 加 强 自身 监 督 的 同时 ,还必 须搞 好 党 外 群 众 监 督 和 无 党 派 民主 人 士 的
部廉 洁 自律 四 条规定 入 手 : 监督 对 在 象上 , 应侧 重 于掌握 人 、 、 大权 的 财 物
维普资讯
企 业 ・政工 -
强化国企党 肉
监督

了很 大 的成 绩 , 目前 企业 在 党 内监 但
督 方 面仍 然存 在一 些 问题 , 响 了企 影
业 党 组 织 战 斗 堡 垒 作 用 的 发 挥 和 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业 的健 康 发展 。 括起 来有 以下 几个 概
注 重 经济 方 面 的监 督 , 而忽 视 了对 党
的 政治 纪 律 、 织 纪 律 、 事 纪 律 等 组 人 方 面 的监 督 , 一 些 领 导干 部 在政 治 使
上 不讲 原 则 、 讲 党 性 , 令 不行 , 不 有 有
邓 勇
组 织 的 政治 核 心作 用 。 摆 在各 级 党 是 组 织 面前 的一 个重 要课 题 。
合 起来 。通 过 加强 党 内监 督 , 建立 切
实 可行 的现代 化企 业 管理 制度 , 实 切 加 强对 企业 的经营 管理 的监督 , 形成 环 环 有 监 督 、项 项 有 制 约 的 管 理 锁
链 , 塞可能出现的各种漏洞 , 堵 使犯
罪 分子 无 机可乘 , 正做 到 党 内监督 真 为 经济建 设保 驾 护航 。
国企 党 内监 督 仍 有 待 改进
国有 企 业 的 党 内监 督 尽 管 取 得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预防腐败的“探测器”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预防腐败的“探测器”
着《 党 政 主要 领 导 干 部 和 国有 企 业 领 导人 员 经 济
门 的做 法 , 揭 露 了存 在 的贪 污 、 受贿 等腐 败 行 为 , 起 到 了治理腐 败 的功 能 。同时 , 由于经济 责任 审计
能够揭露腐败 , 因此能够产生一种威慑作用 , 使得
领 导 干部 减 少腐 败行 为 ,进而 达 到 预 防腐 败 的功
于经济责任审计查处 问题的后果 ,党政领导干部 将认真履行其受托经济责任。在经济责任审计过
程中 , 审计 人 员 发现 存 在 的一 些 问题 , 会 及 时予 以
纠 正 ,以避免 微 小 的错 误 发 展成 为 重 大 的违 规 违
济责任履行状况说明和个人财产申报表。
1 、 目标 经 济责任 。在廉 政报 告 中 , 首先 应 当说 明领 导 干部 的 目标 经 济责 任 。 目标 经 济 责任 是 领
只 展 经 济 责 任 计 是 预 昕 腐 败 硇 搽测器, ,
李江涛 袁蓓
。 . . 毒 ∥
腐败是和平时期执政党 的大敌 , 坚决 反对腐
败, 是 党 必 须 始 终 抓好 的 重 大 政 治 任 务 。 为 了预 防腐败 , 党 和政府 采取一 系列措施 , 加 强 对 领 导 干 部 进 行监 督 。其 中 , 经 济 责 任 审计 即 为 一 种 重 要 的方 式 。经 济 责任 审计 是 一项 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 经济监督制度 , 是 现 代 审计 制 度 在 中 国的 一 种 创
领 导 干部 和企 业 领导 人 员移 送 司 法 、纪 检监 察 部
施 经 济责 任 审 计 。 2 0 0 7年 1 0月 , 党 的十 七 大 报告 指出, 健 全经 济责任 审计等制 度 , 强 化 对 领 导 干 部 特 别是 主要 领 导 干 部 的监 督 。 2 0 1 0年 l 2月 , 随

对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内监督工作的思考

对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内监督工作的思考
在 报 告中 指 出 : “ 须 实 行科 学 民 主决 策 ,建 立 键 全决 策 、执 必
置障碍 妨碍 群众监 督 。而在 一些群 众中存 在着 信心 不足和 畏难情
绪 ,认 为说 了不如 不说 ,多一 事不 如少 一事 ,还不如 事不关 己 , 高高挂起 ,缺乏主 动监督 的积极性 。 二 是 监督 内容 单调 。近 年来 ,党 中 央一 再 强调 加 强 党风 廉
政建 设 ,对经济 领域 内的违 法犯 罪也加 大 了惩处 力度 。因此 ,一 些企 业的 党组织 只注 重经济 方 面的监督 ,而忽视 了对党 的政治 纪
律 、组织 纪律 、人事 纪律等 方面 的监督 ,使 一些领 导千部 在政 治
不断 加 强 。作 为 执政 党 ,对 国 企 的党 内监 督 ,是 国 企监 督 管理
这 些 制 度 要 真 正 落 到 实 处 ,义 十 分 困难 。这 除 了 与 这 些 规 章 制 度 的 可 操 作 性 不 强 有 关 外 ,还 与 监 督 无 硬 指 标 有 很 大 关 系 。 这 是 当 前 监 督 的 最 突 出 的 难 点 。 其 次 是 对 单 位 一 把 手 的 临 督 难 。 在 当 前
的重要 内容和 有效 途径 。 企 业 党 组织 作 为 国有 企 业 的政 治 核 心 ,其 作用 的发 挥 与企 业 的发展 和命 运息息相 关 。如伺 进一 步加强和 改 进企业 的党 内监
上不 讲原 则 、不 讲党性 、有 令不 行 ,有 禁 不止 ;在 思想 上理想 信
念动 摇 ,价 值观 念蜕变 ;在 经济上 以权 谋私 ,行贿 受贿 ,贪污腐
瞄 准 热 点 ,狠 抓 难 点 ,具 体 说 是 个 要 :
之外 的特殊 党员 、特殊部 ¨存 在。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国有企业纪检监察职能作用的强化对策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国有企业纪检监察职能作用的强化对策

101097 企业研究论文浅谈国有企业纪检监察职能作用的强化对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面临着新的任务与形势,在内外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时代下,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容易引发各类腐败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而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特别是加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一、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作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的基本职能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监督职能,即确保企业领导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能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全面地、充分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政策和方针。

第二,监察企业决策层是否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

第三,督促相关部门正确地制定和实施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案等工作。

[1]首先,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确保其发展环境的稳定性、有序性。

显然,企业内部腐败现象必将激发职工的不稳定情绪,从而激化诸多矛盾,最终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

因此,必须严惩企业内部滋生腐败的根源,才能够安抚企业员工激动的情绪,解决激化矛盾的根源从而保障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

其次,全面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组织部门的监督、制约作用,围绕生产经营过程中人、财、物等关键环节,将自由裁量权较大,制度不够健全,容易滋生腐败,亟待规范管理和加强监督的重要权力,作为建立重要权力节点监控机制的重点。

第三,加强对生产经营成本规范管理,对经营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监督。

对发现的管理漏洞及时提出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追究责任,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

二、影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职能作用发挥的障碍(一)国企纪检监察组织机构设置不尽合理部分国企到今天为止尚未配备全面的纪检机构,并且对人员设置和岗位职责安排也不合理,从而严重地影响、制约了纪检工作的开展。

试论政府应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管力度

试论政府应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管力度

试论政府应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管力度摘要: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应明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体系、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建立有关的考核监督制度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也是确保国有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国有企业现状;资产流失危害性;加强监管力度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075-01国有企业资产顾名思义,是属于国家的资产。

我国的国有资产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比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但是,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及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却长期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度障碍。

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即:国家要制订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笔者长期在国有企业工作,历经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深深感到有责任、有义务研究探索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定位和经营运作模式,强烈呼吁政府应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管力度,因为国有企业的每一分钱都跟纳税人息息相关。

一、国有企业现状现在的国有企业现状,表面国企经营者有人监督,上面有一级级的政府分管企业领导、国资管理部门、直至国资委。

但实际上对企业内部的监控形同虚设,上级部门对企业的考核是宽松的,间接的,根本不到位。

如是老国企,上面只望下面企业太平,不要有纠纷找上面的麻烦就行,最后国有资产只能看着白白的流失,职工的工资待遇同时也得不到相应的保障,企业工会由于其受负责人与党委、经营层的关联,根本不能成为职工的发言人,职工利益最后只能靠自身维护。

另外由于政府不清楚谁才是合格的企业管理者,政府在任命厂长经理的时候,非常的随意、主观。

这样,企业的员工们就只好在低能领导的领导下工作——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所以政府要真正的行使起所有者代表的职权,担负起所有者代表的责任的话,政府首先要把监管每一个企业都当成大事来抓,当成一项大工程的来抓!当政府通过企业运行,发现国有资产没有增值保值,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企业的经营者有问题以后,就应该坚决彻底的把他给换下来,让真正的有能力有决心有奉献精神的管理者上台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及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及对策
点粗浅的看法 。

( 一) 制定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 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制度
保障

国 有 企 业 领 导 人 员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的几 个 难 点
首 先 确 立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在 干 部 监 督 管理 体 系 中 所 处 的 地 位 ;其 次 明确 领 导 干 部 的经 济 责 任 , 界 定 审 计 的范 围 和评 价 标 准 ; 三 是 通 过 制 定 经 济 责任 审 计 操 作 规 程 、 评价办法 , 规范审计机关 的审计行为 , 提 高 审 计质量 . 防范 审 计 风 险 。建 立 健 全 相 关 法 规 体 系 , 使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工 作 的各 方 面 均 有 章 可 循 . 有法可依 , 加强经济责任 审计的针对性 、 可 操 作 性, 能 够 增 强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的 权 威 性 和稳 定 性 , 以适 应 新形 势 下 对 任 期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工 作 的新 要 求 。 ( 二) 解 凑好 审 计 人 员不 清楚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 审什么” 的 问题 国有 企 业 领 导 人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重 点 评 价 领 导 人 对 企 业 集 团 的 发 展、 管 理和控制 的责任 , 主要表 现在经营业绩完 成情况 , 以及 国有 资 产 保值增值情况等 。 因此 , 国 有 企 业领 导 人经 济 责任 审 计 应 该 从 财 务 收 支 审计人手 。 但绝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 , 而应 该 紧 紧 围 绕 权 力 运 行
开 的 工 作 格 局 之 中。
上降低了审计监督 的作用和结果运用的实际效果。 而且 , 在审计的过程 中。 审计 机构 、 组织人 事部门 、 纪 检监察部 门之 间缺乏应有 的合作 和沟 通. 工作 上的衔接程 度不够 . 导致 审计结果 的覆盖 面有限 , 资 源没 有充

国有资产管理调研报告

国有资产管理调研报告

国有资产管理调研报告国有资产管理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国有资产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本调研报告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总结出以下问题和对策。

问题一:国有企业管控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的管控机制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缺乏科学的人员评价和激励机制,导致员工队伍流动性大,员工士气低落。

同时,一些企业的领导干部纪律性不强,谋取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策一: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构为了加强国有企业的管控机制,应该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构,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约束。

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员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智慧。

问题二:国有企业投资方向不明确一些国有企业的投资方向不明确,不知道该做什么,导致资源浪费和损失。

同时,一些国有企业过分强调经济效益,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注重环保和公益事业。

对策二: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为了确保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应该完善国有企业的规划制度和投资决策机制。

同时,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鼓励企业注重环保和公益事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问题三:国有企业资产质量存在问题国有企业的资产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在闲置资产和空壳企业;二是存在不良资产和坏账;三是存在低效资产和老旧资产。

对策三:加强资产管理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应该加强资产管理,实行资产全过程管理、分类管理和精细管理。

同时,要完善国有资产评估机制,整合和优化资产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和增值能力。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是比较严峻的。

为了确保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要加强国有资产的管控机制,明确发展方向,改善资产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同时,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建设,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加强国有企业领导权力运行监督的对策

加强国有企业领导权力运行监督的对策
低价折股 、 低价 出售、 低价转让 , 甚至无偿转让 ; 有的在企 业内实行承包、 租赁 . 利用职权将 国有企业低价发包和租

国有企 业领 导 权 力运 行监 督 失控 的表 现
近几年来 , 着反腐败 斗争 的深入 , 国有企业 领 随 对
赁, 造成国有 资产严重流失 。如武汉 长江动力公司原总 经理于志安 , 广东天龙集团公 司原总经理谢鹤章 , 北京电
曾黎 明
( 中国石化 集 团江汉石油 管理局 纪委监察 处 , 湖北 潜 江 4 3 2 3 14) [ 摘 要] 针对 国有企业领导权 力监督 失控 的状况 , 存在 的原 因, 出加 强国有企业领导权力运行监督的对策, 分析 提 遏制国有企业领导滥用权力 , 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控制 ,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 促进 国有企业的反腐倡廉 建设, 障 保
在受党纪政纪及法纪处理的案件 中, 涉及贪污受贿等方 面的经济案件 占 8 以上。 0
( 企业资本 营运 、 三) 重组改制搞“ 暗箱操作”
有的国有企业 领导利用 手中权力 , 在企业 内部进行
腐倡廉建设 , 保障国有企业健康 和谐发展有着 十分重要
的 意义 。

改制、 资产重组 中, 违反有关法规 , 丧失原则 , 将国有资产
国有企业领导是 国有企业 生产经 营的组 织者和 指 挥者 , 对国有企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 以及 国有企业 资产的保值增值 , 负有全面的责任 。贺国强同志在十七 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指 出: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 “
产生意 , 在事先不调查 了解 对方资信状况 , 也不经厂党委 集体研究的情况下 , 就盲 目汇款 , 结果造 成 了国家 10 00
国有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 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 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来抓这项工作 。 [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领导权 力; 监督 ;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D 6 . [ 2 2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3 1 (0 O0- 0 3- 0 09 0X 21 )3 0 2 3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与对策作者:孙铭远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16期【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以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国企发展和改革作出了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适应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需要国家审计机关和全体审计人员积极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问题与对策一、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审计制度不断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和改进。

2006年修订的《审计法》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

2010年两办发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以下简称“两办规定”)对审计的对象、内容、程序、评价和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等相关制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审计监督列为同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等并列的八项监督之一,并提出完善审计制度,实行审计全覆盖的要求。

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取得的经验成果我国审计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审计制度体系,一些地方也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审计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经济责任审计在预防、惩治腐败等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尽职履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按照两办规定,各地均成立了由纪检监察、组织人社、国资、审计等有关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制定了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

健全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发挥联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审计结果得到了有效地利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得到提升。

国有企业纪委监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牟斌

国有企业纪委监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牟斌

国有企业纪委监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牟斌发布时间:2021-10-28T02:51:04.87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2期作者:牟斌[导读]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是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推手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恒源资产管理分公司山东济南 250001摘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是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推手,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发展压力持续增加,一些企业领导逐渐的被复杂的形势所腐化,出现了许多的违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的发展会受到直接影响,导致国家财产受到侵害。

基于此,加强国有企业纪委监督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纪检部门必须要重点完成的任务,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许多的国有企业中,关于纪委监督工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贪污腐败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有效优化,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稳定前行。

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济建设;纪委监督;重要性分析;强化策略引言自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重点落实廉政建设,对党风党纪的建设问题非常关注,纪委监督力度也得到了有效强化,在纪委监督部门的努力下,腐败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实现了高效的党风廉政建设,对社会的整体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长期的纪委监督中,监督部门不断的丰富自身经验,坚持从严治党,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纪委监督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纪委监督模式以及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的纪委监督与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人们的期望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纪委监督问题没有得到优化,如果纪委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势必会增加企业发展隐患,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1 国有企业纪委监督的重要性分析1.1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内部控制成为了国有企业的关键性管理内容,内部控制的强化,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的行为,促进企业更加稳定的发展,就目前来看,许多的企业运行风险,都是内部因素引发,由于内部控制力度不足,导致企业对外部风险抵御能力的下降,增加了各种风险因素的爆发几率,尤其是在各种腐败问题的影响下,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松散,运行效率低下,与社会的期望值存在很大差距,无法发挥出国有企业应有的经济建设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监督的几个对策
党的+×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产权的转移、重组和交易,离不开资金运作、生产经营和收入分配,在这些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中,都有经济权力在发生作用,这就决定了对经济权力的监督在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的深入发展,对国有企业领导权力的监督制约较之过去有所加强,但是,在整个监督工作中依然是个薄弱环节。

正如有人所说的:“上级没时间监督;同级没胆量监督;班子内没人能监督;老百姓不知情况无法监督。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

要改变这种状况,既要加强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建设,也要解决上上下下的思想认识问题,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要多管齐下,贯穿始终,实行“横到边,竖到底”的全方位监督。

在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对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要坚持做;对不系统、不规范或有缺陷的,要改进和完善;对不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活动的,要创新。

(一)理顺监督体制,增强监督工作权威
要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把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结合起来。

就是说,对国有企业及其领导人既要有外部监督约束,又要有内部监督制约。

就内部监督而言,为了实施有效的监督,应当对现行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体制进行改革和调整。

党内监督条例明确了监督的重点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一“一把手”,问题是,监督的难点就在“一把手”。

为什么呢?他们有打击报复的手段,人们望而生畏。

在企业,党委、纪委领导人从属于“一把手”,提意见就会被挪位子、下岗。

下级提意见,“小鞋”随时为你准备着,老虎拉车,谁赶(敢)?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特别是对集团型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可以实行垂直领导,使这些部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再因自身的人权、财权受制于监督客体而出现“不敢监督”和“监督不了”的状况。

作为过渡,当前可以考虑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改革“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领导体制,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领导体制;二是采用派驻审计员、纪检监察员的方法,将监督同级调整为由上级机关监督下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特别要强化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以权制权,防止专权,使“一把手”的权力运作受到必要的制衡。

以上做法,已为金融、工商、海关、审计等系统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如,工商管理体制实行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垂直管理体制;海关组建国家缉私警察
队,实行海关和公安双重垂直领导,以海关领导为主的体制等等。

就外部监督来说,政企分开后,部门不再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对企业放弃管理监督职能。

企业,特别是企业领导人越是有主动权,就越要完善对他们的监督管理。

要进一步完善对企业的审计制度、稽察制度、财务检查制度。

从体制上讲,既要有利于加强监督,同时也要避免重复监督而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二)完善以权力互制为基点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监督工作要与加强和严格推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

企业内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管理混乱,是出现权力滥用和现象,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企业在总结上述问题发生的教训时说,凡有权力滥用和违法违法案件发生,都能找到管理上的漏洞。

如果我们在讨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时,仅仅停留在“忽视了党的自身建设”,而在研究控制办法时,又常常满足于“加大打击和处理力度”的话,我们就忽视了一个根本问题——治标而没有治本,或称重视事后处理,而忽略了事前的防范——权力运作过程的制衡监督。

因此建立以权力互制为基点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搞好企业权力监督的基础工作。

不能离开管理就监督抓监督,更不能造成监督和管理“两张皮”现象。

实践也一再证明,管理制约制度好,监督就在其中。

要抓住权力核心,形成互制格局。

首先要在企业领导层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