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沪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勉学》教案

合集下载

2018沪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勉学》教案1

2018沪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勉学》教案1

1教学目标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经、注、疏、宁、济、间。

2、指导学生多读勤记笔记的方法,有目的的指导。

3、了解学生的已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4、体会其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要体会长辈教诲子女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经、注、疏、宁、济、间。

2、了解学生的已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3.体会其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要体会长辈教诲子女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2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各节中心句。

3、体会其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要体会长辈教诲子女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4.1.2学时重点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经、注、疏、宁、济、间。

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中心句。

3、体会其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要体会长辈教诲子女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4.1.3学时难点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中心句、论证方法及其理解2、体会其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要体会长辈教诲子女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4.1.4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勉学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经、注、疏、宁、济、间。

2、指导学生多读勤记笔记的方法,有目的的指导。

3、了解学生的已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4、体会其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要体会长辈教诲子女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和乐观。

活动2【导入】教学过程一、导入:刘邦少时失学,闻秦始皇焚书坑儒,心中窃喜,但当了皇帝后却深感不学之苦,便以切身体验来勉励儿子学习,没有半点伪饰;诸葛亮在《诫子书》的开篇便谆谆告诫他的子弟,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家训家书是中国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广大人民所诵读、手录、刻写和传承。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勉学》课件3 沪教版五四制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勉学》课件3 沪教版五四制

真 实 还 原
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 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 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 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 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 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 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 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 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 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

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



请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 语段背诵积累。


进一步理解课文,

说说各段阐述要点和议 论角度。



1、一般议论文以名人事例

来阐述观点,为什么本文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阐

述观点呢?


2、你从这篇家训中感悟到

了什么呢?

发 人 深 省
A:宾大教授,B:奥数高手
A:“你读书读得那么好,是 为了什么?”
B:“为了挣钱。” A:“那挣钱又是为了什么?” B:“为了周游世界。” A:“除了周游世界还想干什 么?” B:“还可以买房子。” A:“买了房子还想干嘛?” B:“让父母一起住·····”



第二段

专利:专一敏锐
固:通“故”,所以

秉烛:拿着火把照明

贤:胜过
乎:介词,相当于

“于”,比

第三段

所以:用来……的

可惜:值得珍惜 宁:难道

济:成就

间:间隙

沪教版八上《勉学》word教案

沪教版八上《勉学》word教案

二十一勉学【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感受颜之推勉励后人勤学的深厚关爱之情。

2.理解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了解文中比喻、对比等手法的作用。

说明:文章在说理的过程中,连用了鲜明的对比、贴切的比喻并结合作者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教给读者从根本上解决了学习中困惑的方法——学习目的在于“修身利行”、学习态度要“早教”且“不可自弃”、学习方法能使“言行有得”并“博览机要”。

这些认识,只有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才能领悟。

因此,教学的起始要紧紧抓住学生自我诵读、自我质疑、自我领悟这些环节。

疏通文意应力求把握一句或一段话的整体意思,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放在对原文的直接理解上,从而改变“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的只见“言”不见“文”的学习方式。

从学习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议论的侧重点中深化感悟浓郁深远的人文关怀,从而完成由文本内容到精神实质的学习。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借助注释、工具书等,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和理解句意,把握“勉学”内容。

2.难点:作者如何运用比喻、对比手法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说明:明确积累文言词语和理解句意对把握文言文内容的重要性。

作为一篇劝勉后世子孙及世人学习的文章,学习作者如何使自己鲜明的观点更有权威、更有说服力的写作方法是必要的,而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师生互动学习来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体会议论的角度和感悟人文关怀等课堂学习形式,可以用来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思路点拨】根据学生的程度,教师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展开教学:可以通过反复诵读,紧紧抓住这个单元的主题“为学有道”的“道”字,通过品读具体的内容来体会“学者”的“为学之道”于“修身”、在于“早教”、不能“自弃”、要“言行有得”、要“博览机要”,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避免像作者在文中所提出的“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的细微探究;再通过教师引导,积累对学习有启示性的句子,联系学生自己学习的实际,说出本文对自己学习的启示,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沪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勉学》课件4

沪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勉学》课件4
比之于,好像
无间焉。 阐述学习方法: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从反面 举例论证)
这里指“博览” 如果 与“专精”两 全其美
练习巩固——解释下列红色字
1、但能说之也( 2、修身以求进也( )( ) )( )( ) )
3、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固须早教( )
5、如秉烛夜行(
)(

)( )
6、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7、所以 设教( )
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
弃。……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 ,如秉烛夜 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 也。
胜过 比 闭上眼睛 … …的情况
(举例、比喻、对比论证)
阐述学习态度:年幼时,勿失良机;年老时,不可自弃。
•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 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 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 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 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 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圣人的书,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能熟读 经文,粗通注文之义,使之对自己的言行有 所帮助,也就足以在世上做人了; • 何必对“仲尼居”三个字就要写两张纸的 疏文来解释呢,...这些说法的根据又在哪里 呢?在这种问题上争得胜利,难道会有什么 好处吗? • 光阴值得珍惜,就像流水一去不返。我们 应当广泛阅读书中那些精要之处,来成就功 名事业。如果能把博览与专精结合起来,那 我没有什么可批评的了。

提高自身修养
阐述学习目的:学习是为了修身利行(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同“故”,因而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

沪科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1课《勉学》(共22张PPT)

沪科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1课《勉学》(共22张PPT)

lǎn
然人有坎壈 ,失于盛年,犹当
晚学,
苦难、坎坷
还,仍然 在晚年
不可自弃。……幼而学者,如日出之
光,老而学者,如秉 烛夜行,犹贤乎
拿着 火把 还,仍然
m瞑íng目而无见者也。
闭眼
相当于“于”字 的用法,这里可 以理解为“比”
然而人总有坎坷的时候,在壮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
仍然应该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 弃。……从小就学习,就好像迎着日出的光芒行走;
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
注义,常使言行有用得,来亦…足…为的人;何必只“仲儒尼家居经”典 注即解须两经纸书疏的义文,字燕寝讲获堂得,亦复何在?以此得胜, 凭借
疏通原文意义并对 (争论的依据) 旧宁有注加益以乎说?明光和阴发可惜挥,譬又诸在逝水哪。里当?博览机要,
n难ì以n道济g。,功好业处;
第三段:
举例:“居” ✓“仲尼居” ——两纸疏义 ✓“燕寝”、“讲堂”——各执一端
阐释了学习的方法: 博览书中精要之处;不要拘泥于细枝 末节。
第一段: ✓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第二段: ✓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第三段: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北齐】 颜之推
刘邦——从喜于“焚书坑儒”到以切身体验来勉励儿 子学习;
傅雷——洋洋万言家书, 旨在教育儿子做一个 “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诸葛亮——《诫子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字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南北朝时北齐文
学家,任官四朝。曾担任:国左常侍、黄门侍郎、 御史上士。公元548年,发生侯景之乱,梁元帝萧 绎在江陵自立,颜之推任散骑侍郎。公元554年,

《勉学》 说课稿1

《勉学》  说课稿1

《勉学》说课稿龙苑中学许婷君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勉学》是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以“为学有道”为单元主题,主要阐述了与学习有关的话题。

阅读这个单元的几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引发对学习的思考,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勉学》一文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的《颜氏家训》,讲述立身治家、辨正世俗谬误、训诫后世子孙及世人,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寄予在优美的言词、动人的故事和丰富的学问之中。

其中《勉学》篇更为广泛传颂,是因为它不仅仅说了“勉学”,也阐明了做人的一般道理,融入了作者对后世子孙及世人浓浓的关爱之情。

课文主要阐述了有关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问题。

文章在说理的过程中,运用了对比、比喻、举例等论证方法,增添了说服力,告诉读者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中困惑的方法。

2.教学目标文章中所阐述的道理只有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才能领悟,因此,教学的起始要紧紧抓住学生自我诵读、自我质疑、自我领悟等环节。

从学习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议论的侧重点中深化感悟作者颜之推勉励后人勤学的关爱之情。

同时,通过课文的学习,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含义。

对于这样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初二学生需要对文中所用到的论证方法有所了解。

基于这样一些认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课文,感受颜之推勉励后人勤学的关爱之情。

(2)理解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说,玩,登,经,疏,济,间等;文言虚词:之、以、所以、宁。

(3)了解文中举例、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的作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3.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工具书等,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的意思,理解文章大意,把握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

4.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运用的比喻、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

5.课时安排两课时二、说学情我所任教的初二(2)班共15人。

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还是有兴趣的,但在文言文理解能力方面有着较大差异。

因此在课堂学习上采用各种形式读课文是加深理解的有效途径。

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为学有道第21课《勉学》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

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为学有道第21课《勉学》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

勉学1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文言词语和句意,把握“勉学”的内容2.把握文章议论的角度,并悟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家庭教育内涵,感受从观念到内容的浓郁、细致、深远的人文关怀2教学过程2.1第一学时2.1.1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文言词语和句意,把握“勉学”的内容2.把握文章议论的角度,并悟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家庭教育内涵,感受从观念到内容的浓郁、细致、深远的人文关怀2.1.2学时重点1.重点:借助注释、工具书等,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和理解句意,把握“勉学”内容2.1.3学时难点2.难点:作者如何运用比喻、对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2.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勉学1.中国古代劝勉人们读书的故事或诗文很多,如悬梁刺股,映雪聚萤,如“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等大家回忆一下,然后请同学简单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积累的有关勤学故事或诗文2.清朝时期的彭端淑《为学》篇告诉人们“为学”的成败在于“为”与“不为”的道理在论证过程中,插入贫富二僧的故事,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教给读者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的方法——要立下志向和勇于实践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颜之推《勉学》篇,又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有关学习方面有益的认识和借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被推为我国家训专著鼻祖的《颜氏家训》中的一篇《勉学》。

活动2【讲授】勉学一、体会家训中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

第一段,对古人今人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用春华秋实作比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第二段,以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亲身经历,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弃的道理。

这样既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

第三段,“仲尼居”为例,从反面阐明“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

最后自然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以济功业”还与开头学者“修身利行”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初二上册语文《勉学》教案设计

初二上册语文《勉学》教案设计

初二上册语文《勉学》教案设计教学背景《勉学》是初二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该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关于勉学的重要性,呼吁学生在学习中要付出努力,不断追求进步。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勉学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成长的意义;2.掌握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3.理解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综合阅读能力。

能力目标1.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勤奋认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有责任感,善于分享和帮助他人;3.激发学生的对于探究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过程Step 1 情境渲染1.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的假期生活,问问自己是否有在学习上进行有效的投入,是否在学习中表现出“勉学”的态度。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勉学的意义和个人成长的关系。

Step 2 预习导入1.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并注重词汇、句子的理解和记忆。

2.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文本的难点和重点。

Step 3 阅读表达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并解读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学生需要针对文本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教师在此环节中,发挥辅助指导作用,及时指导和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情感和表达方式。

Step 4 分组合作1.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自由组成小组。

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表述各自的理解,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3.全班同学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和听课代表的说法,进行讨论、交流和补充。

4.教师在此时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扩展探究。

Step 5 总结复盘1.教师针对本次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小结和总结。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上海五四制语文八上《勉学》PPT课件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上海五四制语文八上《勉学》PPT课件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善酌)
睨之
汝亦知射乎 语言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动作 笑而遣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性格: 自矜(骄傲)
取置覆酌沥
对比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 的事例。
自读第三小节,
• 1、参看注释,试着翻译一下。 所以:(1)的原因(2)用来-----的 可惜:值得珍惜 专利:专一而敏锐 学者:(1)读书人(2)学习,“者”句 间停顿。 2、段意归纳 正确对待经文,使言行有得,做到读书、 做事两不误
布置作业:
• 背诵“然人有坎壈------而无见者也。”
学习目标
从皇室宗亲、权贵重臣到大师名流、乡 野庶民的各种体例的家训家书我们可以体 会其散发的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 更能体会到古人教诲子女弟侄方面的不辞 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今天我们学习被誉为这家教典范的《颜 氏家训》中的一篇《勉学》。
自读课文,正音正字。
• 为
•说 •华 • 坎壈 • 无间
整体感知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 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自学指导(一)
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 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 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初中语文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勉学》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勉学》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勉学》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了解文中所运用的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

3.把握文章议论的角度,感悟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家庭教育内涵。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可以借助工具书自主进行初步阅读,发现学习中的困难并进行质疑。

在课堂上已形成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氛围。

然而,八年级的很多文言文相较以前的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本文就是一篇说理性、思辨性比较强的文言议论文。

文言文本身就是学生的难点,议论文又是八年级才开始真正进入教学体系。

因此两者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着比较大的难度的。

因此,在课堂的设计上,首先通过预习的设计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进行初步阅读,而课堂上再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通过讨论交流推进对于重难点的把握。

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积极性。

3重点难点
1.重点:借助注释、工具书等,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和理解句意。

2.难点:了解作者如何运用比喻、对比的方法来论证,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作业】预习
下发预习作业。

2【导入】导入。

上海市罗泾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勉学教学案(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

上海市罗泾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勉学教学案(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

勉学
教学目标:
1、巩固课文中的重要文言文实词和句子翻译
2、理解对比说理的方法和论点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巩固课文中的重要文言文实词和句子翻译
2、理解对比说理的方法和论点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文学常识
2、复习
7、固.须早教() 8、犹不遗.忘()9、一月废置.()
10、秉烛夜行.()11、所.以.设教()
12、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
..人()()()()
13、以.此获胜() 14、光阴可.惜()
15、宁.有益乎() 16、以济.功业()17、吾无间.焉()
二、句子翻译
1、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2、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3、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4、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5、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
6、以此得胜,宁有益乎?
7、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8、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9、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10、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三、内容理解
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本文选自《》。

2、本文第一段将古之学者与今之学者进行对比,目的是。

3、本文第二段叙述作者七岁背诵《灵光殿赋》一事运用了论证方法,其目的是

4、文中提倡的对待“圣人之书”的正确态度是。

教学设计课题《勉学》

教学设计课题《勉学》

《勉学》教案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认识明确学习目的的重要性理解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定义,体会它们在论证中的作用。

积累文言实词(说、玩、登、秉、经、注、疏、济、间)虚词(之,以,所以,宁)教学重点: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经、注、疏、宁、济、间。

2、明确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定义。

教学难点:1、理清文章从学习目的、学习时机、学习的方法三个角度勉励后学的行文脉络2、掌握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在议论中的作用。

教学流程:一、导入:1、中国的家教传统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为学有道”,这个单元课文的设置都是围绕学习的方法展开的。

同学们读了八年的书,八年下来,抗战都胜利了。

大家在读书这场“战斗”中,也一定多少摸索出一些方式方法、心得体会。

其实,我一直都坚信我们中国的学生是最懂得教育的,甚至比外国那些教育家都要更懂教育,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座的各位从小都读过一本世界闻名的伟大的教育学专著,这是外国小朋友想都不敢想的,是哪一本呢?——《三字经》。

同学们小时候都多少背过一些《三字经》,即使没有特意背过,但《三字经》的前几句总还是知道的,有没有同学为我们背一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三字经》一开篇除了简单介绍了教育的基本理论,之后便为我们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孟母三迁的故事,一个是窦燕山教子有方的故事。

而且在编排的次序上还特意先说“养不教,父之过”,之后才提:“教不严,师之惰”。

请问各位小教育家,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中国古人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预设:教育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是家庭教育。

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被看作教育最最基本的模式,也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基石。

直到现在,我们说一个人没文化,不懂礼貌,都是说这人“没家教”“没教养”。

《勉学》教案

《勉学》教案

《勉学》教案教案:《勉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勉学》一书,主要涉及小学数学的第三章——几何图形。

具体内容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和识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识别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性质和识别。

难点: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剪刀、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窗户、黑板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都是由基本的几何图形组成的。

提问:你们能找出哪些几何图形?2. 知识讲解(10分钟)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并标注出它们的性质。

讲解每个图形的特点,如边长、角度、面积等。

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尺子和剪刀剪出这些图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讲解如何识别和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

例如,计算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先测量边长,然后用边长乘以边长得到面积。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识别图形、计算面积等。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1. 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

2. 面积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识别和分类教室里的物品,写出它们所属的几何图形。

2. 计算家里某个物品(如桌子、窗户等)的面积,并写出计算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识别方法,以及面积计算公式。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图形的识别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建筑物、家具等,并尝试解释它们为何采用这些几何形状。

勉学精品课件教案及练习

勉学精品课件教案及练习
实施方法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并提交给教师批改。教师根据 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反馈和指 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 解题能力。
期末考试
01
期末考试的功能
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有助于督促
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学效果。
02 03
设计要求
期末考试应全面覆盖课程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 决能力。同时要控制好难度和区分度,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
案例教学
总结词:分析案例
详细描述:案例教学是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理 论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教师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教学
总结词:动手操作
详细描述:实践教学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掌 握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师会设计实验、项目等实 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际 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感谢聆听
100%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验 、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 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80%
提高综合素质
本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 ,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方面 的能力。
课程大纲
01
02
03
04
基础知识篇
介绍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 论,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框架。
实施方式
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进行期末考试,学生需独立完成考试。教师根据评分 标准进行阅卷和评分,并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和反馈,指导学 生查漏补缺和进一步提高。
06
教师手册与学生手册
教师使用说明
内容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文言词语和句意,把握“勉学”的内容
2.把握文章议论的角度,并悟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家庭教育内涵,感受从观念到内容的浓郁、细致、深远的人文关怀
2教学过程
2.1第一学时
2.1.1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文言词语和句意,把握“勉学”的内容
2.把握文章议论的角度,并悟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家庭教育内涵,感受从观念到内容的浓郁、细致、深远的人文关怀
2.1.2学时重点
1.重点:借助注释、工具书等,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和理解句意,把握“勉学”内容
2.1.3学时难点
2.难点:作者如何运用比喻、对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2.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勉学
1.中国古代劝勉人们读书的故事或诗文很多,如悬梁刺股,映雪聚萤,如“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等大家回忆一下,然后请同学简单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积累的有关勤学故事或诗文
2.清朝时期的彭端淑《为学》篇告诉人们“为学”的成败在于“为”与“不为”的道理在论证过程中,插入贫富二僧的故事,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教给读者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的方
法——要立下志向和勇于实践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颜之推《勉学》篇,又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有关学习方面有益的认识和借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被推为我国家训专著鼻祖的《颜氏家训》中的一篇《勉学》。

活动2【讲授】勉学
一、体会家训中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

第一段,对古人今人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用春华秋实作比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第二段,以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亲身经历,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弃的道理。

这样既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

第三段,“仲尼居”为例,从反面阐明“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

最后自然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以济功业”还与开头学者“修身利行”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总之,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学问与品德是有密切关系的,应该认真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修养。

二、作者如何运用比喻、对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1、作者在面对人、教育人、塑造人的情景时,是怎样使自己的看法更有说服力的?
第一段: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第二段: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第三段: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三、在有说服力的事理面前,作者并没有舍弃对后辈及世人的真情,而是用情感的心灵的沟通去感召后辈,你感受到了作者亲情或人文的关怀了吗?
如:“修身利行”“吾七岁时,颂《灵光殿赋》”“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必能兼美,吾无间焉”等句来感受。

四、板书设计:
学习目的:修身利行。

学习态度:年幼不失良机,年老不放弃学习。

学习方法:学习要博览书中的精要之处,不要拘泥于细枝末节。

活动3【练习】勉学
一、积累文学常识,关于家训、勉学
家训:
勉学:
二、文言词语掌握:
1、给下列字注音
古之学者为己()但能说之也()
春玩其华()然人有坎壈()
如秉烛夜行()譬诸逝水()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但能说之也()②春玩其华()
③秋登其实()④精神专利()
⑤然人有坎壈。

()⑥所以设教()
⑦光阴可惜()⑧古之学者为己()
⑨幼而学者()
三、阅读分析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进论文章,春华也,
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禀,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独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一)、本文选自《》一书,作者是北齐文学家。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1)但能说之也说:
(2)修身以求进也修:
(3)行道以利世也道:
(三)、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2)老而学者,如秉独夜行
(四)、“春华秋实”是一个实用频率很高的成语,字面意思是
人们常用来比喻
(五)、作者认为对待“圣人之书”的正确态度是:
活动4【作业】勉学
整理项目
整理内容
观点
学习的目的:
2、学习的态度:
3、学习的方法: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例句):举例论证(例句):比喻论证(例句):名言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