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古迹、文物、历史人物等历史元素,营造厚 重深远的历史文化氛围
赠友送别诗
01
代表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 等
风格特点
情感真挚,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和离别时的感伤与祝福之情
03
02
诗人群体
李白、王勃等为代表的赠友送别诗 人
意象运用
长亭、古道、芳草、杨柳等送别元 素,营造依依不舍的离别氛围
04
诗词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
03 经典古诗词解读
《静夜思》-李白
诗歌背景
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 及《静夜思》的创作时间和地点。
诗句解析
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中的意象 和情感表达,如“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中所表现的孤独和思
乡之情。
艺术特色
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自 然、豪放、飘逸等,以及《静夜 思》中运用的比喻、夸张等修辞
有现代性的新作品。
影视音乐作品创作灵感来源影视作品中 Nhomakorabea古诗词元素
古诗词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许多影视作品中都融入了古诗词元素, 如引用经典诗句、借鉴诗词意境等, 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一些艺术家将古诗词与现代艺术手段 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 作品。
音乐作品中的古诗词元素
许多音乐作品也以古诗词为创作灵感 来源,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表现 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社会价值
古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载体,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传承 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古诗词中的思想情感、审美追 求等也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作用。
2024版《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柳永、李清照等
作品多描写爱情和离愁别绪,风 格婉约柔美,情感细腻动人。
2024/1/24
17
其他著名诗人词人简介及作品欣赏
01
02
03
04
白居易
唐代著名诗人,作品风格平易 近人,语言通俗易懂,多反映
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2024/1/24
元稹
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元 白”,作品多涉及爱情和人生
王维、孟浩然等
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风格清 新自然,具有恬静、淡雅之美。
2024/1/24
16
苏轼、辛弃疾等宋代词人及其作品风格
苏轼
作品风格豪放、开阔,既有对人 生的深刻思考,也有对自然的热 爱和赞美,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
的精神境界。
辛弃疾
作品风格激昂、慷慨,多抒发爱 国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具有
学生3
3
我觉得《长恨歌》是一首非常美的长诗,通过讲 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唐朝盛世 的辉煌和衰落。
2024/1/24
24
讨论如何将古诗词鉴赏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参与古诗词的学习 和讨论,通过深入了解背景、意境和 表达技巧,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尝试创作古诗词,通过实践锻炼自己 的诗词创作能力,更深入地体会古诗 词的魅力和内涵。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2024/1/24
1
目录
2024/1/24
• 古诗词概述与背景 • 鉴赏方法与技巧 • 经典古诗词解读 • 诗人词人及其作品风格探讨 • 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应用 • 互动环节:学生自选主题进行分享和讨论
2
01
古诗词概述与背景
古诗词鉴赏20首
20首古诗词的鉴赏一、《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静夜中思念家乡的感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李白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漂泊他乡的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鉴赏:这首诗以壮丽的画面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追求更高更远的理想境界的信念。
王之涣运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意象,将壮丽与深邃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其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
三、《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鉴赏: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优美的音韵,表现了春天早晨的宁静和美丽。
孟浩然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鉴赏: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离乡多年后重回家乡的感慨和情感。
贺知章用幽默的方式描绘了自己被儿童误认为客人的情景,透露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鉴赏:这首诗以送别的情感和壮丽的景色相结合,表现了李白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李白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充满情感和生命力的画面。
六、《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鉴赏: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现了诗人离开白帝城后乘船穿越峡江回归江陵的感受。
李白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猿声的衬托,展现了其离别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鉴赏: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10首】
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10首】1.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登高杜甫〔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
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
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
古诗词鉴赏(通用6篇)
古诗词鉴赏(通用6篇)少儿唐诗及诗词鉴赏篇一《于易水送人》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全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于易水送人⑴此地别燕丹⑵,壮士发冲冠⑶。
昔时人已没⑷,今日水犹寒⑸。
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⑶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⑷昔时: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mò):死,即“殁”字。
⑸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发已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第二年(679年)秋遇赦出狱。
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古诗词鉴赏》课件
古诗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题材、风格、时代等,同时也有许多 不同的流派和派别。
详细描述
按照题材分类,古诗词可以分为山水诗、边塞诗、送别诗、田园诗等;按照风格 分类,则可以分为豪放派、婉约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这些分类和流派都 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和哲思。
04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读懂诗意
理解字词含义
在鉴赏古诗词时,需要先理解每 个字词的含义,从而把握整首诗
的内容。
梳理诗句关系
读懂诗意还需要理解诗句之间的逻 辑关系,把握整首诗的脉络和结构 。
把握意象意境
通过理解意象和意境,深入感受古 诗词所营造的美妙氛围和情感。
分析手法
01
02
03
修辞手法
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比喻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理解其表达效果。
语言风格
豪放派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语言气势磅 礴、情感奔放。例如,苏轼的《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
婉约派
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语言细腻柔 美、情感含蓄。例如,李清照的《如 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 知归路。”
03
古诗词的主题与思想
山水田园
总结词
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详细描述
爱情闺怨诗以爱情为主题,通过对爱情的描 绘,表达出诗人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和无奈 。这类诗歌多以婉约、柔美的语言风格,展
现出诗人内心的细腻和深情。
哲理感悟
总结词
通过描绘事物或人生经历,表达对生命、宇宙、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详细描述
哲理感悟诗以事物或人生经历为载体,通过对它们的描绘和思考,表达出诗人对生命、 宇宙、人性的深刻感悟。这类诗歌多以深邃、抽象的语言风格,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智慧
古诗赏析
诗词鉴赏知识归纳2、意象归纳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3、哲理句归纳(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王湾《次北固山下》(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
说明要有藐视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才能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
杜甫《望岳》(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处逢生的情景。
陆游《游山西村》(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思想。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木兰诗》(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
杜牧《赤壁》(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苏轼《水调歌头》(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站得高看得远。
王安石《登飞来峰》4、典故归纳古诗词很讲究用典,因为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诗词的容量增大,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熟记典故是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将七――九年级含典故的诗句归纳如下:(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高中古诗鉴赏
高中古诗鉴赏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
高考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诗,通过夜晚湛蓝的天空及明月给人以寂静、温馨的感受,使人感到亲切和怀念。
2.《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是李白打动读者的直抒胸臆,抒发自己豪迈洒脱、豁达的情感。
诗中抒发了诗人豪情壮志和无畏风险的奋斗精神,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3.《庐山谣》唐·白居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是反映百姓疾苦、维护公正的诗篇。
白居易秉承“从善如流,化敌为友”的原则,以此激励天子显赫的权力去改变现状,实现社会和谐。
4.《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主题是抒发诗人登高远眺,对自然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深深的领会,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5.《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主题是孤独、寂寞,表现出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唯一性和无助感,是一首心灵通透的诗篇。
6.《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主题是客观地反映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关系,诗人通过在朋友离别时生动形象地表现草的生长和改变,来引人思考自然与人之间通力合作的关系。
7.《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主题是表现出春天的景色,这春天,给人以愉快、活泼、充满生机的感觉。
这首诗辞就为了让我们在诗人的笔下感受到这样的春天的美好。
8.《清平调·村居》宋·辛弃疾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雨村八九家。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词鉴赏》教育教学课件
cūn jū
村居
qīng gāo dǐng (清) 高 鼎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 fú dī yáng liǔ zuì chūn yān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
ér tóng sàn xué guī lái zǎo
máng chèn dōngLeabharlann fēng fàng zhǐ yuān
目录
CONTENTA
风 ———————唐·李峤 春晓 ——————唐·孟浩然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山亭夏日 ————唐·高骈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江南 ——————汉·汉乐府 小池 ——————宋·杨万里
yǒng é
咏鹅
tánɡ luò bīn wáng (唐) 骆 宾 王
é
é
é
作者介绍: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 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赏析: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 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 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处 处 闻 啼 鸟。
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
夜 来 风 雨 声,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古诗词赏析 1《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奇的想象,也没有精心的修辞。
它只是用叙事的笔调来写远方来客的乡愁。
然而,它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古诗词赏析 2《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从鼓山寺北侧到嘉亭西侧,湖水刚刚与堤岸持平,云层较低,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
几只早起的黄鹂竞相飞到阳光温暖的树上,它们的新燕子在巢里带着泥。
五颜六色的春花会渐渐迷住人们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只能勉强遮住马蹄。
我最爱西湖东岸的美,我看不够,尤其是绿杨下的白沙堤。
诗词鉴赏: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著名诗歌。
这首诗充满了环境和季节的特点,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杜甫
范仲淹 苏轼 李贺 辛弃疾
唐
宋 宋 唐 宋
古诗词鉴赏
即景抒情 / 言志
《登飞来峰》
《望岳》 《使至塞上》
王安石
杜甫 王维
宋
唐 唐
《观沧海》
曹操
三国
唐 唐
抒发对自身遭 《酬乐天扬州初逢 刘禹锡 遇的感慨 席上见赠》 《行路难》 李白
七、方法小结
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 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 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八、练一练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 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 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5、对比鉴赏题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 同?
[答案: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 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 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温馨提示: 诗歌对比赏析类的试题通常给出两首相关的诗歌, 它们或者主题相同或者意境相近。答此类题,需 仔细阅读所给诗歌,提炼意象,从写法、语言、 主旨、情感等方面细心比较其异同,答案往往就 在比较中。例如本题,即可从枯藤、老树、昏鸦、 断肠人等意象看出马致远的凄苦与感伤;而刘禹 锡的《秋词》里,春潮、晴云等意象让人看到的 则是乐观豁达、昂扬向上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古诗词鉴赏》教案《古诗词鉴赏》教案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如何确定诗词写了什么内容。
如何确定诗词写了什么内容。
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设想:多结合例句加强感悟,尽量把补充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教学设想:多结合例句加强感悟,尽量把补充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教学时间: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高考热点(见课本P116。
仅作最简单的提示)。
仅作最简单的提示)二、高考题例二、高考题例 〖1994年全国〗年全国〗 菊 花 元稹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995年全国〗年全国〗 如梦令如梦令 李清照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浓睡不消残酒。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试问卷帘人,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却道海棠依旧。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瘦。
〖1998年全国〗年全国〗 题李凝幽居题李凝幽居 贾岛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们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999年全国〗年全国〗 漫成一首漫成一首 杜甫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露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露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2000全国全国 〗 约 客 赵师秀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001全国全国 〗 赋得暮雨送李胄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 名作。
(2)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 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 风光图)
(3)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 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或“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 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 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答案:表现了诗人与主人开怀畅饮、愉快交 谈的情景。
2、手法分析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问: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作简要赏析。
答案: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 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对比鉴赏题
《秋思》·马致远
(张九龄《望月怀远》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3、赏析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四 种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双关、对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用典、象征、对比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巴山雨夜”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请你说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4.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注满秋池的景象,又衬托出诗人深重绵长的愁绪。
B.《夜雨寄北》一诗运用了情境交融、动静结合的手法,语言浅显、朴素,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C.“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气氛,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D.《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成功地运用景物烘托的手法,是情景交融的佳作,因此被誉为“秋思之祖”。
6.《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和《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都运用了反衬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反衬手法在抒发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状况,“孤村”表明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状态,首句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件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件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古诗的魅力,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
以下是本课程的课件内容。
一、古诗的定义和特点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平仄、押韵为特点。
它通常以四言或七言为句,形式简练,语言优美。
古诗通过言简意赅的文字表达,展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
二、古诗的分类1. 风格分类:古诗可以分为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两大类。
五言古诗以五个字为一句,七言古诗以七个字为一句。
2. 内容分类:古诗的内容涵盖了山水田园、爱情离别、哀思忧愁等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根据古诗的主题将其分类。
3. 诗人分类:根据古诗的作者背景和风格,可以将古诗分为唐诗、宋诗、元曲等不同类型。
三、古诗鉴赏的方法1. 韵律格律:古诗的韵律格律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古诗的平仄、押韵,来欣赏和理解古诗的美妙之处。
2. 词句解读:古诗常常采用典故、修饰词句等手法,可以通过解读其中的词句意义,深入理解古诗的含义。
3. 情感体验: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体验其中的愁思、悲喜等情感,获得心灵的感悟和启发。
四、经典古诗赏析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王之涣的名篇,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表达壮志豪情,表达了作者追求进步的决心。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李白的作品,通过描绘安静的夜晚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之意。
3.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唐代杜甫的名篇,通过描绘秋天的壮丽景色和对时局的哀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乱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的古诗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诗的美,还能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在后续的学习中,我们还将更多地了解古诗的背景和风格,继续品味古诗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古诗鉴赏》学案5 善用五个“抓手”,做好情感分析题高考考查古诗鉴赏的重中之重是对所给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其角度有二:一是直陈式,要求直接答出某句(某联、某片等)或全篇的思想感情;二是分析式,要求不仅要答出其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
而后者恰恰是考生的软肋,不少考生感到无从下手。
二轮复习,就要“救弱补长”,要学会找到“抓手”,切实练就情感分析题的硬功夫。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
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
③缟袂绡裳: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
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
答:答案先写寻梅时的急切之情,再写遇梅时的惊喜(欣喜)之情,最后写酒醒后的失落(惆怅、怅悯)情绪。
解析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要抓住全曲第一大句中的“两履霜”,第二大句中的“忽相逢”,第三大句中的“酒醒寒惊梦”和“笛凄春断肠”。
赏析此曲前三句写寻觅梅花的过程,事实上是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过程。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两句,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终达彼岸的愉悦。
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绪却陡然倒转:冷风彻骨,骤然酒醒,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而朦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溶。
结尾连用三个典故,进一步描写梅花的神韵,自然带出诗人因理想难于实现的感叹和忧伤。
此曲情感起伏回环,情节一波三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曲,折射着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程处士[唐]王绩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注],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注姬旦:周公。
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答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传统观念、追求自由(或“任情”)人生的思想感情。
首联写人生百年世事纷繁,表达对世事的厌倦;颔联以日出日落之随意、河水流淌之任情反衬人生的不自由,表达对自由的渴望;颈联指责“礼乐”囚禁“姬旦”,“诗书”缚住“孔丘”,表达对儒家观念的批判和鄙弃;最后一联写诗人宁愿以睡忘世,以酒消愁,表达其忘怀世俗、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
解析该答案采用的是先总后分、逐联分析的思路;也可以不按照这样的格式答题,只要能结合诗句把其中的情感分析出来,言之成理即可。
赏析此诗题为赠人,实为叙志咏怀。
首二句,先写“百年”,次写“万事”,以“百”“万”两个约数接“扰扰”“悠悠”,且以表示内在感情的“长”“悉”相衔接,概括了时间、空间和人事的纷繁,显示出诗人厌烦尘嚣、追求解脱的心理。
由于诗人在现实中到处碰壁,郁郁不得志,以致“才高位下,免责而已。
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自撰墓志》)。
因此,他不得不对自己原先以正统儒者自居,以周公、孔子为楷模,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进行深刻反思。
反思的结果,使他觉悟到:正是“礼乐”囚禁了“姬旦”,“诗书”缚住了“孔丘”。
囚禁、束缚二句,在前两句的映衬对比下,显得分外强烈、沉痛。
“日光”“河水”一联,诗人以自然的景象与不自由的自我进行对比,至“礼乐”“诗书”一联发而为愤激语。
诗人决心皈依自然,过清静无为的生活。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睡,代表不以世事为念的生活;醉,意味着对社会的消极反抗。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春·梅晁冲之①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
东君②也不爱惜,雪压风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
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①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
②东君:司春之神。
③玉堂:华贵的宫殿。
下片借梅花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②“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思;③“对孤芳、分付他谁”,借林逋去世之后无人欣赏梅的孤芳,表达了对无人赏识自己的忧愤;④“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怀。
解析此词咏梅之孤高与环境冷落而有所寄意。
词人选择一系列色淡神寒的字词,刻画梅与周围环境,宛若一幅水墨画,其勾勒梅花骨格精神尤高,给人以清高拔俗之感。
全词风格疏淡隽永,句格舒缓纡徐。
上片起首一句,以修竹作陪衬,极言野梅品格之孤高。
二、三两句,极写梅的孤洁瘦淡。
芳洁固然堪赏,孤瘦则似须扶持,以下两句就势写梅之不得于春神,更为有力:“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
”梅花是凌寒而开,其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似乎“怕春寒、轻失花期”。
因燕子在仲春社日归来,其时梅的花时已过,故云。
一言“东君不爱惜”,再言燕子“无情”,是双倍的遗憾。
“惟是有”一转,说毕竟还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其词若自慰,其时无非憾意,从“惟是有”的限制语中不难会出。
这几句,挥洒自如,灵动飞扬,笔力不凡。
下片化用林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在野“江梅”的风流与冷落。
下片三句言“清浅小溪如练”,梅枝疏影横斜,自成风景,虽在村野(“茅舍疏篱”),似胜于白玉堂前。
“伤心”两句感叹“梅妻鹤子”的诗人林逋逝后,梅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横斜”之诗竟成绝响。
“微云”三句,以问句的形式言林逋逝世后,即使有“微云淡月”,暗香浮动,也无人能赏,只不过是孤芳自赏罢了。
结尾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梅之孤高自许的风流标格推向高潮,从而收束全篇,造成余韵深长、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赏析此词是一首咏梅词,寄托官场失意、故人之思。
首句“潇洒”二字状梅的清高,概尽全篇。
“江梅”可见是野梅。
又以修竹陪衬写出。
盖竹之为物有虚心、有劲节,与梅一向被称为“岁寒之友”。
“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极写梅孤洁瘦淡。
芳洁固然堪赏,孤瘦则似须扶持,以下二句就势写梅之不得于春神,更为有力。
梅花是凌寒而开,其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似乎“怕春寒、轻失花期”。
因燕子在仲春社日归来,其时梅的花时已过,故云。
一言“东君也不爱惜”,再言燕子“无情”,是双倍的遗憾。
“惟是有”一转,说毕竟还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其词若自慰,其实无非憾意,从“惟是有”的限制语中不难会出。
林逋咏梅名句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下片则化用以写在野的“江梅”的风流与冷落。
下片三句言“清浅小溪如练”,梅枝疏影横斜,自成风景,虽在村野(“茅舍疏篱”),似胜于白玉堂前。
以问句提唱,紧接又一叹:“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故人”即指林逋,此谓“梅妻鹤子”的诗人逝后,梅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横斜”之诗竟成绝响。
即有“微云淡月”、暗香浮动,也无人赏,只不过孤芳自赏而已。
仍以问句提唱,启发末二句,言孤芳自赏就孤芳自赏罢:“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这里“空自倚”三字回应篇首,暗用杜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句意,将梅拟人化,意味自深。
一、把握情感分析的原则1.紧扣主旨,分析有据,不可任意拔高或转移,更不可一知半解,就句论句。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先对全诗的主旨情感基调有个大致的把握,在这样的前提下方能展开分析。
分析时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紧紧扣住语言作具体分析,不可空泛、笼统,套用一两个术语。
边练边悟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雨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是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尾联之愁,正是反衬出对雨的喜爱。
尾联写了两种愁,往年愁没有粮食和酒,是真愁;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是“假愁”,是以愁反写喜。
因此,尾联先以真愁衬假愁,再以假愁衬喜悦,从而更突出对雨能带来丰收、丰年的喜爱。
赏析此诗描绘了雨中(后)万顷田地的庄稼郁郁葱葱,风吹过,绿浪翻滚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颈联中,“遥”,生动描绘雨后水涨河宽两岸相距更远,但人们仍然兴奋不已,隔河大声互语的情形;“忽”,生动描绘雨后树枝积水很多,而鹭却习惯性立于其上,终至树枝折断,鹭惊惧而飞的情状。
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主要意图在于:以愁衬愁,往年愁没有粮食与酒,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以愁衬喜,今年愁无储粮储酒之器,反衬出喜雨;出人意料,先写“雨惬群情”的诸多情形,结尾转写愁情,反写喜悦,出乎意料,使得诗歌脉络跌宕起伏。
二、善于使用五个“抓手”1.挑字析古诗写作重炼字,以至“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这样的字,有时表现在高度凝练的情感词语上,这叫“情字”。
分析某句、某联或全篇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把这样的“情字”挑出来分析。
有时,“情字”并不是那么显豁,而是藏在某些富有表现力的实字或虚字中。
挑字析主要用于对某句、某联较小范围的分析中。
边练边悟2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殿前欢·客中张可久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
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①,红叶湓江②岸,白草连云栈。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注①青泥:指青泥岭,坎坷难行。
剑关:剑门关,地势险要。
②湓江:长江的支流。
在这首元曲中,“望”和“随”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答:答案“望长安”,可见作者对功业之渴望,但“可望而不可即”,前程渺茫,鬓发已斑。
“随征雁”,言极被动,明知功名虚幻,却还要四处奔波。
作者内心无法挣脱的矛盾,以及无法把握的人生无奈和悲哀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
赏析此曲表现了作者对仕途功名的厌倦和否定,流露出对社会的不平和感慨。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
”开头两句,点出滞留“客中”的缘由。
前程渺渺和鬓发斑斑,直贯全篇,已充分显示出作者的哀愁与失望。
“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二句概述奔波仕途的艰苦。
由此生发,笔随意转,接连使用了“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这样三个对仗工整的短句,形成鼎足式的对语,具体描写“艰难”之状。
用人们所熟知的天险,作形象具体的比喻,可见多年来南北漂泊之苦,说明人生旅途之艰险。
这三句是用典的手法,化用前人诗句。
“青泥”语连李白诗意。
李白《蜀道难》有“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描写。
“红叶”“湓江”暗用白居易《琵琶行》诗意。
白诗云:“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