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干扰抑制水通道蛋白-1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描述RNA干扰技术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描述RNA干扰技术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简称RNAi)是一种生物学技术,用于沉默或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
RNAi技术是由特定RNA分子介导的,这些RNA分子可以选择性地靶向特定基因的mRNA,从而阻止目标基因的转录或翻译,最终影响与该基因相关的蛋白质的合成。
RNAi 技术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基础研究、功能基因组学、疾病治疗和农业等方面。
以下是RNA干扰技术在生物科学中的主要应用:1. 基因功能研究:RNAi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基因的功能。
通过设计特异性的小干扰RNA(siRNA)或小 hairpin RNA(shRNA),科学家可以选择性地沉默特定的基因,然后观察对应的表型变化。
这有助于了解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2. 基因治疗:RNAi技术被用于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或病毒感染。
通过设计siRNA来靶向病因基因或病毒RNA,可以抑制相关的基因表达,从而减缓疾病进展或抑制病毒复制。
3. 药物开发:RNAi技术在药物开发中被用来筛选和验证候选药物目标。
通过沉默特定基因,可以评估对细胞生存和增殖的影响,从而识别可能的药物靶点。
4. 农业生物技术:RNAi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用于改良作物。
通过设计siRNA来沉默特定的基因,可以改变植物的性状,如抗虫性、抗病性和改善产量。
1/ 25. 病毒研究:RNAi技术被用于研究病毒的生命周期和传播机制。
通过沉默与病毒相关的基因,科学家可以了解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细节。
RNAi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生物科学研究中的有力工具,为理解基因功能、治疗疾病和改良生物体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2/ 2。
RNA干扰抑制c-myc基因对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活性的影响
w u i i ,S N Z o g h a ,WAN J n ,JN Hu IDemi Ha— HE h n — u we G u I G a ,L — n
( .D p r e t f C ri hrc u e ,Sh o o dc e aj g U i r t 1 eat n o ad toai S r r col f Mein ,N n n n e i m o c gy i i v sy/N n n ee lH si lo af g Gnr o t i a pa f N ni la o m n , , af g2 00 , in s ,C i ; .D p r et adoaclrS re ,T e aj gMitr C m a d P n iy N n n 102 Jagu hn 2 ea m n C ri s a u r h i a t f o v u gy Scn o i l f l t h in nvrt, a gh u30 0 , h in C ia e dH s t f i e t Z eag U i sy H nzo 10 9 Z eag, hn ) o p aA a do j i ei j
组、 阴性对照组和正常细胞组 , 而转染 s N 一样 i A 3 序列组 cm c蛋 白表达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细胞组相 比无 明显差异 。转染 2 R ・y 4 h 各组 间细胞活性 未见显著差异 ,8 时细胞活性与 2 h相 比无显著增加 , 7 h时各组细胞活性有 明显增加 , 4h 4 至 2 以转染 s N .} i A 1序 R }平 。转染 s N .# s N .# i A 1 、 R A 2 序列后 ,44 、2h后抑制 R i 2 、87
应答基 因 cm c — y 是促进平滑肌细胞持续增殖的关键基 因。探讨针对 cm c 因的 R A干扰对体外培养平滑肌 细胞增殖和活性 —y 基 N 体外培养大 鼠 V MC , S s构建 3对针对 cm c 因的 R A干扰序列(iN .# s N -#s N - ) 1 阴性 .y 基 N s A 1 、i A2 、i A3 和 组 R R R # 转染 3对 s N i A序列 4 后 , R 8 h 各组 cm cm N . y R A表达水平显著低 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细
水通道蛋白-1小RNA干扰在前列腺癌研究中应用前景
RNA干扰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1表达抑制缺氧诱导的胶质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调的实验研究
E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 0 n d o wn- r e g u l a t i o n 0 f TRPC1 i n h i b i t s e x p r e s s i o n 0 f
VEGF i n d u c e d b y h y p o x i a i n g l i o ma c e l l s 3 年 6 月 第 1 0 卷 第 1 6 期
R NA 干扰瞬时受体 电位 阳离子通 道 1 表达 抑制缺氧诱导的胶质瘤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上调的 实验研 究
王 斌 刘 瑶 z 邹 飞
1 . 南 方 医科 大学 公 共 卫生 与热 带 医学 学 院 , 广东 广 州
MG c e l l s . Me t h o d s RT— PC R a n d c a l c i u m i ma g e t e c h n i q u e we r e u s e d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TRP C s u b t y p e s e x i s t e d i n U8 7 c e l l s . RNAi . r e l— a t i me RT— P CR. we s t e n r b l o t a n d EL I S A t e c h n i q u e we r e u s e d t o o b s e r v e e f f e c t s o f TRP C 1 O l l h y p o x i a — i n d u c e d VEGF g e n e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s e c r e t i o n . Re s u l t s TRP C 1 .T RPC 3 .TRP C4 a n d TRPC 5 w e e r f o u n d e x p es r s e d i n
RNA干扰的作用与调节
RNA干扰的作用与调节RNA干扰,全称RNA干涉,是一种由RNA分子介导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这种机制最早是在植物中被发现的,通过这种机制植物可以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
后来,人们发现RNA干扰也在其他生物中普遍存在,并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RNA干扰的作用和调节。
一、RNA干扰的作用1. 基因沉默RNA干扰最为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基因沉默。
在RNA干扰过程中,由特定的RNA分子介导形成的siRNA或miRNA序列可以与特定的mRNA靶标序列结合,从而导致mRNA降解或翻译受阻,从而抑制了该基因的表达。
这个过程就是基因沉默。
基因沉默最初是通过诱导DNA甲基化实现的,他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工作发现。
而后发现RNA干扰也可以通过该机制来沉默基因。
2. 基因表达调节RNA干扰不仅仅能够通过基因沉默影响基因表达,还能够在转录前后对基因表达进行调节。
在转录起始过程中,RNA干扰可以直接干扰转录机器的结构或调节因子的结合,从而阻止转录的发生或促进特定的结束。
3. 免疫调节生物体需要通过免疫系统来对抗感染、病毒等外来入侵的生物体,RNA干扰可以通过对病毒基因的干涉来免疫调节。
当病毒入侵生物体时,RNA干扰复合物可以识别病毒产生的RNA并切割它,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二、RNA干扰的调节虽然RNA干扰在基因调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RNA干扰本身也需要得到调节。
下面,我们将介绍RNA干扰的调节方式。
1. RNA干扰抑制因子RNA干扰抑制因子可以抑制RNA干扰复合物在靶mRNA上的结合和切割功能。
这种抑制可以是通过直接与干扰小RNA(siRNA或miRNA)相互作用,也可以是通过转录因子的调节来实现的。
有些RNA干扰抑制因子可以与靶mRNA合并形成复合物,从而抑制RNA干扰的发生。
2. RNA干扰放大器RNA干扰放大器可以调节RNA干扰的强度,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这种调节可以通过增强RNA干扰复合物和目标RNAs的结合,促进干扰小RNA的合成和检测。
RNA干扰技术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RNA干扰技术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作者:刘莉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276-01【摘要】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 RNAi)在眼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眼科收治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治疗2周后,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治疗后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RNA干扰技术是一种有效地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RNA干扰技术;眼科疾病;基因功能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又称基因沉默,是指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分子在mRNA水平关闭相应序列基因的表达或使其沉默的过程[1]。
RNA干扰现象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细胞中,是机体为了满足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对蛋白翻译水平进行有效调控的重要作用机制[2]。
RNA干扰技术是目前临床用于研究基因功能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通过RNA干扰技术来研究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最终利用其进行治疗,也日益受到了广大医学研究者的重视,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眼科收治的56例患者应用RNA干扰技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眼科收治的56例患者,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在26~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岁。
其中血管新生疾病20例,眼内肿瘤3例,青光眼6例,白内障13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4例。
1.2 治疗方法将靶向因子的siRNA局部注射到患者眼部或被切断的视神经残端[3]。
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
2 结果治疗2周后,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RNA干涉干扰素调节因子-1和CD74可抑制因高糖所致自发高血压大鼠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
RNA干涉干扰素调节因子-1和CD74可抑制因高糖所致自发高血压大鼠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叶勇;熊绍虎;张喜;刘艳春;孙瑜;杨向群;张传森【期刊名称】《解剖学杂志》【年(卷),期】2010(033)002【摘要】目的:探讨特异性iRNA下调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及CD74表达对高糖所致自发高血压大鼠源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的影响.方法:合成特异性IRF-1及CD74的RNA干扰片段,并将其插入载体pGSsi-U6/Neo/GFP以构建重组载体.借助Lipofectmine2000,将重组载体转染自发高血压大鼠源大血管平滑肌细胞,然后将细胞置于高糖环境培养.细胞计数、MTT法及PCNA表达以检测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携带特异性干扰IRF-1和CD74片段的重组质粒,经Lipofectmine2000转染后,分别见88.9%和80.5%的平滑肌细胞显示绿色荧光.与对照组相比,RNA干扰后,CD74和IRF-1的表达降至9.2%和4.2%.CD74和IRF-1表达的缺失导致细胞活力和PCNA表达的显著下调.MTT法的结果显示,IRF-1干扰引起平滑肌细胞OD的限制下降,但类似的结果在CD74干扰组中未见.结论:上述结果提示IRF-1和CD74基因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或可作为该疾病的治疗靶点.【总页数】5页(P149-153)【作者】叶勇;熊绍虎;张喜;刘艳春;孙瑜;杨向群;张传森【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干扰素调节因子-1和CD74的表达变化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源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 [J], 叶勇;熊绍虎;张喜;刘艳春;孙瑜;杨向群;张传森2.缝隙连接在TGF-β1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J], 钟华;胡清华;王恩帮;赵丹;孙志萍;司军强;何芳3.阿齐沙坦对转化生长因子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J], 李慧;李超民;刘薇;贾磊;拓步雄4.核因子-κB反义RN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J], 胡榕;洪华山;许昌声;吴可贵5.ANO1抑制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J], 孔繁慧;宋妤;卢畅;蒋一鸣;韩晓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VEGF小干扰RNA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VEGF小干扰RNA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角膜疾病是导致全球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角膜新生血管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在角膜上生长形成的血管。
角膜新生血管可导致眼表病变、视力受损和失
明等并发症。
目前,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方法主要包括角膜移植、激光治疗、眼用药
物等。
但这些治疗方法对患者体质和疾病程度的要求较高,并且存在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研究表明,VEGF是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VEGF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因此,通过使用VEGF小干扰RNA来抑制VEGF表达,有可能成为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新方法。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VEGF小干扰RNA在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为开发有效的角膜新生血管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SPF级兔子,通过角膜刮伤和碱损伤的方法建立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VEGF小干扰RNA导入兔角膜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等方法检测VEGF表达和RNA干扰效果,并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和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成情况和VEGF的表达情况。
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统
计和分析,探讨VEGF小干扰RNA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将可以进一步探讨VEGF小干扰RNA在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方面的潜力及其机制,并为开发有效的角膜新生血管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此外,本研究还
可以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microRNA 在角膜新生血管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 在角膜新生血管中的研究进展岑超;周善璧【摘要】·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 CNV)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that affecting corneal transparency, and it is a high risk factor of allogeneic corneal graft rejection. lt has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for the regulation of CNV. microRNAs are a class of endogenous non-protein-coding micromolecule RNAs which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regulating a series of life process.Researches in recent years show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RNA and CNV.ln this article we reviewed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se researches.%角膜新生血管(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是影响角膜透明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因此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已成为研究热点。
microRNA是一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调控多种生物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 microRNA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有着紧密联系,本文将对目前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445-447)【关键词】microRNA;角膜新生血管;基因调控【作者】岑超;周善璧【作者单位】400016 中国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400016 中国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是影响角膜透明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因此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已成为研究热点。
水通道蛋白-1在角膜内皮细胞液体转运中的作用研究
水通道蛋白-1在角膜内皮细胞液体转运中的作用研究
张红旭;张明昌
【期刊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年(卷),期】2007(025)003
【摘要】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在牛角膜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在角膜内皮液体转运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1在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并用水通道蛋白阻滞剂对氯汞苯磺酸酯(pCMBS)处理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观察处理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渗透性水通透率(Pf)改变.结果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中有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上.汞剂处理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Pf分别为(0.044±0.005)cm/s(n=15)和(0.017±0.003)cm/s(n=1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通道蛋白-1在牛角膜内皮细胞液体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的改变能够导致角膜水肿和功能改变.
【总页数】3页(P205-207)
【作者】张红旭;张明昌
【作者单位】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
【相关文献】
1.水通道蛋白与肺组织中水的转运 [J], 阎雪彬;王明安
2.水通道蛋白-4与钾离子通道4.1在脊髓水肿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陈铁戈;党跃修;王明;张东亮;郭永强;张海鸿
3.水通道蛋白-1在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J], 张红旭;张明昌
4.水通道蛋白-1在牛角膜内皮细胞液体转运中作用研究 [J], 张莉;王莉
5.小G蛋白在心肌钠通道蛋白转运中的作用 [J], 张紫冠;胡森;陈文博;黄峥嵘;李卫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NA干涉技术及眼科应用
RNA干涉技术及眼科应用
孔怡淳;赵堪兴
【期刊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年(卷),期】2014(032)004
【摘要】RNA干涉(RNAi)是将细胞内引入与内源性mRNA编码区某段序列同源的双链RNA(dsRNA),使该mRNA发生特异性降解,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作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的一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眼科相关领域的研究表明,RNAi对多种眼科疾病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包括眼科新生血管性疾病、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眼内肿瘤、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等.由于RNAi能够高效地、特异性地抑制体内特定基因的表达,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就RNAi干涉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以及在眼科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5页(P370-374)
【作者】孔怡淳;赵堪兴
【作者单位】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眼科研究所)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3003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4
【相关文献】
1.RNA干涉技术及其在眼科的应用 [J], 陆宏;孙慧敏
2.RNA干涉技术及眼科应用 [J], 孔怡淳;赵堪兴
3.RNA干涉技术(RNAi)应用研究进展 [J], 项艳;朱苏文;程备久
4.RNA干涉(RNAi)技术应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研究策略 [J], 张定校;樊斌;刘榜;李奎
5.双链RNA干涉技术(RNAi)在不同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 韩蓓;王秀敏;顾学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IF-1α特异性双链RNA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剂量-效应关系
HIF-1α特异性双链RNA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剂量-效应关系宋伟涛;夏晓波;熊思齐【期刊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年(卷),期】2012(030)004【摘要】背景脂质体介导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特异性双链RNA(dsRNA)能够有效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抑制效率与其剂量比相关。
目的探讨HIF-1α dsRNA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剂量-效应关系。
方法采用Smith的方法,将出生后7d的C57BL/6J小鼠置于氧舱内,控制氧体积分数为(75±3)%,5d后正常氧环境喂养7d后处死;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鉴定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
将出生后7d的8只小鼠于空气中喂养,为正常组。
另51只8日龄小鼠放入(75±3)%的高氧环境中,5d后出舱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空载体组(3只)和基因治疗组,基因治疗组按照剂量比例(脂质体:质粒)亚分为9个组,每组5只。
出舱当天空载体组小鼠玻璃体腔内注射空载体pSilencer2.1-U6hygro,基因治疗组按照不同剂量比例注射HIF-1α dsRNA表达质粒pSilencer2.1-U6hygro,均采用脂质体介导。
对照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
注射后7d采用FITC—Dextran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变化,采用病理切片统计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核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差异。
结果视网膜铺片荧光造影发现,正常组视网膜血管分布呈规则均匀的网状结构。
对照组和空载体组视网膜血管不规则扩张,中周边部有大量血管新生。
基因治疗组中央区视网膜血管迂曲及不规则扩张较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明显减轻,其中脂质体:质粒为1:1组更为明显。
病理切片显示,正常组很少见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细胞核,而对照组和空载体组中均大量出现,其发生率为100%。
RNA干扰对大鼠脑内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研究
RNA干扰对大鼠脑内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研究楚燕飞;李兵仓;陈菁;王建民;高春芳;郑鲁【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07(33)12【摘要】目的探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对大鼠脑内水通道蛋白4(aquapofin4,AQP4)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特异性抑制AQP4表达的短发夹环质粒载体AQP4 RNAi pGenesil-2.Wistar成年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脂质体组、对照质粒组和AQP4 RNAi组(n=20),采用右侧脑室给药的方法分别于术后2、5、7、15 d进行一般情况观察,对双侧大脑半球、脑干和小脑进行光、电镜检查,运用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AQP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脑室内注入AQP4短发夹环质粒载体后大鼠的精神、运动、行为未见明确异常,光、电镜病理检查发现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态、分布和脑室的形态结构与假手术组相比未见明显改变.AQP4蛋白和mRNA的表达呈进行性减少,至术后第7天,分别减少62.75%±3.6%和63.65%±2.35%.结论短发夹环AQP4 RNAi质粒载体能有效减少脑内AQP4的表达,对中枢神经的功能无明显影响.【总页数】5页(P719-723)【作者】楚燕飞;李兵仓;陈菁;王建民;高春芳;郑鲁【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50医院神经外科,河南洛阳,471031;解放军第150医院神经外科,河南洛阳,471031;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解放军第150医院神经外科;解放军第150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9【相关文献】1.高压氧对急性损伤期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J], 梁珊;李灼日;杨竹林2.GHBA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脑内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J], 郜旭;李莎;吴秀萍3.富氢水对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脑内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J], 陈先俊;王迪芬;刘颖;袁佳;张海玲4.U0126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J], 张树恒;衣服新;倪伟民;孟飞;叶志军5.尼莫同对严重烫伤幼年大鼠脑内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J], 胡维晟;刘曾旭;郭涌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鼠角膜缘新生血管微小RN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分析
大鼠角膜缘新生血管微小RN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分析毛旖旎;胡雁;侯胜平;周善璧【期刊名称】《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39)8【摘要】目的:研究微小RNA(MicroRNA)在大鼠角膜缘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信号通路间的相关性,探讨MicroRNA在角膜缘新生血管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缝线法建立SD大鼠角膜缘新生血管模型,选择LAN MicroRNA芯片,采用酶标记方法标记样品,将样品与芯片探针杂交,对表达谱芯片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明显差异表达MicroRNA为16个,其中上调10个,下调6个。
明显上调的MicroRNA有:miR-142、miR-146、miR-21、miR-223、miR-214、miR-199、miR-483、miR-322、miR-126 miR-1224;明显下调的有miR-30e、miR-101、miR-184、miR-200c、miR-200b、miR-204。
其中与VEGF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的有:miR-142、miR-146、miR-21、miR-223、miR-199、miR-322、miR-200、miR-30e、miR-204、miR-1224。
通过检索,miR-142 miR-200和miR-322与VEGF相关基因重合最多。
结论:miR-142miR-200和miR-322在大鼠角膜缘新生血管模型中差异表达显著且与VEGF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总页数】5页(P1090-1094)【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微小RNA;基因芯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者】毛旖旎;胡雁;侯胜平;周善璧【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眼科;眼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2.2【相关文献】1.改良内皮抑素基因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 [J], 葛红岩;肖楠;田霈;王琳;罗鑫;刘平2.改良内皮抑素基因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 [J], 葛红岩;肖楠;田霈;王琳;罗鑫;刘平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及退化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J], 滕旭;孙旭光;王智群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hRNA表达质粒抑制鼠角膜新生血管与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J], 费春梅;周善璧5.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小干扰RNA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J], 范先群;李瑾;傅瑶;贾仁兵;陆雯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icroRNA在眼部新生血管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在眼部新生血管中的研究进展丁一珩;张红【摘要】多种眼部组织可形成新生血管,如角膜、脉络膜和视网膜等.而病理性新生血管的产生是导致视力损害甚至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于眼部新生血管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激光光凝治疗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等.以往关于该疾病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该疾病相关的生物活性因子.miRNAs可靶向作于相应的mRNA并使mRNA表达下调,从而调控相关生物活性因子的表达,影响眼部新生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14【总页数】6页(P2765-2770)【关键词】眼部;新生血管;微RNA【作者】丁一珩;张红【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眼部新生血管主要由变性、炎症、外伤和肿瘤等各种病因所致,可出现在角膜、脉络膜和视网膜等多种眼部组织,造成渗出、出血和增生等病理改变,会损伤眼部结构和功能,最终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1]。
目前,临床上关于眼部新生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有激光光凝治疗、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1],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大部分仅限于针对症状缓解与改善,并均对健康组织存在潜在的危险甚至损伤。
现阶段普遍认为,眼部新生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与眼部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生物学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能够导致这个过程的生物活性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分泌异常或其调控基因的异常表达均被认为与该病发生机制存在联系[2]。
其中,微RNA(microRNA,miRNA)在眼部新生血管疾病中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现对miRNA在眼部新生血管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mi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一般对转录后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其合成过程相对复杂,首先在细胞核内miRNA的基因转录成为初级miRNA,初级miRNA被Drosha RNase剪切成前体miRNA,然后核内的转运蛋白将其转运到胞质中。
RNA干扰在离子通道调控中的作用机制
RNA干扰在离子通道调控中的作用机制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通过通道将离子从细胞内输送到细胞外或者从细胞外输送到细胞内,从而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离子通道的活动对于神经、肌肉等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细胞增殖、炎症等方面的生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离子通道的调控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至关重要。
而目前研究发现,RNA干扰技术在离子通道的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真核生物内部对RNA分子进行特异性降解的机制,是一种基因沉默技术,可以靶向性地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
RNA干扰技术通过合成小分子的多肽肽酶所对应的小RNA,介导获得的siRNA或miRNA与靶基因mRNA序列互补结合,促使mRNA降解或者抑制mRNA翻译,从而达到靶向抑制基因的目的。
在离子通道的调控中,RNA干扰技术可以通过靶向抑制离子通道mRNA的表达来实现调节离子通道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
RNA干扰技术对于离子通道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离子通道调节子的筛选、靶向抑制离子通道的mRNA表达、RNA干扰蛋白与离子通道调节之间的交互作用。
离子通道调节子的筛选是RNA干扰技术在离子通道调控中应用的重要环节。
离子通道调节子是指能够调节离子通道活性和/或表达的蛋白质。
通过RNA干扰技术,研究者可以筛选出具有调节离子通道活性和/或表达的蛋白质,从而发掘新的调节离子通道的潜在靶点。
例如,在对钾通道的筛选中,研究者发现FXYD蛋白可以调节其活性,在对钠通道的筛选中,发现Navbeta蛋白可以调节其表达和活性,这些结果提供了新的调节离子通道的靶点。
靶向抑制离子通道的mRNA表达是RNA干扰技术应用于离子通道调控中的重要实验手段。
RNA干扰技术可以通过干扰离子通道mRNA的表达,从而调节离子通道的活性。
例如,在对钾离子通道进行干扰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合成siRNA靶向抑制Kir2.1通道的mRNA,发现Kir2.1通道的活性随着siRNA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说明siRNA可以通过靶向抑制Kir2.1通道的mRNA,使得其活性下调,由此达到上调细胞的电位的目的。
ORC1基因RNA干扰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ORC1基因RNA干扰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影响的开题报告背景: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是血管壁的主要细胞成分,对维护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过度增殖和迁移的VSMCs参与多种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因此,进一步研究VSMCs的分子机制,探究VSMCs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ORC1属于起始子复合物(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ORC)家族蛋白,在DNA复制和染色质结构维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ORC1也参与VSMCs的增殖和迁移,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大鼠VSMCs中ORC1的表达,探究其对VSM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ORC1在VSMCs中的分子机制及生物学功能。
研究设计:1. 细胞培养:利用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RA-SMCs)进行实验。
根据需要将细胞分为干扰组和对照组。
2. RNA干扰:通过合成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抑制ORC1基因转录和翻译。
在干扰组细胞中转染siRNA,对照组细胞转染空载体。
3. 检测ORC1表达: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中ORC1表达是否受到干扰。
4. 细胞增殖实验: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
5. 细胞迁移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
预期结果:通过RNA干扰技术成功抑制VSMCs中ORC1的表达,在细胞水平上探究其对VSM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以期进一步认识ORC1在VSMCs中的作用机制及生物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