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选择题:测试学生对酸的性质、分类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2.填空题:考查学生对酸与各类物质反应特点的理解;
3.实验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并解释原因;
4.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5.深入思考酸的性质与环保、健康之间的关系,撰写一篇短文,探讨如何减少酸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6.开展小组合作,搜集与酸相关的资料,制作成PPT或手抄报,分享给全班同学,拓宽知识视野。
7.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碱性物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学习碱性物质打下基础。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做到书写工整、清晰。
1.复习课本内容,整理酸的定义、分类、性质等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2.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和应用题,旨在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酸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原理。
4.针对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现象和结论等。
b.基本概念与理论:讲解酸的定义、分类,结合课本内容,阐述酸的性质;
c.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酸的性质实验,引导他们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d.知识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e.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难点,鼓励学生课后主动复习。
4.教学评价设想:
b.采用图表、动画等多种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示酸与各类物质的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c.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白莲学校黄秋霞一、教材分析(一)《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材所处地位:本节课内容处于第八单元《课题2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二、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本班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集体荣誉感强,操作能力较强,协作能力较好.2、已学有关知识(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4)酸碱指示剂;(5)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学生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三、教学目标确定:根据教学大纲、教材设计和学生情况,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的化学性质.(2)培养学生固体取用、液体取用等基本的实验技能。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2)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初中化学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目标:
1. 理解酸的化学性质
2. 掌握酸的一般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能够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验证
二、教学内容:
1. 酸的一般性质
2. 酸的物理性质
3. 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酸的物理性质
2. 酸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方法:
1. 讲解
2. 实验观察
3. 实验验证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入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学习酸的一般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讲解和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酸的一般性质和物理性质。
3. 学习酸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验证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酸的化学性质,加深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4. 总结:通过小结和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让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
2. 思考酸的化学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板书设计:
酸的化学性质
1. 一般性质
2. 物理性质
3. 化学性质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需要继续巩固和拓展知识。
在教学中加强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化学酸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酸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的定义和常见的酸的性质;
2. 能够区分强酸和弱酸;
3. 能够简单地进行酸和碱的实验性质鉴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酸的性质及其实验性质鉴别;
难点:强酸和弱酸的区分。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乙醇、蓝石蕊指示剂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与酸有关的实际生活课例,引导学生思考酸是什么以及它们可能具有的性质。
二、展示
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酸的定义和常见的酸的性质,让学生对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实验操作
1. 实验一:酸与金属的反应
将少量的盐酸滴入试管中,然后将锌片放入试管中,观察两者之间的反应现象。
2. 实验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并加入酚酞指示剂,再滴入适量的盐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酸的性质,包括:有酸味、能导电、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等。
五、强化训练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区分强酸和弱酸,探讨其在实验中的表现。
六、课堂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就酸和碱的实验性质鉴别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七、课堂小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酸的性质和实验鉴别方法。
八、布置作业
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加强学生对酸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酸的性质和实验鉴别方法,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常见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常见酸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2.掌握常见酸的酸味、酸黏性、导电性等性质。
3.学会使用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
二、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及其特征。
2.学会使用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不同酸的化学性质的差异。
2.学生学会使用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复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 学习常见酸的化学性质首先,老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什么是酸,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接着,教师通过板书展示、图片和视频示例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具体包括:•酸的酸味:让学生观察和嗅闻一些常见酸的物质,并描述它们的酸味。
•酸的酸黏性:学生可以自己尝试将一些常见酸滴在玻璃片上,并观察它们的酸黏性。
•酸的导电性: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酸的导电性,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验证该特性。
3. 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在学习了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示范,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酸的钙化:通过将酸与石灰石反应,产生气体的特点来鉴别常见酸。
•酸的蚀刻:通过将酸液滴在金属上,观察金属的变化来鉴别常见酸。
•酸的变色:通过将酸溶液与酸性指示剂接触,观察颜色的变化来鉴别常见酸。
4. 综合练习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可以利用选择题、填空题、实际操作等形式,考察学生对常见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5. 小结与反思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提醒学生课后需要复习的重点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提出自己对本节内容的思考和反思,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以常见酸的化学性质为主线,结合物理实验和学生的观察感受,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常见酸的特性。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说课课件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
谢谢指导!
EXIT
EXIT
教 学 流 程
运用现有教学设施,创设情境,为 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 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 程如下:
EXIT
教 学 流 程
◆体。归纳推理出酸的化学性质。由浅入 深,由简单反应到复杂的化学反应逐步 通过已知的一些化学性质加以实验验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结合已有知 识探究出酸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说课课件
酸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初中化学十单元酸和碱的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的内容,包括酸的物理 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
◆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在学生已学过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用途的基础上,学习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研究酸 的化学性质对以后参加实际工作或进一步深造都是 很有必要的,同时只有让学生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才能使他们进一步掌握酸的通性,所以本节内容在 本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EXIT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系统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 ●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EXIT
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和《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酸的化学性质
EXIT
教 学 方 法
◆1、讲授法。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 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 ◆2、实验法。这是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学 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EXIT
学 法 指 导
◆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差,解决问题能力差的特点, 采用实验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期望 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启发学生叙述操作描 述现象会做记录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参与进 来,将得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最后将知 识转化为能力。 ◆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力求把讲授转变为启发 诱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 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 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与反思
第2课时酸的化学性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了解酸的通性及其原理,能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酸性物质的梳理和归纳,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酸的通性。
教学难点酸的通性及其原因。
情境导入前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及其物理性质,现在我们有两瓶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如何区分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索酸的化学性质。
合作探究探究点酸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盐酸、硫酸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实验活动1】酸与指示剂反应。
【实验操作】在白色点滴板上分别滴入两稀盐酸、两份稀硫酸,再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实验活动2】酸与活泼的金属反应。
【实验操作】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镁条、锌粒、铁片,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稀盐酸(稀硫酸),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实验活动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实验操作】在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分别放入一根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过一会儿取出铁钉,用水洗净,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实验记录】现象化学方程式铁锈+稀盐酸铁锈溶解,铁钉变亮,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2O3+6HCl===2FeCl3+3H2O铁锈+稀硫酸铁锈溶解,铁钉变亮,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2O33H2SO4===Fe2(SO4)3+3H2O归纳总结(以投影形式展现,可配适当图片或视频。
)1.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使无色的酚酞溶液不变色。
2.酸与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利用此性质在实验室可用酸制取氢气。
3.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利用此性质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铁锈。
课堂讨论铁制品除锈时,能否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没在酸中,为什么?(不能,因铁也与酸反应。
人教版初三《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初三《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一、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我校初三年级的学生,我校为省级示范性中学;三个班学生总体情况较好,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强,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4、酸碱指示剂5、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二、教材分析(一)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设计意图: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做所谓的“无用功”,急急忙忙地抛出“错位相减法”,这样做有悖学生的认知规律:求和就想到相加,这是合乎逻辑顺理成章的事,教师为什么不相加而马上相减呢?在整个教学关键处学生难以转过弯来,因而在教学中应舍得花时间营造知识形成过程的氛围,突破学生学习的障碍.同时,形成繁难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学生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3)、组织讨论法:鉴赏应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可越俎代包。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提出疑问,经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问。
强调学生的自主研讨,从而使学生完成对本课的学习。
(二)教材所处地位:本节课内容处于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1.2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酸在工农业和日常生活实践||中的重要应用,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
究
一
【活动一】浓硫酸的腐蚀性
[学生实||验]请三位同学表演“‘白水’写黑字”“水滴布||穿”“小木棍见‘水’变炭棒”。
[释疑]浓硫酸将纸、布、小木棍中的||氢、氧元素按照2∶1组成脱去,留下碳元素。
[小结]浓硫酸有脱水性:即炭化(是化学变化)
补充演示实验:“黑色面包”。
[过渡]浓硫酸性情暴躁,可我们实验室买的都是浓硫酸,我们如何||能安全地将浓硫酸稀释成我们所需要的稀硫酸呢?
倾听、记录、理解注意的知识点。
学生在讨论交流实验过程中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实验操作的||技能、分析问题的思路、表达交流的技能等。学||生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了酸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内涵。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将方程式、现象、性质联系起来学习,不要孤立学习知识。
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中碰到的“意外”现象,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注意:1.该反应中溶液变成黄色,是因为溶液中有Fe3+,而含有Fe2+||的溶液显浅绿色。
2.继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因为酸过量,||铁又和酸反应产生了氢气。
得出结论:利用金属||与酸反应可以除铁锈,但是除铁锈时应注意避免||长时间浸在酸中。
回忆、思考并参与讨论。
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有关问题。
描述实验现象,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生活中的化学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说课稿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酸的五大化学性质,熟练运用酸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相关实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3.互动白板:方便教师在课堂上实时展示和标注,提高课堂互动性。
4.网络资源:提供拓展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互动方式
为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我计划以下设计环节:
1.教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的应用实例,如柠檬汁、醋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就在身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酸的性质实验,如用醋与小苏打反应,观察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酸的性质打下基础。
3.提出问题: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提出与酸的性质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醋会与小苏打反应?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1.酸与盐反应的规律,尤其是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2.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初中学生,年龄大约在13-15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他们的认知水平在逐步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各异,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经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1 《酸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1 《酸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酸的性质,包括酸的味道、对蓝色石蕊试液的变化、与金属的反应等;–掌握酸的分类和常见的酸的名称、化学式;–掌握如何使用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观察和实验技巧;–促进学生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酸的性质,包括酸的味道、对蓝色石蕊试液的变化、与金属的反应等的介绍;–酸的分类和常见的酸的名称、化学式的掌握。
2.教学难点:–酸的性质的描述和观察;–酸的化学式的记忆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汁、醋、柠檬酸等,请学生尝试描述它们的味道,并与同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观察与实验(30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将几滴柠檬汁滴在蓝色石蕊试液上,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实验二:将锌片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有无气泡产生并记录;•实验三:将铁末放入稀硫酸中,观察有无气体生成并记录。
–学生观察酸的性质,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知识总结(20分钟)–教师总结酸的性质,包括味道酸、蓝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与金属的反应等;–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总结酸的分类和常见酸的名称、化学式。
4.拓展与应用(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未知溶液,引导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测试,并判断它们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
5.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酸的性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与同桌的交流和课堂的讨论,学生也增强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2.加强实验操作指导,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引入与酸碱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常见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以及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题与填空题: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与酸的性质相关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以检验自己对基本概念和反应规律的理解。
a.选择题: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1)酸性溶液的pH值范围是: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的定义,掌握酸的一般性质,如酸性溶液的pH值、酸与指示剂的反应等。
2.掌握常见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的化学式、物理性质及制备方法。
3.理解酸中的氢离子特性,以及酸与金属、碱、盐等物质的反应规律。
4.能够运用酸的性质进行实验操作,如酸的滴定、酸性溶液的制备等,提高实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酸的性质知识体系。
3.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酸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利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酸的性质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例如,通过醋的发酵过程来解释醋酸的性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酸的作用。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我是永兴中学杨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常见的酸和碱》的第二课时《酸的化学性质》,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流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酸碱指示剂区分酸和碱,酸的一些物理性质之后安排的一节认识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的一节常规课。
目的是通过对酸的有关化学性质知识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体会化学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
新课程改革要求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必须改变理念,将被动的探究方式改为学生主动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从心里愿意合作探究,达到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境界。
鉴于我对教材的理解,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认识酸的一些化学性质2: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提高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重点】:酸的相似的化学性质【难点】:酸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实验准备】:仪器:烧杯、胶头滴管、点滴板、镊子、玻璃片、短玻璃管等。
药品:食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生锈的铁钉、铜铁镁锌、变黑的铜丝、蒸馏水等。
有了教学目标做纲领,就不难确立教学方法,下面我将从说教学方法上谈谈我是怎样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的。
二:说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是一节课成功的必然因素,为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的理性之路,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1慧眼识酸2猜它是谁? 3除锈专家? 4盘点收获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三个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佳兴奋的状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的主动的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
王天伟
一、教材分析
(一)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
(二)教材所处地位:
本节课内容处于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
在酸的化学性质中,
酸与指示剂作用——应用性知识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复习性知识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新知识
而酸与碱反应(中和反应)放在本单元课题2学习,与盐的反应放在第十一单元,但是已经弱化。
《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9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零碎的酸的知识点,比如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4、酸碱指示剂
5、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在能力上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动手、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尝试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获得和构建知识。
三、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知识与能力:
了解酸的涵义。
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情感与态度:
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科学态度。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的确定: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难点的确定:
准确描述酸和金属及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现象和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法学法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
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
流程设计:
教学流程
教法学法
设计意图
环节 1
创设情境:展示标签脱落的稀盐酸、蒸馏水、氯化钠溶液三种
提出问题:你能找出其中的酸吗?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创设实际试验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做好进入新课的准备
环节 2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试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找出稀盐酸或稀硫酸
讲解法:试验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分组指导:指导各小组试验
学生:试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
掌握酸使指示剂变色的情况及本质原因。
环节 3
小组展示:学生分小组上台,在前台和旁边的黑板填写探究结果
归纳总结: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得出酸的两条化学性质
老师讲解,评价,引导学生归纳
学生应用对比,归纳
培养学生的描述和书写能力,能用简洁的文字描述现象,能准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通过个性的类比的到一类物质性质的方法
环环节 4
创设情境:用铝和稀硫酸反应,提出问题,为什么铝和稀硫酸反应比锌和稀硫酸反应反而慢?老师提示:铝的抗腐蚀性
学生思考,老师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讲解
学生联想,归纳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深化理解酸的化学性质
环环节 5
学生探究:用给定药品探究找出酸的第三种方法
归纳总结: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教师分组指导
学生动手、观察、分析、记忆
此为新知识,有细节要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要提示让学生能观察到全面的实验现象
环环节 6
记忆PK赛:给出本节课重要的10个反应方程式要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记忆,到时间后上台书写
小组以比赛形式完成
记忆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突破难点
六、课堂检测:
见学案
七、预期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95%的同学知道酸的三条化学性质,有70%的同学能准确描述酸和金属,及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现象和书写反应方程式有40%的同学能用酸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