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章节重点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30章节

宏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30章节

《经济学原理_宏观经济学》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一、重要名词解释货币数量论:一种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的理论。

名义变量: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真实变量: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古典二分法: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

货币中性: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易手的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也称为货币周转率,指一单位货币每年用来购买经济中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平均次数。

)⨯=⨯,它把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中物品与服务产岀数量方程式:即方程式M V P Y的美元价值联系在一起。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的调整。

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

菜单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

二、重要摘抄1.如果P是用货币衡量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那么1/P就是用物品与服务衡量的货币价值。

而供给与需求决定了货币的价值,联邦储备与银行体系共同决定货币的供给,而货币需求反映了人们想以流动性形式持有的财富量。

虽然许多变量都影响货币需求,但有一个变量最为重要:经济中的平均物价水平。

在长期中,物价总水平会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

图1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如何决定均衡的物价水平横轴表示货币量,左边纵轴表示货币价值(1/P),右边纵轴表示物价水平(P)。

货币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为美联储将货币供给量固定了。

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当每一美元买的东西减少时人们想持有的货币量就更多。

显然,当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向经济中注入货币时创造了超额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增加;货币的注入增加了人们对物品与服务的需求,然而经济中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并没有改变,因此这种对物品与服务需求的增加就引起价格上升;而物价水平上升又增加了货币需求量,最终导致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水平上升。

根据货币数量论,经济中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了货币的价值,而且货币量増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1、GDP的概念:全名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用Y表示,Y=C+I+G+NX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购买,NX为净出口。

2、消费:消费指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物品包括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

服务包括理发和医疗这类无形的东西。

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也包括在消费服务中。

3、投资:指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它是资本储备,存货和建筑物购买的总和。

建筑物投资包括新住房支出。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投资4、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比如当政府为陆军将军支付薪水,为政府购买,当政府支付解雇人员的失业保证金,为转移支付。

5、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

净出口决定因素:(1)本币对外币的汇率(2)外国对此货物的需求(3)外国的政治状况(4)外国的经济情况(5)本国的生产,科技,经济水平(6)本国的政策6、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真实gdp:指定一年为基年,然后用基年价格来计算所有各年的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名义gdp用当年价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真实gdp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7、gdp平减指数只反映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公式: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8、通货膨胀:描述物价水平上升。

要点:是价格水平从低位上升向较高位的过程,一直在高位不叫通货膨胀。

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率公式:d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讲解完毕。

中级经济师经济重点章节

中级经济师经济重点章节

中级经济师经济重点章节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它涉及国民经济的总量关系、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重要问题。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失业和就业率等基本概念和指标,了解宏观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政策工具,以及宏观经济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等内容。

二、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与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政策调控的学科。

在货币银行学的学习中,需要了解货币的职能和货币供求关系,掌握货币创造与货币乘数的原理,理解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熟悉商业银行的业务和风险管理,以及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和运行机制等内容。

三、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经济交往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

在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中,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掌握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形成的原理,以及了解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金融体系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关注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了解国际贸易的制度安排和贸易摩擦的解决办法等。

四、财政与税收财政与税收是研究政府财政收支和税收政策的学科。

在财政与税收的学习中,需要了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构成和调控,掌握税收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理解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了解财政政策的工具和效应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关注财政改革和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了解财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组织和产业发展的学科。

在产业经济学的学习中,需要了解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基本理论,掌握垄断和竞争的分析方法,理解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了解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升级的问题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配套措施,了解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优化与提升等。

六、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学科。

在区域经济学的学习中,需要了解区域经济的特点和区域发展的驱动力,掌握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差距的分析方法,理解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了解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问题等内容。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导论1、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采用总量分析法。

它解决的主要中心问题经济周期与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全球经济走势、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一门学科。

在当前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学变得愈加重要。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国际贸易等方面,逐一介绍宏观经济学的重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收入分配、失业率等。

其中,GDP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国家整体经济规模及其增长水平。

通货膨胀则反映物价总水平上涨的情况,可通过CPI指标来衡量。

收入分配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平等程度,对于一个经济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失业率则是反映就业状态的指标,一般应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范围内,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关注点在于掌握经济增长趋势和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人均GDP来衡量,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等。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率和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则可能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需要制定人口政策来控制。

资本积累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产业结构则决定了产业增长的方向和速度,需要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通货膨胀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大因素。

通货膨胀会损害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其中,利率调控、信贷政策、货币供应量等是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四、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其目标是维持货币的通胀率、稳定汇率、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

在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的控制和经济增长的推动。

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整汇率政策、调整利率等手段来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五、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另一个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它通过调整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而不是个别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总量,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统计分析和经济模型。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通货膨胀率衡量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失业率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3.宏观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经济学的供给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等;-宏观经济学的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等。

4.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不断波动和循环;-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段。

5.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扩大和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

6.宏观经济学的货币和金融:-货币是社会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存储和价值尺度的作用;-金融市场通过提供资金的融通,促进经济的发展。

7.宏观经济学的政府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总量;-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总量;-结构政策通过改善经济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

8.宏观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福利有重要影响;-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9.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通过研究政策的影响和效果来提供政策建议;-经济政策评估需要考虑不同的经济群体和宏观经济目标的权衡。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总复习要点,包括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指标、供给与需求、经济周期、经济增长、货币和金融、政府政策、国际经济关系以及经济政策评估等内容。

通过熟悉这些要点,可以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应对相关的考试或研究。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与解析,帮助读者复习和理解这一学科。

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指标。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四个部分。

1.2 通货膨胀:指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通常受供需关系、货币供应量和价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1.3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2. 供给和需求2.1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表示厂商根据不同价格提供的产品数量,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

市场均衡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点上。

2.2 需求决定供给: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刺激厂商提高产量;需求减少会导致价格下跌,进而厂商减少产量。

2.3 供给决定价格:供给增加会导致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会导致价格上涨。

3.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3.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经济活动。

提高利率会抑制投资和消费,降低通货膨胀;降低利率则会刺激经济增长。

3.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增加支出和/或降低税收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4. 经济增长与循环4.1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总体经济规模扩大的情况。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4.2 经济循环: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这些循环是经济活动波动的自然结果,受供需关系、政策变化和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

5.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5.1 商品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物品交流。

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优化配置。

5.2 跨国投资:指企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的资本投资活动。

跨国投资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转移和就业机会。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关注经济总体产出的增长,研究如何提高生产力、增加投资和创新以推动经济增长。

2. 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控制方法,以保持物价稳定和维持经济稳定。

3. 失业:宏观经济学关注失业率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如何提高就业率和减少结构性失业。

4. 货币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的功能、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5. 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宏观经济学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和资本流动,以及全球经济的互动和影响。

6. 政府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税收和支出政策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

7. 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关注经济周期的波动,研究经济衰退和复苏的原因和机制。

这些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领域,研究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经济的走势,为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主要关注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是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2.1 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国民收入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的收入总和。

国民生产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企业和个人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总和。

了解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础。

2.2 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三大支出,它们是影响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的重要因素。

消费是个人或家庭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投资是企业或个人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增加固定资产的行为,政府支出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深入理解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至关重要。

2.3 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了解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理解价格形成和市场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4 通货膨胀和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失业指的是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出现的就业人数不足的现象。

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影响因素和政策调控手段,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非常关键的。

3.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调控经济运行来实现稳定和增长的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

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目标和调控工具,对于理解经济运行和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章节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章节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章节一、宏观经济学基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包括国民经济总体状况、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方面。

在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宏观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1.1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消费、投资、储蓄等指标。

其中,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它可以通过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进行计算。

在考试中,需要掌握GDP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1.2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包括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中级经济师考试中,需要了解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计算方法以及经济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1.3 通货膨胀与物价水平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引起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在中级经济师考试中,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手段。

1.4 失业与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供大于求,导致一部分劳动者没有就业机会的现象。

在中级经济师考试中,需要了解失业的类型、原因以及政府采取的就业促进政策。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的学科。

在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微观经济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2.1 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指在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中级经济师考试中,需要了解供求曲线的画法、平衡价格和平衡数量的计算方法,以及供求关系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2.2 市场结构与竞争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供给者和需求者的数量和规模分布情况。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竞争的程度和市场行为的特点有着重要影响。

在中级经济师考试中,需要了解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和区别。

2.3 企业生产与成本企业生产与成本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企业的生产决策和经营管理。

在中级经济师考试中,需要了解生产要素的组合、生产函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成本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经济的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定义:➢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国民原则➢GDP是以国境为界,即本国境以内的所有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都记入该国的GDP,它强调境内工业。

➢GNP是以国民为界,即本国国民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都记入该国的GNP,它强调的是民族工业。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1.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2、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又称成本法。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3、生产法:又称部门法(sector approach)。

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DP,反映GDP的来源。

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政府部门提供的劳务活动以投入的成本计入总产出。

三种核算方法总结➢生产法(增加值法) GDP = 所有企业增加值的总和。

➢支出法GDP = C + I + G + (X - M)➢收入法GDP = 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企业间接税、转移支付+ 折旧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1)产出=收入。

产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

2)产出=支出。

最终销售=最终支出。

第三节与GDP相关的其它经济指标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一)含义: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各章节重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各章节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GNP;投资;国内生产净值;狭义的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CPI;失业率2、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收入法、支出法3、国民收入储蓄投资恒等式: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4、GDP 折算指数计算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1、概念:均衡产出、2、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二部门、三部门、四部门模型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表达式4、APC、MPC、APS、MPS5、乘数理论中的各个乘数的概念及计算6、节约悖论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投资函数表达式2、MEC 概念,MEC 公式,托宾Q说3、如何求IS 和LM 曲线,IS 曲线和LM 曲线移动距离的计算(图形的移动)4、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5、概念:流动性陷阱、交易性需求、谨慎性需求、投机性需求6、介绍LM曲线7、IS-LM模型第四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AD 函数的概念2、P 水平变动的四种效应3、AD 曲线的推导与移动4、AS 曲线:宏观生产函数、劳动力市场均衡5、简单介绍AS曲线及其影响因素6、AD-AS模型第五章失业和通货膨胀1、概念: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奥肯定律、牺牲率、痛苦指数、菜单成本、鞋底成本2、自然失业率的计算3、失业的影响:经济成本(GDP缺口),社会成本(贫富差距加大)4、通货膨胀的概念及其计算5、通货膨胀的原因: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性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螺旋6、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5、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6、短期、长期和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扩张性、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挤出效应的概念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3、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4、概念:内在稳定器、相机抉择、货币创造乘数5、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概念及工具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汇率的概念;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关系2、净出口函数的表达式3、人民币升值的影响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5、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2、增长核算方程3、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内容(不含技术进步和包含技术进步)4、稳态均衡的条件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其中资本深化=0)5、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第八章1、棘轮效应2、名义工资黏性和名义价格黏性(课本620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1. 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经济体总体特征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总体特征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1.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基本问题包括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失业率和经济波动等。

2. GDP的概念和计算2.1 GDP的定义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2 GDP的计算方法GDP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即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产出法是通过计算各个产业部门的价值增加量来计算GDP;支出法则是通过计算最终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来计算GDP;收入法是通过计算劳动力和资本的报酬、税收和补贴等来计算GDP。

3. 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3.1 经济增长的来源经济增长源于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和资源的增长。

其中,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起着关键作用。

3.2 经济波动的原因经济波动是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通常表现为周期性的繁荣和衰退。

经济波动的原因可以归结为需求波动和供给波动。

4. 通货膨胀和失业4.1 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通常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4.2 失业的定义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和愿意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的比例。

4.3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曼昆提出了菲利普斯曲线,即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会下降,反之亦然。

5. 货币与银行体系5.1 货币的功能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2 银行体系的作用银行体系在经济中起到了资金中介、支付和风险管理等重要作用。

6. 货币供应与货币政策6.1 货币供应的概念货币供应是指市场上可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货币的总量。

6.2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保持物价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大二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大二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大二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

在大二学习阶段,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个大二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

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和计算方法等内容。

GDP的增长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水平。

二、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是指经济中一般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了解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等是大二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工具、目标和实施方式对于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必要的。

四、国际贸易和汇率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之间通过进出口商品和服务来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的活动。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了解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国际贸易政策以及汇率的波动对于理解国际经济关系和宏观经济的平衡是重要的。

五、劳动力市场和失业劳动力市场是指供求关系决定劳动力就业和工资的市场。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失业率的计算和不同类型的失业对经济的影响是大二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之一。

六、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生产能力的扩大。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整体进步和改善。

了解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经济发展的指标以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是重要的。

总结:大二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涵盖了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贸易、汇率、劳动力市场、失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内容。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范围包括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律、经济增长、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内容。

一、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国民经济总体规律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内在规律。

其中最重要的规律包括:1. 劳动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劳动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劳动力的增长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2. 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和需求是决定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市场均衡的出现取决于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

3. 机会成本:资源是有限的,选择一种经济活动就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机会成本就是指放弃的最有价值的其他选择。

4. 生产要素的组合与产出的关系: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会影响产出水平,要通过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来提高产出效率。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它反映了经济总体产出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情况。

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包括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源的增加等。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政府政策、科技进步、人口变动等。

与经济增长相对应的是经济波动,即经济周期中的波动性。

经济波动是经济活动在长期增长趋势之上的短期变化。

主要的经济波动有繁荣和衰退两个阶段。

经济波动的原因包括经济政策、技术变革、政治因素等。

研究经济波动对于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三、通货膨胀和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问题。

通货膨胀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度增加或者商品需求过度增加引起。

通货膨胀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增加人民生活成本、导致资金配置不合理、扭曲市场经济竞争等。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控制物价上涨等手段来防止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失业是指劳动力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的现象。

失业情况的变化对于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宏观经济学部分章节

宏观经济学部分章节

其中: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补偿固定资本损耗和意外损坏)
1、支出法
③政府购买支出(G):指各级政府部门对商品和劳 务的购买支出,包括政府在军事设施和物资方面的支 出和政府雇员的薪金支出。但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 GDP。
④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X-M) 所以:用支出法核算GDP,公式为: Y=C+I+G+(X-M) 或 Y+M=C+I+G+X
三、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
3、个人收入(PI:Personal Income) PI :一国一年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是个人从各种不同来源取得的实际收 入的总和。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 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 付的利息
三、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从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税收和非税支付,就可以 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三、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
1、国民生产净值(NNP)或国内生产净值(NDP) (1)定义:NDP或NNP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以货 币表现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中扣除固定资产折旧 (D)后的余额。
(2)公式:
NNP=GNP—D NDP=GDP—D
三、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
2、国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狭义)
PDI=PI-个人税收-非税支付=消费+储蓄
四、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进行核算的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总产出 等于总收入。
(一)国民产品和国民收入
产出总等于支出:指最终产品价值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 其所以如此,关键在于把企业没有卖掉的存货价值看成是企业自 己在存货投资上的支出。 产出总等于收入:产出指整个社会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劳务) 价值,亦即新生产的财富和价值,它总等于要素收入的总和,其 所以如此,关键是把利润看成是产品售价扣除工资、利息、地租 等成本后的余额,即利润是收入的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重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重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重点归纳第一篇:宏观经济学重点归纳十二章2.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最终产品是不重复出售、不转卖、不进一步加工的产品。

如①消费品,军工品;②库存产品;③进出口产品4.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原因: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往来的开放程度越大,用GDP做测量收入的重要性也越大。

5.GDP缺陷:①由于GDP指标只核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因此,闲暇增加给人们带来的福利改善难以在GDP指标中反映出来,②国民收入统计中没有包括未通过市场交易的产品和劳务,所以很难准确全面的反映一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指标往往是低谷的,③国民收入指标不能反映社会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④国民收入指标无法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的消费中活动的福利状况⑤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差异,同内国民收入指标难以精确的进行比较,不能精确的反映不同国家竞价发展的实际情况。

6.7GDP核算方法:①支出法:GDP=C+I+G+(X-M)(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②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③生产法:GDP =Σ(某部门总Σ产出-该部门中间消耗)=Σ该部门增加值8投资分为净投资和重置投资。

9.净投资指为增加资本存量而进行的投资支出,即实际资本的净增加,包括建筑、设备与存货的净增加。

净投资的多少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及利率等变化情况。

10.两部门均衡表达式C+I=Y=C+S,I=S11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十三: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2.3.4.5.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MPC=△c/△y;平均消费倾向APC是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c/y;边际储蓄倾向MPS是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MPS=△s/△y;平均储蓄倾向是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APS=s/y6.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s=y-cc=α+βys=-α+(1-βy)7.社会消费函数条件:①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越向下移动②政府税收政策实行个人累进所得税,社会消费曲线会向上移动③公司未分配利润中所占比例,公司未分配利润中所占比例越大,社会消费曲线越向下移动8.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决定y=(α+i)/(1-β),可见,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量,就可得均衡的国民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GDP核算1.什么是GDP?如何理解GDP?什么是最终产品,什么是中间产品,并举例说明。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如何理解GDP: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是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衡量的,其计算公式为:市场价值=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产量。

②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

最终产品是指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③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这一说法的含义就是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④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而与此相联系的GNP则是一个国民的概念两者的区别是:GDP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的,GNP是按“国民原则”来计算的。

⑤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2.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的关系:总产出=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3.如何用收入法核算GDP,如何用支出法核算GDP?收入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

其理论依据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

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来求得。

其理论依据是(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从GDP变到DPI)注:国内生产净值NDP= GDP-折旧国民收入NI =NDP-企业间接税个人收入PI PI= NI -(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 PI-个人所得税5.什么叫名义GDP,什么叫实际GDP,什么叫GDP折算指数实际GDP:以某基年价格对生产于任何时期的总产出的价值进行计算。

GDP折算指数:度量在不同时期一个国家价格水平的价格指数GDP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实际GDP=名义GDP/ GDP折算指数6.四部门国民收入的恒等式(I=S+T-G+M-X)C+I+G+(X-M)=Y=C+S+T上式可转化为:(I -S)=(T-G)+(M-X)其中:S代表居民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M-X)代表外国对本国的储蓄第二部分: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四点假设)(有效需求决定供给理论——凯恩斯理论)①假设我们所分析的经济中只有居民户和企业部门。

企业投资是自主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的变动而变动.②假设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③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这样,GDP、NDP、NI和PI就都相等。

④只考虑短期内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则均衡国民收入(等于总需求水平的产出或收入)就可以表示为:Y=C+I2.什么叫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公式表示:y=c+i3.四部门GDP的决定(要会推公式)4.要知道各种乘数(推导),乘数的所有公式要知道,乘数的所有机理(例如为什么kb始终等于1或者当β=0.8的时候为什么ki=5)k=Δy/Δi进一步推倒可知:K=1/(1-MPC)如果用β代表MPC则上式变为:K=1/(1-β)由于MPS=1-MPC所以K=1/MPS可见:乘数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投资乘数就越大。

三部门:四部门:5.乘数的有效性(可以理解为有没有挤出效应)第三部分:IS —LM 模型1.资本的边际效率(MEC )含义: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公式:R ——资本品供给价格;rc —资本边际效率;R1、 R2 …… Rn ——预期收益;R 与rc 成反比, Rn 与 rc 成正比)1()1()1(1221nc n c n c c r J r R r R r R R ++++⋅⋅⋅++++=曲线:MEC 曲线呈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反映出投资与利率的反比关系。

投资多,对资本需求增加,资本品供给价格上升,MEC 下降。

投资多,资本存量增加,产品未来供给增加,未来销路受影响,预期收益下降,MEC 下降。

2.投资函数厂商通过对预期利润率rc 和使用资本的利率r 的比较决定是否投资;在预期利润率rc 一定的情况下,厂商投资数量取决于实际利率的高低。

投资和利率的这种关系称为投资函数。

用公式表示为: i =i (r );可写为i =i (r )=e -dr(e ——自主性投资 dr ——引致性投资 d=△i/△ r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3. 什么叫IS 曲线,以及IS 曲线的数学和图形推导,以及IS 曲线如何变动 含义:IS 曲线及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i=s 或 y=c+i上式表明在满足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的既定利率r 与均衡收入y 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反映这一关系的曲线叫IS 曲线。

数学推导:(两部门经济中)投资函数: i=i (r )=e -dr (1)消费函数: c=α+βy (2)储蓄函数: s=s (y )=-α+(1-β)y (3)均衡条件: i (r )= s (y )或 y=c+i (4)线性方程表达式: (5)公式表明:要使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均衡收入y 与既定r 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图形推导:IS 曲线的移动:①投资需求增加,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上 IS 曲线也将会向右上移动。

反之则相反。

Δy = ki •Δi②储蓄增加,储蓄曲线将向左移动,在同样的投资水平下,IS 曲线将会向左移动。

反之则相反。

4. 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考试概率100%)βα--+=1dr e y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它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

预防动机:指为了预防意外而持有一定量货币的动机。

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其需求量也与收入水平成正比。

结论: L1=交易需求+预防需求=L1(Y )=kYk ——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若 r 极高 → 债券价格极低 → 人们大量购买债券 →L2 = 0若 r 极低 → 债券价格极高 → 人们都不会购买债券→ L2 =∞5. 货币的供给(知道m0m1m2m3)货币总量被称为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分为狭义的货币供给与广义的货币供给。

根据货币流动性分类:狭义货币量M1=通货+活期存款广义货币量M2= M1+定期存款更广义货币量M3= M2+近似货币(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供给主要指M1。

) 货币供给由国家货币政策控制,是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

货币供给是一个国家在某一个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货币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6. LM 曲线的推导,包括数学推导和图形推导数学推导:货币市场均衡公式为: m =L ky -hr= m所以: 上式表明,要使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收入和利率之间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如图图形推导:7. 什么叫LMkm k hr y += h m h ky r -=的流动性偏好陷阱,为什么在陷阱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陷阱:利率与货币的需求量呈反比关系。

①当利率极高,对货币的需求量为零。

②当利率极低,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价格不可能再上升,因而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对货币的需求量为无穷大。

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原因:在凯恩斯区域,LM曲线是水平线,怎么移动都是水平的。

因此,货币政策无效,不会影响均衡的产出水平。

8. IS-LM模型(计算题)做题时把IS、LM曲线怎么来的写出来,不可写总式子,最好一步一步的写!!!否则不给分IS曲线:y=c(y)+ i(r)或i(r)=s(y)LM曲线:m= L1(y)+L2(r)在货币供给量m一定时,解上述二元方程组,会求出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在IS曲线和LM曲线为线形的情形下:y = (α+e)/(1-β)– d/(1-β)• ry=( h / k) • r+m / k求解该方程组,得出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第四部分:IS—LM模型的应用(财政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践)1. 知道IS,LM曲线什么时候好,为什么混合使用比较好,分开不好?分开不好:两大市场不能孤立考察,否则会出现循环论证的错误。

混合好:当IS和LM曲线相交时,得到了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

但是当r和y 组合不在交点E时,则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如何进行调整使之趋于均衡状态?①市场可自发调整:产品市场不均衡时调整产量与收入,货币市场不均衡时调整利率。

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2. 什么叫财政政策,什么叫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总需求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总需求。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的政策。

3. 什么叫自动稳定器,如何自动稳定①失业保障机制(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当经济繁荣时(衰退时反),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消费的增长,使总需求不至于过旺。

②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政府按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③所得税税收体系(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上升。

4. 什么叫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边际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决定挤出效应大小的主要因素:(1)支出乘数的大小(2)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5. 政策有哪些具体的措施①当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消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

②当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财务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或消减开支抑制总需求。

6. 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公开市场业务是什么(名词解释),投资乘数是什么货币政策工具:①再贴现率政策:提高再贴现率,回笼货币,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②公开市场业务: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③变动法定准备金:提高法定准备金,回笼货币,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