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册会考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第一册提纲复习

中国历史第一册提纲复习

中国历史第一册提纲复习第一篇:中国历史第一册提纲复习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170万年的()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3距今70-20万年,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的远古人类是()4距今3万年,使用人工去火,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17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是从()朝开始的,使用的文字叫甲骨文。

我国最早的历法源于夏历,到了()朝,历法开始完备,测定了一年又24个节气是在()时期。

18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名医是()死后埋葬,的远古人类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6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住着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懂得挖水井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生活在黄河流域,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会使用彩陶,懂得纺线、织布、制作衣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7奠定了华夏族形成的战役是(),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的技术,伶伦发明了乐谱,发明文字的是()。

禅让制涉及到的三个人物是尧舜和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他又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朝的建立者。

他的儿子()把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8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商朝的开国之君是(),任用的名臣是()创制了“炮烙酷刑”的暴君是(),是商朝灭亡的战役名称是()曾经因为水患灾患迁都到殷的商君是()。

9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制度,产生了众多的诸侯。

烽火戏诸侯的国君()导致了国家灭亡。

10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朝,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

三星堆文化包括青铜面具、青铜神树和(),地点在()1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瓦解的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他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并任用管仲为相。

12晋国和楚国双方在城的濮大战,奠定了()的霸主地位。

这场大战引出的成语是退避三舍、诱敌深入,春秋时期由越王勾践引出的成语()。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本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以供大家学习。

2023年上海高中历史会考考纲知识点含答案

2023年上海高中历史会考考纲知识点含答案

第一分册考纲知识点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旳地区。

这些地区旳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旳水利之便, 发展了以农业为基础旳社会经济。

2.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

3、两河流域基本上位于今天旳亚洲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4. 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旳最古老旳文字之一, 由苏美尔人发明。

6、5. 汉穆拉比在位期间, 古巴比伦王国势力臻于极盛, 是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上最辉煌旳时期。

7、《汉穆拉比法典》旳作用、历史价值和特点。

作用: 更有效地规范王国旳社会秩序, 深入巩固王国旳统治。

历史价值: (1)是目前已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旳成文法典;(2)是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旳第一手文献。

特点:(1)全面维护统治集团旳主线利益;(2)保留了原始习惯法法旳部分内容;(3)否认了血亲复仇等原始风俗, 有一定进步意义。

7、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 其地理范围与今天旳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体相称。

尼罗河旳定期泛滥带来了充沛水量, 使这一地区成为古代文明旳发祥地。

8、古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旳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旳专制君主。

9、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旳陵墓。

其中, 最负盛名旳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10、金字塔旳象征意义。

(1)是法老专制权力旳象征;(2)也是古埃及人来世信奉旳详细体现。

11. 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

书写材料中, 纸草旳使用最为普遍。

12.古印度文明来源于印度河流域文明, 土著达罗毗荼人发明了这一文明。

13、约公元前14 世纪, 雅利安人旳部落出目前了印度河地区, 征服了土著部落, 后扩展到恒河流域。

14.当雅利安人旳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 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 被称为种姓制度。

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旳社会集团。

15.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为希达多。

佛教经典总称为三藏经或大藏经。

历史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

历史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

历史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 夏朝建立和衰亡的原因-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封建社会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代的国家分裂和战争-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和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3.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兵马俑和长城的建设- 汉朝的封建制度和丝绸之路的开通4.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的分裂局面和民族大迁徙-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和文化发展-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5. 唐宋时期- 唐朝的大唐盛世和玄武门之变- 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和科技文化繁荣- 北宋的靖康之变和南宋的亡国之痛6. 元明清时期-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明朝的中兴和瓦解- 清朝的入关和康乾盛世二、中国近代史1. 清末民国时期- 清朝的衰落和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和黄兴的思想与行动2.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五四运动领导人陈独秀和胡适的思想与实践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思想与行动-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与贡献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发展- 解放战争的开展和结束- 抗日和解放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事件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政治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6. 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外交政策- 中美关系和中俄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三、世界史1. 古代世界的文明起源- 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2. 中世纪的世界格局- 罗马帝国的分裂和封建体制的形成- 拜占庭帝国和伊斯兰世界- 卡洛林帝国和十字军东征3. 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葡萄牙的航海活动和发现之旅-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和新大陆的开发- 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和英国的殖民帝国4. 世界两次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战争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与国际组织5. 冷战时期和后冷战时期- 苏联和美国的对立和冷战的发展-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的全球化和多极化六、地理知识1. 世界地理概况- 世界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世界地势和气候分布- 世界地貌和生态系统2.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中国地势和气候分布- 中国地貌和生态系统3. 世界人口与城市发展- 世界人口和人口分布- 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趋势- 世界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4. 中国人口与城市发展- 中国人口和人口分布- 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5. 世界资源与环境问题- 世界主要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世界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世界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6. 中国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中国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以上提纲总结了历史会考的主要知识点,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根据提纲进行分模块的学习和复习,以便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考试成绩。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1—3)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1—3)

⾼⼀历史会考复习提纲(1—3)必修⼀第⼀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为了进⾏有效的统治,巩固周王朝。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的命令②为周天⼦镇守疆⼟、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的封疆内对卿⼤夫实⾏再分封。

作⽤:A、在统治阶层内部形成森严的等级:“天⼦—诸侯—卿⼤夫---⼠”B、加强周天⼦对地⽅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统治区域。

C、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般的政治格局。

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代.(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增⼤;根本原因:铁器和⽜耕的推⼴,井⽥制的⽡解)⼆、西周的宗法制:1、宗法制:⽬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权利、财产和⼟地继承上的⽭盾(与分封制互为表⾥)内容:⽤⽗系的⾎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特点:嫡长⼦继承制(⼤宗、⼩宗)。

作⽤:A、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礼乐制:对每个等级的⾏为规范有明确的规定,是维护等级制度宗法制的⼯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结果: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崛起,礼崩乐坏。

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先秦时期)①是以⾎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国家政治结构(史实: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②最⾼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的⾼度集中(史实: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三、秦朝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秦始皇创⽴,历代王朝沿⽤。

P9图①皇帝名称:德⾼三皇,功过五帝。

三皇五帝合并为“皇帝”②皇帝的地位及权⼒:皇帝天下独尊,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切⼤权。

中央地⽅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由皇帝控制。

P9图③为了显⽰皇帝独尊的规定,制定专享⽤词,包括:朕、玺、制、诏④皇帝制度内涵三点:皇帝独尊、皇权⾄上、皇位世袭。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精简_重点归纳)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精简_重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Ⅰ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1、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第 1 课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位于西亚,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2.古代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最辉煌的时期。

3.公元前3500 年至 3100 年左右,苏美尔人首先建国。

4.国家的职能:保障国家安全、调节国内社会矛盾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等(修建水利工程)5.楔形文字、泥板6.史诗《吉尔加美什》7.《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 2 课古代埃及1.位于非洲东北部,“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2.公元前3100 年左右,埃及最终形成了统一的国家。

3.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

4.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狮身人面像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旁边。

5.公元前3500 年以前,象形文字、纸草第 3 课古代印度1.位于南亚、印度土著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古印度早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2.公元前14 世纪,“雅利安人”部落从印度河流域征战到恒河流域。

3.公元前14 世纪至公元前 6 世纪为“吠陀时代”;“吠陀”宗教经典。

4.种姓制度:婆罗门(雅利安人的祭祀阶层)、刹帝利(雅利安人中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吠舍(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

5.种姓制度的特点:四大种姓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

6.公元前 6 世纪,悉达多创立佛教。

佛教汉代传入中国。

7.佛教经典——《大藏经》,由经藏、论藏和律藏三部分组成,因此又称为三藏。

8.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多为神话传说。

第 4 课美洲印第安文明1.土著——印第安人2.玛雅文化:中美洲;“美洲的希腊”;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第 6 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1.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古希腊区域: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诸岛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带。

岳麓版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1)

岳麓版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1)

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夏商政治制度1.夏朝: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___________ 2.商朝:_________________二、西周政治制度(一)分封制1.目的: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摄政的周公修改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实行分封制。

2.分封对象:是分封的主体,异性诸侯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分封内容:主要是______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用: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确立了的地位,_________更加明确,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 --- -- ”的等级序列。

4.弊端: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后导致国家分裂。

(二)宗法制1.目的:巩固形成的统治秩序。

2.内容:①严格的______、_______体系。

②核心内容: ________ 继承制度,_______ 为大宗。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继承者,有________的特权。

③__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是相对的。

3.特点: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4.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_________ 特权。

②有利于_________ 防止 _________ 、_________ ,把________ 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③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三)礼乐制度:_______作为各级贵族的_____________,成为维护_____________必不可少的工具。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商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3.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结合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第2课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一、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制度遭到破坏,周王室失去地位。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会考复习提纲

历史会考内容标准解答☆人民版(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内容:a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b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和封内大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主要诸侯国:王族——齐、鲁;先代贵族——-宋。

(4)评价:①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②西周后期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后被郡县制所取代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2)实质:以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3)内容:①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②作用: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这样就建立了血缘关系与权力地位的对应关系。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是维系“分”的血缘纽带。

(二)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1.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中国。

2.皇帝制度: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与皇帝一人的意志。

秦朝皇帝制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3.郡县制——封建社会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1)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郡——县/道——乡——里郡(郡守:行政;郡尉:兵事;监御史:监察)(3)意义: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相同:为了巩固统治不同:分封制:服从周天子,世袭,以血缘为纽带,产生诸侯割据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第一分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知道:1.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2. 楔形文字(钉头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

《吉尔伽美什》是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板文字保留下来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

理解:1. 《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 《汉穆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它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1. 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2.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全国的土地,并控制所有的军队,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3. 在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4.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这种文字因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似而得名。

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人创造字母文字产生了巨大影响。

理解: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作为世界文明奇迹,金字塔的象征意义包括:它是古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也古代埃及人创造性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第3课古代印度知道:1. 古代印度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2. 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牟尼”)3. 佛教迅速得到传播,后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高考会考历史考试提纲(必修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

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

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

历史第一册复习提纲

历史第一册复习提纲

历史第一册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1.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新石器时代的华北平原文化-西周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2.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秦朝的统一-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汉朝的统治与社会制度-汉朝的文化繁荣与科技进步二、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1.思想与文化的兴盛-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影响-墨家与法家思想的出现与特点2.道教与佛教的传入与发展-道教的创始与主要思想-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发展-佛教在中国的影响与地位三、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社会制度1.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构成-中国古代封建政治与国家机构-封建社会的贵族与农民阶层2.秦汉封建制度与社会状况-秦朝的封建政治与土地制度-汉朝的封建政治与经济发展-秦汉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与变动四、中国古代与世界的交往1.古代中国的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周边国家对古代中国的影响-古代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2.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的衰落与意义五、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人物1.东周时期的政治变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秦朝的统一与秦始皇的治理2.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孔子及其思想-秦始皇及其统一中国-大秦王朝的兴亡-汉武帝及其开放六、历史人物与现代社会的关联1.古代伟大思想家的现代价值-孔子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价值-佛教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价值2.古代政治人物的现代意义-秦始皇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与启示-汉武帝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总复习提纲(1-4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总复习提纲(1-4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总复习提纲(1-4单元)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总复习提纲(1-4单元)江苏省泗阳中学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第一部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⑦瓦解:A、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根本原因)(2)宗法制: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和现代平等、法制意识有些违背。

(尊宗敬祖、重男轻女)】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1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1

高中历史必修1单元复习提纲考点1 分封制(理解)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内容、特点及作用?1、分封制的目的:周朝建立后,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①分封,即封邦建国。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参见教材P5图)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对士实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分封制的作用及利弊:①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③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考点2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理解)1、“皇帝”称号的由来?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秦始皇统治时期的皇帝权力有哪些?①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有皇帝总揽。

②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③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3、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什么?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地位的不....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4、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及特点?(1)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后世习称“三公”(当时太尉为虚设)。

“三公”之下设“九卿”,即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职。

①丞相职权: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1--3全套复习提纲(推荐)必修Ⅰ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第三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1、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一)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一)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1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A1.1.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B1. 分封制(1)内容:①含义: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②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异姓诸侯国包括功臣、姻亲、先代贵族③权利义务关系: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重要官职任免要呈报周王批准;派兵戍守王畿或随王出征;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经常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2)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②臣属关系明确③层层分封,等级分明(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3)作用:巩固西周的统治,扩大西周的疆域。

2. 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3)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定尊号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2.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总揽司法、立法、行政、军事一切大权,任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1.1.4 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 B1.中央官制(1)内容: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制。

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三公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2)作用:中央政府各级官员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2.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1)内容: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2)作用: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1.1.5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C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制威胁中央集权2.目的: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3.措施: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职能: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

北京四中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1)

北京四中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1)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一]一、中国古代史(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一)分封制(1)内容: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

(2)作用: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有利于西周政治稳定。

(3)破坏:各诸侯王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周朝末年,王室衰微。

(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1)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制威胁中央集权(2)措施:推恩令(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三)隋唐时期的“藩镇割据”成因:唐朝设立节度使,享有较大自主权,导致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四)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兵权、各地精兵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经费上缴。

后果:虽大大加强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各地实力,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五)元朝的“行省制度”(六)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世界古代史(一)古代希腊民主“黄金时期”(1)伯利克里: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2)效果:五百人议事会职能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3)意义: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最初基础,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4)性质: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局限性三、世界近代史(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1、英国(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2)意义: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3)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2.美国(1)1787年宪法:A、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三权分立: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国会)、司法(最高法院)、行政(总统)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防止专制出现,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四、中国近代史(一)鸦片战争(1840-1842)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鸦片战争报复→1842鸦片战争结果:中国战败→中英《南京条约》→影响:灾难;主权领土遭破坏;独立自主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关税中英商定(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丰岛海战(中日开战)→结果:中国战败,北洋覆没→1895《中日马关条约》→列强争相瓜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马关》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两亿两白银,开放口岸,日本设厂权,免收内地税《马关》影响:领土、主权破坏;赔款加重人民负担;列强势力深入内地;外资设厂,拓展资本输出途径,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三)五四运动(1)背景(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主权)(2)过程:1919.5.4,北京大学学生游行示威(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1919.6.5,上海工人罢工,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陆、章;拒签和约(4)历史意义:A、五四运动是彻底的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开端B、青年学生是先锋C、工人阶级是主力军D、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四)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第一次国共合作后(1924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开始(2)1926,北伐战争开始,目的是消灭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1927年七一五政变(与汪精卫决裂),国民大革命失败(五)土地革命(1)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阻随后改去农村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高二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高二会考复习提纲

2019年会考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始皇帝”的来历、三公九卿、郡县制、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影响(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化、中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度(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西周政治制度(一)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

2、内容:①规定了周王与诸侯间的关系——“土地、人民”和“义务”②受封的诸侯具有确定的独立性;③分封对象多元化(宗族、姻亲、贵族、功臣);④层层分封。

3、作用:扩大疆域,维护统一(初年);5、遭到破坏:①春秋时期,周王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名存实亡;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县制取代。

(二)宗法制1、含义:按血缘的亲疏来区分嫡庶的继承制度。

2、主要特点: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为大宗,拥有继承权;②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③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二、秦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1、建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制度——核心:权力高度集中;2、中心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图籍律令,监察百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太尉:帮助皇帝掌管军务。

三公相互协作、相互牵制,最终使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一人之手。

3、地方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废分封,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影响:有效地加强了中心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记。

4、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及制定法律。

(二)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②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阔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境况的恶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第一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单元核心概念:(1)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地区。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地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国家。

这些地区的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的水利之便,发展了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并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2)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

(3)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并逐步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大约公元前3500年至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成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

二、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B)楔形文字,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三、《汉穆拉比法典》(C)汉穆拉比颁布,用楔形文字写成。

1、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内容: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3、意义:《汉穆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

一、法老专制统治: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识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二、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的象征意义(B)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

在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负盛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就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旁边。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三、象形文字:象形文字与纸草(A)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人的书写材料以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第3课古代印度。

一、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种姓制度(B)古代印度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

1、种姓制度的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2、对种姓制度的评价: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的社会发展、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佛教的创立和发展: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地点和经典(A)1、佛教创立的时间:公元前6世纪2、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3、佛教创立的地点:北印度4、佛教的经典:佛教经典数量庞大,总称为大藏经,由于内容主要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所以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5、佛教是世界性宗教: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域外,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二单元古代美洲与黑非洲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

一、印第安文明的代表:(A)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是美洲印第安文明中的杰出代表。

玛雅人长于农耕,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来都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单元核心概念:(1)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与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步相辅相成,培育了以雅典民主政治为代表的古代政治民主制度,为希腊古典文化在哲学、史学、文学、戏剧和建筑艺术等各个领域里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古代罗马是继古代希腊之后崛起于地中海地区的另一个古代文明中心。

它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从一个城邦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与这一历史发展进程相适应,古代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共和国和帝国两个时期,并形成了以“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为标志的罗马法律体系。

在罗马共和国统治时期,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创立了基督教。

第6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一、希腊城邦的形成1、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A)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

它的地域范围比今天希腊共和国的版图大一些:除了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之外,还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

2、古希腊城邦制度特点: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

(B)3、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

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

(B)二、雅典民主政治:(D)1、特点: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2、形成原因: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

3、形成过程:(1)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2)公元前5世纪以后,尤其是经过希波战争之后,雅典的民主政治引来了全盛时期,即“伯里克里时代”。

4、评价: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然而它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

第7课希腊古典文化。

一、史诗与戏剧:(B)古代希腊人创作的《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代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三大哲人”。

欧洲历史学的源头也可以上溯到古代希腊。

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历史”一词就源于希腊语,原意为“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

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以希罗多德的名字及其《历史》为标志。

第8课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一、罗马共和国:(A)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二、罗马帝国(B)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东迄幼发拉底河、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北非,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大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罗马帝国灭亡是欧洲古代历史终结和中世纪开始的标志。

三、基督教的兴起(B)1、基督教创立的时间:公元1世纪上半叶2、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3、基督教创立的地点:巴勒斯坦地区4、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5、公元392年,基督教被正式宣布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第9课罗马法体系。

一、“十二铜表法”(B)1、颁布:公元前451年至公元前450年,由于罗马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而不断斗争,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

2、特点: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3、意义: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明文公示、按律量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二、公民法(B)随着古代罗马国家的壮大和发展,为了进一步有效地维护罗马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维系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或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文献。

由于它们仅适用于公民内部,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法律的保障和所赋予的权利,因而被统称为“公民法”。

三、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作用与影响(D)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

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当然,罗马法有其历史局限性,它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因为奴隶在当时只是其主人的财产,不具有任何权利。

第四单元古代伊斯兰世界第10课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一、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产生(A)1、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公元6世纪前后2、伊斯兰教产生的地点:阿拉伯半岛3、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4、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5、公元8世纪,伊斯兰教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二、政教合一国家的建立(C)622年穆罕默德被迫逃离麦加,前往雅特里布(后更名为麦地那,意为“先知之城”)。

不久在此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他本人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首脑,集各种权力于一身。

7世纪30年代初,阿拉伯国家初具形态。

三、阿拉伯帝国(A)661年,阿拉伯进入帝国时代。

8世纪中叶成为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覆亡。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A)一、攻占君士坦丁堡:(A)1453年4月,穆罕默德二世率奥斯曼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进入16世纪后,奥斯曼帝国成为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军事封建大帝国。

二、帝国的统治:(B)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

帝国政府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单元核心概念:(1)中世纪西欧社会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之上,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是西欧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

自给自足的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法兰克王国的采邑改革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2)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过形成了等级君主制。

(3)中世纪西欧的王权与教权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争斗,阿维尼翁之囚标志着教权由盛转衰。

第12课封建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