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看课本图6.1“朝拜太阳神”,思考它反映了当时人对“地”的认识处于一种怎样的阶段。
板书:采猎时代——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
农业社会——改造自然——局部出现环境问题
展示在我国古代,逐步有了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的主张,如: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
重点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难点
工业革命以来人地对抗增强的原因
课型
□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因材施教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板书)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板书)
导入: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生产力的重大变革,都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的发展历史伴随着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历程,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篇》)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义赏》)
(阅读案例l:玛雅文明的消失)
思考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案例说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
授课题目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人与环境尖锐对立。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深,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人地关系思想也不断变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3)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
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1)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3.环境问题的分布 (1)全球性与局域性:①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②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
(2)城市与乡村⎩⎪⎨⎪⎧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 很严重[温馨提示]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1)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2)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3)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 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3)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教材P92活动]1.(1)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①地面不均匀沉降。
矿产资源地下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是严重的,地面不均匀塌陷致使地面建筑物出现裂隙,甚至倒塌,出现大面积积水,交通道路破坏等。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填一填)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温馨提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深,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人地关系思想也不断变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生存和发展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与表现(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①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污染①原因: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②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是主要原因。
4.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差异(1)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2)地域差异:城市和乡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读图指导]图6.12 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关注以下问题:(1)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由哪些系统组成,这些系统是怎样调控的?(2)由图看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3)组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该系统的核心是什么?提示:(1)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
通过人的管理调控。
(2)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3)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4)人处于核心地位。
(看一看)[教材P92思考]1.(1)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①地面不均匀沉降。
矿产资源地下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是严重的,地面不均匀塌陷致使地面建筑物出现裂隙,甚至倒塌,出现大面积积水,交通道路破坏等。
新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新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掌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重难点)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阅读教材P90至P92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正误判断:(1)采猎文明时期,没有环境问题。
( )(2)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增强。
( )(3)人地关系最和谐的时期是采猎文明时期。
( )【提示】(1)×采猎文明时期,也存在环境问题,只不过环境问题的影响较小。
(2)√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明显增强。
(3)×采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关系相对协调但不是最和谐时期。
教材整理2 直面环境问题阅读教材P92至P95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
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与表现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①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表现⎩⎪⎨⎪⎧资源短缺:主要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矿 产资源和能源等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2)环境污染①原因: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②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3.环境问题的分布 (1)全球性与局域性①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②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
(2)城市与乡村⎩⎪⎨⎪⎧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达与发展家⎩⎪⎨⎪⎧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发展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很严重正误判断:(1)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自我探究] 原始社会的宗教为什么多以风、雨、雷、电、动物、植物等自然崇拜为主?[提示]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缺乏理性认识,对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等充满敬畏。
二、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01物质和□02能量。
03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3)在人与环境□04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1)类型及产生的原因(2)危害: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生存;局域性环境问题有些已经演变为社会公害,10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成为制约□3.环境问题的分布(1)全球性与局域性①全球性环境问题:□11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②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
[自我探究] 在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哪个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什么?[提示] 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绝大多数的资源,排放了占世界绝大多数的污染物,且其经济发展水平高,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故应在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三、可持续发展01发展问题。
1.环境问题的实质:□2.可持续发展02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03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1)概念:既满足□08共同性原则。
(3)基本原则:□07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自我探究]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对环境的利用,仍然重在发展。
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而不仅仅是追求数量增长,其开发利用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自我反馈』1.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矛盾尖锐的时期是( )A.自然经济时期 B.采猎文明时期C.农业文明时期 D.工业文明时期答案 D解析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必修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习目标]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学会根据有关资料,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基本原则。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时间二三百万年前至一万年前一万年前至18世纪中期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50年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并且发展缓慢很大提高极大的发展人类活动以采集渔猎为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以农业生产为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人地关系原始的平衡关系开始出现不协调;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人地关系思想崇拜自然: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自然现象及其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改造自然:以天命观、有神论为主宰,但是人类对人地关系还是有了科学的萌芽征服自然环境问题很少,主要是生物资源破坏和物种灭绝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种类增加,分布扩大,程度加深;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从局部扩展到全球人地关系理论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论(人类中心论)思考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身、环境及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从人类发展需求出发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
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表现⎩⎪⎨⎪⎧资源短缺:主要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等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2)环境污染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高中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节 人地
第6章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学习目标】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时间轴上的演变以及当代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
3.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重点难点】
1.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知识梳理】
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耕作 灌溉 土地 水 对抗性 很大提高
协调 征服自然 不协调 科学和技术
2.直视环境问题
索取资源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 自净能力
地域差异发达国家更突出地区,发展中国家地区,发达国家
乡村城市
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的需求,而又不危及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
(3)原则:_______原则、_______原则、_______原则。
【答案】当代人后代人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归纳总结】
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2.环境问题的分析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可
从以下方面进行:
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
辽宁省
本溪满Biblioteka 族自治县高中地理第六章
人类与
地理环
境的协
调发展
6.1
6.1 人地关系思想演
人地关
变
系思想
演变教
案新
人教版
必修 2
编
辑整
1
理: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必 修2
3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必 修2
教版必 修 2)的 内容能 够给您 的工作 和学习 带来便 利。同时 也真诚 的希望 收到您 的建议 和反馈, 这将是 我们进 步的源 泉,前进 的动力。 本文可 编辑可 修改,如 果觉得
5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必 修2
演变教 案 新人 教版必 修2的 全部内 容。
时间 第 周 月 日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
1、 理解人地关系状况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学 2、 学会分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地区分布和产生的原因
4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必 修2
对您有 帮助请 收藏以 便随时 查阅,最 后祝您 生活愉 快 业绩 进步,以 下为辽 宁省本 溪满族 自治县 高中地 理 第六 章 人类 与地理 环境的 协调发 展 6.1 人地关 系思想
人类试图成为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标要求】1.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标细化】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解释环境问题的概念。
3.运用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比较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5.分析推测产生上述环境问题的原因。
6. 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概念、原则等基础知识。
理解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以及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的预习】阅读教材P90—91页,人地关系历史演变发展的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人地关系。
最能体现“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历史阶段是哪一个?为什么?【我的困惑】【典型案例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以及人们的防抗灾能力也会有所差别。
据此回答1-2题。
1.农业文明时代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B.医疗技术水平高,人类出生率大幅度提高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各国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D.全球气候变暖,更适合人类的生存2.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B.自原始文明时代至今始终威胁人类社会的自然灾害中有地震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越低D.原始文明时代,人类防抗灾能力较差【迁移案例1】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条曲线表示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A.a—科技B.b—土地C.c—劳动力D.d—资本(2)影响工业文明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是________阶段。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习目标1。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对策.3。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4.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5.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明确个人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课前预习1。
环境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不同时期,人类是如何与环境相处的?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共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认真阅读课本P90~P91文字,完善识记下面表格。
2.环境问题的产生(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索取,超过资源时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超过时形成环境污染。
3.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具有地域差异4。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2)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的需求,而又不危及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可持续发展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高中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6章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标要求】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本条“标准”目的是了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深入浅出地作介绍,或使用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本条“标准”同上一条“标准”一样,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分析材料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的能力训练。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本条“标准”属情感、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
对学生的要求是使他们“领悟”到“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初步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落实在学生个人行为的变化上。
【教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
本章是地理必修2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从过去、现在、未来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
因此,它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因此,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
回顾过去,了解现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践的必然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时间轴上的演变以及当代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3.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过程与方法】导学生阅读材料、联系框图和生产流程图提高分析图表、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
→地理实践力2、运用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注意】既为合格性考试,也为等级性考试的内容。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知识清单|阅读教材P90~P92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崇拜自然(1)时间:采集渔猎时期。
(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影响小。
(3)特点: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4)认识:人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2、改造自然(1)时间:农业文明时期。
(2)环境问题:环境遭到破坏,地理环境恶化。
(3)特点:人对环境依附性减弱,对抗性明显增强。
(4)认识: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人们的思想,但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
3、征服自然(1)时间:工业文明时期。
(2)环境问题: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从局部扩展到全球,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3)特点: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认识:人类试图成为环境的主宰。
|案例分析|在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块太阳石,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块圆形巨石直径为3、6米、重25吨,表面用繁复的文字符号和图画形象地雕刻出阿兹台克太阳历:太阳石中间的人像是给生命以力量的太阳神;周围4个圆图分别代表了太阳时代前的4个时代;内环20个不同的图标标志了太阳历每个月的20天;外环的“V”字符号象征着带给大地能量的阳光;环绕巨石的两条巨蛇则象征羽蛇神和火神。
它充分反映了古印加文明对太阳神的崇拜。
结合材料探究:(1)古印加文明时期为什么会崇拜太阳神?(2)古印加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如何?提示(1)古印加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既崇拜又敬畏。
(2)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方法规律|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阶段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环境文明人地关系主旨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生产力水平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活动处于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步入农业文明,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进入工业文明,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人地关系恐惧和依赖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人口数量分有限开始迅速增长人口膨胀人口激增膨胀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不严重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直面环境问题|知识清单|阅读教材P92~P95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掌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重难点)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深,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人地关系思想也不断变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
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1)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3.环境问题的分布 (1)全球性与局域性①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②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
(2)城市与乡村⎩⎪⎨⎪⎧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都很严重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自主诊断] 1.判断正误(1)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增强。
( ) (2)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 ) (3)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 )(4)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 (5)过度放牧行为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 )【提示】 (1)√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明显增强。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福建省莆田市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福建省莆田市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福建省莆田市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基础达标人类社会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据此回答l~2题。
1.发展中国家较之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分布不均②人口数量大,增长快③经济技术水平低④环保法规不完善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A.人类尽可能地少索取自然资源 B.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C.人类不要向环境释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下图是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一森林一村寨一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完成3-4题。
3.维持该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4.哈尼族人的村寨位于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为了().A.减轻劳动强度 B.避免洪涝灾害C.获得清洁的水源 D.观赏梯田美景57.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像溶蚀严重,这主要是因为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学习目标:
1理解人地关系状况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学会分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地区分布和产生的原因
3、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概念、内涵、原则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重、难点:
重点: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课堂流程
第一步:尝试练习
1 •分析下列所示的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观点据此回答
(1)下列有关观点一、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观点一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观点一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C.观点二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D.观点二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2)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的思想的是
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B .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第二步:考点扫描
考点一:
考点二:
(1)〜(2)题
观点三
观点…观点二
( )
考点三:
第三步:填写并理解记忆知识点
知识点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环境中获
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__________________ 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向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速度超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再生速度。
(2)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
表现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
源和
等短缺
、土地荒漠化、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 染等
减少等
地域
差异
发达国家更突出
地区、发展中国家严
地区、发达国家严重
重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既满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需求,而又不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发展。
[ ____ 持续发展
2. 内涵』经济持续发展
丨持续发展 3.
基本原则: 、持续性、
第四步:变式训练
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 题。
材料1 :见图1 。
图1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
材料2:见图2。
油然 市域流
「
天煤铁磷城流河
• fi ■ A ♦
O - h
例1、(2009 •广东高考)长江上 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 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800〜1 600 mm 之间。
根据所学
(1) 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等。
(2)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 ;在地形坡度 5°〜25 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________________ 。
(3) 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______________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植物种类增加 B. 土壤肥力降低
C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 •泥沙淤积河道和湖
泊
E. 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 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材料3:见图3。
武他(1.43%)
ffl 2埜床三峡库区水土演装面机构成
超盖度学地伽偏)
有林地(2.5%)
⑵.55站)
17,03%)
戌林地 早地(47.97%
血积比例(罢)
30
20
O
1-
<5° 貧〜附 8^15° 15^25° >25
坡度范围
图3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 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第五步:解惑答疑
我的疑惑:
我的收获:
第六步:
构建网络
人決
1-3 ±(!i
如:FT
盘X I毎芋flfH寸井1」|一|豕打旨林|
|衣业立阴时—-1收站白轴|
―|i7FW 白怂|
一|人漳莎E干:疋|
-I坪如曲林舞扯轨|
—I-、荷话込宀1
1衣业土心衣业|
第七步:当堂检测
(2011 •大港模拟)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扩
大
耕
地
水生动植物减少―
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生态平衡失调,
生态环境恶化
一。
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_联图,回答1〜2题。
1 •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单产不高,
粮食不足
早涝加重
地力下降
水灾频发,旱灾严巫
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2.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多,增长快
B.不合理利用资源
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D.工业化快速发展
食品安全越来越令人担心:馒头里加增白剂,各种食品里加糖精、香精等,这些对人体都是极其有害的。
近期全国各地屡有食源性疾病的报道,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回答5〜6题。
5.关于餐桌污染产生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食品添加技术越来越发达B. 人们不良的消费和饮食习惯
C •增加添加剂可提高食品质量
D •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保存和提高营养价值
6.餐桌污染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 •共同性原则
B .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 •安全性原则
尝试练习:C C 例1、(1) 水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
(2) 旱地增大(3)BCD
(4)自然因素: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5)治理对策: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
当堂检测:B A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