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

合集下载

第5章 除草剂

第5章 除草剂

三、生物化学选择性:
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所经历的生物化学反应差异而 产生的选择作用称为除草剂的生化选择。目前应用的选 择性除草剂绝大多数都依赖于这种生化选择性。
1.解毒反应差异的选择性
不同的植物降解除草剂能力(解毒能力)有差异。解毒 能力强的、迅速的植物就安全,反之则死亡。 • 如敌稗,之所以能在稻田中选择性地杀死混于稻苗 中的稗草而水稻却能正常生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稻株体内催化敌稗分解成无毒物的酰胺水解酶活性比稗 草体内高得多。因此,敌稗在稻株内被迅速分解,但在 种草体内却迟迟不得分解。
三、二硝基苯胺类
品种:氟乐灵、地乐胺、除草通 • 1 均为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播种前或播 种后苗前应用 • 2 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 草 • 3易挥发、光解 • 4水溶性低易被土壤吸附 • 5对人畜低毒
四、三氮苯类
• 1杀草谱广,防治多数一年生杂草,对阔叶杂草防效高于禾 本科杂草 • 2典型的光合作用抑制剂 • 3施于土壤中后,易被土壤胶体吸附 • 4持效期长 • 5抗药性严重
3.杂草综合防治
(1)严格杂草检疫制度,清洁播种材料 (2)清除农田附近的杂草 (3)有机肥料充分腐熟 (4)农业及生态防治:农业防治:作物轮作、土壤耕作、 覆盖,生态防治:他感作用治草、以草治草、利用作 物竞争性治草、以水控草 (5)物理防治:火力、电力和微波、黑色尼龙膜人为制 造黑暗 (6)生物防治:昆虫、线虫、病菌、动物、植物 (7)化学防治:高效、快速、经济 (8) 生物工程技术方法:抗除草剂育种、植物生化他感 育种 ( 世界上有 100 多种植物有明显的他感潜势,植物 的他感作用基因引入)、生物除草剂的基因改良。
–利用安全剂来减轻一些的除草剂的药害,近年来 发展迅速,被认为是化学除草的选择性进入一个 新纪元。

植物对苗后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及影响药效的因素

植物对苗后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及影响药效的因素
效 的 因素
要 使 苗 后除 草 剂有 效 地 防 除杂 草 , 须使 除 草 必 剂 喷洒到 杂草 的茎和 叶上 , 渗人 叶 内 , 传导 到作用 部 位 , 有足 够 的时 间保 持 有 毒状 态 , 并 以便 发挥 药 效 。

般 是形 状不规 则 的扁 平细胞 , 倒壁 凸凹不齐 , 此 彼
易从 叶表 皮蜡 质 层 薄 的部 位 进人 , 溶 性 除 草剂 易 脂
从 表 皮 蜡 质 层 厚 的 部 位 进 人 。 除 草 剂 通 过 极 性 途 径 穿过 角 质层 后 , 通 过 胞 间连 丝进 入 原 生 质进 行 共 可
质 体传 导 . 可通 过果 胶束 、 也 纤维 素进 人细 胞壁 进行 非 共质 体传 导 ; 同样 . 除草剂 通过 非极 性途径 穿 过角
使 除草剂 容易 发挥 除草 效果 。在木 本植 物 茎部 施 用 除 草 剂 时 , 施 到 树 皮 上 ( 常 是 防 治 小 树 和 灌 木 可 通 丛) 和树 皮切 割处 。
1 植 物对 苗 后 除 草剂 的 吸 收 与传 导
1 1 植物 叶部对 苗 后 除草剂 的吸收 与传 导 . 施 到 叶面 的除草 剂 , 必须经 叶面 的角 质层 、 气孔 和 叶面破 损 处 进人 植 物 细胞 原 生 质体 , 才能 有 效地 杀死 杂草 。 的表皮 是 由一层 活细胞组 成 , 皮细胞 叶 表
2 l 温 度 、
壁 , 胞 壁 由果 胶 束 和纤 维 素 组 成 , 阃 有 胞 间 连 细 其
丝, 纤维 素是 亲水 的 ( 极性 的) 再往 里是原 生质 , 包
括 胞 间 连 丝 、 生 质 、 胞 质 。 由 于 除 草 剂 的 亲 水 性 原 细 和 亲 脂 性 的 差 别 . 人 的 部 位 也 不 相 同 . 性 除 草 剂 渗 极

除草剂的应用原理

除草剂的应用原理

除草剂的应用原理1. 除草剂的定义和分类除草剂是一种用于杀灭或抑制杂草生长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杀草机理和化学结构,除草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非选择性除草剂:能够杀死绝大多数植物,不区分杂草和作物。

•选择性除草剂:能够选择性地杀灭杂草,对作物相对无害。

•接触性除草剂:通过直接接触杂草的地上部分或地下部分来杀灭杂草。

•吸收性除草剂:通过被植物吸收,并通过植物体内各部位的循环来杀灭杂草。

•土壤处理剂:通过在土壤中杀灭杂草的根系或发芽部分来达到除草效果。

2. 除草剂的主要组成成分除草剂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活性成分和辅助成分。

2.1 活性成分活性成分是除草剂发挥杀草作用的重要成分。

根据其杀草机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活性成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非选择性除草剂的活性成分:常见的活性成分包括草甘膦、百草枯等,它们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特定酶活性,从而导致植物的生长停止或死亡。

•选择性除草剂的活性成分:常见的活性成分包括草铵膦、镁草膦等,它们通过特异性的杀草机理,只对杂草产生杀伤作用,对作物相对无害。

2.2 辅助成分辅助成分主要是为了提高除草剂的稳定性、溶解性和吸附性等方面的性能而添加的。

常见的辅助成分包括溶剂、吸附剂、表面活性剂等。

3. 除草剂的应用原理除草剂的应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吸收与传导作用一旦除草剂喷洒到杂草叶面上,活性成分会快速被杂草吸收,并通过植物内部的维管束传导到整个植物体内。

这一过程称为吸收与传导作用。

活性成分在植物体内的传导过程中,会对植物体内的蛋白质、酶系统等产生影响,最终导致细胞功能失常、代谢障碍以及植物死亡。

3.2 生长调节作用除草剂的一些活性成分也具有生长调节作用,它们可以通过干扰植物的激素代谢,改变植物的生长模式。

例如,一些选择性除草剂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而对作物不产生明显影响。

3.3 接触作用接触性除草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杂草的地上部分或地下部分来杀灭杂草。

接触性除草剂会破坏杂草的细胞膜结构,导致水分和养分的丧失,最终导致杂草的死亡。

5.2.43.4除草剂的吸收与输导

5.2.43.4除草剂的吸收与输导

三、影响除草剂吸收的因素
(一)影响茎叶处理除草剂吸收的因素 1.喷洒质量 2.杂草的状况
(一)影响茎叶处理除草剂吸收的因素
3. 介质的影响 ➢pH值 酸性:分子态进入,渗透快;
碱性:离子态进入, 渗透缓慢 ➢含尘量>2%,钝化除草剂活性 ➢金属阳离子:Mg2+,Fe2+ 4.助剂的应用:润湿剂,渗透剂等
(一)影响茎叶处理除草剂吸收的因素
5.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降雨,光照,风,土壤条件
(二)影响土壤处理除草剂吸收的因素
1.整地质量 2.施药技术 3.土壤质地与有机质含量
(二)影响土壤处理除草剂吸收的因素
4.土壤湿度 5.温度和光照 6.土壤pH值 7.风 ➢ 造成飘移损失; ➢ 造成分布不匀 ➢ 有可能引起周围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一、除草剂的吸收
1.茎叶吸收
渗入角质
渗入细胞壁
进入质膜
释放于细胞质一、除草剂的吸收2 Nhomakorabea根系吸收
影响因素 ➢化合物的极性 ➢土壤含水量 ➢植物蒸腾作用
除草剂扩散
一、除草剂的吸收
3.幼芽吸收
敏感部位 禾草:胚芽鞘 阔叶草:下胚轴
二、除草剂的传导
1.共质体途径 2.质外体途径 3.质外体-共质体途径

活性炭法测试生物除草剂70014吸收与传导的试验

活性炭法测试生物除草剂70014吸收与传导的试验
第9 第 1 卷 期
21 0 0年 2月
现 代 农 药
M o e r c e ia d m Ag o h m c
Vo . No 1 1 9 . F b 2 1 e.00
活性炭法测 试生物 除草剂 7 0 0 1 4吸收 与传导 的试验
沈晓霞 ,李艳波 ,杨文英 。 ,沈

(. h g a P s c eR sac s tt S a g a 2 0 3 , hn ; . h g a S uhm et ieR sac etr 1 S a hi et i eerhI tue hn h i 0 0 2 C ia 2 S a h i ote P scd eerhC ne, n id ni , n i
m eh d o e p a t o i so u u e n a y r r s sc r id o t h o c n r t n o 0 / ,7 01 t o n t ln d e fc c mb ra d b r a d g a swa are u .Att e c n e ta i f5 0 mg L 0 4 h b n o c u d e e t ey ih b t h r wt f o t swe l sse e e p a t r e t d t r u h r o s Bu tt es me o l f c i l i i t eg o h o o sa l a t mswh n t l swe e t ae o g o t. ta a v n r h n r h h
பைடு நூலகம்
Ac v t d Ca b n P r i 0 e h d i t a e r o a t i nM t o t
S HE Xio x a , n b YANG e . i g S N o NICh n .h n N a . i LI Ya - o , W n y n 2 HE Zh u , a g c u

除草剂的原理

除草剂的原理

除草剂的原理
除草剂是一种用于去除杂草的化学物质,它的原理是通过抑制杂草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从而达到除去杂草的效果。

除草剂通常是由一种或多种活性成分组成,这些成分可以通过影响杂草体内的生物过程来实现除草的作用。

除草剂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杂草体内,如通过叶片表面吸收、根部吸收或经由杂草叶片的切割等,然后在杂草体内发挥作用。

一般来说,除草剂会以一种或多种方式影响杂草体内的细胞代谢或生理功能,从而导致它们的生长受到抑制。

具体来说,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光合作用抑制:除草剂的某些成分可以干扰杂草叶绿素对光合作用的利用,从而降低杂草的能量供应和生长速度。

2. 细胞分裂抑制:一些除草剂的成分可以阻碍杂草细胞的分裂过程,从而阻止其生长和增殖。

3. 蛋白质合成抑制:除草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干扰杂草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使其无法正常生长和发育。

4. 激素调节:部分除草剂通过模拟或阻断杂草体内的激素信号传导,影响杂草的生长、繁殖和营养摄取。

需要注意的是,除草剂一般只对杂草有杀灭或控制作用,对于其他作物或有益植物应谨慎使用。

正确使用除草剂需要遵循相
关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规范,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除草剂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除草剂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除草剂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除草剂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随着除草剂的广泛应用,它的种类的增多。

那么,除草剂种类有哪几种?除草剂类型及作用机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按除草剂的传导方式分类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情况,可以将除草剂分为内吸性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两种:1、内吸性除草剂施用后可以被杂草的根、茎、叶或芽鞘等部位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输导、扩散到全株,破坏杂草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使之枯死的药剂。

如2,4-d、西玛津、草甘磷等。

内吸性除草剂可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的杂草,对大草也有效。

2、触杀性除草剂药剂喷施后,只能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杂草部位。

这类除草剂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因此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地下部分或有地下繁殖器官的多年生杂草效果差或无效。

因此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较小的杂草。

二、除草剂的作用性质分类按除草剂对植物作用的性质又可分为两种:1、灭生性除草剂在常用剂量下可以无选择的杀死所有接触到药剂的绿色植物体的药剂。

如五氯酚钠、百草枯、草甘磷等。

这类除草剂一般用于田边、公路和铁道边、水渠旁、仓库周围、休闲地等非耕地除草,也可用于果园、林下除草。

2、选择性除草剂在一定剂量或浓度下,除草剂能杀死杂草而不杀伤作物;或是杀死某些杂草而对另一些杂草无效;或是对某些作物安全而对另一些作物有伤害,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

目前使用的除草剂大多数都属于此类,如敌稗、西玛律、丁草胺、二氯哇淋酸等。

三、除草剂按使用方法分类除草剂按使用方法还可以分为:1、土壤处理剂即以土壤处理法施用的除草剂,把药剂喷撒于土壤表面,或通过混土把药剂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建立起一个封闭的药土层,以杀死萌发的杂草。

这类药剂一般是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施药,也可在果树、桑树、橡胶树等林下施药,如氟乐灵、西玛津等。

2、茎叶处理剂以喷洒方式将药剂施于杂草茎叶的除草剂,利用杂草茎叶吸收和传导来消灭杂草,如敌稗、稳杀得、阔叶净等。

玉米打除草剂的原理

玉米打除草剂的原理

玉米打除草剂的原理玉米打除草剂的原理是通过植物杀灭杂草。

打除草剂种类繁多,常见的主要包括非选择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

非选择性除草剂能杀灭多种植物,包括玉米和其他杂草。

这类除草剂主要成分是草甘膦(Glyphosate),它是一种非选择性的系统性除草剂。

草甘膦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传导能力强,只要植物体内有合成氨基酸的通路,就会被草甘膦抑制,并导致植物的生长停止,最终使植物死亡。

草甘膦主要通过大气中的叶面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然后通过植物体内的细胞液和韧皮部组织的传导,进入地下部位,影响植物整体的生长。

选择性除草剂则是在一定条件下只对特定的杂草进行杀灭,对玉米和其他农作物无害。

这类除草剂主要成分是各种草酮类化合物、草胺等,它们能够抑制特定杂草的生长。

这些化合物主要通过玉米和其他农作物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然后通过细胞液和韧皮部组织的传导,进入草胺的合成部位,从而抑制特定杂草的生长。

由于玉米等农作物对这些化合物的耐受性较强,所以能够在除草的同时保护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除了以上两类主要的除草剂,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辅助除草剂,如增效剂(表面活性剂)和降解剂等。

增效剂主要起到加强除草剂的渗透性和亲水性,增加草甘膦和其他除草剂对植物的吸收力和活性。

降解剂则主要用于促进除草剂在土壤中降解,防止对环境产生长期的污染。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除草剂对农作物和杂草的选择性较高,但还是可能对非靶标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除草剂时需要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剂量,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总结起来,玉米打除草剂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吸收和传导能力,抑制杂草的生长,从而起到清除杂草的作用。

除草剂的选择性和使用方法则是保护农作物的重要因素,以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百草枯除草原理

百草枯除草原理

百草枯除草原理百草枯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各种草本杂草的生长,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草坪等地。

那么,百草枯是如何实现除草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百草枯除草的原理。

首先,百草枯的主要成分是草铵膦,它是一种内吸性广谱除草剂。

草铵膦进入植物体内后,会被植物叶片吸收,并随着植物的生长逐渐向下输送,最终在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挥作用。

草铵膦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的生长调节物质来实现除草的效果,它会抑制植物体内的酪氨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阻断芽尖和根尖的细胞分裂,导致植物停止生长并最终死亡。

其次,百草枯在除草过程中,对植物的生长环境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百草枯在植物体内的作用会导致植物的叶绿素合成受阻,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和能量转化,最终导致植物的能量枯竭。

此外,百草枯还会对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产生破坏作用,使植物失去细胞完整性,进而加速植物的死亡过程。

最后,百草枯在除草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方法和剂量的控制。

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百草枯的除草效果,而过量使用则可能导致植物的抗药性增强,甚至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使用百草枯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生长阶段来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施药时间,以达到最佳的除草效果。

综上所述,百草枯除草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草铵膦的内吸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调节物质,阻断植物的生长并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同时,百草枯还通过影响植物的生长环境加速植物的死亡过程。

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控制是保证百草枯除草效果的关键。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对百草枯除草原理有所了解,并在实际应用中做到科学施药,保护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

草甘膦原理

草甘膦原理

草甘膦原理草甘膦,又称百草枯,是一种广谱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它的原理是通过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达到除草的效果。

草甘膦的原理主要包括对植物的吸收、传导和代谢的影响。

首先,草甘膦通过植物叶片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它可以通过植物的叶片和茎部组织被快速吸收,然后通过植物的细胞间隙和细胞膜进入到植物的细胞内部。

这种吸收方式使得草甘膦能够快速有效地进入到植物体内,从而发挥其除草作用。

其次,草甘膦影响植物内部的营养物质传导。

一旦草甘膦进入到植物细胞内部,它会影响植物内部的氨基酸合成途径,抑制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从而影响植物内部的蛋白质合成和氨基酸的传导。

这种影响会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和代谢,最终导致植物的死亡。

最后,草甘膦影响植物的代谢过程。

草甘膦会干扰植物内部的代谢途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从而导致植物无法正常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这种影响会导致植物出现黄化、枯萎等症状,最终导致植物的死亡。

总的来说,草甘膦的原理是通过影响植物的吸收、传导和代谢,从而达到除草的效果。

它的作用机制复杂而多样,可以对植物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草甘膦时,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草甘膦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同时,对于草甘膦的残留和排放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监管和管理,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总之,了解草甘膦的原理对于正确、安全地使用这种除草剂非常重要。

只有充分了解其作用机制,才能更好地利用草甘膦的优势,避免其不良影响,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除草剂的作用原理

除草剂的作用原理

除草剂的作用原理除草剂可按作用方式、施药部位、化合物来源等多方面分类。

1.根据作用方式分类(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对不同种类的苗木,抗性程度也不同,此药剂可以杀死杂草,而对苗木无害。

如盖草能、氟乐灵、扑草净、西玛津、果尔等。

(2)灭生性除草剂:除草剂对所有植物都有毒性,只要接触绿色部分,不分苗木和杂草,都会受害或被杀死。

主要在播种前、播种后出苗前、苗圃主副道上使用。

如草甘膦等。

2. 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分类(1)触杀型除草剂:药剂与杂草接触时,只杀死与药剂接触的部分,起到局部的杀伤作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

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的地下部分或有地下茎的多年生深根性杂草,则效果较差。

如除草醚、百草枯等。

(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被根系或叶片、芽鞘或茎部吸收后,传导到植物体内,使植物死亡。

如草甘膦、扑草净等。

(3)内吸传导、触杀综合型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触杀型双重功能,如杀草胺等。

3、根据化学结构分类(1)无机化合物除草剂:由天然矿物原料组成,不含有碳素的化合物,如氯酸钾、硫酸铜等。

(2)有机化合物除草剂:主要由苯、醇、脂肪酸、有机胺等有机化合物合成。

如醚类——果尔、均三氮苯类——扑草净、取代脲类——除草剂一号、苯氧乙酸类——2甲4氯、吡啶类——盖草能、二硝基苯胺类——氟乐灵、酰胺类——拉索、有机磷类——草甘膦、酚类——五氯酚钠等。

4、按使用方法分类(1)茎叶处理剂:将除草剂溶液兑水,以细小的雾滴均匀的喷洒在植株上,这种喷洒法使用的除草剂叫茎叶处理剂,如盖草能、草甘膦等。

(2)土壤处理剂:将除草剂均匀地喷洒到土壤上形在一定厚度的药层,当杂草种子的幼芽、幼苗及其根系被接触吸收而起到杀草作用,这种作用的除草剂,叫土壤处理剂,如西玛津、扑草净、氟乐灵等,可采用喷雾法、浇洒法、毒土法施用。

(3)茎叶、土壤处理剂:可作茎叶处理,也可作土壤处理,如阿特拉津等。

药害的症状:除草剂造成的药害症状具有多变性和多样性,与某些病害症状类似,在诊断上往往造成认识错误。

除草剂化学分类

除草剂化学分类

1. 苯氧羧酸类(2,4-D类)杀草原理被植物的根和茎叶吸收通过木质部或韧皮部在植物体内上下传导在分生组织积累具有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主要特性1)低用量时具有激素作用,能够刺激植物生长,高用量时具有选择性除草作用。

2)茎叶处理时主要应用于禾本科作物田,土壤处理主要为大粒种子的作物田进行封闭处理,但盐类化合物不能应用。

3)主要防除阔叶杂草。

4)施药时期为禾本科作物3 叶期以后6 叶期以前,否则药害严重。

5)酯类化合物活性高,但漂移严重,应注意漂移药害问题。

6)均为传导性除草剂。

7)不能与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混用,会明显降低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2. 苯甲酸类(麦草畏(dicamba))主要特性:同苯氧羧酸类3. 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禾草灵, 精喹禾灵)杀草原理大多数被植物叶片吸收,在共质体内传导到根、芽的分生组织。

个别品种如禾草灵除了被叶吸收外也能被根吸收,在植物体内进行有限的传导。

作用于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Case),从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作用于分生组织。

主要特性1)只能做茎叶处理,土壤处理基本无效。

2)用于阔叶作物田防除禾本科杂草,对阔叶杂草基本无效。

3)不能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混用,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混用其自身除草效果明显降低。

4)均为传导性除草剂。

4. 环己烯酮类杀草原理被植物叶片吸收,在韧皮部传导。

作用于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Case ),从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主要特性①用于阔叶作物田防除禾本科杂草(近年合成了新的化合物,能够防除禾本科作物田的禾本科杂草);②茎叶处理。

5. 酰胺类(甲草胺, 乙草胺, 丙草胺, 敌稗杀草原理氯乙酰胺类除草剂可抑制脂肪酸、脂类、蛋白质、类异戊二烯(包括赤霉素)、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敌稗抑制光合系统Ⅱ的电子传递和花青素、RNA、蛋白质的合成;主要特性主要防除禾本科杂草,对某些阔叶杂草也有一定效果。

2)只有敌稗是触杀性除草剂,其它均为传导性的除草剂。

除草剂的作用原理

除草剂的作用原理

(六)明确“主攻部位”。一般土壤处理的除草剂“主攻部位”是杂草刚萌发、幼嫩茎叶等部位,即3叶前。而磺草灵在杂草盛期作茎叶处理,由茎叶吸收后再传导到其它组织。
(七)用药时间合理。如敌稗在2叶期,丁草胺在播前2-3天,克无踪、草甘磷随杂草叶面积增加而提高效果。
(八)发挥水的作用。西草净、果尔、禾大壮、农得时等施药后保持水层4-6厘米,可发挥药效,不产生药害;而杀草丹、除草醚在田块积水时易产生药害。
(二)加强田间管理。药害轻时,及时打顶或摘除受害部分,增施速效肥,并合理灌溉;严重时,翻耕土地,补种或改种;对禾本科发现筒状叶时,可多施分蘖肥和有机质肥,还可用稀氨水或1%石灰水喷施,并喷激素农药。
(三)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4%赤霉素乳油,促进作物生长。
(四)应用安全剂。安全剂又称解毒剂,可保护作物,对多种除草剂能够解毒。如用活性炭包覆种子或蘸根、蘸茎,或均匀撒于土表,可防西玛津对大豆、小麦产生药害;荼二甲酐可防止丙草丹等硫化氨基甲酸酯类对玉米的药害。
一旦使用除草剂产生药害,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排毒。⑴当用药最大时,应立即排掉田间灌溉水,数次用新水冲灌,并施入石灰等中和酸性除草剂。⑵若植株上除草剂多时,可用喷灌机械水淋洗,减少粘在叶上的毒物。⑶当田块局部发生药害时,先放水冲洗、耕耘,后补苗,再增施速效化肥。⑷若田块中毒严重,地块应暴晒,淋洗后深翻,无影响后再种植,否则再冲灌。或栽种少量敏感作物,观察10-15天。
,沙质土壤用药量少些;土壤干燥不用药。
5、“五不”:苗弱苗倒不施药;水田水浅不足3厘米或水深淹过心叶不施药;田土太干不施药;大雨时或叶上有露水时不施药;稻田漏水田不施药。
(五)掌握药剂性能。掌握药剂是否易挥发、光解,在土壤中是否易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

常见除草剂作用原理防除对象

常见除草剂作用原理防除对象

名称2,4-D2甲4氯盖草能吡氟禾草灵氟乐灵秀去净扑草浄异丙甲草胺丁草胺异丙隆绿麦隆三氟羧草醚乙氧氟草醚绿黄隆苯磺隆苄嘧磺隆草达灭杀草丹草甘膦麦草畏百草枯稀禾定内吸传到性激素除草剂,对植物有强烈的活性。

植物的根茎叶均能吸收。

选择性内吸传到除草剂,可背植物根茎叶吸收。

抑制脂肪酸合成酶,使脂肪酸合成受阻。

选择性输到型茎叶处理剂,抑制脂肪酸的合成,作用比较漫选择性触杀性土壤处理剂,单子叶主要吸收部位是胚芽鞘,双子叶主要吸收部位是下胚轴,抑制细胞分裂使其死亡。

内吸传到苗前苗后除草剂,植物根部吸收,传导分生组织和叶干扰光合作用使植物死亡。

植物根部吸收,影响细胞线粒体,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失效。

选择性输到型土壤处理剂,抑制蛋白酶活性,破坏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敏感植物的蛋白质合成根吸收传到叶发挥作用,抑制光合作用电子链传递同上光照下起作用,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使叶绿体合成受阻。

选择性触杀除草剂,阻碍叶绿体的合成。

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阻碍支链氨基酸的合成。

支链氨基酸合成酶抑制剂,阻碍细胞分裂,抑制芽鞘和根的生长同上抑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阻止能量转换抑制淀粉活性,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烯醇丙酮酰莽草酸磷酸合成酶,造成莽草酸的积累。

通过植物根与叶的吸收阻碍植物激素的正常活动。

灭生性触杀型除草剂,作用于光系统1,争夺传递到NADP的电子,造成植物死亡。

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干扰脂肪酸的合成。

主要防治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防治阔叶杂草,低温对其影响不大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对玉米安全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部分莎草科杂草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用于水稻田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对猪泱泱婆婆纳效果差防除多种禾本科杂草,对田旋花问珒效果差大豆花生防除阔叶杂草。

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其对作物安全较差防治田中阔叶杂草麦田防治阔叶杂草水稻天防除阔叶杂草,梭草科杂草。

第五章-除草剂毒理学

第五章-除草剂毒理学
第五章 除草剂毒理学
第一节 除草剂的作用方式 第二节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第三节 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
第一节 除草剂的作用方式
一、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 1. 根部吸收 2. 从茎叶吸收 3. 幼芽吸收 4. 剂型对除草剂吸收的影晌 二、除草剂的传导 1.短距离传导 2.长距离传导
(1)木质部传导 (2)韧皮部传导
(三)抑制氨基酸的合成
3.抑制谷氨酰胺合成 谷氨酰胺合成酶是氮代谢中重要的酶,它催化无机氨同化
到有机物上,同时也催化有机物间的氨基转移和脱氨基作用。 草丁磷除草剂的作用靶标是谷氨酰胺合成酶,阻止氨的同化, 干扰氮的工常代谢,导致氨的积累,光合作用停止,叶绿体结 构破坏。
(四)干扰激素平衡
植物通过调节生长素合成和降解、输入和输出速度,以及 共轭作用 (包括可逆和不可逆共轭)来维持不同组织中生长素正 常的水平,其中可逆共轭作用最为重要。激素型除草剂处理植 物后,由于缺乏调控它在细胞间浓度,所以植物组织中的激素 (激素型除草剂)浓度极高,而干扰植物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植 物的形态发生,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三)抑制氨基酸的合成
1.抑制芳香氨基酸合成
3种芳香氨基酸苯基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是通过莽草 酸途径合成的,很多次生芳香物也是通过该途径合成的。在目 前商品化的除草剂中只有草甘磷影响莽草酸途径,其作用靶标 酶是5-烯醇式丙酮酸基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 (EPSPS),而使上 述三种芳香氨基酸合成受阻。
对根细胞而言,其吸收除草剂的速度与除草剂的脂溶性成正 相关,具极性的较脂溶性的进入细胞的速度要慢的多。
一、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
2. 从茎叶吸收
除草剂可通过叶表面或气孔进入植物体内。
大多数情况下,除草剂主要是通过角质层进入。除草剂进 入角质层的主要障碍是蜡质。一般来说,极性中等的除草剂比 非极性或高度极性的除草剂易于穿透角质层,油溶性的除草剂 较水溶性的容易穿透。

除草剂原药的吸收、转运和转化机制研究

除草剂原药的吸收、转运和转化机制研究

除草剂原药的吸收、转运和转化机制研究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杂草的侵害,影响庄稼的正常生长,因此,除草剂成为了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草剂原药的吸收、转运和转化机制是实现除草剂对杂草的选择性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吸收、转运和转化三个方面对除草剂原药的研究进行探讨。

草甘膦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它的原药常常被植物吸收并转运到目标地点以实现除草的效果。

草甘膦的吸收机制是通过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和根系的吸收细胞膜来实现的。

在叶片表面,草甘膦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内部,然后被细胞膜吸收。

在根系中,草甘膦通过根毛进入根系细胞,然后由根毛内部的转运蛋白帮助其进入根系细胞。

通过这两种途径,草甘膦可以广泛地被植物吸收,从而实现对杂草的控制。

在草甘膦被吸收后,它将通过植物的转运系统被转运到目标地点。

转运系统主要由转运蛋白和其他组分组成,这些组分可以将草甘膦从吸收位置转运到目标位置。

转运蛋白在植物细胞内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通常位于细胞膜上,并具有选择性地识别和转运特定的物质。

草甘膦的转运通常是通过转运蛋白美洲酰基马铃薯的导入1蛋白(AMT1)来实现的。

AMT1蛋白能够识别并结合草甘膦,然后将其转运到靶点细胞中。

研究表明,AMT1蛋白在转运草甘膦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除了吸收和转运之外,草甘膦还需要被转化为其活性形式才能对杂草产生效果。

在植物体内,草甘膦主要通过磷酸化和酶催化反应来转化为其活性形式。

磷酸化是草甘膦转化的关键步骤,它通常由高度选择性的磷酸转移酶完成。

研究发现,草甘膦在植物细胞中首先被磷酸化为其活性形式草甘膦酸,然后草甘膦酸与细胞内的其他组分发生相互作用,最终对杂草产生除草效果。

除草剂原药的吸收、转运和转化机制的研究对于解决杂草防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除草剂原药的吸收机制能够为农民在农田作业中准确地使用除草剂提供指导。

其次,对转运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加高效的转运蛋白和转运系统,提高除草剂的利用效率。

3节除草剂吸收作用机理

3节除草剂吸收作用机理

当于光反应Ⅱ的作用。通常用抑制50%希尔反应所需的浓度,来比较除
草剂抑制光合作用的强度。 通常抑制希尔反应的除草剂在分子结构上有亚胺基、羰基、肟基,
这些基团容易与光反应中酶的蛋白质形成氢键,而使酶失去活性,使植 物丧失了光合作用的机能,如敌草隆。
光合系统Ⅱ
O
Cl
Cl
H C

N
H
O

N (CH3) 2
类,三嗪酮类和二苯醚类等。
(2)有些除草剂是抑制光合磷酸化反应,如苯氟磺胺属解 偶联剂,它不抑制电子传递,但影响磷酸化作用,抑制ATP 的形成(如图7-16中的②部位)。像二硝基苯酚类、2,6二硝基苯胺(氟乐灵等),卤代苯腈类(溴苯腈与碘苯腈 等)与N-苯基氨基甲酸酯类(灭草灵等),它们兼具抑制 磷酸化与电子传递作用(图①与② 部位)。此外,如1, 2,3-硫吡唑基-苯脲类属于能转换抑制剂,直接作用于氧
(三)质外—共质体系输导转移
有些除草剂可以同时在两个体系,即共质体系与质外体 系中转移,例如茅草枯,毒莠定,麦草畏等。
三、除草剂的作用机制
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后引起杂草死亡,其作用机制与杀 虫剂、杀菌剂的作用机制有相似之处,即干扰与破坏了生 物体的正常生理生化反应,即都干扰呼吸作用的机制。 但它们又都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例如由于神经系统为 昆虫所特有,许多杀虫剂便有抑制昆虫神经系统的机制, 如有机磷杀虫剂。
光合作用、植物激素为植物所特有,因而除草剂的作
用机制中以抑制光合作用与干扰植物激素为主要内容。 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如下:
(一)抑制光合作用
由于光合作用是植物所特有的生理功能,动物 不存在,因此这类药剂对人畜是无毒的。 植物借光合作用获得营养来维持生命,一旦光 合作用受到抑制时,植物就会因饥饿而死亡,这类 药剂主要为取代脲类(敌草隆)、三氮苯类(西玛 津等)。

除草剂中毒代谢过程

除草剂中毒代谢过程

除草剂中毒代谢过程一、前言除草剂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它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而除草剂中毒代谢过程则是了解这种病害产生的原因和如何预防治疗的关键。

本文将从化学结构、吸收、转运、代谢等方面详细介绍除草剂中毒代谢过程。

二、化学结构除草剂是指用于控制杂草生长的一类化学物质,其主要成分包括氯苯氧乙酸(2,4-D)、草甘膦(glyphosate)等。

这些成分都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植物体内并对其产生影响。

三、吸收除草剂主要通过根系吸收进入植物体内,也可以通过叶片和茎部渗透进入。

在吸收过程中,除草剂会与植物细胞壁、蛋白质等分子相互作用,并形成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会阻碍植物正常的代谢过程,导致其发育异常。

四、转运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转运主要依靠植物的维管束系统。

维管束是植物中起输送作用的组织,它由导管和木质部组成。

除草剂可以通过这些组织向各个部位输送,从而对植物产生影响。

五、代谢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后,会被一系列代谢酶催化分解。

其中,氧化酶、脱氯酶等酶类是除草剂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这些酶可以将除草剂分解成不活性的代谢产物,从而减轻其对植物造成的损害。

六、影响因素除草剂中毒代谢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包括环境因素、植物品种、生长阶段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会影响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和转运;不同品种的植物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也有所不同;生长阶段也会影响代谢过程中各个酶类活性的变化。

七、预防治疗了解除草剂中毒代谢过程对于预防和治疗这种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调整除草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选择抗性品种等措施来减轻植物对除草剂的敏感性。

此外,加强植物的营养管理、增强其抵抗力也是预防和治疗除草剂中毒的有效手段。

八、结论除草剂中毒代谢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

了解其机理有助于提高植物生产效率、减轻环境污染和保障人类健康。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各种因素对代谢过程的影响,并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除草剂的作用有哪些

除草剂的作用有哪些

除草剂的作用有哪些除草剂(herbicide)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又称除莠剂,用以消灭或抑制植物生长的一类物质。

其中的氯酸钠、硼砂、砒酸盐、三氯醋酸对于任何种类的植物都有枯死的作用,其作用受除草剂、植物和环境条件三因素的影响。

按作用分为灭生性和选择性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特别是硝基苯酚、氯苯酚、氨基甲酸的衍生物多数都有效。

那么除草剂的作用有哪些?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除草剂是用于消灭或控制杂草生长的农药,使用范围包括农田、苗圃、林地、花卉园林及一些非耕地。

按作用方式和作用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施于植物上或土壤中后,可被杂草的根、茎、叶等部位吸收,并能在杂草体内传导到整个植株各部位,使杂草的生长发育受抑制。

如农得时、草甘膦、拿扑净等。

(2)触杀型除草剂此类除草剂不能被植物吸收、传导和渗透,只能是植物的绿色部位接触药剂吸收后被枯杀。

如敌草快、灭草松等。

(3)选择性除草剂植物对其具有选择性,即在一定剂量和浓度范围内灭杀某种或某类杂草,但对作物安全无害。

如广灭灵、盖草能、连达克兰、2,4-D丁酯等。

(4)灭生性除草剂在药剂使用后,所有接触药剂的植物均能被杀死。

此类药剂无选择性,但可利用作物与杂草之间存在的各种生理差异(如出苗时间早迟、根系分布的深浅、外形生长相异及药剂持效期长短等)正确合理地使用,也可达到除草不伤苗的目的。

如百草枯等。

提醒您:除草剂作为除草中的翘楚,作用也只是一时的,永久除草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草害防治措施,以免草害影响农作物,大家可参考草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相关草害知识帮助自己。

最后想要了解更多生物灾害知识与自然灾害知识可关注本网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并传导到作用部位是其杀死植物的第一步。

如果除草剂不能被植物吸收,或吸收后不能被传导到作用部位,就不能发挥除草活性。

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及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方式因施用方法及除草剂本身的特性不同而异。

掌握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特性有助于正确使用除草剂,提高除草效果。

(一)除草剂的吸收1.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吸收(1)根吸收:根是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主要吸收部位。

除草剂易穿过植物根表皮层,溶解在水中的除草剂接触到根表面时,被根系连同水一起吸收。

吸收过程是被动的,即简单的扩散现象。

根细胞吸收除草剂的速度与除草剂的脂溶性成正相关,具有极性的除草剂进入根细胞的速度较慢,而脂溶性的除草剂进入根细胞的速度较快。

根细胞对弱酸性的除草剂受土壤溶液的pH值的影响,在低pH值的情况下,吸收量大。

(2)幼芽吸收:土壤处理除草剂除了被植物的根吸收外,也可被种子和未出土的幼芽(包括胚轴)吸收。

在杂草出苗前,幼芽虽也有角质层,但其发育的程度比地上部低,所以,它不是除草剂进入的有效障碍。

出土的幼芽吸收除草剂的能力因植物的种类和除草剂品种不同而异。

一般来说,禾草的幼芽对除草剂较敏感。

二硝基苯胺类、酰胺类、三氮苯类等均可通过未出土的幼芽吸收。

除草剂对根、芽的联合作用为加成作用,即某种除草剂对根和芽分别作用的毒力和对根芽同时作用的毒力相等。

了解杂草和作物的根或芽对某种除草剂吸收的相对重要性能帮助我们有效、安全地使用该种除草剂。

如以芽吸收为主的除草剂,将其施用在杂草芽所处在的土层,可达到最大的除草作用。

2.茎叶处理除草剂的吸收除草剂喷施到达植物叶片后,有如下几种情形发生:①药滴下滴到土壤中;②变成气体挥发掉;③被雨水冲走;④溶剂挥发后变成不定形或定性结晶沉积在叶面;⑤脂溶性除草剂渗透到角质层后,滞留在脂质组分中;⑥除草剂被吸收,穿过角质层或透过气孔进入细胞壁和木质部等非共质体中,或继续进入共质体。

(1)角质层吸收所有植株地上部表皮细胞外覆盖着角质层,角质层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植物水分损失,同时也是外源物质渗入和微生物入侵的有效屏障。

茎叶处理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的最主要障碍也就是角质层。

角质层发育程度因植物种类和生育期不同而异,即使在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也有差异,同时也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角质层由蜡质、果胶和几丁质组成。

蜡质是不亲水,分为外角质层蜡质和角质层蜡质(包埋蜡质)。

外角质层蜡质是由长链(C20-C37,少数的长可达C50)的醇、酮、醛、乙酸、酮醇、b-二酮醇和酯的脂肪簇碳氢化合物组成,包埋蜡质则是由垂直于叶面的中等长链的脂肪酸(C16-C18)和长链碳氢化合物组成。

几丁质的亲水性比蜡质强,由羟基化脂肪和由酯键连接的脂肪酸束组成,绝大多数链长为 C16-C18。

在有水的情形下,可发生水合作用。

果胶是亲水物质,由富含脲酸的多聚糖组成,呈线状。

角质层的外层是高度亲脂,向内逐渐变成亲水。

其结构象海绵状,由不连续的极性和非极性区域组成。

几丁质是海绵的基质,包埋蜡质充满在海绵的孔隙中,海绵外覆盖着形状各异的外角质层蜡质,线状果胶伸展在海绵中间,但不穿过海绵。

除草剂进入角质层的主要障碍是蜡质。

蜡质的组成影响到药滴液在叶片的湿润性和药剂穿透量。

对同种植物来说,角质层的厚度与除草剂的穿透量成负相关,即角质层越厚,除草剂越难穿过。

嫩叶吸收除草剂量大于老叶就是由于嫩叶的角质层比老叶薄。

对于不同种植物来说,角质层的厚度与除草剂穿透的相关性则不大。

除草剂穿透角质层的能力受除草剂和外角质层蜡质理化性质的影响。

如极性中等的除草剂比非极性或高度极性的除草剂易于穿透角质层,油溶性的除草剂比水溶性除草剂易于穿过。

(2)气孔吸收除草剂可从气孔直接渗透到气孔室。

气孔吸收量的大小受药液在叶片的湿润程度影响大,而受气孔张开的程度影响小。

一般来说,气孔对除草剂的吸收不很重要。

气孔对除草剂的吸收的主要限制因子是药滴的表面张力。

药液穿透气孔,表面张力需小于30mN/m2。

然而,大多数农用除草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在30-35mN/m2,很难通过气孔渗入。

但有些表面活性剂的活性极高,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可大大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

如在除草剂中加入这类表面活性剂,则可提高气孔的吸收量。

(3)质膜吸收除了直接作用于质膜表面的除草剂,其它除草剂在达到作用位点时,必须通过质膜。

大多数除草剂通过质膜是一种被动的扩散作用,不需要能量。

有些除草剂,如苯氧羧酸类,则需要能量。

水溶性除草剂通过质膜的量与除草剂分子大小成负相关,而脂溶性除草剂通过质膜的量则与分子大小无关,而与脂溶性成正相关。

3.剂型对除草剂吸收的影响除草剂都是加上其它辅助成分加工成不同的剂型才施用的。

把除草剂制成一定的剂型可提高叶面的湿润性和除草剂的穿透力,或提高剂型稳定性和抗雨水冲刷能力,甚至可提高除草剂的活性。

在剂型中添加的表面活性剂,除了可降低药液表面张力和接触角、提高湿润性、增加除草剂的附着面积外,还可能溶解外角质层蜡质,有利于除草剂的穿透。

表面活性剂还可能进入到角质层,改变角质层的理化性质,影响除草剂进入植物体的路经。

表面活性剂本身也可能对植物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从而提高除草剂处理的除草活性。

除草剂施用后,由于水分和溶剂蒸发、挥发,药滴会很快干掉。

在剂型中添加的助剂可使除草剂在药滴干燥后成为非结晶状态。

另外,助剂还可以使沉留在叶片上的除草剂周围保持一定水分,从而有利于叶片的吸收。

(二)除草剂的传导1.短距离传导除草剂被植物根、叶吸收后,必须在植物体内移动,才到达作用部位。

有些除草剂从进入点到达作用部位所移动的距离很短,这类除草剂主要是苗前处理剂、茎叶处理的光合作用抑制剂。

例如,百草枯不需要远距离移动,只要进入含有叶绿素的细胞就发挥活性。

.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不是除草剂移动的重要障碍。

一旦除草剂被植物吸收,在体内的短距离的移动就会发生。

除草剂可随胞质流通过胞间连丝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或通过扩散作用和水分质体流在非共质体移动。

根部吸收的除草剂在到达内皮层之前可通过非共质体和共质体传导。

由于凯氏带的阻隔,通过内皮层时,只能从共质体传导。

通过内皮层后,则又可经非共质体和共质体传导。

2.长距离传导对很多苗后处理除草剂来说,长距离的传导才能更有效杀灭杂草,特别是多年生杂草。

如果长距离传导的除草剂量不够,则杂草不能完全被杀死,只部分枯死或生长受到抑制,杂草很快可恢复生长。

除草剂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在植物体内进行长距离的传导。

按在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移动性,除草剂可分为四大类:木质部可移动的、韧皮部可移动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均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

这种分类是人为划分的,它并不能真正反映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特性。

因为,所有除草剂都有能力在木质部和韧皮部移动,只是有的除草剂在木质部的移动量大于在韧皮部的移动量,有的除草剂则在韧皮部的移动量大于在木质部的移动量。

(1)木质部传导木质部是非共质体,其功能是作为水、无机离子、氨基酸和其它溶质的传导通道。

植物体内水势梯度影响到水在木质部的移动,从土壤?根?茎?叶?空气,水势梯度由高到低。

溶解在水中的除草剂随着蒸腾流从水势高的根部移动到水势低的叶片或生长点。

大多数除草剂易在木质部移动,但由于如下原因,并不是所有的除草剂都能在木质部移动:①除草剂被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细胞成分所吸附;②除草剂被细胞器(如液泡、质体)所分隔;③除草剂和植物体内物质发生共轭作用而不能在木质部移动。

如土壤处理的弱酸性除草剂阴离子易滞留在根细胞,使其在木质部传导量较低。

环境条件,如土壤和空气湿度,影响蒸腾作用,同时也就影响到除草剂在木质部的移动。

土壤湿度大、空气干燥,蒸腾作用强。

在水分严重亏缺的条件下,气孔关闭,即使此时土壤和空气之间的水势梯度较大,蒸腾作用也下降,从而降低除草剂从根到叶片的传导量。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水分的蒸腾量和除草剂在木质部的传导量成正相关。

(2)韧皮部传导韧皮部是共质体,它是同化物传导通道。

在成熟叶片叶肉细胞合成的糖流到非共质体中,然后再从非共质体转移到韧皮部,也可直接从叶肉细胞转移到韧皮部。

在木质部里,糖沿着渗透压流移动到嫩叶、花序、正在发育的种子、果实、根、地下茎等组织。

除草剂随着同化物流在木质部被动移动。

除草剂可以不进入叶片细胞的细胞质,而直接从非共质体移动到木质部,也可先进入表皮和叶肉细胞,然后再移动到韧皮部。

韧皮部传导的除草剂,有少量的可以从韧皮部渗漏到木质部或相邻组织,并在木质部传导。

这样,严格地来说没有绝对的韧皮部传导的除草剂,只是在韧皮部传导的量比在木质部传导的量大。

韧皮部传导的除草剂这种特性使得它比同化物质更好地在植物体内均匀分布。

有些除草剂(如禾草灵)在韧皮部的移动性小,是由于它极易从韧皮部渗漏到木质部和邻近的组织,而不易在韧皮部滞留。

影响光合作用的各种环境条件如气温、相对湿度、光照和土壤湿度均影响除草剂在韧皮部的传导。

在使用这类除草剂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同时也要考虑到杂草在不同时期同化物质移动方向,及除草剂使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以便除草剂在韧皮部的传导,达到彻底灭草的目的。

如为了彻底防治多年生杂草,施药时注意将药液喷施到下部叶片,使药剂传导到杂草的地下部分。

因为,地下部的同化物主要来源于下部的叶片。

又如为了有效地防治难防除的多年生杂草,分次低量喷施除草剂,以免一次大量喷施伤害叶片而不利除草剂的传导,从而降低对地下部的杀伤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