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
最新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包括针盒立体绣、电子报警器的制作、易拉罐小椅子的设计与制作、红绿灯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庭院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等五个板块。
在这个世界里,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手工编织、种植、烹饪、编织、家用电器等内容。
劳技课的范围很广,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天空,也为学生的基础劳动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35人。
学生在家,在校的劳动积极性高,创造性强。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部分不会种植基础技术、烹饪、小电器的制作、纸艺手工等技术。
但他们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帮父母分担家务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孝心,有助于他们以后人生道路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1.思想品德目标:在劳技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了解种植基础知识,常用烹饪技术,手工工艺制作技术。
3.能力目标:通过劳技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动手动脑的劳技课中,既学到了技术,又磨练了意志,同时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更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魅力。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长辈.通过劳技课的学习,他们发自内心感到劳动的快乐,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努力学好文化科技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节假日,寒暑假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父母的赞扬声中,他们再次感受到劳动的美。
四、教学措施1、从劳技课的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理论知识的传授要突出重点,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之间的联系。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作品制作的创造能力。
4、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023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精品教案
2023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第三章“生活中技术”展开学习。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技术作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解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第二节“简单机械原理”,详细解析杠杆、轮轴等简单机械工作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技术对生活意义,认识到技术重要性。
2. 掌握简单机械原理,学会运用简单机械解决生活中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简单机械原理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重点:掌握简单机械使用方法,学会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杠杆、轮轴等)、实验器材。
学具:画笔、剪刀、胶水、硬纸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简单机械,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机械是如何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2.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讲解杠杆和轮轴原理,让学生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杠杆和轮轴模型,加深对原理理解。
4. 小组讨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简单机械,它们是如何工作。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简单机械2. 内容:技术作用简单机械原理生活中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或学校中简单机械,记录它们作用和原理,并用自己话简要解释。
2. 答案示例:作用:杠杆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撬开重物。
原理:杠杆原理是力作用点与支点之间距离和力大小成反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简单机械原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简单机械实例,进一步解它们作用和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我深知实践情景引入重要性,因此我会精心挑选生活中实例,以生动形象方式展示给学生。
例如,我会拿出一个撬棍,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是如何帮助我们更容易地搬动物体。
2024年2023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
2024年2023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3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第3章《身边的科技》,详细内容为第1节《科技与生活》及第2节《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简单机械原理。
难点:如何将简单机械原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简单机械模型。
2. 学具:每组一套简单机械装置(如杠杆、滑轮等)、工具箱、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引发学生对科技与生活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知识讲解:a. 科技与生活的关系:讲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b. 简单机械原理:讲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4.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简单机械装置,进行实际操作。
b. 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了解简单机械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科技与生活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科技对生活的影响2. 简单机械原理杠杆原理滑轮原理3. 实践操作分组实际操作观察测量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列举出生活中的三个科技产品,并说明它们对生活的影响。
b. 画出杠杆和滑轮的示意图,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2. 答案:a. 例子:手机、洗衣机、电冰箱。
影响:提高生活品质、节省时间、方便快捷等。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性较高,但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还需加强。
2024年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
2024年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家用电器的智能化》详细内容:介绍智能家居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讲解智能家电的连接与操作方法。
2. 第七章《编程控制家用电器》详细内容:学习编程基础知识,通过编程控制家用电器,实现智能家居的简单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智能家居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掌握智能家电的连接与操作方法,学会编程控制家用电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智能家居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编程控制家用电器的操作方法,智能家居系统的搭建与调试。
2. 教学重点:智能家居的基本概念,智能家电的连接与操作,编程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灯泡、智能插座等)。
2. 学具:计算机、编程软件、智能家居设备(与教师相同型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智能家居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远程控制家电、语音等。
2. 学习智能家居基础知识1)讲解智能家居的概念、发展历程。
2)介绍智能家居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3. 学习智能家电的连接与操作1)教师演示智能家电的连接与操作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操作,掌握智能家电的使用。
4. 学习编程控制家用电器1)讲解编程基础知识。
2)教师示范编程控制智能家电的过程。
3)学生分组进行编程练习,互相交流、讨论。
5. 随堂练习设计一道编程控制智能家电的题目,让学生现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六、板书设计1. 智能家居概念、发展历程、应用。
2. 智能家电的连接与操作方法。
3. 编程基础知识及控制家用电器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实现至少两个家电的智能控制。
六年级下册劳技浙教版教案【精选】
六年级下册劳技浙教版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下册劳技浙教版教材,主要围绕第五章“智能家居”展开,具体包括第1节“认识智能家居”(5.1)和第2节“动手制作智能小夜灯”(5.2)。
5.1节详细介绍了智能家居的概念、发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2节则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制作一款简易的智能小夜灯,了解电路原理及编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智能家居的概念,掌握智能小夜灯的基本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智能家居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原理的理解、编程基础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智能家居概念的理解、智能小夜灯的制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验器材(面包板、LED灯、电阻、电池、导线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每组一台电脑(安装编程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智能家居产品(如智能音响、智能照明等),引发学生对智能家居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5.1节内容,让学生了解智能家居的概念、发展及其应用。
3. 实践操作:a. 讲解5.2节内容,介绍智能小夜灯的制作方法;b. 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教材提示,动手制作智能小夜灯;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针对电路原理和编程基础,给出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款简易的智能家居产品,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智能家居概念、发展及应用;2. 智能小夜灯制作步骤;3. 电路原理及编程基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款智能家居产品,并阐述其原理和应用场景。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学生掌握程度等方面,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2023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
2023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3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第三单元《智能家居》的第5章《传感器与自动化》。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了解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学习编写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程序,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学会编写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程序,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智能家居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编写自动化控制程序。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传感器及其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动手实践编写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程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实验器材(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2. 学具:每组一台计算机,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智能家居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让学生对传感器有基本的认识。
3. 实践操作:a. 演示如何使用传感器检测环境变化;b. 演示如何编写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程序;c.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利用传感器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结合实践操作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智能家居自动化控制场景。
六、板书设计1. 《传感器与自动化》2. 内容:a.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b. 常见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c. 编写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程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智能家居自动化控制场景,并编写相应的自动化控制程序。
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
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主要涉及第二章“生活中的技术”第三节“简单机械”。
具体内容包括:杠杆的原理与应用、滑轮的原理与应用、斜面的原理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滑轮、斜面等模型;实物举例。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如撬棍、吊车、滑轮组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是如何工作的。
2. 知识讲解: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并通过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原理。
3. 例题讲解:以实际问题为例,如如何用撬棍撬起一块重物,如何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简单机械原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一个简单的杠杆装置,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杠杆:原理、分类、应用2. 滑轮:原理、分类、应用3. 斜面:原理、分类、应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略2.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了这些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如螺旋、齿轮等,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
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主要围绕第三章“身边的科技”展开,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科技与生活”,第二节“科技的魅力”,以及第三节“我是小创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科技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科技创新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科技创新作品等。
2. 学具:手工制作材料、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教材第三章内容,详细阐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科技创新的意义。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教材中的实例为依据,讲解科技原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动手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科技创新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现场完成一道科技创新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6. 成果展示与评价(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身边的科技2. 板书内容:(1)科技与生活的联系(2)科技的魅力(3)我是小创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科技创新作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答案要求:作品需体现科技创新原理,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等场所,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动手操作的实践性4. 成果展示与评价的公正性和指导性5. 作业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2024年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
2024年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第三单元《身边的科技》第6课《小小发明家》。
本课内容包括了解发明创造的步骤、方法,掌握简单的发明设计原理,以及通过实践学会动手制作小发明。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发明创造的基本步骤与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2. 掌握简单的发明设计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发明创造的步骤、方法,简单的发明设计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动手制作小发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或实物展示。
学具:每组一套简单的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彩纸等)、画图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创新发明,如懒人支架、可折叠雨伞等,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发明的看法,进而引出发明创造的主题。
2. 教学新课(20分钟)(1)讲解发明创造的步骤与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发明创造。
(2)介绍简单的发明设计原理,引导学生掌握设计原理。
(3)展示一些学生的创意设计,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借鉴。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个简单的发明设计案例,讲解设计原理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发明,并画出设计草图。
六、板书设计1. 发明创造的步骤与方法2. 简单的发明设计原理3. 学生创意设计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实用的生活小发明,并画出设计草图。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将自己的创意发明制作成实物,并进行展示。
同时,开展相关的科技活动,如科技创新大赛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浙教版六下劳技教案及教学计划
浙教版六下劳技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技教材第三章《身边的科技》第三节《探索与实践》。
本节课将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科技应用”展开,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工作原理,探索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以及动手实践,设计简单科技小制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其工作原理,提高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常见科技产品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台、科技产品模型。
学具:科技制作材料包、剪刀、胶水、尺子、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引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产品是如何工作的吗?”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第三章《身边的科技》第三节《探索与实践》的内容,介绍常见科技产品的工作原理。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个科技制作材料包,根据教材指导,完成一个简单的科技制作。
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科技产品,讨论其优点和不足。
六、板书设计1. 身边的科技2. 内容:常见科技产品工作原理科技制作的步骤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科技制作方案,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答案: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所学知识,设计符合题目要求的科技制作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但部分学生对科技产品的工作原理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科技产品,了解其发展动态,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2024年浙教版六下劳技教案及教学计划
2024年浙教版六下劳技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技教材第四单元《智能家居制作》的第11章“认识传感器”和第12章“传感器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1. 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2. 常见传感器的特点与应用;3. 利用传感器设计简单的智能家居系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与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设计简单智能家居系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智能家居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技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传感器的分类、工作原理及具体应用。
重点:1. 常见传感器的特点与应用;2. 利用传感器设计简单的智能家居系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传感器实物、演示板、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包(含传感器、电路板、导线、电池等)、工具箱、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智能家居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在其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2)常见传感器的特点与应用;(3)传感器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设计简单的智能家居系统;(2)学生动手搭建实验电路,验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展示学生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4. 例题讲解:以一道智能家居系统设计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智能家居系统。
六、板书设计1. 《智能家居制作》2. 内容:(1)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2)常见传感器的特点与应用;(3)传感器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4)实践操作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智能家居系统,要求包含至少两种传感器。
2. 答案要点:系统设计思路、所选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电路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传感器的理解是否深入,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等。
2024年浙教版六下劳技教案及教学计划
2024年浙教版六下劳技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实践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劳动技术基础知识2.劳动工具的认识与使用3.劳动技能的培养4.劳动安全与卫生5.劳动实践与创新三、教学计划第一周:劳动技术基础知识1.课时1:劳动技术的定义与意义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的概念、特点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课时2:劳动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介绍劳动技术的发展方向,如智能化、绿色化等。
第二周:劳动工具的认识与使用1.课时1:常用劳动工具的认识教学内容:介绍常用劳动工具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2.课时2:劳动工具的使用技巧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劳动工具,提高劳动效率。
第三周:劳动技能的培养1.课时1:手工制作技能教学内容:教授学生简单的手工制作技能,如折纸、剪纸等。
2.课时2:生活技能教学内容:教授学生一些生活技能,如烹饪、洗衣等。
第四周:劳动安全与卫生1.课时1:劳动安全知识教学内容:介绍劳动安全的基本知识,如防范工伤事故、防火等。
2.课时2:劳动卫生常识教学内容:介绍劳动卫生的基本常识,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等。
第五周:劳动实践与创新1.课时1:劳动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
2.课时2:劳动创新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对劳动工具、方法进行改进。
第一周:课时1:劳动技术的定义与意义1.导入新课:通过讨论劳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劳动技术的概念。
2.讲解劳动技术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课堂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劳动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时2:劳动技术的发展趋势1.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劳动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2.讲解劳动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化、绿色化等。
浙教版六下劳技教案及教学计划
浙教版六下劳技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材,主要围绕“生活中的小制作”章节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学习使用基本工具进行木工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我们将详细学习如何制作一个木制小书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进行木工制作。
2. 教学重点:基本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示范用木工工具(锯、锤、尺、铅笔等)、制作图纸、安全防护用品。
2. 学具:每组一套木工工具、木材、砂纸、胶水、螺丝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活中的木工制品,引导学生思考木工制作的基本过程和简单机械原理。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本节课要制作的小书架,讲解其制作原理、步骤以及所需工具。
3. 示范演示(15分钟)教师现场演示如何使用木工工具,展示制作小书架的过程,并强调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4. 学生动手实践(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操作。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纸,独立完成小书架的制作。
6. 成果展示与评价(10分钟)7.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其他木工制品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制作小书架的步骤、要点。
2. 基本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并制作一个木制小笔筒。
答案:根据个人喜好和创意,设计出独特的小笔筒,要求使用基本木工工具进行制作。
2. 作业要求:完成制作后,拍照至班级群,分享给老师和同学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动与工艺教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动与工艺教案+教学
计划+教学进度
本教案针对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劳动与工艺课程设计,包括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安排。
以下是教案的详细内容:
教学目标
- 了解劳动与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常见的劳动技能和实践操作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 引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对工艺文化的尊重
教学内容
1. 劳动与工艺的概念和特点
2. 常见劳动技能和实践操作
3. 工艺品制作过程与要求
4. 工具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
5. 劳动和工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计划
本教学计划将按照下述时间表进行教学安排:
教学进度
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 第1周:介绍劳动与工艺的概念和特点,进行概念理解和讨论。
- 第2周:演示和实践常见劳动技能,学生进行操作练。
- 第3周:引导学生制作工艺品,讲解制作过程和要求。
- 第4周:讲解工具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安全操作实践。
- 第5周:分析劳动和工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
以上是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动与工艺教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的简要内容,供参考。
具体教学细节和教学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六年级下册劳技浙教版教案【精选】
六年级下册劳技浙教版教案【精选】教案:六年级下册劳技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六年级下册劳技浙教版教材,主要涉及第10课《制作风筝》。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学会独立制作风筝,并掌握放风筝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掌握制作过程。
2. 学生能够独立制作风筝,并能够成功放飞。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放风筝的技巧。
难点:风筝的平衡设计和放风筝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PPT、风筝样品、剪刀、胶水、彩纸、绳子等。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绳子、风筝骨架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风筝样品,引起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风筝的制作和放飞。
2. 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讲解风筝的结构和平衡设计,同时进行示范制作。
3. 实践: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的指导,独立制作风筝。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放风筝的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风筝制作流程:1. 制作骨架2. 装饰风筝3. 绑线和风筝轮4. 放飞风筝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制作一个风筝并成功放飞。
作业答案:学生需要根据课堂上学习的风筝制作方法和技巧,独立制作一个风筝,并能够成功放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风筝制作和放飞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风筝比赛或者风筝展览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风筝的文化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风筝的制作和放飞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六年级下册劳技浙教版教材,主要涉及第10课《制作风筝》。
2024年六年级下册劳技浙教版教案【精选】
2024年六年级下册劳技浙教版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下册劳技浙教版教材第四章《智能家居》,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智能家居的认识”,第二节“智能家居的控制原理”,第三节“智能家居的设计与制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智能家居的基本概念、控制原理,掌握智能家居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智能家居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科技发展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智能家居的控制原理、设计与制作方法。
难点:智能家居控制电路的搭建与编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投影仪、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灯泡、智能插座等)。
学具:每组一套智能家居套件、螺丝刀、导线、电工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智能家居产品,让学生了解智能家居的便捷与实用,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智能家居的定义、分类及应用场景。
(2)讲解智能家居的控制原理,以智能灯泡为例,展示如何通过手机APP控制设备。
(3)讲解智能家居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智能家居系统。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智能家居套件的搭建,要求每组完成一个简单的智能家居系统。
(2)指导学生进行编程,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智能家居设计与制作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智能家居的定义、分类及应用场景。
2. 智能家居的控制原理。
3. 智能家居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智能家居系统,包括设备选择、控制电路搭建和编程。
2. 答案提示:(1)设备选择:智能灯泡、智能插座等。
(2)控制电路搭建:使用导线、电工胶带等连接设备。
(3)编程:使用手机APP或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精品教案
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第三单元《智能家居》的第5章节《电路的连接与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电路元件,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掌握电路的应用原理,通过实践活动,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智能家居设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能正确识别和使用常见的电路元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智能家居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方式及原理,电路元件的使用。
教学重点: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智能家居设备,运用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电阻等),电路图示。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画图工具,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智能家居设备,让学生了解智能家居的便捷与实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讲解电路的连接方式及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并使用常见的电路元件。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制作一个简单的智能家居设备为例,讲解电路设计过程,分析电路连接方式及元件选择。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智能家居设备。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作业题目。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连接与应用》2. 内容:(1)电路的基本组成(2)电路连接方式及原理(3)常见电路元件及使用方法(4)智能家居设备设计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出本节课所学到的三种电路连接方式。
(2)设计一个简单的智能家居设备,画出电路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2. 答案:(1)串联、并联、混联。
(2)示例:设计一个声控开关,通过声音传感器控制灯泡的亮灭。
浙教版六下劳技教案及教学计划
浙教版六下劳技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技教材,主要围绕“生活中的简单电路”章节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电路的组成部分,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学会制作简单的电路,并了解电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路的组成部分,学会制作简单的电路。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现象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部分,制作简单的电路。
难点: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动手制作电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演示电路一套,电路图示教具。
学具:每组一套电路制作材料(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引发学生对电路的兴趣,提出问题:“这些电器是如何工作的?”2. 讲解: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讲解电路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3. 示范:现场演示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
4.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电路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自动控制的照明电路。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简单电路2. 内容:(1)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
(2)电路的工作原理:电流的流动。
(3)制作简单电路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门铃电路。
2. 答案:利用电池、导线、小铃铛、开关等材料,制作一个门铃电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电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理解电路原理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电路,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用途,下节课分享交流。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制作更复杂的电路,提高动手能力。
浙教版六下劳技优质教案及教学计划
浙教版六下劳技优质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六年级劳技教材第三单元“身边的科技”中的第5课《小小工程师》。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了解工程师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掌握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程师的职业特点,激发他们对工程师职业的兴趣。
2. 让学生掌握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 让学生通过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
重点:掌握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工程师的职业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工程师工具箱、样品机械装置。
学具:每组一套简单工具(包括螺丝刀、扳手、钳子等)、制作材料(如木板、绳子、滑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工程师职业图片,让学生猜测并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
2. 知识讲解:a. 讲解工程师的职业特点,让学生了解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b. 讲解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现场演示。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简单工具和制作材料。
b.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样品,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随堂练习:设计一道关于简单机械装置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工程师职业特点2. 简单工具使用方法3. 制作简单机械装置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说明其原理和用途。
2. 答案要求:装置设计合理,原理清晰,用途明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动手操作环节较为顺利,但在设计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其他职业的特点,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劳技竞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包括针盒立体绣、电子报警器的制作、易拉罐小椅子的设计与制作、红绿灯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庭院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等五个板块。
在这个世界里,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手工编织、种植、烹饪、编织、家用电器等内容。
劳技课的范围很广,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天空,也为学生的基础劳动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35人。
学生在家,在校的劳动积极性高,创造性强。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部分不会种植基础技术、烹饪、小电器的制作、纸艺手工等技术。
但他们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帮父母分担家务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孝心,有助于他们以后人生道路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1.思想品德目标:在劳技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了解种植基础知识,常用烹饪技术,手工工艺制作技术。
3.能力目标:通过劳技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动手动脑的劳技课中,既学到了技术,又磨练了意志,同时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更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魅力。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长辈.通过劳技课的学习,他们发自内心感到劳动的快乐,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努力学好文化科技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节假日,寒暑假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父母的赞扬声中,他们再次感受到劳动的美。
四、教学措施1、从劳技课的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理论知识的传授要突出重点,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之间的联系。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作品制作的创造能力。
4、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劳动工具和材料的添置,要尽可能考虑学校的经费承受能力,节省开支,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尽量进行废物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6、要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学生,突出重点,难点。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主题一:针盒立体绣一、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绣作品所需的材料,能根据作品要求进行简单合理的设计,并选择合适的针法进行刺绣。
2、掌握塑料网格片裁剪的基本技能,学会直针、斜针等立体绣的基本针法,会用短针法来进行平面与平面的连接,会灵活运用阵法设计合理美观的图案,并且加以创作。
3、通过立体绣作品的学习、设计和制作,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直针、斜针等立体绣的基本针法和用短针法来进行平面与平面连接的技术。
教学难点:能根据作品要求进行简单合理的设计,会灵活运用阵法设计合理美观的图案,并加以创作。
三、教学准备材料:各色毛线、塑料网格片、网格纸工具:针、剪刀四、课时安排活动一:立体绣的认识:1课时活动二:针盒的设计:1课时活动三:针盒的制作: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针盒立体绣1、导入2、“聪明泉”(1)展示十字绣和立体绣基本针法的图片。
(2)让学生观察、讨论和比较。
3、“操练场”(1)教师示范直针和斜针的针法。
(2)学生进行直针和斜针的组合练习。
4、“金点子”、“巧手站”(1)学会立体绣的两个基本针法。
(2)使学生会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与创作。
5、“交流坊”、“评价苑”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技术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立体绣和十字绣的相同点:(1)起针和收针的技术;(2)刺绣技术等等。
不同点:(1)十字绣基本针法复杂一些,立体绣的基本针法简洁,但可以通过组合变化达到十字绣效果。
(2)十字绣的刺绣效果是用平面图呈现,二立体绣常常配有多层刺绣技术。
活动二:针盒的设计1、导入2、“操练场”(1)展示正方形网格片,继而展示花瓣形、圆形的网格片。
(裁剪塑料网格片的技术是难点。
)(2)教师演示裁剪塑料网格片。
(3)指导学生直接用水彩笔在网格片上画出裁剪范围,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学会这一技术。
3、“金点子”(1)展示长方体针盒的简易立体图。
(2)学生根据物品的使用需要和自己的喜好来设计作品。
4、“交流坊”告知学生设计过程的规律(1)一般设计的立体绣作品大小要比实际放的物品要大一些。
(2)立体绣作品中一般都有一些相同的面。
(3)先弄清楚塑料网格片一格有多长,再确定网格数。
5、“评价苑”活动三:针盒的制作1、导入2、“聪明泉”(1)让学生先尝试联系。
(2)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讲解和分析技术要点:(1)用短直针针法连接时,网格片上格子要对齐,否则会导致立体作品最后一面很难连接,外观也不好看。
(2)在连接时线的松紧要适中,太紧或太松都会导致立体作品走形,影响美观。
3、“巧手站”(1)课前要求学生先完成一部分。
(2)课堂练习。
4、“评价苑”5、“综合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活动,通过实践体会立体绣作品的社会价值,懂得用双手创造生活,用自己的勤劳和巧手为社会献爱心。
主题二:电子报警器的制作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赏已经制作好的电子报警器,使学生了解电子报警器的基本结构。
2)亲自动手制作电子报警器,从中学会用美工刀、钢锯条切割塑料泡沫的方法,掌握用铁锤锤平铁皮和起子旋螺丝的基本技术要领,学会用螺栓固定塑料泡沫模型的方法。
3)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模型创作艺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学材分析导语:报警器是我国古代就有的一种工具,目前,在很多家庭都还可以找到。
今天我们大家都来动手制作一艘电子报警器吧!通过导语的引导,意在激发学生对制作电子报警器的兴趣。
一)制作原理图(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具体步骤见学材)1、在纸上按要求画出电子报警器的原理图。
2、检查相关元件。
3、按图摆放相应的元件。
二)制作报警器制作时:注意先连接元件,最后接通电源。
1、对照原理图,按次序连接各个元件,注意+、-符号。
2、接通电源,试验报警器是否能正常工作。
3、各小组进行交流。
三)交流创新1、你认为你刚才制作的电子报警器模还有那些缺点?怎样使你的制作得更加漂亮?请把你的好点子写在纸上。
让学生寻找自己制作过程中的缺点,就是让学生寻找创新的课题。
如果缺点找到了,再让学生想想改进的设想,这个设想便是创新的课题。
2、你认为还有什么材料也可以制作电子报警器模,和同桌交流。
这一个问题也是让学生创新,让学生从材料的选择上打开思路进行创新。
活动二:让报警器的声音更美妙一、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电子元器件的名称和它们的特性,初步看懂印制板图。
2、进一步熟练电烙铁的使用技能,初步学会用电烙铁组装简易电子报警器。
3、通过电子报警器制作,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二、本节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初步学会用电烙铁焊接、组装简易电子报警器。
2、难点用点锡焊接法焊接元件。
要求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点锡焊接技术的要领,对学生最好逐个指导。
三、教学建议1、本节教学内容应用1节课时完成。
2、开始必须重申安全使用电烙铁的原则。
3、电子报警器组装成败的关键还是在焊接质量。
4、教材中有些技能细节没有讲,因为有些技能上的细节主要要通过操作才容易明白,比如线圈的焊接,很细的漆包线,首先要用烙铁头把线头的漆烫掉,上锡后,再焊接到印制板上。
还有,装盒时,要把线圈用百得胶与外壳粘牢,以便拨动磁棒,进行调台。
5、由于元件少、焊点比较稀,容易焊接,虽然其外观和效果不是很好,但其成功率高,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6、本节教材并没有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电路符号及电子报警器的电路图。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讲解电子技术中的更多的知识。
展示台1、介绍你的报警器特点,比比谁得电子报警器模制作得好。
这里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赛也是评价,意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再次创新。
活动三:安装电子报警器课外在家完成。
主题三:易拉罐小椅子的设计与制作用易拉罐制作椅子,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它是由剪、折、卷、扎相结合的铝片加工艺术,其操作简单易学,作品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很强,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学生喜欢劳技课,乐于动手,容易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进行大胆尝试。
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也有帮助别人的愿望,但是却不懂得帮助的策略和方法。
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有一定的基础,但往往流于概念。
愿意与任何人合作,但又是缺乏合作的有效性。
掌握了简单的设计、制作方法,但缺乏仔细、认真的态度,尤其是着急于在其他同学做完的时候,也不管自己剪得怎样,就着急将作品向同学展示。
结合学生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1)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会切割罐身,学会开条、扎接、卷圈。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精心操作,体验用易拉罐制作小椅子模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变废为宝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愉悦,激发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是:设计椅子。
教学难点是:椅子创作。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和求知欲,我采用的方法:情景创设发、观察欣赏、演示法、分析比较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看、做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劳动创作的境界。
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1)观察提问、激发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了解椅子组成部分。
为后面的设计做好铺垫,引出本课课题—《易拉罐制作---椅子》(2)掌握制作方法技巧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采用观察法进行分析归纳,掌握制作要领。
(3)探索实践作业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示范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4)展示欣赏评价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