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题三 统计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三统计初步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必修三统计初步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必修三统计初步教学案例教学案例:高中数学必修三统计初步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意义和重要性。

2. 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3.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表格整理、图形展示、数值分析。

4. 统计数据的解释和预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重点: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正确地解释和分析统计数据。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

2. 投影仪和统计软件(如Excel)。

3. 实际生活中的统计案例(如天气预报、股票市场等)。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与统计相关的基本概念。

2. 教学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知识。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对统计的兴趣。

例如,“你如何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是如何通过数据来预测未来的天气。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分别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方法。

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

3. 巩固练习: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检验他们的掌握情况。

例如,可以让学生收集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数据。

4. 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强调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同时指出统计的局限性,强调统计不能完全替代人的主观判断。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口头提问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等。

2. 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饼状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特点。

3. 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班级学生身高、体重等情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绘制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饼状统计图。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统计图的案例素材,如班级学生身高、体重数据等。

2. 准备统计图的绘制工具,如直尺、彩笔等。

3. 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展示案例和统计图。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案例,引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以班级学生身高、体重数据为例,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绘制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图,并分享统计图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统计方法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自己所在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布情况。

2. 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如家庭用电情况、零食消费统计等。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家中成员的消费情况,绘制相应的统计图。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第一章:认识统计1.1 学习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概念,能够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统计的概念及其作用。

(2)常用的统计方法:表格法、画图法等。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统计的概念、统计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统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统计的方法:讲解表格法、画图法等统计方法,并示例。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统计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统计的方法及作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收集数据2.1 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整理数据。

(2)培养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1)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等。

(2)整理数据的方法:排序法、分类法等。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收集数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

(2)讲解收集数据的方法:讲解调查法、观察法等收集方法,并示例。

(3)讲解整理数据的方法:讲解排序法、分类法等整理方法,并示例。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整理数据3.1 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整理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培养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1)整理数据的方法:排序法、分类法、绘图法等。

(2)数据分析的方法:比较、排序、求和等。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5、比较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分辨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纵向条形统计图。
(1)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6、你认为应该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三练习
练习十第一题:
(1)哪几种动物跑得比鸵鸟快?哪几种动物跑得比鸵鸟慢?
(2)如果它们赛跑,谁跑第一,谁跑最后?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拿出第二张空白统计图,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条形,标出数据再分析。
(2)能不能用最简洁代表10厘米、5厘米的条形统计图)分析:能不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每格代表1厘米、2厘米的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哪一种太长?
(1)重点观察:每格代表2厘米、1厘米的条形统计图,要从这张图看出学生身高的差距只要哪些部分?(底下的名字与0,上面的一部分)那中间一部分怎么办?
(2)折叠的部分在图中怎样表示?
(3)出示制好的折叠式统计图:仔细观察,那一部分是折叠的,表示多少?与过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在什么范围?
4、小结:什么时候要用折叠式条形统计图(数据比较大、数据相差比较小)
5、试一试,用这种简洁明白的方法制作以上同学体重统计图。
(1)从上面两个统计图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教学重点
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你知道你的身高和体重吗?
2、比一比你们小组谁最高,谁最重?
3、自学教材第39页例2
二探究合作
1、统计小组内同学的身高、体重,完成统计表。
姓名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2、讨论学习:
(1)如果把以上统计表制成纵向统计图,你准备每格表示几厘米?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分析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分析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分析人教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统计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板块,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具有关键作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统计》内容,为学生初步引入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概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单元的教案进行详细分析。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让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用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示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等工具,展示统计图表的制作过程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统计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与生活中统计相关的图片或实例,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情况,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情况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新授环节数据收集教师提出问题,如“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数据。

可以让学生通过举手、投票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下册3统计统计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下册3统计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122页例2、例3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1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学习统计方法。

2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教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了庆祝这个节日的到来,我们二年级(1)班要在这一天举行联欢会,大家准备什么节目来庆祝呢?学生答:唱歌、跳舞……教师:参加哪个节目的人数最多?学生可能说,参加唱歌的人数最多,也可能说参加跳舞的人数最多……教师:谁说得对呢?(学生无法回答)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知道我们班上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多?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少呢?引导学生说出统计,从而板书课题:统计。

二、自主探索,经历统计过程1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教师: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哪些节目?(学生说,教师板书:唱歌、跳舞、讲故事、弹琴)教师:用什么办法统计参加每个节目的人数呢?学生一一报自己参加的节目,4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2填表、分析教师:现在(指黑板)对班上同学参加节目的人数了解清楚了吗?学生可能会说不太清楚,因为从这上面只能看出“正”字多少,还应算出参加每个节目的同学具体有多少人。

接下来让学生算一算,并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自主填表,然后交流。

教师: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教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对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对,在统计过程中,画“正”字法是基本的方法,今后会经常用到。

三、尝试运用,深化对统计的理解教师:刚才我们统计了班上参加庆祝六一儿童节节目的人数,大家表现得真棒!现在,森林里的兔妈妈想了解它的孩子们谁采集的蘑菇的朵数最多,同学们能帮兔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吗?(多媒体出示例3的信息)教师:要知道它们1天分别采了多少应怎么办?教师:好!你们根据图上的信息,算出3只小兔1天各采了多少朵蘑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三单元统计一、教材分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1,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出示: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品牌 A B C D统计/箱30 45 25 10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高中必修三数学统计教案

高中必修三数学统计教案

高中必修三数学统计教案
主题:统计学概述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

一、引入
通过实例引入统计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概念介绍
1.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学科,是现代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抽样、数据等。

三、常用统计方法
1.描述统计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2.概率统计方法:频率分布、概率分布、期望值等。

3.推断统计方法: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四、练习
1.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2.练习题:让学生做一些实践练习,巩固所学的统计方法。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统计学的重要性,并展望后续学习内容。

六、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扩展
介绍一些统计学在现代科学研究和社会应用中的具体案例,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注:此为一份简单的高中必修三数学统计教案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课题统计(方案C)

课题统计(方案C)

课题统计(方案C)1. 引言课题统计是一个重要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学校、教育机构或其他组织了解课题的分布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这篇文档中,将介绍课题统计的方案C,该方案包括了课题的主题分布和学生的课题选取情况的统计分析。

2.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课题统计,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学生填写的问卷调查:可以设计一份问卷,让学生填写他们选取课题的主题、理由等信息。

•学生提交的课题选题申请表:学生在选取课题时通常需要填写一份选题申请表,可以从中收集相关信息。

•教师记录:教师可以记录学生选题的相关信息,如学生姓名、选题主题等。

以上三种方式可以结合使用,以收集更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确保收集的数据准确无误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统计分析。

3. 课题的主题分布统计课题的主题分布统计可以帮助了解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课题选择情况。

以下是主题分布统计的步骤:1.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一个数据表格,表格的列可以包括学生姓名、选题主题等相关信息。

2.根据选题主题的不同,将数据进行分类并计数。

可以使用Excel等工具进行分类和计数操作。

3.统计每个主题的数量,并计算其在总选题数量中的占比。

可以使用柱状图、饼图等可视化工具展示主题分布情况。

4.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学生在不同领域的选题倾向,进一步探讨选题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主题分布统计可以帮助学校或机构了解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兴趣和潜力,为制定相关教育政策和调整课程内容提供参考。

4. 学生的课题选取情况统计学生的课题选取情况统计可以帮助了解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课题的选择和倾向。

以下是课题选取情况统计的步骤:1.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一个数据表格,表格的列可以包括学生姓名、选题主题、选题类型等相关信息。

2.根据选题类型将数据进行分类并计数。

选题类型可以包括实验类、文献调研类、实践类等。

3.统计每种选题类型的数量,并计算其在总选题数量中的占比。

可以使用柱状图、饼图等可视化工具展示选题类型分布情况。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37页例1、“做一做”及第38页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1.同学们,课余时间你们都有哪些兴趣爱好呢?2.(PPT课件出示示意图中的6项活动)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复习旧知,承接新知。

(1)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统计本班同学对活动项目的喜爱情况,用什么方法能一目了然地表示出来?方法一:统一计数表示;方法二:全班集体举手表决;方法三: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分别填入表格。

(3)分析数据:从这两张统计数据的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分析数据,体验比较。

(出示教材第36页单式统计表)(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异同点?(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2)请你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对男女生各项进行比较)(3)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加直接吗?(合并表格)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介绍,运用课件,逐步呈现新的统计表。

(3)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1)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数学必修三统计知识点(通用3篇)

数学必修三统计知识点(通用3篇)

数学必修三统计知识点(通用3篇)数学必修三统计知识点篇1(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①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②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①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②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③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数学必修三统计知识点篇2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3统计》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3统计》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的紧密联系。
情感目标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含义。
教学重点
分析统计中的含义,学会简单数据分析,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方法。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板书:100分98]
[板书:99分99]
[板书:98分99]
[板书:100分100]
[板书:96分98]
[板书:98分100]
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
平均分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十一
全课小结。
17练习十一练习题
一、练习内容: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
二、练习要求: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练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
三、练习题:
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第一章:认识统计1.1 教学目标:了解统计的概念,能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1.2 教学内容:讲解统计的定义,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统计的作用,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用到统计的情况。

1.4.2 讲解统计概念:讲解统计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统计的目的和作用。

1.4.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收集数据,用图表表示数据,分析数据。

第二章:收集数据2.1 教学目标: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能整理和分类数据。

2.2 教学内容: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如何整理和分类数据。

2.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收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

2.4.2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学会整理和分类数据。

第三章:整理数据3.1 教学目标: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整理数据,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2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如何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和分类。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整理数据的方法:讲解排序、筛选和分类的方法。

3.4.2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整理,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

第四章:描述数据4.1 教学目标: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描述数据,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4.2 教学内容: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如何用图表、文字等方式展示数据。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描述数据的方法。

4.4 教学步骤:4.4.1 讲解描述数据的方法:讲解用图表、文字等方式展示数据的方法。

4.4.2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描述,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
案(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教师:我们前段时间一直在学习除法,那今天我们换换思维,来学习一个新知识。

(出示课题,板书)
(2)阅读并了解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知
教师:在课余时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呢?看一看下面几个活动利有你喜欢的活动么?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学生举手回答。

1、引入统计表
提问:这么多人,我怎么才能知道大家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清楚的知道每种活动喜欢的人数?
想一想,能用咱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老师的问题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统计知识来清楚的知道喜欢每种活动的人数。

1 2 3。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讲学稿备课人:顾吉栋课型:新授时间:2010年3月20日班级姓名第三单元统计单元备课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表2、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材简析: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里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另一种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的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3、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简单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知识点:(一)简单的数据分析1、横向条形统计图2、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的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二)求平均数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2、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能力训练点:1、会根据统计数据补充统计图1、对统计结果作出恰当地判断和预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的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能补充完整4、从统计图上能获得信息,并提出问题解答。

5、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讲学稿备课人:顾吉栋课型:新授时间:2010年3月20日班级姓名1、简单的数据分析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单的数据分析(一)38页例1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统计数据补充统计图,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

2、使学生能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对统计结果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预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中掌握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难点:提高收集信息,数据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简单的数据分析二、出示目标:1、会根据数据补充统计图2、能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三、自学指导1、38页经理与服务员的对话,服务员是怎样汇报的?2、把下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名称是(),纵轴表示(),横轴表示(),注意:标出数据,不用加单位。

最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最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第三单元统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了解复式统计表,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

教学指导:1.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填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复式统计表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统计观念。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复式统计表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经历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统计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便于观察、比较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1)情境:(出示36页主题图图片1 )师:现在同学们的课外生活都非常丰富,老师在课下了解了一下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报1项),并进行了记录,大家看看,有什么感受?我们可以怎样进行整理?(出示图片2)小结:我们可以采用画正字的方法,将收集上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制成统计表。

(2)统计并填写单式统计表。

①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统计表,对男生和女生分别进行统计。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分析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分析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分析人教版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三年级下册《统计》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统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应用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2. 课程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 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学会通过调查和整理数据,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 培养分析和解读统计数据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和沟通能力。

二、教案分析1.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数据的调查和整理; -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提问、讲解或引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对统计的初步认识。

步骤二:概念讲解(20分钟)针对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讲解主要内容,例如: - 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 数据的分类和计数; - 数据的统计图表。

步骤三:实例演示(2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引导学生进行统计数据的调查、整理和分析,并帮助学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如学生的饮食偏好、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等。

步骤四:练习与讨论(20分钟)分发练习册或提供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进行讨论。

通过练习,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例如:你觉得统计有什么应用价值?你在练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3. 教学方法与技巧•导入问题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实例演示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统计知识和技巧。

•练习与讨论: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统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统计》

第三单元《统计》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统计”是《标准》内容中第一学段统计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

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认识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同时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两种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运用数据进行推断,进一步体会统计功能。

3、提供丰富的素材,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单元教学要求: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单元教学重、难点: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简单数据分析预习内容:《简单的数据分析(一)》预习方法:1、仔细看书中例题。

2、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不懂的做上记号,以便上课时交流讨论。

3、尝试做一做练习题。

预习过程:看一看:仔细看数学书第38页,例1想一想:1、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找找图上的信息。

2、根据图中的数据尝试设计统计图?说一说你设计的统计图中一格代表几个单位?3、说一说横向统计图和纵向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做一做:练习十第一题教学过程:一、自学反馈,1、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2、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

(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3、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二、重点点拨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

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分析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分析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分析人教版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设计分析一、引言本篇文档旨在深入剖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的教案设计。

通过详细的分析,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该教案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根据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统计》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学生应能掌握基本的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2. 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包括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绘制等。

2.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和“案例教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案设计分析1. 教案结构: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的教案设计清晰明了,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个部分。

这种结构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有序进行教学活动。

2.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统计数据,然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收集和整理数据,最后再进行数据分析。

这种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学反思:在教案中,教师预留了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反思,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的问题,也有利于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总结总的来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的教案设计科学合理,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强调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这样的教案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知识,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三 统计1、(2011襄阳)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襄阳市各单位都举行了“红歌大赛”. 某中学将参加本校预赛选手的成绩(满分为100分,得分为整数,最低分为80分,且无满分)分成四组,并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图5),请根据统计图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参加本校预赛选手共 人;(2)参加预赛选手成绩的中位数所在组的范围是 ; (3)成绩在94.5分以上的预赛选手中,男生和女生各 占一半. 学校从中随机确定2名参加市“红歌大赛”,则恰好是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的概率为 .2、(2010襄阳)3、(2009襄阳)江涛同学统计了他家10月份的电话清单,按通话时间画出直方图,从左到右分别为一、二、三、四组.如图8所示. (1)他家这个月总的通话次数为_________次,通话时间的中位数落在第_________组内; (2)求通话时间不足10分钟的通话次数占总通话次数的百分率.(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4、(2008襄阳)为了了解学生课业负担情况,某初中在本校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被抽查的学生中,每天完成课外作业时间,最长不足120分钟,没有低于40分钟的,并将抽查结果绘制成了一个不完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10所示(1)请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被抽查50名学生每天完成课外作业时间的中位数在__________组(填时间范围)(3)若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请估计该校大约有__________名学生每天完成课外作业时间在80分钟以上(包括80分钟)5、某社区积极组织社区居民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为了解该社区居民捐款情况,对社区部分捐款户数进行分组统计(统计表如下),数据整理成如图8所示的不完整统计图.已知A、B两组捐款户数直方图的高度比为1:5,请结合图中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⑴ A 组的频数是多少?本次调查样本的容量是多少? ⑵ 求出C 组的频数并补全直方图.⑶ 若该社区有500户住户,请估计捐款不少于300元的户数是多少?6、2011年国家对“酒后驾车”加大了处罚力度,出台了不准酒后驾车的禁令.某记者在一停车场对开车的司机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本次调查结果有四种情况:①偶尔喝点酒后开车;②已戒酒或从来不喝酒;③喝酒后不开车或请专业司机代驾;④平时喝酒,但开车当天不喝酒.将这次调查情况整理并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记者本次一共调查了 名司机. (2)求图甲中④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并补全图乙.图5 84.579.589.594.599.5人数分数420320频数(通话次数)通话时间(分)5 10 10 20 20 5 15 15 25(注:每组内只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51015 20 25频数(学生人数)(每组数据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40 60 80 100 120 时间(分钟) 图10(3)在本次调查中,记者随机采访其中的一名司机,求他属第②种情况的概率. (4)请估计开车的10万名司机中,不违反“酒驾”禁令的人数.7、甲、乙两校参加区教育局举办的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两校参赛人数相等.比赛结束后,发现学生成绩分别为7分、8分、9分、10分(满分为10分).依据统计数据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1)在图12-1中,“7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等于 °.(2)请你将图12-2的统计图补充完整.(3)经计算,乙校的平均分是8.3分,中位数是8分,请写出甲校的平均分、中位数;并从平均分和中位数的角度分析哪个学校成绩较好.(4)如果该教育局要组织8人的代表队参加市级团体赛,为便于管理,决定从这两所学校中的一所挑选参赛选手,请你分析,应选哪所学校?8、学校随机抽样调查了初二某班全体学生每周上网所用时间,同时也调查了使用网络的学生上网的最主要目的,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下面两幅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⑴在这次调查中,初二该班共有学生多少人?⑵如果该校初二有660名学生,请你估计每周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的初二学生大约有多少人?⑶请将图2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并计算这个班级使用网络的学生中,每周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料的学生有多少人?9、玉树地震后,全国人民慷慨解囊,积极支援玉树人民的抗震救灾,他们有的直接捐款,有的捐物,国家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及其他基金会分别接收了捐赠,青海省也直接接收了部分捐赠。

截至5月14日12时,他们分别接收捐赠(含直接捐款数和捐赠物折款数)的比例见扇形统计图(图①),其中,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共接收...捐赠约合人民币15.6亿元。

请你根据相关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其他基金会接收捐赠约占捐赠总数的百分比是 ; (2) 全国接收直接捐款数和捐物折款数共计约 亿元; (3)请你补全图②中的条形统计图;(4)据统计,直接捐款数比捐赠物折款数的6倍还多3亿元,那么直接捐款数比捐赠物折款数各多少亿元?分 数 7 分 8 分 9 分 10 分 人 数 11 0 8 甲校成绩统计表乙校成绩扇形统计图 图12-1 10分9分8分72° 54°7分 乙校成绩条形统计图86 48分 9分 分数人数210分 图12-27分 0 8 454% 14% 40% % 看新闻 查找学 习资料 其它上 网目的 游戏娱乐 图2(注:每组数据只含最大值,不含最小值.)时间(小时)0 5 10 15 20 25 30 0~20 人数(人) 2~44~6 6以上 5 25 18 5 2 图1第6题图10、某校九年级(1)班所有学生参加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测试,根据测试评分标准,将他们的成绩进行统计后分为A 、B 、C 、D 四等,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未完成),请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⑴ 九年级(1)班参加体育测试的学生有_________人; ⑵ 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⑶ 在扇形统计图中,等级B 部分所占的百分比是___,等级C 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 ⑷ 若该校九年级学生共有850人参加体育测试,估计达到A 级和B 级的学生共有___人.11、某校九年级有200名学生参加了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的初赛,为了了解本次初赛的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 将他们的初赛成绩(得分为整数,满分为100分)分成五组:第一组49.5~59.5;第二组59.5~69.5;第三组69.5~79.5;第四组79.5~89.5;第五组89.5~100.5.统计后得到图8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部分).观察图形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第四组的频数为_________________.(2)若将得分转化为等级,规定:得分低于59.5分评为“D ”,59.5~69.5分评为“C ”,69.5~89.5分评为“B ”,89.5~100.5分评为“A ”.那么这200名参加初赛的学生中,参赛成绩评为“D ” 的学生约有________个.(3)若将抽取出来的50名学生中成绩落在第四、第五组的学生组成一个培训小组,再从这个培训小组中随机挑选2名学生参加决赛.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挑选的2名学生的初赛成绩恰好都在90分以上的概率.12、某地区随机抽取若干名八年级学生进行地理会考模拟测试,并对测试成绩(x 分)进行了统计,具体统计结果见下表:某地区八年级地理会考模拟测试成绩统计表分数段 90<x ≤100 80<x ≤90 70<x ≤80 60<x ≤70 x ≤60 人数12001461642480217(1)填空:①本次抽样调查共测试了 名学生;②参加地理会考模拟测试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分数段 上;③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则分数段为90<x ≤100的人数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2)该地区确定地理会考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的为合格,要求合格率不低于97%.现已知本次测试得60分的学生有117人,通过计算说明本次地理会考测试的合格率是否达到要求?13、某环保小组为了解世博园的游客在园区内购买瓶装饮料数量的情况,一天,他们分别在A 、B 、C 三个出口处,对离开园区的游客进行调查,其中在A 出口调查所得的数据整理后绘成图6.(1)在A 出口的被调查游客中,购买2瓶及2瓶以上饮料的游客人数占A 出口的被调查游客人数的__________%.(2)试问A 出口的被调查游客在园区内人均购买了多少瓶饮料?(3)已知B 、C 两个出口的被调查游客在园区内人均购买饮料的数量如表一所示 若C 出口的被调查人数比B 出口的被调查人数多2万,且B 、C 两个出口的被调查游客在园区内共购买了49万瓶饮料,试问B 出口的被调查游客人数为多少万?出 口B C 人均购买饮料数量(瓶)32九年级(1)班体育测试成绩统计图A B C D 等级2015 10 5人数10%DAC30%B1.522.53101234人数(万人)饮料数量(瓶)图6表 一24 6 810 60 12 分数频数/人0 14 16 1870 80 90 100 14、学生小明、小华到某电脑销售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到2010年该公司经销的甲、己两种品牌电脑在第一季度三个月(即一、二、三月份)的销售数量情况.小明用直方图表示甲品牌电脑在第一季度每个月的销售量的分布情况,见图①;小华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乙品牌电脑每个月的销售量与该品牌电脑在第一季度的销售总量的比例分布情况,见图②.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这三个月中,甲品牌电脑在哪个月的销售量最大? ▲ 月份;(2)已知该公司这三个月中销售乙品牌电脑的总数量比销售甲品牌电脑的总数量多50台,求乙品牌电脑在二月份共销售了多少台?15、恩施州教科院为了解全州九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组织了部分学校的九年级学生参加4月份的调研测试,并把成绩按A 、B 、C 、D 四个等级进行统计,将统计结果绘成如下的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说明:A 等级:96分及以上;B 等级:72分~95分;C 等级:30分~71分;D 等级:30分以下,分数均取整数) (1)参加4月份教科院调研测试的学生人数为 人; (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3)扇形统计图中B 等级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 ;(4)2011年恩施州初中应届毕业生约45000人,若今年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与4月份调研测试试题难度相当(不考虑其它因素),请利用上述统计数据初步预测今年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A 等级人数约为 人.16、在“5·12防灾减灾日”之际,某校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安全逃生知识”测验根据这部分学生的测验成绩(单位:分)绘制成如下统计图(不完整):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组 频数 频率 60≤x <70 2 0.05 70≤x <80 10 80≤x <90 0.40 90≤x ≤100 12 0.30 合计1.00请根据上述图表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补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2)若从该校随机1名学生进行这项测验,估计其成绩不低于80分的概率约为_ ▲ . 17、某校为了解九年级800名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随机抽查了50名学生进行体育综合测试,所得成绩整理分成五组,并制成如下频数分布表和扇形统计图,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频数分布表 扇形统计图组别 成绩(分) 频数 A 50≤x <60 3 B 60≤x <80 m C 70≤x <80 10 D 80≤x <90 n E90≤x <10015(1)频数分布表中的m =_ ▲ ,n =_ ▲ ;(2)样本中位数所在成绩的级别是_ ▲ ,扇形统计图中,E 组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_ ▲ ;(3)请你估计该校九年级的学生中,体育综合测试成绩不少于80分的大约有多少人?5101700850DC B A 15001600170018001000110012001300140050060070080090040030020001002011年恩施州部分初中毕业生调研考试数学成绩分析条形统计图人数第20题图12011年恩施州部分初中毕业生调研考试数学成绩分析扇形统计图D C BA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