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教学设计3: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欣赏小品《一张邮票》和诗歌《乡愁》导入新课。
②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
②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重点及处理]①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来化难为易。
首先引导学生从教科书和课外资料中多渠道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方针。
②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学生在教科书和课外资料中获取大量信息,分组汇报,合作交流,从大量的史实和图片资料中认识到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难点及处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地制订出的对台方针,这一方针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学生分析学生已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史实,并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于分析两岸关系的变化,探索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学生对台湾问题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对于对台政策从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怎样提出等问题不太清楚。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1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漂河九年制学校 孙立芳一、教材分析本课讲述的台湾问题是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一环,与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的内容都统一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全课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台湾统一的最终实现是关系祖国的安定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所有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和企盼。
此外,台湾问题又是当今中国乃至国际社会的热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爱国情感得到升华,因此,本课,无论是在本单元乃至整本教材中,对于树立起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设计思路从历史学科的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以“启发——引导——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授课方法,通过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或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通过对与地方史相关的“五缘”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探寻大陆和台湾同文、同根、同种的血脉联系,强化对“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的认识。
通过对史实的描述,提高学生语言概括、口头表达能力。
此外,让学生介绍各自所知的两岸交往的情况并结合四川地震和台湾风灾发生时,两岸人民间的互帮互助、互相扶持的情况,进一步理解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民族情感。
总之,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也许能更容易、更全面、更深刻理解——“两岸同胞就是一家人,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两岸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能力目标:培养并锻炼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及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评析时政的能力。
第13课_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交往概况,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 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中共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联系港澳回归后的发展,认识到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主权问题,分别于哪一年回到祖国怀抱?(1997、7、1、/1999、12、20)采取的是什么政策?(一国两制)2.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还有一个地方是中国的政权问题,这个地区就是台湾。
课件展示余光中的《乡愁》,并配乐朗诵。
并思考: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诗中最后一句“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呢?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种怎么样的状况呢?打开课本,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新课。
对重要的人名、组织名称、事件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推进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要祖国20世纪50年代争取统一改革开放后形成基础方针大业1995年提出的八项主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政策。
意义:打破了海峡两岸年的隔绝状态,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两岸 1990年台湾成立关系1991年大陆成立变化1992年两会就达成共识1993年和在会谈。
意义:1.追根溯源。
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后,把台湾作为国民党“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阻止祖国大陆解放台湾,美国政府插手干预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的长期紧张对峙局势。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教案目标】1.使学生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国家活动;2.激发学生对于海峡两岸交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与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历史背景;2.掌握海峡两岸交往的内容与影响;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发展与特点;2.探讨海峡两岸交往对于中国的意义与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放映一段“乌山亭”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片段中讲了哪些内容?2.你觉得乌山亭里的交流活动是怎样的?3.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二、讲解(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海峡两岸交往的历史背景,包括国共内战、台湾成为海峡两岸间的隔断等。
2.教师详细讲解海峡两岸交往的内容:(1)商贸往来:两岸各类经济交往;(2)教育文化交流:学生交流、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等;(3)科技合作:科研合作、技术合作等。
三、思辨与讨论(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列举出自己的观点:(1)海峡两岸交往对于中国的意义是什么?(2)海峡两岸交往的形式有哪些?(3)海峡两岸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是什么?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进行简短的发言。
四、合作与展示(15分钟)1.教师让学生重新分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分工完成以下任务:(1)设计一份彩页手册,介绍海峡两岸交往的内容;(2)编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海峡两岸交往心得体会。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并负责向全班解释自己设计图书的意义。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醒学生重要的知识点:1.海峡两岸交往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国家活动;2.海峡两岸交往对于中国的意义与影响;3.学生对于海峡两岸交往的看法与心得。
【教学拓展】1.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参与海峡两岸交往活动;2.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海峡两岸交往的资料;3.鼓励学生开展有关海峡两岸交往的主题活动,如举办学生交流会、主题班会等。
教学设计4: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祖国大陆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台湾方面调整“三不”政策。
(3)海协会海基会成立。
(4):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学生自主学习小字内容,了解两岸日益密切交往的表现。
学生: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
展示:海峡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往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目前,阻挠统一的势力还有那些?
作为了重点,历史线索明确,学生易于理解。通过本课教学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补充的内容稍长,学生太小,并不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对台湾那么的熟悉。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在回顾全课内容的基础上,对本课知识形成整体认识,提炼出所学精髓。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教师:1以质疑的方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1)我国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方针是什么?
学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教师:我国利用这个方针成功的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生:香港和澳门问题。
教师: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到台湾,同新中国实行军事对峙,人为地使得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成为祖国统一的主要问题。
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教师:同学阅读课本65--68页的内容。并归纳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演变。
出示预习题目:(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
1、新中国成立后,队台湾明确提出要。
教师 : 同学们,你们去过台儿庄吗?哪里有一个展厅,专门展览了台儿庄战役的英雄场面.2010年,连战和宋楚瑜专门来到台儿庄参观,他们一行和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来说说.
学生:连战是国民党主席,国民党军队曾经在台儿庄大战中,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教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板书)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_26
五.课堂练习
通过提示写出对应内容
1.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的标志是: 汪辜会谈
3.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 江泽民八项主张
主观题训练
用一句话展望台海关系:
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思维拓展:
讨论:你主张用怎样的方式解决 台湾问题?请明理由。
时间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之初 50年代中期
毛泽东
武力解放台湾 和平解决
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江泽民八项主张 《反分裂国家法》
四.课堂小结
13.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表格略) 三、日益密切的交往
1.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2.汪辜会谈 3.连战、宋楚瑜、吴伯雄、朱立伦的大陆之行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课前提问
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得益于哪一个伟大 构想的提出?
“一国两制”
二.导入新课
台湾
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113997年海7月峡1日两,19岸99年的12月交20日往
(2)汪辜会谈(1993年) 3、连战、宋楚瑜、吴伯雄、朱立伦大陆之行
连战大陆之行
祭拜黄帝陵
拜谒中山陵
回乡祭祖
宋楚瑜大陆之行
祭拜黄帝陵
祭拜黄帝陵
拜谒中山陵
回乡祭祖
吴伯雄大陆之行
祭拜黄帝陵
拜谒中山陵
回乡祭祖
朱立伦大陆之行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案
4、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战争解决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三不政策”
5、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一观点表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X
二、自主学习 获取新知
(一)“推进祖国统一”
1、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2、台湾当局被迫调整政策,打破了海峡两岸38年的隔绝状态。
3、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二)“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1、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在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八下历史教学案
课题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备课组
成员
政史地组
主备
审核
审批
教学目标
1、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教学重点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三、合作探究 理解运用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过哪些方针?
4、海峡两岸僵局是如何打破的?
5、目前,阻挠统一的势力来自哪些方面?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一、教案背景:海峡两岸交往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国内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有助于增进对中国历史、政治和文化的理解,提高国际视野和对外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背景与现状;2. 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意义与影响;3. 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概念;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1. 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历史背景和现状;2. 理解海峡两岸关系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5分钟)引入海峡两岸交往的背景和概念,提问学生对海峡两岸交往的了解和认识。
步骤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海峡两岸交往的起因和历史背景;2. 介绍海峡两岸交往的现状和主要领域(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3. 解释海峡两岸交往的意义和影响。
步骤三:讨论(15分钟)1. 分组进行讨论,针对海峡两岸交往的意义和影响进行讨论;2. 提供相关参考问题,如:为什么推动海峡两岸交往?海峡两岸交往对双方有什么好处?海峡两岸交往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步骤四:学案总结(10分钟)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做出相关的结论和评价,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2. 学生对海峡两岸交往的理解和思考的程度;3. 学生能否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概念进行表达和分析。
六、教学拓展:1. 可安排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 进行社会调研,了解普通民众对海峡两岸交往的看法和态度;3. 分析比较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跨海峡交往的经验和教训。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海峡两岸的交往展开。教师组织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结合学过的知识,以文字形式整理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台湾的历史。通过师生广泛的讨论及进行建设性想像,勾画出祖国统一后的美好前景。最后举办“海峡两岸交流”展览会(课前做好准备:查阅网站、书报,搜集资料并阅读教科书),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师:歌词中澳门在深情地呼唤:“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回来……”____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同时,所有的华夏儿女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希望台湾也早日归来,实现祖国的统一。引入新课。
方法4
激情引入法
出示教科书课前导入框的图片,教师介绍:____年10月,在北京保利大厦剧场的舞台上,风帆随着惊涛骇浪上下翻卷,祖国大陆的先民正在驾舟渡海,与大海搏击。台下的观众热烈的掌声阵阵不息。这是台湾艺术家演出的舞剧《薪传》的一个场景。这个舞剧表现了三百年前来自祖国大陆上的先民跨越海峡、开拓台湾的艰辛历史,也表现了两岸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这次演出正是两岸文化交流盛况的一个缩影。引入“海峡两岸的交往”(出示课题)。
本课重点是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本课的难点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要解决重难点,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图片,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探究问题。通过互相探究、交流,找出海峡两岸交往日益频繁的史实,引导学生为祖国统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树立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组织学生收集“海峡两岸交往”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探究,学会合作处理问题的方法。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学案课型课时时间教师寄语: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学习目标1.了解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
2.理解“一国两制,了和平统一”方针的含义、原因以及重大意义。
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难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对台基本方针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梳理(列表记忆:海峡两岸关系)(二)日益密切的交往1、背景:在“”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表现: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的交流蓬勃发展。
3、影响:海峡两岸经济上、的局面形成。
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目前台湾海峡两岸处于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急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从目前来看,你认为台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的主要的因素有哪些?你怎么样评价“台独”行为?请你谈一谈你对祖国统一的前景的看法?2.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三、小结面对如诗如画的宝岛台湾,老师也想用一首诗表达一下心声,“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两岸暂时的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
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联,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最后让我们用歌声祝愿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四、链接中考1、(2011·河池中考)港澳回归齐欢庆,两岸人民盼一统。
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A、一国两制B、八项主张C、“三不”政策D、“三通”政策2、(2012·荆门学业考)“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通促和平。
”此顺口溜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A、中美关系的新发展B、大陆和港澳关系的新发展C、中英关系的新发展D、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3、(2011·黔南州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代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百万人统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其中包括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等;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史,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包括“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我党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通过学习使学生认清少数台独分子欲把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的图谋,他们的图谋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会失败的,从而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教学难点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系统地学习两岸关系的发展历史及前景:大陆对台湾的态度(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台湾对大陆的态度;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台湾问题的前景及我们的责任。
由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自学,互相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完成。
教学过程【导学达标】教师展示余光中《乡愁》,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说出这首诗词反映了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史实证明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回答:(一首诗──《同根源》)卫温赴夷洲,成功收台湾。
隋通流求岛,元设巡检司,清置台湾府,本是同根源,自古皆中华。
教师总结并提问: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认识到台湾这方宝地关系着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安定,关系中国未来的前途与命运,这是一块举足轻重之地。
然而今天它却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大问题,即台湾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回答: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探究释疑】1、各个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湾的重大政策。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缓和海峡两岸的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视频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培养识记历史的基本能力。
通过探讨台湾自古就是我国领土的问题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海峡两岸的交往,关系的缓和,使得中国人民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推进祖国的统一。
【教学重点】对台湾的政策的实施【教学难点】海峡两岸的割据状态的原因【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教师: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渴望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渴望祖国的和平统一。
二、新课学习(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教师: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2300万人口),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是我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
多媒体展示宝岛台湾的美丽图片想一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结合所学的知识来回答一下?学生: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学生:隋唐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
学生: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学生:清朝初年(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学生:清康熙年间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学生:清末(1895年)《马关条约》中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学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通过我们学过的历史知识可以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教师:通过史实证明说台湾自古是我国领土,可是,是什么原因使得台湾与大陆割据的呢?学生: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其中包括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等;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史,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包括“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
2、能力目标 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 通过我党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通过学习使学生认清少数台独分子欲把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的图谋,他们的图谋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会失败的,从而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教学难点: 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正确理解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教学新课:一骨肉分离苦1、追根溯源,回顾一下台湾问题的始末:台湾:(图片-台湾老兵)(视频-老兵高秉涵的回忆)大陆:东山岛八百活寡妇二、坎坷回家路(海峡两岸关系变化)1、隔绝对立(新中国成立---70年代)(两岸的宣传画)大陆:解放台湾台湾:反攻大陆此时两岸的交往:(1) 炮击(2) 传单(3) 喊话2、打破坚冰(20世纪80年代)(图片—万金家书)是什么让鸿雁飞过了台湾海峡,打破了坚冰的一角?(材料:“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两岸统一后,台湾成为特别行政区。
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有自己的军队,中央政府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
” )对台基本政策: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台湾的“一国两制”与港澳的“一国两制”有何区别?(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与解决港澳问题有所区别。
国家在港澳驻军,外国军队撤走,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材分析:本课在人教版中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继续。
主要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
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教材重点:了解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材难点:两岸关系的变化以及对台方针的变化。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以及“九二共识;”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能力目标: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并且在国际上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调动爱党情节;认识统一是大的历史趋势,树立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培养唯物史观;坚决反对台独。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资料:《乡愁》《望大陆》板书设计: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 日益密切的交往①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台湾①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②20世纪50年代:和平方式②1991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③改革开放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③1993年:汪辜会谈④1995年:八项主张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窄窄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大屏幕打出《乡愁》让全班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提出问题。
问题一: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诗中最后一句“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呢?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当时处于一种怎么样的状况呢(因为国民党在败退台湾之后,国民党推行“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坚决杜绝和大陆的交往。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 (3)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关系的变化;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过程与方法:. 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教学重点: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教学方法:疑、探、展、评、用教具:教学过程;一、设疑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分分合合,最后造成台湾与祖国分离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快熟阅读教材,梳理重点知识以问题形式提出来,师生归纳整理,形成紫檀自探提纲。
教师预设问题:1、建国后党和政府不同时期对台方针政策分别是什么?2 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巨变的表现有哪些?3 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及表现?4 阻碍台湾回归的因素有哪些?你对海峡两岸的前景有什么看法二、探究(一)学生自探自探提示:回答以上4 题(一)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维解决的问题。
2、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三、展示学生展示(板书、口述或随机展示)四、评价(一)学生评价(二)教师评价、点拨或精讲五、运用(一)质疑再探教师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分别代表两岸达成此共识的两个民间团体名称是什么?(二)教师精选题(当堂训练题)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前的括号中)()1.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指A.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B.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C.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D.“汪辜会谈”()2.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的协议C.江泽民提出的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D.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的共识()3.20世纪90年代中期,江泽民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A.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B.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C.双方领导人以适当的身份互访D.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教学设计13_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金水一中吴春霞【预习目标】1、了解历届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和方针2、理解台湾当局对大陆政策的变化和意义3、列举并记住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教学难点】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正确理解【教学思路及方法】打破教材的编排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系统地学习两岸关系的发展历史及前景:1、大陆对台湾的态度(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2、台湾对大陆的态度;3、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4、台湾问题的前景及我们的责任。
由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自学,互相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完成。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视频欣赏,导入新课。
媒体播放视频和余光中《乡愁》。
列出问题:●从诗中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种怎么样的状况呢?(由学生来谈)生:感受到的是一种思念。
师:讲的是什么状况?为什么有这样的状况?生:分离的状况。
教师结合时事引导学生:有些台独分子叫嚣,台湾是独立自主的,谁能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同学们,你们能回击这些台独分子吗?谁能告诉我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媒体列出:一、台湾问题的由来1、提问: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设计意图:通过归纳的方法,把学习内容进行简化,有助于学生记住所学的内容)学生们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互相补充自己所知道的史实。
教师巡视,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并加以指导。
学生一:从历史上说,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
从三国时期开始,台湾就与祖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元朝时,台湾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
学生二: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学生三:1895年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学生四: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补充: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
美国历届政府都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01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几代领导人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激发爱党情感;通过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实际,联系港澳回归,认识到统一是大势所趋,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课前准备1.指导收集有关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史料和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并在课堂上作简介。
2.教师课前准备:收集诗朗诵《乡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播放《乡愁》播放朗读诗歌,师问: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愿望?他们的愿望已经实现了吗?没有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对,表达了诗人渴盼回归祖国怀抱的情感。
教师请同学们细细品味“祖国的宝岛”一词,它包含哪些含义?(一是说这是中国的领土,二是说这是一方宝地。
) 可是,作为中国的领土,两岸的人民却不能自由往来,甚至处于长期的隔绝,长期骨肉分离的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的隔绝状态是什么时候被打破的?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二)展示课件,温故知新:师问:1.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2.台湾问题的由来?说起台湾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峡两岸的历史背景和现状;2.掌握海峡两岸的交往形式和内容;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海峡两岸的历史背景1.清朝时期的台湾;2.1949年后的两岸分治;3.1979年后的两岸关系发展。
2. 海峡两岸的现状1.政治形势;2.经济合作;3.文化交流。
3. 海峡两岸的交往形式和内容1.政治交流;2.经济合作;3.文化交流;4.民间交往。
4. 海峡两岸的交往案例1.两岸高峰论坛;2.海峡论坛;3.两岸青年交流;4.两岸婚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海峡两岸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让学生了解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海峡两岸的交往案例,让学生了解两岸交往的形式和内容;3.讨论法:通过讨论海峡两岸的交往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海峡两岸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海峡两岸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讲授(30分钟)讲解海峡两岸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包括清朝时期的台湾、1949年后的两岸分治和1979年后的两岸关系发展,让学生了解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3. 案例分析(30分钟)通过分析海峡两岸的交往案例,包括两岸高峰论坛、海峡论坛、两岸青年交流和两岸婚姻,让学生了解两岸交往的形式和内容。
4. 讨论(30分钟)通过讨论海峡两岸的交往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5. 总结(5分钟)总结海峡两岸的交往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对两岸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海峡两岸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掌握海峡两岸的交往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六、教学反思海峡两岸的交往是一个复杂的话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和政治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人教初中历史八下《13 海峡两岸的交往》word教案 (9)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标要求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状况。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1.了解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交往概况.2.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1.归纳分析认识趋势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处理资料史论结合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且在国际上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情感态度价值观 1.爱党情感中共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唯物史观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实际,联系港澳回归后的发展,认识到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2.反对台独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难点一国两制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参,图片台湾问题是如何出现的?依你看会往什么方向发展?教学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介绍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见导学案)提问:台湾问题是怎么出现的?——自由回答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自己阅读)完成“前置性小研究”。
自主学习。
(承上启下)要想完全实现祖国的统一,就必须解决台湾问题。
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方针在历史上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将来如何解决?请同学们阅读新课。
对重要的人名、组织名称、事件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推进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要祖国20世纪50年代争取统一改革开放后形成基础方针大业1995年提出的八项主张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环境当中。
让学生明确这节课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展示能力。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政策。
意义:打破了海峡两岸年的隔绝状态,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两岸 1990年台湾成立关系1991年大陆成立变化1992年两会就达成共识 1993年和在会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姚店中学李红
教学目标:
1、两岸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上做出的共同努力
2、两岸有哪些日益密切的交往
3、认识到祖国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及两岸关系发展概况
教学难点:两岸关系友好发展、和平统一的历史必然
教学过程:
一、用学生熟知的台湾明星引入。
1、你认识他们吗?说说你对他们的了解
2、大家对台湾明星耳熟能详、倍加喜爱,说明了什么?
(台湾与大陆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台湾与大陆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
二、你知道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吗?今天我就与大家一起来探讨这
个问题。
三、授课程序:
(一)打开历史宝盒(为什么说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台湾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3、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不同?
(二)揭开历史面纱(建国以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1、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2、哪些事件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三)触摸未来历史(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走向)
1、展望未来:为什么说回家的脚步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2、观看2012年1月14日,马英九连任后发表的胜选演讲
3、观看马英九今年清明节再祭皇帝陵仪式
4、观看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时的感人场景
(四)读史明智:(给台湾同胞写一封公开信)
(五)课内测评:(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六)完成课堂作业上的选择题。
四、板书见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