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教学导行原则和方法

合集下载

思品课的导行原则和方法

思品课的导行原则和方法

略谈思品课的导行原则和方法东流镇狭阳小学 彭春林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方方面面携手合作,密切配合。

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机构成部分的思想品德课在德育系统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和起着独特作用。

明理、激情、导行,是思想品德课三位一体的任务,三者联系紧密,互为促进,最终落脚点是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是思品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如何使导行环节充分发挥作用,避免口号式、标签式的走过场现象呢?下面谈一点看法。

一、品德课导行的原则。

1、能动性原则。

思想品德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道德认识,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道德情感,进而形成道德观念,通过学生主观努力,把道德认识、道德观念转化为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学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

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增强角色体验,拓展渠道,注重前伸后延;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思品教育资源,让乐于自主学习的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从而充分展现其“主角”形象。

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促其内化导行的内驱力。

在教学《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实地调查或搜集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感受到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通过交流、讨论,收获很多,也反省了自己的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自觉养成了环保习惯。

2、针对性原则。

思品课的导行过程要遵循儿童品德形成的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行为实践的要求不过高、过多,也不过低、过少。

由于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的差异,往往表现在导行上有不同的接受方式,因此教师要深入调查,“对症下药”。

如教学《男生和女生》时,我针对班上有些男生比较调皮的情况,不失时机提问:“同学们,如果我们做作业的时候,有人摇晃桌子,在教室里追逐,你们喜欢这样的同学吗?”使学生明白了同学间好的行为和做法能给双方带来快乐,不好的做法和行为会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浅谈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浅谈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浅谈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认为这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人翁的关键。

而思想品德课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

一、以身作则,示范引导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老师们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好榜样。

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们都是模仿能力非常强的,他们更多的是通过观察老师的言行举止来模仿学习。

所以老师们要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形象,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和引导学生。

只有老师自身品德高尚,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面的引导。

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情感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敏感期,情感教育尤为重要。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用积极的情感态度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影视作品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正能量的情感,引导他们正确的认知和表达情感。

三、启发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正在逐渐发展,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故事,让学生围绕故事展开讨论,思考其中的道德感悟和人生哲理。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体验实践,巩固学生品德观念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巩固品德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角色扮演、团队协作等形式来让学生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

通过实践,让学生们在参与中领悟道德理念,并形成自己的品德观念。

五、多元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老师们不应只局限于传授固定的道德知识,而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理解道德、品德。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五步教学法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五步教学法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五步教学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思想品德课的五步教学法,即:教师导引—学生自学—合作互助—师生互动—训练评价。

教师普遍感觉初中思品课讲起来枯燥、乏味,学生也缺乏学习兴趣,很多课堂都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只有空洞的说教。

那么,如何能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呢?一、教师导引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即他们对新的教学内容的熟知程度;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知道学习本节课的目标;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的向导。

对学生所具有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困难,教师都要做出预案;教师要提前预示学生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二、学生自学独立性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学习方式,这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机会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提倡和鼓励“学生自学”,但绝不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而要进行必要的教师指导。

教师如何指导,指导内容和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定。

开始实施时教师的指导要多、细一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逐步增强,教师的指导作用要逐步减弱,从而最终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指导。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此,我们在思品课的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究。

三、合作互助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教学活动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特别是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小组组建合理,人数不宜过多,成员认知水平交错搭配,做到分工明确,任务具体。

在一定的时期内组内成员间要互换角色,小组成员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如何“导”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如何“导”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如何“导”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重要而特殊的学科。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激情明理是教学的根本,艺术导行是教学的关键,品德内化是教学的目的。

根据思品课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读读、想想、划划、议议、辨辨、做做”等环节进行教学。

它能让每个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探索新知,认知和行为能力不断提高,促进全体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

下面谈谈思品课教学环节中”导”的艺术。

一、巧用教材导读。

1、以情导读。

思想品德教材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情感型课文,一种是说理型课文。

在教学中,不少课文要通过阅读和朗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会。

因此,应让学生领会课文中的感情因素,咀嚼品味语言后逐渐体会出感情来。

2、以想导读。

阅读或朗读前,启发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加以想象,将课文内容转变为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读出真情实感。

如《礼貌待人是美德》一文,教师可以故事引入,在讲述故事时,让学生发挥想象,最后引入课文,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这样礼貌待人的重要性跃然纸上,印入学生脑海。

3、以看导读。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看幻灯片,看录像片,看电脑课件等,创设情境,使视觉形象引发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带动朗读直感。

如《特区新貌》,先让学生看《今日厦门》纪录片片段,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样,学生容易进入课文情境,读出感情来。

二、疑惑不解导思。

1、难点处导思。

每篇课文皆有难点之处,对学生而言主要体现在:对一些课文内容很陌生;对一些人物感觉很遥远;对一些事件、事物看法有”代沟”。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学生理解难,明理难,品德内化更难。

如《两弹元勋》,学生对原子弹、氢弹虽有耳闻,然而它的威力多大,研制时的国际、国内的时代背景怎样,三年自然灾害,全国饥荒,戈壁滩气候恶劣等,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

这就需要教师的”导”。

应让学生思考:”当时,科学家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环境条件都十分艰苦,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制成功,这是何等的精神。

”这样,学生才能品味到科学家们的伟大所在,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而明理。

思想品德课教学导行的原则和方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导行的原则和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是德育的主渠道。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在于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即导行),可以使学生能用正确的观点去认识、分析、辨别、判断事物;可以使学生能用正确的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解决怎样做的问题,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化。

一、导行的原则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导行的过程是由认识到实践,从知到行的转化教学过程,要运用课文内容的正确观点导之以行,须注意三个基本原则:1.针对性原则。

在导行中,要选取学生中已有的或有可能发生的事例和材料。

如果没有针对性,学生会感到言而无信,导行就将导而不行。

2.实践性原则。

要运用教材中的观点,正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把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有机结合起来。

3.准备性原则。

在课前作好调查,掌握学生或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材料,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结合课文的教育要点进行导行。

如果没有准备,没有实际材料,就很难使学生服之以理,起不到导之以行的效果。

二、导行的方法在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道德观点指导行为实践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观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是行导行。

1.正面典型导行。

这是根据教材的思想品德观点,以典型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直接引发学生付诸行动的一种导行方法。

如教学三、四年级的热爱人民、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诚实守信、热爱科学、勇于创造等内容,通过树立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教师、同龄小伙伴这些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向榜样学习的热情。

同时通过让学生与样样对比,找到自己的差距,制定赶学措施,人人争做榜样。

运用先进人物和事迹,要注意“远近结合”,即把课本讲述的伟大人物的事迹与周围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先进人物及同学中的好人好事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有远大的追求目标,又有近期效仿的榜样,感到可望而可及,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逐步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

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原则

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原则

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原则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原则对教学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教学结构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遵循教学原则,因而教师对教学原则的把握对搞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掌握好以下几条原则: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力求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统一。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这是由这门课的性质所决定的。

坚持这一指导思想不等于用共产主义最高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学生,而仍是坚持用大纲中体现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的程序,对学生进行各种良好品德的启蒙。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程,因而它的教学必须有教育意义,有一定思想高度,有利于个人的成长等等。

思想品德课还具有知识性,教学内容中包含着道德知识、政治常识、自然和社会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传授。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还要注意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的先决条件。

有了兴趣,学生就能津津有味地去钻研,就能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一旦对思品课产生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讲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开阔眼界。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智能,丰富心灵的重要推动力。

因此不要把思品课上成说教课,而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例如结合童话、故事、游戏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明白道理。

思品课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而人的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因此实践性不可忽视。

这就要求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如在教学《爱卫生》时可采取课后编唱少儿拍手歌,开展“创卫标兵”等延伸形式来强化卫生意识,促进习惯养成。

二、观点正确,说理明白。

教学要注意科学性,给学生以正确的道德认识;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信服地接受教育,并指导自己的言行。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把所要讲授的观点理解得正确,将所涉及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楚。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康心态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程中,往往需要通过恰当的导入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其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本文将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进行课堂导入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导入。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等。

在思想品德课程导入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在导入课堂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

可以通过阅读一篇有关人物感恩故事或者道德案例等真实故事,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体验到道德和品德的重要性,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三、利用多媒体资料生动呈现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呈现一些有关道德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播放一些有关尊重、友爱、团结等道德素质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有关感恩、奉献的图片等,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使他们在观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提出疑问激发思考五、运用小故事传递道理在导入课堂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小故事的方式来传递道理,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这些小故事可以是真实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些寓言故事、道德寓言等。

通过小故事的讲解,可以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去思考道德规范和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六、进行游戏活动互动参与在思想品德课堂的导入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和活动来感受道德和品德的重要性。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团队合作游戏,或者进行一些情景模拟活动等。

通过游戏活动的参与,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中体会到道德规范和品德修养对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的授课打下基础。

下面是几种基本策略。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通过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提供一个趣味性的问题或者展示一段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在讲述关于诚实守信的话题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发生在班级里的小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来思考什么是诚实守信,以及这种品质的重要性。

二、图片导入法图片导入法是通过呈现一幅图片或者一组图片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与思想品德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从而引发他们的主动思考和讨论。

在讲述关于勇敢的话题时,可以选择一张有关勇敢的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内容,并就其中的人物的行为进行思考与讨论。

通过图片的选择和呈现,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思想品德相关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思考、回答。

在讲述关于友善的话题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友善?什么样的行为能够显示出友善的品质?”通过提出问题,教师帮助学生思考并引发他们的讨论热情,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四、游戏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是通过设计一个与思想品德内容相关的游戏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游戏可以是个体游戏,也可以是小组或者全班游戏。

在讲述关于团队合作的话题时,可以设计一个合作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中的合作互助来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游戏的进行,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思想品德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有情境导入法、图片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和游戏导入法等。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通过各种策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环节,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是导入的基本策略。

下面就是几种适用于思想品德课堂的基本导入策略。

1.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一个与思想品德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在讲述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的时候,可以提出“你们遇到过帮助他人的场景吗?有什么感受?”的问题,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2.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的兴趣。

故事情节可以与课堂主题相关,在讲述勇于承担责任的时候,可以讲述一个小学生在家里照顾生病的爷爷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责任感的思考。

3. 图片导入法通过展示一张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展开联想和思考,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讲述诚实守信的美德的时候,可以展示一张关于信用卡欺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诚实和守信是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诚实守信,会带来什么后果?”等问题,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

4. 视频导入法通过播放一个与思想品德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思想品德的魅力。

视频可以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动画片段或者一则纪录片,能够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和启示。

在讲述友善待人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个讲述关于校园欺凌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欺凌对受害者带来的伤害,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友善对待他人。

5. 游戏导入法通过设计一个与思想品德相关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思想品德的表现和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游戏可以是角色扮演,可以是小组对抗,也可以是解谜等形式,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中主动思考、交流和合作。

在讲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协作的优势和必要性。

有效的思想品德教案编写技巧

有效的思想品德教案编写技巧

有效的思想品德教案编写技巧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很多老师会感到苦恼。

因为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如果老师不善于捕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善于利用方法和手段,很难做到有效的教学。

编写一份有效的思想品德教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案编写的原则1、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目标的制定,可以明确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明确教学内容,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基础。

2、突出重点、难点部分。

在编写教案时,需要对难点和重点进行分析,考虑如何把握这些部分,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索,破解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4、追求实事求是,注重实践。

教案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践,反映学生学科素养的提过程,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二、教案编写的步骤1、梳理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的结构特点及难点。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时,需要把握教材的结构特点,分析教材过程中细节及难点,因为教材的内容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只有清晰掌握了教材的内容,才能更好地编写教案。

2、教案总体设计。

教案总体设计就是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案的内容和方法,确定作业和任务。

3、设计思考过程和教学方法。

设计思考过程和教学方法是教案编写中最核心的部分,这需要考虑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每个教学设计步骤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过程。

4、设计课堂活动和教学资源。

根据所提供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设计训练活动,从多个角度建立学生自主思考型训练的环境,设置多种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案例、实验、模型等,以更加丰富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所学的知识。

三、几点建议1、注重引导和启发,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课的导行浅析

思想品德课的导行浅析

思想品德课的导行浅析知行统一,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是思想品德课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因此一节思想品德课,在学文明礼的基础上,就得做事先做人,要使孩子懂得尊重别人,如何与人相处,并不仅仅是可以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一个身心健康,品格健全的孩子远比只会考试,自私自利的孩子要强千百倍,所以注重学生的品格要比书本知识和分数重要得多。

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是给孩子树了一面镜子,要给孩子怎样的教育,首先老师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所以说做好导行工作,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样导行,导行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重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在明礼中导行:这一环节重“议”要求教师在讲透教材,使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集思广益。

如我在上《建设祖国需要文化》这篇课文时,首先通过讲读课文,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离不开文化知识,我们少年儿童应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为接好四化建设的班作好准备。

然后,让学生自由互举没有文化知识不行的事例。

而后,请、二位同学在班上发言,有一位同学举了自己父亲由于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工作受影响的事例,听后发人深省,在同学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最后我要求全班就“建设祖国需要文化,我们现在怎么办?”为主题,联系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同学们兴趣浓厚讨论得非常热烈。

二、在辨析中导行,这一环节重“辨”。

针对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其思品课的教学特点,我时常出一些辨析题、选择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辨析,多让学生回答一些诸如“对不对,为什么?”“该怎样,不该怎样?”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如我上《真正的友谊》这一课时,出了一道这样的辨析题:交家庭作业时,林军同学看见好朋友抄同桌李强的作业,他没有报告老师,而是想等一个恰当的机会再告诉李强以后别再抄他人的作业。

这一道题,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有的说林军处理得好,既照顾了朋友的情面,又提醒了朋友;有的说处理的不好,好朋友不能讲情面,应及时报告老师;还有的说处理的不够好,虽然顾全了朋友的情面,却不能使朋友及时认识到错误,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从而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导行方法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导行方法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导行方法吉林省靖宇县保安希望小学课题组闫永利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是“明理、激情、导行”三者的统一,而明理、激情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上,因此导行在思想品德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那么,如何导行,导行的方法有哪些呢?现结合我们课题组的探索谈一些粗浅的方法。

一、观图导行法。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思维具有形象、直观、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却又容易被色彩鲜艳的画面所吸引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自制灯片,创设情境,进行导行。

如教学《你需要别人的帮助吗》一文导行时,我们先出示一幅灯片:一位满头大汗的老爷爷拉着一车菜吃力地上坎儿,一个少先队员跑过去帮助老爷爷推车。

在学生认真观看灯片的基础上,我们提出问题:你准备向这个少先队员学习什么?学生们马上做出了回答。

这就从正面对学生提出了行为要求。

接下来,我们引导学生看文中的四幅插图,认真观察插图中的几个人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如果当时你在场,会怎么做?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已被几幅插图所吸引,纷纷举手发言,达到了导行目的。

如果能将这些插图制作成课件,使插图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且具有连续性,其教学效果会更佳。

二、情境演示导行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抓住学生喜欢看表演的特点,常常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情节,让学生表演。

如教学《礼节是人类感情的外衣》一文导行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节: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小明一个人在家中写作业,这时传来了一阵门铃声,小明一看是爸爸的好友张叔叔,就急忙打开门,把张叔叔让进屋。

小明该怎样招待张叔叔呢?谁愿意给同学们表演一下?学生表演完之后,我们又组织学生表演了如何接送物品,如何做客等。

通过这些情境的演示,学生们学会了在生活中运用礼节,懂得了礼节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三、树立榜样导行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运用故事中的榜样或者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导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学习《热爱生命》一文导行时,我们放录音故事,讲述张海迪的事迹,同学们被张海迪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动了。

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教学方式和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1.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一个具有思想道德问题的情境或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观察法:通过观察真实的社会事件、现象、人物等,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品德评价和思考。

3. 经典案例法:选取一些经典的思想品德事件或人物的案例,进行剖析和讨论,让学生从中领悟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情境中体验不同的道德冲突和选择,通过亲身参与感受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和价值。

5. 群体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整体的讨论,鼓励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合作和参与的能力。

6. 情感教育法:通过情感化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思考。

7. 认知冲突法:在教学中故意制造一些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促使学生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行为准则。

总的来说,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而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位思想品德教师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

利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实例导入。

学生喜欢听故事,而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能够让学生轻松地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如名人事迹、励志故事等,结合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思想品德课堂。

提出一个或几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思想品德的思考和讨论。

问题可以针对性地设置,涉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导入。

如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以图文并茂或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思想品德教育内容,通过直观的展示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资料具有直观性和感染力,能够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加深印象,激发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和探索。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导入。

将学生分成小组,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理解思想品德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品德修养。

可以通过游戏或互动形式导入。

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游戏或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通过游戏形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中,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和理念。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导入课堂的内容和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课堂导入,是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并希望能够对广大思想品德教师有所帮助。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思想品德课堂导入时,首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展示优美的图片、讲解有趣的故事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以自己的敬业和热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引入话题,激发学生思考在营造良好的氛围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具有反映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这个话题可以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情,也可以是当前社会热点事件,甚至可以是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哲理故事等。

通过引入话题,让学生产生思考,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教师进一步展开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讲解和学习讨论做好铺垫。

三、运用课件,展示多媒体在引入话题后,为了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素材内容。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视觉上更好地感受到所学内容的新颖和生动,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对于思想品德课堂导入,教师在引入话题后,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设计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一直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问题意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五个方面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

一、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有的。

教师需要对学生道德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才能设计出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

例如,学生普遍存在的缺乏情感教育、价值观念欠缺、道德行为习惯差等问题,都需要教师关注和解决。

二、教学目标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是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包含了道德、品德、情感、智慧等方面。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

例如,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从感恩、友爱、诚实、守时等方面入手,逐渐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和品德行为。

四、教学方法1.交流互动法教师可以运用课堂故事、小组活动、游戏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问题。

2.问题导入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什么是友谊?”,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内涵和重要性。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情景模拟法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一个遇到困难的人,然后与同学们共同思考解决方法。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道德问题的理解和关注度。

4.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引用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思想观念的一种教学方式。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其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下面将就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进行详细探讨。

一、课堂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思想观念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精心筛选和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并通过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对道德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讨论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思想观念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或道德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和讨论的方式深入思考和理解。

通过参与讨论,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观点、积极表达自己观点,并且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和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3.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扮演某个角色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思想观念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道德相关的情景,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实际参与到情节中去。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培养同理心和互助精神,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或虚构的情景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思想观念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如模拟国际交往、模拟职场竞争等,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以及正确处理这些困境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二、生活实践方法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还需要通过生活实践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思想观念。

下面介绍几种生活实践方法:1.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思想观念的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思想品德课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对道德观念的认同和思考,是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

一、情境营造在思想品德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情境,制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故事、一个情境或者一个问题,让学生置身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形式,使学生产生共鸣,感同身受,从而引起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和关注。

在情境营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情感渲染,语言生动,形象生动,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引发共鸣思考,启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思考和讨论。

二、问题提出思想品德课程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问题的提出要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不能简单地提出一个答案明显的问题,而应当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反常、矛盾或者具有思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道德价值观念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故事讲解故事是人类传播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思想品德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故事的讲解要注重情感渲染,语言生动,形象生动,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动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使学生在思考中认识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四、启发反思在思想品德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道德价值观念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通过启发反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道德的价值在哪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人生的底线和原则?通过这些问题的启发反思,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

人教版初二思品课堂教学技巧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培养良好品德

人教版初二思品课堂教学技巧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培养良好品德

人教版初二思品课堂教学技巧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培养良好品德思品课程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

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巧妙运用教学技巧,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并培养良好品德,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人教版初二思品课程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思品课堂教学。

一、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引导思考初二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

教师要结合思品课程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主动性。

1.案例分析法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社会新闻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事件中的道德问题,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启发学生思考社会责任和道德选择。

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不同观点、不同看法的利弊和影响,帮助学生辨别是非、善恶,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教师可以设置互动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就某个话题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锻炼论辩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思考深度。

3.问题导入法运用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帮助他们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

例如,在介绍某个道德问题时,可以提问:“你认为什么是正确的选择?为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二、培养良好品德,做品德教育的旗手除了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外,思品课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示范引领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教师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的价值导向,做学生良好品德的榜样。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深化学生对道德准则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向上向善的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思品课教学导行的原则和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是德育的主渠道。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在于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即导行),可以使学生能用正确的观点去认识、分析、辨别、判断事物;可以使学生能用正确的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解决怎样做的问题,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化。

一、导行的原则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导行的过程是由认识到实践,从知到行的转化教学过程,要运用课文内容的正确观点导之以行,须注意三个基本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在导行中,要选取学生中已有的或有可能发生的事例和材料。

如果没有针对性,学生会感到言而无信,导行就将导而不行。

(二)实践性原则
要运用教材中的观点,正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把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有机结合起来。

(三)准备性原则
在课前作好调查,掌握学生或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材料,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结合课文的教育要点进行导行。

如果没有准备,没有实际材料,就很难使学生服之以理,起不到导之以行的效果。

二、导行的方法
在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道德观点指导行为实践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观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是行导行。

(一)正面典型导行
这是根据教材的思想品德观点,以典型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直接引发学生付诸行动的一种导行方法。

如教学三、四年级的热爱人民、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诚实守信、热爱科学、勇于创造等内容,通过树立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教师、同龄小伙伴这些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向榜样学习的热情。

同时通过让学生对比,找到自己的差距,制定赶学措施,人人争做榜样。

运用先进人物和事迹,要注意“远近结合”,即把课本讲述的伟大人物的事迹与周围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先进人物及同
学中的好人好事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有远大的追求目标,又有近期效仿的榜样,感到可望而可及,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逐步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

(二)现身说法导行
即用亲身经历和休会说明道理。

如教学《不要讥笑他人》,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直接发问:从小到大,别人给你起过外号吗?有没有因为自己的缺点,或缺陷被别人讥笑过?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由于太多数学生曾经有过这种情感体验,所以他们主动参与的欲望特别强,感情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说得情真意切:被别人讥笑时,
伤心、难过、痛苦、愤怒,抬不起头来,想伺机报复,甚至不想上学……由于学生又一次经历了这样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下面的教学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认同。

然后,利用心理互换法等进一步激励学生的道德情感,把深刻的道德认识和强烈的道德情感结合在一起,情通理达、情理交融,从认知情感到行为实践的转化也就自然顺利地完成了。

课后,学生之间取外号的现象也基本消失。

(三)示范作用导行
即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学生知道。

我在教学《要有毅力》一课时,创设了培养毅力的一种示范性行为。

因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业的格式都不尽正确,于是我按照书上的书写格式标准统一了要求,要学生坚持按此格式规范做每一课的作业。

过了一个星期发现学生作业格式规范后又搞错的,我就采用了示范性导行的方法,坚持自己写教案和写黑板都严格按正确格式写,并选取按正确格式坚持写得好的学生作业在学生中传阅,也要求学生互相检查督促,并要求坚持到底。

结果大变样,全班学生作业格式都规范了,且坚持了下来。

(四)直观演示导行
这是通过一些实物的演示或实验,让学生直接观察,感受到某思想品德观点的正确与不正确,从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的导行方法。

例如《关心父母》一课的教学,我利用听录音、看录像、榜样激励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唤起学生主动关心父母的情感。

课后,又以“孝心献父母”为题开展“当三天家庭小主人”活动,
让学生通过买菜烧饭、打扫卫生、交纳水电费等琐事,指导学生“能干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事学着做”的行为实践,从中体会当父母的辛苦与操劳,感受父母对自己无私博大的爱和劳动的幸福与欢乐。

(五)辨析比较导行
这是根据某思想品德观点,列举材料,通过辨析、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导行方法。

如我在学生生活中习惯的培养中,发现班级中有个别学生常乱拿别人的学习用具的现象,但又难以查出是谁拿的。

在思想品德课上,我组织全班学生重温《不乱拿别人的东西》和《知错就改》等课文,结合乱拿现象创设了如“乱拿别人的东西与拾物不昧,谁的品行好”、“知错就改与见错就瞒,谁是聪明人”等几道辨析是非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我并没有指责班上有人乱拿别人的东西,学生在“不乱拿”的观点指导下,通过辨析比较,自我的检查,进而自我改正,重新树立了不乱拿别人的东西的品质,从此班上乱拿现象无形中消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