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颐和园 部编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例文:颐和园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并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般神奇的建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些这里的美景。

2.出示图片,欣赏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交流谈感受。

3.通过图片感受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就够了,但要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需要美的智慧。大家有信心吗?现在我们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颐和园,提醒学生注意“颐”左边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②想一想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请画出来读一读。

2.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是如何评价的呢?

①男女生读这两句话,你又发现了什么?

②写法指导:像这样总写感觉印象的句子,一般放在开头、结尾,这种写法叫——前后呼应。

3.既然这是一篇游记,那作者一定会告诉我们游览路线,请看: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像这样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不断展现新画面的方法叫移步换景。这种方法一般适合于写游记或参观记。你能带着老师走走作者的游览路线吗?你来说,老师画。

4.有感情地读一读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景

1.如果你是一位游客,带着摄影机来颐和园游玩,你最想在哪儿留影?就把描写那里风景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吧!还可以背下来。

2.汇报交流:你最想在哪里留影呢?为什么?

(1)长廊

①指名读文(第二段),颐和园的长廊给你留下了是怎样的印象?(长、美)

②体会长廊的长。

A.请你用文中句子告诉大家长廊究竟有多长,好吗?

B.齐读感受后交流:你是从哪几个词语感受出来的?(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长、273间)

C.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哪种写法好。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

小结:在这儿作者使用了具体的数字来描写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运用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后大家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

D.指导朗读:引读“长廊真长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

③感受长廊的美。

A.哪些词句最能体现长廊的美?(五彩的画)

出示这些画的录像,谁来说说这些画怎么样?

你能用止“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说这些画吗?

小结: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代的劳动人民真了不起!谁来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

B.你还可以从有哪些地方感受到长廊的美呢?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鲜花常开)

“置身于这花的海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C.引读:长廊这么长,这么美,真让人陶醉呀!请大家带着对长廊的喜爱之情再来读一读第二段!

④小结: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有着五彩的画,是画的世界,花

的海洋,难怪有这么多同学想在这里留影呢。

(2)万寿山

①指名读第三段,这一段作者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哪两种神奇的建筑?(佛香阁、排云殿)

②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建筑有什么特色?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佛香阁:八角宝塔形、三层、耸立、闪闪发光。

相机点播:抓住造型特点,突出其高大和美丽。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相机点拨:通过占地面积大、华丽突出其雄伟壮丽。

③放录像体会排云殿的宏大规模和雄伟壮丽。

④总结:佛香阁造型独特,雄伟壮丽,颐和园的象征;排云殿规模宏大,异常华丽。作者正是抓住了它们的建筑特点和宏伟气势,赞扬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

⑤感情朗读第三段。

(3)昆明湖的远景

过渡:在万寿山脚下,我们能欣赏到规模宏大、雄伟壮丽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登上万寿山,我们又看到哪些美景?

①自由读文,交流自己看到的美景:

“向下看,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正前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②你觉得作者那些词语用得特别好?交流说理由。(大半、隐隐约约等)

③重点品读赏析:

A.出示:正前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B.读句子,相互交流谈感受,体会作者是怎样突出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的。

学生交流体会:这句对昆明湖的静和绿的特点做了生动的描述。先用静物“镜子、碧玉”作比喻,说明昆明湖非常静,光洁照人;昆明湖水非常绿,如碧玉一般。然后又以动的画面进一步描述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一个“滑”字与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

C.小组讨论“滑”的精妙之处:这儿的“滑”字,能改用“划”字吗?

D.全班交流:

理由一: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

理由二: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湖绿得像一块碧玉。我们都知道,镜子和碧玉的表面都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

理由三:昆明湖的面积很大,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又深(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