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一般本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的一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本质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

一个比较完整的伦理学体系,一般都应该包含两大部分:规范道德和理论伦理(道德哲学)。

前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应当怎样做。

后者则是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般说来,道德信条体现在一定的风尚习俗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几条道德箴言,从现实生活中将它们整理归类并不难,问题在于这些箴言和信条的依据。

所以后者才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不仅需要了解人的行为怎样才符合道德,而且还要进一步了解道德何以成为道德。

具体的道德规范是多种多样的,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用这些规范作为准绳;可是要判断已知的道德规范何以就是一定道德的,就不能以道德本身作为标准,应当寻找道德以外的淮绳,即道德的目的性。

约翰.密尔的功利主义认为,功利乃是道德的目的,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乐,趋乐避苦的。

密尔认为这是一个公理,是经验事实。

他说:“只有人真正见到这个东西才能够证明这个东西是见得到的,只有人听到这个声音才能够证明这个声音是听得见的,同理,我觉得只有人真正欲望这个东西才是这个东西是可欲的那个意见所可有的证明。

”这就是说,快乐之所以是人的最终目的就是因为人们在事实上是以此为目的的。

对于快乐的可欲性,密尔说:“不是极乐狂喜的生活,而是痛苦少而暂,快乐多而有变化,并且主动的快乐比被动的断然占多数的生活,全部生活中间有一些片刻的极乐。

”人追求的快乐本质上乃是精神上的。

所以密尔反驳责难者道,如果说快乐论是猪的主义,不是功利论者把人降格到猪的水平,而是那些攻击
者把人与猪等同起来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人除了享受猪的快乐之外.好象就没有别的快乐可享受似的。

密尔认为,道德之所以必需,就在于乃是追求快乐的工具。

而公道与否的外在标准则是功利。

人们认为不公正的行为往往是人的自由权利受到侵犯,或者财产受到侵犯,或者阻止别得到他应得的东西,或者一个人得到了他不应得的东西以失信等等。

公道的行为恰好反过来:留重别人的自由和财权,获得自己应得的一份,守约等等。

另外,道德之所以成为必需,还在于人们需要互相帮助,建立友谊,制订契约。

社会生活关系决定了建立一定的道德就在于确保这种关系。

只有无损他人,共同生活才能保证。

那么,既然人人追求快乐,道德的普遍约束力又从何而来呢?这要靠理性的利害权衡,靠人类以往的全部经验。

——这是密尔的所谓“联想原理”。

“人类由经验知道各种行为的趋势;人生的一切利害上打算并一切道德上规律都是依据于这种经验的。

”通过以经验为依据的理性权衡,我们就能知道获得功用的最佳方式,而这个最佳方式是道德方式。

道德归根到底不过是对最好的行为方式的认识和规定。

我不说谎,因为我的理性告诉我,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比说谎带来的好处大得多;我不偷窃,因为我知道,偷窃是要受到惩罚的,况且我也有自己的财产要保护;我反对某些个入侵害公氮因为我明白,公益中也有我的一分。

总之,目的论使我知道我该追求什么,理性让我知道我该怎样追求,由此产生道德。

就此把功利主义理解为利己主义,那就错了。

功利主义的道德原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密尔说:“功利主义认为行为上是非标准的幸福并不是行为者一己的幸福,乃是一切与这行为有关的人的幸福。

例如,功用主义需要行为者对于自己的与别人的幸福严格地看作平等,象一个与事无关而仁慈的旁观者一样。

从拿撒勒的耶稣的黄金律内,我们见到功用伦理学的全部精神。

待人象期望人待你一样,爱你的邻人象爱你自己。

做到了这两件,那就是功用主义的道德做到理论的完备”。

根据联想原理,外在事物与人本性的某种愿望有着真
实的联系.密尔认为这一自然基础就是人类的社会感情,“人是天然的社会动物”,人的社会性深入人的情感就形成人的社会感情。

这是产生利他主义的心理基础。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合作的。

既有合作,就会产生出公共利益为他们的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的形成使“他们自己的目的和别人的目的变成同一了;至少他们暂时觉得别人的利益就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一切对社会的联系的加强,并社会的一切健康的发展,使人人觉得在实际上顾到他人福利于自己更为有利。

这种加强与发展也使人人越把自己的感情与别人的福利化为一体或是至少自己感情越变越对别人利益加以实际上的重视。

他后来就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然重视别人的人”。

社会产生合作,合作产生共同利益,继而产生共同的追求目标。

这是利他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

由此,利己和利他得到了统一。

因此,密尔主张要尽可能地保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合谐一致。

他说,要使人们将最大幸福主义作为自己的实践道德,“功利主义有两个训令:第一,法律与社会组织应该使个个人的幸福或利益,尽量与全体利益调合。

第二,教育与舆论对于人的品格是有极大的影响力的,在达两方面应该利用这种影响在人心中把他一已的幸福与全体的幸福紧密联结。

尤其是,为关顾全体幸福而应有的那种种积极的与消极的行为,应该与他自己的幸福相联系。


那么,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该如何实施呢?密尔认为道德习惯的形成有两条途径:第一是利用外部制裁,造成苦与乐同道德之间的伦理联想,从而使遵循道德成为习惯。

第二,广泛的社会生活、共同的利益把人们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在个人身上培养一种社会感情即在个人的心目中既有自己的分量,亦有他人的位置。

功利主义由边沁创立,密尔发扬广大,成为体系。

尽管今天功利主义作为学派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是深远的,也是极有参考价值的。

尤其是在约翰.密尔的这本著作中,功利主义伦理观发挥的淋漓尽致,其锐利的论战笔调和完备的理论体系,更令人倍加叹服。

一般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
范体系;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不是人的自然本质固有的“善良意志”,而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

它作为思想关系,就其一般本质而言,是对社会物质关系的反映,是由社会物质条件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社会意识形式;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又具有区别于其它意识形式的特殊本质和规定性,从而使道德成为凭借善与恶、下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来把握现实世界的“实践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道德本质观,为我们认识当今社会的错综复杂的道德现象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