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小说阅读练习(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小说阅读练习
第一单元叙述
华容道放曹
(曹)操见前军停马不进,问是何故。

回报曰:“前面山僻路小,因早晨下雨,坑堑内积水不流,泥陷马蹄,不能前进。

”操大怒,叱曰:“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提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务要即时行动,如违令者斩。

众军只得都下马,就路旁砍伐竹木,填塞山路。

操恐后军来赶,令张辽、许褚、徐晃引百骑执刀在手,但迟慢者便斩之。

此时军已饿乏,众皆倒地,操喝令人以马践踏而行,死者不可胜数,号哭之声,于路不绝。

操怒曰:“生死有命,何哭之有!如再哭者立斩!”三停人马:一停落后,一停填沟壑,一停跟随曹操。

过了险峻,路稍平坦。

操回顾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齐者。

操催速行。

众将曰:“马尽乏矣,只好少歇。

”操曰:“赶到荆州将息未迟。

”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

众将问:“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

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

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

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

”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

”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

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

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

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从军曰:“四散摆开。

”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

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

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

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

云长愈加不忍。

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

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12.曹操为何在逃亡中大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曹操的大笑意在贬低诸葛亮、周瑜以掩饰自己的恐慌和沮丧。

13.当曹操在马上向关羽欠身施礼时,关羽也欠身并称曹为丞相,这一态度包含着什么信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关羽没有忘记旧情,为下文放曹操埋下了伏笔。

14.当关羽看见曹操与众将士已经冲了过去,不禁大喝一声,这叫声包含着什么复杂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叫声包含着十分复杂的心理:有不得不违背将令的懊恼,有“义气”得以保全的激动,也有抓住剩余的曹军作为补偿的念头。

15.本文是怎样刻画关羽这一人物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这是你的战争!”
宗璞
①昆明下着雪。

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

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
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

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言语不通,急需译员。

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

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

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要有爱国热情。

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

”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

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

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

“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

”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

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⑤雪越下越大了。

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

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

”弗之认得这人,中文系的,似乎姓蒋。

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

“孟先生。

”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

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

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

”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

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

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

”弗之转身,尽量平静地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

”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⑥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

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

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

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

待讨论告一段落,玮说:“萧先生,我要做的事是要和您说的。

”子蔚微笑道:“不是商量,是通知?”玮道:“也是商量。

”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

”“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

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

我也很矛盾。

”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

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

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

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

”“那是当然。

”子蔚说。

玮向子蔚鞠了一躬。

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


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去了。

”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
1.文中第③段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
解析:本题特别要注意题干的要求。

①答题的区间是第③段,是这段中的“师生问答”的内容;②从内容的角度,分析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的关联。

参考答案:(1)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

(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

(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
2.文中对手帕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解析:细节描写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手帕这个细节在文本的第④段。

答题需要注意“人物”应包括老师和学生们,要说明的是“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情感活动”是答题的重点,只要求“说明”,不需要结合描写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
对他们的嘉许和关爱。

(2)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契合。

(3)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

3.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解析:从对比的手法入手,提示答案的两个角度:既要分析人物形象的不同,又要分析两个场景的不同。

前一个角度比较简单,后一个角度是全新的问法。

需要仔细揣摩文本和命题者的考点指向,这两个场景确实各具特色,准确表述,难度很大。

参考答案:(1)学生形象:同是高才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灵魂丑恶;三年级的澹台玮毅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

(2)对话情境:前者先平和交流后尖锐冲突,富于戏剧性。

后者对话含蓄内敛,互通衷曲,蕴涵诗意。

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解析:第①段和第⑤段都是以雪起笔,腊梅林出现在第⑤段和第⑥段的结尾。

解读小说中自然环境这一要素的作用,必须联系小说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特征。

第一问正是要求从这两个方面阐述深刻寓意的。

第二问明确要求,从刻画人物的角度来解读自然之景。

不能忽视的是,必须结合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孟老师和几个不同类型的学生。

参考答案:(1)深刻寓意:
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2)表现人物:
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

②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③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报复
[法]雨果〃克里兹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

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要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
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

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

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

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

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

’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词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
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

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

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

彭恩心里发虚:“你,你……你是谁?”
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

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

“把手举起来!”那人命令道。

彭恩两手发抖。

“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

再有5分钟就是午夜。

12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

文亚明,我的宝贝,”白胡子老头扬起头,“我亲爱的文亚明,5分钟后你将报仇雪恨。

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它的嘴!啊,你高兴吗,文亚明?”说着,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别动!”
“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明白……我对你干了什么?……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

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


“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
“杀人凶手?你弄错了。

我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谁呢,彭恩先生?”
“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我的儿子名叫……文亚明〃穆勒!现在你明白了吧?”
“文亚明〃穆勒……我记得,好像是个演员吧?”
“曾经是!因为他已经死了,他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

而正是你这个无耻的小人毁了他!你在文章里写过他:’为助诸君一笑,还有一位文亚明〃穆勒先生值得提及,因为他的表演,真堪称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

’你竟敢这样写我的儿子!而他,可怜的孩子,去买了一支手枪,自杀了。

就是这支手枪,过一会儿将把你送到西天!”
彭恩禁不住浑身乱颤:“听我说,这并不能怪我……我感到很遗憾……可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

你的儿子真的缺乏才华……你明白吗?我本人跟你的儿子并没有仇,可是艺术……”
“你别再胡诌关于艺术的废话了!你是杀人犯!因此你得死!昨天夜里,”老头压低嗓门,“文亚明出现在我的梦里。

他对我说:’爸爸,拿上手枪去找那毒蛇。

午夜12点的时候,杀了他替我报仇!否则,我的灵魂将永远四处飘游,不得安身!’”
“可你不能杀我……看在上帝面上……你简直疯了!……”
老头大声地嘲笑道:“真叫人恶心,你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胆小鬼!一条罪恶深重的蛆虫,半文不值的小人!你那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哪里去了?你的体面威风哪里去了?现在你已面对死神,没有了你,人人都会如释重负。


彭恩双手合十,央求道:“亲爱的先生,如果你一定要杀我,至少让我能最后给我的亲人写几句诀别的话……并表明我的遗愿。


“行,我成全你!”陌生人宽宏大量地答应,“写吧,你还可以活15秒钟!”彭恩拿起铅笔,在纸片上写了两三行字……
午夜的钟声响了。

老头怪叫一声,抠动了扳机。

硝烟散后,陌生人扯下自己的胡子,走近彭恩。

“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的表演才华有了新的看法吧,对不对?看你那个熊样!哈哈……!我想,今后你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该会学得谨慎一些了!”
看着手里拿着铅笔,满脸蜡黄的彭恩,文亚明伸手拿过那张纸条。

只见上面写道:
“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

你戴的假发套大了一号。

彭恩。


1.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解析:可以结合小说的三要素考虑情节的作用。

①与题目的关系:开篇点题,扣住题目。

②与人物的关系:借写什么来塑造相应的人物形象。

③与环境的关系: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抒情基调。

④与故事情节的关系:如背景、缘由、悬念、伏笔、首尾呼应等。

参考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点明彭恩的身份;③表现彭恩的性格特征;④为下文作铺垫。

2.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解析:小说在结尾时突然让人物关系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使主人公的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
想不到的结果,打破了读者的心理期待。

从而使得谜底一揭开,小说就达到了高潮。

但高潮即结尾,小说至此戛然而止,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答案:特点:①情节发生逆转;②具有喜剧色彩。

艺术效果:①呼应前文;②出人意料,令人回味;③丰富了人物形象;④深化了主旨。

3.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解析:首先彭恩和文亚明两人在小说中是尖锐对立的。

引发对立的原因有彭恩尖锐的不留情面的批评,因此伤害了文亚明;而文亚明也不能理性看待这些批评,没有将此作为进步的动力,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如何看待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应作为答题的切入点。

参考答案:人物形象:
彭恩:①忠于职守;②批评中肯,言辞尖锐;③机智敏锐。

文亚明:①演技拙劣;②性格偏执;③自卑而又自负。

启示:
①要有敬业精神。

②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提升专业水平。

③敢于说真话,坚持真理。

④坦然面对批评并勇于自我反省,不可自以为是。

⑤舞台就是人生,人生就是舞台。

(只要紧扣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单元
坚硬的荒原
[乌拉圭]何塞·恩里克·罗多
坚硬的荒原,一望无际,灰茫茫的,朴实得连一条皱纹都没有。

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罩在铅似的穹隆下。

荒原上站着一位高大的老人:瘦骨嶙峋,古铜色的脸,没有胡须。

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

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

老人身旁站着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

三个可怜的孩子瑟瑟发抖,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

老人手里有一把细小的种子,另一只手,伸着食指,戳着空气,宛似戳着青铜铸成的东西。

此时此刻,他抓着一个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声音对他说:“刨坑,把它种上。

”然后将他那战栗的身体放下。

那孩子扑通一声,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坚硬的荒原上。

“爹,”孩子抽泣着,“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硬邦邦的,我怎么刨呢?”
“用牙啃。

”又是下冰雹似的声音。

他抬起一只脚,放在那孩子软弱无力的脖子上。

可怜的孩子,牙齿咔咔作响,啃着岩石的表面,宛似在石头上磨刀。

如此过了许久,许久,那孩子终于在岩石上开出了一个骷髅大小的坑穴。

然后又啃啊,啃啊,带着微弱的呻吟。

可怜的孩子在老人脚下啃着,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像那坚硬的荒原一样。

当坑穴达到需要的深度,老人抬起了脚。

谁若是亲临其境,会越发心痛,因为那孩子,依然是孩子,却已是满头白发。

老人用脚把他踢到一边,接着提起第二个孩子,这孩子已颤抖着目睹了全部经过。

“给种子攒土。

”老人对他说。

“爹,”孩子怯生生地问道,“哪里有土啊?”“风里有,把风里的土攒起来。

”老人回答,并用拇指与食指将孩子可怜的下巴掰开,孩子迎着风,用舌头和喉咙将风中飘扬的尘土收拢起来,然后,再将那微不足道的粉末吐出。

又过了许久,许久,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地站在荒原上。

当坑穴填满了土,老人撒下种子,将第二个孩子丢在一旁。

这孩子像被榨干了果汁的空壳,痛苦使他头发变白。

老人对此不屑一顾,然后又提起最后一个孩子,指着埋好的种子对他说:“浇水。

”孩子难过得缩成一团,似乎在问他:“爹,哪里有水啊?”“哭,你眼睛里有。

”老人回答,说着扭转他两只无力的小手,孩子眼中顿时刷刷落泪,干渴的尘土吸取着,就这样哭了许久,许久。

泪水汇成一条哀怨的细流,抚摸着土坑的四周。

种子从地表探出了头,然后抽出嫩芽,长出几片叶片。

在孩子哭泣的同时,小树增加着枝叶,又经过了许久,许久,直到那棵树主干挺拔,树冠繁茂,枝叶和花朵洋溢着芳香,比那冷若冰霜、纹丝不动的老人更高大,孤零零地屹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天上的鸟儿都来到树枝上筑巢,它的花儿已经结出果实。

老人放开了孩子,孩子已经停止哭泣,满头白发。

三个孩子向树上的果实伸出贪婪的手臂,但是那又瘦又高的老人却抓住了他们的脖子,像抓住幼崽一样,取出一粒种子,把他们带到附近的另一块岩石旁,抬起一只脚,将第一个孩子的牙齿按在地上。

那孩子在老人的脚下,牙齿咔咔作响,重新啃着岩石的表面。

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默不作声,站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选自《名作欣赏》,有删改)
1.请分析文章开头对荒原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景物描写的把握。

要抓住题干中“描写的表达特色”,分析所用修辞手法,再结合景物描写的常见作用回答。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荒原的凄清、空旷、荒凉和寒冷,渲染了悲凉、沉重的气氛,为下文写老人和孩子在荒原上种树作铺垫。

2.请简要分析文中三个孩子“刨坑”“攒土”“浇水”等具体行为和过程的象征意义。

解析:要结合文本的主旨思想,抓住题目的内涵,根据行为的发生、发展、结局进行相应概括。

参考答案:①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的力量是弱小的。

②面对险恶、残酷的生存环境,人类抗争的过程是漫长与艰辛的。

③只有坚持不懈、不惜代价才能求得生存。

3.文章最后一段,老人为什么还要残忍地役使三个孩子继续到附近种树?
解析:由种树“结出果实”后“继续到附近种树”可见奋斗不应停止,而抗争也将继续。

可围绕这两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①人类不能满足已取得的一点成果,应不断奋斗。

②与苦难际遇的生存抗争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

4.文章题为“坚硬的荒原”,却用大量的文字写老人和小孩。

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解析:此题考查对小说作品结构的把握,具体考查对小说情节安排作用的分析。

解答此题时要从全文入手,注意小说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正面和侧面、明和暗的关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

答案示例:(1)“坚硬的荒原”是文章表现的主体,以人类抗争的艰难来衬托“坚硬的荒原”的威力与险恶。

(2)“坚硬的荒原”是人类奋力抗争的背景(或对象),以“坚硬的荒原”衬托人类不屈的抗争精神。

(3)“坚硬的荒原”与具有坚硬荒原的品格的人类都是文章表现的主体,在荒原和人类的对峙关系中,表现出生存环境的险恶与人类精神的伟大。

(4)“坚硬的荒原”象征着人类的命运,老人、小孩象征着人类的意志和力量,文章以人类向命运的不屈抗争,展现了弱小力量的顽强与伟大。

三、语言运用
5.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

它那样子像是发了脾气,正在进行一种古怪的神秘的报复;再也没有比这种无生物的愤怒更无情的了。

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

解析:首先要判断清楚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针对该种修辞方法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作者用排比和一连串的比喻来形容炮兽的张狂和威猛,生动形象地将这个没有生命的冰冷武器写得既有猛兽的凶狠,又有冥冥中不可知晓的灵性和能量。

大炮被写活了,它越是凶暴,越是残忍,就越显出人的无能和懦弱。

6.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

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

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

尽管天文学家认为, ,但正常情况下, ,因为引力波在广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

?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③引力波是听不到的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衔接和连贯的能力。

答题时先整体把握语段的表述主体与中心,本段材料表述的核心对象是“引力波”。

再注意上下句关键词语的提示和照应作用,在第一空和第二空之间,“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是个十分重要的句子,由此第一空只有②③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②,排除C、D两项。

再看第二空,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选④。

答案:B
第三单元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编译:暮秋
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