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沉降具体施测程序与步骤
高层建筑的沉降测量
高层建筑的沉降测量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上,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宏伟的建筑不仅是城市繁荣的象征,更是工程技术的杰作。
然而,在它们高耸入云的背后,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沉降。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沉降测量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沉降,简单来说,就是建筑物在自身重量以及外部荷载的作用下,地基土发生压缩变形,从而导致建筑物产生垂直向下的位移。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由于其高度大、重量重,沉降的影响更为显著。
如果沉降不均匀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可能会引起建筑物的倾斜、开裂,甚至危及结构的安全。
那么,如何进行高层建筑的沉降测量呢?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测量技术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基准点。
这个基准点必须是稳定可靠的,通常会选择在远离建筑物影响范围的地方,比如基岩上或者深埋的水准点。
通过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确定基准点的高程。
有了基准点,接下来就是在建筑物上设置观测点。
观测点的位置要具有代表性,一般会分布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隔 10 15 米处或每隔 2 3 根柱基上。
观测点的设置需要采用特殊的构造,确保其在测量过程中不会受到干扰,并且能够准确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在进行测量时,通常会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
这就像是给建筑物的高度做一个“体检”,测量人员拿着水准仪,沿着预先设定的测量路线,逐点测量观测点的高程。
测量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一般要达到毫米级。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每次测量都需要进行闭合差的检核,如果闭合差超出了允许范围,就需要重新测量。
除了水准测量,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全站仪测量。
全站仪可以同时测量角度和距离,通过对观测点的坐标进行多次观测,计算出其高程的变化。
这种方法在一些复杂的场地条件下或者对于高层建筑物的顶部观测点测量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测量的时间间隔也是有讲究的。
在建筑物施工期间,一般每增加一层就要进行一次测量;在竣工后的一段时间内,测量的频率会逐渐降低,但仍需要持续观测几年,以掌握建筑物沉降的长期趋势。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不是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1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该工程地上 34层,地下1层,框剪力墙结构,基础人为人工挖孔桩基础。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需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二、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水准仪(DS32),水准尺采用铝合金塔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
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2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沉降观测点布置如下: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沉降观测步骤与方法
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 m,前后视距差≤,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
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55251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不是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和审批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工程概况:该方案旨在对工程进行沉降观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编制依据:该方案的编制依据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工程设计文件等。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和人员素质要求:观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由具备相关资质的人员进行操作。
2.观测时间:观测应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进行,以全面掌握沉降情况。
3.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工程的特点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观测规则:观测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进行,同时应注意记录观测数据的变化情况。
5.观测准备工作:观测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勘察、设备校准、人员培训等。
6.沉降观测精度要求:观测数据的精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及时处理和分析数据,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观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和计算,形成完整的观测报告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四、具体观测程序及步骤1.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是本次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先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并在地面上标注出来。
观测点的位置应该尽可能的平整,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使用精确的测量仪器,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观测点周围的环境变化,以及可能对观测数据产生影响的因素。
2.渗透观测渗透观测也是本次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进行渗透观测前,需要先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并在地面上标注出来。
观测点的位置应该尽可能的平整,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在进行渗透观测时,需要使用精确的测量仪器,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观测点周围的环境变化,以及可能对观测数据产生影响的因素。
3.统计表汇总在进行观测后,需要将所有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并制作成表格。
表格中需要包含观测点的位置、观测时间、观测数据等信息。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内容
变形控制测量5.1 一般规定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
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
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
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
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
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高层沉降观测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探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岩层的情况,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指导工程建设等。
下面将介绍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
1. 确定观测区域:首先需要确定需要进行高层沉降观测的区域,通常是在进行工程建设或者地质灾害预测的地区进行观测。
选择观测区域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人口密集度等因素。
2. 布设观测点:在确定观测区域后,需要在地面上布设观测点,通常采用GPS或者全站仪等设备来确定观测点的坐标。
观测点的布设需要均匀分布在整个观测区域内,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 安装测量设备:在确定观测点后,需要安装高精度的测量设备,用于测量地面的沉降情况。
常用的测量设备包括测距仪、激光测距仪、位移传感器等。
安装设备时需要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 开展观测工作:一旦测量设备安装完毕,就可以开始进行高层沉降观测工作了。
通常会定期对观测点进行测量,记录地面的沉降情况。
观测数据需要及时上传至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5. 数据处理和分析:收集到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地面沉降的具体情况。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地下岩层的变化情况,预测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6. 结果呈现和报告:最后,需要将观测结果进行呈现和报告。
可以通过绘制曲线图、制作报告等形式来展示地面的沉降情况。
同时,还需要对观测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建议和措施。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进行高层沉降观测工作,了解地下岩层的情况,预测地质灾害,指导工程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高层沉降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勘探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才能取得准确可靠的观测结果。
愿我们的工作能够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二)沉降观测的周期及施测过程
沉降标观测工作原理、布置原则、设置步骤、观测频率有关于软基处理工程方面沉降观测的规范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结合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实践,阐述了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意义。
一、沉降观测的实施(一)工作基点和观测点标志的布设工作基点(以下简称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根据工程的沉降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而沉降施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布局特点、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
依据工作经验,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设三个基点,且与建筑物相距50m至100m间的范围为宜。
基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墙脚水准点,也可以在该区域内基础稳定、修建时间长的建筑物上设置墙脚水准点。
若区域内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可按相应要求,选在隐蔽性好且通视良好、确保安全的地方埋设基点。
所布设的基点,在未确定其稳定性前,严禁使用。
因此,每次都要测定基点间的高差,以判定它们之间是否相对稳定,并且基点要定期与远离建筑物的高等级水准点联测,以检核其本身的稳定性。
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
一般布设在建筑物四角、差异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段以及沉降裂缝的两侧。
沉降监测方案
沉降监测方案一、引言沉降监测是指对建筑物、地基或其他结构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的过程。
沉降是指地基或土壤在承受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垂直位移。
准确监测沉降情况对于保护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预防灾害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沉降监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二、监测目标1. 监测对象:建筑物、地基或其他结构物。
2. 监测参数:沉降速率、沉降量。
3. 监测时间:从建筑物或地基完工启用之日起,每年进行一次监测。
三、监测方法1. 基准点的选择:选择稳定、易于固定的基准点作为监测点,如建筑物角点、地面固定标志物等。
2. 监测设备: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监测,如全站仪、水准仪等。
3. 监测方位:根据建筑物或地基的不同,确定监测的方位,分为平面监测和垂直监测。
4. 监测周期:每年进行一次监测,监测时间一般选择在早晨或晚上,以避免气温变化和人员活动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5. 数据处理: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出沉降速率和沉降量。
四、监测方案的实施1. 准备工作:确定监测的目标和具体地点,编制监测计划,并准备好所需的测量仪器。
2. 基准点的安装:在监测地点选择合适的基准点,进行基准点的安装和固定。
3. 监测数据的采集:使用测量仪器对基准点和监测点进行测量,记录下测量结果。
4.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沉降速率和沉降量。
5. 结果分析:对计算得到的沉降速率和沉降量进行分析,判断监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 结果报告:将监测结果编制成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用于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
五、沉降监测的意义1. 提前发现问题:沉降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物或地基的沉降问题,避免由于沉降引起的结构损坏和安全事故。
2. 评估设计效果:通过沉降监测,可以对建筑物或地基的设计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3. 制定措施:根据沉降监测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沉降观测主要内容及详细步骤
沉降观测的详细步骤,新手看看就会!沉降观测的详细步骤,新手看看就会!2015-06-10测量测量cegongcom测量不仅仅是测量员会!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更强大的知识储备!每天一个笑话工地、一个书籍下载、5条以上全国建工招聘信息及四个工程教程!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 m,前后视距差≤1.0m,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1.0mm,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的不断扩展,地下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沉降观测作为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监测土地沉降情况,评估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述。
二、施工前准备1. 确定观测点的选取在施工前,需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的目标及观测点的选取。
观测点的选取应涵盖工程的主要区域,并结合工程所处地质环境及地下水位等因素,合理安排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2. 安装沉降观测仪器在选定观测点后,需要进行观测仪器的安装工作。
具体步骤包括选择适合的观测仪器、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进行仔细的安装和调试。
三、施工过程1. 施工时观测数据的采集在施工过程中,需不断对观测点的数据进行采集。
通常采用定期或连续观测两种方式。
定期观测是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则是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对数据进行连续采集。
2.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判断地下工程的沉降情况。
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归一化或背景差值法,并结合地下工程的设计参数进行比对和评估。
四、施工后工作1. 编制施工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施工报告。
报告要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观测数据、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等内容,并对地下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2. 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根据施工报告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建议和措施应针对具体工程情况,具备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对于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观测点选取、仪器安装和数据处理等工作,能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并有效评估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六、参考文献(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参考文献,不写网址链接)以上就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文章内容,我们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然后分别论述了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和施工后工作等几个方面。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施工部署 (2)1、施工组织 (2)四、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4)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4)2、观测时间 (4)3、观测点的设置 (4)4、观测规则 (5)5、观测准备工作 (5)6、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5)四、具体观测程序及步骤 (5)1、建立水准控制网 (5)2、固定的观测路线 (5)3、沉降观测 (6)4、统计表汇总 (6)5、观测中注意事项 (6)五、各项工程投入 (6)1、主要设备和材料用量计划 (6)2、劳动力使用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质量保证措施 (7)七、观测频率 (7)八、安全保护措施 (7)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二、工程概况三.施工部署1、施工组织为加强现场管理力度,保证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项目标的实现,组织了强有力的管理体系,: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如下:图2组织人员机构图沉降观测有测量组观测,主测人员有测量工程师吴宪法,测量员韩振伟、刘建国沉降观测复核有技术部复核,复核人员有技术主管翟冠民,测量员王渊、王奎。
四、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了能够精确的反映出建筑物在不断增加荷载作用下的沉降,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DSZ2),水准尺采用银合金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本工程结构特点、具体情况采用具体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汇总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正确的运用误差原理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的观测任务。
高层建筑物沉降测量
个工 程 至 少 应 有 3个 稳定 可 靠 的点 作 为基 准 点 。 ” 除 考 虑
测, 平差计算 出各水准点 的高程。基准点 B M1 、 B M 2 、 B M3 埋设完毕并待其稳定后进行观测 , 将 3 个基准 点布设 成为
网。 要求 : ①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 3个以上水 准点, 其间距不大于 1 0 0米 ; ②在 场区内任何地 方架 设仪器至 少
后视到 2 个 水 准 点 ,并 且场 区 内各 水 准 点 构 成 闭合 图形 ,
③在 建筑物施工期 间 , 随施工进度进 行变形观 测 , 可做 到
信 息化 施 工 。
随着我 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 高层建筑物等工程设 施如
①《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 G J / 8 — 2 0 0 7 ; ②《 国家一、 二等水准 测量规范) G B / T 1 2 8 9 7 — 2 0 0 6 i ③《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范》 G J 厂 I ’ 8 - 2 0 0 7 。 2 技术设计 的原则 ① 方案编制 以满足设计要求为准则 ,并应经济合理 , 保证质量 , 按时提供测量成果。② 变形观测 的 目的是 为了
中图分类号 : T U 9 7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3 ) 2 O 一 0 0 8 6 — 0 2
O 引 言
降观 测点 。
3 . 3沉 降观 测点标 志 沉降观测点标志采用螺旋式标 雨 后 春 笋般 在 建 设 ,在 这 些 建 筑 物 及 其 设备 运 营过 程 中 , 志埋 设 , 标志 的立尺位置加 工成 半球形 , 并涂刷防腐 剂。 标 都会发生形变。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 及其 志的埋设避开如雨水管、 暖水管等有碍设标与观测 的障碍 在 施 工 过 程 中的 施 工安 全性 , 掌 握 建 筑 物 在 建 设 和 竣 工后 物 , 并应视 立尺需要离开地面 0 . 6至 1 . 0 米 不等。 的变形情况 , 保证工 程质 量 , 并 为以后 的勘察 设计 施工 提 因沉 降观 测 时 间需 进 行 至 建筑 主体 封 顶 后 2年 , 建 设 供 可 靠 的资 料 及相 应 的 沉 降参 数 , 高 层 建 筑 物 沉 降观 测 的 及施工单位应尽量 避免对沉降观测 点的碰撞、 挤压 , 保 障 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为了测定建筑物施工阶段 及竣 沉 降 观 测点 的稳 定 。 工 后 受荷 载 重 力 、 时 间周 期 等 多 方 面 因素 引 起 的 基 础 下 4 观测方案设计 沉, 正确 计算基础沉 降量、 各沉 降观 测点沉 降差及沉 降速 依据规范要求 , 并参考近年来所承接 的一 些沉降观测 度, 必 须 对 建 筑 物 进 行 沉 降 测量 。 工 程 经验 , 确 定 沉 降观 测 等 级 为 二 等 , 观测精度 为: 变 形 点 1 作业依据 的高程中误差 ≤± 1 . 0毫米。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一、工程建设概况1、建筑设计概况2、结构设计概况二、编制依据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2、观测时间的要求3、观测点的要求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5、施测要求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四、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1、建立水准控制网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3、沉降观测4、平差计算5、统计表汇总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五、沉降观测方案1、基准点埋设2、沉降观测点埋设3、精密水准测量4、资料整理与提交六、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七、各控制点的放样八、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1、限差要求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3、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九、沉降观测技术要点十、位移观测技术要点十一、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十二、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2、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十三、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十四、测量管理制度十五、建筑物沉降变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3、应急处置4、救援物资的储备5、恢复6、注意事项7、建筑物沉降事故预防一、工程建设概况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乐天村、桃花店村,茶涪路南侧地块。
一组团建筑面积约万㎡,投资额约亿元。
1、建筑设计概况(1)工程总体概况: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由8栋33层一类高层住宅、裙房以及地下车库组成。
地面主要有:砼防水地面、细石砼地面、防滑地砖地面、玻化砖地面、地砖地面。
楼地面主要有:细石砼楼面、防滑地砖楼面、架空保温楼面、保温楼面、防水楼面、毛坯楼面、耐磨地坪楼面。
内墙主要有:水泥砂浆抹灰墙面、涂料墙面、水泥砂浆防水墙面、腻子墙面、瓷砖墙面。
外墙主要有:砼防水外墙、涂料墙面、外墙漆墙面、面砖墙面、干挂石材幕墙、玻璃幕墙、金属幕墙。
顶棚主要有:乳胶漆顶棚、毛胚顶棚、铝合金方扣板吊顶顶棚、纸面石膏板吊顶顶棚、硅钙板吊顶顶棚。
屋面主要有:覆土绿化屋面、车行道屋面、广场屋面、隔热保温可上人平屋面、不上人屋面。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规范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沉降观测工作,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制定一套沉降观测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按照沉降观测规范的要求,对沉降观测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引言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是为了掌握土地基础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沉降变形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沉降观测规范将覆盖观测方法、仪器设备选择、观测频率、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观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沉降观测方法1. 硬铁或聚丙烯管法硬铁或聚丙烯管法是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之一。
在施工前,需在监测点周围埋设管道,每隔一定距离安装深度计和水平仪,测量沉降的深度和倾斜情况。
观测过程中,需要记录观测点的坐标和周围环境变化。
2. 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是衡量建筑物相对高度差的方法,也可用于测量沉降。
观测过程中,需设置基准点和观测点,通过水准仪和测量杆等设备进行测量。
观测数据要准确记录,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仪器设备选择1. 沉降仪沉降仪是沉降观测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
在选择沉降仪时,应考虑其精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常见的沉降仪有水准仪、高程仪和探地雷达等。
2. 数据记录仪数据记录仪用于记录观测数据,并可进行实时监测。
在选择数据记录仪时,需考虑其存储容量、数据传输方式和电源供应等因素。
同时,数据记录仪的设置和操作要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四、观测频率观测频率是指进行沉降观测的时间间隔。
根据不同工程的要求和具体情况,观测频率可以有所调整。
一般来说,在施工期间观测频率要高于使用期,重要建筑物的观测频率应更高。
五、数据处理1. 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在沉降观测过程中,要使用合适的仪器设备采集数据,并准确记录下来。
观测数据应包括观测点的坐标、测量时间、观测数值等信息。
2. 数据分析观测数据的分析是确保观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应借助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平滑、插值分析、趋势分析等。
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
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介绍高层沉降观测是一种用来监测建筑物或地下结构沉降情况的技术手段。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建筑物的稳定性,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为什么需要高层沉降观测高层建筑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沉降问题。
沉降是指建筑物基础下沉的现象,这会导致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受到影响。
通过进行高层沉降观测,我们可以及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步骤一:确定观测点高层沉降观测需要在建筑物周围选择合适的观测点。
观测点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观测点可以确保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观测点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因素: 1. 观测点应尽量靠近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以便更好地观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2. 观测点应尽量避开可能导致较大误差的地质构造和地下设施。
3. 观测点应距离建筑物外墙一定距离,以免建筑物的结构变化对观测数据造成干扰。
步骤二:安装观测设备在确定好观测点后,需要安装观测设备,用于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观测设备常用的包括水准仪、测斜仪、压力测量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高精度的测量来获取建筑物沉降的数据。
观测设备的安装要注意以下事项: 1. 观测设备应妥善安装在观测点上,并与建筑物主体结构连接紧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观测设备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观测需求来确定,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精度要求。
3. 观测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步骤三:进行观测记录安装好观测设备后,需要进行观测记录,以获取建筑物沉降的数据。
观测记录可以通过手工记录或自动记录系统来完成。
观测记录的频率和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建议定期观测并保持观测记录的连续性。
观测记录的注意事项: 1. 观测记录应包括观测时间、观测位置、观测设备读数等关键信息,以便后续数据分析和比对。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变形控制测量5.1 一般规定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
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
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
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着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变形控制丈量之樊仲川亿创作5.1 一般规定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
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更,可以采取分歧的观测精度。
5.1.2 安插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管、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取几何水准丈量方法,也可采取静力水准丈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
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
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分歧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更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很多于4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沉降具体施测程序与步骤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企业施工技术的提高,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关键词:高层沉降观测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人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探讨。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
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
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
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
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二、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
要求:
(1)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米)。
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
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
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500mm)。
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
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某个观测点的每周期沉降量:△c=hh,i—hn,i -1 .
n表示某个观测点,i表示观测周期数(i=1,2,3……)且 h1=h0
累计沉降量:△c=∑△ c(n),n表示观测点号。
5、统计表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 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特别座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q=│△cm-△cn│/lmn,△cm,△cn分别为m,n点的总沉降量,lmn为m,n点的距离。
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我们还可以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导施工大有裨益,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2)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
(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气阿成。
(7)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
动。
(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三、结语
由于现行规范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的沉降观测要求不明朗,这对施工单位在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选择随意性较大,但是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沉降观测成败。
对沉降观测精度选择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合理适宜,适合工程特性的需要。
既不造成无谓的浪费也要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