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八年级全册的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全册的物理知识点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 物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等基本规律的自然科学。
其研究对象包括物理量、物理变化和物理过程。
2. 物理量及其单位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状态或物理过程特征的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等。
在国际单位制中,物理量都有确定的单位,如长度的单位为米,质量的单位为千克。
3. 物理实验和观测物理实验和观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和观测可以获取数据,并验证或推翻理论,发现新规律和现象。
二、运动学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指物体运动时所发生的位置变化。
速度是指物体运动在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位移量。
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改变量在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变化率。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加速运动的运动状态,其位移量随时间的变化呈二次函数关系,速度和加速度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恒定。
3.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以初速度为零自由下落的运动状态。
在地球上,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近似为9.8m/s2,且方向竖直向下。
三、力学1. 力的定义和单位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为物体间的吸引或排斥作用,其大小和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形状、质量等有关。
力的单位为牛顿(N)。
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受合外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意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其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质量和重量质量是物体的惯性量度,是指物体所固有的物质量大小。
重量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受的力的大小,是质量与重力加速度之积。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近似为9.8m/s2。
四、能量和功1. 能量的定义和单位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具有能使物体发生变化的作用。
其单位为焦耳(J)。
2. 功的定义和单位功是外力作用下物体所产生的位移,表现为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之积。
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概述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推力或拉力。
- 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 力的单位:牛顿(N)。
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力。
- 摩擦力:物体间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
- 支持力: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的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的等效力。
- 分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4.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
- 加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运动的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
- 压强的计算公式:P=F/A,其中P是压强,F是作用力,A是受力面积。
-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
2.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浸入液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
- 浮沉条件: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决定了物体的浮沉状态。
三、能量1. 能量的概念- 能量的定义:能够做功的能力。
- 能量的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动能和势能- 动能:运动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四、简单机械1. 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力臂、动力、阻力、力臂比。
-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八年级物理必备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必备知识点
一、运动的描述
1. 位置、位移、路径
2. 速度、速率、加速度
3.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描述
4. 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二、力的基本概念
1. 力的性质和分类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3.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a.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b.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c.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4.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和千克力(kg·m/s²)
三、功与能
1. 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功的量纲
4. 能的种类和转化
a. 动能
b. 势能
5. 能的守恒定律
四、压强
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压强的单位和量纲
3. 压强的应用
五、简单的物理实验
1.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 弹簧拉伸实验
3. 利用摆锤测地球重力加速度
4. 利用斜面实验法研究物体受力情况
六、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
4. 物体的成像
5.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七、静电学
1. 静电现象
2. 带电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3. 静电感应
4. 静电场的概念
5. 高压静电实验
八、热学
1. 热量的传播方式
2. 物体的温度和热平衡
3. 热量的传递
4. 物体的热膨胀特性
5. 热力学第一定律
以上所列知识点是八年级物理学习中必备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内容对于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
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祝大家学习进步!。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优秀8篇)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带头的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八年级物理,山草香整理分享了8篇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1、电能是一种能量。
如:电灯发光:电能→光能;电动机转动:电能→动能;电饭锅工作:电能→热能。
电能即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2、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电能表(电度表):测用户消耗的电能(电功)几个重要参数:“220V”:这个电能表应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10(20)A:标定电流为10A,短时间电流允许大些,但不能超过20A。
(例子,不同电能表不同) 50HZ:电能表接在50HZ的电路中使用。
600revs/kwh:接在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600转。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Pt=U2t/R;t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篇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2. 运动的图像直线运动的图像常用的有位置-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
3. 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v=at,s=vt-1/2at²。
二、力和运动1. 动力和静力动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常见的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静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原因,常见的有支持力、拉力等。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 使用受力分析解决力和运动问题通过受力分析可解决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方向、加速度等问题。
三、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计算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压强=力/面积。
2. 浮力的产生和计算浮力是物体浸没液体或气体中所受的向上的支持力,计算公式为:浮力=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
3. 压力和浮力的应用常见的压力和浮力的应用包括气球的浮力原理、气压原理等。
四、简单机械1. 斜面上的力与运动斜面上的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力和平行斜面的力,可以利用这些力来计算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等。
2. 轮轴与滑轮轮轴和滑轮都是应用受力分析的原理,可以提高力的效率,使得施加的力更小可以产生更大的作用力。
3. 杠杆原理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应用受力分析的原理可以计算出杠杆平衡时的力的大小。
五、电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描述物体所带的电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物理场,描述了在电场中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
2.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描述电荷流动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电流=电荷/时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重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6.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4.音调:(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八年级全册物理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全册物理重点知识点作为初中物理学习的关键时期,八年级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了。
本篇文章将介绍八年级全册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一、力和压力1.1 力学概念力是指物体产生或改变运动状态所受到的作用。
力的大小通常用牛顿表示。
1.2 力的合成物体受到的多组力可合成为一组力,这组力称为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根据多组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的。
1.3 压力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
在物理中,通常用帕斯卡表示。
常见的压力单位还有千帕和兆帕。
二、机械能2.1 势能和动能动能是指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通常用焦耳表示。
动能=1/2×质量×速度²。
势能是指物体因处于某种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通常用焦耳表示。
势能与物体所处位置有关。
2.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指能量转化定律,也就是物体动能随着速度增加而增加。
2.3 力学功和功率力学功是指力对物体的作用所做的功,通常用焦耳表示。
功率是指每秒钟所做的功,通常用瓦特表示。
三、电路基础3.1 电荷、电场和电势电荷是指带电物体所带的电量。
电场是指带电物体所激发的作用于空间各点的场。
电势是指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处位置的电势能。
3.2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指电荷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电阻是指一个电路元件阻碍电流流过的程度。
3.3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指电路中的元件连接成一条线。
并联电路指电路中的元件连接成平行的多条线。
四、热学基础4.1 内能内能是指物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能量。
内能和物体温度有关,通常用焦耳表示。
4.2 热传导、热对流与热辐射热传导是指物体中分子的振动、传导和碰撞形成的热,介质本身不运动。
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方式传递,如液体和气体的对流。
热辐射是指热能以无需介质的方式辐射出去。
4.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结语:以上是八年级全册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10篇)八年级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2)发声体在振动;(3)声音靠介质传播;(4)回声。
教材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提出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问题,点明了这节知识的中心。
为阐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弹起泡沫塑料球用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同时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
由实验得出结论后,又列举了人、鸟等发声器官发声时都在振动的事例,既加深对实验结论的印象,又扩展学生的知识。
教材中通过课本图3-2音叉的实验说明声音靠空气可以传播,为了解释此现象,教材类比石块激起水波讲了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让学生对波动这种运动形式有个初步印象。
而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讲解液体、固体能够传声,告诉学生“真空不能传声”,教材中没有选用真空铃的实验。
对声音的发声和传播有了基本认识之后,简介了回声现象,教材最后通过“想想议议”再次激发出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法建议1.本节为声现象的第一节课,简要简述声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和声现象在技术声的应用(如超声波探伤等)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也可简介几个奇妙的声现象(如回声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本节是典型的现象教学,应以实验为主。
声音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
对声音,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但仍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八年级全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全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也是人们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物理知识的掌握对于学习其他科学领域也有很重要的帮助。
下面将对八年级全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以便给学生提供帮助。
一、运动物理学1. 运动、静止、相对运动、参照系:运动物理的基础概念。
2. 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描述物体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3. 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垂直抛物线运动:描述物体竖直方向的运动。
4. 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向心加速度:描述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基本量和运动规律。
二、热学1. 温度、热量、热传递:热学基本概念。
2.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递的基本形式。
3. 物体的热膨胀、热收缩:温度变化引起的物体的体积变化。
4. 物体的比热容:描述物体的热性质。
三、光学1.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折射传播。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镜面和透镜成像、光的色散:描述光的折射、反射和成像规律。
3. 光的波/粒二象性:描述物理模型对光的不同描述。
四、电学1. 电的基本概念、电荷守恒:电学的基础概念。
2. 电路中的电流、电位差、电阻、欧姆定律:描述电路基本规律。
3. 空气中放电、电介质击穿:描述电的放电和电介质的击穿现象。
4. 稳恒电流、戴维南定理、电功率和电能:描述电路的稳态和电路中的能量转换。
五、力学1. 均匀运动和平抛运动:描述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2.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3. 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描述物体动量和能量守恒的规律。
4.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描述物体碰撞时的能量转化规律。
六、核能1. 原子结构、核结构、核能:描述原子和核的结构和性质。
2. 放射性衰变、半衰期、α、β和γ射线:描述核反应中的放射性衰变和放射线的特性。
3. 热核反应、核能的利用和危害:描述核能的应用和安全问题。
综上,物理是一门可以解释和研究自然现象,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学科,掌握好物理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其他科学领域也有很大帮助。
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
最新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最新八年级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1.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 什么是直线运动?2.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学习展示图片:卫星绕地球的运动人造地球转弯的火车这几幅图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何特点?( 轨迹是曲线)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思考: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除了运动轨迹不同,还有什么区别?2.观察课本P32图6.1-1和图6.1-2思考: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微粒。
飞出去的链球,它们沿着什么方向?3.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4.是不是象我们大家猜测的这样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32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测,从而得到结论: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切线方向5.什么是曲线的切线呢?结合课本P33图6.1-4阅读课本P33前两段加深曲线的切线的理解。
6.阅读课本P33第四段,试分析推理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速度是________(矢量.标量),因此只要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________,也就有________,因此曲线运动是________。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明确提出问题:既然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那由可知有加速度,又由可知受力不为零,那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2.实验探究器材:光滑玻璃板小钢球磁铁演示:小钢球在水平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八年级物理教案(精选20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精选20篇)八年级物理教案 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2、通过观察和初步实验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透镜焦点和焦距;3、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以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带着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重点: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归纳规律。
预习导学: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做”,通过“解决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感知有关方法,构建关于透镜的科学内容。
在问题给出时注重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导入:同学们知道,用放大镜可以把小字放大我们会看得更清楚;旅游时有看到美好的风景我们会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眼睛近视的同学配一副眼镜就又可以看清楚东西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揭开上述现象中的秘密,引出课题,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题目:预习习题:1、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规律制成的。
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如镜片;另一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如镜片。
2、光心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
3、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4、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到光心的距离叫做,一个透镜有两个。
八年级物理教案 2物理力学注重从微观到宏观。
以往的技术科学和绝大多数的基础科学,都是或从宏观到宏观,或从宏观到微观,或从微观到微观,而物理力学则建立在近代物理和近代化学成就之上,运用这些成就,建立起物质宏观性质的微观理论,这也是物理力学建立的主导思想和根本目的。
八年级全册知识点物理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十四篇)
八年级全册知识点物理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十四篇)八年级全册知识点物理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1、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1、浸没在液体中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反之亦然。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
2、浮力的应用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
排水量——轮船按设计的要求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
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
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八年级全册知识点物理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二理解: 1.w有:与工作目的相关的功2.w总:动力所做的功3.机械效率总小于1,且无单位,结果使用百分数表示三类常考机械效率问题: 1.斜面:??注意:1、做功:w=fs 正确理解物理学中“功”的意义(做功的必要条件,三种不做功的情况)2、知道功的原理是一切机械都遵守的普遍规律。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是对所有机械都普遍适用的原理。
(理想情况:所有方式做功均相等,实际用机械做功都比直接做功多)3、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1)机械效率是反映机械性能优劣的主要标志之一,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就越高,机械的性能就越好。
(2)在计算机械效率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名称所表示的意义。
(3)因为有用功只占总功的一部分,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4. 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p=w/t=fv)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跟功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并由它们的比值决定。
八年级物理现象及解释20个
八年级物理现象及解释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个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因为速度的改变而发生方向上的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例如,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会看到“折断”的现象。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
例如,当我们拍手时,可以听到声音是因为空气中的声波传播到了我们的耳朵里。
3.浮力现象当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时,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浮力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例如,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4.电荷的排斥与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这是因为电荷周围的电场会对另一个电荷产生作用力。
例如,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因为静电而吸引在梳子上。
5.磁场的力量磁场会对放入其中的磁性物体产生作用力,这个力就是磁场的力量。
例如,磁铁可以吸引铁钉是因为磁场的作用。
6.电的传导电流在导体中可以流动,这是因为电子在导体中受到了电场的作用而流动。
例如,当我们在电灯开关上接通电源时,电流会流过灯泡使其发光。
7.光速的概念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每秒约30万公里,这个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光速是有限的,因为根据相对论原理,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
8.反射现象当光碰到一个光滑的表面时,会按照一定的角度反射回去,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例如,我们能看到自己的脸是因为光线照到脸上并反射到了我们的眼睛里。
9.重力作用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使物体向下拉。
例如,当我们跳起时,会感觉到地心引力把我们拉回地面。
10.惯性现象一个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这就是惯性现象。
例如,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
11.压力与压强的关系压力是力与受力面积之比,而压强是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商。
例如,站在地面上的人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人的体重,而人字拖鞋对脚的压力较小。
12.热传导现象热量会从温度高的地方流向温度低的地方,这就是热传导现象。
八年级的物理教案(精选8篇)
八年级的物理教案八年级的物理教案(精选8篇)一般教师会在正式上课前准备好教学辅助用的教案的,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八年级的物理教案,内容仅供参考。
八年级的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
2、能通过实验探究努力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简单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收集数据,引导学生用比值法和图象法去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正比关系。
并学习用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和比较,认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并由此建构密度概念,理解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种类的可行性。
3、通过查表和练习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刻度尺、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
【教学重点】重点是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教学难点】难点是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教学准备】教学演示准备:多个装有酱油、醋、酒、自来水、盐、糖的杯子。
同体积的铜块、铝块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准备:天平、砝码、刻度尺、体积成倍变化的三个物块(木块、铁块、橡皮块)多组。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活动探究法;2、引导归纳,自主建构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主题:师:我们可以从颜色,气味等特性来直接辨别物质,有时却很难,有没有其它特性能够让我们更加有效的鉴别物质呢?新闻图片放送:假"金元宝"骗取数十万(多媒体展示)逐次出示实物或图片:1、酱油、醋、酒、自来水、盐、糖。
2、同体积的铜块、铝块3、同体积的铜块、金块(多媒体展示)4、体积悬殊的铜块、金块(多媒体展示)师提问与引导:1、你怎么辨别它们呢?2、让我们先来探究一下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吧!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师取大小悬殊的两个砝码,请学生比较他们的质量大小。
八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课程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是奠定高中物理学习基础的核心。
本文总结了八年级物理课程中必考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学习。
I. 动力学1. 运动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
2.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中,若不受外力作用,则其速度不变;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下,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3.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4. 力的合成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求解。
5.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质量加速度关系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它们的质量加速度关系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其中力和加速度的乘积等于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
II. 光学1. 光的反射和折射发生在光线从一个介质到另一个介质的传播过程中。
2.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 × 10^8 m/s,当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会发生变化。
3. 镜子成像通过“虚实法则”和“反射法则”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4. 光的折射成像可以通过“画图法”和“光路追迹法”来解决。
5. 瞳孔和眼睛的聚焦瞳孔调节和晶状体的变形是焦点调整的主要机制。
III. 热学1. 热的性质温度是热力学性质之一,它反映了物体内部的分子运动剧烈程度。
2. 热的传递热能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形式传递。
3. 物体的热平衡物体间的热平衡状态是指它们之间没有热传递,这需要考虑到它们的大小、形状和材料等因素。
4. 升华和凝固物质从固体状态到气态状态的变化称为升华,在反方向上的过程称为凝固。
5. 蒸发和凝结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变化称为蒸发,反之称为凝结。
IV. 电学1. 电荷和静电场电荷是描述物体之间电信号量的量,当电荷在空间中产生了分布,则会引起静电场。
2.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电阻是导体阻碍电荷流动的程度。
3. 电压和电路电压是衡量电路中电势差的物理量,电路是由多个元件连接而成的导电通路。
八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
物理作为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种。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了解、学习该学科基础知识和内容,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有一个全面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力与机械
力的种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
力的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
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平衡
牛顿第二定律:a=F/m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摩擦力:静摩擦力、动摩擦力
机械优化:杠杆原理、滑轮原理、齿轮原理
传热
传热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热学量:温度、热量、比热容、热传导系数、热导率、功率热学定律:热平衡原理、热力学第一定律
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
热机:蒸汽机、内燃机、热泵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折射率、折射定律、全反射
光的成像:凸透镜、凹透镜
声与电
声的基本概念:振动、声音、声源、声速声的传播:机械波、纵波
声音的特征:音高、音量、音色
电流与电路: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器:电池、电阻、导线、电灯磁场与电磁
磁性:铁磁性、顺磁性、抗磁性
磁场线:磁场的大小、方向、形状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造的电
器
电磁波:电磁波的特性、种类
总结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学生们在学习和
复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并且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
物理
知识的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拓展思路和观察能力,学生们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八年级物理的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作为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懂的科学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也比较难理解,因此在学习中要踏实努力,多加练习。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的重点知识点。
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学习物理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包括时间、长度、质量、温度等。
在实际物理学研究中,这些基本概念可能被拓展并在特定领域或实验中获得不同的含义。
2. 运动和力学运动是物体相对于某个引用点运动的过程。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部分,强调研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规律,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牛顿三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等。
3. 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力或状态。
功是对物体施加力以改变其状态所需的能量。
学习这些概念可以了解能量是如何在物理学中使用的,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能量转换和贮存的。
4. 光电效应和电路光电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涉及在物体表面为普通光线注入电子。
一旦发生光电效应,电子可以用于产生电流。
电路是一条由电源、导体和负载所组成的路径,电能可以在其中通过。
电路是理解电和电器的基础。
5. 物态变化和热力学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的物态和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热力学研究物体中热量的转移和转换。
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对物质的性质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6. 超声波和电磁波超声波是机械波振动产生的高频率波,通常用于医疗诊断和工业研究。
电磁波是指电场和磁场的同时存在并在空间中传播的一组波动。
了解这些波的基本特性和如何被用于日常生活和科技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
结论以上介绍的是八年级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其中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通过实验和训练进行深入理解。
物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学科,它是我们生活中的基础,应该得到重视和了解。
八年级物理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7篇】篇一:八年级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知识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对天平测量结果准确读数。
4、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质量的测量工具。
教学难点: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资源:一架托盘天平、一只烧杯、小冰块、橡皮泥一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辅以直观演示和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找两名同学到讲台前,让他们同时跑向教室后面,其他同学观察并比较谁跑的快。
再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直接对照课本图5-17、5-18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如何比较它们的快慢呢?(由此引入新课)二、出示目标:三、新授:1、质量的概念引导讨论⑴一根铁钉与一枚大头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⑵大胖子同学与小瘦子同学在肢体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⑶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讨论:(1)相同之处:都是铁造的不同之外: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重量不同;用途不同;所用的铁的量不同??讨论(2)相同之处:都是肌肉骨胳等构成不同之处:体重不同;体形不同;胖子比瘦子具有的物质多??讨论(3)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板书:(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单位⑴由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去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⑵引导学生列举熟悉的质量单位。
在此基础上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⑶讲解: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板书:1t=1000kg1kg=1000g1g=1000mg说明: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八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 = 60min,1min = 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公式v = (s)/(t),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用来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公式¯v=(s)/(t)(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音叉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且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2009-2010学年(上)八年级统一抽考物 理 试 题第Ⅰ卷(满分100分 答卷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全卷六大题,35小题。
试卷共8页。
2.答案一律写在第Ⅱ卷上,交卷时只交第Ⅱ卷。
3.作图题可直接用铅笔画。
4.全卷g 取10 N/kg 。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本大题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
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A .太阳B .地球C .月球D .飞船2.一本8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A .1 umB .1 mmC .1 cmD .1 dm3.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手影B .水面“折”枝C .桥的倒影D .放大镜看猴脸 4.如图2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产生的原因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 .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5.“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体征,下列体征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 . 泥鳅身上的黏液B .壁虎脚上的刷状肉垫C .斑马身上的条纹D .蛇身上的粗糙鳞图1图26.如图3所示,不倒翁能稳稳地立在桌面上,设不倒翁受到的重力为G ,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为N ,它对桌面的压力为F ,则A .G 与N 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 .N 与F 是一对平衡力C .G 与F 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G 与N 是一对平衡力7.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10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A .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B .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C .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 .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8.观察图4中的四个情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可以归纳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A .形状B .体积C .运动方向D .运动快慢9.如图5是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现要进行视力矫正,则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A .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B .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C .甲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 .乙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10.如图6所示,F 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 'B '为物体AB 的像,则物体AB 在图中区域是A .ⅠB .ⅡC .ⅢD .Ⅳ如图所示,将物块紧靠着被压缩的弹簧,然后释放弹簧,物块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物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失去弹簧的弹力作用B .物体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是因为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大于摩擦力图3 图6 A ' B ' · F F O · · 2f 2f Ⅰ Ⅱ ⅢⅣ图5 气球瘪了 图4 竹子弯了木板凹了 弹簧变短了D .物体所受摩擦力使物块由静止开始运动11.把一个质量是0.5 kg 的篮球竖直向上抛出,假定运动过程中空气对它的阻力恒为0.5 N ,则篮球在竖直上升和降落过程中所受力的合力分别是A .5.5 N 5 NB .5.5 N 4.5 NC .5 N 4.5 ND .4.5 N 5.5 N12.如图7所示,关于甲、乙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小车一定是静止的B .乙小车可能是静止的C . 乙小车一定向左运动D .甲小车不可能向左运动小明同学喜欢动手用简易器材探究物理问题。
某天,他用一块较长的木板N 与木块M 及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因素。
先将长木板N 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 在N 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 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 甲;然后再将N 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 沿N 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 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 乙。
对小明同学的实验讨论正确的是( )A .两次M 所受滑动摩擦力f 甲 < f 乙B .小明实验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C .乙情况弹簧秤的示数等于f 乙D .小明实验时控制相同的量是接触面积大小 飞船在圆轨道上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飞船中进行A .用弹簧握力计测握力B .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C .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D .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5所示。
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A. 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B. 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C. 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D. 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如图,用 100 牛的力把一个重为 10 牛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当压力减为 50 牛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则物体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A . 5 牛B . 10 牛C . 40 牛D . 50 牛图7积雪图5 冰层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二、填空题(本大题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3.如图8所示,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跳板也对运动员施了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前者使跳板发生了 ;后者改变了运动员的 。
14.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歌声通过_______传播到教室里,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
15.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_______发声;这种笑声与人的笑声有明显区别,主要是这两种声音的_______不同。
16.图9是人类首次拍到猩猩使用工具捕猎的情景。
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_____一些(选填“深”或“浅”)。
17.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艳丽的画面是由 三色光合成的;而电视机遥控器发射的不可见光叫___________。
18.在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它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弦越短时振动越快, 越高。
19.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图10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
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_____球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球的速度越来越大(选填“甲”或“乙”)。
20.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_____,约为1 500 m/s ,用超声波测位仪竖图9 图8图10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
则该处海深是_____m。
21.2009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天文年”,原因之一是2009年7月22日,一场本世纪最壮观、全食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在天空上演。
“日全食”的产生可以用光的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有人通过在一盆水里滴些黑墨水看太阳倒影的简易方法观测日食以保护眼睛,此时太阳的倒影大小真实的太阳大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2.如图11,汽车向右行驶过程中,小球突然向右摆动,说明汽车正在做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
此时小球共受到 个力的作用(忽略空气阻力)。
23.如图12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则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 段的平均速度;小车的运动方向是向______(选填“左”或“右”)。
24.如图13所示,一个重40 N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受到10 N 的竖直向上的拉力,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 N ;当拉力为50 N 时,物体受到的如图甲是工厂中运送煤块的皮带传输机,图乙为它的工作过程简化图,转动轮带动水平皮带匀速向右运动。
当将一煤块A 轻轻放在皮带的左端,煤块在皮带的作用下,相对于地面向右作速度增加的变速直线运动,此时煤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选填“向左”或“向右”)。
经过较短时间后,煤块随皮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作匀速运动,此时煤块所受的摩擦力 。
(选填“为零”、“方向向左”或“方向向右”)合外力为 N 。
三、简答题(本大题1小题,共4分)25.小王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解释说:“在乘坐公交车时,司机紧急刹车,我和另两位乘客由于突然失去惯性,向前急冲受伤,耽误了时间”。
老师提醒他:“今后上车后要扶好站稳”。
(1)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小王为何会受伤;(2)指出他描述中的错误;(3)说明为什么“扶好站稳”就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四、作图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26.请在图15中画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示意图(不考虑空气阻力)。
27.如图16,棋子被吸附在竖直磁性黑板上,请作出棋子所受力的示意图。
5 6 7 8 9cm 8:5:9 A 8:5:0 C 8:5:4 B v A 图11 图12F图13 图1428.如图17,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在分界处MN 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大致画出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如上图B ,一个盛水的杯中悬浮着一个小球,杯子放在斜面上,画出此时小球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五、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4小题,共22分) 29.(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 ;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 cm ,物距为25 cm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如果把物体向凸透镜移近5 cm ,则光屏应距凸透镜______cm 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30.(6分)在实验室里,小明和同学们做如图18所示的实验。
他们使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接着在不同材料的水平表面上继续运动。
实验完毕后,同学们讨论时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他们回答:(1)实验时,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让小车在水平面的______相等;(2)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都做减速运动,最后停下,你认为原因是受到 的作用;(3)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长,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M N空气 玻璃图15 图16 图17 毛巾表面 棉布表面 木板表面 图18图B(4)在此基础上你的合理外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