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
防排烟设施设置范围解读
![防排烟设施设置范围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330279684868762caaed56d.png)
控制。从结构上看,活动式挡烟垂壁有转动式和起落
式两种,也有采用吊顶内排烟口的盖板与火灾探测器
连锁的形式。
转动式活动挡烟垂壁示意图
起落式活动挡烟垂壁示意图
3、挡烟垂壁的设置要求
挡烟垂壁的设置应与顶棚的构造相适应,这样才能起 到有效的防烟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
1)不同顶棚高度的挡烟垂壁下垂有效高度
2、挡烟垂壁的结构型式
根据挡烟垂壁的工作场所,挡烟垂壁必须应用非燃 材料制作,如钢板、夹丝玻璃、钢化玻璃等,如果用 可燃材料,则外面必须覆以防火材料。挡烟垂壁的型
式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
(1)固定式挡烟垂壁
固定式挡烟垂壁就是将垂壁长期固定在顶棚面上, 其下垂的高度固定不变。设计时有采用吊顶下表面的 突出物或钢、钢筋混凝土梁做挡烟垂壁的,可在建筑
5.丙、丁、戊类物品库。
(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 设计防火规范》
规定应设臵必备的排烟设施。
(四)《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歌舞厅、录像厅、夜总会、放映厅、卡拉OK 厅(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游艺厅(含电 子游艺厅)、桑拿浴室(除洗浴部分外)、网吧 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以下简称歌舞娱乐放 映游艺场所)应设臵防、排烟设施。对于地下房 间、无窗房间或有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以及超 过20M且无自然排烟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自然通 风、但长度超过40M的疏散内走道,应设机械排 烟设施。 2.地下商店应设臵防烟、排烟设施(按《人民 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执行) 。
两端有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内走道长度超过60m
可以把走道单独划为为防烟分区。
(2)《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不超 过500 m2。
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一)
![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一)](https://img.taocdn.com/s3/m/de2c181343323968011c92f8.png)
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一)火灾发生时如何及时排除烟气,保障高层民用建筑内部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有利于扑救火灾,正确合理地设计防烟、排烟设施起着重要作用。
一、防烟分区的合理划分防烟分区主要用挡烟垂壁或挡烟梁等设施来划分,目的在于防止烟气扩散,满足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及扑救需要。
(一)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且面积不宜过大。
如果防烟分区跨越了防火分区,则形成防火分区的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阀必须具有隔烟性能,而且要与感烟报警系统联锁,而实际上这些设备难以达到此要求。
从实际排烟效果看,防烟分区面积划分得越小则排烟效果越好。
然而,在某些建筑中常常会有大空间,往往不易实现,因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防烟分区面积不宜大于500m︿2,并考虑到大空间房间在发生火灾时,一般情况下烟气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充满整个空间,故又规定了净空大于6m的房间可不考虑划分防烟分区。
(二)排烟口应设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这主要是因房间着火时,烟气因受热作用而产生浮力向上升起,升到吊顶后转变方向,向水平方向扩散。
排烟口设在上部,就能及时将烟气排除,而且考虑到一个防烟分区面积不能太大。
(三)当顶棚为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时,挡烟垂壁或挡烟梁紧贴顶棚平面即可,不必完全隔断;而当顶棚为可燃材料时,则挡烟垂壁或挡烟梁要穿过顶棚平面,并紧贴非燃烧楼板或楼顶。
二、排烟风机的设置为了保障排烟风机不受火灾威胁,并且便于操作维护,在设置时应满足如下要求:(一)应设在专用房间内,且房间应位于排烟系统最高排烟口上部;(二)排烟风机与排烟口之间应有联锁装置;(三)排烟风机的入口处,必须设有当烟气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装置。
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PPT课件
![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bdf50e5901020207409cae.png)
建筑火灾烟气的特性:危害性大
韩国汉城一饭店
火焰沿风道从2层烧到21层顶层,死伤224人;
美国亚特兰大一饭店
3楼走道着火,全部烧毁,死伤220人;
火 灾 实 例
杭州一宾馆
电焊烧着风道保温材料,从一层烧到顶层;
2019年4月11日下午,德国杜塞尔多夫机场
电焊作业引起大火,半小时内火焰沿空调管道扩 散到2/3面积,乘客与员工16人丧生,60多人受伤;
二、需设置防烟排烟的部位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下列部位需 设置: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以及 封闭的避难层。
2、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建筑的下列走道 或房间:
1) 长度超度20米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 室。
( 2、 ) 利用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或合
用前室直接对外开启的外窗进行排烟。 (图)
( 3、 ) 设竖井排烟
(图)
对于无窗房间,内走道或外墙无法开窗的前室可设排 烟竖井进行排烟。
自然排烟口的设置
1、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根据自然排烟设计条件 ,
需要对悱烟部位的有效可开启的外窗面积进行校核 计算
3、防烟分区
1. 2.
防烟分区是对防火分区的细分化
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0米的 房间进行防烟
分区
3. 4. 5.
每层楼面作为一个垂直防烟分区
在水平防火分区中划分若干防烟分区
每个防烟分区最大允许面积:500m2, 6. 注:若防火分区内设有自动灭火设备,防烟分区面积可 增加一倍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6、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米的 梁
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施设置范围
![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施设置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3c30c5b465ce050876321348.png)
一、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施设置范围《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版)中规定:凡建筑高度度超过24米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民用建筑及其相连的且高度超过24米的裙房当中没有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地下一层、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歌舞厅、卡拉OK厅(含具卡拉OK功能的餐厅)、夜总会、录像厅、夜映厅、桑拿浴室(除洗浴部分外)、游艺厅(含电子游戏厅)、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场所;设有地下商店的建筑均应进行防、排烟设计。
需要设置防排烟的部位有: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2、一类建筑和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建筑的下列部位: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面积超过100平方米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封闭式避难层;3、设置在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的歌舞娱乐放映场所;4、设置在地下一、二层的商店。
二、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的防排烟设计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防排烟方式有自然排烟和正压送风防烟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在同一部位仅可以使用一种,不可两者并存。
1、下面根据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防排烟设施。
(1)超过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防烟楼梯间仅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如设有窗户必须为不可开启的固定窗户;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50米以上的部分只可采用机械送风方式,如设窗户必须为固定式窗户,50米以下部分可利用外窗进行自然排烟,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2平方米。
(2)超过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除外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根据情况不同,采取的方式和位置不同,见下表:组合关系防排烟方式选择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均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消防电梯前室具备自然排烟消防电梯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消防电梯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消防电梯前室采用机械加压系统楼梯间具备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系统前室、合用前室具备自然排烟,楼梯间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前室,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系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均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系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阳台、凹廊或前室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前室、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2、满足自然排烟的条件:(1)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合用前室不小于3平方米。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https://img.taocdn.com/s3/m/97aac41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4.png)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
范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要求,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 建筑结构的防火要求:选用符合耐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和构件,确保建筑结构的耐火性能。
2. 防火分区要求:根据建筑的用途和火灾危险性,将建筑分割为不同的防火分区,要求每个分区具备独立的防火墙和防火门。
3. 防火间距要求: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满足规范要求,以保证火势不会轻易蔓延到相邻建筑。
4. 火灾报警系统:高层建筑必须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火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防烟措施:高层建筑需要设置防烟分区,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控制烟气蔓延。
防烟分区内的排烟设备需要满足规范要求,保证排烟效果。
6. 疏散通道和楼梯间:高层建筑必须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和楼梯间,保证人员的疏散安全。
7. 消防设施:高层建筑需要按照规范要求安装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源、消防栓、灭火器等,以及相应的消防管道和喷头系统。
8. 安全疏散标识:高层建筑需要设置明显的安全疏散标识,指引人员正确疏散。
9. 电气设备和配电系统:高层建筑的电气设备和配电系统要满足防火要求,防止电气设备成为火灾发生和蔓延的源头。
需要根据具体的国家和地区规范进行设计,确保高层建筑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提供有效的防火和排烟保护,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高层民用建筑排烟消防安全技术措施
![高层民用建筑排烟消防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bd8b2d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c.png)
高层民用建筑排烟与消防安全技术措施科学合理地设计机械排烟系统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十分重要,它意味着起火时,能及时排除有害烟气,以使人员安全疏散。
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常发现一些设计人员在设计机械防排烟系统时,对机械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作用缺乏认识,对规范的理解很模糊,采用了与规范要求有较大出入的设计方法和控制方式,以致在火灾时机械排烟系统未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其次,简要总结了机械排烟系统的相关消防安全技术措施,仅供参考。
一、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位置一类高层和建筑高度超过32m二级高层建筑以下四处设置机械排烟设施:1.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内部走道可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对于有直接自然通风长度在20m~60m之间的内走道,若开窗面积大于走道面积的2%,则符合自然排烟规定不需设机械排烟,否则均应考虑设机械排烟设施。
2.面积超过100m2没有窗户的房间和地面上有固定窗户的房间,人们经常居住或有许多易燃物;面积小于100m2的房间之间和与走道之间的隔墙应满足规范要求,否则应按各房间累加的面积计算。
3.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而且经常有人住在地下室,或者地下室里有很多易燃物,没有使用窗户和水井进行自然排烟。
4.没有自然排烟条件或间隙高度超过12m的中庭。
二、排烟风机排烟量的确定当排烟系统负责排烟控制区内的排烟或净高超过6m的未划分防烟分区的房间时,排烟风机排烟量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h计算。
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
中庭的排烟量应通过其体积乘以每小时换气次数来计算,当体积小于17000m3时,排烟量每小时按换气6次计算,当体积大于17000m3时,每小时按换气4次计算。
中庭排烟计算方法如下:若中庭体积为16000m3时,排烟风机排烟量应大于(16000m3×6次/h)96000m3/h;中庭体积为18000m3时,则排烟量应大于(18000m3×4次/h)72000m3/h。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d3d2b65804d2b160b4ec055.png)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5中庭;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若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在吊顶等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风机周围应有大于600mm的操作空间。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x.doc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x.doc](https://img.taocdn.com/s3/m/8e6fecf0ce2f0066f5332293.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GB 50045—95(2005年版)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11月1日注:有*符号的部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年3月8日第20号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局部修订公告修订的部分。
红色字体部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年4月1日第28号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局部修订公告修订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361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现批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1、3.0.2、3.0.8、4.1.2、4.1.3、4.1.12、4.2.7、4.3.1、6.1.1、6.1.11、(1、2、3、5、6)、6.1.16、7.4.2、7.4.6、(1、2、7、8)、7.6.1、7.6.2、7.6.3、7.6.4、9.1.1、9.1.4(1、2、3)、9.4.1、9.4.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年7月15日目次1 总则2 术语3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4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4.1 一般规定4.2 防火间距4.3 消防车道5 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5.1 防火和防烟分区5.2 防火墙、隔墙和楼板5.3 电梯井和管道井5.4 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5.5 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和变形缝6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6.1 一般规定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6.3 消防电梯7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7.1 一般规定7.2 消防用水量7.3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消防水池和室外消火栓7.4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水箱7.5 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水泵7.6 灭火设备8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8.1 一般规定8.2 自然排烟8.3 机械防烟8.4 机械排烟8.5 通风和空气调节9 电气9.1 消防电源及其配电9.2 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9.3 灯具9.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应急广播和消防控制室9.5 漏电火灾报警系统附录A 各类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 总则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以下简称高层建筑)火灾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关于防排烟的一些设计问题
![关于防排烟的一些设计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5146476b9d528ea80c77957.png)
防烟系统有关建筑专业常用的要求(民用建筑)1、防火规范8.5.1条摘选: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2)、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具体要求见防排烟规范3.1.2、3.1.3条,可以看图示帮助理解)2、防排烟规范3.1.3-2条摘选: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反之,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3、防排烟规范3.1.4条摘选: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4、防排烟规范3.1.6条摘选: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5、防排烟规范3.2.1条: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6、防排烟规范3.2.2条: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2.0m²,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²。
7、防排烟规范3.2.4条: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应在距地面高度1.3m~1.5m的位置设置手动可开启装置。
GB50045_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
![GB50045_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2c9bb22680203d8ce2f24dc.png)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GB 50045—95(2005年版)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11月1日注:有*符号的部分是根据中华人民国建设部1999年3月8日第20号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局部修订公告修订的部分。
红色字体部分是根据中华人民国建设部2001年4月1日第28号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局部修订公告修订的部分。
中华人民国建设部公告第361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局部修订的公告现批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45-95(2001年版)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1、3.0.2、3.0.8、4.1.2、4.1.3、4.1.12、4.2.7、4.3.1、6.1.1、6.1.11、(1、2、3、5、6)、6.1.16、7.4.2、7.4.6、(1、2、7、8)、7.6.1、7.6.2、7.6.3、7.6.4、9.1.1、9.1.4(1、2、3)、9.4.1、9.4.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容,将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
中华人民国建设部2005年7月15日目次1 总则2 术语3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4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4.1 一般规定4.2 防火间距4.3 消防车道5 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5.1 防火和防烟分区5.2 防火墙、隔墙和楼板5.3 电梯井和管道井5.4 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5.5 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和变形缝6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6.1 一般规定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6.3 消防电梯7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7.1 一般规定7.2 消防用水量7.3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消防水池和室外消火栓7.4 室消防给水管道、室消火栓和消防水箱7.5 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水泵7.6 灭火设备8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8.1 一般规定8.2 自然排烟8.3 机械防烟8.4 机械排烟8.5 通风和空气调节9 电气9.1 消防电源及其配电9.2 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9.3 灯具9.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应急广播和消防控制室9.5 漏电火灾报警系统附录A 各类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附录B 本规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 总则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以下简称高层建筑)火灾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
试论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eea5d0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d.png)
试论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发布时间:2022-12-05T07:21:27.044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15期8月作者:林冰[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林冰泉州消防救援支队洛江大队 362000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城市之中,这几大大满足了城市发展对空间的需求。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高层建筑的消防防火安全也有了越来越高的标准。
在消防防火设施中排烟通道设计是较为重要的一环,需要结合高层建筑的特点实施有效的设计以及相应的优化才能够有效解决消防防火中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针对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通道;设计问题;应对策略引言:在高层建筑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消防防护安全始终是较为重要的管理内容,由于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会由于救援难度大、楼层较高、疏散困难等诸多问题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针对这样的现状和问题,加强高层建筑消防防火的设施以及结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层建筑消防设施建设中,消防防火排烟设计是较为重要的设施。
设计消防排烟通道能够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及时疏散有毒有害气体,保证人的生命健康。
从现阶段消防排烟通道设计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系列短板和不足,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够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从而有效提升消防安全防火的效果。
一、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中的问题(一)自然排烟窗设置不合理一般来说高层建筑中的排烟窗位置位于建筑物上方,并且要确保排烟窗易于开启。
但实际上一旦发生火灾时,基本上不可能采用人为操作的方法开启排烟窗。
这一设计上的短板导致自然排烟窗的设计无法发挥真正的用处,在发生火灾时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现阶段,也有一些高层建筑开始把人工开启装置转换为自动传动装置,但自动化装置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施工设计水平有限,侧拉窗的设计很难实现自动开门,这导致自然排烟中的设计不合理。
高层建筑的防排烟-1
![高层建筑的防排烟-1](https://img.taocdn.com/s3/m/26f4a00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6f.png)
建筑火灾防排烟概述建筑发生火灾时,及时扑灭火灾,防止火灾蔓延,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是特不重要的。
为此,设置防烟排烟设施,减少火灾烟气的生成量,操纵烟气蔓延,及时排除烟气,提高逃生通道的能见度,使人员和消防人员能够由楼梯或电梯平安疏散并顺利通行实施救火。
因此,防排烟系统设计是建筑火灾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建筑火灾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全然内容包括: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防排烟系统的设置部位、防烟排烟风量和系统设置方式等。
其中,防火和防烟分区能有效地阻隔和操纵火灾烟气,合理地划分防火、防烟分区是特不重要的设计内容,在此根底上才能合理地设置防排烟设施。
防火和防烟分区的设计属于建筑专业来完成,通风专业必须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防火和防烟分区划分的设计方法,才能合理设置建筑火灾防烟排烟系统。
因此,建筑火灾防排烟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消防设计、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共同合作协调进行,建筑与热通专业设计人员应紧密配合,依据建筑物用途、平立面组成、单元组合、可燃物数量以及室外气象条件的妨碍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经济、合理的防排烟设计方案。
一、防排烟的全然概念1、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的规定,对建筑物使用性质、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对建筑进行分类。
如下表4-10所示。
表4-10建筑分类的燃烧性能依据其组成材料的不同,分为不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3类。
建筑构件的耐火及极限是指按时刻—温度标准曲曲折折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往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往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刻,以小时表示。
GB50045—95?高层建筑设计防火标准?〔2005年版〕将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划分为一、二级,同时对不同的耐火等级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做了具体的规定。
如表4-11所示。
表4–11耐火等级与耐火极限国家标准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对非高层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制定的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和耐火极限如表4-12表4-12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注:1除本标准另有规定者外,以木柱承重且以不燃烧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2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吊顶采纳不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3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00m2的房间隔墙,如执行本表的规定确有困难时,可采纳耐火极限不低于0.3h的不燃烧体;4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按本表规定执行确有困难时,可采纳0.75h不燃烧体。
简述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设计
![简述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27dd60011ca300a6c3901b.png)
简述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设计摘要: 近几年来, 火灾事故在高层建筑中一直呈显上升趋势,也经常发生群死群伤事故, 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据统计资料显示, 在各种火灾事故当中, 人员伤亡因烟气窒息、中毒, 不能安全疏散所致占绝大部分。
因此, 本文提出一些针对当前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看法。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防排烟系统; 存在问题; 相关站中站; 安全疏散近年来,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 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 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统计资料显示, 在各类火灾事故中, 绝大部分的人员伤亡都是因烟气窒息、中毒, 不能安全疏散所致。
如何才能做到火灾发生时及时排除烟气并有效防止烟气进入安全疏散通道,保证人员在较好的能见度下进行安全疏散, 同时使消防人员更有效的开展灭火救援工作, 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事故中的人员伤亡, 科学地进行防排烟设计、施工、管理尤为重要。
在此,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 谈谈当前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引起重视。
1. 防烟楼梯间与防烟前室共用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有缺漏。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 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非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均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分别设置了正压送风。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高规 )第8. 3. 1. 1条规定: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可以利用楼梯间送风的余压达到规范要求,无需再设置正压送风, 从而满足经济合理要求。
但实际的工程中, 都忘了在楼梯与前室之间设计、安装一个余压阀, 导致实际上楼梯间的风压无法进入前室,造成楼梯间的风压太大, 影响到疏散。
2. 对自然排烟方式的限制条件不理解。
由于城市用地的紧张,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超高层住宅楼随处可见。
为了节省投资, 一些开发商及设计人员对建筑高度超过52m 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 其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的防烟设施设计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而未设置机械防烟设施。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措施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2b1d0d7a58da0116c1749ae.png)
高层 建筑 防排烟设计措施
黄 成 德
【 摘要 】 当高层 建筑发生 火灾时,由于楼道烟 气无 法及 时排 放 出去 ,导致发 生跳楼 求生惨剧以及 窒息身亡 的现 象。基 于此,需要 做好 高层建筑 防 排 烟设计 ,提 高高层 建筑的相 关安全设计 ,切 实保护居 民的人 身安全 。 【 关键 词 】 高层 建筑;防排烟;设计 ;措施 ;安全 ;消防 中 图分 类号 :T U 8 3 4 . 5 + 7 文献 标识 号 :A 文章 编号 :
定的距 离。此种 防排烟方 式投资较 高,设备 比较 复杂 ,要 计算各个 部位 防烟设 计就是 将建筑 由于火 灾产 生 的烟 气控制 在某一 区域, 以此 保 的送风 量,确保其 余压值和 压力差 ,计 算过程较 为复杂 。需要保证 其压 证建筑 的消 防疏散通 道免遭烟 气 的侵 害,进而 确保人 员 的及 时疏散 。排 力要与 人员 的疏散 方 向相 反,也 即确 保楼梯 间比前室大 ,前室要 比走廊 烟则是 及时排 除火灾 发生时产 生 的一 些高温 有害烟气 ,避免有 毒烟气 朝 大,通 常情况 下,楼梯 间 的余压值 要求 为 4 O ~5 0 P a ,前 室 的余压值 为 着 防烟 区域 以外的地 方扩散 ,给 人员疏 散预 留一定 的时间,并 确保人 员 2 5~ 3 0 P a 。并应该在合 用前室与防烟楼梯 间设置独立 的送风系 统,如果 疏 散通 道的安 全性 。防排 烟设计 是 当代 建筑消 防设计 的主要 内容,也 是 设计要求 必须使用 一个送风 系统 ,则 需要在通 向建筑合用 前室 的支 风管 项需 要进行 长期研 究不断发 展的消 防科学技 术。本文 在此背 景下研 究 上 部 位 置 装 置 自动 调 节 压 差 设 备 。 ( 2 )自然 排 烟 方 式 。 自然排 烟 方 式 , 顾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措施 。 名思义 ,就 是利用 热压和风压 作动力进 行排烟 的一种方 式。 自然排烟 方 2 . 高层 建筑防排烟设计的方式 式的构造较 为简单 ,不需要安 装一些专 用的排烟 设备,在 发生火灾 时也 高层建 筑防排烟 设计人 员应该秉 着严谨 认真 的科 学工作态 度,在充 不会因为 电源被切 断就受 到影 响无法 启动进行工 作,平常 还可 以用作 换 有着相当高 的经济效益 。 但 自然排烟方式的缺点就是容易受到风向、 分 理解 并掌握 我国现 行的相关 标准规 范的前 提下,合理 、经济地 使用现 气 用, 代 消防 技术 ,进 行全方位 综合考 虑,确 保建筑 防排烟技 术的可 靠性 ,切 温 度等 的影 响 ,基 于此,排烟 效果也不 是很稳定 。同时必须确 保建筑 楼 实提高 高层建筑 的安全 使用系数 。高层 建筑通常 采取 的防排烟 设计分为 梯 的前室 紧挨着外墙 进行 设计 ,否则排 烟会很 困难 ,开启排 烟窗户较 为 艰难 ,而且在 发生火 灾时依 靠人工开启每层楼梯 的排烟 窗户也不太现实, 自然排 烟方式与机械排烟方式 ,下面进行 详细论述。 ( 1 ) 机械 排烟方 式。机 械排烟 方式 ,顾名 思义 ,就 是采 用机械 进行 也容易 引起 盗窃 。最 为重要 的一 点就是这 种方式在 公共建筑 的高度大 于 加 压送风 的方式 ,借助风机 所产 生的压力 差 以及气 体 的流 动方 向对 有毒 5 O米 时 以及居住 建筑的高度 大于 i 0 0米时就 起不到排烟作 用 了,使用 效 烟 气的流 动方 向加 以控制 或者依 靠排烟 管道稀释 烟气 的浓 度或将 烟气排 果不大 ,因此 ,很少在 出现 以上两种情况 的建筑 中使用此种方式 。 出的一种 防烟技 术。机械 排烟方 式的优 点就是可 以进行 灵活布置 ,防烟 3 .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 中存在的问题 效果 较好 ,且 不会受 到环境 等条件 的影 响和 限制 。机 械排烟 方式 的缺陷 ( 1 )机械排烟量 的设计不科学 。有 的建筑排烟设计人员在进行防排烟 就是排 烟 的适用范 围 比较 小,且确保 排烟 口必须与 人员疏散 出 口保 持一 系统的设计时 ,因为对 《 高层 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 范》的理解较为浅薄 ,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e869d5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d.png)
⾼层建筑防⽕排烟设计规范⾼层建筑防⽕排烟设计规范第⼀节⼀般规定1.1 ⾼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然排烟设施。
1.2 ⾼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然排烟设施。
1.3 ⼀类⾼层建筑和建筑⾼度超过32m的⼆类⾼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m的内⾛道。
(2)⾯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 通风、空⽓调节系统应采取防⽕、防烟措施。
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属风道时,不应⼤于20m / s。
(2)采⽤内表⾯光滑的混泥⼟等⾮⾦属材料风道时,不应⼤于15m / s。
(3)送风⼝的风速不应⼤于7m / s;排烟⼝的风速不应⼤于10m / s。
第⼆节⾃然排烟2.1 除建筑⾼度超过50m的⼀类公共建筑和建筑⾼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前室,宜采⽤⾃然排烟⽅式。
2.2 采⽤⾃然排烟的开窗⾯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烟楼梯间闪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积不应⼩于 2.00m2,合⽤前室不应⼩于3.00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积之和不应⼩于2.00m2(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道可开启外窗⾯积不应⼩于⾛道⾯积的2%(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积不应⼩于该房间⾯积的2%。
(5)净空⾼度⼩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侧窗的⾯积不应⼩于该中庭地⾯积的5%。
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前室,利⽤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措施。
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并应有⽅便开启的装置。
第三节机械防烟3.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不具备⾃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前室。
民用建筑排烟设计
![民用建筑排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25c1cb0508763231121292.png)
民用建筑排烟设计一、民用建筑排烟目的:在火灾发生时对建筑物的火灾区域采用排烟技术措施,实行排烟控制,使火灾产生的烟气和热量能迅速排除是建筑排烟的宗旨。
其目的是确保建筑物内人员顺利疏散并且改善扑救人员的工作环境,以利控制火势的蔓延。
二、民用建筑排烟设计流程:三、民用建筑排烟部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9.1.3下列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是强制性条文)3.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 ㎡的地上房间;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4.中庭;5.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乐场所;6.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7.其他建筑中地上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规定:8.1.3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设排烟设施:8.1.3.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8.1.3.2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8.1.3.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这几条规定适用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前面“建规”规定了建筑高度低于24m的多层建筑中排烟设防的要求。
对于低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即建筑高度为24~32m的建筑为何掌握排烟设防的尺度呢?这个问题在消防规范宣贯时规范管理组曾作了说明:对于低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排烟设防标准应不低于“建规”规定的设防要求。
因为“建规”中含盖了一些建筑高度为24~32m的建筑,另外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相比,因其建筑高度高,在发生火灾时消防扑救的难度也更高些,所以对高层建筑来讲消防的设防要求不应低于一般建筑,所以对于低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消防设防按“建规”的要求作为底线是合理的。
民用建筑防火排烟设计
![民用建筑防火排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b73b4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0.png)
民用建筑防火排烟设计(2005.11.22)今天想说三个问题: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即低规)的修改问题;二、防火排烟设计;三、工程设计问题举例。
一、我主要讲一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即低规)的修改问题:1、适用范围:这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建筑、建筑高度小于24M的公共建筑、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地下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简单说就是高规不管的它都管。
2、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在民用建筑中补充了商店疏散人员的计算原则和有关燃油、燃气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机房的设置要求。
5.4.1 燃煤、燃油、燃气锅炉房……宜独立建造.当有困难时可贴邻民用建筑布置,但应采用防火墙割开,且不应帖邻人员密集场所.当燃油、燃气锅炉房受条件限制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帖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采用相对比重大于等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时,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中。
⑵、锅炉房的门应直通室外.⑶、当锅炉间内设储油时间,其储量不应大于1m2。
⑷、锅炉的容量按GB50041.3、关于管井的规定有:7.2。
9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7。
2.10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的楼板处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7.2。
11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与通信管线共用管井,严禁设置在电缆井内或穿过电缆井。
4、增加了防火排烟一节。
二、防火排烟设计我们做防火排烟设计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为此目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上有一系列防烟条纹的规定,你只要按着高规、低规的条纹规定,对号入座就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量
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的加压送风量 表9.4
系统负担层 数
<20层
加压送风量 (m3/h)
25000~ 30000
系统负担层 数
20层~32层
加压送风量 (m3/h)
35000~40000
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分别加压送风量 表9.5
系统负担层数
送风部位 防烟楼梯间
加压送风量(m3/h)
轴流式排烟风机
特点:轴流轮毂式叶轮、采用高温电机, 电机全封闭内置,设有专门的电机冷却 系统效率高、噪声低、结构合理、体积 小、安装方便。 应用:高层建筑、烘房、地下车库、地铁、 隧道等消防排烟及送排通风,双速风机 低速用于平时通排风、高速时为消防排 烟
混流式排烟风机 特点:混流轮毂叶轮、采用高温
中庭机械排烟风量 表9.7
中庭体积(m3)
排烟量(次/h)
备 注
<17000 >17000
6 4
不应小于102000 m3 /h
机械排烟系统设计要点:
机械排烟系统的控制方式
9.6 地下车库的排烟设计
防烟分区 排烟风量 排烟点与排烟口的最远距离 排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共用时,要注意到排 风系统上下排风的影响。
16000~20000 12000~16000 20000~25000 18000~22000
<20层 合用前室 防烟楼梯间 20~32层 合用前室
9.4 机械排烟
根据“高规”规定: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 二类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1.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 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lOO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 无窗房间,或设置固定窗的房间。 3.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 4.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 间总面积超过200m2 ,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 ,且经 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管道井、电缆井、风井 井道是管道、电缆在高层建筑中垂直敷设的 通道,它们往往是火灾蔓延的途径。为了防止 火势扩大,要求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 气井等均应单独设置,不应混设。建筑高度不 超过lOOm的管道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 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隔断, 建筑高度超过lOOm的建筑,每层楼板处都应作 防火分隔。 避难层 高度lOOm以上的建筑,一旦发生火灾,要将 建筑内的人员完全疏散到室外比较困难。因此, 建筑高度超过lOOm的公共建筑,应设避难层, 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封 闭式避难层应是无烟区。
防火风口
功能: 防火风口安装在通风空调 系统送风口处。 由铝合金风口与防火阀组 合。 风口可调节气流方向。 开启角度为0~90℃无级调节。 70℃阀门自动关闭。 特点: 可视阀门开启,关闭。 手动调节风量和复位。
排烟风口
功能: DC24V电源控制阀门打开。 远距离手动复位、关闭、开启 FPYBW24/0.3-280型,开启后, 280℃时, 自动关闭,并自锁。 特点: 控制电源电压DC24V±10%, 电流≤0.3A。 开启后输出电信号。 远距离控制≤6m。
2、特点 轻,贴附水平扩散和垂直扩散,垂直扩散 速度快;高温,体积膨胀。
9.2 相关基本概念
防火分区 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宜超过500m2, 且防烟分区不应超越防火分区 建筑分类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1/3、1/2
高级旅馆和高级住宅 :
具备星级条件的且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旅馆,称高级旅馆。 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称高级住宅。
3、防、排烟阀和排烟口
各种防排烟阀和排烟口的性能 表9.9
类 别
名 称
性
能
用 途
防火阀
防 火 类
空气温度70℃时,阀门自动关闭可输出联动 信号,靠熔断器工作 靠烟感器控制动作,用电讯号通过电磁铁关 闭(防烟),还可通过70℃温度熔断器自动关闭 防火 靠烟感器控制,电讯号开启,也可手动(或远 距离缆绳)开启,可设有280℃温度熔断器防 火关闭装置,输出动作电讯号,联动加压风 机开启 电讯号开启或手动开启,输出开启电讯号联 动开启排烟风机,手动复位
排烟风量的计算
不设防烟分区的房间和走道:
L=60A
L——排烟风量,m3/h; A——房间面积,m2; ——漏风系数。 当房间进行防烟分区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计,每 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公式如下:
L=120Amax
走道的排烟计算面积,包括走道本身的面 积和连通走道的无窗房间或设有固定窗 房间面积之和,不包括有可开启外窗的 面积,选择风机时,单台风机排风量不 应小于7200 m3/h。
9.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
9.1 任务与特点
1、任务
为了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 全,建设部颁布了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该规范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简称“高规”)。“高规” 包括总平面布置、建筑、给排水、暖通空调和电气等专业。关于 消防、安全设计方面的有关规定,暖通空调专业负责“防烟、排 烟和通风、空气调节内容的设计”。
电机,电机全封闭内置,并设有 专门的电机冷却系统,耐高温性 能优良、效率高、噪声低、结构 合理、体积小、安装方便等优点。 安装上水平、垂直、吊装均可。 应用:高层建筑、烘房、地下车 库、地铁、隧道等消防排烟及送 排通风,双速风机低速用于平时 通排风、高速时为消防排烟。
消防通风两用柜式离心风机 特点:电机外置,风量大、噪 声低、耐高温性能优良、外 形美观、进出口位置形式多、 安装方便(吊装、坐地安装均 可) 应用:宾馆、饭店、礼堂、影 剧院、地下室、厂矿企业、 办公楼等需要消防排烟、厨 房排油烟及通风换气场合
用于风管内,防止火势蔓 延
防烟、防 火阀
用于风管内防止烟、火蔓 延系统的送风 口
排烟阀
用于排烟系统的风管上
排 烟 类
排烟防火 阀
电讯号开启和手动开启,280℃温度熔断器防 火关闭装置,输出动作电讯号 电讯号开启,手动(或远距离缆绳)开启,输出 电讯号联动开启排烟风机,可设280℃温度熔 断器
2、加压送风
压差要求:
(1)防烟楼梯间要求的正压值为50Pa。 (2)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和封闭避难层(间)的 正压值为25Pa。 风量计算: 加压风口的开启方式: 1.火灾时,开启火灾层及其上、下相邻层送风口,同 时开启三个送风口。 2.火灾时,只开启火灾层送风口。 3.火灾时,开启所有各层的送风口。
9.4 机械防烟
1、机械防烟条件: 高规”中对机械防烟的条件进行了规定: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 室或合用前室。 在自然排烟条件中提到过,对于不靠外墙不能依 靠外窗进行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 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应采用机械防烟。另外, 虽然上述部位靠外墙,也有外窗可进行自然通风, 但对于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设 计超过lOOm的居住建筑,仍应采用机械防烟。 建筑设计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往往防烟楼梯间和 前室的某部位符合自然排烟条件,而另外部位需要 采用机械防烟。因此,防、排烟也应采用各种组合 形式 。
9.3 自然排烟 条件:
技术措施: 1.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问前室可开启面 积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m2;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 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m2; 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 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4.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 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用于排烟系统及排烟风机 入口的风管上
排烟口
用于排烟房间,走道顶 棚或墙壁上
防火阀
功能: 用于通风系统,70℃阀 门自动关闭。 用于排烟系统,280℃ 阀门自动关闭。 手动复位,关闭,有自 锁装置。 开启角度(0~90℃)可 调节。 易熔杆动作后输出火灾 报警信号。 手动关闭,打开挂钩, 输出关闭电信号。 特点: 有自锁装置,当阀门上 弹簧受高温失败 后,阀门不会在高热气 压作用下开启。
9.7 防排烟设备与部件
1、加压送风机
加压送风机一般无特殊要求,普通的中、低压离心风机和专为加压 送风用的轴流风机均可满足要求。
2、排烟风机
排烟风机有耐温要求,“高规”规定,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 能连续工作30分钟,一般常用的普通离心风机均可满足。目前工 程中普遍选用的有4—68型离心风机等 。
排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火灾时产生的烟气,从着火房间内和着火
房间所在的防烟区内就地排出,防止烟气扩散到其它防烟区的房 间和疏散通道内,以保证人们安全疏散和消防人员的扑救条件。
防烟设计,主要是针对防烟楼梯间和前室而言。防烟楼梯间是高层
建筑发生火灾时,人们垂直疏散的唯一通道。火灾时,应防止烟 气侵入,确保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及前室内为无烟区,保证人们 安全疏散和消防人员的及时扑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