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春秋写华章 书画人生献爱心——记著名书画艺术家启骧、李味辛伉俪
忘年之交 四真之境——追忆与范敬宜交往的几件事
忘年之交 四真之境追忆与范敬宜交往的几件事本文作者与范敬宜的相识相交与中国文化书院大众传播分院的建立不可分割,也季羡林、张岱年、启功等数十位著名学者与会,自始至终,气氛热烈,喜气洋洋。
其间,季老即兴走上讲台,“今天大家来庆寿,很高兴。
之前北大、清华都来祝寿,我现在成了过生日专业户……”台上台下笑声一片。
季老90高龄,手上没有一片纸一个字,思维缜密、丝丝入扣、娓娓道来、言简意赅,朴实、风趣、幽默。
经常出入大场面同桌的报社老总们全神贯注,喜笑颜开,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发言毕,我们高兴地从季老手中接过中国文化书院大众传播分院院长、副院长和导师的聘书。
那天范总在外地出差,未能与会。
相见恨晚3月28日,我陪范总来到北大朗润园季老家中。
范总给季老带去了《敬宜笔记》和《范敬宜诗书画》。
季老身边工作的李玉洁老师则将我在通话中提到的范总十分喜爱却没有买到的季老所著《牛棚杂忆》送上,说“这本书现在市面上没有,是季老仅存的”。
第一次见面,两位平易、质朴的老人,从牛棚、右派谈起,家事国事天下事,无所不谈,相见恨晚。
在交谈中,季老对范总的人生经历很感兴趣。
范总表示一生对他影响最深的,一是家庭环境特别是母亲的熏陶,一是二十年“右派”生涯的磨练。
季老说:“我一生中有两大遗憾:一是遗憾没有当上‘右派’——也许因为我还不够好;二是遗憾没有享受过母爱——因为过早地离开了母亲,想不到从此再没见到她。
”言谈之间,流露出深深的怅惘。
也许因为我之所无,为他之所有;我之所有,为他之所无;两个忘年之交的距离迅速缩短了,竟然越谈越投机,完全不像初识。
几天之后,季老写下《读<敬宜笔记>有感》,北大季羡林家中,季羡林与范敬宜第一次见面,从右到左为:范敬宜、季羡林、崔向全称书中的文章“没有半句假话、大话、空话、废话和套话,讲问题单刀直入,直抒胸臆。
我想用四个‘真’字来表示,真实、真切、真诚、真挚。
可以称为四真之境……敬宜不但在写作上有坚实的基础,他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称之为‘三绝’的人物,诗、书、画无不精妙。
机养寸心,酱配龙蹯调芍药,园开鸡跖钟芙蓉。”有了状元公的亲笔
机养寸心,酱配龙蹯调芍药,园开鸡跖钟芙蓉。
”有了状元公的亲笔有位高第青年的书法功底是很好的,就像我的书法老师李永平一样,不仅继承了高第先生的书法特点,还将自己多年的书法经验融入到书法之中,将自己不到两岁的孩子的写出了和我年龄相仿、意境相符的书法作品。
李永平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在书法界和美术界都有很高的地位,在国内众多画家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和美术家,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和广州美术学院等地展出过大量书画作品,被誉为中国画坛的“中国三大名家画”之一。
今天和大家分享李永平的书法作品《行书·梅花》。
行书的特点就是用笔灵动、飘逸、遒劲有力、线条流畅、笔画协调、线条丰满、遒劲有力。
一、行书的基本特点行书又称“草”“行”,是指一种草书的书写形式。
行书是中国书法史上一种极为独特的书写形式,也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与楷书不同的是,行书不受楷书所用工具的限制,可以任意书写、随意落款,书写时更注重临摹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行书的书写特点:行书的书写过程较为平稳,节奏较慢,速度较快,所以很多书友都喜欢用行书来书写自己的书法作品。
在书写过程中,由于笔画较少,用笔也较轻快,所以行书的点画较少,看起来没有传统隶书的笔势流动感可言,但是在书法的魅力中又有其独特之处。
一般情况下一幅书写好的行书作品也会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和独特风格,如果书法功底足够好又能将自己的书法技巧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去,那么就可以称之为行书之王。
所以从这幅李永平的《行书·梅花》作品中可以看出李永平确实是继承了王羲之、王献之等文人大师的优秀作品,对于传统又很有悟性、有着深厚笔法功底和丰富临帖经验的他来说,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独树一帜的艺术境界。
1、用笔便捷,点画之间的穿插、转换自如行书的点画之间,如果彼此穿插,那么就会产生一种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而且在传统书体中,许多书友会把行书的点画看作是笔画结构的组成部分进行书写,虽然这一观点没有得到书法理论家和专家们的认可与肯定,但是却说明了这种笔法形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为行书所继承和发扬。
墨海诗境写春秋——访诗人书法家祁荣祥将军
BUSINESS CHINAART・艺术走廊墨海诗境与春秋——访诗人书法家祁荣祥将军文/李朝俊“写得一手好字”,是人们对文化人的最高赞赏,也是无数中国知识分子的终身追求。
祁荣祥将军,是书法诗词双料文化人,其书法独具一格、诗词隽永而接地气。
将军的书法格调高雅,作品给人以精神享受。
问书法何以自成一体?将军总是谦逊地说,仍在学习总结中探索。
祁将军的家乡在河南南阳,深厚文化底蕴的乡土培育了诗人书法家这棵参天大树,是极为正常的自然现象。
诸葛亮的《出师表》、边塞诗人岑参的千古佳句、光武帝刘秀的雄才大略、现代诗人李季的诗篇等等,都是得天独厚的阳光雨露。
将军童年家贫,那时上学用不起钢笔,写大字小字、写作业全用毛笔。
放学后,也爱用树枝在地上写字。
时间久了,被一位识字的老先生发现。
长者见少年的字写得有模有样,就从家里拿出粉笔说:“你用这个在地上写写试试。
”粉笔的奖励作用,催化了小小少年心中书法的种子,由此萌芽、生根、开花、结果。
后来,每年春节前,村会计写春联忙不过来,也让他上手帮忙写,受到了村里人的好评。
笔墨纸砚从此成为终身之物,业余时间练字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从军练字,当指导员练字,当军报编辑练字,在繁忙的总部机关仍坚持业余练字,直至成了将军书法家,笔耕不辍伴终身。
真爱出悟性、出思想、出方法。
将军认为,所谓“悟性”,就是对线条、字形中美感的敏悟。
应搞清楚如何走进去、如何跳出来。
"进去”是掌握先人技法精髓“跳出”是摆脱先辈的套路,闯出自己的风格,写岀美学色彩。
在临帖的过程中,将军继承他人的长处,进而通过不断揣摩写出自己的个性来。
他在传统隶书的基础上,吸取汉简大开大合自由随意的特点,把变隶写得轻松灵动。
虽然不必强调蚕头雁尾,但它具有了隶书的基因,仍能看岀是从隶书中变出来的,更加自由生动,展示出书体多姿多娇的至善至美。
祁将军的书法智慧,受益于汉简、楚简,最根本的是对真学问的1342019BUSINESS CHINA艺术走廊-ART*1鸟二魄生〜奪石凌"心为焉愛家主锤七“蛍-••府抄厚紅趣溥壷斜寥川I輕林真有与心.於1'追求,悟出“我即中国、中国即我”的文化自信,将人生的坎坷、沧桑、情感、气质、胸襟融入笔端,自觉深化中华根须,吸足民族文化精气神,着意以“我”为核,写出独具一格的书法来,展现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孔子语)的中华神韵。
谦谦君子风 灼灼赤子情——记德艺双馨的书画艺术家陶佛锡先生
陶佛锡简介陶佛锡,别署墨藻居士。
1937年生于北京。
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三届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河北省佛教协会“震旦佛教艺术研究院”顾问。
先生幼承家教,受业于其舅父国画名家任率英先生,又师从书法篆刻名宿金禹民先生,书画双修。
书法以小篆见长,作品法度严谨、工整秀丽、古朴典雅、朴拙稳健。
绘画擅工笔重彩人物仕女,画风工细,洗练雅丽。
书画作品在多种报刊上发表,多次参加省以上书画展览,并赴日本、新加坡等国外展出,被多所博物馆、碑林收藏。
先生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德艺双馨,广受钦仰。
1999年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百杰书法家”荣誉称号。
2001年因书法成就突出受到中国书法家协会表彰,荣获“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
2003年,获“河北省书法创作奖”。
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授予“最具投资人物”称号。
任何一件成功的书画作品,首先让读者感受到的是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语言,而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往往表现出艺术家才智与个性的多侧面。
我与陶先生同事多年,读他的书画作品总感觉到一种优雅宁静、谦谦君子的文化风韵。
几十年来,他始终不为世风所惑,深扎传统文化的沃土,固守民族的文脉,追寻中国书画艺术的本源,并不断使之发扬光大,这无疑也彰显出一个当今文人的赤子之心。
陶先生生于京都,幼承家教,喜好书画,绘画师从其舅父——当代著名国画家任率英先生,书法受教于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金禹民先生。
这种师出名门的艺术成长过程决定了陶先生走的是一条较为传统的艺术道路,有较为深厚的传统功底。
而在传统基础上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正是众多艺术家的成功经验。
陶先生书法以小篆见长,兼通隶、楷,这在当今书坛尚属“少数派”。
尽管古人认为“古大书家,必通篆籀”。
(明代丰坊语)但当今识篆者仍是寥寥,即使小有名气的书法家,篆盲者也屡见不鲜。
陶先生独辟蹊径,甘愿在篆书上下苦功,也实属难能可贵。
篆书自秦以来,在中国书坛日渐衰减,自“二李”(李斯、李阳冰)之后,确实有过冷寂,但并未绝迹,特别是清代邓石如“开一代书风”,曾让篆书再度辉煌。
元明清民国老对联
元明清民国老对联神龙乘雾,巨虎出林。
种竹养性,画山益寿。
常得正念,志行大千。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
因虚更益,以静延年。
黄遵宪山逥新绮阁,竹掩旧朱扉。
诗题红叶梦,酒酿黄龙情。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
养浩然正气,极风云壮观。
卓灼观群书,慷慨谈世事。
明月松间照,春风柳上归。
云鹤有奇翼,瑶草无尘根。
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
春秋风月赏,左右图书欢。
采蘜东篱下,读书龝树根。
听琴知道性,避酒怕狂名。
荷风送香气,松月生夜凉。
水流心不兢,云在意俱迟。
孙诒经清华冠履气,醇古鼎彝心。
查士标有地惟栽竹,无时不看花。
林森桂子落秋月,荷花羞玉颜。
梁鼎芬几番吟好雨,梅花瘦似诗歌。
戚牧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
杜甫寿似无量佛,心如大罗仙。
张骐龙吞江水月,虎啸海山风。
冯国章缓步呼吸千里,徐举顾盼八瀛。
得山水清多寿,饶诗书意必贤。
在有酒时舞墨,于无佛处称尊。
静坐自热有德,虚怀初若无能。
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界读书。
入不二法门,有无量自在。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龝风。
有约白云来唤渡,为邀明月共开樽。
方书古有金匮畧,奇字今无室石文。
仁者泽流为化雨,善人心自有长春。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近阁酒旗摇树外,远邨农唱落窗中。
闭户着书多岁月,挥毫落纸如云烟。
日观仙云随凤辇,天门瑞雪照龙衣。
子孙好守儒门学,乡里仍名廉吏家。
气节为贞金乐石,心神如秋月春风。
瓦当文延年益寿,铜斚铭富贵吉祥。
暖风迟日浓于酒,红树山林旧酒痕。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
云霞词采珪璋度,川岳精神松柏心。
宝马驼来千倍利,金龙引进四方财。
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
将雪论交人尽暖,舆梅相对我犹肥。
得山水乐寄怀抱,于古今文观异同。
横塘秋水明菰叶,暖谷春畊隐杏花。
惟有交情等金石,想当逸气吞江湖。
杏花帘外飞红雨,蕉叶窗前补绿天。
柳滴圆波生细浪,梅含香艳吐轻风。
立脚怕随流俗转,留神学到古人难。
张辛稼先生其人其艺
面 较 广, 造 甚 深 , 不 作 炫 耀 而 谦 让 。 年 锻 但 在 青 时 , 同攻 山水 画 画 的家 朱 竹云 为契 友 , 与 后 考 虑改 习花 鸟 , 以发 挥 和扩 大 画友 的专 长和 影
张 辛稼
红酣
纸 本 设 色
款 识 : 稼 写生 。 辛
钤印: 辛稼书画 ( 白)
久, 抗美 援朝 战争爆 发 , 师响应 政 府号 召, 辛 提
供 作品 参 与义 卖 , 以作 捐 献飞 机 大 炮 之 用。 甚 至在逝 世前一年 , 身患绝症 的他 , 抱病 创作, 还
资助 修 建 杨 开慧 烈士 陵园 , 当时 得 知 的人 , 无 不 内心 深受 感动 。 辛 师在 学 识 、 艺 、 书 山水 、 诗文 等方 面 , 涉
一
格, 背离 了传 统审美心理 和欣赏 习惯 , 结果 使
两意 俱 失 。 辛 师对此 颇 有见 解 和 判断 , 随 而 能 着时代 的 变异 和社会 的发 展而应 顺时 机 。 对 在
传统 中国画的 探索 中, 苜扣 史不能 割断, 他深 知历 创 “ 采
新需 基 于 传统 , 慧 而 出于实 践 , 不计 艰 辛 智 他 和时 日, 常深入 生活, 去发 现和 撷取创 作素材, 使 生 活积 累增 多, 受理 解 深 化 , 创作 时 还 感 在 不断探 索 开拓新 的 表现形式 和 技法 , 来确 立 形 式与 内容的统 一。 可是 在创作进行 中, 这并 不是 件轻而 易举 的事。 些探索 之作 , 一 他往 往 自己加
张 辛稼 先 生其 人其 艺
◇ 张 继馨
值恩 师 张辛 稼一 百周年诞 辰 之际 , 们感 我 慨万 千, 提 起笔或 论及画 , 会念 及恩 师, 每 就 因 他 以自身 的美 德和 艺 术成 就 , 长期 影响 和教 诲 着我 们, 使我们这 些 后学 者得 益匪浅 。 在我们 具 有悠久 历史 文化传 统的 国家 里 , 文化 是以伦 理 道德 为 中心 的, 它积 淀 在 民族 的 文化 心理 结 构 上 , 化 在 人们 的血 液 中 , 融 并在
弘扬塔山精神的诗歌
翠屏楼明·夏国孝,嘉庆年间罗田知县为仰高山踏翠台,翠台楼外一枝梅。
清芬依旧人何处,犹忆寒檠夜拨灰。
老塔山寺清·吕和鸣,直隶付榜,清顺治年间罗田知县从来不惯穿山径,但入名山不厌深。
一点照人清夜月,千秋知我白云心。
浮图恍浥金茎露,兰若如逢祗树林。
此处并无尘到眼,好携柑酒听鹂音。
咏塔山清·沈廷桢,康熙年间罗田知县一玉屏山半寺深藏,犬吠方知近佛堂。
借问唐梅犹在否?老僧只道野花香。
二我来不听读书声,曲径才通睡虎亭。
到此举头天尺五,拨云直可摘星辰。
塔山二首清·张琳,康熙二十二年罗田知县一未入清元寺,层林画更神。
环溪流树杪,积叶散花茵。
路以悬崖曲,山因过雨新。
振衣凭远眺,万壑净无尘。
二霜清落叶景偏佳,林外铺将二月花。
虹彩半天欹断岸,晴岚一路点残霞。
渔歌樵唱遥相续,旅雁寒烟好自斜。
不尽文章留大地,塔山处处是仙家。
塔山秋色清·董家焰,清康熙年间邑廪生四望群峦合,中开一线泉。
探寻名胜迹,攀跻翠微巅。
云护蛟龙卧,雷惊虎豹泉。
疏钟天半落,此际已登仙。
塔山二首清·卢睿郡一闲渡碧溪临古寺,忽看高阁逼诸天。
老梅不是仙人骨,那得香留几百年。
攀临曾不畏,旷望兴何赊。
远水酣残照,春山媚晓霞。
嫩黄肥弱柳,新绿染平沙。
莫尽层峦趣,幽林遍野花。
塔山老隐清·张增健一片嵚崎路,啼禽引我前。
山中谁甲子,世外即神仙。
犬吠残花坞,人耕乱石田。
不知城市里,蛮触几何年。
塔山之秋清·潘光烈,湖北大治应山教谕静意疑从太古还,郊原曳杖爱秋山。
空青落落天边柱,宝黛累累佛顶鬟。
日色下时飞鸟尽,钟声敲罢老僧闲。
如妆入画重经露,明净看来一幅间。
游塔山清·潘克思能诗敢继谢公贤,著屐寻幽亦洒然。
山势作屏青似旧,梅花吹笛落何年。
天生结构非凡境,人到遨游了俗缘。
只是塔峰登未极,临归搔首意缠绵。
塔山秋色清·王如桢不老青山气候非,霜经露重变芳菲。
玉屏架上留丹腻,石塔丁头笼翠微。
马绪夫简介
龙源期刊网
马绪夫简介
作者:
来源:《侨园》2009年第03期
绪夫,字俊杰,1941年生,江苏省新沂人。
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家,一级美术师。
1959
年入伍,1986年转业到公安部门工作。
出身于书香门弟,从小受家庭影响,热爱书法艺术,
刻苦临写古代欧、颜、赵、米等名人字迹。
几十年习巧若拙字不止,自学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材。
七十年代又接受了中国著名现代书法家、中国书法人才教育家吴文环教授指导,书法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尤其对欧、颜体楷书研习较深。
楷书端庄秀雅、行书流利洒脱,隶书也有一定造诣。
作品汲取了古代、现代名家艺术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马绪夫书法作品先后在1991年“全国龙腾杯”和1992年“全国规范字”书法大赛中分别荣获金牌奖和一等奖:在1999年“庆祝建国50周年暨迎奥门回归全国书画大赛”中获三等奖,并编入了该大赛“书画精品集”。
在“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活动”中书法作品入选参展并编入了“大赛作品优秀作品集”。
200。
年作品被编入了“龙飞凤舞”书画精品台历。
2003年8月作品又入选“情系奥运中华书画艺术展世界行”活动,获奖并在莫斯科和悉尼展出。
楷书作品“紫气东来”和李白诗“将进酒”被电视连续剧《大江东去》采用。
和赵朴初、杨仁恺等名家为佛教胜地慈恩寺“念佛堂”题写牌匾。
书法艺术成就于2003年10月在辽宁电视台“关东艺苑”栏目播出。
周恩来楹联作品赏析
周恩来楹联作品赏析周恩来楹联作品赏析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周恩来的丰功伟绩有口皆碑,鲜为人知的是他撰写了大量的楹联作品,为中华楹联文化宝库留下了优秀的传世之作。
周恩来楹联作品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作品是题赠、祝贺类作品,表达了周恩来对祖国前途,对文人好友的一片炽热深情。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
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贺马寅初六十寿)鹊报援朝胜利,花贻抗美英雄。
(题何香凝花鸟图)儋州立业,宝岛生根。
(赠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研究院师生员工)浮舟论海,立马昆仑。
(一九一六年赠同学王朴山)周恩来题赠、祝贺类楹联作品,对仗工整,平仄严格,选词造句恰如其分,充分表现了深原的文化功底。
特别是贺马寅初六十寿的一联,用“琴书作律”对“桃李增华”,表达了对老教授、老校长马寅初献身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的崇高评价。
用“支床有龟”对“坐长无鹤”表达了对马老一生忠耿无私、大胆无畏,坦率言真的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的由衷钦佩和祝马老身体康健的深情祝愿。
第二类作品是在激烈斗争中,对烈士、对先人、对忠诚爱国者的深情怀念的挽联。
功在社稷,名满寰区,当代文人称哲嗣。
我游外邦,公归上界,遥瞻祖国节英灵。
(挽郭朝沛)国难方殷,老成凋谢,愿先生精神不死。
抗战正急,团结濒危,幸同胞万众一心。
(挽徐谦)奋斗垂州载,独创永利久大,遗恨渤海留残业。
和平正开始,方期协力建设,深痛中国失先生。
(挽范旭东)长夜辄深思,团结精诚,仍是当今急务。
同胞须猛省,猜疑摩擦,皆蒙日寇阴谋。
(一九三九年挽平江惨案烈士)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解放。
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一九四零年挽蔡元培)孤悬敌区,舍身成仁,不愧青年训导。
重整国学,努力启蒙,足资后学楷模。
(一九四零年挽吴成仁)安慰谁与共,风雨亿同舟。
(一九四一年挽张淮南)忧时从不后人,办文化机关,组救亡团体,力争民主,痛掊独裁,那怕冤狱摧残,宵小枉徒劳,更显先生正气。
描写鲤鱼的优美诗句
描写鲤鱼的优美诗句1.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2.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
——李白《赠崔侍郎》3.莲叶团团杏花拆,长江鲤鱼鬐鬣赤。
——张籍《远别离》4.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棹歌》5.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李商隐《板桥晓别》6.欲遗双鲤鱼,枫叶江路永。
——黄庭坚《寄晁元中十首·北书来无期》7.三尽鲤鱼飞上天,渔翁醉卧不能举。
——舒岳祥《一蓑》8.梨云化作阳台梦,家书望绝湘江鲤。
——汪广洋《哀蛩吟》9.春盘擘紫虾,冰鲤斫银鲙。
——唐彦谦《夏日访友》10.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11.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晨)捧袂,喜托龙门。
——王勃《滕王阁序》12.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
——王维《洛阳女儿行》13.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李白《九日登山》14.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15.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
——韩愈《寄卢仝》16.眼前所寄选何物,赠子云安双鲤鱼。
——杜甫《寄岑嘉州》17.锦江直在青天上,盼断流头尺鲤鱼。
——黄景仁《绮怀十六首》18.依稀南指阳台云,鲤鱼食钩猿失群。
——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19.鲤鱼跃天江,鹓鸾下天沼。
——汪广洋《壮游奉简诸阁老》20.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李贺《大堤曲》21.孝有致久旱,孝有致冰鲤。
——沈周《书周节妇孝感之异(成化丁未)》22.寘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苏轼《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23.一篇从日下,双鲤送天涯。
——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24.休起痴心乘九鲤,莫劳病眼望三韩。
——高翥《同刘潜夫登乌石山望海有怀方孚若柯东海栋复》25.金盘脍鲤鱼,果为儿下咽。
——黄遵宪《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26.劝君便是酬君爱,莫比寻常赠鲤鱼。
——元稹《贻蜀五首·张校书元夫》27.鲤庭传事业,鸡树遂翱翔。
萦辔回策尽有蕴藉——李邕《李思训碑》书法欣赏
萦辔回策尽有蕴藉——李邕《李思训碑》书法欣赏作者:朱瑞勇来源:《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19年第6期朱瑞勇【关键词】《李思训碑》;行书入碑;北海如象【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5-0036-03 【作者简介】朱瑞勇,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南京,210013)书法篆刻硕士研究生。
李邕(678-747),字泰和,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唐代著名学者李善之子。
李邕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
李邕才华横溢,有文章翰墨之才,文章盛名远扬,所谓“独步有唐四十年”,其行书独具一格,后世推崇备至。
李邕书法初学王羲之,其后形成了敦厚开张的个人书风,可与王羲之分庭抗礼。
李邕一生擅长书写碑版,大都以行书入碑,有《李思训碑》《麓山寺碑》《李秀碑》《端州石室记》《法华寺碑》等碑传世。
《李思训碑》(见图1),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云麾将军碑》,开元二十八年(740)六月廿八日立,碑文记载李思训生平事迹。
此碑下截文字漫灭已久,不可卒读,但碑身上部文字及刻工甚佳。
赵崡《石墨镌华》卷三载:“北海书逸而遒,米元章谓其屈强生疏,似为未当,此碑是其得意者,虽剥蚀过半,而存者其慥铩凛然。
”由此可知,赵崡认为米元章对李邕的评价未为公允,赵氏认为此碑乃李邕书法的得意之作,其存留下来的字是非常精彩的,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明人杨慎云:“李北海书《云麾将军碑》为第一,其融液屈衍,纡徐妍溢,一法《兰亭》。
但放笔差增其豪,丰体使使益其媚,如卢询下朝,风度闲雅,萦辔回策,尽有蕴藉。
”在崇王之风的盛行时代,李邕积极地向王书借鉴、学习,其中《李思训碑》是这次学习王书的典型代表,下面从《李思训碑》对怀仁集《王義之圣教序》的借鉴中可窥一斑。
通过将《李思训碑》中的“德”“长”“福”“宗”“重”“海”与《释怀仁集王圣教序》中相同的字进行对比(见表1),不难发现,李邕与王羲之在结字造型方式上非常接近。
绘画(书法)作品欣赏之111:殷梓湘山水风光作品
绘画(书法)作品欣赏之111:殷梓湘山水风光作品
国画家殷梓湘山水风光作品
殷梓湘(1909~1984)名锡梁,字梓湘,以字行,又字子骧,号青照廔主,室名青照楼,江苏淮安人。
工画,目力奇佳,能于月下绘画,运笔如飞,赋色古丽,士林重之。
山水、人物,笔墨清雅,元气淋漓,远追唐宋。
精研六法,山水人物远追唐宋元明,四十年代以画马闻名于世。
为海上名家之一。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更新于 02-09
来自作品集国画(书法)作品欣赏。
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素材:致敬大师——沈尹默、谭其骧、陶行知、齐白石、童第周
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素材:致敬大师——沈尹默、谭其骧、陶行知、齐白石、童第周以秋为期,凌云纵笔——2023“咏秋”练笔展示沈尹默沈尹默,字中、秋明,号君墨,别号鬼谷子。
祖籍浙江湖州,1883年生于陕西兴安府汉阴厅〈今陕西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民主街〉,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
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辅仁大学教授,《新青年》杂志编委。
与兄长沈士远、弟沈兼士合称"北大三沈"。
他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之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之说。
与李志敏合称"北大书法史两巨匠",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
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
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老书法"米元章(米芾)以下"。
白毫扫过处,铁书银钩展荡气回肠之姿;笔酣墨饱时,一气呵成落笔如云烟。
数百年来,书家林立,无出其右者。
他是书法史上的巨匠,把一生心血熔铸于书法创作,是学者,是思想者,是举世无双的大书法家,不染俗气,始终如一。
(何睿斐)于“雕虫小技”之中见匠心制作。
您是雄鹰,自由的翱翔在笔下那片洁白的天空,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于新旧之中披荆斩棘。
七十年的只争朝夕,洗去了尘世的俗气;千万种艰难险阻,挡不住对新未来的向往。
您是现世米芾,当代二王。
(赵家浚)浩渺尘世,沧海一粟,您生而有光,难做一蛞;行舟渡海,日月隐踪,您孑然而立,踽踽而行;擦过尘埃,燃起野火,您生而有翼,挥斥方遒。
化古开今,通透行于笔法婉转,躬耕弦歌,明朗阐释书法奥秘,一撇一捺写出民族傲骨,一横一竖展尽华夏锋芒。
(周景怡)既是“学术泰斗”,更有“书法人生”,在碑学帖学间张扬古雅风与书卷气;既然“俗在骨”,那便“练在心”,每日临帖泼墨挥毫,终成书法大家;即使“近视千度”,仍可“执笔运腕”,以神遇而不以目取,惊为天人!是您,唤醒现代之书法根魂,是您,奉献书法之后生滚滚,是您,以恒久努力带动了中国书法文化复兴!沈先生,您是学者,思想家,更是令人景仰的书法家!(刘盎希)学贯古今,力挽狂澜。
静听花开抱月轩
94品质生活·鉴赏家静听花开抱月轩文·图静听花开,是李唯兄最近刻的一方闲章。
这四个字很能体现李唯兄的萧散风度以及观察世界的姿态,而况他用一个“听”字来接续与花的情缘,禅意浓浓。
抱月轩,是李唯兄辛勤耕耘的艺术园圃。
苏东坡在《赤壁赋》里有“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名句,以超越时空的浪漫情怀,表达了大文豪超俗脱凡的审美追求和人生态度。
在抱月轩里静听花开,同时写字刻印,赏画读帖,烹泉品茗,焚香抚琴,当然是一种境界。
李唯兄是有艺术天赋而且十分勤勉的人。
他未及冠礼就开始学习书法了,启蒙老师是邓散木的学生叶谷隐,擅长书法篆刻,也能作画。
还有一位老师是赵廉,以篆书、八分见长,作品融会贯通,质朴古拙,富有金石味,篆刻径取赵之谦。
李唯至今难忘的是,赵廉先生不仅为他逐字点评书法习作,还爬上小阁楼,检出几册秦灰劫余的珍贵资料供他参阅,其中就有吴让之和赵之谦的作品集。
春寒料峭的1981年,南市区文庙借了孔夫子的恩泽开办艺术夜校,特设书法篆刻班,李唯闻讯后即去报名。
那还是“史无前例”后全国第一个艺术夜校。
不久,李唯通过书法班同学的引荐,以程门立雪的真诚与执着叩拜韩天衡先生,最终入列韩先生门墙。
三十多年来,韩师耳提面命,令他获益良多。
韩师谆谆教导他:“秦汉印是源头,明清篆刻是其流,对秦汉印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李唯至今未敢忘却,视为圭臬。
韩师又对他说:“治心为上,治技为下,攻艺之人应该要多读书,从各方面汲取养分来滋养自己的书刻艺术。
”后来李唯在艺术课堂执教,仍然从浩如烟海的文史艺典籍中汲取滋养,左右逢源,博采众长。
作为韩门弟子,李唯兄是幸运的,常能得到先生的额外垂爱。
他对我忆及1983年冬至,“那天小雨,先生画室中仅我及两位师兄,先生批改作业后逸兴遄发,随手作横幅水墨梅花一枝,枝干苍劲倔屈,梅花冷香扑鼻。
搁笔后,先生意犹未尽,又从画案上取一石章,‘埋伏’在床单某处,让学生猜石换画。
我自度年龄最小,便请两位师兄先行,结果一猜床头,一猜床尾,韩师笑谓我道:‘小李运道最好!’揭开床单,印石赫然在目。
滋兰树蕙 种德修福
滋兰树蕙种德修福作者:张晗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4年第03期多面辛希孟辛希孟被公认为是“集科学、教育、文化、艺术于一身的著名学者型书法大家”。
“科学”和“教育”是辛教授的老本行,他在这些领域内的成就有目共睹,不需赘述。
令人称奇的是,在退休之后,他的书法作品备受追捧。
“童子功”加上深厚的文化素养,一起成就了辛希孟的书法艺术。
2010年,辛希孟当选“世界华人艺术领袖”。
这个称号不仅是他在书法艺术上收获的公开评价,也是对他跨界身份的一次高度认可。
“在欣慰之余,我更觉肩负使命的重大——为了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为了书画艺术的交流碰撞,更为了慈善事业的发展进步”。
2004年,也就是他退休的第二年,他以“记忆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靓丽人生”为宗旨,以个人创作、推介名人名作、举办沙龙和专题研讨会、联系海内外同行交流与合作为主要活动方式,创建了“北京溪梦轩书画艺术工作室”。
以此为窗口向海内外同仁展示与传播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
辛希孟恪守传统,书法功力深厚,作品平实大方、雅俗共赏,点画之间透露难以言传的意境。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入编出版社出版的书画艺术作品集四十余种。
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艺术大师三人行》一书中,收录了欧阳中石、辛希孟和沈鹏的作品;《中国国宝书画三大家》选择了辛希孟、赵无极和韩美林作为代表人物,该书由中国国际出版社出版;与范曾合集《聚焦中国书画名家》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他与吴冠中、徐悲鸿、靳尚谊、刘大为等二人辑十余种;全国邮票总公司专为辛希孟出版“中华艺术大家”专题邮票二版,现已成为邮市上的“新宠”。
书法也是他参与国际交流的最佳方式。
在柬埔寨西哈努克前国王85寿辰之际,他的一幅“福寿康宁”被送至柬埔寨皇宫。
西哈努克倍感欣喜,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句“柬中友谊万岁”。
辛希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只要是助贫、助教、助残等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并于2008年7月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人民代表报》等单位联合颁发的“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荣誉称号。
寄寓巴蜀的浙籍书法篆刻家盛樾
寄寓巴蜀的浙籍书法篆刻家盛樾作者:**来源:《中华书画家》2020年第03期祖父吉皆公在他的文卷《四六文抄》中有一则自撰联语:“风雨太飘摇,那堪春萎兰枯,祖竹又凋连理竿;遭逢何坎凛,际此门衰祚薄,孙桐终愧肯堂材。
”此联作于甲寅年(1914),是悼念他的四叔祖盛樾。
盛樾(1839-1914),字西棠、希棠,号荫庄,又号静宜、镜孙、槜李西棠氏、香岩居士、老庸人、鸳湖钓客,斋号希圣堂、因寄所托斋、居俟斋、钟古斋、昙斋、憩园主人。
浙江秀水人。
清四川鹽运同知衔,历任四川荣昌、合江、温江等知县,补用直隶州知州,政绩载《荣昌县志》。
《嘉兴已故书法家资料》和《1900-1949嘉兴书法编年》,均载明先生系嘉兴人。
旧居梅湖中李圩,其地俗呼盛家廊下。
一、家世秀水盛氏,其先世随宋室靖康南渡,散处钱塘近邑,元代盛辕入赘朱张氏,始迁居闻湖墅泾,为吾禾(嘉兴旧称嘉秀、嘉禾、禾)盛氏始祖。
后世子孙繁衍,屡登科甲,文名之盛为乡里称。
其先祖盛周、盛万年、盛民誉为明清进士,先生高祖盛支煜,太学生。
曾祖盛百毂,邑庠生。
祖父盛世绮,由县佐军功擢四川隆昌知县,迁涿州知州,归葬硖石镇;父盛濂,官四川叙州府经历,为秀水盛氏人川始祖。
谱载盛濂咸丰庚申十二月三十卒,葬叙州府合江门外白沙湾。
史载咸丰同治问(1851-1874),太平军与清军相搏于江南,生灵涂炭,咸丰庚申(1860),王江泾灭镇(盛家廊下旧属南汇镇,今并入王江泾镇)。
盛濂自然不能归葬硖石,除夕之夜,抱憾而终,其五子一女就此留在蜀地,担任幕友、县令、典史一类的差事,并在成都购田置业,定居下来,其时盛樾年方21岁。
“寄居巴蜀”“南湖居士”“辛亥国变”“南归不得”等字句在盛氏后人的文稿或图章中常有出现,但也只能聊寄一段乡愁罢了。
盛樾《希圣堂家属》:“余龆年失恃,弱冠独行,白手成家,稍有余积,初置省城隆兴街公馆一院,价银一千余两。
”季子盛光伟于页末批注:“先君以甲寅十月弃养,乙卯于书簏寻得此册,似欲书遗嘱者,但不知何年手笔?”成都隆兴街三十九号老宅占地二由八分六厘五毫,是一座坐东向西两进门庭带后院和前独院的川西民居,盛樾作了近三十年知县,以其俸银买这样一座院落是能做到的,据周洵《蜀海丛谈·各厅州县》述:荣昌知县系一冲字简缺,县境田多山少,人民殷庶,知县养廉银750两,契税盈余三四万两。
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传承者守望翰墨德艺双馨——访中国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启骧
言传身教是慷慨而无私的。他说:“研究艺术要准备好
为之献身,踏踏实实地勤奋地去钻研去苦练。如果把物 欲的成名放在心上当目标,很难领悟艺术的真谛,很难 取得成功。
中国书法之美的奥妙
采访是在启骧先生家中进行的,客厅的墙上是一 幅丈二整纸气势磅礴的行书作品——苏轼的《念奴娇赤 壁怀古》。这幅作品曾多次获得外国友人的褒奖。面对 那些金发碧眼的外籍人士称赞自己的作品时,他也曾惊 讶——他们懂书法吗?也许,他们不一定能看懂中国字, 但艺术之美,没有国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认同,没有 国界。中国书法之美的奥妙宛如一首动听的交响乐。
启骧说:“一幅书法作品,就像一首乐曲,一个 字就像其中的一个小节,而笔画就像其中的一个音符。 作为整幅书法作品,首先要讲究总体结构,总体的美。 用它的节奏、旋律,来表达一种感情。激昂奔放之处, 如山洪暴发,电闪雷鸣;悠扬婉转之处,若潺潺流泉, 细雨润物。每个字,一个小节也都是一个组成部分,决 不可马虎随便,都要禁得起推敲。而笔画又是字最基础 的组成部分,写好每一笔,是基本功。就像小提琴家用 弓子摩擦琴弦,能发出优美的乐音,而未经训练的人可
翰墨一生 传承文化
爱新觉罗家族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 清朝的皇帝也被后世公认为个人修养和文化思想居 高。爱新觉罗家族至今名人辈出,例如大家所熟知 的爱新觉罗毓峨、启功、启骧……他们因何成长为 有所建树的人,启骧先生讲到流传于先祖雍正教导 子孙的至理名言——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 为先。
启骧说:“立身以至诚为本。一个人立志要做
8
封面人物 Cover people
研习之功在于“法” . All Rights Reserved.
拜谒李庄(图文)
拜谒李庄张立先时光流逝远了,屹立长江边近1500年的李庄,却总是在脑海里浮现。
思绪拉扯近了,享誉“万里长江第一镇”的李庄,竟在眼帘鲜活起来。
曾几何时,发自海外的邮件或电报,只写“中国李庄”便能准确送达。
而海外一些科研机构,也能接收到寄自“中国李庄”的学术刊物或书籍。
曾几何时,闻名遐迩的“中国李庄”销声匿迹,被人忘却或故意遗弃:好像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年代,似媬姆般的李庄未曾接纳被迫辗转迁徒的院校,大仁大义的李庄人从未有过腾房挪地热心助学的举动……拜谒李庄,我走了两趟。
一次是前往宜宾水富县境内的向家坝水电站工地采访,慕名寻访古镇而去;第二次是做了些“功课”,为追寻那个被誉为“中国抗战时期四大文化中心”之地名而行。
拜谒李庄,我是在寻找或揭示一段被湮没了的历史啊!好在,而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地标上,李庄已拥有了自己的独特位置。
雅致李庄众所周知,岷江与金沙江在宜宾合流。
按古人说法,这里便是长江的起点,因此宜宾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城”。
早在战国时期,这里便有僰人聚居。
距宜宾城约20公里的长江南岸,就是我魂牵梦萦的李庄。
传说,这座古镇是因长江打鱼为生的李姓弟兄聚居而得名,曾叫“里桩”、“李家村”、“李庄坝”等名。
自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起,李庄设治南广县和六同郡。
隋朝因避炀帝杨广名讳,改南广为南溪。
唐代,戎州(今宜宾)府治曾二次迁驻李庄。
至北宋初年,南溪县治才从李庄迁至仙源坝。
明代始,李庄即界是长江上游重要码头和物资集散地,是南溪县第一大镇。
作为县治、郡治李庄,曾建有“九宫十八庙”。
我没能在志书上找到手绘图,其历史容貌若何,尚不敢妄论。
现实李庄属开放型格局,水路旱路畅达,找不到历代设防的痕迹。
东西长约一公里,南北宽约半公里的李庄,殿堂、庙宇、宫观,戏楼聚集,主道街市、大院民居、偏巷深宅、码头民房,莫不错落雅致,川味十足。
驻足李庄,面对保存完好的明代慧光寺、东岳庙、旋螺殿,清代禹王宫、文昌宫、南华宫、天上宫、张家祠等建筑,敬意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