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中日千年博弈启示
站在甲午,回望甲午
站在甲午,回望甲午——甲午战争120周年祭惊涛拍岸,沧海横流,黄海的波涛尚未完全褪去,历史的大幕却已经拉开。
120年前的甲午,中日两国在黄海鏖战,当时,一个是迟暮的泱泱大国,一个是新兴的弹丸小国,以卵击石的结果却是以石头的崩坏而告终,不禁令人唏嘘感叹。
120年后的今天,中日两国的关系在几经沉浮后再次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然而,此时此刻,一个是正在迈着大步走向民族复兴的自信的大国,一个却是泡沫经济破灭、依赖美国保护的受保护国。
历史总是在相似的时空交汇,站在甲午,回望甲午,不仅是我们作为后人对历史的一份祭奠,更是希望能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眺望未来,让历史照进现实,陪伴着我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甲午战争,实际上是中日两国关于民族生死存亡的一次国运对赌。
甲午海战前,两个国家都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都在学习西方,进行着富国强兵的改革。
中国这边是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花重金打造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而日本也不甘示弱,在经历了黑船事件后,发起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
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的迅速增强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野心,“开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参谋本部甚至还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并一路步步紧逼。
甲午战争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甲午战争的结局,是以卵击石,以蛇吞象,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清王朝天朝上国却输给了一个游走于世界边缘的侏儒小国。
其实,甲午战争没有赢家。
大清王朝战败,割地、赔款,颜面尽失;日本得到了一笔横财,如果用来发展经济、改善国内民生,本可以自然而然地挤入世界一流国家的行列;然而,这笔钱最后却被用来发展军备,被用于存蓄野心和欲望,开展更大规模的战争。
日本最后也为自己的一意孤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回望甲午战争,中山大学历史系袁伟时教授痛心疾首地说道:“从历史的高度来看,中日两国的四次战争,是人类摆脱野蛮过程中一个令人痛心的记录。
用博弈论静态模型讨论中日双方的动作选择
用博弈论静态模型讨论中日双方的动作选择——解释为何中国对日“软弱”对于我国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对日政策,我们有很多的不理解,普遍认为其太过软弱,不足以显示大国力量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年初的黄岩岛问题,绝大多数人支持国家对菲律宾发动战争,6月份开始火热的钓鱼岛问题,绝大多数人又支持国家对日本发动战争。
两次都有大规模人批评我国的外交政策和手段过于软弱,近期全国各地的反菲反日游行数量也比往年多的多。
众所周知,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现实主义代表摩根索曾对国家利益的概念提出明确的定义,他说,国家利益应当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文化完整。
面对领土完整受其他国家威胁,我国政府选择不采取战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而日本一再而再的挑衅又是为什么?在这里,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博弈论的静态博弈模型来寻找其最优解。
一、选择与收益中日主要由于两国的结构性矛盾导致两个争端越来越严重,一是历史问题,而是领土争端。
虽然这两个问题在近些年中连续不断被提起,但前者发生主要集中在2006年以前,后者主要集中在2006年以后,并以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争端为主。
由于日本一直是事件的主动发起方,我国是反应方。
所以我们对两国对事件动作选择的判断可以为下。
在中国对于日本主要有四种选择动作:和平、轻度反应、重度反应、战争。
日本对中国主要有三种选择:和平、挑衅、战争。
下面我们可以做出一一分析并对其博弈的收益进行赋值。
1.中国的动作选择A.和平这里的“和平”指的是“无反应”。
面对日本对我国领土完整性的挑衅,如果中国选择和平反应,那将面临着不仅是领土主权的丧失、大规模的国内民众抗议,还有大国的国际地位形象下降,在这种选择中,中国百害而一利,对其赋值为(-9)+(-8)+(-8)= -25。
B.轻度反应轻度和重度的区别在于其抵抗程度的不同。
轻度反应从高等级到低等级可分别表现为:推迟国家或政府首脑的访问、政府发出严重警告、不利对方的重大军事部署(-1)、发生边界冲突事件或小规模军事摩擦(-0.8)、外交发言“极大愤慨”、“最强烈愤慨”、国际会议提案攻击对方、副外长严正交涉、中止在政治或安全领域的对话(-0.6)、大使(包括外交司级、局级)提出严正交涉、举行威慑对方的军事演习、小规模军事部署、小规模军事摩擦(-0.5)外交发言“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强烈谴责”、“强烈抗议”(-0.4)、外交发言“强烈不满”、批评对方政策不利双边关系(-0.3)、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群众活动反对某国(-0.2)等。
《形势与政策》观后感
我们要站起来,向世界瞭望一、叹千年,一片恩仇中日邦交,由来久矣!千年一叹,恩仇须臾几留?李唐时代,气度开阔,各方朝臣,气势非凡。
其中日本也多次遣使前来开展文化交流,两国邦交进入蜜月期,互通往来,两国经济文化都快速发展,天下太平长安!然而花开却无百日红!中日后来爆发了多次战争,尽管两国远隔万里。
不管是忽必烈朱元璋海外攻日也好,还是日本攻占朝鲜也罢,一切还只是小规模战争,伤亡并不会太大。
过后中日也恢复了正常邦交。
中日的最深裂痕,是在近代百余年内酿成的!日本几乎是以一个“常胜将军”的形象不断地入侵我国,破坏两国邦交的!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屈辱签就,台湾割让,赔款巨数……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占领东北;一九三八年,日本全面侵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南京大杀、三光政策、细菌战……一幕幕惨剧出现在国人面前,世界震惊了……尽管经过几年的艰苦抗战,中国终于取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但中国山河大地早已面目全非,千疮百孔……在这百废待兴,百姓待抚之际,中国出于两国前途考虑,毅然放弃了大量的日本赔款,做出了大国应有的风范与大度。
然而,中国一昧的宽容并没有得到日本的积极回应,至今中日的关系仍是玄之又玄,妙不可言。
那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我们不应该坐等敌人的良心发现。
我们能做的只是加强实力,让敌人不敢而不是不要来侵略我们!只有提高了敌人的侵犯成本,敌人才不敢轻易举兵来犯!二、中日之间仍有诸多矛盾,最好和平解决。
中国应为此做好准备,有备无患。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理!四、世上只有成败,,永远的利益,暂时的朋友,仁与不仁,只是说辞!五、中国的希望在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胜则中国胜!…………二、风云激荡,机危并存一个失业书生,一个执法城管与一个在职总统,风马牛不相及的三个人物,却在北非演绎了一个离奇动荡的传奇,带来了西亚北非的一轮轮浩劫。
一轮轮示威的爆发,一位位总统的倒台,“茉莉花革命”震惊了整个世界!动荡的中东局势,一时难以控制!震惊之余,人们分析了动荡的前因后果及影响。
中日博弈之我见
钓鱼岛问题暂且不说 , 就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一事 , 可以说可恨至极 , 伤害了包括中国、 韩 国在 内的许多在 二 战中饱受 E t 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家人民的感情。然而, 安倍却执意要去 , 而且 , 还强调后悔 自己第一次担任
首相期 间没 去参 拜 。他 的这 些 言行 , 虽 然在 日本 国内也招 致 了来 自自民党 内 以及其 它 政 党 和普 通 民众 的批 评, 但是 , 据 日本 国 内网络调 查数 据显 示 , 比起批 评 的声音 , 支持 他 的呼 声似 乎 更高 , 达到了 8 0 % 以上 。这 一
( 一)
中日关系现在处于历史的低点。 自碰船事件以来 , 两国关系碰碰撞撞 , 就没有真正地好过。近来随着钓 鱼岛主权争端问题的升级, 加之 2 0 1 3 年1 2 月2 6 E t 日本首相安倍 晋三参拜靖 国神社 的问题 , 使得 中 E t 两国
之 间 的紧张关 系不 断加剧 。虽然 民间 的人员交 往 、 经济 交流 依然 照常进 行 , 但 接二 连 三的各 种棘 手 问题 腾空 而出, 横在 两 国之 间 , 加深 了中 日两 国国 民之 间 的隔阂 。据 2 0 1 3年 8月 8 F t E l 本 N HK进 行 的社会舆 论 调查
出个理来 , 根本就不现实。所以, 两 国领导人如何通过外交途径 , 打破僵局才是关键 。但是 , 从现阶段的局势 来看 , 安倍 已经被 中国政府视为不受欢迎的人 , 换句话说 , 只要安倍政权不倒 , 中 日关系就不可能好转。因
此, 中 日两 国之 间的博 弈似 乎 已是不 可避 免 的事实 。或 者说 , 是摆 在两 国政 府 和 国民面前 需要 长期 面对 的现 实 。所 以 , 笔 者认 为 , 面对 安倍 政权 这样 一个 咄 咄逼人 、 顽 固不 化 、 极 具右 翼 色 彩 的 日本 政府 。 中 国政 府和 国
中国与日本贸易关系的演变及启示
❖
综观日本20世纪80年代对华政策可以概括为政治上借用中国的地位,扩 大日本的政治影响,但受到苏美两国的影响较大;经济上支持中国的经 济发展,但受政治关系影响较大,致使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缓慢,中日进 出口贸易有的年份还出现下降的现象(表—2)。
明朝对日本贸易政策的演变
❖ 明朝对日本实行的贸易政策,围绕着被动依赖日本方面抑制 倭寇活动或主动加强海禁、打击倭寇骚扰等问题,随时进行 着调整。
❖ 明太祖首先对日本实行羁縻政策,准许他们入明朝贡,企图 通过外交活动来抑制倭寇的侵扰,但他对日本的国情并不是 很了解,误将征西将军怀良亲王作为日本国王与之交往。而 当进一步了解到实情之后,他又断然却其贡,转而在沿海加 强海防,实行积极防御倭寇的政策。
❖ 表—2:80年代中日贸易进出口 (金额单位:亿美元)
进出口
占中国对外
年份
增长率 贸易总额的
率
总额
的比重
1981 99.8 8.5 22.7
1982 87.6 -12.2 21.1
1983 90.8 3.7 20.8
1984 127.3 40.2 23.8
1985 164.3 29.1 23.6
147.0 34.6 70.2 13.1
1995 574.7 20.0 20.5 1996 600.6 4.5 20.7
284.6 31.9 290.0 10.2 308.7 8.5 291.8 0.6
1997 608.1 1998 579.0 1999 661.7 2000 831.7 合计 5181.5
❖ 20世纪90年代的中日经贸关系也正是在这样国际和日本 外交政策调整的情况下,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 个方面: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精要2011年开卷专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精要2011年开卷专用安徽泗县万安中学卢灿明整理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1.林则徐虎门销烟(1)1839年6月3开始,23天,林则徐开始在广州虎门海滩 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2)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维护了民族尊严。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
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
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经济卷入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解体)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政府财政吃紧,人民负担加重)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领土完整遭破坏香港成为侵华基地)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丧失关税自主权)。
“识记,广(传统对外贸易)厦(走私罪猖獗)福(武夷山盛产红茶)宁(人贩子集中地)上(长江入海口、东南沿海中间。
割、开、赔”(2)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遇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3.魏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师夷就是向外国学习,制夷就是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兴盛。
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先河。
“第一开眼看世界的人。
”孙中山“开眼看世界”。
4.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①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②经济上:五口通商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③社会性质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社会矛盾上: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⑤思想上:一些知识分子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⑥革命任务上: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日间博弈
由钓鱼岛争端浅谈中日间的博弈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有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
中日间有过交流与学习,有过友好与合作,也有过冲突与战争。
但友好与交流是主流。
19世纪中叶,在门户尚未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之前,两国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都曾实现闭关锁国,都曾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
然而由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科学技术以及军事方面等许多方面的落后,最终未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历史摆在我们眼前残酷的现实。
相反,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在亚洲率先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与此同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二战后日本国内满目疮痍,一片废墟,经济几乎完全瘫痪,但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许多国家学习的榜样和研究的焦点之一。
自从9月7日中日撞船事件发生以来,两国关于钓鱼岛归属问题产生了许多分歧,中日间的紧张局势正在不断升级。
那么钓鱼岛目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
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因此我们应该从钓鱼岛争端这个问题上看到事物的本质。
本文拟从国家利益、国家实力、以及美国因素三个方面来阐述中日间钓鱼岛的争端。
一、国家利益19世纪的帕默斯顿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即“我们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
我们只有永久的利益”。
这句话放在国际关系中就更有其独到之处了。
华盛顿也说过,“除了国家利益,人们别指望政府会在任何其他基础上不断地采取行动”。
由此可见,国家利益的无比重要性。
主权国家作为国际上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它一直是在与其他国家进行博弈的。
通过博弈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至少不损害其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国家行为主体从事对外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和最基本的动因。
从政治学的角度而言,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公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
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以及文化利益。
试析百年变局背景下中日在东亚地区博弈新态势
试析百年变局背景下中日在东亚地区博弈新态势
刘哲;庞彦
【期刊名称】《区域国别学刊》
【年(卷),期】2024(8)1
【摘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周边环境复杂,面临重要战略难题。
中日关系成为中国周边安全高度关注的重要战略问题之一。
自岸田文雄上任,日本对华关系有了新的态势:频繁提及“中国台湾问题”和“东海划界问题”;挑动南海问题;出台“新安保三文件”,视中国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加强日美同盟关系,牵制中国发展等。
日本在东亚地区与中国博弈有诸多深层目的:通过与中国加紧博弈,以赢得国内右翼保守势力的支持;视中国为“海洋地缘政治对手”,以海洋地缘政治牵制中国成为海洋强国;以“中国台湾问题”来延缓中国崛起的速度;在强化日美同盟关系的同时,彰显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
然而,日本与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博弈也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
【总页数】12页(P12-22)
【作者】刘哲;庞彦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
【相关文献】
1.百年大变局下的中日关系
2.百年变局下的中日韩经贸合作
3.百年变局下的国际格局演化与中美战略竞争新态势
4.“三重变局”背景下中日科技合作的新变化与新挑战
5.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新特征新态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中日两场战争中汲取历史警示
从中日两场战争中汲取历史警示作者:萧功秦来源:《同舟共进》2014年第12期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这两次中日战争对所有中国人来说,始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然而,正如人类历史上的悲剧总能比喜剧提供更丰富的人生哲学的启示一样,两次中日战争的历史,是我们民族集体经验中的富矿,只要我们客观、冷静并理性地考察它、分析它,就能从中发掘出有益于我们更成熟、更理性地应对未来挑战的经验与警示的资源。
甲午战败:中国陷入“墨菲效应”陷阱首先要介绍一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近代以前,日本属于地球文明中的偏远地区,而且人口稠密,可耕土地狭小,自然灾难频发,资源贫乏,这个民族的生存环境要比中国大陆严峻得多。
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处于远离欧亚大陆的孤岛状态,作为岛国民族,日本对外部世界的变化特别敏感,有一种高度的不安全感。
然而,正是这种民族性格中的不安全感与对外部世界的高度敏感,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恰恰变成巨大的优势。
它对西方文明充满兴趣与新鲜感,对中国的变化了解得特别仔细,鸦片战争后,还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魏源介绍西方的著作《海国图志》时,这本木刻版的书籍已翻译成日文,并在日本国内产生了冲击性影响。
中国和日本几乎在同一个时期,也就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近代化进程,中国进行的是洋务自强运动,在防卫领域向西方学习;日本也开始明治维新,两个民族在近代化道路上似乎是并驾齐驱。
从这时开始,日本人中形成两种对华观念,一种观念认为日本和中国都是东方的黄种人,同文同种,且都受到白种人威胁,所以要团结起来,共同抗御西方侵略,共存共荣,这就是所谓的日本亚细亚主义,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出现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就是从这种“泛亚细亚主义”中畸变过来的。
第二种对华观就是对华扩张主义,这种思潮认为,如果中国不能对抗西方侵略,日本也要不失时机地通过获取中国的财富、土地、资源让自己富强起来,甚至参与到瓜分中国的过程中来,单独应对西方的挑战。
这种扩张观念是日本侵华的思想理论基础。
中日若冲突 中国必须赢
中日若冲突中国必须赢中日关系,既是周边问题,又是大国关系。
把钓鱼岛问题当成当前中日关系的重点和焦点问题,是战略误判;认为非重点问题就不会影响国家安全和改革开放进程,同样也是战略误判。
大势不能孤立地看待钓鱼岛问题,也不能孤立地看待中日交恶问题,要把这一切放在国际格局的大视野中去看。
全世界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中国崛起,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快速崛起不适应、不包容,甚至不接受。
新世纪以来,美国已视中国为其全球霸权的主要挑战者。
日本向来自诩为“亚洲领头雁”,但GDP现已被中国超越。
这一变化使日本备感失落,受到刺激。
所以它一改在国际问题上不事张扬的套路,一反常态地跳出来,挑战中国。
中国面对的一切国际问题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美国人很有战略眼光,不仅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布局了日本这个战略棋子,而且,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在我们周边晃悠,尤其是最近。
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处于历史最低点,这当然是日本造成的。
与东盟关系因为南海纠纷和美国使用其影响力分化东盟而造成紧张;中美关系日趋转向一种战略性对抗关系。
中日对立,绝非只因历史旧怨。
当今世界,各种争斗,争的是国家、民族、政权的生存权。
美国跟我们争的,是这个;日本跟我们争的,也是这个。
只不过日本的诉求、格局比美国小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中日两国迟早要发生一场对抗和危机,即使不在钓鱼岛,也会在其他方面。
两千多年的中日交往,两国基本是“强弱型”关系,从古代到近代是中国强日本弱,日本学习中国。
1868年日本走上明治维新道路后,日本强中国弱,日本反过来侵略中国。
而随着中国崛起的步伐加快,中日将第一次面临“强强型”关系。
如何处理好这一全新的关系,两国都不适应。
过去二十年是日本衰落的二十年,却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二十年,日本社会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成为日本右翼渲染“中国威胁论”的土壤。
这就注定了两国关系必然会出现较大的波折,当然也预示着调整和转机的到来。
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和举措,既是其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意识形态的必然。
中日两国南太平洋岛国战略博弈评析
中日两国南太平洋岛国战略博弈评析中日两国在南太平洋岛国的博弈出自于各自国家的战略利益。
在美国重返亚太战背景下,日本就其海洋战略扩张、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牵制中国方面的需要,不断加强与南太平洋岛国的联系。
中国则更加注重与南太平洋岛国平等互利、合作共赢。
在和平发展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战略更能有利于南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更具现实意义。
标签:中国;日本;南太平洋岛国;博弈位于太平洋中央的众多小岛屿国家作为在亚非拉之外的发展中国家群体,同样存在着大国力量博弈的现实。
近年来随着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中、日两国在南太平洋岛国的角逐愈发明显。
本文拟结合时代背景的转变、南太平洋岛国的情况和中日两国各自战略,试图观察与评析两国在南太平洋岛国的博弈。
中国和日本同在的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经济区域,也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而且有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心。
这里集中了全球最大的四个国家,拥有世界40%的人口、27亿消费者和54%的经济总量以及全球贸易额的44%。
〔1〕同时,太平洋地区还是美、俄、中、日、印、澳等大国的地缘战略中心,广泛积聚着大国的国家利益,矛盾与问题也比较突出。
太平洋将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
面对太平洋世纪〔2〕的到来,美国调整战略重返亚太,大国在太平洋上的博弈将更加激烈,“太平洋上不太平”〔3〕的情形也将会更加突出。
随着中日两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两国在亚太的角逐呈现出积极作为的态势,特别是在海洋权益方面,两国争夺互不相让。
一、南太平洋岛国的地缘政治与战略价值作为太平洋上的岛屿国家,南太平洋岛国海洋优势明显,对中日两国发展海洋战略具有独特意义。
南太平洋国家自从20世纪70年代陆续独立以来,先后建立了14个独立主权国家,主要分布于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三大岛群区。
这些国家人口规模小、经济发展较落后,但却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
主要表现在区位、资源和政治三个方面。
第一,区位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国家战略能力与大国博弈
到1890年的时候,我们中国还没有垮到底。中国在这个时候有些方面还不是很差,就是国家战略能力太差。全国上下,莫谈国事,京城人不讲政治,只讲养生。结果就那区区几只英国船跑到中国来,就把“老佛爷”吓成那样子。全国人民奋起反抗,而“老佛爷”吓得跑到西安去了。那时的大清朝挺“胖”,但不能打仗。为什么呢?长期没有厮杀的对象,就跟现在的人工养的东北虎一样,见了羊也害怕。正可谓“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我们现在搞西部开发,西部开发有一个矛盾,我们要求西部开发采取环保方式。西方环保搞得比较好是因为他们有不尽的外来石油供应,有第三世界的矿产、森林供其挥霍。把别国的资源拿回来给自己用,自己环保、速度不变;用别人的材料给自家盖房,哪有环境不好的道理。我们现在生产,材料是用自己的,却还要求环保,这样就很为难了。到现在,我们开发东部几乎用尽了全国的资源,西部再大开发,这真是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哪来那么多资源啊。现在环境问题已是“天塌地陷”,有的地方天上下的是酸雨,地面也陷下去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用什么来填身体发育越来越快,同时胃口越来越大的中国。美国人也听到你肚子咕咕叫,知道你饿了,但你还说我会“和平崛起”,美国人压根不信。
二、大国间的博弈是国家战略能力的博弈,而不是财富多寡的博弈
中国在世界上曾拥有中世纪文明的超级大国的地位。有资料显示,在1700年的时候,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是中国占23.1%,日本占4.5%,欧洲占23.3%,美国几乎是0。到了1820年,中国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占32.4%,日本下降为3%,欧洲为26.6%。1700-18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在世界上也是最快的,中国为0.85%,欧洲为0.68%,日本最低为0.21%。这是中国最辉煌的时期,此后厄运接踵而至。1840年,中国被英国打败了。1890年中、日之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占世界的13%和2.5%,可到1895年中国却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了。到19世纪末,中国人一下子成了“东亚病夫”。
郭继承国运观后感
郭继承国运观后感写作背景:著名南宋史学家郭继承于元载贰年(1264年),在张桥(今天位于江苏镇江),站在宝冢山顶上,观陆机著作的《国运论》,令他叹为观止。
郭继承国运观后,他的思考与观点,随之而出的是一篇感悟广zhi的文章,用以纪念这次千古罕见的盛况。
现代人观看国运论,仍然感慨万千,所以本文以郭继承国运观后感为标题,就其观后之感,展开论述。
郭继承国运观后,先声明自己对国运论的赞赏,文章由此开始:“看完国运论,打一次起礼,以此纪念这一广大世间之新事物!”他认为国运论是一部“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书籍”,“比起宋代经典,它在学术上的力量更大,其表现的格局更广”,它的“言论精辟,谋略精妙,无错少错”,“令人叹为观止”,“此书阅读自足”,“令君子追求”。
郭继承认为,国运论不仅仅是一部学术作品,它更是历史上传世的珍贵文献“它把国家发展的历史、政治制度,以及社会文化发展的全貌浓缩而成”,“它把几个世纪的发展融汇在一起,把历史活动与理性思考融和在一起”,“它奠定了多少君子的理想和梦想”,“它提供了一套立国之道,发展的模式”,“它是一部历史和指引”。
郭继承进一步从政治思想角度,探讨国运论的重要意义:“它为政府官员指明了职责,道出了明治之道,此书拨乱反正,出淤补垣,它大体上把握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历史和政治情况的正确性”,“它把那么多的实践经验融汇贯通在一起,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它包含着最新的政治思想”,“它在社会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概念、方法和论点,使政府官员们能够拿捏各种问题,以引领国家发展”,“它是一篇至今无可替代的经典”。
郭继承还以此次国运观,以及它所表达的政治思想,给读者和时代留下深刻的体会:“它有如一种光芒,照耀在人们心里,激发出智慧与活力,人们受它的影响而不可磨灭,它赋予了宋代保持古代文明灿烂的力量”,“它可以激励人们保护家园,安定社会,和谐民心,使宋代的文明延续进入后世”,“它的言论久远流传,它若盛开,国家便蓬勃发展”。
《海权博弈史》读书笔记
《海权博弈史》读书笔记《海权博弈史》详细介绍了从大航海时代开始15世纪至193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各国在海洋的博弈历史,各列强轮番登上世界的舞台,现今的历史格局逐步形成,英法美德西逐渐成为主宰世界棋局的棋手,阅读后深有感触。
我的阅读笔记将从国运之战、力挽狂澜的历史人物、世界的规则、个人的感悟四个维度来做解析。
一、国运之战英西海战背景:15世纪,当欧洲以及其他国家还在陆地上打的不可开交时,西班牙已经通过开启大航海,在海洋上赚的盆满钵满,海外殖民地急剧扩张,国力也迅速增长,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而彼时的英国,与英法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战争,紧接着又经历了30年玫瑰战争,与西班牙的国力相差甚远。
过程:西班牙派出了拥有130多艘由1.6万名士兵和7千名水手组成的“无敌舰队”,以及2万多人的陆军,势必要将英国一举吞并,总指挥是不懂海战的贵族西多尼亚,副总指挥是身经百战的老手里卡尔德;英国女王则派出了拥有105艘主力战舰的英国皇家舰队,这只舰队实际上是由一个个海盗个位户组成的,英国王室只占据一部分股份。
这只英国皇家舰队的总指挥是伊丽莎白的亲表弟,而副指挥正是海贼王弗朗西斯.德雷克。
从表面数据来看,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其指挥团队均由经验丰富的老手和新手组成。
当时,西班牙国力强盛,正处于鼎盛时期。
对于英国来说,这场战争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而对于西班牙来说,这场战役的胜负对其国力影响不大。
在当时的传统海战中,火炮使用的是较小的实心球,对船身的破坏力较小。
决定胜负的关键是两船靠近后的接舷战,此时士兵数量多的一方更具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西班牙在人数和船只数量上占据优势,而英国舰队的士兵较少,但船速更快,火炮的实心球更大,威力更强。
当两支舰队在英吉利海峡相遇并互射 2700 多枚炮弹却都未造成实质性损伤时,英国副指挥德雷克意识到情况不妙。
作为一名海贼,他解决问题的方式直接而果断,亲自乘船前去测试炮弹的最佳威力射程。
中国近代之败,实为意识之败——两千年中日交往史的反思
中国近代之败,实为意识之败——两千年中日交往史的反思
李扬帆
【期刊名称】《同舟共进》
【年(卷),期】2009(000)007
【摘要】借用一个日本间谍的话:看一个民族要"洞其心腹"。
甲午战后50年,中国
受日本之累,其原因要追溯千年以上的历史。
然而,当下中国是否认真总结过中日两
千年交往史的真相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之败,实为意识之败,而非力量之败。
【总页数】3页(P)
【作者】李扬帆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7
【相关文献】
1.试论近代中日两国现代化一成一败的原因 [J], 颜永光
2.中国近代之败,实为意识之败——两千年中日交往史的反思 [J], 李扬帆
3.越冬盖与不盖膜条件下“蓝败”与“蓝矮败”两个小麦不育系的生育期与农艺性状比较 [J], 武利峰;陆卓;张小燕;郝新梅;刘渤;耿爱民;代惠芹;韩文亮;吴艳芳;于健;周江明;尤晓胜
4.甲午战败实为“文化力”之败 [J], 皮明勇;
5.成也学情败也学情--两次送教下乡的教学反思 [J], 冼彩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中日关系的博弈
浅谈中日关系的博弈——举起酒杯,不忘枪械今天这个论题,还是得从历史说起。
唐高宗时期,倭人攻击新罗,唐军增援,在白江口一战大败日本水师,日军战船全军覆没,从此倭人对唐俯首,不断派遣遣唐使来学习。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方面丰臣秀吉刚刚完成全国统一,为了其称霸世界的宏图,日本磨刀霍霍向大明发动进攻,最终大败而归。
1937年日本发动第二次全面侵华战争,八年艰苦抗战,中国洗刷百年耻辱,赶走日本侵略者。
狼一样的民族,要警惕不要敌对。
并不是提倡狭隘的民族观,但我们不能不对这个民族的固有属性视而不见。
我们不能忘记,大和民族对于生存空间的强烈欲望以非正常方式倾泻是会酿成巨大灾难,日本历史教科书对于历史的篡改正悄无声息扭曲着日本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对于二战的看法。
更为可怕的是,日本民众内心隐藏着的右翼势力的思想残余挥之不去,这在中国船长被放还时日本民众剧烈的反响中暴露无遗。
对于狼,不能存有善心,但也不能与之斗狠。
网上一直有叫嚣对日开战的言论,言辞之激愤、口气之凿凿实在叹为观止。
且不提日方隐藏的军事实力,仅仅目前公诸于世的日方自卫队的装备我们已是无法望其项背。
日本的重工业实力从汽车制造上可见一斑,日本的文化软实力在日本动漫的普及度上得到充分证明。
从理性的角度,无论胜败,中日再次爆发战争的结果一定不会给中国带来利益。
历史向来不提倡盲目斗勇。
明朝的万历三大征埋下民众积怨的祸根,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经济发展错过最宝贵的十年。
试想,如果中国停下发展的步伐,与日本死缠烂打,谁会是最终的获益者?那时周边的蕞尔小国都可到中国来横征暴敛,更不必说虎视眈眈的美国。
强大的敌人,要敬不要畏不可否认,这个民族具有很多令人惊叹的优秀属性。
日本东京奥运会,散场后的体育馆没有一片垃圾,这样的民众素质很让我们惭愧。
日本人向来擅长学习,唐朝的遣唐使和明治维新就是最好的诠释。
日本人的归属感和民族感极强,如果不演变成畸形的民族主义而发展成民族凝聚力,这会是一个国家的巨大财富。
中日百年战略博弈
对中日战略博弈的一些看法近几个月来,中日关系因为钓鱼岛问题骤然紧张,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
在日本领导人不断挑起话题,明暗挑衅的情况下,大陆民间舆论,尤其是网上评论也是一片群情激愤,恨不得立刻开战的架势。
古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在国家有可能卷入战争的情况下,即便是一个普通人,如果充耳不闻,事不关己,那倒是有些不正常了。
所以,位卑未敢忘国,我一个草民,也斗胆来评论两句。
首先,从中日双方的大众舆论来看,都是喊打喊杀,毫不退让。
安倍对华强硬,其支持率反倒一路飙涨。
基本可以确定,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矛盾不可调和。
钓鱼岛是一个死结,中日必有一战。
打不打已经没有选择了,但是,什么时候打,却是一个中国可以选择,也必须慎重选择的问题。
近现代,自日本明治维新后(1868),中日之间发生过中日甲午战争(1894),八国联军(1900)(日本兵力占八国联军的一半),日本侵略东北(1931)以及全面侵华(1937)四次大的战争。
几乎每次战争都发生在中国社会改革除见成效,经济蒸蒸日上,国力显著提高的关键时期。
例如,中日甲午战争发生在中国洋务运动如火如荼,新政改革初步实施的时候;日本侵略东三省发生在民国新风开始吹拂神州,社会经济显著回升的时候。
每一次,日本都选对了时候,中国每一次几乎都要站起来的时候,日本的一记闷棍又让中国趴下了,重新再来一次从精神到肉体的磨难。
中国100年的屈辱史,真正的幕后黑手是日本。
说日本不懂战略是错的,日本对中国是真正处心积虑,深谋远虑,日本想让中国永远跪着。
100年的经验,数次的成功经历,已经让日本自信,它可以做到这一点。
2012年,日本还想这么再来一次。
因为在这一次,中国的经济总量开始超过日本。
日本的战略思维已经让它焦躁不安,它相信,时间是日本最大的不利因素,越往后,中日力量对比越会对它不利,不光是经济上,还包括军事上。
所以,日本人说:“干吧,是时候了”。
这一次,凭日本自己的实力,也许它还没有1931年自信,甚至没有1894年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全方位合 作迈进 。然而, 素有 “ 一衣带水 ’ 称的中日 之 两国的关系
至今仍百般纠结。要 实现真正和解, 对于中方来说 , 不可能因退让
下 应为当时世界第二 军事强国。这场战争最终以日 , 本退 出半岛告
终。一直保 存实力的德 川家康 在战后登上将军宝座 , 开启 “ 江户时 代” ,军人掌控全国军政 大权 ,江户幕 府体制 已具备 明显军国主义
发 生 实际 接 触 的历 史 更 为 久远 。其 间两 国共发 生 过 五 次 国家 间战
争, 总时间不逾百年。从战争发生的频率和时间来看, 要低于欧洲大
国。 由日 本点燃的 “ 十五年战争 ’ 13— 14 ) ( 9 1 9 5 硝烟也 已散去 6 多 0 年, 欧洲原对抗 国家的和解早 已实现 , 并一路向更深层 次的政治、 经
虽然 日 本出兵半岛一度让新罗军陷 被动, 白江口中日 入 但 一战 , 确定
了 此后 9 0 东北亚的基本局 势。《 0年 新唐 书》 记载:遇倭 于白江口, “
四战皆捷 , 焚其船四百艘 , 烟焰灼天 , 海水皆赤。 时间为公元 6 3 ” 6 年。 虽然这场战争对于 日 本来说 是一场举 国动员的大战, 但唐军战 绩展示出来的综合实力使其进一步认识到与唐朝的巨大差距, 在此
甲午一战, 洋海军全军 覆没, 北 当时不少人把历史责任推到 李鸿章身上 , 1 年之 后, 但 O 当日本人在 陆地上把俄 国陆军、 在海 上把俄 国波罗的海越洋舰 队击溃后, 清醒 的中国人都 不再作那种简单推 断了。
之间都没有建立正式官方关系。 中日之 间发 生的第三次战争则是一场准现代国际战争, 长达 7
“
一
出百济 来攻的求救之后, 唐朝 正忙于处理西北事务, 以只是先向 所 百济发 出严斥诏书。 随着新罗陷入劣势, 出兵 , 唐朝 战局遂发生逆转。
切取 决于你们将来实实在在 地做些什么, 如果你们决心明天开
始就正经地 着手改革, 今天的损失是无关紧要 的; 然而若是根本无
意推动改革, 今天的损失就毫无意义。 ”
之 前 ,日 模 拟唐 朝 进行 了 “ 本 大化 改新” 两 国正 式 交往 直到 7 1 。 0 年
在 某种程度 上可以说 , 此后发 生的 “ 十五年
立册封关系, 国在朝鲜半岛长时间相互攻伐 。北端新罗与唐 中央 三
政 府 关 系最 为 紧密,南端 百济与 日 渐行 渐 近 。 新 罗向 中央政 府 发 本
战争’其 实是甲午战争的继续, ’ 早在甲午年 中国败后, 光绪帝老师翁
同稣 曾咨 询英 国人 赫 德 : 我们 是 否还 有机 会?赫 德说 了 样 一 番话 : 这
从 公 元 5 年 日 接 受 中国 东汉政 权 授 予 的 7 本
甲午一战,北洋海 军这 支可排名世界第六的
舰队全军覆没 , 当时不 把 历史责任推到李鸿章 身上,李鸿章 当然不是 无辜的, 1 年之后,当日 但 0
本人在 陆地上把 俄国陆军、 在海上把俄国波罗的
“ 汉倭奴 国王印” 到6 7 , 0 年遣 隋使带到长安的那
更迭, 另一方面因为逐渐强化的民族意识进一步
激 发 出成 熟的 国家观 念 , 它从 此 正 式 淡 出古代 中
改革, 慈禧太后重启当年被她 亲手扼杀的改革模
式, 甚至走 出更远 , 一时风生水起 , 但帝国危机 四
伏 , 重难 返 。 积
国所制定的国际规 则: 华夷秩序。 唐取代 隋之后, 与高句丽、 百济、 新罗三国建
特征 。 明朝 在 4 年后 覆 亡。 6
而实现, 失去原则的宽宏大量在很多时候会起 到事与愿违的负作用。
即便如此 , 我们仍愿意怀抱最 大程度的善意和宽容。但我们还 必须
从 内心深处理解并接受一个常识 : 国运沉浮, 从 来都是并且只是掌握在我们 自己手中的。 由于地缘政 治因素, 之 间的第一次冲突 中日 就 昭示出此后 1 0 多年两国博弈的基本格局。 00
侯 相比更具军事扩张欲望, 内战时 , 在 期 他就表达 过侵朝鲜、 大 占
明、 图天 竺、 南洋的意志 , 窥 还曾委托欧洲传教士购买欧洲战舰 , 准 备加以仿造 , 并高度重视 火器发 展 , 长年从 葡萄牙手中购买火器, 其 轻 武器的先进程度已经超过 明朝 。综合评估,日 军势力屈居明军之
才有所缓和, 至唐 玄宗时代断绝 3 多年的 “ O 遣唐使’以更大规 模重 ’
国运 :
李 嘲 专栏作者
新登上 历史舞台。到 84 9 年,日 单方面停派遣唐使 , 本 结束了这段
影响深远的学习期。 当年一名在唐学问僧在向天皇的报告文书中写
到 这 样 四个 字 :大 唐凋 ’ “ 。
年 ( 5 2 19 ) 战场在 朝鲜半岛及其 附近海域。此前 明朝方面 19 — 5 8,
 ̄2 1年, 之间有确切文献可考的官方交往史长达 15年, l00万历朝廷 的不谐 和和颓废成 为常
态 。 而此 时 的 日本 则进 入 “ 世 ”时代 ,战 国大 名”与 中 国战 国诸 近 “
份写有 “ 日出处天子致 日 处天子”的国书, 没 历经
整 整 5 0 :日本一 方 面看 多了大 陆政 权 的兴 衰 5年
海越洋舰 队击溃之 后, 一个清醒的中国人都不 每 再作那种 简单推 断。10 年 日 战后 , 94 俄 清政府意
识 到 政 治 改革 的重要 性 , 拟 明 治政 府 开启立 宪 模
日本北条泰 时执 政之后,奠定 了 北条 氏掌权 1 0 0 多年 的历史。
当时的中国, 一位 蒙古豪杰 出现 , 为成吉思 汗。忽必烈 成为大汗 是 之后曾再三遣使诏谕 日本来贡,日 本则斩杀来使。忽必烈 两次征伐 日 , 本 都以失败告终,虽并非败于战场, 而是 台风, 但战争从来都不 是在某一种单纯环境 中进行的。元 朝方面部队由蒙古人 、高丽人、 汉人组成 。其后, 元改用怀柔政 策, 与日 本贸易, 但终元一世, 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