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练习: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经济

高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经济

高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经济是中国古代史的核心部分,也是中考的重点。

经济史部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频率较高,复习时要加以注意。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其经济形态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建。

手工业只是农业的补充,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发展受到限制,但从唐宋时期开始,商业发展迅速,到宋元时期最为繁荣,而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施行使得商业发展明显受到限制。

在复习时注意: (1)要明确古代经济政策体现的是以农为本的思想。

核心内容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也是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典型就是盛世局面的出现,如汉代(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光武中兴)和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2)明确各个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这部分注意识记各个朝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大运河)、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纺织业、造船业)、商业发展的表现(都市的繁荣、交子)等内容。

这部分有时会结合图片来进行考查。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安史之乱后,完成于南宋时期。

要识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尤其注意表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谚语,如“苏湖熟,天下足”等。

1.战国(1)措施:商鞅变法。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2)农业发展表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2.西汉(1)政策:汉高祖、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A.汉高祖:a.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使其成为平民。

b.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c.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及兵役。

B.汉文帝、汉景帝:a.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b.进一步减轻赋税徭役: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3)农业发展表现:西汉时,通过丝绸之路,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传入中原。

3.东汉时措施: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

(统考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十三)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含解析

(统考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十三)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十三) 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

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

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 ) 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A[由材料“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可知,西汉商业资本充斥于民间,一方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说明了商业资本的活跃,故选A项;在整个封建社会中,从总体来看,中国都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B项;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商人的社会地位都不高,故排除C项;题干涉及的是民间借贷现象,不是长途贩运现象,故排除D项。

] 2.(2020·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旧唐书》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

”这说明唐朝( )A.全国各地的商业往来频繁B.海上丝绸之路往来频繁C.商业性城镇已经大量出现D.政府严格控制商业发展A[由材料“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可知,唐朝的贸易范围广、内河运输忙,国内商业繁荣,故选A项;材料中只有内河运输,并未提及海外联系,排除B 项;材料强调商业繁荣的表现,没有提及商业城镇,排除C项;材料中只有商业发展情况介绍,没有政府控制约束的信息,排除D项。

]3.宋代,一些商家每逢节日就采取促销活动,如东京汴梁,“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旌旗)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

这说明,当时( )A.商品营销与民俗相结合B.商家注重打造品牌效应C.节日消费成为新时尚D.政府重视发展节日经济A[材料反映的是宋朝时期商家借助节日,来销售自己的产品,因此体现出商品营销与民俗相结合,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在中秋时节商家装修店面,贩卖新酒,不能体现出商家利用品牌销售,树立品牌效应,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在中秋节前人们争相购买新酒,但是主要体现的是商家借助节日扩大宣传力度,从而吸引民众购买,不能表明节日消费是一种新的时尚,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商家营销的行为,没有涉及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0讲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0讲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Word版含解析

第20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 江苏考试说明 主要经济政策:(1)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重农抑商;(3)“海禁”与“闭关锁国”。

知识点一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原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2.确立(1)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问题:土地兼并和集中,政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知识点二 “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1)战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

(2)西汉: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1)积极⎩⎨⎧①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②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③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2)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知识点三 “海禁”与“闭关锁国”考向一“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形成及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史料二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

《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史料三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寇。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古代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古代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古代的商业和经济政策1.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进行分析,内蒙古等地都有燕国货币出土,这说明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①正确;“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说明了在这个地区,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同时并存、相互流通,②正确;货币的流通是基于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这一前提下的,③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出现了多个商业中心,如赵国的邯郸、齐国的临淄等,④错误。

综上所述,选A;BCD均含有④,排除。

2.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如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

这反映了()A.商业发展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B.齐鲁之地已成为商业发展中心C.商人的社会地位获得明显提高D.地域性商人群体开始大量出现【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人经济实力的增长,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官府的严格控制,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商人地位的提高,故排除B。

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排除D。

3.《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地主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通过智慧和努力致富的人不可胜数,由此可证明当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故选C项;材料内容并没有反映重农抑商政策,也没有体现政府对工商业者地位的态度,故排除AB项;地方豪强控制郡县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民众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3)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4)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加速经济发展(5)南方政权的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鼓励生产,推动了经济恢复和发展(6)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2)唐朝中后期,中国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

(3)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定型。

(4)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最终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南移3.特点:官府控制;朝贡贸易。

四、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坊市分区制:宋代以前县以上城市严格划分坊市;宋代以来坊市界限(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

2.重农抑商政策:(1)历程:秦国商鞅首倡,历代沿用。

(2)主要内容:以农为本,工商业为末业农本商末、小农经济、限制商人、官营政策等。

(3)意义: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转型。

3.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明清实行,其主要内容是禁止民间私人对外贸易,只准官方贸易。

清朝还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特许广州“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

4.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少数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新生产方式,清代缓慢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水平,但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五、古代的货币制度1.原始社会:(1)中国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2)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2.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2024年高考历史百题挑选过关练-古代中国的经济(解析版)

2024年高考历史百题挑选过关练-古代中国的经济(解析版)

2024年高考历史百题挑选过关练-古代中国的经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

1.如图为1979年四川出土的一件石田塘模型。

一侧凿出两块水田,一块田里积有堆肥,另一块田里两个农夫正俯身劳作;另一侧凿出水塘,塘中置一小船,还有鳖、青蛙、田螺、莲蓬等,这就是汉代陂池稻田模型。

这反映当时A. 劳动者积极性空前高涨B. 多种经营方式已经出现C. 精耕细作农业走向成熟D. 铁犁牛耕得以广泛推广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B.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D.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3.宋代陈旉的《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

……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

”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

由此可以看出( )A. 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B.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C. 我国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D.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放和利用4.下图为藏于成都博物馆的东汉画像石。

画像石左上方有房屋,一人提食盒向坐于树下、手持鸠杖的老者走去;右侧高楼有两人闲坐。

画像石下方有水田、池塘,栽种着秧苗,养有鱼和各种水生作物。

右下角还有农人在耕耘,粮食堆满粮仓。

这最能体现出当时A. 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B. 封建庄园的集体耕作C.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D. 农耕文明的社会风貌5.据《仲长统传》记载,汉代庄园主“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而在“重人轻地”的政策下,他们以货币形式向国家交纳“赀算”(商贾以外居民的财产税)、酒税、盐铁税。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发展第18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发展第18讲

第18讲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考试说明考查角度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2017·课标全国Ⅱ,41)清雍正时期的经济政策2.(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土地政策3.(2014·课标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4.(2013·课标全国Ⅰ,40)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和政策考点一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1)明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

(2)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小商品生产者产生两极分化。

2.时间:明朝中后期。

3.生产方式(1)手工业生产者的分化①表现:手工作坊主开设手工工场(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

②典型:苏州和杭州的丝织业机户。

(2)商业资本打入生产领域,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

典型: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包买商。

4.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5.评价(1)发展十分缓慢而曲折,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2)就全国而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稀疏脆弱。

考点二 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1.产生: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2.重农政策⎩⎨⎧(1)含义: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小农经济。

(2)目的:确保封建赋税和地租的征收。

(3)措施:抑制土地兼并,兴修水利、恤贫救灾、蠲免税粮等。

3.抑商政策(1)含义: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措施:继承传统的禁榷制度,对盐、茶叶等实行专卖制度;设置关卡,对民营商业、民营手工业征收重税等。

4.影响: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考点三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原因(1)对付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阻止外族入侵。

(2)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支配。

(3)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3.表现(1)下令禁海,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

(2)只开广州一个口岸进行对外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管外贸事宜。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经济史阶段训练专题: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含解析)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经济史阶段训练专题: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含解析)

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下表所示为葡萄牙人早期在大西洋开展的航海活动。

这些活动()时间活动1446年商船蜂拥前往北纬9度附近的几内亚,带回了大量黄金1472年越过几内亚以南的贝宁湾,西非的一些著名海岸如象牙海岸、黄金海岸等在此时得名1475年到达南纬4度的西非加蓬洛佩斯角A.说明大西洋成为欧洲贸易中心B.论证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C.为迪亚士的远洋航行积累经验D.开启了欧非之间的直接联系2.1418年,葡萄牙亨利王子创设地理研究院,网罗各地学者,包括地理学者、制图学者、数学家、天文学家以及会各种语言的专家。

这些人里,有基督教、犹太人和穆斯林。

他的这种做法()A.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B.深受地理大发现的影响C.直接促成环球航行开展D.增加葡萄牙的贸易机会3.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指出,新航路开辟后新世界的市场增长十分缓慢:在1660年代,近一半的英国货物出口到地中海,只有10%左右的货物出口到美洲和印度。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新世界()A.小农经济的抵制B.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C.消费主体是移民D.市场购买力非常有限4.为争夺繁荣的亚洲贸易,诸多贸易公司纷纷成立,彼此相互竞争而无法一致对外,荷兰共和国有鉴于此,在1602年强迫它们合并成一个商业组织,荷属东印度公司由此诞生。

荷属东印度公司掌握贸易垄断权,凡是未加入该公司的企业,均不得在亚洲做买卖。

据此可知,东印度公司()A.是荷兰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B.利用资本输出实现海外扩张C.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5.下图是英国漫画家托马斯罗曼森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

画面左边“英国自由”代表正义繁荣和稳定,而右侧的“法国自由”则意味着苦难、不公和毁灭。

漫画发表后,英国政府大量复制宣传,其主要意图是()图:托马斯罗曼森漫画:对比之下何者为佳?A.否定资产阶级民主道路B.积极争夺欧洲的霸权C.攫取反法同盟领导地位D.传播自由平等的思想6.16世纪晚期,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与中国的贸易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其主要表现为西班牙等国商人用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这被称为“丝银对流”。

高考历史 回头系列练习四(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 回头系列练习四(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回头系列练习四必修二专题一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一、选择题:1.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班固重视农业,忽视商业B.“二者”指的是农业和手工业C.汉代实行农工商并重的政策D.班固有农商皆本的意识2.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材料反映了: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B.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C.司马迁的重商思想D.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3.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是“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

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代,赋敛不征而用足。

”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

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X围D.保障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要5.X蠡提出,“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

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

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

”“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政府调控物价 D.自由放任6.东汉X寔《政论》中说:“农桑勤而利薄,工商逸而人厚,故农夫辍来而雕镂,工女投杼而刺文,躬耕者少,末作者众。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使农业发展缓慢B.农业的主导地位正在丧失C.作者反对重农抑商政策D.当时社会出现追商逐利的民风7.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

高考历史真题演练【9】古代中国的经济(含答案)

高考历史真题演练【9】古代中国的经济(含答案)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13年广东学业)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财产平均分配B.禁止土地买卖C.实行土地国有化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解析:题干材料信息说明土地兼并严重,土地所有权不固定。

答案:D2.(2012年山东学业)我国自古以来流行着“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说法。

它所体现的是()A.小农经济B.重农抑商C.商品经济D.重男轻女解析:本题考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

男耕女织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

答案:A3.(2014年广东学业)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经济结构中,“织”指的是()A.农业B.官营手工业C.民族工业D.家庭手工业解析:“女织”指的是家庭纺织业即家庭手工业。

故选D。

答案:D4.(2012年福建学业)“……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

……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

”这里的“它”是指() A.都江堰B.坎儿井C.郑国渠D.隋唐大运河解析:通过“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等字眼可得知该水利工程是战国时期修筑的都江堰。

答案:A考点2手工业的发展1.(2012年广东学业)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

它们铸造于()A.原始社会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铸造繁荣时期。

答案:B2. (2012年浙江学业)下图是中国古代利用水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一项装置示意图,这项装置主要应用于()A.纺织B.灌溉C.冶铁D.制陶解析:本题考查图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答案:C考点3商业的发展(2014年广东学业)宋代以前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一定场所内进行,这类场所被称为()A.坊B.市C.城D.街解析:唐时期实行“坊市分开”制度,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检测题含解析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检测题含解析

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楚。

这一变更的缘由有( )A.分封制度的强化B.井田制度的推广C.生产技术的进步D.土地兼并的加剧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春秋之前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边界逐步清楚,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铁犁牛耕的推广与运用,荒地逐步得到开垦,土地私有逐步确立,因此荒地的归属更加明晰,故C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井田制逐步瓦解,解除A、B两项;当时土地私有制刚确立,土地兼并的现象加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

答案:C2.汉武帝推行算缗告缗令,规定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必需向政府申报财产,按多少纳税。

瞒报或少报者,罚戍边一年且没收财产,告发者可得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

下列做法与这一政策效果相像的是( )A.以起用“酷吏”对地方豪侠实施严厉镇压B.实行“富民”政策,大力推广“代田法”C.推行“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政策D.主见与民休息,“从民之欲而不扰乱”解析:材料中汉武帝时期推行算缗告缗令,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并且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可以起到这一作用,故C项正确;“酷吏”对地方豪侠实施严厉镇压可以维护统治秩序,不能起到增加财政、抑制工商业的效果,A项解除;代田法可以增加农业产量,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但不能抑制工商业的发展,B项解除;“从民之欲而不扰乱”也不能起到抑制工商业的效果,D项解除。

答案:C3.魏晋时,佃农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夫;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夫;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缴纳丁税和负担徭役。

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始终都是赋税的主要担当者B.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剥削C.身份和地位不断地有所改善D.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解析:魏晋时期佃农干脆为世家大族生产受到剥削,唐以后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受到地主的剥削,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剥削,故B项正确;魏晋时佃农受世家豪族的荫庇,不担当国家赋税,唐中期后“两税法”实施,失去土地的佃农不须要担当主体税收——地税,A项错误;佃农始终受到地主剥削,身份地位始终低下,没有“不断改善”,C项错误;宋代以后佃农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对地主的依附减弱,D项错误。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专题练习(四)(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专题练习(四)(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四)古代中国经济考向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及其特点1.讲高考例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例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2.讲典例【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例1】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趁热打铁】【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例2】【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7】在古代文学家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趁热打铁】【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3.讲易错【题目1】明朝人于慎行在《谷山笔麈》中记载:“华亭相(明朝内阁首辅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 高频考点五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讲练测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 高频考点五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讲练测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高频考点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讲练测高频考点解读K一、背景1.政治:明朝中后期,中国社会的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吏治腐败,社会黑暗。

2.经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将孔子奉为神圣。

二、概况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代表作品《焚书》《藏书》《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船山遗书》《读通鉴论》思想主张1.挑战孔子和儒学正统地位2.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说教,强调人的正常欲望3.批判传统,强调个性发展,主张男女平等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3.提倡“法治”,保证人民基本权利4.主张“工商皆本”1.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实行“众治”4.反对不切实际 1.批判君主专制,的学风,提倡实践提出“循天下之公”2.哲学思想3.唯物论4.认识论5.辩证法影响1.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抨击君主专制,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顶峰三、时代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异端”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事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提出“男女平等”等观点,令维护名教纲常的士大夫十分惊恐。

2.反对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学风等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核心提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总温习 古代中国经济的大体结构与特点单元质量检测(1)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总温习 古代中国经济的大体结构与特点单元质量检测(1)

单元质量检测(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大体结构与特点(时刻: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2021·庐江二模)四川很多地域过去都有举行“牛王会”的风俗。

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A.四川地域农人生活富庶、安宁B.迷信思想借民间风俗普遍传播C.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腹地位D.川西地域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2.“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由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唐朝开始显现个体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C.小农经济无益于古代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进展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3.读下表,该表要紧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份)AB.注重总结推行农业体会C.注重农时,改良耕耘技术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进展4.(2021·五河高三联考)《居延汉简》曾记载编户齐民户籍情形,如户主徐宗:“居延西道里徐宗,年50,妻1人。

男同产2人,妇同产2人。

宅一区值3 000。

田50亩值5 000。

用牛2值5 000。

”如此详细记载户籍情形主若是为了( )A.避免人口流动造成的社会动荡B.爱惜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保护社会稳固C.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D.征调人力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需要5.明万历年间,江苏巡抚曹时聘奏疏道:“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据此可知( )①吴地人多地少②那时已经显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③曹时聘对机户与机工持认可态度④政府已经舍弃重农抑商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明代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进展时期,明代磁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

高二历史资本主义萌芽试题

高二历史资本主义萌芽试题

高二历史资本主义萌芽试题1.(20分)阅读下列材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幓,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二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三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于1775年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

当时,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

材料四美国企业家洛克菲勒从开办一家小炼油厂起家,通过侵吞、合并其他厂家而成为“石油大王”。

1878年,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炼油工业资产净值的90%以上。

后来,在大家的一致反对声中,1911年,洛克菲勒被迫将美孚石油公司分成38家“独立”公司,但他在每一个公司中都占有25%的股份。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有何特点?(6分)(2)据材料二,你可以判定明朝末期,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的生产方式有何特征?(6分)(3)从材料三说说瓦特开办的工厂有何特点?(2分)(4)美孚石油公司与瓦特开办的工厂相比,有何明显的新特点?两者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6分)【答案】(1)小农经济。

(2分)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个体农耕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容易破产。

(4分,任意2点4分。

)(2)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2分)特征:有拥有生产资料的机户和出卖劳动力的工匠;是为了增殖财富而从事生产的,工匠对机户依赖性强,工匠生活没有保障。

(4分)(3)工厂的所有者又是工厂的经营管理者,规模不大。

(2分)(4)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与经营,是股份公司,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2017高考历史复习考点:商品经济在古代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影响

2017高考历史复习考点:商品经济在古代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影响

商品经济在古代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影响:
(1)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加强。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部分⼈就来⾃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如临淄、邯郸、⼤梁、郢等。

(2)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

如隋、唐、北宋的重要城市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

商业税收在全国财政收⼊中⽐重逐步增⼤。

(3)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解作⽤。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产关系的组织形式——⼯场⼿⼯业。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和缓慢发展,经济上⽡解着封建⾃然经济,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益腐朽,促使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产⽣。

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总练习: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要紧是指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小商品经济〔也叫一般的商品经济〕,它既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又与自然经济在本质上相互对立。

在自然经济下,商品经济的进展一方面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限制,另一方面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地瓦解自然经济,促使封建制度逐渐解体。

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从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生产关系。

它的实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的形成。

从宏观上来看,本专题内容要紧分为两大块,即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定结果,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从微观上来看,商业进展、城市进展、货币演变和资本主义萌芽是本专题的要紧内容。

注意:促进古代商业进展的因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农业、手工业的繁荣;③交通便利;④政府政策的支持推动古代商业进展繁荣的表现:商品种类的增多、市场的扩大、商人的活跃、交通的发达、货币种类的变化、城市的繁荣、海外贸易的进展【二】中国古代城市进展概况从概念上讲,“城”与“市”是两个不同历史现象。

“城”是作为统治阶级政治和军事中心;而“市”那么是逐渐进展起来的商品贸易中心。

在我国封建社会进展过程中,二者是逐步趋向于结合的。

战国时期的一些新兴封建城市既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治中心,商业也十分繁荣。

此后,封建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加强,如隋唐时期的长安、洛阳,宋元时期的汴梁、临安、大都等,都兼有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地位。

到明朝时期更是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专业工商业中心,清朝时期城市差不多完全具备了“城”与“市”的双重含义了。

●夏商西周时期: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都城有城门供居民出入,城内有整齐宽广的街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都城如临淄、大梁、郢、邯郸等是新兴的封建城市,聚集着许多人口注意: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城市蓬勃兴起的阶段。

这一时期,诸侯国崛起,各国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治中心——都城,如战国时期的临淄、邯郸、大梁、郢等。

这些都城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些都城一般基本上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基本上贵族地主用的奢侈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不是特别紧密。

而且各个诸侯国中流通的货币品种不一,反映了封建社会初期的经济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不断,许多城市遭到破坏●隋唐时期:城市进展兴旺〔1〕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商业大都会——长安、洛阳。

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长安城内有坊、有市,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市坊分开。

市有两个,东市和西市。

武那么天时期于洛阳引漕渠开新潭,使船进入市内。

史载洛阳:“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

●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扬州、成都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

江南的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在此云集。

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

因此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

繁华的夜市也是当时扬州的一个特点。

成都物产富饶,当时称为“扬一益二”,就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性注意:〔1〕隋唐时期,我国的军事政治中心仍在关中地区,而经济中心差不多移到江淮流域,出现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情况。

隋朝统一后,大力修通大运河,要紧目的在于解决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联系问题。

这一时期,南方城市进展较快,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当时瞩目的要紧城市进展区,这与海外贸易的兴起和进展以及大运河的开凿有着紧密的关系。

〔2〕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是都城的建设,如唐代的长安城,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亚洲各国的经济的文化交流中心,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长安城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既反映了唐朝国力和科技水平,也表达了唐朝前期封建统治秩序井然有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的政治面貌。

特别是长安城的经济布局突出了“市”、“坊”之分,“市”内店铺林立,特别繁华(1)明清时期: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全国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

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注意:〔1〕明朝中后期的城市差不多不仅仅是封建统治中心,商业贸易的内容差不多日益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开始逐渐紧密起来。

〔2〕出现了有一定的专业分工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苏州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封建经济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6、中国古代进展城市的特点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进展,说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②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③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进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⑤城市商业一度受到封建政府的严格限制7、城市商品经济进展的历史妨碍: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进展,说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②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③商品经济一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进展,一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④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的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⑤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进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三、中国古代货币进展概况货币是商业进展的产物,其演变反映了商业进展水平,它适应商品经济进展需要向轻便方向进展。

它的演变和进展又与政治环境有关,政治安定、国家统一,那么货币统一;政治动乱、国家分裂,那么货币混乱。

【四】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全然缘故:社会生产力的进展的必定结果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前提条件:商品经济的进展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直截了当缘故: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进展,使生产规模更大,分工更细,全国出现30多座较大的工商业城市,产品有了更多的销售市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手工业者不断分化,少数善于经营者富裕起来,多数手工业者贫困破产,丧失生产资料,不得不去当雇佣工人,因此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有利条件:①发达的农业,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进展提供充足的原料;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③发达的商业,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④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投入流通领域,尤其是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⑤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和科技巨著的问世为经济进展提供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进展过程:〔1〕出现:明朝中后期,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

并在江南一些地区进展成为独立的手工工场。

如苏州丝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这种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这说明,明朝中后期〔时间〕,在江南一些地区〔苏州〕的一些生产部门〔丝织业〕,稀疏的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进展:在清代,资本主义萌芽接着进展。

它反映在: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了。

例如在清代,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砂业、台湾的熬糖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等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导致资本主义萌芽进展缓慢的缘故尽管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有所进展,但进展缓慢。

从明朝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前夕,虽有进展,却无突破。

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着主导地位。

究其缘故,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峻地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进展。

具体表现在:〔1〕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2〕地主和商人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峻妨碍着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4〕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5、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进展的不利条件:①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的狭窄;②缺乏资本积存,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③封建制度的束缚,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抑制工商业的进展;④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市场;⑤传统观念习俗的妨碍,自然科学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且日益落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被摧残。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受到严峻摧残。

中国旧有的手工业作坊多数破产,真正能从手工作坊进展成为近代企业的寥寥无几。

6、对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进展的认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我国封建社会差不多走向衰落。

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矛盾实质上确实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进展的状态反映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7、14-16世纪,中西方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基本上在手工业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基本上以手工工场的出现作为标志。

但二者的进展程度却有特别大差异:从出现的缘故看:①经济基础:中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下,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农民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

传统的消费观念使官僚、地主、商人将钱财用于买田置地,妨碍了手工业的进展;而西方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下,封建关系相对松散,便于资本主义萌芽进展。

②上层建筑: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严峻束缚了工商业的进展;而西方统治者那么利用王权的力量极力推行重商主义,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展。

③对外政策:明清时期,中国统治者越来越走向闭关锁国;而西方差不多将“目标指向世界”。

如此中国中央集权越强大,对资本主义萌芽阻碍就越大;西方专制王权越强大,就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展。

从具体表现看: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出现在江南地区的个别生产部门,差不多上没有深入到农村,引起自然经济的解体;而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在16世纪有了长足进展,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成为这些国家社会生产的普遍现象从妨碍看:对中国当时社会生产力进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成长成为社会生产的普遍现象,也就没有引起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多大变化,没有促成社会的转型;而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却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的进展、科技和经济的进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导致了西欧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使欧洲由封建社会开始了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五、对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评价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进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特别大一部分就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

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临淄、邯郸、郢、大梁等;②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进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