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生平个人简历.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岑参生平个人简历
你知道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有哪些吗?那么你又知道他们的生平吗?下面是的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岑参生平个人简历”,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岑参生平个人简历
人物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唐朝南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
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
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
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
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
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
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
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
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
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
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
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
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
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
客死成都舍。
享年56岁.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
与高适并称“高岑”父亲也两任州刺史。
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
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
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天宝三载(744,三十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
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
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
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
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
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边塞苦,
岂为妻子谋。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
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
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典故
赤亭峰教子
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
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
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随口吟了出来。
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
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
”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
”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
”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
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
放羊娃说:“是爷爷写的,叫《论语》。
”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
”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
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
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
于是,对放羊娃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
”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参。
放羊娃的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岑鹘”。
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来到了轮台。
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
岑参入关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
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
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
他继续教育他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
后来,回鹘首领仆固俊
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
岑鹘后代多有在王国为官者,元代,高昌著名尼僧,翻译家舍兰兰就是岑鹘的后代。
墓中岑参的账单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东42公里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而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中,意外地发现了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
岑参的这张账单,糊在一个独特的罩在尸体的纸棺上。
纸棺大小如木棺,只是没有底。
在阿斯塔那古墓,很多死者上面都罩着一个纸糊的棺材,并伴有纸糊的衣带、鞋等随葬物品。
可能是古代纸张珍贵稀少,用过的纸不会随便扔掉,而是再做他用。
这些随葬品所用的冥纸就是当时使用过的文件、档案、书信、账本等,上面的文字均是用汉文墨笔书写。
这些纸做的随葬品拆开来,就是闻名天下的“吐鲁番文书”。
岑参的这张账单,就出自其中,这是诗人无意间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物。
试想,在边塞的风雪大漠中,年轻的诗人岑参也是一位意气风发、胸怀壮志的青年,他征战驰骋在大漠边关,往来于天山、轮台、雪海、交河等地。
他常飞马而来,在驿站稍事休整,备足粮草,又跨马匆匆而去。
在天宝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753~755年),西州等驿站的马料出入账上有一笔清楚地记载着: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斗)伍胜(升)付健儿陈金。
天宝末年,在驻节西州的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当判官姓岑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岑参。
所以史学家断定这里的“岑判官”就是岑参。
这笔账说的是,岑参等人的七匹马在驿站用了马料,把马料钱付给了驿卒陈金。
就是这张账页,不知被什么人糊在了一个纸棺上,在1000多年后,奇迹般地被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发掘出来。
岑参曾两度出塞,前后在边塞生活了6年,写了大量的边塞诗,他的诗气势雄浑、色彩瑰丽、想象丰富、笔法多变,呈现出一幅幅奇异而又壮美的塞外图景。
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派,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些诗人,普遍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开拓
进取、建功立业的激情与梦想。
正是这种粗犷豪迈的气质,造就了令后人永远仰慕的盛唐辉煌。
诗词生涯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
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
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
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
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
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
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
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
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
岑参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等,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
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
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
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
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
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
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
因而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
诗歌特色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
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
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
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
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风格关键
“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生动夸张、慷慨激昂、奇峻壮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
作品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通人》、《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寄青城龙溪奂道人》、《梁州对雨怀麴二秀才便麴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宿东溪王屋李隐者》、《郊行寄杜位》、《怀叶县关操姚旷韩涉李叔齐》、《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力杜元帅判官》、《巩北秋兴寄崔明允春遇南使贻赵知音》、《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时王子欲应制举西上》、《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望秦岭微雨作贻友人》、《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送王大昌龄赴江宁》、《送祁乐归河东》、《北庭贻宗学士道别》、《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虢州郡斋南池幽兴因与阎二侍御道别》、《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
《送李翥游江外》、《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