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制药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中期报告
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中期报告一、引言医药制造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医药制造业面临着技术创新效率不高的问题。
因此,本中期报告旨在对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二、技术创新效率的概述1.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技术创新是医药制造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企业结构等具有重要作用。
2. 技术创新效率的定义技术创新效率是指在医药制造业中,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所能达到的产出效果与投入成本之比。
三、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现状1. 技术创新水平相对滞后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医药制造业在创新能力、专利数量、技术人员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2. 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我国医药制造业在研发经费投入、技术人员培养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制约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
四、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1. 人才资源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医药制造业需要培养和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2. 企业创新能力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效率,包括研发能力、创新组织建设、创新管理等方面。
3. 技术创新政策与环境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对于提升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包括政策扶持、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
五、提升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1.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途径,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药制造业技术人才,并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人才。
2. 增加研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医药制造业的科研项目资助力度,鼓励企业增加在研发上的投入,提升技术创新效率。
3. 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政府应出台更加完善的创新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环境,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作者:张学芬章家清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02期摘要:医药制造业作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存在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的问题。
基于此,通过Malmquist指数测度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23个省份的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力度、新产品需求度和政府支持力度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企业规模、人力资本素质和对外开放程度却没有产生促进作用。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20001031 引言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其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较弱。
主要原因是企业一方面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另一方面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能力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突出的能源、环境等一系列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成为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它不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更为广大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有利氛围,对我国经济实现跨越转型有着长远的重大意义。
医药制造业具有很强的技术研发性质,新产品市场垄断性高,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关键性产业。
目前的医药市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具有大多数专利药企业的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第二层次是具有较强的仿制能力但创新研发能力较弱的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第三层次是不具有药品生产能力只能依赖进口的大多数亚非国家。
我国医药制造业要想跻身世界行列,必须大力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研发出较多的新型先进的药品,才能在世界市场上有立足之地。
据数据统计,2013年国内排名前十强的制药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约为3亿美元,占销售额比例仅为1%。
而全球排名前十强的制药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约为603.9亿美元,占销售额比例达到17.8%。
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重要性
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
企业年龄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
实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
政府角度
01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同时加强对创新活动的监管和评估。
针对不同主体的对策建议
要点二
未来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将其他行业或领域纳入研究范畴,以检验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同时,可以尝试采用更加客观、科学的指标选取和模型构建方法,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认识和研究,为制定更加有效的提升策略提供更加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不足与展望
企业角度
02
企业应加强内部技术创新的能力建设,提高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积极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高校和研究机构角度
03
高校和研究机构应加强医药制造业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应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
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策略
研究结论
研究不足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研究仅选取了我国医药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未涉及其他行业或领域,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其次,研究在指标选取和模型构建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和优化。
要点一
国内外学者针对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市场结构、政策环境等方面。
在医药制造业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药品研发、生产流程、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而针对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
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长三角两省一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 长三角; 新产品产值; 技术创新影响 因素
Ke y wo r d s : y a n g t z e i f v e r d e l t a ; n e w p r o d u c t s o u t p u t ; i n l f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s r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Ba s e d o n t h e Emp i r i c a l Re s e a r c h o f Pa n e l Da t a f r o m Two Pr o v i n c e s a n d On e Ci t y i n he t Ya ng t z e Ri v e r De l t a
丁苑 春①D I N G Y u a n — c h u n ; 程玉珍②C H E N G Y u — z h e n ; 金缀桥①J r N Z h u i — q i a o
( ① 上海杉达 学院, 上海 2 0 1 2 0 9 ; ② 日本株式会社中国华南事业部 , 东莞 5 2 3 0 0 0 ) ( (  ̄ ) S h a n g h a i S a n d a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1 2 0 9 , C h i n a ; (  ̄ ) J a p a n J o i n t — s t o c k C o mp m l y , C h i n a S o u he t m G r o u p , D o n g g u a n 5 2 3 0 0 0 , C h i n a )
长三角创新研究报告
长三角创新研究报告1. 引言本文旨在研究长三角地区在创新方面的表现与发展趋势。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带,涵盖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
这一地区以其高度发达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而闻名于世。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创新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创新成果的推动力。
同时,本文将分析长三角地区在创新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历史背景长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并积极引进国内外的高科技企业。
这一地区以其丰富的人力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基础设施而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3. 创新生态系统长三角地区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得相当完善,为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这一生态系统由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等多方合作组成。
政府在创新政策、资金和人才引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创业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高校和研究院所则承担了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任。
4. 创新驱动力创新驱动力是长三角地区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政府的创新政策和扶持措施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推动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不断投入和研发实力的提升也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此外,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科研成果也为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
5. 创新成果长三角地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例如,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同时,盖茨基金会在上海、杭州等地设立的研究中心也对全球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6. 创新挑战与建议长三角地区在创新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人才引进和培养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投入,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我国上市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产业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8期12㊀㊀作者简介:郑义,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药物经济学与医药政策;董朝晖,博士,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卫生经济学;董丽娟,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药物经济学与医药政策;孙利华,博士,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医药投资效益与管理㊁药物经济学与医药政策(通讯作者).我国上市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郑㊀义1㊀董朝晖2㊀董丽娟1㊀孙利华1(1.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16;2.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00)摘㊀要:通过共享投入两阶段D E A 模型计算上市医药企业2011-2017年共5期的分阶段和整体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并利用T o b i t 模型检验各阶段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考察期内大多数医药企业处于低创新-低转化和高创新-低转化的创新模式,存在两阶段效率失衡现象;(2)技术资产率㊁企业规模㊁股权集中度和区域生产总值显著影响各阶段创新效率,政府补助金额只与创新生成阶段效率显著负相关,同时,研发投入强度指标与各阶段效率并无显著相关性.最后提出注重成果转化㊁关注创新管理㊁加强补助金额监管等建议.关键词: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共享投入两阶段D E A 模型;T o b i t 模型中图分类号:F 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18.0061㊀引言进入21世纪后,创新逐步成为各国发展战略, 十三五 规划也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战略.医药产业是典型创新驱动型产业,持续高效的研发创新是创新主体医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一方面可找出创新投入和产出低效的原因,帮助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科学评价创新效率,改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政策扶持,优化资源利用途径.因此,对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合理评价,寻求有效途径提高创新效率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当前中国医药领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主要倾向于区域和产业层面,在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且以往研究都主要基于传统S F A 或D E A 模型展开,将技术创新活动看作一个黑箱.但如F r e e m a n 和R o b e r t s所指出的,创新应由发明和市场两部分组成,随研究深入学者们开始以两阶段模型对效率进行测度:如曹阳等采用随机前沿(S F A )模型纵向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分阶段创新效率;尹述颖,陈立泰考虑技术创新活动的阶段性和滞后性,通过超越对数生产函数S F A 模型对我国103家上市医药公司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当前医药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仍存在着不足与争议:(1)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却较少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讨论;(2)创新研发是一个持续过程,却较少学者从存量的角度考虑创新投入;(3)对于选择何种分阶段模型来计算创新效率仍存在争议.技术创新是一个多投入㊁多产出的复杂分阶段系统,相对于要求产出单一的S F A 模型,适用于多投入-产出指标的D E A 模型更具独特优势.因此本文运用共享投入两阶段D E A 模型分阶段对我国上市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基于横截面的面板分析,并构建T o b i t 回归模型对各阶段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2㊀研究模型与研究方法2.1㊀共享投入关联D E A 模型两阶段关联创新系统模型如图1:假设有n 个决策单元,m 项初始投入X i j ,q 项中间产出Z p j ,s 项最终产出Y r j .与传统链式两阶段结构不同,初始投入X i j 并不全在第一阶段消耗,用αi 和1-αi ()分别表示其在两个子过程中的分配比例.本文基于陈凯华的研究思路构建不变规模报酬假设下(C R S )的两阶段关联D E A 模型.图1㊀共享投入两阶段创新系统结构概念模型ν1i 与ν2i 表示X i j 各阶段权重,决策变量ω1p 与ω2p 表示Z p j 第一阶段产出和第二阶段投入的权重,Y r j 的权重用决策变量u r 表示.借助C h a r n e s -C o o p e r 转换,则决策单元的整体综合技术效率(用符号E k 表示)为:E k =m a x ðqp =1W 1pZ p k +ðδr =1U r Y rk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8期13㊀s .t .ðmi =1V 1i αi X i k +ðmi =1V 2i 1-αi ()X i k +ðq p =1W 2pZ p k =1ðm i =1V 1i αi X i j -ðq p =1W 1p Z p j ⩾0,j =1,2, ,n ðm i =1V 2i 1-αi ()X i j +ðqp =1W 2p Z p j -ðδr =1U r Y r j ⩾0,j =1,2, ,n 1⩾αi >0;V 1i ㊁V 2i㊁W 1p ㊁W 2p ㊁U r ⩾ε,i =1,2, ,m ìîíïïïïïïïï(1)规划(1)中,变量V 1i =t υ1i ㊁V 2i =t υ2i ㊁W 1p =t ω1p ㊁W 2p=t ω2p 和U r =t u r ,为防止变量V 1i ㊁V 2i ㊁W 1p ㊁W 2p 和U r 求解时值为零,下界限定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借助(1)获得变量αi ㊁V 1i ㊁V 2i ㊁W 1p ㊁W 2p 和U r 的最优解组合后,通过(2)和(3)计算第一和第二子过程的效率值.E 1k=ðqp =1W1p Z p kðmi =1V 1i αi X ik(2)E 2k =ðδr =1U rYr kðmi =1V2i1-αi ()X i k +ðqp =1W 2p Z p k(3)2.2㊀T o b i t 模型由于创新效率为0~1之间的截断数据,故本研究采用T o b i t 回归模型验证上市医药企业创新效率的显著影响因素,其在处理截断数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具体形式如下:y i =y ∗i =β0+ðkk =1βk x i k +μi ,i fy ∗i >00,i fy ∗i <0ìîíïïï(4)其中,y i 为受限因变量,x i k 为解释变量,β为未知参数向量,μi ~N 0,σ2(),i =1,2,3, .3㊀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3.1㊀指标选择3.1.1㊀创新生成阶段投入指标(1)研发资本存量.因为研发投入是一个连续性行为,最终决定研发费用支出采用存量指标,基期为2007年,在存量指标计算上借鉴朱有为的 永续盘存法:K i t =1-δ()K i t -1()+E i t (5)K i t 代表研发资本存量,δ代表研发资本折旧率,E i t 代表i 企业在t 年的研发费用.假设折旧率为15%㊁研发资本存量增长率g 等于E 的增长率,则研发资本期初值为:K i 0=E i 0/g i +δ(),g i 为i 企业2007年-2015年研发费用的年平均增长率,E i 0为i 企业期初的研发费用支出.在计算之前采用朱有为的研发价格指数计算方法对研发支出费用进行平减.(2)研发及技术人员投入.因大部分医药上市企业2014年之前的年报中未对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进行区分,为保证数据的可及性和连贯性,最终选取研发及技术人员数量作为人员投入指标.3.1.2㊀中间产出指标(1)专利申请数量.专利分为发明专利㊁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由于样本中大部分企业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多年为零,该指标的纳入将会影响模型评价准确度,最终选择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作为创新生成阶段产出指标.(2)无形资产.医药企业一般在研发阶段投入大量资金,创新资源通常可转化为无形资产积累并通过无形资产这一经济指标反映研发的成果,表示企业拥有创新成果的价值,中间阶段的经济产出用无形资产衡量.3.1.3㊀最终产出指标主营业务收入.产业层面研究通常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最终经济类产出,但由于上市企业并未披露数据最终选择主营业务收入作为最终产出指标.3.1.4㊀影响因素指标结合前人研究和医药产业的特点,本文从企业技术行为㊁主体特征以及外部环境等三个方面选取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指标:(1)企业技术行为.一方面企业技术行为体现在企业技术创新的意愿;另一方面则反映在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在企业意愿方面选取研发费用强度(C a p ,研发费用投入/主营业务收入)和研发人员强度(P e r ,研发及技术人员占比)作为代表性指标;而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则采用技术资产率(T e c h ,无形资产/总资产)来衡量.(2)企业主体特征.参考以企业作为创新活动主体的相关研究,本文最终选取企业规模㊁企业管理水平以及股权集中度三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主体特征.企业规模(S c a l)用企业总资产来表示;企业管理水平(M gt )用管理层年度薪酬总额表示;股权集中度(O w n )用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来表示.(3)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离不开政府的政策疏导与资金激励;而在成果转化阶段,其效率受市场的接纳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选用政府补助金额(G o v)和各省份生产总值(G d p)来分别表示政府对企业的鼓励程度和企业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3.2㊀数据来源及处理文中原始数据来源于样本企业的年度报告㊁W i n d金融数据库㊁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和国家统计局官网.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代表性,对样本数据进行以下处理:(1)剔除2007年以后上市的企业;(2)剔除关键数据缺失的企业;(3)剔除曾经或目前属于S T 或S 类的企业;(4)剔除主营业务非医药业的样本.最终获得沪深两市72家上市医药企业2007-2017年的相关观测数据.由于创新投入为产出存在一产业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8期14㊀㊀定时滞性,本文将医药企业创新活动整体滞后期设定为2年,即:第一阶段投入㊁中间产出以及最终产出数据年份依次为2011-2015㊁2012-2016和2013-2017年,共5期面板数据.在影响因素方面,由于时滞性相关变量指标均滞后2年.又由于某些指标的原始数据等于零,为保证模型的准确性故采用公式(6)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观测值位于0到1之间.X i j =0.1+0.9ˑx i j -M i n x i j ()M a x x i j ()-M i n x i j (),i =1,2, ,n (6)其中x i j 表示i 企业在j 年对于x 指标的取值.4㊀实证分析4.1㊀中国上市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测算结果分析根据上述模型与样本数据,运用M a t l a b R 2015b 软件计算企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值(E )与分阶段效率值(E 1,E 2).同时,将72家上市医药企业按照主营业务分成化学药品类(A 类,32家)㊁中药类(B 类,21家)㊁生物药品类(C 类,13家)和医疗器械类(D 类,6家),结果如下:根据上文提及的不变规模报酬(C R S)假设下的共享投入关联D E A 模型,测算出72家上市医药企业五期各阶段的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图2展示的是五期效率均值的散点分布.图2㊀C R S 假设下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均值散点分布图综合技术创新效率衡量的是企业个体在现有投入水平下是否存在资源浪费.从总体分布看,样本企业各阶段综合创新效率普遍较低,资源浪费极大,尤其是创新成果转化阶段综合效率值基本集中在0.1-0.4之间,可见当前我国医药企业创新研发与市场需求间的脱节并不是个别现象.另外,本研究以创新生成阶段效率值为横轴㊁成果转化阶段效率值为纵轴构建两阶段效率散点图,以0.6为效率分界点将散点图划分为Ⅰ:低创新-低转化㊁Ⅱ:高创新-低转化㊁Ⅲ:高创新-高转化和Ⅳ:低创新-高转化四个区域,如图2子图②所示,大部分企业位于第Ⅰ和第Ⅱ区域,整体而言普遍存在两阶段效率失衡的现象.进一步纵向分析,图3~5展示的是样本企业在考察期内综合效率值变化趋势,包括了整体创新效率(E )㊁创新生成阶段效率(E 1)和成果转化阶段效率(E 2):图3㊀五期整体综合创新效率值变化图4㊀五期创新生成阶段综合创新效率值变化图5㊀五期成果转化阶段综合创新效率值变化如图所示,样本总体在五期中整体阶段效率均值基本维持在0.48-0.52之间,效率偏低且波动幅度不大,从变化趋势看在第三期达到最高,之后虽有所下降,但也基本保持在0.5左右.而对于四类子行业,除中药类企业效率均值都高于总体均值之外,其它类企业的效率均值皆在不同程度上低于样本总体,但各类企业整体创新效率的变化趋势与样本总体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分阶段效率方面,除生物药品类和医疗器械类企业外,样本总体及其他类企业创新生成阶段效率呈现逐期递增的趋势;而成果转化阶段,中药类企业成果转化效率最高㊁医疗器械类企业最低,各期间效率变化波动较大且总体呈现略微下降趋势.对比发现各类企业间综合创新效率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异.同时相对于创新生成阶段的逐期递增,成果转化阶段与整体阶段效率则呈现多期上下波动的变化趋势,笔者认为这与各阶段创新过程的影响因素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8期15㊀有关,在创新成果生成阶段更多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创新管理与能力,而对于第二阶段则更受外部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推出的集中采购㊁ 零差率 ㊁ 两票制 等降价政策更是极大压缩药品的流通环节和利润,正因为医药市场本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导致第二阶段与整体阶段效率存在不同时期的增减波动,下文将进一步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各阶段效率的影响效果.4.2㊀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为进一步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本研究从企业技术行为㊁主体特征以及外部环境等三个角度出发,以各阶段效率值为因变量㊁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选取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T o b i t 模型构建回归方程,运用S t a t a 15.0软件进行计算,实证结果如表1.表1㊀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T o b i t 回归结果影响因素创新生成阶段效率(C R S -E1)成果转化阶段效率(C R S -E2)整体效率(C R S -E )相关系数Z 值相关系数Z 值相关系数Z 值研发费用强度(C a p )0.004191.38-0.00847-1.27-0.00164-1.24研发人员强度(P e r )-0.00018-0.18-0.00054-0.85-0.00029-0.68技术资产率(T e c h )0.01949∗∗∗7.27-0.00625∗∗∗-3.870.00445∗∗∗4.11企业规模(S c a l _l n )0.05262∗∗∗3.05-0.00858-0.690.03271∗∗∗4.01企业管理水平(M g t _l n )-0.00925-0.430.01948∗1.340.005160.51股权集中度(O w n)-0.00144-1.40-0.00068-0.82-0.00132∗∗-2.20政府补助金额(G o v _l n)-0.01614∗∗-1.950.005051.03-0.00225-0.67区域生产总值(G d p_l n )0.026401.45-0.05252∗∗∗-3.010.000320.03常数项-0.53002-1.510.903863.16-0.17721-1.08L o gl i k e l i h o o d 156.30905371.41907504.04699W a l d c h i 2(8)75.9853.2255.49P r o b >c h i 20.00000.00000.0000㊀㊀备注:∗∗∗㊁∗∗㊁∗分别表示在1%㊁5%㊁10%的水平下显著㊀㊀观察回归结果:(1)企业的技术资产率正向影响创新生成阶段㊁整体阶段效率,与成果转化阶段效率负相关.这不代表技术资产率越高的企业转化效率越低,而是在面临相同的市场约束尤其是当前医药控费趋严的政策背景下,创新成果多不一定就有高的经济回报,这也提醒企业制定以需求为导向㊁适应当前市场发展阶段的创新战略的重要性.(2)企业规模在创新生成阶段和整体阶段对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作用,虽与第二阶段综合效率相关系数为负,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一般认为,规模较大企业在研发资金㊁人力和管理经验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创新效率也会较高,综合效率的实证结果也证明了该点.(3)理论上认为,企业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代理成本即管理层薪酬越高其管理水平越高,但实证结果并非如此.管理层薪酬除与第二阶段效率显著正相关外,与其他阶段效率相关系数为负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当前企业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合理改善绩效制度,而不该盲目增加管理费用.(4)股权集中度虽只显著影响整体阶段效率,但与各阶段相关系数都为负.一般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与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倾向不同的创新模式,前者开放而后者倾向稳定,这一定程度上使较低的股权集中度对应较高创新效率,实证结果很好验证该点.(5)政府补助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结果显示政府的补助金额只显著负向影响创新生成阶段效率,对成果转化阶段与总体阶段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当前政府的扶持行为并未发挥出对医药企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甚至有可能政府对医药企业提供的项目补助并未切实应用到技术创新活动中,其对补助资金的落实缺乏监管,所以政府在对医药企业扶持的同时,也应当关注补助的落实情况.(6)对于区域生产总值,只与成果转化阶段效率显著负相关.理论上企业所处的区域经济水平越高越利于其创新成果的转化,但实证结果与此相反,笔者猜测这与上市医药企业所面对的市场范围有关,当然也与近几年医药控费政策有一定关系:一方面区域经济水平高意味着更高的人力成本与物价成本;另一方面大部分医药企业所面对都是全国的医疗市场,在全国医疗控费的大前提下导致实证数据显示区域经济与成果转化阶段效率负相关且与其他阶段效率无显著相关性,但不代表高的经济水平反而限制了当地企业的创新效率.(7)一直以来相当多的学者指出我国应当加大医药领域的研发投入,但笔者认为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效率方面,实证结果显示费用强度与人员强度未显著影响各阶段效率,这表明当前我国医药企业创新产出与研发投入强度并无必然联系.5㊀结论与启示基于前文研究结论,笔者得出以下启示:(1)当前我国医药企业普遍存在两阶段效率失衡现象,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强调技术本身的优势无可厚非,现代物流与采购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8期16㊀㊀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基地一般项目(18J D G L B 025);2018年中国物流学会面上项目(2018C S L K T 3-259)的部分成果.作者简介:刘若阳(1986-),女,理学博士,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运筹学理论与方法,优化决策理论;申威(1996-),男,北京物资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通讯作者);唐长虹(1966-),女,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但对技术优势的过分关注会使企业忽略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对技术转化的有效管理,导致研发与营销的脱节.笔者认为企业个体应该再次明晰创新的含义,脱离 创新陷阱 ,在注重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2)政府补助金额与各阶段效率的实证结果表明当前政府的扶持行为并没有发挥出对医药企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这提醒相关部门在对相关企业进行项目补助时需要综合考虑所资助项目本身的必要性和适用性.另外需要加强对补助资金落实的监管,对未认真落实技术创新活动的项目资金应予以收回,并减少对未落实企业的扶持,优化我国医药行业的创新环境.参考文献[1]国务院印发« 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J ].中国核工业,2016,(12):5.[2]叶红雨,杨雨婷.基于三阶段D E A 模型的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 ].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31(02):46G52.[3]F r e e m a n C .T h eE c o n o m i c so f I n d u s t r i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J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E l e c t r o n i cP u b l i s h i n g ,1997,7(2):215G219.[4]R o b e r t sEB .W h a tW e 'v eL e a r n e d :M a n a g i n g In v e n t i o na n dI n Gn o v a t i o n [J ].R e s e a r c h -T e c h n o l o g y M a n a ge m e n t ,1988,31(1):11G29.[5]曹阳,周晓夏.基于随机前沿分析的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创新效率研究[J ].中国药房,2016,27(04):433G437.[6]尹述颖,陈立泰.基于两阶段S F A 模型的中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 ].软科学,2016,30(05):54G58.[7]陈凯华,官建成.共享投入型关联两阶段生产系统的网络D E A 效率测度与分解[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07):1211G1221.[8]C h a r n e sA.M e a s u r i n g t h e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d e c i s i o nm a k i n g u n i t s [J ].E u r o p e a nJ o u r n a l o fO p e r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1979,2(6):429G444.[9]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6,(11):38G45.[10]尹述颖.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医药产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16.[11]肖莹.全国性上市商业银行效率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2014.[12]肖仁桥,王宗军,钱丽.我国不同性质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两阶段价值链的视角[J ].管理工程学报,2015,29(02):190G201.[13]刘继兵,王定超,夏玲.政府补助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3):56G61.[14]董菊红本报记者.我们为创新力加冕[N ].医药经济报,2012G07G13.电子商务环境下快递企业仓配转型措施及建议刘若阳㊀申㊀威㊀唐长虹(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北京101149)摘㊀要:我国快递行业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出现急剧增长,但也面临着市场需求转变以及竞争逐渐激化等问题.分析了快递企业进行仓配转型的动因,并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快递企业仓配转型提出了有益的措施及建议.关键词:电子商务;一体化仓配;信息管理平台中图分类号:F 25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18.0071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需求的转变,电子商务在我国消费领域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据统计,2010至201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由4.5万亿元增长至31.6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27.6%.快递业作为电子商务支撑服务行业,其快递业务量随着电商的高速发展呈现急剧增长.我国快递业务量由2010年的23.4亿件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507.1亿件,年均增长率达到46.9%.但随着电商行业细分㊁转型以及电商企业竞争加剧,仓配分离的快递企业传统仓配模式开始呈现一定局限性,快件投递延误和包裹丢失状况频现,难以满足电商企业和网络零售的发展需求.同时,我国大多快递企业严重依赖于电子商务,产品服务单一,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难以持续.因此,快递企业需积极探索仓配转型,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适应电商行业转型升级.2㊀仓配转型动因分析2.1㊀客户需求2.1.1㊀客户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求快递企业的主要服务对象为电商企业,其业务总量的90%来自于电商.在专业化的发展需求下,电商企业需要一个能为其提供专业化仓㊁配业务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帮助其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市场营销以及顾客需求分析等核心环节上.2.1.2㊀客户降低经营成本的需求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好方法就是将非核心业务外包。
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丁苑春程玉珍金缀桥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18期摘要:本文研究了长三角技术创新成果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一些相关的结论。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product in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gets some relevant conclusions.关键词:长三角;新产品产值;技术创新影响因素Key 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new products output;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8-0012-031 引言和文献综述技术创新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三角区域作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区域,该地区的技术创新经验对全国具有参考意义,因此对长三角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总结该地区的技术创新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本文首先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一番梳理。
这些研究既有从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也有从国家或区域等宏观层面的研究:从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包括:1.1 技术创新与知识资本关系的研究 Hashi I,Stoj■i■ N(2013)[1]对欧洲90000家企业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有正面推动效应,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知识资本的积累,他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大公司更愿意投入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即技术创新与公司规模有正向关系。
Fitjar R D, Rodríguez-Pose A.(2013)[2]对挪威的企业进行研究发现,那些自主进行科技创新的企业比那些采用技术模仿跟随战略的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长三角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方 பைடு நூலகம் 宋 俐 戚 佳 幸
摘 要 :技 术创 新 效 率 的 高低 决 定 了一 个 区 域 的 可 持 续 发展 能 力 。 本 文 通 过 回 顾 国 内外 技 术 创 新 效 率 的 研 究现 状 , 利 用 随 机 前 沿 分 析 ( S F A) 方法对于长三角地区 1 3个城 市的技 术创 新效率进 行回归分析 ,测算 了其技 术创新效 率值 ,并进行对 比分析 。最后在结合现 实的情 况 下 , 为 长三 角地 区 的创 新 发 展 模 式提 出 了可行 建 议 。 ’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技 术创新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该技术效率测量在 0 与1 之间取值。它测算 了第 个 厂商的产 出与 完 全有效 厂商使用相 同投入量所能得到的产 出之间的相对 差异。
随机前沿法 ( S F A ) 由于需要确定生产 函数形式 ( 如柯布 一 道格 拉
斯 生产 函数等 ) ,对数据的要求较 高 ,可提高 参数估计 的准确度 ,能 较
好 的保证效率测算 的可 信性 。 同时 它可以避免 统计误差 对效率 的影 响 ,
有效改善了估计结果 。
( 二 ) 变量 设 置 与 数 据 处 理
技术效率 ,确 定各 D M U是 否有效 。A k i h i r o 和s h o k o( 2 0 0 8 )对 1 3 本 医
药产业研发创新效 率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度。 国内学者 对于技术创新效率也进行 了大量研究 。李艳 玲 ,潘杰 义等 ( 2 0 0 5 ) 认为技术创新效率就是在技术创 新过程 中投入 的要素 相对 于产 出能力 的运用 率 。是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挥和经济效益 的重 要体现 。池 仁 勇 、虞 晓芬 、李正 卫 ( 2 0 0 4)对我 国 3 0个省 市 自治 区的技术 创新效 率 进行 了测定 ,结果呈 现东 高西 低的特 征 。刘 爱芹 、张伟 ( 2 0 0 8 )运 用 D E A方法 ,在对山东省 1 7地市的区域技 术创新 效率 的测度 中发现一 个 区域技 术创新 的综 合能力应该包括投入能力 、产 出能力 和两者相互 作用 的效率 。 三 、模 型 设 定 与 数 据 收 集 ( 一 )随机 前 沿 分析 ( ' S F A) 艾格纳 、洛芙尔和施密特 ( A i s n e r ,L o v e l l & s c h mi d t ,1 9 7 7 ) 以 及 缪 森和布 勒克 ( Me e u s e n& V a n D e n B r o e  ̄ k ,1 9 7 7 )分 别提 出相类 似 的随 机前沿生产 函数模 型 : l n y =x '  ̄ l+ f 一“
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潘行军褚淑贞来源:《经营者》2015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医药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其创新系统的效率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国家创新系统效率以及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
因此,也日益受到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视。
但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尽管整体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创新效率却还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并且国际竞争力没有显著提高,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探析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文章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现有的效率评价方法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最后,针对以上的分析结果,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包括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形式,合理分配资源的投入,以提高利用率;建立产学研的协同效应,增强创新主体间的互动,以促进整个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21世纪以来,全球的经济形态已转变为以创新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医药产业尤其以技术创新为最根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
医药产业是一项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新兴技术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和前景,在全球范围内收到广泛的关注。
[1]但是,目前我国的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现状不容乐观,未来的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从“创新”上寻求新的突破点;[2]中国患者在获得创新药物的时间上仍落后西方发达国家8年左右,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医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也不完善,产品更新换代慢,严重重复;据统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医药市场上的创新药物和仿医药的产值比大概为3︰1,而在中国的比例是1︰3,也就是说,中国的仿医药占了大概75%的产值,[3]这些与医药产业的发展思路、国家政策等都十分相关,造成了这一现状的各项政策和环境也势必会成为医药创新的最大阻力。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碳排放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碳排放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一、引言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其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对于我国乃至全球的碳排放问题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制造业的碳排放效率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碳排放数据,对其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地区制造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业的碳排放问题日益突出。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碳排放量巨大,因此提高碳排放效率成为迫切需求。
研究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了解该地区制造业的碳排放现状,还能为制定有效的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该地区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制造业碳排放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方法,对制造业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
同时,结合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分析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因素。
四、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碳排放效率测度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制造业的碳排放数据进行DEA分析,得出该地区制造业的碳排放效率。
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碳排放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城市、不同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碳排放效率较高,而传统制造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碳排放效率仍有待提高。
五、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发现影响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提高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因素。
长三角地区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较大,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制造业的碳排放。
2. 能源结构:能源结构对碳排放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长三角地区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逐渐提高,有助于降低碳排放。
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药需求在不断增长,而我国医药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因此,对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有助于提高该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以提出相应政策和建议,促进医药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回归分析法,对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采集数据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为《中国产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医药企业数据库》。
选择样本为2006年至2018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
2.变量选择本研究选择了以下几个因素:•企业规模•技术投入•知识产权•管理层领导力•融资能力以上因素是影响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
3.建立模型本研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将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作为因变量,上述五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经过回归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企业规模对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2.技术投入对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
3.知识产权对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
4.管理层领导力对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
5.融资能力对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
结论与建议1.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推动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2.企业应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3.管理层应提高领导力水平,引导企业技术创新。
4.企业应加强融资能力,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资金保障。
综上所述,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应加强技术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和领导力建设,提高融资能力,从而推动医药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在有关部门、协会与商会的大力支持及企业的不断创新的带动下,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它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为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力,尤其是龙头企业的集群作用,正在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龙头企业的集群作用为背景,使用分析性研究方法,探讨影响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各种因素,以期探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其次,介绍了长三角区域龙头企业集群效应及其产生的影响,并着重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A:首先,长三角区域龙头企业集群效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
龙头企业集群条件下,企业间之间相互激励,可促进企业间的技术创新;二是产业共融。
长三角地区的一些企业可以利用其资源优势,在一定的规模及集群形式下共同协同发展;三是行业协调发展。
企业之间可以协商、磋商,基于共性利益点,推动行业协调发展。
B:此外,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还存在其他因素。
一是政策经济因素。
当地相关政策的发布与落实,能够有助于长三角区域企业集群的发展;二是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发展无法摆脱圆满完美的基础设施背景,充足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企业发展必不可少;三是市场有效性。
长三角区域市场的有效性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四是人力资源整合。
集群经济发展需要有序整合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等因素。
最后,本文总结了影响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为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以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以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
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在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和省份共同努力,通过有效合作和创新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各个方面的协调和提升。
这样的发展模式能够使得长三角地区的各个城市和省份在经济发展中相互补充和协同,形成整体的发展动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政策的支持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策的支持可以包括财政、税收、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政策。
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可以引导资源的集聚和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政策的支持还可以提供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保障,促进创新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科技创新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长三角地区有着丰富的科技研发资源和优势产业,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下,可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和孵化更多的创新企业和项目,形成创新-driven的发展模式。
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提高长三角地区竞争力的关键。
需要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为创新企业和创新项目提供重要的支撑。
区域间合作和协调也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和省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和协调,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可以通过建立联动机制、共享资源、共同开展研究项目等方式,实现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创新发展。
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的推动、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以及区域间的合作和协调。
只有充分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才能实现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创新驱动。
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
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一、引言制药产业作为现代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之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带和科技创新中心,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资源,已经成为全国制药产业的重要基地。
在这个产业集聚的地区,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制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旨在探讨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中的协同创新机制和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推动长江三角洲制药业的创新发展。
二、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协同创新是指多个独立的创新主体依托于自身的技术、资源和创新能力,通过合作共享和整合创新要素,形成创新联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中的协同创新,主要包括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和行业间的创新合作。
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主要通过共享研发成果、研发设施和研发人员等资源,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行业间的创新合作主要是指制药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跨领域融合创新,实现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还需要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知识产权保护是协同创新的前提条件,需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建立起以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形式为核心的保护体系。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可以提供一站式的科技创新服务,包括技术转移、技术合作、人才培训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支持。
三、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现状与问题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在协同创新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和信任,造成合作机制不完善。
由于存在激烈的竞争,企业之间往往关注自身利益最大化,难以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
其次,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不够明确,导致创新成果难以产业化。
虽然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中有许多科研院所和高校,但技术成果转化率低,很多优秀的研发成果无法进入市场实际应用。
我国上市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上市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郑义董朝晖董丽娟孙利华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8期摘要:通过共享投入两阶段DEA模型计算上市医药企业2011-2017年共5期的分阶段和整体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检验各阶段效率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1)考察期内大多数医药企业处于低创新-低转化和高创新-低转化的创新模式,存在两阶段效率失衡现象;(2)技术资产率、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和区域生产总值显著影响各阶段创新效率,政府补助金额只与创新生成阶段效率显著负相关,同时,研发投入强度指标与各阶段效率并无显著相关性。
最后提出注重成果转化、关注创新管理、加强补助金额监管等建议。
关键词: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共享投入两阶段DEA模型 ;Tobit模型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9.18.0061 引言进入21世纪后,创新逐步成为各国发展战略,“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战略。
医药产业是典型创新驱动型产业,持续高效的研发创新是创新主体医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一方面可找出创新投入和产出低效的原因,帮助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科学评价创新效率,改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政策扶持,优化资源利用途径。
因此,对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合理评价,寻求有效途径提高创新效率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当前中国医药领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主要倾向于区域和产业层面,在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
且以往研究都主要基于传统SFA或DEA模型展开,将技术创新活动看作一个黑箱。
但如Freeman和Roberts所指出的,创新应由发明和市场两部分组成,随研究深入学者们开始以两阶段模型对效率进行测度:如曹阳等采用随机前沿(SFA)模型纵向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分阶段创新效率;尹述颖,陈立泰考虑技术创新活动的阶段性和滞后性,通过超越对数生产函数SFA模型对我国103家上市医药公司创新效率进行测算。
政府干预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政府干预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杨剑;程华东【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24(44)4【摘要】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运行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先行区,明确其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对于打造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政府干预为研究视角,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DEA-Malmquist模型对2011—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以政府干预为核心解释变量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整体呈现递增趋势,上海、宁波、苏州、杭州、南京的效率值排在前5位,但是城市群内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差异悬殊,区域空间格局极不平衡,其中政府干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水平均对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因此,建议长三角各地政府围绕从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至产出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并加强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总页数】6页(P153-158)【作者】杨剑;程华东【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4;F224.2;G301【相关文献】1.长三角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政府行为视角2.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3.基于空间相关性与影响因素分析的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4.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创新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5.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合作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经济协调创新发展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本文基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实证研究。
一、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
区拥有更先进的科技水平和人才资源,加之较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可以更好地促进
经济协调创新发展。
我们以长三角地区18个地级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为代表的经济
发展水平指标进行实证研究。
实证结果表明,地区GDP和经济协调创新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
水平越高,经济协调创新发展水平也越高。
因此,在长三角地区发展经济、加强产业合作,有利于经济协调创新发展。
二、创新能力
三、科技创新投入强度
科技创新投入强度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促进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关
键因素之一。
在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加大了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投资了大量的科技创新
项目,为经济协调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以长三角地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
代表的科技创新投入强度指标进行实证研究。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水平、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投入强度是影响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
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大经济发展和创新投入力度,加强科
技创新能力培养,促进经济协调创新发展,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
展。
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引言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经济协调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长三角地区的不断壮大,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协调创新发展,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一、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现状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四个省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全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
为了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1. 地理位置长三角地区处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长三角地区不仅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联系十分便利,而且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相连。
这些地理位置的优势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点之一。
2. 产业结构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复杂,包括了制造业、金融业、信息技术业等多个领域。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多样化,使得其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较慢,新兴产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等。
3. 政策支持长三角地区得到了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支持对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不仅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也提升了长三角地区的国际竞争力。
4. 人口因素长三角地区的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高,人才辈出。
人口因素是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般而 言 , 入产 出 的测 度 指标 体 系 应 主要 从 投
状态 , 对外 技 术 引 进 越 多 , 会 使 得 研 发 人 员 的 素 将 质进 一步提 高 。而且 这 些 知 识 的外 溢 效 应 , 会 广 将
投入 , 并试 图使 得 技术 创 新 的效 率最 大 化 。 只有 这
内部支 出指 标 用 来 反 映研 发 的 资金 投 入 。技 术 改
样 , 业才 能 在 这 样 一 个 高 技 术 行 业 内 生存 下 去 。 企
另外 , 发 氛 围越 好 将 直 接 带 来 研 究 人 员 相 互 学 研 习、 相互 交 流 机 会 的增 多 , 而 提 高 其 素 质 。但 是 从 如果 企业 间盲 目地 进 行跟 风 研 发 , 么 就 会造 成 研 那
中 , 药业 的规 模 非 常 大 , 有 很 强 的资 源 配 置 能 制 具 力 。这 些发 达 国家 的经 验 表 明 , 源 越 多 的企 业 对 资 医药技 术 创新 效 率 的 提 高 应 该 具 有 明显 的促 进 作
指数 无 固定参照 临界 指标 。M lqi 指 数大 于 1 am us t 时
时人员 数 加 非 全 时 人 员 按 工作 量 折 算 为 全 时 人 员 数 的总 和 ) 一指 标更 能显 示 出制 药业 在 研发 中投 这 入 的人 数 和 所 费 研 发 时 间 的状 况 。 科 技 活 动 经 费
假 设 5: 业研 发氛 围与技 术创 新效 率相关 。 行
行 业研 发氛 围 越浓 , 业 必 然 会 加 强对 研 发 的 企
创新效 率相关 。
众所周 知 , 国制 药 业 还 处 于 初 步 发 展 阶段 , 我 方面 , 发资金投 入 的 增多 势必 会 使得 研 发人 员 研
D A方法 的 c R模 型 , 洁 、 昌辉 、 晟 通 过 E 郑 杨 徐 S A模 型分别计 算 我 国 医药 制造 业 技术 创 新效 率 , F
术创 新效率仅 处于 全 国 中等水 平 , 究 长三 角地 区 研 技术创 新效 率 的影 响 因素有 助 于进 一 步 提 高 我 国 制药业 技术创新 效率 , 且 有助 于 其他 地 区 调整 其 并 发展思路 。罗亚非 、 玉 汕 , 占稳 、 焦 乔 刘峰 通 过
一
假 设 1 企业 研 发 投资 力 度 与 医药 制 造 业 技术 :
表示第 期至 第 +1 技 术 创新 效 率呈 现 成长 状 期
用 。然 而在 我 国 , 由于 某 些 体 制 等方 面 的原 因 , 企 业规模 对 技 术 创新 效 率 究 竟 影 响 如 何 还 需 要 进 行
实证 分析 。
态 ; lqi 指数小于 1时表示 第 期至第 +1 Ma us m t 期
因素和外 部 因素 。内 部 因 素指 企 业 内部 影 响 技 术
创新效 率 的 因素 ; 部 因素 指 行 业 、 外 国家 等 外 部 环
高 , 其使用 效率 如 何不 得 而 知。低 效 率 的投 人不 但 仅会 增加创新 投入 资 源 的需求 , 而且 会严 重 影 响 医
药行业 的核 心竞 争 力 。相 对 于 国外 医药 界 研 发 投 入 而言 , 国研 发 投 入 力 度 比较 薄 弱 … , 何 在 资 我 如
以带 动其他 劳动 者 的生 产 率 的 提 高 , 以其 教 育 水 所 平对 最终 产 出有 正 向影 响 。研 发 人 员 素 质 的 提 高 有利 于知识 的流 动 , 来 更 好 的创 新 知 识 环 境 , 带 技 术创新 效率应 随 之 提 高 。但 是 , 如果 相 关 政 策 不合 理 , 能激 发 出研 发 人 员 自主 创 新 意 识 , 即便 拥 不 那 有较 高素 质 的研 发人 员 也 不 会 带 来 技 术 创 新 效 率
据 实证 结果提 出有针 对性 的调整建议和政策意见 , 以进一步提 高我 国制药业技术创新效率。
关 键 词 : 术 创 新 效 率 ;M l q i 指 数 ;面板 数据 ;变截 距 模 型 技 am us t
医药 制 造 业 因兼 有 国 民 健 康 、 国家 安 全 等 因
素 , 国家极其 重要 的战 略性 产业 , 有 高投 入 、 是 具 高
果过 分依 赖 引 进 技 术 , 不 注 重 模 仿 和 学 习 积 累 , 而 没有 自主 创新 意识 , 么 对外 技 术 引 进再 多也 不 会 那
带来 真正 的技术 创新 。
新 效率 的 3个 投入 指标 。有学 者选 取科技 活动人 员
数 来作 为人 力 指 标 J但 是 研 发 人 员 全 时 当量 ( , 全
一
研 发氛 围 ; 国家层 面 的影 响 因素一 般 为政 府 支持 力 度 等因素 。本 文从企业 、 行业 、 国家 3个 角度提 出 以
下假设 。
长三角 地 区依 托 经 济 、 理 位 置 等 优 势 , 济 地 经
和医药工业 发展水 平 在全 国处 于领 先地 位 , 而技 然
人 力 、 力和 物力 3个方 面来考 虑 , 文选 取研发 人 财 本
员 全时 当量 、 技 活动 经 费 内部 支 出 以及技 术 改 造 科 和引进 消化 吸 收等 经 费 支 出作 为 测 量 区 域 技 术 创
泛影 响和 提 高 其 他 制 药 企 业 的 研 发 效 率 。但 是 如
随之 提高 ; 一 方 面 , 果 研 发 投 入 没 有 得 到合 理 另 如 利用 , 势必就会 造成技术 创新效率 低下 。
假设 2 企业 研 发人 员 的 素质 与 医药 制 造业 技 :
术 创新效率 相关 。
基 金 项 目 :江 苏省 哲 学 社 会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 全球 价 值 链 视角 下 的江 苏 省 医 药 企业 创 新 战 略 研究 ” 项 目编号 :00 J 60 7 ; 目负 ( 2 1 SD 30 2 项 责 人 : 宁莹 ) 果 之一 。 茅 成
假 设 3 企 业规模 与其 技术 创新效 率 相关 。 :
一
家制 药 企 业 规 模 越 大 , 资 本 积 累就 会 越 其
多, 就会 有更 多 的资 金 、 强 的 资源 配 置 力 , 对技 更 这 术创新 效率起 到 促 进作 用 。 目前 , 世界 上 制 药 业研
发实力 最强 的 国家 为欧 美 国家 和 日本 , 这 些 国家 在
境影 响技 术创 新 效 率 的 因素 。企 业 可 控 的 影 响技
术创新 效率 的内部 因素 一般 为研 发 资 金 的投人 、 研
源稀缺 的情 况 下 提 高 创新 效 率 的 问题 就 显 得 尤 为
突出 。
发 人员 的素质水平 ; 部 环境 行业 层 面的影 响 因素 外 般 为企业 规模 、 外 引进 先 进技 术 力度 以及行 业 对
第2 4卷
总 第 1 2 期 4
21 0 1年 8月
第 4期
长 三 角制 药 业技 术创 新效 率影 响 因素 的实证研 究
曹 阳 柳鹏程 邵 明立 茅 宁莹
( 1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南京 2 19 ; 1 18 2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南京 2 19 ) 118
技术 创新效率 呈 现 衰退 的趋 势 。E e 于 1时 , f h大 表 明技 术 效率 改 善 ; 之 , 明技 术效 率 降 低 。Tcc 反 表 ehh 大于 1 , 明技术进 步 ; 之 , 时 表 反 表明技术后退 。
一
假 设 4 对 外 技 术 引 进 力 度 与 技 术 创 新 效 率 典 型 的研 发 驱
角地 区制药 业 技 术创 新 效 率 变 化 的 因素 进行 实 证
研究 。
1 相 关 假 设
影响技 术 创 新 效 率 的 因 素一 般 可 以分 为 内部
动型产业 , 研发 创新 是 其生 存 和发 展 的基 础 。近 年 来, 虽然 我 国 医 药 技 术 创 新 的 投 入 力 度 正 逐 步 提
作者简介:曹阳, 中国药科 大学医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 国际医药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医药产业经济及政
策; 程, 柳鹏 中国 药科 大 学 国 际 医药 商 学 院 硕 士研 究 生 , 研究 方 向 : 药产 业 经 济及 政 策 . 医 召 明立 , 国药科 大学 国际 医 药商 学 院 教 授 、 士 生 导 中 博 师 , 家卫 生 部 副 部长 , 国 国家 食 品药 品监 督 管 理局 局 长 , 研究 方 向 : 药产 业 政 策 ; 宁 莹 , 理学 博 士 , 国药 科 大 学 医药 产 业 发 展研 究 中心 副 医 茅 管 中 教 授 , 究 方 向 : 技 术 创 新政 策 。 研 医药
的提 升 。
2 设 定 变 量 及 数 据 来 源
创新效率 指技术 创新 过程 中各 要素 的投 入产 出 的转 化效率 , 即反映创新 活动过程 的效率 。本文 的分 析工 具 M l q i 指数 法 不 仅 可 以分 析 不 同时 期 am us t 决策 单 元 的 一 段 时 期 内 的 效 率 变 化 , 可 以 将 还 Ma q i 指数进一 步分 解 为 E c ( 术效 率 ) 数 l us m t fh 技 指 以及 Tcc 技 术 进 步 ) 数 。故 此 , 文 选 取 ehh( 指 本 Ma q i 指数法 , 最终 数 值是 时期 创新 效率 与 l us m t 其 1 时期创新效 率 的 比例 。Ma q i 指 数及 其分 解 l us m t
造 和引 进 消 化 吸 收 等 经 费 支 出 指 标 用 来 反 映 创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