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展及主要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财税分权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我国财税分权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我国财税分权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一、财税分权改革的概念及背景财税分权改革,指的是政府通过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权力和责任,实现财政资源分配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协作与合理配置,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一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地方政府的财力和责任,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确保宏观经济政策和地方发展政策的有效衔接。

财税分权改革的背景是中国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经济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然而,由于各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地方政府在面临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投入需求时,财力严重不足。

因此,财政责任和权力的分权成为必要的选择。

二、我国财税分权改革的现状1. 国家层面的财税体制改革国家层面对财税体制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税制的改革来进行的。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增值税改革、资源税改革、消费税改革等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的出台,大大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财力和地方政府的财力水平,同时也为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和保障。

2. 地方层面的财税体制改革地方层面的财税体制改革主要涉及到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分配权等权力。

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自主权的增强,可以更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向,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此外,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主决定自己的收支平衡,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和健康发展。

三、我国财税分权改革存在的问题1. 经济效率不高财税分权改革虽然最初是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目前形势是,地方政府可能会过于强调自己的地方优势而忽视整个国家的发展大局。

然而,由于财务自主权的实现,省市政府在税收、保障社会基本生活等方面的权力增强,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政府间的财政竞争和对财政资源的争夺。

2. 财政透明度欠佳财政透明度不足也是财税分权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为财政自主权的实现,导致财政预算和政策的制定往往是省市政府在进行,而这些决策的公开程度并不高。

论我国财产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论我国财产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论我国财产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财产税是指针对于财产征收的税收。

我国财产税制度历史悠久,但其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这篇文档旨在探讨我国财产税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改革方案。

问题一:征收对象范围狭窄目前我国财产税的征收对象主要为土地和房产,而其它财产例如资产、股票等则并未纳入征收范围。

这种情况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拥有大量的资产和股票的个人或企业,其财富实际上可能远远超过仅仅拥有一些房产的个人或企业。

而由于这些财产不纳入征税范围,导致了我们的财产税制度出现了严重的不公平。

解决问题的方案之一是将其它财产例如资产、股票等也纳入财产税的征收范围内。

这种方案需要掌握精确的财产信息,并需要相关申报流程的设立和完善以确保其规范化的实施。

问题二:税率调整存在困难我国财产税的税率通常是固定的,且较低。

这种税率策略旨在鼓励个人和企业进行创建与投资。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富积累愈加迅猛,财富的分配不均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由于税率过低,我国财产税在一定程度上未能为后者提供制度上的支持,且其调整存在困难。

尤其是在当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伟大转型的背景下,扩大财产税的优惠范围,将财产的总额进行适当的调整,未来仍将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解决的方案之一,是通过增加财产税税率和财产税赋率的组合来限制高财富人群的避税行为。

这种方案需要建立有关政策和机制,来强化对税收的征收和管理。

此外,需要完善税收改革体制,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职业训练,以确保财产税代表一种合理和有利于社会整体发展的税收制度。

问题三:缺乏有效的税收管理制度财产税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税种,对于其税收管理制度的要求也相应较高。

在我国财产税的征收管理机构较多,但是由于其衔接不好,导致与其他税收征收机构的协作较少。

这也导致了财产税征收方式的低效性以及其实施的问题。

为改善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相关的政策,加强财产税的管理和征收工作,有关的机构应该协调协作,确保合法、公正、规范的财产税征收和管理。

财税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财税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财税体制改革调研报告《财税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一、引言财税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它涉及到国家财政收支、税收政策、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

为了深入了解财税体制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对相关领域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整理如下。

二、现状分析1.国家财政收支: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财政支出也在大幅增加,导致财政赤字较大。

此外,地方政府财政状况良好的城市数量较少,地方财政收入面临压力。

2.税收政策:调研发现,税收体制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目的是降低税负、拓宽税基。

但目前税制改革效果并不明显,仍存在征管不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滥发等问题。

3.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正逐步推进,但由于体制调整需要时间,改革效果尚未充分显现。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三、问题分析1.财政收支平衡问题:当前我国财政赤字较大,财政支出较高,如何合理平衡财政收支是一个重要问题。

2.税收政策滥发问题:税收优惠政策滥发导致税收减少,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3.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虽有进展,但在一些地方和企业中依旧存在着不规范现象,如财务报表造假等。

四、对策建议1.加大财政收入渠道:通过加大执法力度,打击税收违法行为,提升征管效率,增加财政收入。

2.优化税收政策: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合理确定税收起征点,减少税收逃避行为。

3.加强财务管理监督: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4.加强地方债务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五、总结财税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当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着收支平衡、税收政策优化和财务管理监管等问题。

通过加大监督力度、优化政策和加强管理,我们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财税体制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深化改革策略

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深化改革策略

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深化改革策略摘要:在我国,财政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财政税收工作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地重要,它是国家更好地实现其职能的一种手段。

这几年,我们国家也加快了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步伐,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在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财政税收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财政税收;问题;改革策略为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一定要加强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去除财政税收工作中一些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元素。

本文将深刻分析目前我国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有哪些问题,探讨如何深化改革财政税收工作,使之更能够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目前我国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有效的财政税收监督在我国,经常会有一些逃税和偷税的现象发生,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代开或者虚开增值税的专用发票,伪造、倒卖或者盗窃增值税的专用发票,从而逃掉一大部分税收,这种不法分子在我国还是大有人在,而且屡见不鲜。

另一方面,在我国财政税收工作中还存在有比较大的税收差额,税收差额的比重达到了30%到40%,所以我国的税收征管的效率还是比较低的。

此外,有一些企业经常伪造经营指标,虚报财务核算成果,从而从中捞取利益。

对于一些不法的企业来说,他们往往会建立两套以上的账目,在缴纳税收的时候,通常上报的是虚假的账目。

有的企业即使没有两套账目,但是会在财务核算方面作假,从而导致一部分税收流失。

有的企业更加猖狂,侵蚀税基。

这些企业非常地腐败,而且屡禁不止,化公为私,侵蚀税基,侵吞国家的资财,因此已经成为了社会的顽症和毒瘤。

2.缺乏完善的预算体制在我国,财政预算体制还很不健全,没有中长期的财政预算和周期预算,再加上其覆盖的范围比较小,所以很容易出现资金挪用的现象,因此不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此外,财政预算体制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其进行监督,所以财政预算的审核和审批没有实际的意义。

3.地方财政问题比较突出在我国各个地区,财力是不平衡的,地方政府的财力和职能经常出现不匹配的情况。

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大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并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但是财税改革在各地实施过程中凸显的新问题值得关注。

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国家全面深化大发展、大变革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必须正确处理顶层规划,通过完善财税相关立法、加强部门考核管理等积极措施,来进一步厘清与地方财政的责权划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严控政府债务危机,才能不断推动财税体制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关键字:财税体制改革事权划分税制结构财政税收是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政府部门实施经济部署的依据。

通过对现有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创新,可以促进群众收入的科学分配,缩小群众之间的经济差异,实现社会稳定发展。

所以,对现有财政税收体制进行深入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随着财税体系改革发展,相关部门给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诸多指导方式,强化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下,即便经济发展随着行业发展发生质的变化,但是国家指导和调控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而国家指导和调控方式在于财政税收。

通过财政税收,政府部门对市场资源进行整合和分配,有效缓解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不稳定的状况,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现状可以从税制完善、预算管理、与地方关系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是税制方面,税制改革更加强调公平性。

“营改增”、资源税、房产税等多个税负类型的改革,有利于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提升,从国家层面体现出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特别是小型微利企业经营环境在“营改增”以后改善显著,增加了市场竞争力,获得的经营机会相较之前也更多。

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更加强调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益性。

国家通过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通过监督机制的完善和执行,减少权力寻租,提升至近配置效率。

三是对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进行明确划分,降低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的风险。

可以说,目前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显著成效,不仅提升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水平,形成对分税制改革的有力补充,从长期来看,还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建立起与国家治理结构相匹配的财政基础。

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

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

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财政税收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获取、分配和使用。

在实际工作中,财政税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化改革。

存在税负不均衡的问题。

目前,我国税制结构相对复杂,存在多个税种并行的情况,各种税率相对较高,使得企业和个人税负过重。

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税负较大,难以承受,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应当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降低税率,减轻税负。

存在税收征管不规范的问题。

在税收征管方面,存在一些偷税漏税等问题。

一方面,个别企业存在违法行为,通过虚假报关、虚开发票等方式逃避税收。

税务部门存在工作不力、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这些违法行为。

应当加强税收的监管和征管,建立健全的征税规范和法律法规,完善税收征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

存在税收收入缺口较大的问题。

由于税务部门对税收的收取和管理存在不足,导致税收收入的缺口较大。

由于个别行业和企业的税收规避等问题,也使得税收收入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应当加大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行业和企业的税收监管,确保税收收入的正常获取。

存在税收政策相对落后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税收政策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目前,一些税收政策相对落后,没有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应当进一步推进税收政策的改革,注重以激励为导向,调整税收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提出以下深化改革的建议:一是优化税制结构,降低税率。

通过合理调整税制结构,减少税种数量,并适时降低税率,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负,提高税收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加强税收征管,完善征税规范。

加强税收的监管和征管,建立健全的征税规范和法律法规,提高税务部门的工作能力和监管水平,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行为。

三是加大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加强对行业和企业的税收监管,加大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税收收入的正常获取,减少税收收入的缺口。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成效分析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成效分析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成效分析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壮大,财税体制改革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入手,深入分析这一改革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财税体制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

当时的财税体制存在许多缺陷,例如: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不协调,政府的预算管理不规范,税收制度缺乏完善等。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政府开始了财税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并于1984年推出了第一个试行方案。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探索,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进入了稳定期。

1994年,我国推行了税制改革,建立了现代化的税收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税制体系。

此后的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在于改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加强地方财政自主权、增强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

二、财税体制改革的成效从改革的成效来看,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成就:1. 实现了税制的规范化和现代化通过税制改革,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税制体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多种税种,实现了税制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有力地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2. 提高了地方财政自主权财税体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有了更多的财政自主权,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基础和发展需要安排经济建设,有利于激发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3. 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财政权力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可以逐步实现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协调,实现政府财政权力的合理分配,避免权力过度集中,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应对。

主要包括: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支持和保障地方经济的发展,常常存在借款、担保等方式进行融资的情况,导致债务负担过重,存在一定风险。

2. 财政分配不合理在财政分配方面,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部分地方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或被动地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发展,导致不计入政府财政预算的隐性财政变动,目前尚未得到解决。

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兼顾__

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兼顾__

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兼顾梁云凤摘要: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做出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提出了加快改革财税体制的要求。

财税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期,环境复杂、任务艰巨。

我国财税体制本身存在一系列问题,改革进展缓慢,表现为滞后于经济社会变化速度、缺乏体制制度创新、关键环节的改革没有实现突破等。

这主要是遇到了思想观念、改革机制、既得利益、配套改革等方面的障碍。

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应抓住关键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兼顾。

一是以财政级别的扁平化路径,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二是抓住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关键,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

三是全面实施结构性减税,加快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关键词:财税体制 顶层设计 统筹兼顾作者简介:梁云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失衡问题突出,产业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发达国家普遍身陷债务危机,财政风险加大,发展中国家科技革命难有突破,通胀严重。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不高,结构性问题突出。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做出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

而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财税体制保障的重任。

深刻剖析财税体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探究财税体制改革的路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税制度措施,是“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坚持主题、贯彻主线的关键之举。

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主要障碍我国在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基本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税制框架和多层次复合税制。

新世纪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步伐没有停止,实施了一系列与科学发展相适037应的制度创新、政策改进。

例如,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积极推进预算公开、预算管理和预算监督;取消农业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推进消费型增值税和燃油税、资源税改革,修订个人所得税、试点房产税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健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改革等。

我国当前财税体制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出路

我国当前财税体制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出路

浅谈我国当前财税体制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出路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3-000-02摘要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税体制框架,增强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财政税收的稳定增长。

然而,由于现行财税体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致使其在执行过程中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利于我国财税体制的科学发展。

为此,进一步深化我国当前财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财税体制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财税体制深化改革的出路进行探析。

关键词财税体制分税制税制改革一、我国当前财税体制面临的问题(一)分税制存在的问题我国分税制改革的目标是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然而其在执行的过程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其一,上下级政府之间呈现出事权模糊不清的现状,导致财政与事权不相匹配。

虽然分税制财政体制在原则上明确了中央与地方地府的事权和财权,但是在执行中两者矛盾依然突出;其二,尚未规范划分财政收入预算级次,国地税的收征管不协调,同时在地方税收方面,其税收权利被严重弱化,财政收入空间一再被积压;其三,税收立法滞后,中央政府没有赋予地方政府足够的税权,并且其自身的税收管理制度也尚未健全;其四,转移支付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宏观税负不合理这里的宏观代表的是一个国家,而宏观税负则可通过国家一定时期政府获得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

政府获得收入总量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税收收入、财政收入、政府总收入等等。

收入表示方法的不同,会使判断宏观税负高低的结论存在较大差异,以2010年为例,通过计算得出的宏观税负比重如下:18.03%、20.4%、30.51%。

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在2010年宏观税负的总体水平已经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非常接近,但是,这与我国的现状却极为不符。

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

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

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财政税收作为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财政税收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和改革。

本文将就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深化改革的建议,以期提高税收工作效率,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1.税收征管效率低下当前,我国税收征管仍然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纳税人申报信息不真实、虚假申报、偷漏税等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税收收入的流失。

税收管理机构的信息管理和分析能力较弱,往往出现漏税和逃税等情况,影响了税收征管效果。

2.税收体系不完善我国的税收体系不够完善,存在税种过多、税率调整频繁、税收政策交叉等问题。

税种过多和税收政策交叉导致了税制复杂、税收征管难度加大,影响了税收工作的效率。

税率调整频繁也增加了纳税人的税收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3.税收征管监督不足在税收征管方面,监督不足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地方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不作为、乱作为、风险自担等现象,导致了税收的流失和漏税现象。

4.税收征管技术滞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税收征管技术滞后,信息化程度低,导致了税收信息不畅通、监管不到位、数据分析效果不佳等问题,影响了税收征管效果。

5.税收营商环境仍待改善税收营商环境是企业经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的税收营商环境仍待改善,主要表现在税收政策不清晰、执行不到位、税务局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不畅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税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制约了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深化改革建议1.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在税收征管方面,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税收信息的畅通性和监管效果。

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税收信息系统、加强税收信息的共享和交换、推动税务系统与其他政府部门信息化系统的对接等途径,提高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和效率。

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建议

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建议

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建议
1.税制不够简化:我国税制涉及到多个税种,税收政策也比较复杂,企业和个人缴税的程序繁琐,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

2. 税收结构问题:我国税收结构偏重于间接税,如增值税、消费税等,而直接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占比较低,这导致了税负分配不均和经济效率低下。

3. 税收征管问题:我国税收征管存在着不规范、不公正、不透明等问题,导致了一些纳税人的不满和逃税现象的存在。

改革建议:
1. 税制简化:应当通过整合税种、取消不必要的税种和税收优惠,简化税制,降低纳税人的负担。

2. 税收结构调整:应当适度提高直接税在税收结构中的比重,优化税收结构,增加税负分配的公平性和经济效率。

3. 税收征管规范:应当加强税收征管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提高税收征管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减少逃税现象的发生。

4. 加强税务部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税务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纳税人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帮助纳税人更好地了解税收政策,提高纳税意识和自觉性。

- 1 -。

目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展及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展及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展及主要问题分析刘晓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比,特别是与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要求相比,目前财税体制仍然存在着宏观税负偏高、财力事权不对称、税制结构不健全、支出结构不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等重大问题。

财税体制改革滞后,既不利于促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不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甚至会进一步固化经济社会发展中原有的结构性矛盾,产生逆向调节作用。

推进科学发展,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协调推进。

一、宏观税负偏高,挤压居民收入增长,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税收负担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它不仅反映一国政府取得收入的多少,也反映一国企业和居民的负担水平。

税负的轻重一般以税收负担率来表示,即纳税人实纳税额占其计税依据的比例。

衡量世界各国税负轻重的指标,通常用宏观税收负担来加以比较。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政府取得的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

基本上有三种统计口径:一是小口径的宏观税负,即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二是中口径的宏观税负,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包括税收在内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收入;三是大口径的宏观税负,即政府全部收入占GDP的比重,包括税收收入、预算内收费、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等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形式取得的收入的总和。

采用不同的指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中国宏观税负高低判断的结论相去甚远。

鉴于中国预算制度的不完善性,存在着各式各样庞大的政府预算外收入,且这些数据难以获得,以及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的不透明性,要精确测算中国的宏观税负,并以统一口径与世界各国的宏观税负进行比较,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

但从《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其他可获得的相关资料,还是可以做出大致的测算和比较科学的判断:1、中国大口径宏观税负高达30%以上,比中小口径的宏观税负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我国税收体系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税收体系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税收体系改革的难点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体系的完善也成为了重要的任务之一。

然而,在税收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我国税收体系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一、税制改革的难点1.体系复杂化目前我国的税制相对较为复杂,税种多、税制交错,交纳方式也不尽相同。

这使得纳税人往往难以理清各种税收政策的关系和重点,也增加了公司的会计与纳税人员的工作难度。

2.税基确定困难税基就是税收的对象和范围,而我国现行的税制在税基确定上存在一定难度。

一方面,纳税对象的认定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监管手段也较为繁琐。

这就给了一些企业机会,例如模糊财产、缩小盈利空间等逃税手段,导致我国的税收征收效果达不到预期。

3.税收透明度不足税收透明度是一个国家税制健康发展的基础。

而在我国,税收的透明度还不够高。

尤其是在税收征收和审查方面,公民和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信息和保护。

税收透明度不足会导致个人和企业对税收政策的不信任,甚至影响国家税收收入增长。

二、对策探讨1.简化税制针对我国税制复杂化问题,可以考虑通过精简税种、取消重复税收以及统一缴纳方式等手段来简化税制。

企业也可以通过优化内部流程,提高会计及纳税人员的素质,从而提高纳税效率。

2.完善税基税收透明度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税基的不确定度。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符合国情的税基认定机制,并加强税务管理部门的协作。

此外,加强税务管理员工资待遇和职业技能教育,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保障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3.加强税收透明度为了建立高效的税制,我们需要加强税收政策的透明度。

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刊发税收政策通报和公告,同时通过中央和地方税务机构的协调,保证纳税人得到足够的保护。

总之,税收体系改革涉及面广,人群众多,而且解决的问题多样化,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侧重于单一的解决方法。

需要考虑多个方面,以便打击税收逃避和骗税行为,提高税收集征的质量和效率。

当前我国税制改革热点问题

当前我国税制改革热点问题

消费税的改革方向:扩围、调率、调整征收环节和收入分享方式。
消费税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三高”,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档消费品。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 是将部分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品移出征税范围,将部分严重污染、大量消耗资源能 源产品以及奢侈消费行为纳入征收范围。
调高烟酒等限制消费品的税率和不可再生资源如汽油、柴油等商品的税率,对烟火、炮仗等 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商品提高税率。
间接税比重过高,直接税比重过低
间接税比重过高、导致税制应有的再分配功能明显偏弱。以间接税为主 的税制体系难以体现税收的公平性和量能负担原则。间接税比例过高, 会促进物价上涨,阻滞民间消费扩展,对经济有负面作用。
营业税与增值税共存,重复征税严重
➢ 营业税按销售额全额征税,商品的流转环节越多,税负就越重。 ➢ 增值税只对销售全额中的增值部分征税,采用发票抵扣的方法,避免了流转环节的重复征税。 ➢ 增值税具有“中性”的优点,但是要允分发挥增值税的中性作用。前提之一就是增值税的税
将现行的消费税由价内税改为价有的商品和服务。现行税制中对第二产业的建筑业和大部分的第三 产业课征的是营业税而非增值税,增值税征税范围较狭窄,导致经济运行中增值税的抵扣链 条被打断,增值税的中性效应大打折扣。 ➢ 从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将大部分第三产业排除在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之外, 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专业化分工和国际竞争。 ➢ 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两套税制并行造成了税收征管实践的一些困境。
推进消费税改革,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和消费行为的调节作用。
消费税(Excise Duty)(特种货物及劳务税)是以特定消费品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属 于流转税的范畴。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 目的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消费税之“消费”,不是零 售环节购买货物或劳务之“消费”。

2024年我国税制改革趋势与方向的认识与看法

2024年我国税制改革趋势与方向的认识与看法

2024年我国税制改革趋势与方向的认识与看法税收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税制改革关系国计民生。

进入2024年,我国税制改革将继续深化,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优化税收体系,提升税收治理能力。

本文从税收法定、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税收征管改革等方面展望2024年我国税制改革的趋势与方向。

一、税收法定逐步完善税收法定原则是现代税收制度的核心,我国税收法定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目前仍存在部分税收法律层级较低、税收立法滞后等问题。

2024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税收法定,完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

1. 提高税收法律层级:将更多的税收事项纳入法律范畴,提高税收立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2. 优化税收立法程序:加强税收立法的前期调研,提高税收立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3. 加强税收法规的清理和整合:消除税收法规之间的矛盾和重复,提高税收法规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二、增值税改革持续深化增值税是我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改革对于优化税收体系、减轻企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我国增值税改革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 简化税率结构:进一步降低增值税税率,减少税率档次,简化税率结构。

2. 扩大抵扣范围:优化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政策,扩大抵扣范围,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3. 推进电子发票普及:加快电子发票立法,推进电子发票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三、个人所得税改革聚焦公平与激励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2024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将着重关注以下方面:1. 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适当调整税率,优化级距,实现税收公平。

2. 加强税收征管: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管水平,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保障税收公平。

3.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就业等方面的税收扶持力度,激发个人创造力。

四、税收征管改革助力现代化税收征管是实现税收治理的关键环节。

2024年,我国税收征管改革将朝着以下方向迈进:1. 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加强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税收数据共享,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我国财产税系问题及完善建议分析

我国财产税系问题及完善建议分析

我国财产税系问题及完善建议分析财产税在一个均衡的地方税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为地方政府提供了稳定而丰富的财政收入。

大多数国家的财产税现状也表明财产税在其地方政府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但是,我国由于分税制财政体制时间较短,市场化运作手段还很不完备,分税还不彻底,国地税征管范围尚未完全划清,特别是地方税体系尚未形成,财产税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所以,对财产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思考完善我国财产税体系的思路很有必要。

标签:财产税;财产税体系;财产税改革1 我国现行财产税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1.1 我国财产税现状2006年5月,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和湖北财政发展与研究中心承办的“财产税理论与制度国际研讨会”,对财产税基础理论、中国财产税改革和发展、财产税国际比较以及中国财产税历史演变等诸多方面内容进行了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教授认为: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环节有个人所得税,消费环节有消费税、增值税以及营业税,但在财产保有环节没有相应的措施,基本上处于无税状态。

开征财产税才能在财产的保有环节实施调节,但是具体开征什么样的税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现在存在的问题并非税制设计、技术操作的问题,而是来自于既得利益格局调整的困难。

目前,在我国,广义的财产税应该包括:房产税、印花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

以河北省地税为例,2008年组织收入5689422万元,其中营业税占38.15%,企业所得税占20.9%,个人所得税占15.27%,财产税占25.68%.财产税已经基本成为地方税收中第二大税种,并呈现逐渐增长趋势。

仅房产税而言,2008年,房产税税额就达到162264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40648万元增加了15.37%。

在表1对部分广义财产税的统计结果中,表明财产税已经可以构成地方税体系中的主体税种,为什么事实上并不是呢?究其原因,在于我国财产税体系还不完善或者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建议

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建议

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建议
1.税种单一。

目前我国税制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主,其他税种相对较少,不能满足不同行业和群体的税收需求。

2.税负过重。

我国税率相对较高,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

3.税收征管不规范。

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税收征收不规范、税收征管手段不足等,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存在逃税等行为。

基于以上问题,我国税制改革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多元化发展税种。

应该在原有的税种基础上,加强对其他税种的研究和发展,以满足不同行业和群体的税收需求。

2.减轻税收负担。

适当调整税率,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

3.加强税收征管。

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增加税收征管手段,加强对逃税等行为的打击,提高税收征收效率。

4.完善税收政策。

完善税收政策,强化税收政策的连贯性和可预见性,提高税收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我国税制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税制的适应性、公平性和效率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税收基础。

- 1 -。

财政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财政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财政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财政部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一、引言财政部门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筹措、预算安排、财政监管等重要职责。

然而,长期以来,财政部门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财政收入管理、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效益以及监管机制等方面详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财政收入管理方面的问题与不足1.1 财政收入缺乏多元化来源当前我国财政主要依赖税收收入,尤其是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

这种单一依赖模式使得财政收入高度依赖于经济发展情况,一旦经济出现波动,财政收入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因此,需要加强非税收入渠道开发,如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资源利用费等,以实现富集财政来源。

1.2 财税体制改革亟待推进目前我国的中央与地方财权划分仍存在不合理之处。

中央层面享有过多的税源权力,在地方层面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少。

这种不平衡的财税体制导致地方政府感到压力重,难以有效履行各项公共服务职责,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改革。

三、预算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2.1 预算编制过程缺乏专业性和透明度财政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引入专业人士参与,在数据分析、风险评估等方面提供支持。

同时,预算信息披露应该做到更加透明,让社会公众了解政府资金使用情况,并参与监督。

2.2 部门间协作不畅造成资源闲置与浪费由于部门间沟通和合作机制欠缺,容易出现决策层面上的局限性,导致预算执行时资源不能充分协同利用和合理配置。

这样既浪费了国家财富,也影响了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的工作效率。

因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合作,并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四、资金使用效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3.1 投资效益评估机制不完善当前我国在重大投资项目的评估与审批过程中,往往只关注长期收益而忽略了短期成本效益问题。

这种方式容易导致项目建设后不能按预期利用,形成资源浪费。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全周期、全方位的投资效益评估机制,并将其纳入项目决策流程。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很荣幸在这里向大家汇报财税体制改革工作开展情况。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全国各级政府聚焦财税改革创新,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税收管理和监督机制,提高国家财政效益,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工作开展情况自2020年开始,全国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发展的号召,着力加强财税体制改革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政府加强管理能力,实施深化改革,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我们依托互联网优势,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去往税务局的服务。

通过设置网上办事处、抖音直播、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推出“全国行动无界税务行”,引导广大纳税人在家办理税务事项,为企业缓解疫情压力,大力推动财税体制改革。

另一方面,我们针对需求不断变化的现状,进行了多批次专项调查和研究,深入分析企事业单位税收状况,总结经验和不足,着重分析结构不平衡和不可持续问题,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提高税制操作效率,构建新时代经济体系,强化财税体制改革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国家财政事业。

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方面,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针对传统的税收管理考核模式,进行了财政体制和税收优化,推进税收主体改革,加强税收监管。

二是建立税收服务中心,推进电子申报,依托信息技术,提高税收操作效率。

三是持续开展财税法规宣传教育,强化税收法治宣传和教育,加强纳税人知识普及,提高纳税人自觉遵守税法规定。

二、成效与问题财税体制改革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了财政税收效益。

一方面,大力推进税收征管机制的优化,加强纳税人认证水平和风险评估工作,提高财政税收效益。

另一方面,通过减免小微企业税负,释放出企业生产的空间,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

2、促进了财税工作创新。

在改革措施中,我们同步运用了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和法律约束三种方式,创新了税制操作机制、财政调节机制和纳税人权益保护机制等,深化优化了财税体制,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展及主要问题分析刘晓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比,特别是与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要求相比,目前财税体制仍然存在着宏观税负偏高、财力事权不对称、税制结构不健全、支出结构不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等重大问题。

财税体制改革滞后,既不利于促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不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甚至会进一步固化经济社会发展中原有的结构性矛盾,产生逆向调节作用。

推进科学发展,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协调推进。

一、宏观税负偏高,挤压居民收入增长,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税收负担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它不仅反映一国政府取得收入的多少,也反映一国企业和居民的负担水平。

税负的轻重一般以税收负担率来表示,即纳税人实纳税额占其计税依据的比例。

衡量世界各国税负轻重的指标,通常用宏观税收负担来加以比较。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政府取得的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

基本上有三种统计口径:一是小口径的宏观税负,即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二是中口径的宏观税负,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包括税收在内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收入;三是大口径的宏观税负,即政府全部收入占GDP的比重,包括税收收入、预算内收费、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等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形式取得的收入的总和。

采用不同的指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中国宏观税负高低判断的结论相去甚远。

鉴于中国预算制度的不完善性,存在着各式各样庞大的政府预算外收入,且这些数据难以获得,以及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的不透明性,要精确测算中国的宏观税负,并以统一口径与世界各国的宏观税负进行比较,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

但从《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其他可获得的相关资料,还是可以做出大致的测算和比较科学的判断:1、中国大口径宏观税负高达30%以上,比中小口径的宏观税负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2008年全国税收收入54219.6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小口径宏观税负,即全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8.03%。

2008年包括税收在内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全国财政收入61316.90亿元,中口径宏观税负,即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0.4%,比小口径宏观税负高出2.36个百分点。

2008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9600亿元(比2007年13000亿元有较大缩水),占当年GDP的3.19%;全国社保基金总收入13808亿元,占当年GDP的4.59%;中央和地方预算外资金收入7000亿元(该项收入2007年为6820.32亿元,2008年数据尚未公布,暂按与2007年大致相当的数计),占当年GDP的2.33%,包括此三项在内的大口径宏观税负,即政府全部收入占GDP的比重高达30.51%,比中口径宏观税负高10.11个百分点,比小口径宏观税负高12.47个百分点。

此外,由于制度外财政收入一般是以费的形式缴纳,如果把各种打着政府名义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一些政府部门接受企业和个人“捐赠”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屡禁不止、名目繁多的“小金库”等收入都计算进入政府收入,则全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甚至会高达40%左右。

2、从分税制开始,财政收入增长迅速,宏观税负快速提高。

200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6%,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远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迅速从1994年的10.8%提高到2008年的20.4%,增长了1.9倍。

与此相对应,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5%,既慢于GDP增长,更慢于财政收入增长。

财政收入增速是城镇居民增速的2.4倍,是农民收入增速的3.6倍。

3、中国宏观税负高于中等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与所处的发展阶段极不相称。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平均在30%-35%之间,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宏观税负平均在20%-30%之间,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平均在16%-20%之间。

尽管中国按中小口径计算的宏观税负刚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与人均GDP水平大致相当,但反映真实负担的大口径宏观税负则在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相称。

4、与发达国家实行“高税负、高福利”政策相反,中国是在低福利水平上实行高税负,税负明显偏高。

无论从政府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拿走了多少收入的视角去考量,还是政府从纳税人手中拿走税后为纳税人做了什么的视角去考量,即使按中小口径计算的宏观税负进行比较,中国的税负负担也是沉重的。

原因在于,高税负国家往往是高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在这些国家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OECD国家中,社会保障税收入都是税收收入中的头号税种,如法国社会保障税占总税收收入和GDP的比重分别为43%和19.3%、德国为39%和15.5%、日本为36%10.4%、意大利为32%和13.1%、希腊为31%和12.6%。

按照中国目前财政收入中不含社会保障税的税负加以比较,这些国家扣除社会保障税后的宏观税负,法国为24.7%,德国为23%,日本18%,意大利为28.1%,希腊为19.5%。

显然,这些高收入国家的宏观税负同中国20.4%的中口径宏观税负水平相比不见得高,有的甚至比中国的税负还要低(如日本和希腊)。

从社会保障支出比较视角,更能反映出问题的实质,2008年中国全国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的费用9492.47亿元,仅占当年GDP的3.157%,而发达国家的国家社会保障支出一般要占到GDP的10%左右。

宏观税负过高,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切取的蛋糕过大,必然挤占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加重企业负担和居民负担,不仅不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更不利于居民收入的提高。

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低于GDP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的主要根源。

消费增长是收入增长的函数,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必然带来消费增长缓慢,因此,宏观税负过高,政府所得比重过大,必然影响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造成长期以来居民消费率一路下滑,使得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方针难以取得成效,导致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战略取向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财力与事权不匹配,迫使地方政府不计代价地扩大财源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重点规范中央和地方间收入划分的同时,对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并没有进行大的调整,逐渐形成了收入重在中央、支出重在地方的收支格局,或通俗的“财权上移、事权下移”,现象,各级政府事权财权配置存在明显的不匹配。

1、财力快速上移。

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迅速提高。

1993年,中央财政占比22%,地方财政占比78%。

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当年中央财政占比迅速提高到55.7%,地方财政占比下降到44.3%。

此后的1995年至2006年的12年间,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52%,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48%。

到2008年,中央财政所占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到53.3%,地方财政所占的比重进一步降至46.7%。

2、事权下移。

由于事权配置重心偏低、各级政府的事权责任与其收入和行政能力不对称。

中央政府承担的事权尤其是直接支出责任相对不足,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地方政府承担了过多的实际支出责任。

尽管中央政府在收入分配中占54%以上,但在财政支出构成中的比例并不高。

1993年,中央财政支出占比28.3%,地方财政支出占比71.1%。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比并没有随着收入占比的明显提高而提高,仅为30.3%,而地方财政支出占比仍高达69.7%。

此后的1995年至2006年的12年间,中央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平均为29%,地方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平均为71%。

到2008年,中央财政支出所占的比重进一步降低到21.4%,地方财政支出所占的比重仍高达78.6%。

3、“中央请客、地方埋单”。

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职责范围界定不够明确,含糊不清的支出大多被分配给下级政府,有些事务虽然明确归中央或省级地方,但在实际执行中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责任部分却下放给了基层。

更由于上下级政府之间事权范围配置的随意性很大,在垂直体制下,一些上级的法定事权往往成为下级的当然事权,往往通过所谓的政绩考核、一票否决等将本级责任分解成下级的责任,使“上级请客、下级埋单”的状况十分风行。

如,中央政府不断将教育达标、卫生达标等具体指标下达到省一级政府,省级政府再层层向下分解,而且通常是向下各级政府掌握的财源越少,负担也就越重。

目前我国县乡两级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只占20%左右,却承担了近80%的义务教育支出和55%-60%左右的公共卫生支出。

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明确划定,但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事权模糊,地方政府在财力被上收而事权不变的困境下,为履行好事权,必须千方百计地扩大财源。

途径之一就是做大蛋糕,尽可能多地分享25%增值税的总量,这必然激发地方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加大投资上项目的力度以加速经济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以增加财政收入的冲动。

途径之二就是扩大地方可独享的收入来源,如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这些收入大部分与土地有关,导致地方政府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经营城市”等口号下,大量征用集体土地和进行旧城改造拆迁,不断扩张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发展城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大量违法圈地,以土地生财;与房地产开发商共同推高房价,从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中开辟高增长税收。

许多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占财政收入的70%,土地收入成了名符其实的第一财政。

三、税制结构不合理,导致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转变合理的税制结构是实现税收职能作用的首要前提,既影响到政府收入、企业负担、民生改善,也关系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的调动。

我国税制结构经过多轮改革,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发展,现行税制结构的不完整性、不适应性和不公平性等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税种结构失衡。

虽然经过1994年的税制改革,我国建立了流转税(间接税)和所得税(直接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但从目前运行情况看,实际上仍是以流转税(间接税)为主体的单主体税制结构。

1994年以来,在税收总量中,所得税收入占比虽然有所上升,从1994年的17%提高到2007年的26%;流转税收入占比虽然有所下降,从1994年的74.2%降至2007年的61.8%;但现行税制结构中,流转税(间接税)比重过高,所得税(直接税)比重过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