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与反思第【1】篇〗古诗《清明》教案一、古诗教案的特点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

这些共性原则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

3.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

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4.不墨守成规,能继往开来,教案既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是开拓知识新领域的钥匙,能够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5.教学方法有创新。

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讲要抓住本质、引人入胜;练要有的放矢,调动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索,不但知道相关学科领域核心知识“是什么”和“为什么”,还要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6.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

不是我会什么讲什么、我想讲什么讲什么,而是社会需要什么、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需要什么就注重讲什么,就带领学生研究什么。

总之,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

二、古诗《清明》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学设计第【1】篇〗《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

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清明》。

3.通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境。

4.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通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境。

三、教学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诗中的节日情境。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马上要迎来了一个节日,是什么什么节日?(清明)2、介绍清明节的由来、风俗。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揭示清明节的由来及风俗习惯,在了解诗人的基础上学习古诗】(二)疏通语言,了解大意1、多媒体出示会认字“魂、何、酒、牧”,老师讲解“欲”字与“牧”的区别,指导“魂”的书写。

2、正确朗读《清明》,注意停顿。

3、当堂小测验:判断对错。

(1)“猎问洒家何处有”一句中没有错字。

()(2)“欲”的的拼音是yǜ。

()(3)“清明”一诗写的是关于清明节的场景。

()(三)朗读感悟,梳理意境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朗读圈画。

(1)用“”画出清明时节的天气。

(2)用“ 0 ”标出最能体现当时人心情的词。

(3)诗人出现这样的心情后是怎么做的?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梳理内容。

(四)品味诗句、感受诗意1、逐句品析词句。

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1)结合,理解“纷纷”一词。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比较:纷纷之雪──大纷纷之雨──细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夏雨:“如倾如注”秋雨:“淅淅沥沥”【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三单元9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

2.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

3.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关于春节的图片。

提问: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会见到这些画面?你们喜欢这个日子吗?2.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而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把这么热闹的场面写出来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

(板书:元日齐读课题,解释“元”的含义)二多种形式,了解诗意1.自由读古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

(1)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结合生字表或工具书,自由朗读《元日》,把不流畅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

强调“屠苏”“曈曈”的读音。

(3)班级内交流、评价。

教师范读。

(4)指名读。

2.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古诗的朗读节奏(1)学生练习读。

(2)教师指名读,师生点评。

课件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读出美好,想象画面1.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3个画面)2.学习第一幅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齐声读)(1)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为了驱除邪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2)新年的鞭炮声告诉我们:旧的一年结束了。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除)(3)看吧,天上的烟火、亮光,地上的红爆竹,那一刻,怎能不激动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1)齐读,用快乐、激动的心情朗读。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清明》公开课一等奖 教案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清明》公开课一等奖 教案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三年级下册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难点名称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情感。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本诗语句通俗易懂,但对于“纷纷”“断魂”等词语,有些同学不易理解,需要教师加以点拔。

诗中蕴含的情感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教师要结合当时的时间、天气等因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于清明节悼念亲人、出门在外孤独凄凉等感受不太能理解,需要教师进行点拔引导。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观察插图、改编情景短剧等方式,直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优美画面。

2.通过多读古诗,在读中理解感情诗意和诗中情感。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谈话激趣: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在公历的4月5日前后。

这一天,人们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在清明节里,唐代大诗人杜牧有着怎样的经历呢?让我们读一读他的作品《清明》吧!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初读古诗请大家自由朗读古诗《清明》,要求:1.用“”画出清明时节的天气。

2.用“”标出最能体现当时诗人心情的词语。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二、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行: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纷纷:细雨不停地下。

诗意: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

(解析:这句诗点明了当时的时间和天气。

“纷纷”一词不仅形容春雨的意境,还写出了雨中行路者纷乱的心情。

)2.学习第二行:路上行人欲断魂断魂:指伤心欲绝。

诗意: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解析:清明节这一天,诗人不能回家乡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本来就难受,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细雨纷纷,让诗人衣衫尽湿,他触景伤怀,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因此,“断魂”一词深刻地写出了诗人当时沉痛悲伤的心境。

)3.学习第三行:借问酒家何处有借问:请问。

古诗《清明》教案

古诗《清明》教案

古诗《清明》教案篇一:古诗《清明》教案教材分析:这首古诗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清明》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行旅之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诗情推向全篇高潮,使诗中行人的愁苦思绪一下转换为继续抖擞前行的奋争心态,景中言情,意蕴深远,语言清新,朗朗上口,有利于积累和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掌握运用“欲、魂、借、酒、牧” 5 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吟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吟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清明》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同学们,前个星期我们放了清明假,那么谁来说说清明假你是怎样过的?2、你了解清明节吗?清明节:,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3、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吧!4、板书课题;5、了解作者;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

小学清明古诗的教案

小学清明古诗的教案

小学清明古诗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清明》。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古诗《清明》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准备古诗《清明》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与清明节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与古诗的联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古诗《清明》的作者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清明》。

三、诗句解析(10分钟)1. 逐句解析古诗《清明》的意义。

2. 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四、意境感悟(5分钟)1. 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古诗《清明》所描绘的画面。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清明》所表达的情感。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中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六、背诵练习(5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收获。

2. 向学生推荐其他与清明节相关的古诗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背诵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古诗《清明》的理解和感受。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9 古诗三首清明 说课稿+反思

9 古诗三首清明 说课稿+反思

9 古诗三首清明说课稿+反思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篇课文《清明》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清明节,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传统文化意识。

二、说学情本篇课文适用于三年级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字和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理解简单的文章。

但是,对于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学生可能还不太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理解和掌握。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掌握一些与清明节相关的汉字和词语。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传统文化意识,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讲解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汉字和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说教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清明节的氛围,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任务教学法:通过任务的设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游戏导入上课伊始,我将采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让学生们回顾以前所学过的《二十四节气歌》,并找出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清明",顺势来介绍“清明”,引出课堂教学主题—古诗《清明》。

板书课题,进入第二个环节。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7个字,会写“旧、符”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①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②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名。

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2、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旧符(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声字结构:符“日+丨=旧”(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旧”左窄右宽,“符”上窄下宽。

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过程导入:你知道清明节是哪一天吗?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呢?让我们走进杜牧的《清明》看一看。

学习任务一:读古诗,整体感知1.朗读古诗。

先听范读,然后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

2.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3.解读诗题。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祭祖、扫墓等习俗。

按阳历来说,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或者4月4日,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还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4.学习字词。

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欲、魂、借、酒、何、牧。

重点指导:欲,左右结构,共11画。

书写时注意:“谷”字上边撇和点分开,右下撇伸到“口”的下方。

魂,左右结构,共13画。

书写时注意:左部小而偏上,右部上紧下松。

“厶” 不能丢。

酒,左右结构,共10画。

书写时注意:三点水为弧形,右部不要忘记写里面的短横。

学习任务二:明诗意,体会作者情感1.自学提示。

(1)结合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

(2)结合诗句说说诗中描写了怎样的节日气氛?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诗意。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雨纷纷:形容雨特别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这句诗大意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羁旅行人个个失魂落魄。

(2)为什么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呢?因为清明是人们祭奠祖先的日子,当人们想起逝去的亲人时会非常伤心,所以才会有这样失魂落魄、伤心欲绝的表现。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这句诗大意是: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笑而不答,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山村。

(4)诗人为什么要向牧童询问酒家呢?因为作者独身在外,触景伤怀至极,又被雨淋湿了,无处躲雨,心情愁闷,于是想找个酒家,一来可以歇歇脚,二来可以饮点酒,驱驱春寒,借酒驱散心中的烦闷。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课前准备:课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电脑课件,实物:各种图案的彩蛋、每幼儿一个熟鸡蛋,彩笔、帖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活动过程1、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5日清明节)2、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3、课件: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述,让幼儿了解老革命烈士的先进光荣事迹。

4、(1)出示人民*的课件同时播放*树立纪念碑的录音,教师讲述:*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永远怀念这些革命英雄。

(2)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5、观看课件:老师带孩子们扫墓的画面。

6、放哀乐、人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7、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习俗运动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习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8、出示彩蛋请幼儿观察与自己带来的鸡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9、放彩蛋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制作兴趣。

10、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画画、涂色、剪纸粘贴、橡皮泥制作小动物等)。

11、幼儿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12、玩鸡蛋: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用鸡蛋作出多种玩法(滚、转、抛、立、碰鸡蛋等),幼儿比赛看谁的`玩法多。

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彩蛋给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赏并与朋友们一起玩,在音乐伴奏下走出活动室。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第【2】篇〗一、设计意图在一年之中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其清明就是春季中的节日之一,但是小朋友们对于清明节了解多少呢?以下就让我们以清明节为主题探讨下有关四季中的节日,及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二、活动目标1、理解四季轮换,感知清明是春天的节日,产生进一步探索了解*传统节日的兴趣。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元日,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元日,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这三首古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2.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诗中的生字和新词。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一些典故和意象,如“屠苏”、“插茱萸”等。

2.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1.准备教学PPT,包括古诗的背景、诗句的解释、诗歌的意境等。

2.准备一些与诗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朗读古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和停顿。

3.解释诗句: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典故和意象。

4.体会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
思考的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5.背诵默写: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2.选择其中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清明》(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清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元日》和《清明》,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掌握生字词,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欣赏古诗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元日》和《清明》分别描绘了春节和清明节的景象,反映了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2. 诗歌内容:《元日》描述了春节的热闹氛围,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清明》则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诗歌形式: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韵律优美,富有音乐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元日》和《清明》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背诵两首古诗。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春节和清明节的习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节的经历,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自读《元日》和《清明》,注意诗句的韵律美,理解诗歌内容。

3. 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主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解析:教师讲解古诗的韵律特点,分析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5. 背诵:学生齐读、分组读、个别读,熟读成诵。

6.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节日的古诗,比较不同节日的习俗和氛围。

7.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传统文化内涵。

六、板书设计1.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清明》(教学设计)2. 课题:《元日》和《清明》3. 板书内容:《元日》- 春节- 热闹- 祝愿《清明》- 清明节- 悼念- 思念七、作业设计1. 背诵《元日》和《清明》。

2. 搜集其他节日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3. 以《我眼中的春节》或《清明时节忆亲人》为题,写一篇短文。

古诗三首《清明》说课稿

古诗三首《清明》说课稿

古诗三首《清明》说课稿09《清明》说课稿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7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清明》。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清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围绕深厚的传统文化展开,旨在通过古诗及历史故事展示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清明》这首小诗中,诗人杜牧描写了清明时节,人们急切返家祭祖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乐学善思,他们对古诗并不陌生,但对古诗深层内涵的理解还需要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对于古诗语言的分析和感受力仍有欠缺。

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了解和学情的把握。

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处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与交流,体会诗人的心情,感知诗歌大意。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四、说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于低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

为此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了自学法、情境法、朗读探究法、品读感悟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力图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归纳,以多媒体辅助。

为此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上课伊始,我会出示传统节日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文化,也有很多传统节日。

9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9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9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清明》。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与学生已学的《春晓》和《赠汪伦》有关联,通过学习《清明》这首诗,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具体包括:1. 语言能力:通过学习《清明》这首诗,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中的字词句意,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复述。

2. 思维品质:通过对《清明》这首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3. 文化素养:通过对《清明》这首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情感和意境,了解清明节的文化背景和习俗,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 审美素养:通过对《清明》这首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能够欣赏诗中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5.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清明》这首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能够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意境,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理解和赏析《清明》这首诗,包括对诗中字词句意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表达、对清明节文化的认识等方面。

具体来说,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字词句意的理解:学生需要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复述。

(2)诗人情感的表达:学生需要理解诗人通过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如对生命的感慨、对逝去亲人的怀念等。

(3)清明节文化的认识:学生需要了解清明节的文化背景和习俗,如扫墓、踏青等,并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XXX《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话说传统节日。

同学们,在我们伟大祖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很多的传统节日。

你知道有哪些吗?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腊八节2.走近作者。

预设:XXX:字XXX,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XXX:字牧之,号XXX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

XXX 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XXX:唐朝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3.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感受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吧!读一读课题。

2、研究生字出示生字:屠苏魂酒牧兄倍1.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2.观察每一个生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字。

3.通过猜谜语、形近字、多音字等方式识记生字。

(1)猜谜语:小鬼云里翻。

——魂洒一点水就好。

——酒(2)形近字:魂、魄异、导洒、酒(3)图片识字:XXX、XXX。

三、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诗歌,画出身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自在朗读三首诗。

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找出诗中说到的传统节日风俗。

3.顺次出示诗歌,指点学生读好节拍。

预设:元日[宋]XXX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XXX。

XXX,总把新桃换旧符。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9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再现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时人们过节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习俗。

三首诗中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元日》描写了春节有换桃符、放爆竹、喝屠苏酒除旧迎新的风俗习惯,让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

《清明》描写了清明节人们上坟祭扫时的愁苦情绪和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七言绝句,写出了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插戴茱萸的习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一人客居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

读懂诗句是学习古诗的基础,是了解节日风俗习惯,感受节日气氛的前提。

在这一课中,“除”“屠苏”“新桃换旧符”“曈曈日”“异”“倍”等词语较为生僻,可结合注释、演变过程和象征意义进行诗句的理解;古诗言简意赅,常常存在省略内容的情况,在后两首古诗中,是谁在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谁独在异乡为异客?兄弟们遍插茱萸时又少了谁?当时他们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画或写作背景,设身处地发挥想象进行诗句理解。

二、教学目标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三、教学重点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

四、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揭题,理解诗题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课件出示“元”字的字形演变过程)生:这是“元”字。

师:“元”是什么意思呢?生:通过查字典,我知道“元”是“头、初、首”的意思。

师:那么“元日”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师:是的,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课前预学单第4题的第(1)小题,你做对了吗?生:做对啦!师: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诗题。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一)、出示,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你在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

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活动反思: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

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
2.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1
1
1
2
1
1
1
1
1
看图片。
理解“元日”。
齐读课题。
简单了解作者。
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认读“屠苏”。
理解词语。
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旧符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学生练习书写。
熟读课文。
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1
1
1
1
1
1
1
1
2
背诵关于春天的诗句。
学生齐读课题。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认读“魂酒牧”。
学习第一句古诗。
理解词语。
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交流:
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伤)
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语言古诗《清明》教案

语言古诗《清明》教案

语言古诗《清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清明》。

2.理解并熟记《清明》的内容,领会其中直观的描写和深沉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清明》的意境,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2.难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述作品中的细节和意境。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杜牧及其作品《清明》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

2.课文学习(30分钟)(1)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清明》,让学生跟读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2)课文分析: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描写手法等进行讲解和分析。

(3)语言解读:解读课文中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表达方式。

(4)大声朗读: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特别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和诗歌节奏。

3.理解与思考(20分钟)(1)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人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个人感悟: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清明》的感悟和思考,可以是文字、诗歌或绘画等形式。

4.语言表达(40分钟)(1)写作指导:向学生讲解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写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撰写一篇短文,介绍《清明》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

(3)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写作体会。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诗歌朗诵:选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现场朗诵,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拓展阅读:向学生推荐更多杜牧的作品,鼓励他们扩展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清明》的读后感,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开始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清明》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了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的环节,学生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中的七个生字,理解“欲断魂、杏花村”等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2.感受古诗描绘的场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描写的事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4.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吗?说一说你了解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自主交流)
2.看课件屏幕,根据图片猜节日。

明确: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阳历12月
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

3.教师小结。

中华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传统节日,是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从这些传承至今得世俗民风节日里,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得“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自2008年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填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

4.介绍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自古至今许多文人以清明为话题,写下了许多诗词和文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板书课题:《清明》)学生齐读课题。

5.简介作者
根据思维导图介绍。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
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大杜”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

1.听音频朗读,听准字音。

2.学生自读,注意节奏。

课件小结: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学生朗读诗歌。

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4.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欲魂借酒何牧
多音字:行
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1.观看情境课文,猜测诗意。

2.学习古诗第一句(多媒体出示古诗第1、2行)。

(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2)释词
清明、纷纷、欲断魂。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点拨。

多媒体出示:①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②纷纷:形容多。

③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3)解诗意
鼓励学生根据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多媒体小结: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指导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3.学习古诗第二句(多媒体出示古诗3、4行)
(1)名读、齐读、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3)多媒体突出显示重点词:借问、遥指、杏花村。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点拨。

多媒体出示:①借问:请问。

②遥指:指向远方。

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4)鼓励学生根据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多媒体小结:想找人问问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5)想象当时的情景,雨纷纷,欲断魂,遥指,杏花村。

感情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4.串讲诗意。

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想找人问问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表达了作者怀念逝世亲人的思想感情。


5.感受古诗的韵律: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通过停顿和重读把古诗的韵律美表现出来。

启发学生分析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读——师生评读——教师再指读——师生齐读——学生自由读。

6.练习背诵古诗。

四、深入探究,积累实践。

1.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中的哪个词语用得最妙?能说出你的理由吗?(纷纷)
教师小结:“纷纷”一词,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我们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细)与境界(迷人)。

“纷纷”一词,还写出了行人凄迷纷乱的心情。

2.在第一句诗中你还对哪个词语感兴趣?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举手发言。


教师小结:“行人”“断魂”。

细细品味这两个词语,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逝去亲人之际,可作者却独自一人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作者的愁绪。

3.教师小结
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这三个词语,我们体会了作者在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绝艺。

4.你从“遥”“杏花村”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指名发言)
点拨:
“遥”的使用非常巧妙: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韵味,引起了无穷的想象。

“杏花村”: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教师小结:作者到此果断收笔,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虽然结束,但留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

5.课堂小结。

五、自由发挥,拓展延伸。

阅读《寒食节的由来》。

六、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全诗。

2.课外阅读杜牧的其他诗,如《山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