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工程的实施激活村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村域经济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一村一品建设方案
乡村振兴一村一品建设方案乡村振兴是近年来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而“一村一品”是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策略之一,指的是根据每个村庄的资源特点和优势产业,选择并培育一种具有竞争力和市场潜力的特色农产品或乡村旅游项目,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基于乡村振兴的目标和原则,提出一套详细的“一村一品”建设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对农村的资源条件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评估。
这包括土地资源、气候条件、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需要了解村庄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乡土特色,以便在选择“一村一品”时更好地发掘和利用这些资源。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培训和交流活动,增强村民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这可以包括农业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工艺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可以帮助村民提高生产能力,增加收入。
接下来,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有潜力的农产品或旅游项目作为“一村一品”的核心。
在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性。
例如,如果村庄有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可以选择发展特色农产品如绿茶、柑橘等;如果村庄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如文化遗址的保护和旅游开发。
选择一个能够与村庄的特色相契合,并有市场需求的产品或项目,才能够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在选择了“一村一品”之后,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这包括资源整合、种植技术改进、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整合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产品品牌的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后,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村民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因此,我们还需要加强村民的组织能力和凝聚力。
可以通过建立村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促进村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总之,“一村一品”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发掘和利用村庄的独特资源和特色,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报告
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报告——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2021年6月19日)为掌握全市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探索加速一村一品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咱们采取市与县(市区)配套联动、全面统计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就此进行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全市辖12个县市区,134个乡镇,6454个行政村,总人口812万人,耕地783万亩,乡村农户165万户,农业人口596万人,乡村从业劳动力371万人。
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70亿元,农人人均纯收入4590元。
最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升级,全市以发挥资源、传统和区位优势为前提,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以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一村一品发展,取得良好开端,日趋凸显,在局部地域已形成主导格局。
据调查统计,到2021年末全市一村一品专业乡镇发展到18个,占乡镇总数的13.4%;专业乡镇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2.35万户,占63.4%;专业乡镇农人人均纯收入、主导产业从业农户人均纯收入别离达到5771元、6019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7%、31.1%。
专业村发展到67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0.4%,其中农产品生产型602个,涉农服务型21个,非农产业型41个;专业村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6.05万户,占77.4%;专业村农人人均纯收入、主导产业从业农户人均纯收入别离达到5766元、6063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6%、32.1%。
综合分析,全市一村一品发展呈现出以下突出特点:一是主导产业日趋凸显。
围绕大蒜圆葱、瓜菜、优质果品、速生丰收林、苗木杞柳、肉鸭蛋鸭、奶牛肉牛、淡水产品、甜叶菊、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形成一批专业基地、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户。
目前,种植业建成170万亩大蒜圆葱、15万亩优质西瓜、10万亩优质马铃薯、600万m2食用菌、10万亩甜瓜、5万亩甜叶菊、5万亩中药材、5万亩芦笋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03处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2570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6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56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存栏1600万只肉蛋鸭养殖基地;水产业建成700余处规模养殖基地;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90万亩干鲜果品、25万亩苗木花卉和1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1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适应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化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是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凝聚力、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盟委“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七年大变化”的发展战略,快速推进我办事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古迹办事处开展了一次为期1个月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活动。
办事处11个村根据区位不同,按照集体经济发展较弱、一般和较好的三种情况,召集村领导、财政所所长或农经负责人以及村两委负责人共计32人举行了座谈。
通过座谈,认真听取了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现状、措施和难点,深入剖析了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与会人员对今后发展我县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一、我办事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办事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因区位优势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发展较好的村,依据原有的集体资产,在发展扩容过程中的近城优势,或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抓住规划制订的产业支持政策,加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整合集体资产、资源,集体经营性资产日渐增多,集体经营年收益逐步增大;但绝大部分村社,因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集体可经营资产很少,有的甚至没有可经营性资产,集体收入甚微,经济增长方式和增收渠道十分单一,集体资产增速极慢,效益极差。
目前我办事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原有村办企业、集体办公用房及其它资产的租赁收入;二是财政的各项补助收入(如修建农民活动中心的资金支持);三是通过土地流转,流转业主给予村社集体的服务费协调费;四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业主的各项协管费。
一村一品项目实施方案
一村一品项目实施方案一村一品项目是指在农村地区选择特色产品,通过培育和推广,使其成为一个村级产业品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项目。
下面是一份关于一村一品项目实施方案的700字简要说明:一、项目背景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新途径。
一村一品项目是一个有效的方式,通过培育和推广特色产品,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选取特色产品,建立村级产业品牌,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2. 任务:(1) 调研分析:对村级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和调查研究,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
(2) 选择特色产品:结合调研结果,选择具有潜力的特色产品进行培育和推广。
(3) 培育产业品牌:通过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品牌推广等措施,使特色产品成为村级产业品牌。
(4) 发展市场渠道:积极开拓市场渠道,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5) 支持政策保障:提供财政支持、优惠政策和法律保障,为一村一品项目提供支持。
(6) 农民培训和转型:通过培训和转型计划,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
三、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调研分析(1个月)(1) 制定调研计划:确定村级资源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2) 实地调研:对村级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调查研究。
(3) 数据分析: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确定适合发展的特色产品。
2. 第二阶段:选择特色产品(2个月)(1) 专家评估:组织专家对选择的特色产品进行评估,确定哪些产品具有潜力。
(2) 筛选机制:制定筛选机制,选择出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
(3) 培育计划:为特色产品制定培育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时间表。
3. 第三阶段:培育产业品牌(3个月)(1) 加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机制,提高特色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2) 品牌推广:制定品牌推广计划,提高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 建立销售网络:与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增加产品的销售渠道和范围。
一村一品一主题
一村一品一主题大宁县果树服务中心关于一村一品一主体的汇报材料实施“一村一品一主体”工程是充分利用大宁县的土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我县自提出并倡导以来,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
今年以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推动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新格局的尽快形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下面就我县发展“一村一品”的基本情况、经验体会、问题困难及发展意见等,报告如下:一、我县发展“一村一品一主体”的主要成效。
在省、市的直接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支柱产业,激活农村市场经营”为目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主体”,村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做强做大县域经济。
二、我县发展“一村一品一主体”的几点体会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工作,关键在于抓好“四个重点”。
1、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和决心。
“一村一品一主体”工作能否有效地推进,首先取决于领导认识的高度和工作推进的力度。
我县一开始学习推广“一村一品一主体”经验,县委、县政府领导就高度重视,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执政为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来抓。
实践证明,没有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决心,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发展“一村一品一主体”就难以取得明显成效。
2、关键在于培育、引进、壮大一批能够把“一村一品一主体”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并努力付诸实践的带头人。
调研报告:基层“一村一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调研报告:基层“⼀村⼀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基层“⼀村⼀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我国“⼀村⼀品”⽰范村镇的建设势态良好,乡村特⾊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从整体上来看,“⼀村⼀品”⽰范村镇通过激发⾃⾝农业资源优势和⾃然⽣态优势,⾛⼈⽆我有、⼈有我优、⼈优我特的发展路径,推进了整村开发和连⽚带动,成为乡⼟特⾊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但是,在实际发展中,由于发展不平衡、差异化等原因,仍存在⼀些困难和问题。
⼀、存在主要问题产业化层次较低,产业链条有待延伸我国已有的“⼀村⼀品”⽰范村镇在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些成效,形成了专业化的乡镇、村,但从实际来看,距离“⼀村⼀品”特⾊产业的预期还有较⼤差距,⽐如发展规模、区域集中程度等⽅⾯,都尚未达到现代化农业的标准和要求。
第⼀,在促进特⾊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研发、产业培育、特⾊产品推⼴合作、特⾊农户⽣产、特⾊产品加⼯、⽣产和销售等⽅⾯并未形成有效闭环。
⽐如,部分村镇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仅停留在表⾯,在创新研发上没有优势;在⽣产经营⽅⾯,⼟地流转存在困难,种养殖难以形成规模化格局。
第⼆,缺乏强有⼒的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转化增值⼒差。
当地培育的龙头企业带动能⼒不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和效果,没有形成企业农户为体系的联合和订单农业,农业经济效益低,⼜因为深加⼯较少,导致农业产业化⽔平低,⽆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品牌影响⼒弱,特⾊产品竞争⽆优势“⼀村⼀品”的实质就是通过开发出当地特⾊产品,从⽽带动⼀系列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品牌就是检验“⼀村⼀品”发展成效的标准之⼀。
⽬前,我国⼤多数“⼀村⼀品”⽰范村镇拥有注册商标或产品认证,然⽽这些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相对较弱,⽆法形成品牌效应;且⼤多数运营主体的资⾦、能⼒等有限,对品牌建设的整体运转能⼒不强,缺乏整体规划,也制约着“⼀村⼀品”产品的营销。
以武汉市蔡甸区莲藕为例,“蔡甸莲藕”在本地市场颇负盛名,部分产品也远销海外,然⽽,在品牌建设上⼒度尚显不⾜。
博爱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河南省农业厅综合 与政策法规处 主办
博 爱
广 茄 杂 2 等 优 质 茄 子 新品 种 . 成 全 号 建 国 最 大 的 优质 茄 子 生 产 基地 。“ 菜东 西 种 、 子 带 动 战 略 在 技 术 服 务 上 。 茄 实
已 上 报 。 据 主导 产 业 分 类分 为 农 产 品 生产 根 型专业村 , 导产业有蔬菜 、 果、 姜 、 主 水 生 养 殖 等 ; 农 产 业 型 专 业 村 , 导 产 业 有 服 装 非 主 加 工 、 织 、 通运 输 、 粉 加 工等 。 丝 交 铁
一
点 。 是 完 善科 技 服 务 体 系 , 强 技 术 格训l 二 加 。 县 里 根 据 农 时 季 节 , 时邀 请 省 农 大 、 农 及 省 科 院 、 农 业 局 的 专 家 、 授 到 该 县讲 课 , 市 教 对
的 一 个 5 规 划 。“ 菜东 种 是 把西 年 西 就
部 乡 镇 成 熟 的种 菜 技 术 弓 到东 部 乡镇 }
种 植 面积 最 大 的 专业 村 。 村 市 场 是豫 北 最 蒋 大 的蔬 菜 交 易 市场 ,年 交 易 星 4. 1 k , 5Z g 际  ̄ 西村 是博 爱 县 温室 蔬 菜 生 产 效 益最 高的 村 。
通过 股 份 制 、 作 制 、 司制 等 形 式 大 面 积 合 公
条 件 的村 委 会 每 6 7 贴 1 0 .连 补 2 6 m补 元 0
年 。 县 信 用 联 社 对 每 个 大 拱 棚 扶 持 贷 款
1 0 元 , 政府 贴 息 1 。 外 , 0 县 0 发 展 机 制 . 化 体 制 支 创 强 撑
一村一品建设实施方案
一村一品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近年来,一村一品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该项目旨在通过挖掘农村乡村的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实现农村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一村一品建设落地生根,制定并实施本方案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任务。
二、实施步骤1. 项目启动- 成立一村一品建设项目组,明确项目目标和计划,确定项目实施时间表。
- 对农村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 资源评估和选择- 对当地农村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和调查,包括土地、水源、气候、人力资源等。
- 依据评估结果选择具有潜力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3. 产业规划和布局- 制定一村一品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
- 根据产业规划制定产业布局,合理分配资源,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链。
4. 产业培育和发展- 提供资金支持和相关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创业和发展特色产业。
- 加强技术支持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
5. 品牌宣传和推广- 打造一村一品品牌形象,设计标志、口号等宣传物料。
- 开展宣传活动和推广活动,增加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6. 产业升级和扩大规模- 鼓励农民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 拓展销售渠道,开拓新市场,增加产品销售额和收益。
三、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一村一品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 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项目投资,提供融资支持。
2.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为一村一品项目提供税收、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
-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项目落地提供便利。
3. 技术支持- 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村从业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咨询。
- 配备专业人员,提供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支持。
四、预期成果1. 农村经济增长通过一村一品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
2. 特色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特色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一村一品调查报告范文
一村一品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背景一村一品是农村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黄家村特色玉米为例,进行一村一品的调研报告。
通过对黄家村特色玉米的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的调研,分析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一村一品发展提供参考。
二、黄家村特色玉米发展现状1.种植规模黄家村位于盐池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
近年来,黄家村积极推进特色玉米种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目前,黄家村特色玉米种植面积已达到1000亩,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2.品种选择黄家村特色玉米品种以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为主,如“盐池一号”、“盐池二号”等。
这些品种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良,深受当地农民的喜爱。
3.生产技术黄家村特色玉米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地膜覆盖、滴灌等,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黄家村还积极推广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玉米的品质和安全性。
4.加工销售黄家村特色玉米主要以鲜食为主,部分用于加工成玉米面、玉米油等产品。
在销售方面,黄家村特色玉米主要通过批发市场、超市等渠道销售,销售渠道较为稳定。
同时,黄家村还积极开拓网络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将特色玉米销往全国各地。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品种单一目前,黄家村特色玉米品种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
这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消费者选择余地较小。
因此,需要加强新品种的引进和研发工作,提高特色玉米的品种多样性。
2.生产技术落后虽然黄家村特色玉米采用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但整体上仍存在生产技术落后的问题。
例如,部分农民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产量低下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3.加工销售能力不足目前,黄家村特色玉米的加工销售能力相对较弱。
部分农民缺乏加工技术和设备,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附加值低等问题。
同时,销售渠道也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
一村一品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一村一品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一村一品发展现状调查报告第1篇20_(请自填)年,镇在市农牧业局的大力推动下,在市委、市府的重视下,按照我市“一村一品”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因地制宜推进我镇特色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一是合理规划布局,抓好核桃苗木、天麻、半夏、生猪等优势产业,肉牛,蚕桑,园区中药材农产品基地建设,壮大“一村一品”发展规模。
立足资源和传统优势,我镇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求,确立了核桃、生猪、肉牛、中药材、蚕桑、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要求各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大力招商引资,建立特色基地,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镇、特色村。
目前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为重点的核桃产业,以金山观村为重点的蔬菜产业、以生猪、肉牛为重点的大柏垭村、以粮油为重点的多宝村、化琳村;以中药材为重点的回龙村、以肉牛、天麻为重点的明清村、以蚕桑为重点的金鼎。
“一村一品”块状经济凸现特色。
二是培育壮大规模企业、种植大户,以规模生产、种植、养殖、政策扶持为依托带动“一村一品”发展。
目前,我镇的核桃苗木种植规模达到600余亩,辐射带动150户农户从事相关产业发展。
规模养猪大户4户,肥猪年出栏20_(请自填)余头。
肉牛养殖大户2个。
三是搞好人才培训,培养“一村一品”带头人我镇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多种渠道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一村一品”带头人。
组织村干部、企业家、种养能人参加乡镇组织的培训班进行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
三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目前已培训1000人次,提高农民实用技术和就业能力。
二、发展“一村一品”的下步打算我们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途径,进一步发挥优势产业,加强特色基地建设,大力培育特色品牌,不断拓展农产品市场,努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格局向前发展。
一村一品自查报告
一村一品自查报告一村一品自查报告15月12日为了更好的了解一村一品发展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关注感受一村一品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并进一步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特此利用假期时间,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通过走访部分农户,对本人所在的龙门镇观山村一村一品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现将汇报如下:一、一村一品的定义及发展背景所谓的一村一品就是结合本地区的资源和优势,集中力量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手段。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大分县率先推行一村一品运动,振兴了农村经济,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成功典范。
陕西是全国一村一品发展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做得最好的省份之一。
省政府更是提出了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即在陕西省选择1000个村进行示范,辐射带动10000个村的发展。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二、基本情况与产业现状1、地理位置:在镇政府驻地西南1.7公里处,海拔115米。
古称下园和观兰山。
村委会设在观山,辖5个自然村:观兰山、溪州尾、后井、土楼角、福地厝。
观山村东至龙门,西至湖山,南至翠坑,北到金狮。
2、人口与土地面积:观山村共分11个小组,共有人口3165人,面积5平方公里,农田760亩,森林1640亩。
3、近年情况:近年来,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与时俱进,争先发展,乡村村组水泥路全部铺通,田间道路宽广畅通,降低了村民劳动强度,提高了村民劳动效率。
人畜饮水基本解决,电话、电器基本普及,医疗卫生设施齐备,医保、农保平均达到90%以上,村委办工条件趋于现代化,村民收入逐年提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村种植也主要以水稻为主,种植面积约为700亩,亩产750斤左右。
多年以来村农民人均收入一直徘徊在元左右。
从开始全村采用“统一规划、分户种殖”的模式,大力发展茭白种植产业,截止,现有120户500余人从事茭白种植,村农民人均收入也达到了3500元左右。
三、主要经验1、必须选准一个切合实际的产业。
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和X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实施意见》精神,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切实加快“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努力打造X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业追赶超越新目标,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二X届三次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重点,不断壮大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打造农业产业品牌,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区巩固精准脱贫成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找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的切入点,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二)坚持农民主体原则。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及其生产经营自主权,通过政府引导、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转变观念,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三)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根据多样化、优质化、品牌化的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产品。
(四)坚持政府推动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通过项目扶持、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形式,引导农民、企业、合作社和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快速发展。
(五)坚持产业脱贫原则。
要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与产业脱贫相结合,一方面要在基础条件好、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和村组先行先试,另一方面要重点在贫困村建立产业基础,有效提升贫困村依靠产业脱贫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巩固精准脱贫成果。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实施方案背景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背景下,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打造农村美丽宜居新风景,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农村振兴中,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战略,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这个策略的实质是:在全国规划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推广发展产业集群,在基层党组织带动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乡村现代化。
在这方面,本篇文章将通过阐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实施方案,介绍如何让这种策略更好地落地。
策略实现1. 一镇一业一镇一业的本质是通过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升级发展社会经济。
需要利用地方资源和特色优势首选一个以此镇命名,该镇的主要产业从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科技产业等等各个方面涉及,将该镇打造成一个主导产业,并且实现特点发展合理布局。
1.1 食品产业在镇中的开发和生产,主要是为市场提供农产品、副食品、饮料、糖果等系列产品。
例如,选出天然茶叶、稻子、果子、肉类、奶酪、钢铁、木材、羊毛、农药、钢铁等品类,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配置合理。
1.2 机电装备制造将套机床、锻压机械、冷冻设备、纺织机械、山地机械、轮胎制造、家具制造等这些行业聚合在一起,建立更为完善的机电制造体系,主要生产出农用机械、工程机械等类别的机械设备。
1.3 高新技术产业该行业旨在打破原有行业模式,推动科技产业不断创新,主要生产电子产品、机器人、科技金融等产品。
2. 一村一品一村一品实质上是通过农业种植、养殖业、手工业和文化旅游等综合方式打造农村及其特色产品,该产业标志着该村特色。
例如,选出大米、小麦、葡萄、鲢鱼、鲤鱼、蜂蜜、核桃、山茶等这些特产,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地方文化的推广活动。
3. 一品一镇一村在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过程中,需要关注这三个方面的协作关系。
一品则是通过在周围的村庄生产特色农产品、农艺人形代表该镇,而一村则是在镇中打造“品牌农村”,该村以其特色经济和地方文化为特点,成为该镇打造农村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镇中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一村一品汇报材料范文
一村一品汇报材料范文标题:迈向现代化农业,我们村的一村一品发展汇报一、引言近年来,我村积极推行一村一品发展战略,探索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的产业发展模式。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我村选择了县特色水果产业为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向。
通过长期的努力和不断的创新探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充分证明了一村一品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和效益。
二、特色水果产业的现状调查我们在选择特色水果产业为一村一品之前,进行了社会调查和市场研究,了解了当前市场对水果的需求和消费趋势,并调研了本地区其他村庄的农产品特色。
通过调查发现,特色水果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相对稳定,且还具备一定的增长潜力,这为我们选择特色水果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市场基础。
三、发展目标和计划根据我们的市场调研结果,我们确立了我村的一村一品发展目标和计划。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培育特色水果产业,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我们的发展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引进先进的栽培技术,并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水平;2.建立现代化的温室大棚,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加特色水果的产量和质量;3.创新销售渠道,拓宽市场,建立与果农、商贩、超市等销售端的合作关系;4.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特色水果深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
四、实施情况及成果展示1.引入先进的栽培技术和培训我们组织农技人员到农田指导农民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教授农民科学的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水灌溉技术,帮助农民提高水果的产量和品质。
我们还邀请专家来村子开展培训,提供农产品质量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2.建设现代化大棚我们投资购建现代化温室大棚,为水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
大棚中设备齐全,实施自动化管理,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我们还注重开展农业废弃物和污水的处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拓宽销售渠道和加工产业我们积极与果农、商贩、超市等建立合作关系,开拓直销渠道,提高水果销售的效益。
此外,我们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研发制作特色水果干、果酱等深加工产品,提高水果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按照省农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调研的有关要求,由委副主任××带队、委园艺特产处处长××参加的调研组,于11月6日—11月8日赴××县、××县、××市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调研,组织召开了三次座谈会,深入乡村、加工企业、家庭农场等11个点实地参观考察。
总的看,各地都在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对涉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内容也有了一些认识和看法,结合业务部门职责和产业生产经营特点,谈了一些好的想法和建议。
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市及××市都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工作措施着实,工作重点突出,工作成效明显。
(一)科学谋篇布局,统筹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近些年来,各地在产业发展上思路明确,既有总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在各产业发展上也有一些具体的发展理念和思路。
××市提出了“五六七”发展战略。
××县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工作重点敲在发展园艺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上。
××县按照“一个统领、两条主线、一个保障”的工作思路,以打造绿色特色产业大县为目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市提出建设“一心、一园、两带、五区”的发展思路。
(二)依托资源优势,重点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
各地都能根据本地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情况,确立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重点和模式。
××市在稳定玉米、大豆农产品种植的前提下,着力建设七大产业基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畜牧业发展较快,农产品加工业优势明显,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经营初见成效。
合浦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合浦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作者:宁宴庄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4期为了积极配合北海市创建特色农业示范市的创建工作,更好掌握我县“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加快我县“一村一品”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现对我县发展“一村一品”的情况进行调研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全县管辖13个镇2个乡,255个行政村,总人口78万人,耕地78.58万亩,乡村农户18万户,农业人口78万人,乡村从业劳动力44万人。
2009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709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01元。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升级,全县以发挥资源、传统和区位优势为前提,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一村一品”发展,取得良好开端,在局部地域已形成主导格局。
据调查统计,到2009年底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到10个,仅占行政村总数的3.9%,全是农产品生产型的专业村。
专业村农户数9000户,专业村主导产业从业农户6500户,占专业村农户数的72.2%;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导产业从业农户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930元、524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4.6%、21.8%。
综合分析,全县“一村一品”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充分利用我县资源优势发展主导产业。
我县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临近东南亚诸国,处于大西南、海南及东南亚的中枢位置,地理位置优越。
我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1921小时,年均气温22.4℃,极端最高气温37.7℃,最低气温-0.8℃,年总积温8181℃,无霜期358天,县内大小河流93条,年均降雨量1663毫米,相对湿度75~86%。
全县有9个镇地地处沿海,海岸线长308公里,0~10米等深线海域2.93万公顷,海滩涂2.7万公顷。
正是由于有这等资源优势,我县“一村一品”由过去以种植业为主向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发展,种植业由过去以粮食生产为主向粮食与经济作物并举转变。
一村一品综合调研报告
孝义市林业局“一村一品”综合汇报根据吕农发【2011】17号文件精神,从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局组织全市林业系统15名干部职工开展了“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活动,通过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对全市15个核桃产业发展先进示范村的基本情况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调查了解,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对各村的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发展思路和目标,并帮助确立了具体措施,站在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的层面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现将“一村一品”调研情况综合如下:一、基本情况孝义市辖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有379个行政村,耕地总面积141万亩,总人口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
其中,有11个乡镇为核桃主产区,境内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通讯事业发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保险日臻完善,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阶段,核桃产业是我市转型发展的主导产业。
2010年底,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根据调查显示,全市有15个村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特色,主要以核桃产业发展为发展方向。
15个专业村行政区域总面积43360亩,耕地面积19335亩,流转土地面积5811亩,总户数2734户。
总人口8368人,按文化程度分:高中以上人数1804人,文盲半文盲2224人;按人口结构分:0—14岁人口1940人,15—64岁人口3830人,65岁以上人口1647人。
人均纯收入5278元,特色农产品品牌数2个。
劳动力人数3541人,其中外出打工劳动力1416人,在本地非农就业343人,返乡创业8人,村干部97人,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41人;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合作资产1903万元,合作社会员1598个,合作社年经营收入894万元,村集体资产总数13229万元,村集体负债总数1247万元,村办企业1个。
农业总产值2011万元,其中林业总产值985.5万元(以核桃产值为主);第二产业产值462万元;第三产业产值792万元;全市总产值3265万元。
农村年度开展一村一品工作总结
农村年度开展一村一品工作总结一村一品是指以农村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为基础,通过整合农村资源、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创新农村经营模式,推动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积极推动了一村一品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下是我们对这一年度工作的总结和反思。
首先,在整合农村资源方面,我们深入调研和了解农村的资源分布和特色产业情况,制定了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通过与当地农民合作社、合作社、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等合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布局,确保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化。
其次,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产业等。
我们结合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确定了三个标杆产业,即柑橘、茶叶和养殖业,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
我们积极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推动他们从传统农业转型为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我们注重创新农村经营模式,推动农村精准扶贫和脱贫。
我们积极探索和推广包括农民合作社、农村淘宝等在内的新型农村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
我们注重培训和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通过精准扶贫,我们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推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我们在一村一品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一些贫困村的特色产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我们加大对贫困户的扶持力度。
其次,一些村民对新型农村经营模式的接受度较低,需要我们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再次,一些村级组织存在能力不足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需要我们加强组织建设和管理能力培养。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我们将继续加大一村一品工作的力度。
首先,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整合农村资源,优化产业结构。
其次,我们将加强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推进。
再次,我们将加强新型农村经营模式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
合浦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1 年第 2 01 9期
合浦县“ 一村一品" 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宁 宴 庄 ( 合浦县 西场镇农 业服 务 中心 广西合浦
为 了积极配 合北 海市创 建特色 农业 示范 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创 建工 作 ,
更 好掌握我县 “ 一村一 品”发展现状 和发展 中存在的突 出问 题, 进一步研 究和探索 加快 我县 “ 一村 一品” 发展 , 推进现 代农
品” 发展在 推进农 业产 业化经 营升级 、 建设 现代 农业 、 进 推 新 农村建设 中的重要作 用和地位 ,缺 乏应有的认识 和足够 的 重视 , 实践 中造成 重视程 度不够 、 工作 推进力 度不 大 、 资金投 入不 足 , 约“ 制 一村一 品” 快速健康发 展。 2主导产业 规模小 , 、 区域布 局分散 。就 全县综合分 析 , 在 局部地区 、 部分产业 已初步形成 了“ 一村一品 ” 专业村 , 县按 全 照严 格标 准意义上还没有形 成专业乡镇 、 专业户 。 从调查情 况 看 , 论是产业基 地发展规模 、 产品区域集 中度远远 不适 无 产业 应 现 代农 业发 展 的要 求 。专业 村 占全 县行 政村 的比重 仅 为 3 % , 区域 化布局 、 业化生 产 、 . 与 9 专 一体化 经营产业 化发 展的 要求 还有很大差距 。 3 标准化程度低 , 品牌意 识不 强 。 一村 一品” 展的 、 质量 “ 发 标 准化程度 不高 , 农民群众 的质 量 品牌 意识还不强 , 推进 加快 农业标准化 生产 、 加强农产 品品牌培育 , 高农 产品市场 核心 提 竞争力 , 没有成为 自觉行动和必 然选择 。 目前 已形 成的专 还 从 业村看 , 无论是 主导产 品标 准化生产基地 的规模 , 还是农 产品 “ 三品 ” 质量 认证水平 , 离现代农 业发展 的要求 都有较 大差距 。 全县 l 个专业村 中 , 0 这两方面发 展还是空 白。 4产业化水平低 , 、 龙头企业带 动能力弱 。 一村一品” “ 产业 化 水平低 , 主导产 品链条 短 、 农产 品精 深加工 程度 低 、 龙头 企 业带动能力 弱 、 农产品市场开拓 能力不强 。全县 1 0个专 业村 中, 与龙头 企业实施有 效对 接仅 4个 , 4 % ; 立农产 品专 占 0 建 业批发市场 4 ,占 4 %,建立农 民专业合作 经济组 织的 4 个 0 个 , 4 %。 占 0 在整个主导产 品销售 中专业村通过龙头 企业销售
XX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作情况汇报5则范文
XX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作情况汇报5则范文第一篇:XX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作情况汇报关于XX镇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情况的汇报近年来,我镇按照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现将我镇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情况的汇报如下:一、切实抓好甘蔗生产,合理布局优势农产品基地,夯实“一乡一业”基础,壮大“一村一品”规模一是围绕好“一乡一业”建设要求,抓好甘蔗种植管理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们始终紧紧咬住甘蔗生产不放松,强化措施,挖掘潜力,做好甘蔗种植的宣传、发动、协调、服务工作,甘蔗支柱地位不断得到加强,产量连续多年排在全县前列。
2010年全镇完成甘蔗种植面积61000多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二是我镇立足资源和传统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求,确立了甘蔗、香蕉、木茹、南瓜种植等农业主要特色产业,要求各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大力招商引资,建立特色基地,培育种养大户,重点扶持发展绿色无公害果品、无公害蔬菜、规模养猪、养鸡大户,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村。
目前形成了各村有特色产业支撑的新格局,具体有:XX社区甘蔗、甜橙种植;XX村的淮山、茄子特色蔬菜种植;XX村的木薯连片种植、桑蚕养殖;XX村的绿色无公害香蕉基地、XX鸡养殖;XX、XX村的甘蔗种植;定坤村的西瓜、葡萄种植;XX、XX村的黑山羊、土鸡养殖;XX、XX村的网箱养鱼、龟鳖养殖等,“一村一品”块状经济凸现特色。
据统计,全镇2010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实现产值达4555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达95%,覆盖农户率达98%。
二、培育壮大规模养殖、种植,以规模养殖、种植为依托带动“一村一品”发展我镇按照“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原则,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从政策、资金、服务方向加大了对市场前景广、产品销售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规模养殖、种植扶持力度,鼓励加大发展规模,以规模养殖、种植带动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村一品激发村域经济生机活力
关于神木县袁家沟村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
村域经济以何种模式发展,因地制宜选择一品上规模带动整体发展,还是各自为阵的个户生产经营模式效益更显著,这是农村发展的新时期面临的现实选择课题。
日前,我们组织专人对神木县锦界镇袁家沟村得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显而易见,“一村一品”模式的村域经济发展之路正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推进,生产经营技术、规模的提高,资金投入的整合,现代特色农业必将形成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格局。
示范作用逐渐增强,带动影响力的提升将推动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基本情况
袁家沟村位于秃尾河上游,神木县锦界镇西北方向15公里处,全村人口329人,劳力156人,农耕地700亩。
该村属于开放型小规模河谷沟道地类,四面地势较高,为起伏沙丘地类,植被较为稀疏,沟道内地势平缓,多为下湿沟台地。
小气候特点明显,昼夜温差大,水资源相当丰富。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所生产的夏洋芋色泽光滑,个大、商品性好,秋白菜品质优良、产量高。
2008年将该村确定为以“夏洋芋+秋白菜”种植模式为主业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通过三年的示范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07年种植面积为90余亩,08年种植面积扩大到208亩,09年发展到308亩,10年在09年的基础上又增加20亩为328亩占总耕地面积近50%。
种植技术上主要通过地膜覆盖,夏洋芋及秋大白菜复种品种的更新,配方施肥、提早播种等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双季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010年依据前两年的试验、示范及调节商品薯上市时间的经验,采用小弓棚、覆膜、不同熟制品种的搭配技术实现夏洋芋早、中、晚三期上市,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秋白菜种植施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叶菜类专用肥,充分利用沼液、沼渣进行追施肥等提高了其产量及品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农民人均纯收入08年为4800元,09年为8300元,10年增至10300元,每年上一个台阶。
收入来源由以前劳务输出
为主转向“夏洋芋+秋白菜”种植业为主导,目前已占总收入的80%。
根据调查统计,该村2008、2009、2010年经济收入情况如下:
表一
调查抽样村2008、2009、2010年经济收入情况对比表
调查抽样的该村在2008、2009、2010种植业获得较快发展。
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二
调查抽样村2008、2009、2010年种植业效益对比情况表
劳务性输出收入在该村渐渐失去半壁江山的角色,2008、2009、2010年该村劳务输出收入情况具体见下表:
表三
调查抽样村2008、2009、2010年劳动力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个)
二、快速发展成因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袁家沟村村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经济意识不断增强。
本村农民能不断拓宽思路,想方设法从实际出发,利用本地资源,积极引进资金,争取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业大户,带动全村发展,不断学习农业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
二是积极制定规划,发展经济循序渐进。
能根据本村得实际自然条件、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制定年度规划,积极咨询,科学布局,趋利避害。
使得投入适中,收益最大化,与市场的合理接轨,使高产出转化为高收入。
三是积极推动主导产业的规模发展。
从调查结果来看,主导产业的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逐步增加,产出的收
入比重也在大幅度提升、使得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幅明显加快。
四是劳务输出逐步向劳务返回过度。
劳务输出,外出打工的收入与种地收入效益比较,正逆向发展,劳力劳动力返乡既是数量的增加,更是劳力素质的快速提高,这部分外出打工人员年龄小、文化程度高、信息来源广,是农村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是先进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能。
良种的更新、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等综合技术的推行,彻底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
财政补资金的大量投入,保障了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的全面科学合理应用,成为快速发展的引擎。
三、存在问题
从调查中了解的情况来看,袁家沟村村域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农民科技意识仍显淡薄,商品意识不强,不能主动积极地寻找市场。
二是土地不能合理流转,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操作程度低,规模效应难以体现。
三是辐射带动效果还不够,没有体现出“一村示范,十村推进”的整体效果,从而使“夏洋芋+秋白菜”这一投资小、见效快的产业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几点启示
1、统一认识,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该村村委会一班人认真学习省、市、县关于“一村一品”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统一认识,坚定发展“一村一品”的决心和信心,逐组召开群众会,动员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夏洋芋+秋白菜”种植模式的主导产业。
从2007年起通过统一调整土地,统一购置物资材料,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栽培,使得产业能够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如果将此种模式得有推广,将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2、加大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为了做好“一村一品”建设,争取项目资金在水利、交通、电力等方面大力投入,整合中、省、县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各项投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在编制项目、安排资金时在金融服务、技术推广、用地用电用水、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安排上给予优先支持。
先后投入各类资金100多万元,夯实基础设施,使得主导产业的生产和销售得以保证。
由此可以说明要想更好的发展村域经济,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村域经济能否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以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强投入。
3、全方位服务,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由于两季种植方式2007年在该村首次实施,种植技术和种植方式都和以往有所不同,县技术单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逐年对村民进行培训,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指导和演示,确保农民群众能够掌握该项技术。
在基础设施配套、专业技术引进、规模化组织生产等方面县技术单位同样进行了规划指导,使得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
4、积极探索与市场的接轨
由政府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牵线,该村和县城内大型超市合作,设立专门销售摊位,让农产品及时出售,逐步为打品牌,注商标奠定基础。
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等发展模式,以村为单位,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传统,因地制宜,选准产业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突破发展主导产业,实行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多措并举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生产效益,使产业既增产又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统筹城乡市场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合理调控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利益分配,形成城乡一体的市场流通和农业服务体系,强化组织服务功能,真正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市场能否接纳产品是产业发展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合作社、技术单位及其政府相关单位应加强市场建设和市场引导,保证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实现村域经济稳定繁荣,推而广之。
附件2
村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表
行政隶属:神木县(市)锦界乡(镇)袁家沟村
填表人:梁鸡保职务:填表时间2011年5月14日
2010年示范村基本情况
注:不在家居住三个月以上为“外出打工”;在此居住三个月以上为“外来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