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沧桑》-第三十六集观后感
【参考文档】正道沧桑观后感word版本 (3页)
![【参考文档】正道沧桑观后感word版本 (3页)](https://img.taocdn.com/s3/m/b38ed477ad02de80d4d840ee.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正道沧桑观后感正道沧桑观后感(一)——沧海桑田,岁月轮回,所有的恩怨情仇,都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页,是社会进步之必然,无分对错。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各式各样的战争片陆续上演,随着年初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热播,又迎来了谍战片《潜伏》,还品味着那份紧张和激动,又迎来了各电视台正在热播的《人间正道是沧桑》,这片大概是所拍的近代战争片中最为全面的一部片,称得上的全景式重现近代的历史,一部完整的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在剧里面清晰地重现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场景,以人物的成长和时间的推移为主线,为我们还原了一部有血有泪精彩动人的近代革命史。
故事通过1925年至1949年间杨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脉络,融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于一体,将重大主题与生动的人物、丰富的故事巧妙相融,集中展现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一历史时期波澜壮阔的政治历史画卷,生动再现了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取代国民党,建立新中国的必然历史命运。
这是讲述了25年的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
先说信仰,不能说立青对了,立仁错了,在那个时期,不能说谁对谁错,只是信仰不同,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基于信仰不同的对抗,这是一种很深层的羁绊。
立华在国民党政府办公,不能说立华没有忧国忧民的心,不能说她不为老百姓着想。
像另一个人物,范希亮,能说他是坏人吗?他抓了共产党员瞿恩,即使明明不忍心,也没有偷偷把他放走,并亲手枪决了他,能因此说他坏吗?从信仰的角度来说,他是一个忠士,只是他错信了一个腐败的政府。
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他拼尽全力,身先士卒,为悍卫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胜过牺牲于骨肉相残的黄埔同窗之战。
多么的铁骨铮铮!这部片的最大优点,就是不贬谁也褒谁,一切按事实说话,海纳百川。
正道沧桑观后感
![正道沧桑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4fcae6848d7c1c708a145a3.png)
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共50集,以我国50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叙述框架,揭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整个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必然性,并展望了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
在组织生活会上观看了第四十八集复兴之路后,我又观看了第三十九集春天故事。
在这集中,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唤醒了中国沉睡的经济体制,坚持浦东开发、开放不动摇,向全世界作出一个姿态,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回头路。
虽然退休了,但邓小平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发展,他多次强调只有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才是出路。
在党的十四大上,正式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春天故事这个名字其实来源于一首歌的歌名《春天的故事》,歌曲描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歌词写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此曲已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人的音乐代表曲目。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1978年,这一年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文章的发表让我们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当日,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
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
文章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正确地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当然,依然存在着“圣经上记载了的才是对的”错误倾向。
这是“四人帮”强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必须坚决打碎。
以史为鉴,共圆中国梦——《正道沧桑》观后感
![以史为鉴,共圆中国梦——《正道沧桑》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dace8e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3.png)
以史为鉴,共圆中国梦——《正道沧桑》观后感第一篇:以史为鉴,共圆中国梦——《正道沧桑》观后感以史为鉴,共圆中国梦——《正道沧桑》观后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阐释了“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其实就是正确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必然结果。
通过观看《正道沧桑》,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500年历史进程, 我懂得,实现梦想的过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但唯有经历苦难,经过奋斗,追梦的意志才能更为坚毅,圆梦的能力才能更加强大。
历史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必然有不平,有曲折,一厢情愿地想着“骏马坦道”“顺风扬帆”,不过是幼稚的幻想。
我们一定要不断地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料,坚决像十八大要求的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刻着“认识你自己”。
一个人要认识自己,一个民族要认识自己,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亿万人民群众同样需要认识自己,即要认清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你在干什么,该怎样干,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头脑清醒,意志坚定,不被困难所压倒,不被迷雾遮住双眼,不为各种流言飞语而心神不定,不因暂时的低谷而惊慌失措。
昔日,创造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曾大发感慨:“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既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世间普遍真理,《正道沧桑》就是对社会主义历史之兴替得失的一次集中总结和深入回顾,就是在教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从历史兴替规律中正确认识自己。
观看《正道沧桑》,透过社会主义运动陆续上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总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无论是黎明还是黄昏,是风狂还是雨骤,它都始终引导着人们向着崇高的目标奋然前行。
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但美好的理想还是鼓舞着他们一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留下了令人至今感动的人生。
《正道沧桑》观后感(精品文档)
![《正道沧桑》观后感(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cdd62caf90f76c661371a44.png)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大型电视系列记录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总共有50集,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叙述骨架,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其的主题曲《梦想》阐述了“中国梦,幸福路”,是第一首唱响中国梦的歌曲,更是让人有激励的感觉。
纪录片从最开始讲述的乌托邦的空想社会主义,到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开始了推翻资产阶级的第一次尝试,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再到俄国的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一步步从空想迈向现实,在世界上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波浪,在一步步地改变着许多人的思想,进而一步步地改变着这个世界。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这部系列记录片的震撼人心之处在于以史诗般的厚重道出了正道沧桑,其的核心内容是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思想,可以分为六部分,突出在社会主义历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抉择,以及最后选择的道路。
第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共5集,分别讲述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谱写的空想“悲歌”。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自十五世纪开始萌芽,经历了从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到傅利叶等先驱们的尝试,但一直未能付诸实践。
直至十九世纪初罗伯特.欧文的出现,终于将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顶峰。
欧文在美国建立的《新和谐公社》,可以认为是一个真正的乌托邦,是对理想社会的最直接的尝试。
只是这都属于空想社会主义,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他只是资本主义汪洋中的一个小岛,根本没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性。
按照他的设想,许多事情都是理想化的。
比如说对于想加入公社的人,只需要经过三年的考核即可成为社员。
《正道沧桑》观后感(党员)
![《正道沧桑》观后感(党员)](https://img.taocdn.com/s3/m/1a4ad4e76294dd88d0d26ba0.png)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观看了《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后,我对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该纪录片回顾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历程,不难发现其发展的规律: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有高潮也有低潮,但总的说是像万里长江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有一泻千里也有迂回曲折,但大江东流去的方向不会改变。
社会主义运动的规模和力量尽管有时比较壮大,有时相对减弱,但通过实践,社会主义的组织在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不断升华,社会主义的经验更加丰富,因此在低潮中往往孕育着高潮,曲折预示着社会主义在新的基础上获得更大发展,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大全上可分以下四个阶段。
开天辟地。
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描绘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既未真正揭示出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必然灭亡的内在矛盾和规律,也未找到取代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道路、理论和阶级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大力从事科学研究,深入实际,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成功的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未能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凯歌行进。
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凯歌行进。
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发展的低潮。
再创辉煌。
建国以来,我国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但既有借鉴也有创新。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思想理论的伟大飞跃,形成邓小平理论,实现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四个重大突破,逐步完善了政治体制,促进了对外关系的全面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世界社会主义再创辉煌。
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第三十九集《春天的故事》,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详尽地阐述了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重大问题。
当时,我们国家刚刚经过拨乱反正和经过开展什么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百废待兴,人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大解放,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种种疑惑,诸如:中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下一步中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国家、人民都期待着回答。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29472d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9.png)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精选11篇)《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篇1“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是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用在这一部电视连续剧上真是太恰当不过了。
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了国家的十年内战和八年抗战的惊险事件,以及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两次合作,北上抗日的事迹。
整个电视剧以一个不太和睦相处的家庭为主线索——因为家中哥哥杨立仁是国民党的高级干部,而弟弟杨立青则是共产党的一员大将。
兄弟俩经常短兵相见,也偶尔欢聚一堂、关系融洽、其乐融融,充分反映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蒋介石抗日时的那一集。
杨立仁为了救蒋介石而不幸被捕,半个月后才得以回家。
她妹妹杨立华听说后又是着急又是高兴,因为中国人民终于联起手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站在了抗日救国的统一战线。
在人间,会有许多沧桑的精力和痛苦的折磨。
电视剧中的哥哥和弟弟曾有相互残害的经历,但那只是一点点曲折,一点点风雨,因为风雨过后,将会是美丽的彩虹。
明朝举国闻名的“四家”王守仁不就是经过了几年的磨难与艰辛,终于成为了圣贤吗?另外,这部充满欢乐和痛苦的电视剧还告诉我们齐心协力,方可成就一番大事业。
如果祖先们不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地打败侵略者,我们还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吗?只有团结起来,把所有的力量全都集中在一起,拧成一股麻绳,才可以战胜困难,战胜敌手,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阻碍。
宋朝的杨家将用自己的牺牲感染了士兵们,士兵们和将领们全都团结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终于战胜了入侵国家的辽兵,取得了胜利。
前进道路上的沧桑会让我们成长许多,也会让我们明白许多真理。
只有经历了沧桑,才会给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篇2中央电视台热播的50集大型历史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下简称《正道》),甫上映即轰动了海内外,刚刚以高收视率落幕。
《正道》是继《走向共和》后又一部颇值得一看的大型历史连续剧,剧名取自毛泽东的著名诗句,由著名演员孙红雷等主演、著名导演张黎执导。
《正道沧桑》观后感(五篇材料)
![《正道沧桑》观后感(五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f229224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7.png)
《正道沧桑》观后感(五篇材料)第一篇:《正道沧桑》观后感《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大型电视系列记录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总共有50集,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叙述骨架,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其的主题曲《梦想》阐述了“中国梦,幸福路”,是第一首唱响中国梦的歌曲,更是让人有激励的感觉。
纪录片从最开始讲述的乌托邦的空想社会主义,到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开始了推翻资产阶级的第一次尝试,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再到俄国的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一步步从空想迈向现实,在世界上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波浪,在一步步地改变着许多人的思想,进而一步步地改变着这个世界。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这部系列记录片的震撼人心之处在于以史诗般的厚重道出了正道沧桑,其的核心内容是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思想,可以分为六部分,突出在社会主义历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抉择,以及最后选择的道路。
第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共5集,分别讲述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谱写的空想“悲歌”。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自十五世纪开始萌芽,经历了从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到傅利叶等先驱们的尝试,但一直未能付诸实践。
直至十九世纪初罗伯特.欧文的出现,终于将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顶峰。
欧文在美国建立的《新和谐公社》,可以认为是一个真正的乌托邦,是对理想社会的最直接的尝试。
只是这都属于空想社会主义,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他只是资本主义汪洋中的一个小岛,根本没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性。
按照他的设想,许多事情都是理想化的。
收看《正道沧桑》纪录片个人观后感言
![收看《正道沧桑》纪录片个人观后感言](https://img.taocdn.com/s3/m/f70cc82502768e9951e73852.png)
收看《正道沧桑》纪录片个人观后感言近来,响应学院安排,认真细致地看完了《正道沧桑》前几集纪录片,感慨颇深,收益良多。
在纪录片的开篇引言中提到“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和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一句箴言,概括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勾起了我对该片的强烈兴趣。
作为学生党员,我认为这样的经典纪录片值得我们每一位学生党员认真研读,纪录片不长,每一集都在讲述一段与社会主义发展有关的故事,感人深切,句句动容。
真如纪录片片名所指“正道沧桑”,自古正道多磨难,社会主义之所以今天能够蓬勃发展,当年的艰辛历程是可以想见的,身为新时期的中国人,坚定地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不应该遗忘那段值得推崇的历史和伟人。
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只有全面系统地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把握未来;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强盛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正道沧桑》第一集讲述的托马斯.莫尔和他撰写的《乌托邦》的故事,莫尔生活在地理大发现催生资本主义时期,殖民扩张,英国圈地运动肆意发展。
莫尔看到了底层农民的痛苦经历,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得到启迪,撰写了巨著《乌托邦》,他感慨道“绵阳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得很贪婪很凶蛮,甚至把人要吃掉”,私有制是万恶的根源。
随后马克思也提到“圈地运动使用血与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第二集讲述的是托马斯.康帕内拉撰写《太阳城》的故事,康帕内拉出生在文艺复兴的夕阳时期,他敢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挫折,为这心中的“太阳城”理想社会默默付出心血。
这个青年注定成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他反对权威崇拜,用一生的经历书写着为真理献身的传奇经历,思想者的强大动力,恰恰来自于挣脱黑暗的强烈渴望。
太阳城对于未来社会的设计,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从这两集的观看经历中,不难体会到,对于社会主义的初期探索,众多的学者用生命捍卫者真理,虽然他们的设想和著作切实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理想主义成分浓郁,但是他们的那种献身精神着实令人震撼。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7d8bd1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2.png)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10篇《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1看完全剧,感叹有之,唏嘘有之。
杨家和瞿家理不清的纠缠和血脉相连、情义相系,应该是作为那个时代,千万个家庭的一个缩影。
信念和理想这个东西,真是无价。
在那样的时代,信念和理想就是支撑一个个体人生的基本动力,国家民族风雨飘摇,几多磨难,但多数个体都始终能坚持各自的信念和理想,我们大可不必用“非黑即白”的准则去判断一个人,没有随波逐流的人,起码他们体现出各自的主体性人格。
反观今时今日,信念和理想在人很年轻很纯洁的时候,还是那样地饱满那样地有张力,但是随着岁月流逝,很多人的信念和理想就丢了,变色了,混乱了,随波逐流者众。
正如立青最后的内心独白:今天的年轻人绝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等于被判!我们要记住的不仅仅是历史上的英雄先烈,更要记住的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精、气、神,就是理想和信念。
《人间正道是沧桑》告诉现在的人们,当你坚持着应当坚持的信念和理想,信念和理想的力量是你想象不到的,信念和理想是能够支撑起你的人生的!!有时候,认真看一部好的电视剧的时候,就像在读一本书一样,台词和情境,不同的电视剧高下之分还是很明显的。
《人间正道是沧桑》我算是当作看一部小说一样来欣赏的。
贯穿始终的,在我看来,就有两个主题。
一个就是用事实讲述国民党败退台湾、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另外一个就是一个情字,爱情在剧中没有,有,但与以整体态势出现的亲情、血脉相连之情比起来,并不是剧本要强调的重点,贯穿全剧主要人物的是亲情和民族之情。
立仁是做情报工作的,说白一点,就是特务工作,他最出色的工作表现就是在八年抗战中对日本人的的情报工作,这个时期,亲情和民族之情成为他不竭的营养。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还是跟自己的兄弟终于在同一个战线上,所以收到立青发来的“白毛浮绿水,黄掌拨清波”时,那种感动,再也抑制不住。
立仁的政治信仰不同,但是他作为杨家长子,始终都希望维系一个温馨圆满的家庭,所以才有败退台湾前,看着少了立青的全家福,那句伤感的“少了一个人啊”!想来最后一个人到台湾,怕是要朝思暮想在大陆的弟弟妹妹和长眠的父亲了。
筑梦中国第三集《正道沧桑》讲解词及观后感
![筑梦中国第三集《正道沧桑》讲解词及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c163b37915f804d2b16c1f1.png)
筑梦中国第三集《正道沧桑》讲解词及观后感【讲解】作为中国西南铁路交通关节,成都北编组站老是那样忙碌。
这里的铁轨有一条通往重庆,它就是有新中国第一起之称的成渝铁路。
成渝铁路的建筑始于清末1909年,但到新中国创立时,大部道蹊径仍旧只是舆图上的一条虚线。
现实上,新中国成立之前,除东北三省外,中国铁路的骨干线险些没有一条可以或许全线通车。
当时辰,中国的家产基本险些为零,国度一穷二白,国土亟待重整。
可是,正像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办会上豪放宣示的那样:“中国的运气一经操在人民本身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本身的光辉的光焰普照大地。
”【讲解】北京,天安门广场,天下上最大的都市中心广场,它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见证。
新中国创立后,每逢十月一日和五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城市被营造出粘稠的节日空气,庆贺新中国的生日和劳感人民本身的节日。
1950年的5月1日,是新中国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
那天二十万人的游行步队在大雨中走了七个小时,当家做主的劳动者从来没有像本日这样欢欣鼓舞、义正辞严地庆贺本身的节日。
【讲解】新中国创立仅仅八个月,无论内政照旧友际,都已经展示了新的情景。
这年6月,毛泽东发出《为争取国度财务经济状况的根基好转而斗争》的招呼,《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良法》颁布。
世界人民以亘古未有的庞大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树之中。
然而,就在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度信念百倍、百业待举的时辰,战役不期而至。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役发作,随即美国第七舰队悍然侵入中国台湾海峡。
十月,美军越过“三八线”,直接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
面临严峻排场,新生的共和国,决定非常艰巨。
在这种前提下,许多人都以为,我们1949年刚成立新中国,百业待兴,必要齐集精神搞经济建树,没有手段接触,是毛泽东看到了假如不举办这场战役,我们未来面对的安详情形不会有根天性的改变。
【讲解】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形势举办了全面说明,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计谋定夺。
《正道沧桑》书目观后感
![《正道沧桑》书目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34b5e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8.png)
《正道沧桑》书目观后感摘要:一、对《正道沧桑》书目的总体评价二、书中的核心观点和论述三、书中涉及的historical figures 和事件四、对书中观点的思考和反思五、个人对社会主义发展的看法正文:【提纲】一、对《正道沧桑》书目的总体评价《正道沧桑》是一部深入浅出地阐述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经典之作。
作者通过详细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个案分析,让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演变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全书结构严谨,论述有力,既具有学术性,又富有可读性。
【提纲】二、书中的核心观点和论述《正道沧桑》的核心观点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它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
作者通过引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完善的。
【提纲】三、书中涉及的historical figures 和事件书中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
这些人物和事件都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思想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的十月革命则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了现实;斯大林则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的制度。
【提纲】四、对书中观点的思考和反思阅读《正道沧桑》使我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并非一条直线,而是充满曲折和挫折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理想,勇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同时,我也意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我们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提纲】五、个人对社会主义发展的看法在我看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我认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
同时,我们也需要勇于创新,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实现社会主义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正道沧桑》是一部值得我们深思的书籍。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反思的空间。
正道沧桑观后感(精选6篇)
![正道沧桑观后感(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54cc3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64.png)
正道沧桑观后感(精选6篇)正道沧桑观后感(精选6篇)正道沧桑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正道沧桑观后感,欢迎参考借鉴。
正道沧桑观后感篇1最近以来,断断续续地看完了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部精心编造的作品起码告诉我这样一个观点:历史是英雄创造的。
一个姓杨的和姓瞿的两个富人家族成就了一部国共内战史,穷人们被忽悠成了只配两个端着枪对射的团队。
这两个团队的组成在开始时,一方面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后来,一方面还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农民;再后来,一方面仍然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也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人民解放军。
()这些士兵们的血肉在炮火的锤炼下锻造成了将军们肩章上耀眼的星,而炮灰们也并没有达到他们想像的那样:全国解救以后,上学不要钱、火车随便开、农民有地种、工人有工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上层社会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他们在舍弃了一部分家产和人口后,最终当上了总统、总经理等。
如果他们当初不领导穷人胡闹,尽管他们努力奋斗几辈子,无论如何也是达不到今天这样的社会地位的。
而"喜儿"们呢?只不过是将原来的"上吊"自杀改成了"上塔吊"、上珠海大桥自杀罢了。
这部电视剧意在告诉穷人:不要以为我闹革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你们服务的,不要以为我们的子孙做了官你们就不服气,我们一年才强取了6K多万你们就很惊讶,其实我们祖先本来就很阔!天下本来就是我们的,不服气不好使!胡南和平解放的的结果变成了这一家子英雄们了却恩怨的收场戏。
想起了元代一位哲人的散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正道沧桑每集观后感
![正道沧桑每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1c5d61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b.png)
正道沧桑每集观后感《正道沧桑》是一部充满着历史沧桑的影视剧作品,通过对乱世英雄的塑造和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风云变幻。
每一集都引人入胜,让观众深深沉浸在剧情的发展中,产生强烈的观后感。
本文将就我对《正道沧桑》各集的观后感进行总结和分享。
第一集《乱世英雄初现》中,剧情的铺垫十分精彩。
通过对主要角色的简单介绍和背景设定,让观众对整个剧情有了初步的了解。
该集聚焦于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他从一个普通的青年成长为一名英勇的抗战将军。
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给观众一种期待和兴奋的感觉。
同时,通过表现主人公的坚持和拼搏精神,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钦佩。
第二集《乱世铁血烽烟》中,剧情更加复杂多变。
主人公在这一集中面临了许多艰难的抉择和考验。
剧中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情感和人生选择。
观众可以看到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从一个单纯的青年逐渐走向成熟、坚强的领导者。
剧情中的战斗场面十分精彩,使人血脉贲张,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观赏欲望。
第三集《国破家亡危机时刻》中,正道沧桑的剧情开始进入高潮阶段。
国家的命运陷入危机,主人公作为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剧情紧凑,节奏紧凑,情节跌宕起伏,给人带来一种紧张的观影感。
通过对主人公和其他角色的心理描写,观众可以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使剧情更加逼真和引人入胜。
第四集《命运之神的抉择》中,剧情更加扑朔迷离。
主人公面临着生死抉择,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
该集展现了政治游戏的复杂性,角色之间的明争暗斗令人着迷。
主人公不仅要面对外敌的威胁,还要应对国内的阴谋与争斗。
剧情的紧张程度和角色的复杂性使观众不禁为主人公的选择感到紧张和担忧。
第五集《风暴与诱惑》中,剧情更显紧凑和劲爆。
主人公在面对各种困境和挑战时展现出坚强的意志和英勇的行动。
剧中展示了主人公与其他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利益冲突,使故事更加丰富多样。
观众可以看到主人公在压力下的成长和进步,更加感受到他为救国家、保家族的决心和勇气。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观《正道沧桑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观《正道沧桑](https://img.taocdn.com/s3/m/ed6651a3a26925c52dc5bfbd.png)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观《正道沧桑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北京电视台出品,近期将于北京卫视播出。
xxxx小编分享的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第1篇: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初夏的五月,我们迎来了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北京电视台联合首都社科理论界权威专家学者,共同打造的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自1516年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出版算起,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有500年的历史。
这部50集的大型系列片正是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叙述骨架,揭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及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必然,展望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
这些天细细品来,对其中几集感触极深。
开篇第一集的乌托邦岛,其中篇头的解说词被我重放了好几遍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都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也一直引以为豪中国的发展向世人展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的成就这份完美的答卷也充分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
第六集以哲人转身为题,生动地介绍了从哲学领域里开始的这一伟大革命。
19世纪40年代,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学说在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她甫一诞生,就立刻显示出不同凡响的巨大威力和无与伦比的思想魅力。
与此同时,她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曲解非难和挑战。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学说。
不得不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黑格尔说过,哲学是思想所集中表现的时代,马克思更进一步认为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正是由于集各种思想学说之大成而又超越其上,才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语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170多年来,尽管有着多次的曲折和起伏,但今天她仍如鲜红的太阳照耀着中国和世界逐集看来,不得不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这部巨作是通过丰富的历史事实,系统的思想脉络,以及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珍贵镜头和精到的专家解读,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历史启示,向广大观众展示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当中的探索和实践,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任务做了生动而准确的诠释。
正道沧桑观后感
![正道沧桑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c85ae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5.png)
正道沧桑观后感
《正道沧桑》是一部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讲述
了一群志士仁人在乱世中坚守正道,不畏艰险,不辱使命的故事。
在观看这部剧集后,我深受感动,对于正道和沧桑有了更深刻的理
解和感悟。
正道,是指正确的道路,是指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自己的信念
和原则。
在《正道沧桑》中,每一个角色都在艰难的环境中坚守着
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地追求着正义。
无论是国难当头的抗战时期,还是国家动荡的政治斗争中,他们始终坚信着自己的初心,不为外
物所动摇。
这种坚守正道的精神让人深受感动,也让人对自己的人
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
难和挑战,但是只有坚守正道,才能在逆境中不失信念,不忘初心。
沧桑,是指岁月的风霜,是指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
在《正道
沧桑》中,每一个角色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和考验,他们的命
运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的人因为坚守正道而遭受到不
公平的对待,有的人因为信念而失去了亲人和爱人。
这种沧桑的感
觉让人感叹人生的无常,也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但是只有经历了沧桑,
才能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更加珍惜身边的人。
观看《正道沧桑》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剧中的角色一样,坚守正道,不畏艰难,不辱使命。
只有在沧桑中坚守正道,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明亮。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范文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086345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d.png)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范文第1篇:《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范文很少对抗战题材产生兴趣,那些浮夸的抗战神剧比*古代神话还传奇,又是自行车追火车,又是自行车飞起空中穿越,又是各种*百打不中,我懒得把自己的时间都花费在这样无厘头的闹剧上。
然而惊喜总是出其不意的来到你面前,这部《人间正道是沧桑》刷新我对抗战剧的认识,真的是在电视区中,就多看了它一眼,在也没能忘掉那人、那景,那画面不断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激起我追剧的欲望。
首先得说这个名字起的就相当有水平,不像现在好多剧,名字长的看到都不懂是什么意思,一看到这个名字就吸引住我,为什么说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正道是怎么样?又有怎么样的沧桑那?一个个疑问引领着我走进这部正剧。
剧情讲述杨家三兄妹在坚守自己信仰道路上的爱恨情愁,着重以杨立青的成长为主线,演绎了姐弟情深、兄弟无情、爱情无由、信仰分歧等故事桥段。
我声称这部剧有毒,看了之后我想更多的了解这部剧的历史及相关任务,特意去度娘了一下,结果很是遗憾,这部剧很多是杜撰或者说是集多数人的事迹与一身,历史上没有那么一个人物形象,真的是很伤感,总觉得心里有一种情思无处安防。
除了名字吸引我,另一处就是杨立青这一角*是孙红雷饰演的,我总觉得他的演技精湛到位,再加上他与生俱来的三分痞相,把杨立青演活了,我的情绪随着他饰演人物的遭遇起起伏伏。
他由一个无忧无虑爹疼姐爱的杨家三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人间正道是沧桑读西游记有感夏天,在屋子里总住着一群“烦恼”。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母爱是数九隆冬给你问寒添衣的温暖!可云来了,他就彻底地变了。
火聪听到,心中又惊又喜:原来我一直有这么个好宝贝。
每当我考试考砸时,我就会从第2层取出【西游记】,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孙悟空就是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它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它善良、调皮、机灵、法力无边、对各天神说话时的直率,打妖怪时的执着和对兄弟、师傅和猴子猴孙的情谊。
正道沧桑观后感
![正道沧桑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ea5c11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f.png)
正道沧桑观后感《正道沧桑观》是一部展示中国近代历史的文化纪录片,影片通过一系列真实的历史影像和人物访谈,探讨了中国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和转型发展。
观看这部片子,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奋斗精神,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影片开篇就以徐悲鸿的《炎黄春秋》为起点,通过讲述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引发了我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兴趣。
接着,影片展示了由中国人民在百年间创造的辉煌成就,一张张照片展示了中国人民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伟大进步,令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加看好。
影片中,人物访谈成为了片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邱贻可、傅开心等人的讲述,我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了近代中国在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与变革。
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真实而感人的历史画卷。
而且,不仅仅是讨论问题的本身,他们还以自己独特的角度和思考方式,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这些人物访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影片还通过对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对比,以及对城市发展和农村社会问题的探讨,深入剖析了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的社会问题。
影片中展现的城市的繁华和农村的贫穷,引发了我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差距和不平等问题的反思。
同时,通过对一些农民工和失业人员的采访,我也更加理解了他们面临的困境和无奈。
然而,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为广大农民工和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保障。
总的来说,观看《正道沧桑观》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考和认识。
通过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我更加意识到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变,并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同时,影片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这让我对中国社会的不平等和困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然而,正是面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生活条件。
在未来的旅程中,我相信中国将会走出一条更加美好的发展道路。
正道沧桑京剧观后感
![正道沧桑京剧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1020fa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e.png)
正道沧桑京剧观后感上海音乐厅华灯初上,周围的银杏树蜕去了阳光下的金色渐变深色。
这秋末初冬的寒冷挡不住一群热爱戏曲的观众慕名而来。
我们一群同学朋友在陈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这个音乐圣殿一一上海音乐厅,准备聆听《正道沧桑》京剧交响演唱会。
这是上海京剧团为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而精心制作的一台节目,由老中青指挥家及京剧演员联袂演出。
演唱会准时开演。
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大银幕上写的"正道沧桑"四个大字。
银幕下的舞台上坐着由几十个乐手组成的乐队。
序曲《北斗星》,一下子让我们穿越到一个世纪前,那时的中国被列强分割,被外国欺凌,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指引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随着第一乐章《赤潮澎湃》的音乐响起,中国革命的高潮此起彼伏,如杜鹃花开满山遍野。
然而有革命就有牺牲,第二乐章《星火燎原》中的《别了,哥哥》、《刑场上的婚礼》,表现了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而长征就是革命的播种机,一路虽然艰难险阻,但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为日后解放全中国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三乐章《风云儿女》,通过演唱《沙家浜》、《红灯记》等选段,表现了全国各地武装力量或地下党为救中国英雄抗日的不屈不挠精神。
最后第四乐章《东方欲晓》,演唱了以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为主的选段,这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曲子,最后观众都一起融入到林海雪原,与"杨子荣"一起演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演唱会在毛泽东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京剧声中结束。
整个演唱会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后二十八年来的艰难历程。
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经过二十八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演唱会中的一些片段是文革时期八个样版戏中的一些唱段,对我们在文革时期长大的一代人来说无论剧情唱腔都非常熟悉,所以有共鸣,非常有融入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道沧桑》观后感
——第三十六集《开辟新路》大型政论片《正道沧桑》刚播出几集,便收视率骤涨,好评如潮。
这不仅是因为该片制作精美,材料翔实,画面恢弘,大气磅礴,揭示了人间正道的真谛,是不可多得的鼓劲之作,提气之作,振聋发聩之作。
而且,该片以大量无可辩驳的鲜活史实,雄辩地说明一个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人类前进方向。
通过观看《沧桑正道》让我对邓小平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中第三十六集讲述的事中国的开天辟地。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给中国拍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首先,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
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
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
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其次,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些列的英明论断: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
“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发展,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发展才是硬道理。
” ——1992年1月29日,南行途中的邓小平同志视察珠江冰箱厂时说。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这两只手都要硬。
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
”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邓小平同志于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重要论断。
以上这些论断准确的论证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时间长短,是我们必须坚持和遵守的论断。
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极其巨大而深远的。
这一影响不仅已为今天的中国发展所证实,而且将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显现出来。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已经能够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
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寻求新的突破和转折的重要时期形成的,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使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且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史上出现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也为以后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完善和深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
在邓小平理论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包括“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党在深刻总结人类社会、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以及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情况,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这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
它统一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意志,为继续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为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体现中国共产党锐意改革、奋发进取的
形象指明了方向。
学院:外国语学院
年级:2013级研究生一年级
专业:英语
姓名:韩玉霞
学号:S20131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