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表达式。

3. 学会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表达式。

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际问题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图片、实例等)。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直线运动知识。

2. 提问: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它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表达式。

3. 通过实例解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纸上完成。

2. 题目包括简单应用题和综合应用题,检验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5分钟)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

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探索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2. 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六、实例分析与问题解决(15分钟)1. 通过分析实际运动场景,如运动员百米冲刺、物体自由落体等,引导学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

2. 提供一系列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并解释解题过程和结果。

七、实验与观察(15分钟)1. 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案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案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公式;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公式;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方法;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与学生一起回顾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公式,并对比二者的区别;2.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步骤二: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公式1.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公式;2.引导学生理解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步骤三: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1.引导学生根据所给条件,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公式,计算相关问题;2.教师和学生一起解答示例题,确保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步骤四: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列举相关例子;2.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对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的影响。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学生观看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视频,并进行讨论;2.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拓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工具:使用投影仪展示示意图和实例;2.实物演示:使用小车和直线轨道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模拟。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2.教学反馈: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情况。

六、板书设计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公式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二、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公式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方法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2. 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公式3. 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4. 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5. 总结与拓展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工具- 实物演示五、教学评估- 课堂练习- 教学反馈七、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进行详细研究,并撰写实验报告;2.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编写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模拟程序,通过调整参数观察运动的变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集合6篇)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集合6篇)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集合6篇)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让学生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先是通过一个例题的求解,利用公式x=v0t+at2和v=v0+at推导出了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02=2ax,到本节为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位移—速度关系就都学习了,解题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分析物理情景并画出运动示意图,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求解,并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解答后注意解题规律,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意选取的题目应由浅入深,不宜太急,对于涉及几段直线运动的问题,比较复杂,引导学生把复杂问题变成两段简单问题来解。

二、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直线运动的实际问题。

(3)提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能力,着重物理情景的过程,从而得到一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

(5)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课堂学生动手实验相互结合,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的方法和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具体到实际问题当中对物理意义、情景的分析。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A、B、C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均有差距。

有些学生仅仅对公式的表面理解会做套公式的题,对物理公式的内涵理解不是很透彻,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法、实验法。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已学过的两个公式(1)速度公式(2)位移与时间公式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高一物理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9篇

高一物理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9篇

高一物理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9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能力目标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巩固.意在简单明了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习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图像法,从速度图像导出位移公式.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比较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没有采用,而是放在阅读材料中了.本教材根据,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并利用速度公式,代入整理后导出了位移公式 .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给出的例题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参考.另外,本节的两个小标题“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预见以后的运动情况.教法建议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可以从某一实例出发,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测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还应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加以再认识.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对于两个例题的处理,要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画运动过程草图的习惯.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两个公式的建立及应用教学难点:位移公式的建立.主要设计:一、速度和时间的关系1、提问: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加速度?2、讨论:若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则1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1s末的速度为多少?2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2s末的速度多大?t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ts 末的速度如何计算?3、请同学自由推导:由得到4、讨论:上面讨论中的图像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问题?5、处理例题:(展示课件1)请同学自己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指导同学用正确格式书写.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1、提出问题:一中第2部分给出的情况.若求1s内的位移?2s 内的位移?t秒内的位移?怎么办,引导同学知道,有必要知道位移与时间的对应关系.2、推导:回忆平均速度的定义,给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结合,请同学自己推导出 .若有的同学提出可由图像法导出,可请他们谈推导的方法.3、思考:由位移公式知s是t的二次函数,它的图像应该是抛物线,告诉同学一般我们不予讨论.4、例题处理:同学阅读题目后,展示课件2,请同学自己画出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进而求解.探究活动请你根据教材练习六中第(4)题描述的情况,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看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测量和记录,实际做一做,并和用公式算得的结果进行对比。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2)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解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2.学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解题。

三、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利用一个实验现象引入课题。

让学生观察下面的实验现象:"现台上面,有一个小球,静止不动。

当老师斜向上方轻轻抬起房间时候,小球就朝斜向下方滚动,逐渐加速。

"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1)小球在哪些情况下会运动?(2)小球是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3)小球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二)概念讲解1.解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匀变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它的速度不是始终保持不变的,而是在增加或减小的过程中。

"2.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加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一个非线性关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

(三)公式推导1.运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推导位移公式。

"现台上面,有一个小球,从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观察下图,现在小球的速度为v0,开始的时间t0,速度的增加量为a,时间的增量为t。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发现位移量与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带着发现问题的目的,就会帮助学生具体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通过具体问题的引导,再由具体问题引入位移公式。

2.运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推导速度公式。

"现台上面有一个小车,从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沪科教版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教版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教版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题目背景沪科教版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课主要重点讲述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个部分内容。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注重知识的应用。

二. 教案设计2.1 教学目标•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并会解决应用题。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1.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及应用2.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及应用2.3 教学流程2.3.1 自主学习(10分钟)•提前发放教材,鼓励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完成预习,了解本节课讲解的内容。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等资源加深学习。

2.3.2 实验操作(35分钟)•提供相应实验器材,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帮助学生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

•随后进行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规律,并引导学生掌握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

2.3.3 讲解探究(25分钟)•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并让学生通过图像和数据进行探究和讨论。

2.3.4 课堂练习(10分钟)•针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4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

三.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如:1.教学设计缺乏足够的针对性。

对于学生掌握程度相差较大的问题,需要针对性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2.实验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考虑到学生自身素质和安全问题,需要在实验环节中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2、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公式解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本部分矢量较多,在解题中要依据质点的运动情况确定出各量的方向,不要死套公式而不分析实际的客观运动。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难点:据速度和位移公式推导得到的.速度和位移关系式的正确使用教学方法:讲练法、推理法、归纳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我们来学生上述规律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生目标1、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2、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有关问题。

3、提问灵活应用公式解题的能力(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学生在白纸上书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2)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检查和评析(3)据,消去时间,同学们试着推一下,能得到一个什么关系式。

(4)学生推导后,抽查推导过程并在实物投影仪上评析。

(5)教师说明:一般在不涉及时间的前提下,我们使用刚才得到的推论求解。

(6)在黑板上板书上述三个公式: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a.用投影片出示例题1:发射炮弹时,炮弹在枪筒中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匀加速运动,如果枪弹的加速度是,枪筒长0.64m,枪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多大? b:用CAI课体模拟题中的物理情景,并出示分析思考题: 1)枪筒的长度对应于枪弹做匀加速运动的哪个物理量? 2)枪弹的初速度是多大? 3)枪弹出枪口时的速度对应于枪弹做匀加速运动的什么速度? 4)据上述分析,你准备选用哪个公式求解? C: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并抽查实物投影仪上评析。

(2)用投影片注视巩固练习I: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v0=2m/s,加速度a=0.1 ,求 A:前4s内通过的位移 B:前4s内的平均速度及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教案标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规律,掌握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例子,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掌握速度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直线轨道、小车、计时器、计量尺、秒表。

教学素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数据和图表。

四、教学过程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导入,引入新课,与学生简单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讲解,上课时间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和规律实验设计,上课时间10分钟,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并解释实验步骤,强调数据记录的重要性实验操作,上课时间15分钟,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上课时间20分钟,与学生一同分析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规律总结,上课时间1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练习,上课时间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作业布置,上课时间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简单问题检查反馈,上课时间5分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五、教学评价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作业布置和练习的反馈,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可利用其他现象进行教学延伸,如自由落体运动、抛物线运动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对象:高中物理教学目标:1.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 学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教学视频或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验或视频展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它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解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分析和解答。

四、课堂练习(5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指出常见错误和解题技巧。

五、教学反思(5分钟)2.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形表示方法,如v-t图和s-t图。

2.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他相关问题,如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等。

教学反思:1. 检查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程度,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果。

六、实验验证(10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如滑块和轨道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七、拓展学习(10分钟)1. 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行驶、物体自由落体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地球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及规律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及规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授课,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征。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及位移公式。

3. 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分析及探索。

二、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及规律。

三、教学难点如何初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及位移公式。

四、教学内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征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在直线上,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地变化,但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的运动方式。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和速度v之间的关系为a=Δv/Δt,其中Δt代表时间间隔,Δv代表速度变化量,a=dv/dt。

由此可以得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可以被概括为:(1)速度在不断变化,加速度大小不变。

(2)加速度方向及运动方向一致。

(3)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为a=Δv/Δt。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及位移公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和位移S的数学关系可以用以下的表达式来表示:v=v0+at (1)S=v0t+1/2at^2 (2)其中v0代表初始速度,t代表时间,a代表加速度。

公式(1)表明,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通过加速度的作用而不断改变,v0代表初始速度,而a则是加速度。

公式(2)表示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是由加速度和初速度共同作用下,海拔周高度的重力xui积累而来的。

在公式(1)和(2)中,注意到常数v0代表物体的初始状态。

即使极端的情况下,物体的初始速度为零时,公式(1)也表明了速度在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

公式(2)提供的位置变化数值则是运用加速度及初速度所生成的。

3.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分析及探索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位移两个因素是时刻在变化的,在许多物理问题中,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分析和解决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的。

特别是在涉及到动力学、物理实验等方面,通过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相关内容,可以更好地进行实际问题的应用和解决。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职业应聘模拟大赛策划书3篇篇一职业应聘模拟大赛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职业应聘成为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聘能力和职业素养,我们特举办此次职业应聘模拟大赛。

二、活动目的1. 提供一个模拟真实应聘场景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应聘技巧。

2. 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招聘流程和要求,增强对职业市场的认知。

3.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4. 增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详细地址]四、参与对象全体在校学生五、活动流程1. 报名阶段([报名时间])发布活动通知,介绍比赛规则和流程。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填写报名表格,提交个人简历。

2. 初赛阶段([初赛时间])对报名学生进行简历筛选,选出优秀者进入初赛。

初赛采用面试形式,由专业评委进行评审。

评选出若干名选手进入决赛。

3. 决赛阶段([决赛时间])决赛包括自我介绍、案例分析、现场问答等环节。

邀请企业 HR 担任评委,根据选手表现进行打分。

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4. 颁奖仪式(决赛结束后)举行颁奖仪式,为获奖选手颁发证书和奖品。

邀请企业代表发言,分享招聘经验和职业建议。

六、活动宣传1. 在学校官网、公众号、宣传栏等发布活动通知和宣传海报。

2. 邀请各学院辅导员进行宣传推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举办宣讲会,介绍活动详情和参赛注意事项。

七、活动准备1. 邀请企业 HR 和专业教师担任评委。

2. 准备比赛所需的场地、设备和道具。

3. 组织志愿者进行现场服务和秩序维护。

4. 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和比赛规则。

八、奖项设置1. 一等奖[X]名,二等奖[X]名,三等奖[X]名,优秀奖若干名。

2. 为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3. 优秀选手有机会获得企业实习或就业推荐。

九、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评委酬金:[X]元3. 奖品费用:[X]元4. 宣传费用:[X]元5. 其他费用:[X]元总计:[X]元十、注意事项1. 活动期间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主题一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主题一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公式和基本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正确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教学PPT等。

2. 搜集相关案例和实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实验活动,以便于学生亲自体验匀变速直线运动。

4.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以便于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过的运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引入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但是也有一些情况是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断改变的,例如汽车启动、刹车、转弯等,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新课教学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分类(1)教师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速度的改变量与时间成正比。

根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可分为加速直线运动和减速直线运动。

(2)教师举例:例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火箭起飞时向后喷气等等,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3)学生讨论: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教师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发生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常见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

(2)教师引导学生推导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并讲解公式的适用条件。

(3)学生实验:利用打点计时器等实验器材,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验证公式的正确性。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际应用(1)教师举例: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交通工程、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汽车的速度表、飞机的起飞速度、炮弹的发射速度等。

高三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复习—教案分享

高三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复习—教案分享

高三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复习—教案分享一、知识概述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进行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变化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时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而变速直线运动则是指,物体运动时速度大小和方向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物体运动时,我们通常会关注它的运动速度、运动加速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物理学中的公式和定律来描述,对于我们理解运动趋势以及预测物体在未来的运动状态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是我们不可避免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教学案例和心得体会。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相应的运动规律。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数学描述方法,并能够根据给定的运动参数求解其他参数。

3、能够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运动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的求解,或者预测物体未来的运动状态等。

三、课堂教学1、概念评判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讨论并评判其中是否涉及到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而梳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以及与其他运动类别的区别。

2、示范实验:利用绞盘、小车等工具进行示范实验,以探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及如何测量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

3、授课内容:通过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数学描述方法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公式和定律求解运动相关参数。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场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动规律,并且将知识点和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作业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场景,使用数学公式解决给定的运动问题。

2、让学生在家中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利用自行车测量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和时间,或者观察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等。

通过作业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和生活中,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3. 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推导;2.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视频或动画;3.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理知识;2. 提问学生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有何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其特点;2. 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巩固知识点;3. 通过PPT或教学视频展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解决;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 邀请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巩固知识点;2. 强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新课讲解、案例分析、课堂练习和课堂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在案例分析环节,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解题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及时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导环节,可以适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帮助,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高一物理匀变速运动教学反思(精选20篇)

高一物理匀变速运动教学反思(精选20篇)

高一物理匀变速运动教学反思(精选20篇)高一物理匀变速运动教学反思篇1我所教的班级是高一(1305)班为二层次,(1306)班为三层次,(1310)班为四层次,虽学生层次不同,可是学生是刚进高一,我在灌输物理思想上是一样的,在教学上的区别也并不大,只是在二层次习题的要求更高一些。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是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这一章知识掌握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以后各章知识的学习,因此,本章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概念多、公式多,处理问题可以用公式法,也可以通过图象法加以处理。

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运动规律以及图象和实验等。

我对本章的教学首先从基本概念入手,主要让学生理解本章的相关的概念,特别是对质点这一理想化的模型理解和对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的理解,并能用之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举例对公式进行讲解,然后对基本的运动规律进行透彻的分析,让学生能熟练掌握相关的运动规律。

第三是对两种图象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对图象的复习使学生能掌握图象的物理意义,并能用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最后通过对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掌握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一章中,虽然在备课时作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从逻辑、条理、思维等方面都感觉到自己做得很到位,但是一章下来总是感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 、在“基本知识”的教学中。

通过归纳成条文来罗列、梳理知识,这种做法,虽然自己讲得口若悬河,学生却听得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当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通过问题来推倒公式和规律,学生则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学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

“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匀变速直线的运动规律教案

匀变速直线的运动规律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主要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这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为进一步学习物理学其他领域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1)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学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2.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保持恒定。

加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2.2 基本术语(1)初速度: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2)末速度:物体运动结束时的速度。

(3)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4)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距离。

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3.1 位移公式推导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位移与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 = v0t + 1/2at^2其中,s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3.2 位移公式的应用(1)已知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求位移。

(2)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时间,求位移。

(3)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位移,求时间。

第四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4.1 速度公式推导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v = v0 + at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4.2 速度公式的应用(1)已知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求末速度。

(2)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时间,求加速度。

(3)已知初速度和加速度,求任意时刻的速度。

第五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5.1 加速度公式推导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 = (v v0) / t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反思在讲完这节课,从讲台上下来之后我的脑子里反复回旋着这样一句话“你到底在赶什么?”在讲台上老有一个声音在催促着自己:“快点,再快点”,是根本控制不住的节奏。

课讲的匆匆忙忙,自己感觉很差,学生听的效果也不好,我在想,不能让自己高兴,不能让我的学生学到知识,这样的一节会有什么意义?课后反复看视频,一次又一次的去感受。

从教态上,讲课时一直缩腰塌背,平时上课随意习惯了,讲课时张牙舞爪,没有对自己的教态进行改正甚至是设计,自己看着真的是很难看;在指导学生做题时一直背着手走路,没有对学生进行应有的指导,这并不是一个教师应该有的身体姿态和动作,究其原因,平时坐姿、站姿、走姿都不注意,没有挺胸抬头的习惯,过得太邋遢。

从语言表达上,无效果无意义的问题、口头语“是吧”特别多,在讲课过程中多次出现口误,例如将“50m”说成“50秒”等等,在环节转换过程中语言不够简洁精练,多次重复啰嗦,而在关键点语速过快而致使学生听不清楚,从而对这一知识点理解模糊一带而过。

从板书上,板书没有进行过设计,书写随意,斜着写和重复再一个地方写。

这也是平时上课时养成的一个坏毛病,在四块黑板上随意书写,写的字也很大,板演的时候反复擦反复写,常常会将有用的公式等擦掉,到后面再用时又要写,如此往复,使节奏混乱不堪,上完一节课就像在黑板上滚过一样,全身都是粉笔灰。

从白板使用上,白板实用不够熟练,忽略掉了一些细节,只顾着练白板怎样书写、翻页等,没有看控制台面板,导致切换展台和白板屏幕时按错键而导致白板关闭,耽误了三分钟时间,严重打乱课堂节奏。

在使用直尺画坐标轴时严重浪费时间,这个地方完全可以在黑板上画或者让学生自己画,在此处浪费了将近五分钟时间,导致后面的测反应速度的实验互动没有时间展开而临时决定取消。

从教学环节上来说,失误一:第一环节,在讲三种解法之前节奏把握较好,没有漏讲和错讲,对学生反应出来的问题也做了恰当的处理,但在画V-t图像时意外关闭了白板、后续画图耽误时间,占了总时间的四分之三之后,第二部分所剩时间不多,导致后半程时间太过匆忙,分析关键题目时过程快而不清晰,而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算了数字了,物理建模过程并没有理解清楚,在后半程,我将物理课上成了算数课。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新洲四中物理组王杏喜【教学内容分析】考纲对本节所涉及的知识点均为二级要求。

本节内容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常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考查,有时也单独考查,如实际生活中的直线运动问题。

其重点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并能恰当选择这些公式解决物理问题.(2)能够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解决物理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方程组、图像等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2.过程和方法(1)通过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体会特殊解题技巧,即获得解决物理问题的认知策略。

(2)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如模型方法、等效方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直线运动的研究,保持对运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基本公式及其重要推论,并加以应用。

难点: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运动学问题。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

【教具】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 复习提问师:请同学们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基本公式。

生:师分析讲解:1、四个公式,五个物理量知三求二.公式的选取原则是:在实际应用中要以方便快捷的原则,选用合适的公式.每个公式中都涉及了5个物理量v 0、v 、a 、t 、x 中的4个,我们选用涉及已知量和所求量的公式会简捷一些.例如已知初速度、末速度、位移,求加速度时,因为不涉及时间,我们选用v 2-v 02=2ax 。

2、四个公式均为矢量方程,应用时要选择正方向。

速度—时间关系式:v t =v 0+at ,位移—时间关系式:s =v 0t +1/2 at 2,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02=2ax 均为矢量式,所以应用时要选取正方向,一般情况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则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a 取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a 取负值.3、对匀减速直线运动,要注意单向速度减速为零后停止(加速度变为零)和双向可逆(加速度不为变)两种情况。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反思戴颖昱本讲所复习的知识点均为二级要求。

本讲内容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常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考查,有时也单独考查,如实际生活中的直线运动问题。

其重点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是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这一章知识掌握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以后各章知识的学习,因此,本章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从三个方面进行复习: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几个重要推论3、两类特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刹车类运动和双向可逆类运动。

从概念入手,推出基本规律,然后优选配套习题讲练。

四个公式五个物理量知三求二,公式的选取原则是:在实际应用中要以方便快捷的原则选用适合的公式。

每个公式中都涉及了五个物理量中的四个,我们选用涉及已知量和所求量的公式会便捷一些,例如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位移求加速度时,因为不设计时间,我们选用速度位移表达式。

矢量式的计算一定要强调方向性,尤其对于匀减速运动,先要设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这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地方。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并且示范板书。

对于有往返过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可以分阶段分析.特别注意汽车、飞机等机械设备做减速运动速度等于零后不会反向运动.教学中要强调的地方:1.要养成根据题意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的习惯。

特别对较复杂的运动,画出草图可使运动过程直观,物理图景清晰,便于分析研究。

2.要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搞清整个运动过程按运动性质的特点可分为哪几个运动阶段,各个阶段遵循什么规律,各个阶段间存在什么联系。

3.本章的题目常可一题多解。

解题时要思路开阔,联想比较,筛选最简的解题方案。

解题时除采用常规的公式解析法外,图像法、比例法、极值法、逆向转换法(如将一匀减速直线运动视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等)等也是本章解题的常用的方法.4、列运动学方程时,每一个物理量都要对应于同一个运动过程,切忌张冠李戴、乱套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新洲四中物理组王杏喜【教学容分析】考纲对本节所涉及的知识点均为二级要求。

本节容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常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考查,有时也单独考查,如实际生活中的直线运动问题。

其重点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并能恰当选择这些公式解决物理问题.(2)能够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解决物理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方程组、图像等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2.过程和方法(1)通过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体会特殊解题技巧,即获得解决物理问题的认知策略。

(2)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如模型方法、等效方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直线运动的研究,保持对运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基本公式及其重要推论,并加以应用。

难点: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运动学问题。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

【教具】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请同学们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基本公式。

生:师分析讲解:1、四个公式,五个物理量知三求二.公式的选取原则是:在实际应用中要以方便快捷的原则,选用合适的公式.每个公式中都涉及了5个物理量v 0、v 、a 、t 、x 中的4个,我们选用涉及已知量和所求量的公式会简捷一些.例如已知初速度、末速度、位移,求加速度时,因为不涉及时间,我们选用v 2-v 02=2ax 。

2、四个公式均为矢量方程,应用时要选择正方向。

速度—时间关系式:v t =v 0+at ,位移—时间关系式:s =v 0t +1/2 at 2,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02=2ax 均为矢量式,所以应用时要选取正方向,一般情况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则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a 取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a 取负值.3、对匀减速直线运动,要注意单向速度减速为零后停止(加速度变为零)和双向可逆(加速度不为变)两种情况。

刹车类问题:做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时,即停止运动,其加速度a 也突然消失。

求解此类问题时应先确定物体实际运动的时间。

注意题目中所给的时间与实际运动时间的关系。

对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也可以按其逆过程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处理,切忌乱套公式。

双向可逆类的运动:如一个小球沿光滑斜面以一定初速度v 0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就会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整个过程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不变,所以该运动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方程,但必须注意在不同阶段v 、x 、a 等矢量的正负号。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下面的几个推论式:(1)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即: =恒量 可以推广到:(2)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2021att x +=υaxt2202=-υυt t x t20υυυ+==-att +=0υυ2aT x =∆2)(aT n m x x nm-=-202_tt υυυυ+==特别提醒:(1)、(2)两个推论经常用到,而且用起来会使计算量大为减少,要特别注意.(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常用结论①连续相等的时间位移之比为:②连续相等的位移时间之比为:特别提醒:以上几个推论光靠死记是不行的,要能够从基本公式推导出来,否则,就不能灵活地加以应用.(二)例题选讲(规律应用)例1、火车紧急刹车后经7s停止,设火车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在最后1s的位移是2m,则火车在刹车过程过的位移和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各是多少?分析:首先将火车视为质点,由题意画出草图:从题目已知条件分析,直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求解有一定困难.大家能否用其它方法求解?(学生独立解答后相互交流)解法一:用基本公式、平均速度.质点在第7s的平均速度为:则第6s末的速度:v6=4(m/s)求出加速度:a=(0-4)/1=-4(m/s2)求初速度:0=v0+at,v0=at=4×7=28(m/s)解法二:逆向思维.倒过来看,将匀减速的刹车过程看作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28m/s,加速度大小为4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1:3:5:7:9:11(21)n-……1:(21):(32):(43):(1)n n-……2/1267-6+==-vsmvv s/6v则7秒的位移为初速度为解法三:逆向思维,用推论. 仍看作初速为0的逆过程,推论: s Ⅰ∶s Ⅱ∶s Ⅲ∶…=1∶3∶5∶7∶9∶11∶13 s Ⅰ=2(m ) 则总位移:s=2(1+3+5+7+9+11+13)= 98(m ) 求v0同解法二.解法四:图像法作出质点的速度-时间图像质点第7s 的位移大小为小三角形面积:小三角形与大三角形相似,有v 6∶v 0=1∶7,v 0=28(m/s ) 总位移为大三角形面积:引导学生反思:1.逆向思维在物理解题中很有用.有些物理问题,若用常规的正向思维方法去思考,往往不易求解,若采用逆向思维去反面推敲,则可使问题得到简明的解答;2.图像法解题的特点是直观,有些问题借助图像只需简单的计算就能求解;题型 公式的灵活选用【练习1】 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头4 s 经过的位移为24 m ,在第二个4 s 经过的位移是60 m .求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和初速度各是多少?22217-6/4121221s m a a at s =⇒⨯=⇒=m at s 98212==sm at v /280==s m v m v s /4226676=⇒=+=-m s 98)287(21=⨯=分析物理过程,画运动草图 :【解析】解法一 设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x 1 =24m x 2=60m t=4s 则 x 1=v 0t +1/2at 2 ……………………….① x 1+x 2=v 0·2t +2at 2……………………② 联立①②得 a =2.25m/s 2,v0=1.5m/s解法二:由公式Δx =aT 2,得a =Δx T2=60-2442m/s2=2.25 m/s 2. 根据v =v t/2 得24+608m/s =v 0+4a , 所以v 0=1.5m/s.解法三:用平均速度公式 物体在8 s 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即第4 s 末)的瞬时速度,则v 4=24+608m/s =v 0+4a ,物体在前4s 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s 末的瞬时速度v 2=244m/s =v 0+2a ,由两式联立,得a =2.25m/s 2,v 0=1.5m/s.引导学生反思:(1)当涉及运动时间 t 时,应用基本公式v=v 0+at 和x=v 0t+1/2at 2解决运动学问题是最常用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2)公式的选择决定了解题过程的复杂程度.若出现连续相等的时间,应用推论解决问题往往比较简便。

题型 实际生活中的直线运动【练习2】 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 0=13.5m 处作了标记,并以v =9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 =20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画出运动草图:解:(1)甲发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的时间为a vt =①,设在这段时间甲乙的位移分别为1s 和2s 则:2221at s =②vt s =1 ③接力区发令点前端 末端s 0L21s s s += ④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22/32s m s v a ==(2) 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ma v s 5.13222==完成交接时,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m s l 5.62=- 引导学生反思:弄清物理情景,画出草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练习3】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先以加速度a 1做一段时间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以大小为a 2的加速度做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

质点运动的总时间为t,求它运动的总路程。

分析题意,画出运动草图:解法一:依题意设最大速度为0v ,总路程为s ,则s a v a v =+22012022 ①A BCtt 1t 2v a 1a 2t a v a v =+210 ② 联立①②有总路程为 22121)(2t a a a a s +=解法二:图像法(三)课堂小结1.解决问题的策略?(即解题思路) 2.特殊解题技巧? 引导学生小结:1.应用规律解题的一般思路 : (1)弄清题意,建立物理模型。

(2)画出草图,建立物理图景。

(3)分析物体运动性质;由已知条件合理选定规律列方程。

(4)求解方程;检验讨论结果。

2.特殊解题技巧:逆向思维;用推论;图像法. 根据学生小结情况简评【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配合较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论解决问题;学生知道运用直线运动规律解题的一般步骤,知道画运动草图的重要性;学生知道运用数学方法某些时候可以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如图像法、方程组法。

本节课主要不足之处是课堂节奏控制不好,导致时间不够,后面的容处理得有点匆忙,可以说是前松后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