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产业化争论的再思考
教育产业化的思考
育行政代理人和公共教育资产 的经营代理人都能找到 自己的
法定位置 , 采取得力措施经营公共教育资产 。 一是要坚持教育 的公益性原则 ; 二要保持教 育的相 对独立性 , 教育是复杂的社 会现象, 自身特殊 的规律 ; 有 三要适应市场经济, 同时要加强宏 观管理 ; 要多元化 投人 ,分担教育成本 ; , 四, 五 学校要开源节 流, 提高办学效益 。教育 的健康发展, 政府任重而道远 : 政府仍 控政策 , 加强指导和监督 , 障教 育产业化在 经济规律和教育 保 规律 的共 同作用下正常运行 ; 专业设 置上, 于基础学科及 冷 对 门专业, 给予资金倾斜, 以保障各行 各业所需人 才都能及 时供
教育市场和教育 的选择性 开始 出现 , 学校与政府 、 社会 和学生 之间的新关 系开始建立等 。 同时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立为教育产业化提供 了良好 的制度基础 和外部环境 ,国民经
济的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 的提 高也 为实现教育产业化提供 了 现实条件
设计, 其具体措施方式可通过公共 政策来选择 。在 市场经济条
产相结合 , 都在强调通过教育来获取经济效益 。 教育部 门的产
品不是劳动力, 它的产品的消费后果可 以生 产出劳动力 , 获得 了新知识技能的学生是消费教育产业产品的后果 。产业 化的 经营方式 的适当利润空间并非完全逐利而动。政府可据社 会 其 资本运行过程 ,这就给投 资者合理 回报,解决 了营利性 问 题。 政府鼓励 的民办高校, 大学开办 的二级学院, 公立 以及其 它 形式 的股份制办学等 可视 为解决教 育营利性 与公益性矛盾 的
有长远推动作 用; 通过教育投入 , 推动教育经济增长 , 促进教 育事业发展 。 育具有产业要 素的基本特征 : 教
浅谈教育产业化
浅谈教育产业化1998年,汤敏先生在国内首先提出了“教育产业化”这一名词。
现在十多年过去了,社会各界仍然对“教育产业化”争论不休,褒贬不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产业化”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
那么教育产业化到底为何物呢?所谓的教育产业化就是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一促进教育自身发展为目的,通过构建教育内在的投入与产出机制,理顺教育投资者、经办着、受益者之间爱你的经济联系,加强产、学、研环节的相互结合,建立教育发展的新体系。
它是在特有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改变我国当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
教育产业化的提出是因为当时大批的高中学生考不上大学,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所以汤敏先生提出了教育产业化这个东西。
教育产业化的提出使大批的学生走进了大学,因此学生高兴了,家长高兴了,政府高兴了。
就业压力减轻了,大批的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
一些支持教育产业化观点的人认为,教育行业具备了产业要素的基本特征:一是教育有可竞争的市场需求。
二是教育有专属的行业资产。
三是教育有专门的物质产品。
四是教育有排他的质量品牌。
五是教育有独立的经济运行机制。
六是教育发展必须遵循市场价值规律(特殊教育除外)。
教育除了具备以上产业特征外,还集中表现出对相关的有形产品和文化精神等无形产品的生产过程,能够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特性。
教育是生产知识的产业,是生产科技的产业,是生产人力资本的产业。
教育的产业属性,说到底就是教育的市场经济属性。
他们认为早在1992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教育就被明确列为第三产业,而且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
教育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构成教育市场,交换的商品是教育服务,这与传统意义上服务企业的性质完全一样。
社会和家庭居民有强烈的教育消费需求愿望,教育产业化呼之欲出。
教育产业化是缓解我国教育经费不足增加教育供给的途径之一。
接受教育产业性对、走向教育产业化错
19 92年 6月 1 6日公布 的《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关 于 加快 发展第 三 产 业 的决 定 》 再 次 强 调 了 教 育 属 于 第 , 三产 业 , 属 于“ 国 民经 济发 展 具 有全 局性 、 导性 是 对 先
影 响的基础 行业 ” 是必 须加 快发 展 的重 点 。 , 19 9 9年党 中央 、 国务 院召 开第 三 次 全 国教 育工 作
停止过 。本文认 为教育 产业化 给我们造成 的危 害是 巨大 的, 开发教 育产业 一定不要 把教育产业 化 , 但否 定教育 产 业 化 也 不 意 味 着 教育 不 能 借 鉴一 些 产业 运行 方 式 。我 们 痛 斥 教 育 产 业 化 但 不 抹 杀 教 育 产 业 性 , 文 对 教 育 产 业 性 本 及教育产业化进行了深入 的剖析 , 并指 出正确 的教育产业观应该是 : 既按教育 规律 办教育 , 又按经济规律 办教育 。
( ) 育产业 的特殊性 体现 三 教 其一 , 教育 目的 的非 营 利性 。教 育 的价值 尺 度 在 于育人 , 它以生 产高素 质 的人 才 , 为社会 各行 各业 提供 高质 量 的人 才 为最终 目的 , 追求 的是 学 生 的全 面 发 他 展 和素 质 的全 面提 高 , 不 以营利为 目的。其二 , 而 教育 过 程 的非经 营性 。教育 过 程 是人 才 的生 产 过程 , 即人 的知识 、 能力 、 慧、 德 、 神 、 格 等增 加 与 形 成 的 智 道 精 人 过程 , 不是一 种 生 产经 营 过 程 。生产 经 营过 程往 往 而 强调效 益 的即时性 , 教 育 过 程周 期 长 、 效 慢 、 教 而 见 受 育规律 和人 的身 心发 展 规律 支 配 具 有滞 后 性 , 样 就 这 不能按 经 济效益 性 原则 来 办教 育 , 以不 能 把教 育 过 所
如何看待教育市场化的问题
如何看待教育市场化的问题历史学院 10级赵粲然 1100200023 既然要讨论教育市场化的问题,我们首先就应该弄清楚什么事教育市场化,不搞清这个问题,就把中国教育改革所出的各种问题全推到教育市场化的身上,这是毫无道理的。
下面我们要讨论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市场化?教育市场化问题争论的焦点,不在“市场”的上,而是集中在“市场化”的“化”字上。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创新教育制度”和“教育是第三产业”的问题,早已成为中央政府行政的现实。
于是,学者们只好抓住“化”字做文章。
肯定市场、市场机制,否定市场化。
可“化”、不可“化”,该“化”、不该“化”,实际上,只是概念界定问题或理论视角问题,最严重也不过是个“思维惯性”问题,完全应该像接受经济领域市场化的说法一样,承认非经济或准经济领域市场化的现实,并运用市场化的概念演绎理论。
因为邓小平理论早已论证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功能和工具性质,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市场”属于“资本主义”的误解,宣告了“市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此外,接受市场与市场机制的存在和作用的现实、排斥市场化的可行性,这样做,既没有必要也没有根据。
因为“市场化”与“市场” 或“市场机制”概念并没有本质区别。
从语言学角度看,名词或形容词加“化”字后缀构成动词,仅仅表示“(逐步地、全面地)转变成……(名词或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已。
“美化”、“恶化”、“数字化” 、“网络化”,是指向“美”、“恶”的性质,向“数字” 、“网络”的技术与产品的应用方向的“转变或转化”。
同理,“市场化”只具有“向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方向转化或变化”的涵义。
换句话说,“市场化”就是“市场机制”的逐步运用与全面推广,仅此而已。
在经济学语境中,市场化或市场机制,意味着价格制度和竞争机制。
所谓价格制度,就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描绘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认识到,形成于买者和卖者之间自愿交易过程中的价格,像一只无形的巨手,能够协调千百万参与交易的人们的行动。
对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的思考
21 00年 3月
对 高等 教 育产 业化 问题 考 的思
张存 凯 金 秀华
(.济 南大学 人 事处 , 1 山东 济南 200 ;.济南 幼儿 师范学 校 , 50 22 山东 济南 20 3 ) 50 1
[ 摘
要] “ 高等教 育产业 化” 一度 成 为教 育界 和经 济界 谈论 的热 点话题 , 的提 出有其 理论 它
实践扩大了教育规模 , 迎合 了不 同群体 、 同层 次受教 育者 不
的要求 , 提高 了劳动者 的素质和劳动力 结构水平 , 为产 业结
从 国民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结 构的划分看 , 把教育视 为一 个产业 , 有其合理性 。这 种划分体 现 了教育 的经济 功能 , 有 助于发挥教育在 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 有助于唤醒社会各 界对教育的关 注, 以形成全社 会重视教育 、 举办 教育的 良好 局面 ; 有助于教育改革 目的的确定 , 使教 育改革 始终 围绕 国 家经济建设来进行 。因此 , 近几年来教育产业化的发展 虽然 饱受争议 , 但在一定 意义上推动 了我 国教育改革与经济 发展 的步伐 , 这种正面的积极作用 主要表现 在 : 教育 收费减 轻了 公立学校对政府 的资金依赖 , 教育经费 的来源更加 多样化 , 有利于解 决教 育 自身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 教育产业化的
第3卷 1
第1 期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教研究版 ) 高
Ju a o hn cu nvr t o ehooy Hi e E uai td dt n o r l f agh nU ie i f cnl ( g  ̄ d ctnSuyE io ) n C sy T g h o i
Vo. No 1 131 . Ma 0 0 L2 1
对“教育产业化”争论的再思考
部 分教 育投 资人 的利益 , 同时又满足 了社会 成 员对教 育 的 多元化 需 求 。 因而 实现 了公益 。教 育 的市场
化公益 行 为必然 引 出教 育的 营利性 问题 , 育 能不 能营利 , 决 于我们 的政 策 选择 。一 些把教 育改革 教 取
过 程 中 出现 的诸如 “ 背教 育规 律” “ 违 、 破坏教 育公 平” “ 、 学校 乱收 费” 现 象 归结为教 育 产业 化的论 点 等
维普资讯
当代 教 育科 学 20 06年第 1 期 8
理 考
● 宁本 涛
摘
要: 随着 市场 经济发 育 的逐 步 成 熟 , 过 市场 对教 育的有 限介 入 来 向社 会提 供教 育服务 . 通 已
经成 为现代 国家普 遍存在 的 一种 处理公 益事 业与 市场 关 系的行 为模 式 。 市场 的有 限介 入既 实现 了一
一
维普资讯
理 论 纵 横 转制 学校等 多种 办学 模式 。我国民 众对 教 育 于 民 、 之于 民 ” 不 能推 托作 为 民 众代 表 的 责任 , 用 , 更 办 学校 、 的需求不仅 表现 在 能否得 到满 足 , 而且 表现在 究 竟能 不 能把学 校作 为财政 来源 , “ 育财 ” 发 教 。就 整个 学校 这样就 产生 了优 质学校 招生规 模 教 育 系统 来说 ,政 府应该 是教 育事 业 的最 大 出资人 。 够得 到怎 样 的满 足 。 事 因为 . 一个 国家 的教 育关 系到 整 个 国家 、 民族 和 最 广 有 限和民 众对 优质教 育需 求 不断 提 高的激 烈矛盾 。 仅 就近 入 学 ” 则 , 然 是将 问 原 显 大 人民 的利 益 , 而政 府 作 为全 体 人 民 的代 表 , 无 旁 实 证明 , 仅依 靠 政 府 “ 责 题解 决简单 化 了。 育从 政 府包揽 办 学走 向社会 自主 教 贷 。 育行 政部 门对 学校教 育依 法监 督 、 教 管理 , 他政 其 才是解 决这 一 问题 的现实 出路 。因为 府 部 门对 学 校管 理 必 须依 法进 行 , 坚决 禁 止 “ 车收 和 多元 的经营 , 搭 以 多元化 的方式 经营教 育 不仅能 盘 活教 育存量 资源 , 费、 雁过拔 毛 ” 的现 象 。 其 次要实现 办 学主体 的多元化 。坚决贯 彻 《 中华 提高教 育 资源 的利 用效 率 , 还能 吸 引大量 的社 会资 金 放 增 促 人 民共 和国民 办教 育促进 法 》 ,积 极鼓励 社 会 力量办 投入教 育 , 大优 质教 育 , 加教 育供 给 , 进 教育均 学 。我 们在 坚持政 府对教 育 责任 的 同时 , 也要注 意 到 衡化和 教 育机会 的平等 。同时 , 经营 教育还 可 以使 学 模 运作 方 式 呈现 百 花齐放 的局面 , “ 穷国办 大教 育” 的现 实 国情 ; 看 到私 立贵 族学 校带 校 的教 育 目标 、 式 、 在 灵活 的教育 体 系。 来 的不平 等 的同时 , 不要忽 视民 办学 校和 职业 培训 形成富 有特 色 的多样 、 也 众 所周 知 , 中国 的教 育产 业实 践 的确是 在理 论探 机 构在 满 足 国民 教 育 需求 和 实现 劳 动 力转 移 方面 所 做 出的 巨大贡献 。当然 , 民办 教育 当 中出现 的 不如 意 讨远 未 取得 一致 的情况 下进行 的 。 因而 , 实际 的操 在 之 处 , 应 当作 为 我们不 鼓励 、 不 不支 持 , 甚至 反对 它 的 作 过 程 中难 免存 在 着理 论 指 导 不成 熟 和实 施 配套 措 具体说 来 , 理论 上 , 在 一些人 理 由 。 应该作 为发 挥政府 监督 、 范 、 理 职能 的理 施 准备 不足 的双 重弊 端 。 而 规 管 由 。办 学主体 多元化 , 够在 学校 和学校 之 间形成 竞 对 教育 产业化 的误解 是把 产业 化等 同于 市场 化 , 学 能 把
我国职业教育产业化再论文
我国职业教育产业化再思考摘要:通过对职业教育特殊性、职业教育产业化定义梳理、职业教育产业化特殊性的分析,认为职业教育产业化在理念上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着人才缺乏、政策桎梏和职业教育主观努力不足等困难。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业化;特殊性尽管教育产业化受到很多学者的责难和非议,但是对于职业教育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学者们却又出人意料的一致同意——职业教育最适于产业化办学。
[1]但是,十年的职业教育化改革喜忧参半:一方面,职业教育与市场和行业越来越接轨,培养的学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认同;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并没有通过产业化实现经费收入、办学效率提高等起初设计的效果。
因此有必要对教育产业化重新进行界定与梳理。
一、职业教育产业化的定义从学理角度,职业教育产业化的定义并不准确,在英文中相对应的常见的翻译是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ialization,产业化这个词汇的词根来自于industry,本意为工业,多侧重标准化和市场化,是让职业教育紧贴市场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但是中文里并没有十分准确的对应词汇,标准化隐含着机械、刻板,市场化隐含着金钱最大化,最终翻译成的产业化,也引起了产业化定义的大纷争。
当前,对职业教育产业化的定义可以分为:一是教育要与市场接轨,核心词是“社会经济需求、理顺关系、产学研结合”。
[2]二是通过市场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把教育办成产业,核心词是“市场、产业、企业、交换”。
[3]三是按企业的方式运作,遵循经济规律,讲究投入产出之比。
核心词是“企业、投入产出比、按要求索取报酬”。
[4]四是依托科技孵化,以教育产业为基础发展的相关产业的产业化,核心词是“面向市场、实践、科技孵化、高素质学生”。
这四个方面,都重视面向市场,借鉴市场规律管理学校,转变教育消费观念为教育投资观念。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职业教育产业化的定义应是:职业教育面向行业和市场进行的改革,其中教育内部改革培养体制和管理制度,以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教育外部改革融入市场经济大环境,利用自身资源去获得要素报酬。
“教育产业化”学术论争:分歧与共识
济 社会 发展所 普遍 需要 的一种产 业 来发展 。l ”3
*收 稿 日期 :O7 9一l 20 —0 8
作者简 介: 王秀成 (95 )男 , 16一 , 山东无棣 人, 山东大 学研究 员, 山东师范大学教 育学院博士研究 生 ; 王连森 (92 17一 山东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 中心改革发展研究室讲师 , 博士 。
摘要 : 教育是否 需要产业化?何种 类型、 哪个层 次教 育需要产 业化 以及 多大 程度 上产业化 的 学术 之争本 质 上是教 育属性及 教育发展途径科学选择之争。通过研 究 18 2 0 99— 07年 间发表在 C S I SC 来源期 刊上关于“ 育产 业 教 化” 论争 的论文 , 通过 文献要点梳理 , 明正反 两方—— “ 育产业 化支持 者” 教 育 产业化 反对 者” 辨 教 与“ 的分 歧 与共 识, 由此从理论 的角度论证教 育在 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并探讨加快发展教 育的途 径。 关键词 : 教 育产 业化 ; 教育属性 ; 育发 展 教
像其 他方 面 的投 资一 样 , 必须 有 回报 …接 受 教 育 不
仅仅是 一 般意义 上 的 消费 支 出 , 主 要 是 一 种投 资 它
…
业化 支持 者 ” 教 育产业 化 反对者 ” 与“ 的争论 发 现 , 虽
然双 方言 辞激烈 、 氛 紧 张 , 仔 细研 读 , 非 针 锋 气 但 并 相对 、 格 不 入 , 是 你 中有 我 , 中有 你 , 有 分 格 而 我 既
最大 化 。在市 场 经 济 条件 下 , 资办 教 育 办 大 学 就 投
问题 的理 论探 讨和 实践 探索 。其 中 , 于 “ 关 教育 产业 化’ 的讨 论 尤 为 突 出 和 激 烈 。笔 者 通 过 研 究 梳 理
我国教育产业化浅析
也 经 过 长 期 的 争 论 才 确 立 其 主 导 地
位 。比如 , 国在 教 育 领 域 的领 头地 美 位 , 首 先 得 益 于 教 育 产 业 公 司 的 发 展 , 美 国有 不 少 从 事 “ 利 教 育产 盈 业 ” 投 资 公 司 。美 国 教 育 产 业 的 发 的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 育 产 业 化 就 是 指 在 国 民经 济 体 系 中 , 教 通 过 市 场 机 制 和 竞 争 机 制 的作 用 , 现 教 育 资 源 的合 理 配 置 , 实 促 成 教 育 产 业 自 身 的 良 性 循 环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 体 而 言 , 育 产 业 具 教
口收入 来 源 。
管 理 者 — — 政 府 转 换 了 对 教 育 及 教
育 服 务 的 态 度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承 认
教 育 的 非 公 共 产 业 属 性 和 教 育 服 务 的非 公 共 产 品 属 性 , r场 机 制 就 会 f = 『 迅 速地 在 教育 领 域发 挥 调节 作用 。 此 时 ,教 育 的 产 业 属 性 就 会 逐 步 显 现 出 来 。 从 经 济 发 达 国 家 教 育 发 展 的历 史 过 程 看 ,教 育 市 场 化 的 改革
化 有 两 方 面 的 内 涵:
展 还 得 益 于 接 受 外 国 留 学 生 , 该 项 收 入 是 美 国 服 务 业 第 五 大 出 ( ) 育 产 业 化 的 理 论 基 础 二 教 经济 学理论 基础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认 为 资 本 和 劳 动是 异 质
首 先 , 育 产 业 化 , 要 实 现 教 育 的 经 济 效 益 最 大 化 。 教 育 教 即 投 资 的 经 济 效 益 分 为 宏 观 经 济 效 益 和 微 观 经 济 效 益 。 教 育 投 资
教育产业化在中国尴尬与未来选择论文
试论教育产业化在中国的尴尬与未来选择摘要:论文简要综述了教育产业化在国内外发展的基本情况,认为教育产业化在中国面临困境是由教育产业化提法的不科学性、教育产业化概念的泛化和异化理解、现实困难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提出应从产业经营、产业运作的微观主体、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等多个角度推动教育产业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育产业化;产业投资;产业经营2004年,教育部表明了“教育部历来反对教育产业化”的立场,教育产业化面临全面叫停,争论与实践都陷入低谷。
教育产业化遭遇如此尴尬,又何去何从?从教育产业化发展在国内外的基本事实出发,分析教育产业化在中国遭遇尴尬的原因,对于认清事实和教育产业化发展的未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产业化在国内遭遇的尴尬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开始实施“双轨”(即公费和自费)并存的制度,这是中国寻求市场配置教育资源的开始。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教育产业化发展的思想被再次推出,但也出现了许多公众所垢病的现象。
2004年,教育部相关领导在不同场合,分别表明“政府没提过教育产业化”的立场,教育部的观点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不承认把教育产业化作为教育政策”到“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在中国面临被叫停的尴尬。
二、教育产业化在中国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教育产业化在中国从提出到实践的道路异常艰辛,其间遭受了太多的质疑,到目前已陷入困境。
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1.教育产业化提法的不科学性引起争议。
通常教育被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海外留学教育等,也可以被分为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
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服务产品的外溢性的不同,产业化的程度也应不同,义务教育不能产业化,而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可以产业化。
2.教育产业化的概念被严重泛化和异化。
一是对教育产业化的泛化理解。
一提到教育产业化人们会立刻想到中小学等义务教育领域的产业化,忽略教育产业化科学内涵对教育产业化在层次上的约束;二是对教育产业化的异化理解,比如简单的把“教育产业化”理解为“经济化”、“交易”、“向市场要教育经费”等。
教育产业的相关问题
教育产业的相关问题一、教育产品的性质(一)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比较。
通常说的第三产业指的是服务业,它提供的是一种服务。
这种产品按经济学的定义,分成三种产品。
即: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这三类产品的区别在于:1.享用是否有排他性。
公共产品没有排他性,任何人都可以享用,如公安、国防、司法提供的服务。
任何一个人,如果他要打官司,尽可以上法院去,法院不排斥任何人,没有排他性。
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则是有排他性的。
2.消费的数量是否受到限制。
公共产品消费的数t是不受限制的。
比如你遇到这个问题,去打官司;你碰到那个问题还可以去打官司,这是不受数l限制的(不是说一个人一段时间内只能打一种官司)。
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都要受一定数量的限制。
3.服务的费用谁来负担。
凡是享用某种服务,都要付出二定的价钱。
但谁来负担,则因产品的性质不同而异。
公共产品是通过税收来支付的。
比如:你家里被盗,你求助于公安局,这种服务的价格是由税收来提供,税收是由全国纳税人来承担的;准公共产品在支付这种费用时有一定的规定,比如某一个协会、某一个俱乐部对自己的成员是一种价格,对外面人是另一种价格;私人产品是有价格的。
它的价格根据提供服务的单位和市场的需求来制定。
(二)教育产品的类型。
教育产品同样分成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1.什么是公共产品的教育?义务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各种特殊教育一般都属于公共产品。
以义务教育来说,只要你到人学年岭,学校就一定要接收;人们都能从广播电视台教育台学到应有的课程;还有工读学校、残疾人教育等,像这种类型的教育都叫公共产品。
它们是没有排他性的,费用一般由全国纳税人来支付。
2.什么叫准公共产品的教育?某一个团体、单位、协会为自己的职工、子弟、会员、家属办的学校。
属于这个范围内的,可以享受一种优惠价格。
当学额有空的时候,可以按另一种价格向外招收学生。
这叫准公共产品的教育。
3.什么叫私人产品的教育?最常见的是私人聘请家庭教师,这是最典型的私人产品,它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支付价格的。
对高等教育产业化必要性的思考
黄 涛
( 肃 文 县 中寨 中学 甘 肃 陇南 7 6 0 ) 甘 4 4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 要: 育产 业化是 一个 争论 已久的话题 ,面对来 自不 同学者的观 点 ,本文在 分析 产业化含 义 的基础 上 ,并 结合我 国现行 高 教 等教 育 中存在 的一 系列 问题 ,提 出高等教 育产业化 的必要 性 ,及 其可 能产 生的 负面作 用。 关键 词 :高等教 育 ;产 业化 ;必要 性 中 图 分 类 号 : 4 G 6 文 献 标 识 码 _ ^ 文 章 编 号 :6 3 09 2 ( O1 1 7 — 9 2 0)1 — 0 0 01 2 0 0— 传 统观念 认为 教育是 非盈 利性 机构 ,我们 无需计 算教 育成 本 , 从 经济 上衡量 得失 。在市 场经 济环境 中 ,教育 领域 也难免 不引 入市 场经 济 因素 , “ 教育 产业 化 ” 这 一概 念 就 是在 这 样 的情 况 下诞 生 的。数 十年前 ,美 国斯坦 福 大学开 辟 了学校工 业 园 ,使教 学活 动 、 科 研 成 果 与 工 业 园 的 发 展 双 向 互 动 ,彼 此 推 进 ,最 终 形 成 了世 界 一 流的技 术和 知识密 集型 1 业开 发 区 ,这 就是 “ 二 硅谷 ” 。中 国借 助这 成功 的案 例 ,于是有人 提 出了 “ 教育 产业 化”概念 。 目前 ,我 国学 界 、政府及 其它 非政府 机构 等部 门纷纷 就教 育事 业 能否 产业化 ,该 不该 产业化 ,见 仁见 智 ,众 说不 一 。积 极 主张产 业 化者认 为 ,高等 教育 产业化 有利 于办 学主体 的多 元化 ;知识 经济 决 定 了高等教 育是 未来 最重要 的产 业 ;高等 教育是 一项 可 以带 动其 他产业 发展 的基础 产业 。保 守者认 为 ,高等 教育难 以适 应市 场的盲 目性 ;高等 教育 的办学 宗 旨并不是 为 了追求 最大利 润 ;产业化 容 易 使 政府 忘记 高等教 育 的公益性 和 自己对 高等 教育 负有 的责任 ,加 速 贫 富地 区的 教育水 平两 极分 化速度 ;产 业化 容易使 高校 轻视社 会效 益 ;产 业化会 损害 高等 教育 的 民主化 ;产业 化就是 放 弃所有调 节社 会公平 的行 政手段 ;高 等教 育具 有产业 性 ,但不 宜提 产业化 。反 对 产 业 化 者 认 为 , 目前 我 国 尚 处 于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的初 级 阶 段 , 不 适 宜 实行产 业化 :高 等教育 是一 种公 益性事 业 ,不应该 考虑 经济 效益 和 营利 。那么 ,到底 该如 何 以正确 的态度 对待 高等教 育产 业化 呢? 为 了对这 一 问题有 一 比较 科学 的 回答 ,首先 必须解 释清 楚 “ 么是 教 什 育产业 化”概 念的涵义 。 学 界就 教育 产业化 的概 念也存 在各 种解 释 。 “ 业”及 其与 此 产 相关 的 “ 业化 ”原本 是经 济学 的概念 ,其中 “ 产 产业 化”是 指某 种 产业 在市场 经济 条件下 ,以行业需 求 为导 向 ,以实现 效益 ( 包括 社 会效 益和经 济效 益 )为 目标 ,依 靠专 业服 务和质 量管 理 ,形成 的系 列化 和 品牌 化 的经 营方式 和组织 形式 。所 以笔 者 比较 赞 同教育 的产 业化 即是指 教育 作为 一种产 业 ,可 以提高 劳动 生产率 ,对 经济发 展 具有 长远推 动作 用 ;通 过教 育投 入 ,可 以拉动教 育经 济增 长 ,促 进 教育 事业 发展 的功 能和特 性 。从这 一概念 不难 看 出 ,该观 点并 不是 指高 等教 育完全 需要 按照 企业 的模 式来运 作 ,而是 指高等 教育应 该 运用 那些 有利 于提 高教育 效益 的产业 运作 方式 。照此 理解 ,高 等教 育是 否应该 产业 化 就不解 自明了 。而反对 高等 教育产 业化 的意 见 , 显然 不是从该 层面 来理解 的。 以笔者看来 ,高等 学校 内部机 制 的独特运 转特 点也是 高等 教育 可 以施行 产业 化 的内在要 求 与动力 ,换 言之 ,高校 内部运 作机 制 的 独特 性是我 国高 等教育走 向产业 化之路 的必然要 求 。 方 面 ,我 国高等 教育投 入 主体单 一 ,投 入不 足 ,尤 其在 中西 部 贫 困落后 地区这 种现 象更 为普遍 和严 重 。与之相 应 的是 ,中国教 育经 费的不 足与教 育资 源 的浪费并 存 ,强烈 反差要 求实 施产业 化才 能解决 这种 矛盾 。我 国高校 教育投 入渠 道虽 然不少 ,但 由于政府一 直包 办教育 ,教 育支 出大部 分源 于财 政性教 育经 费 ,但 自从 2 0 年 02 以来 ,国家 财政 性 教 育经 费 所 占 国家GD P比例 分 别是 31 % 、32 .4 .8 % 、27 % 、28 % , 而 目前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约 为7 左 右 ,其 中 发 达 .9 .2 % 国家 甚至 达 到9 ,经济 欠发 达 国家 也能 达到4 1 。而 我 国高等 教 % .% 育经 费 占GD 的 比例 只有06 P .%,与 世界 平均水 平相 比仍 有相 当大 的 差距 ,低水 平投 入并 没有 随着我 国综 合 国力的增 强实现 根本 改变 。 另外 ,我 国高校 的政 府拨 款基本 上 只能起 到 “ 血 ”作用 ,并没 有 输 反 映 出高 等学 校 的 实 际成 本 ,行政 色 彩 浓厚 ,财政 管 理 缺乏 透 明 性 ,所 以导致拨 款 的公平 和公正 性受 到普遍 质 疑 , “ 跑步 ( )前 部 ( )进 ”屡见 不鲜 ,可 以说是 一种 公开 的秘 密 。与之相 反的是 高 钱 校 间竞争激 励机 制引 入不 足 ,对 高校 提高 办学效 益 和 自主 融资 能力 的激 励不 够 。所 以,只有 实行 高等 教育 的产业 化 ,不断 引入激励 因 素 和奖励 机制 ,才可 能 为高等 学校 进一 步拓宽 教育 投资渠 道 ,突破
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利弊及其影响
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利弊及其影响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教育行业的体制改革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教育产业化的利弊争论一直在继续。
一方面产业化的教育有效解决了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其市场机制的过分引入又偏离了教育行业特有的本质,本文从利弊两方面探讨教育产业化,并分析其相关影响。
关键词:市场机制资源有效利用公共产品非经济效益正文:一我国的教育现状及困境①总的来说,由于受原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教育体制与模式的影响以及在深层次上我国文化传统的内在作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实行的是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
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㈠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按照世界有关标准,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500、600美元时,他们的平均教育预算应分别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2%、3.5%、4%。
但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数字,1994年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中,中中国仅为2.2%;世界平均水平为5.2%;就连一般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也分别为 3.9%和 3.0%。
我国以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总数1.4%的财力,支撑着占世界学历教育人口22.9%的庞大教育体系。
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以解决教育供求的矛盾。
这也是教育产业化的一个必要性所在,显然只靠财政支撑的教育供给是远远不够的。
㈡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我国自7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急剧扩大,初等教育相对萎缩。
高等教育在有限的财政教育拨款中超过20%,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从使用效率看,高等教育规模有限,毛入学率仅为5%,远远低于国际水平。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单位投入显然高于初等教育的单位投入,而初等教育的普遍性及其不可预测的附加效益使得做好初等教育对提高整个国家人民素质有更大的效益。
所以从社会效益来看,我们国家的教育投资结构是不合理的。
对教育产业化的伦理思考
对教育产业化的伦理思考摘要:教育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业,在21世纪人才的时代,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全球各国都在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发展新的教育模式。
教育产业化的声音应运而生,对此的争论也是不绝于耳,教育应不应该产业化,应不应该在中国产业化,教育产业化的弊端是什么,本文将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教育产业化可行性弊端The ethical considerations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education Abstract:Education is a career which related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n the 21st century of talented person's age, education is more important. All the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developing education, by increasing education investment and developing new education pattern. The voice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education arises at that moment, otherwise, the argument is still reverberating. Dose the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What ar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will be further discussed.Key word: Education;Industrialization;Practicability;Defects一、前言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关于教育产业化、市场化这一事关国家重大政策、事关教育健康发展、事关干家万户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一经提出就引起社会争论。
对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再认识
19 99年 ,第 三次 全 国教育 工作会 议 提 出将 教 育作为 先 导性 、 局 性 、 全 基础 性 的知 识 产 业 后 , 育 产 业化 教 遂成 为经 济 学家 和教 育 理论 界讨 论 的热 点 。高 等教 育 是否 能产 业化 从此 便 成 为教 育界 的热 门话题 延续 至今 。 2“ .高等 教 育产 业化” 涵义 。 于高 等教 育产业 的 关 化 的 内涵 。 目前有 多 种 不 同的理 解 。有人 认 为 . 高等 教 育产业 化 。其 指 向主 要是 如何 运 用产 业 发展 的理 论来 重新 审 视高 等教 育 的功 能 ,以及如 何 运用 现代 企业 的管 理 方式 推进 高 等教 育改 革 ;有人 认 为 ,高 “ 等 教育 产业 化 ”是 指对 高 等教 育 领域 内普 遍存 在 的 政 府 大包 大 揽 、 有 市 场 观 念 、 乏 竞 争 机制 、 重 没 缺 不 视 办学 效率 等 种种计 划 经 济体 制 下 的非 产 业 特征 进 行 彻 底改 造 , 以筹 集 、 吸纳 教 育 经 费 为 手段 , 以提 高 教 育质 量和 扩 大教 育规 模 为 目的 。实 现教 育发 展 机 制 的根 本转 变 ; 也有 人认 为 , 业化 中的“ ” 产 化 既可 以
一
、
高 等教 育产 业化 的含 义
1 .理论 来 源。高 等教育 产业 化 的理论 源 自予西 方 。在 西 方 国家 , 育投 资一 直被 视 为生 产性 投 资 。 教 因此 。 自产 业化 理论 产生 以来 。就把 教 育 视为 “ 产 业 ” 归入 第 三产业 中 。西 方 的 “ 力 资本 ” 论 在论 , 人 理 及 教 育产 业 时也 提 到 了教 育 的 “ 费性 ” 与 “ 产 消 生 性 ” “ 费性 ” 。消 指学 校 和受教 育者 为获 得 未来预 期 收 益 而进 行 的一种 必要 的投 资 。生 产性 ” 则是 指 包 括 “ 教 育 的投 入—— 产 出行为 在 内的 一种 特 殊 的生 产 过 程 。教育 既然 作 为一种 生产 过程 。 就必 然要 遵循 市 场
教育产业化的不可行性分析
支出;法国有9 %的经 费由政府季担 , 2 学
校 另 筹8 日本 由于 私 立 大 学 、 立短 期 %; 私
的, 也是正 常的 , 因为 目前本来就没 有一
个 公 认的 教 育 产 业 化 的 标准 。
大 学 分 别 占本 科 大 学 和 短 期 大 学 的 7 .%和8 .%, 以总体上 看 , 36 47 所 日本各 高 校 自筹经费和学 费分别达 到1 %和3 %. 9 4 但政 府拨款仍 占总额的4 %。0 7 虽然 我国 仍 是“ 公立” 高校 一统 天下 的局 面 , 比 相 较而言 ,对于我们还 当以美国的高等教 育最具借鉴价值。 我们不妨 就以美 国高校收 人的三大 来源为参照 系, 简单分析 一下我星最 有可能实行 产业化的高等教 育是否具 备 产业化的条件和能否实行产业化。 首先看政府拨款 美国的政 府有联 邦 、州和地 方之分 资助方式 有合同拨 对暗佛 、 鲁 . 耶 斯坦福 等私立 高校 的资助 金额 超过了 多是隶属 于各州政府 的公立 大学 ,分 别 占私立高校 的1 . 其总 数 5 %( 9 甚巨 )公 立高校 的1 .%; 、 03 而州政府和地 方政府 则几乎是将经 费悉 数划拨给了公 立高 校 ,两者相加 占到 公立高校经常费 的4 .%以上 。在我 星 . 政拨款虽说 仍 54 财 是各高校 的主要来源 ,统 计数 字表明它 能占到各校事业费 的六 、 七成 , 但是谁 都 清楚 , 这是一种“ 基本 工资式 的算 法。在 工资外收 人超过或者说远 远超 过工资内 收入的今天 , 光靠薄 薄的一沓工资是 . .
人 的 2 0%的 学 费 ( 立 1 .%、 私 立 4 公 5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 需 要 说明 的是 , 教 育产 业 96 。 就
关于教育“产业性”与“产业化”论争的剖析
产业 性 是 以公 益性 为前 提 的 。其 特 殊 性 表
动市 场 化 ,教 育 机 构 企 业 化 ,学 生受 教 育
投 资 化。 而企 业 可 以 多种 经 济 成 分 ,国 民
现为 :
1 教育 目的的非营利性: 教育的价值 教育也应该搞 私有制学校;企业讲投资讲 尺度 在 于 育 人 ,它 以生 产 高 素 质 的 人 才 , 回报 讲 利 润讲 分 红 ,学 校 也 应 讲 投 资 、讲 为社 会 各 行各 业 提 供高 质量 的人 才 为最 终 回报 讲 、 利润 讲 分 红 ;总 之 凡 是企 业 可 以
农业 、 业 、 通 运 输 业 、邮 电通 讯 业 、 工 交 商
教 育产 业性 的再确 证
是 具 有 生 产性 的集 合 体 ;在 商 品 经济 社 会 过 程 往 往强 调 效 益 的 即 时性 ,而教 育 过 程 费 ,虽以盈利为 目的却仍能享受教育用地 中 ,产 业 生 产 的 产 品使 商 品 ,因此 产 业 还 周期长、见效慢受教育规律和人 的身心发 和 免缴 各 种 税 费 的 优惠 ,于 是 ,投 资教 育 具 有 商 品性 。 展规律 支配具有滞后性 ,这样就不能按经 领域大发教育财以积累壮大私人资本,就 长 期 以 来 ,我 国的 教育 一 直 是 一 种 公 济 效 益性 原 则 来 办 教育 ,所 以 不能 把 教 育 成 了一 些 民营 资 本 的最 佳 选择 。 ( )一 些 2 益 性 、福 利性 事 业 ,由政府 包办 。市 场 经 过 程 和 生 产 经 营过 程 混 为一 谈 。 地 方 官 员在 教育 产 业 化 的旗 号 下 不 仅将 其 济 体 制 的建 立 ,科 技 的 发展 ,以 及知 识 经 3 教 育 产 品 的 多 佯性 : 育 产 品 是 指 权 力范 围 内的高 中 、技校 这 种 非 义务 教 育 、 教 济 的 出现 ,使 得教 育 的地 位 逐 渐提 升 ,成 通 过 教 育 与 训 练 培 养 出 的 人 的 劳 动 能 力 、 阶段 的国 有 教 育 资源 出让 给 民营 资本 ,甚 为 全 社会 关 注 的 焦 点 。如 今教 育 已不 仅 仅 知识 、智 力 、思 想 品 德 、身心 素 质 、科研 至 对 承 担 义 务 教 育 的 小学 、 初 中也 不 放 是 上层 建 筑 的 组 成 部分 ,也 不再 是 单 纯 的 产 品 以 及提 供 的各 种 教 育服 务 。4 由于 教 过 ,把 优 质 的高 中 、初 中 、小学 以 “ 制” [】 改 消 费事 业 ,而 成为 包 括 物 质 生 产 、精 神 生 育 的最 高 目的是 使 受 教 育 者得 到 最 大程 度 的 名义 卖 掉 。 ( )教 育 产 业 化 成 了政 府 推 3 产 和 人才 生 产 的现 代 社 会整 体 生 产 系统 的 的 发展 而 不 同 的 受教 育 者 的 实 际 能 力 、要 脱责任的借 口。众所周知,政府负有教育 基 本要 素 。所 以教 育要 发挥 对 经 济 的促 进 求各 不 相 同 ,所 以 ,教育 就 不 能 像 一般 企 投资责任有法律 明文规定 ,但现实 中诸多 作 用 ,必 须 介 入 资金 市 场 、物 资市 场 、人 业那 样 对 产 品 的规 格 、质量 有 一 个 严格 统 地 方 政 府 却 可 以 置 法 律 于 不 颐 , 随 意 挪 才市 场 、信 、 场 等 ,必须 遵 循 产 业规 律 皂市 用 、挤 占 、克 扣 、截 留 、拖 延拨 付 和 顶抵 的标 准 。 办 事 。 因此 ,产 业 属性 已成 为 我 国教 育 的 预 算 内教 育 经费 ,致 使 教 育 经 费投 入 不 仅 由此 , 们 可 以说 教 育 是 一 种 特殊 的 我 4 重要属性 。19 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 第 产业 ,之 所 以特 殊 ,是 因 为产 业性 只是 教 没 有 增 加 ,反 有 相 对 减 少 。 ( )教 育 产 业 99
关于发展教育产业问题的思考
济、 文化服务的现代人和现代生产工作者 。现代教育 已具 有了古代文明社会教育所 不具有 的和科技 、 生产 、 经济等
的密切联系甚至直接联 系 , 并为之服务的职能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 立后 , 由于强调 以阶级 斗争 为纲 ,
中图分类号 : 51 G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8 54 (020 — 02 0 1 — 6520 )1 07 — 7 0
来看 , 这个时代的教育和政 治、 教 、 宗 伦理一起 , 确实都 是 上层建筑。这既符台 当时教育的实际 , 也符合 当时人们 的
认 识 水平
0 引
说明, 那时的教育和政 治、 教、 宗 伦理 一起 , 都是政 治统治 的工具 。从 马克思 主义关于经 济基 础和 上层建 筑 的观点
筑, 还是生产力。直到现 在 , 场争 论仍然 没有结 果 。宴 这 践证明 , 把教育简单地纳人 上层建 筑或生 产力 的范畴 , 并
不正确。教育具有二重属性 . 即教育 既是上层建筑 的一 个
组成部分 , 要为社会的经跻 基础 和政治 服务 ; 同时 , 教育也
是生产力的一部分 , 通过发展教育 , 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
收稿 日期 : 0 1 2 1 2 0 —1 —0 作者简介 :李秋波(9 2 ) 男 , 1 6一 , 山东人 , 西安石油学院高级 政工 师. 主要从事高 等教育管理方面 的研究 。
言
现 阶段 , 由于存在着广大人民群众 对教育 的强烈需求 与现有 的教育供 给严重不足 的矛盾 , 教育 问题成为垒社会 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 , 有人提 出了“ 教育产业化 ” 的 问题 , 并引起了一场全 国性 的太讨论 。本文试就教育 的本
“教育产业化”的论争能否叫停?
S pec al epor i R t
“ ” , 为” ” 化 字 因 化 有彻 头 彻 尾 , 里 彻 外 的 彻 歧义。
谁来为教育乱收费负责 ?
看来 这场论争可以叫停了 , 给教 育产
业 去 ” ” 也 许 能使 纷 纷 扰 扰 的 理 论 界 达 化 , 成 一定 的 妥 协 在 教 育 产 业 发 展 教育产业化 " 的论争能否 叫停
谷 月 1GuY e u
减缓 了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 : . 二 带来了
“ 教育产业 化 ” 以成 为过街老 何 鼠?
不 过 . 管 是 教 育 部 还 是 纪 不 种种教育乱象 : . 三 导致教育的社会形象和 反 ” 育 产 业 化 ” 没 有 表 示 反 对 教 . 公信力受到损害 。 业 “事实上 . 9 年 中共 中央 雨 。 在1 2 9
有私人性 .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
业 教 育 提 供 的 是 一 种 准 公 共 产 品
厉谴 责7 民大 学校 长纪宝成列举 了教 育 人
产业化阻碍教育发展的三大罪状 : , 一 明显
都是 “ 字惹 的祸 化“
性部分由政府购买 . 私人性部分t
维普资讯
质。 对于 国家而言 , 教育不仅是一种公益事 力、 提高效率 , 个人分担一部分教育成本等 不 断 扩 大 教 育 资 源 的 供 给 和 提 高 教 育 质 业, 还是具有很高经济 回报率的战略产业 , 概 念应 当 说 已 经 被 社 会 普 遍 接 受 。 无论 支 量 , 足供 需 平 衡 , 能 从 根 本上 遏 制 教 育 满 才 教育 的发展需要打破封 闭, 引入市场竞争 持 还 是 反 对 教 育 产 业 化 , 这 方 面 是 有 共 乱 收 费 。 在 识的 , 争论 主要在教育产业 与 化 不化 的机 制 , 建立 多样化的渠道 。 发展 教 育产 业 . 教 育 市场 加 教 建立 增 ” 发展 教育 产业 的积极提 倡 者和实 践 上 。 育资源供给 , 无疑是遏止教育乱收费的一个
教育产业化争议辨析
教育产业化争议辨析" 教育产业的理念大致出现在1980年代中期,理论界关于教育产业化的争论长达十多年,反对者主要从教育的公益性出发,在价值层面质疑产业化、市场化的主张;支持者强调教育所具有的产业性质,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产业的发展是无可争辩的基本现实。
最近,教育部负责人严词否定“教育产业化”的提法;由于现实教育中的种种乱相,饱受其苦的家长和社会舆论几乎一边倒,强烈声讨“教育产业化”。
显然,教育产业化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是混乱而面目不清的,有必要作一番疏理。
一、“教育产业化”的理论之争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并不“邪恶”。
在计划体制下,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教育的公共性、公益性,进而认为教育只能由政府投资举办,形成国家垄断、包办教育的困窘局面。
教育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的引入,使我们认识教育既具有公共性,也具有私人性,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提供的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其公共性部分由政府购买,私人性部分作为个人的自我投资,由受益者个人购买。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也具有提供教育服务的交易性质。
对国家而言,教育不仅是一种公益事业,还是具有很高经济回报率的战略产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打破封闭,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建立经费多样化的渠道。
1980年代发达国家以及最近日本被称为“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改革,即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改变政府干预过多的治理模式,增强高校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
其主要内容包括:减少国家-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资比例,增加非国家的(包括市场、个人和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强化高等教育与私营经济部门和工商界的联系;加强私立-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扮演的角色等。
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教育具有某种产业性质,教育需要引入部分市场机制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个人分担一部分教育成本等概念应当说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
无论支持还是反对“教育产业化”,在这些方面是具有共识的,争论主要在教育产业“化”与不“化”的认识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ul. 2006, Volume 3, No.7 (Serial No.20) 美中教育评论 US-China Education Review, ISSN1548-6613, USA36对教育产业化争论的再思考——兼论学校的条件产业化杜东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上海 200062)摘 要:本文在对教育产业化争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导致“争论”并非针锋相对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同论者对一些前提性概念如产业等的认识存在差异,因此,作者对关乎“争论”的一些前提性概念进行了厘定。
最后,重点分析了学校的特点,认为学校具有不同于企业的存在价值,它只有在特定约束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产业化,否则将失去其对于社会的意义并终将损害个体和群体的利益。
关键词:产业;教育;学校;教育产业化;学校条件产业化在过去的20多年里,关于教育产业化已有过三次比较大的讨论。
第一次是在80年代中期,第二次是在90年代中期,第三次是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前后。
其中,以第三次讨论最为广泛、深入,参与讨论的人员已不限于教育界的学者和教育机构的管理者,经济界的学者和有关经济机构的管理者也参与其中。
之后,虽然言辞激烈的争论已相对较少了,但有关文章仍屡见于各种报刊和杂志,对三次大讨论进行总结的综述性和评论性的文章也不在少数。
[1]在2004年1月6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长周济对“争论”做出了官方总结,指出,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把教育产业化作为政策,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不能把其同企业等同起来。
如果政府提倡教育产业化就会导致追求教育投资利润的最大化,会对教育的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削弱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保证社会公平的作用。
[2]随后,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进入了低潮。
笔者认为,无论教育产业化这个名词有多么可怕,或是教育产业化的内容有多么危险,抑或不同的论者有多么大相径庭的观点,我们首先应该敢于面对,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把婴儿连同洗澡水一同泼掉”。
一、教育产业化到底具体指什么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对另一问题的回答,即教育是不是产业。
如果回答是,自然就不存在教育产业化之说了,该提法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反之则存在产业化的可能,并由此产生了逻辑地推演其它命题的空间。
当然,教育也不一定非得做出关于产业的是与否的二元判断。
事实上多数论者也正是围绕教育是不是产业这一基本问题展开的。
为了方便分析,我把不同论者对这一基本问题的观点分为三类:一是认为教育是产业;二是认为教育不是产业;三是认为教育既可以是产业,也可以是非产业,还可以是产业与非产业之间的任何一种存在状态。
在上述三类观点中,持第一类观点的人较少。
他们主要是依托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研究成果,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认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已不再是一项纯消费性的活动,而是一项极具投资性的活动,教育已经成为了比物力投资更重要的生产要素,它不仅对个人,而且对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持第二类观点的人也较少。
他们主要是用教育规律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他们看来,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作者简介】杜东东(1981- ),男,山西洪洞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
培养的过程。
而产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这两者是有冲突的。
教育必须坚持教育的本质。
纵观世界,没有哪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把教育视为创收的产业,把学校当作盈利的企业,也没有哪一个学校打出招牌要像办产业一样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
[3]第三类论者秉持的是一种中间道路。
他们依据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对教育产品的属性加以分析并以此判断教育是不是产业。
他们根据教育产品(指教育服务)是否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认为不同层次的教育其属性不同。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义务教育服务是一种纯公共产品,因而不是产业。
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一种纯私人产品,因而是产业等等。
[4]袁连生则认为,公共产品理论对产品属性的分类是从产品的消费特性出发的,因此,包括义务教育在内,几乎所有的狭义的教育服务都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应该参与提供。
[5]由上可知,论者们争辩时很少对一些前提性概念如产业等加以界定,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争论”常常并非针锋相对。
产业经济学认为,在人类生产发展的历史上,产业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在社会分工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分工协作发展的结果。
[6]为了比较清楚地区分人类各式各样的生产方法及生产的千万种不同的产品和国民经济统计的方便,当前,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产业分类标准。
从80年代中期起,我国按国际惯例把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作第三产业,教育也包含其中。
[2]如果从这个层面看,教育当然是产业,而且根本就不存在产业化的问题了,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争论”中所涉及的产业概念不同于产业经济学中所界定的。
其实,产业一词是介于实践与理论之间的一个多义词。
出于研究目的使然,我们只关注后者。
《辞海》对产业一词定义道:“产业指各种生产的事业。
”[7]即产业必须具有生产性,必须是事业。
何谓生产性?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人们对生产性的看法在不同时期是不相同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人们对生产性的看法发生了几次变迁,到目前为止,尤其是在西方,大多数人都比较赞同以下观点,即科学家、教员及文武官员几乎所有参与社会交换的劳动都具有生产性。
本文比较赞同这种观点。
这里事业一词的内涵也不同于常识判断中的指涉。
《现代汉语大词典》对其定义道:“事业,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济活动。
”我们可以把其等价地表述为组织性与求利性。
所谓组织性,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有机集合。
所谓求利性,就是通过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收益。
这样一来,产业必须具有生产性,必须是事业这一命题就等价于了产业必须具有组织性、求利性与生产性。
我们用I表示产业,用P 表示生产性,用O表示组织性,用E表示求利性,则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I = F(P,O,E)。
二、学校是不是产业呢?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学校在我国一直是作为事业经营的,故学校一直是作为一种执行国家特定教育任务的附属机构而存在的,是不求利的,因而不是产业,因此逻辑地具有了产业化的可能。
学校产业化,通俗地讲,就是要让学校像企业一样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以营利为目的的“四自”经营以提高学校的生产效率。
我们知道,学校是因为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才得以存在的,这是其不同于企业的最核心的东西。
几乎所有的论者都承认学校具有多种社会功能,而不单单是经济方面的。
它对于社会的价值远不止使受教育者累积了人力资本存量从而增进了社会福利水平,因此,不论学校采取何种方式经营,它都应该努力保证其正常社会价值的实现,否则,任何经营方式都将是丢掉了学校本性,对社会整体不利的。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是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
所谓机会主义倾向,是指在非均衡市场上,人们追求收益内在化、成本外在化的逃避经济责任的行为。
[8]在这种假设之下,我们继续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如果我们把学校都放归市场,让其像企业一样生存,结果会如何呢?会不会像亚当・斯密所说,市场机制可以巧妙地利用学校的利己心,把其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很明显,斯密只看到了人的利己心,而没有看到人们利己中损人的方面。
在损人利己的情况下,市场机制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是会受到限制的。
不难想象,很多学校的组织者会挖空心思地损害学员、从而间接地损害国家的利益以谋取私37利。
这种现象会不断发生。
或许从长期来看,市场会淘筛出一定均衡数量的不以损害学员、国家利益以换取短期经济收益的学校。
在没有外部力量冲击之前,这种均衡将一直处于一种互相满足的共生状态,然而,这种均衡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
教育研究显示,受教育者的成长与发展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将很难弥补等。
这从教育学的视角说明了纯粹市场竞争条件下学校产业化经营的危害。
不过,这并不是说学校绝不能产业化,只是说学校不能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产业化,不能在不加任何干预的条件下产业化。
学校像其它任何单位一样也需要追求效率,但只能有条件地追求,而不能简单地搬用企业的做法。
由于学校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与其产业化经营以追求利润之间不能很好地自发协调,因而学校不能完全产业化,而只能有条件地产业化。
这里的条件约束是,必须受到社会代理人——国家或民间机构的调控与监督以使其外部成本内在化。
至于学校应该在什么时候实现条件产业化,这取决于条件产业化与非条件产业化下学校整体收益的比较。
如上所述,长期以来,学校在我国一直是作为事业经营的。
政府包揽一切,如基本建设投资、人员工资、学校办学评估等。
政府耗费巨大的成本无非是希望学校能够充分发挥其广泛的、长远的社会价值。
问题是政府经营合算不合算。
如果政府不经营学校,只代表社会对学校进行调控与监督,使其有充分实现自身利益的权利的同时务必最低限度地达到社会的要求,即条件产业化。
如果调控与监督成本小于政府经营学校的成本,则政府应该选择学校条件产业化,反之就不能产业化。
也就是说,条件产业化下,政府或社会机构除了负有调控与监督的责任之外,它与学校的其它行为关系完全可以看作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关系,例如,政府或社会机构可以投资建校,然后把其租赁给个体或组织经营,并在一定期限内实现资本回收并获得利润。
当然,学校必须在政府或社会机构调控与监督的前提之下经营。
一言以蔽之,学校条件产业化是一种制度设计与安排,在这种制度设计与安排之下,学校追求私利的行为能够在“有形的制度之手”的引导下不断地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
参考文献:[1] 陈汉聪. 对教育产业问题大讨论的反思[J]. 江苏高教,2004(4):10.[2] 何小忠,刘华芳. 论教育作为“产业”并“产业化”的层级性内涵、边界和价值取向[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6.[3] 刘长明. 教育是永恒而崇高的育人事业[J].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66.[4] 且国山. 论教育产业化的特殊性[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2).[5] 袁连生. 论教育的产品属性、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及教育市场化[J]. 教育与经济,2003(1).[6] 刘志彪,王国生,安国良. 现代产业经济分析[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4.[7] 辞海[K].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4089.[8] 袁庆明. 新制度经济学[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3.(责任编辑:刘任丰、张冬玲)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