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8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8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八始终眷恋着祖国X敬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本文,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会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钱学森简要生平事迹和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爱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难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良好的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有深度地、创造性地理解文本。
了解精心选材和组织材料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课时】1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陆游在很多年前就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和生死,同样,我们也无法选择出生的国家,人跟国家之间的联系是命定的,没有人可以改变那种与生俱来的炎黄子孙的血种,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民族情感。
古语说"狐死必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文章,走近一位被美国人称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中国人,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历尽艰难,依然心向祖国,现在让我们去体味他那拳拳爱国之心吧!(设计意图:"课伊始,意亦明"的直接导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
)2.作者X敬智《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科技部原党支部书记X敬智同志,因心脏病突发,于2003年10月4日在逝世,享年62岁。
他写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是当代作家3.走近钱学森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某某,1934年毕业于某某交大。
1935年赴美留学,1934年,钱学森从某某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优秀教案 苏教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钱学森的人生历程。
2、学生学会自我感悟,能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意。
3、通过语言活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了解人物形象,感知爱国真情4、学习钱学森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心系祖国,充实自我,提升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学会自我感悟,能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意,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学习钱学森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心系祖国,充实自我,提升人生价值。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陆游在很多年前就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和生死,同样,我们也无法选择出生的国家,人跟国家之间的联系是命定的,没有人可以改变那种与生俱来的炎黄子孙的血种,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民族情感。
古语说“狐死必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文章,走近一位被美国人称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中国人,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历尽艰难,依然心向祖国,现在让我们去体味他那拳拳爱国之心吧!检查阅读效果,感知课文1. 落实字词:眷恋遨游卓越募集诬蔑2. 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明确:时间顺序,文中依次有表明时间的词语)3. 完成表格,了解并概括钱学森生涯中的重要时间节点与经历(注意:此处第一栏务令学生关注课下注释2,为活动二暗做铺垫)4.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明确:钱学森留学美国二十载,功成名就却心系祖国,历时5年终于冲破重重阻挠回国。
如生不能顺利作答,则此处加概括事件的方法指导:何人在何种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5. 加一加标点,读一读文章标题,读出应有的感情(明确:坚定、深情、自豪)刚刚通过阅读,我们已经了解了钱学森的人物形象和主要经历。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杰出的人物,中国才摆脱了落后挨打的境地。
再过十多天就是我们的第65个国庆节了,学校一定会安排一些纪念活动,比方要布置板报、宣传栏或是开展主题班会。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学会归纳体会钱学森对祖国始终眷恋的深情。
2.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始终眷恋”来体会钱学森对祖国的深情,并理解分析主要词句。
教学难点:了解选材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文章,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的标题——始终眷恋着祖国。
明确:在这一环节,学生读标题时,肯定读法不一,强调的词语应该也有所不同,提炼关键词“眷恋”、“始终”,并且带领学生解析词语的含义。
始终:自始至终,一直。
眷恋:对某人或某物深切地依恋、留恋、怀念。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读标题的形式,从标题入手,直接导入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讲授新课做铺垫。
)二、走近钱学森问:课文标题是《始终眷恋着祖国》,是谁一直以来都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钱学森。
明确: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他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颁发了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学贡献家”的称号。
(多媒体展示)(设计意图:了解有关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三、读中悟情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思考:文章通过钱学森的哪些事情写出了他对祖国的“始终眷恋”?(多媒体展示)明确:(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新版)苏教版
八始终眷恋着祖国【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特点。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
【学习重难点】1.理解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特点。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这是当年美国的海军次长对一位华人下的评语,这位华人不是别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
优厚的待遇、先进的科研条件甚至生命的威胁都没能改变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刘敬智,男,生于1941年,当代作家,《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科技部原党支部书记,写过《始终眷恋着祖国》。
其代表作《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发表于1989年8月28日《光明日报》。
因心脏病突发,于2003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庚.(gēng)遨.(áo)游眷.(juàn)恋拘.(jū)留触.(chù)怒募.(mù)集3.理解词义。
得意门生: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
眷恋:(对自己喜欢的人物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这篇通讯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能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吗?明确: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经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在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第6-18段),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国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钱学森归国遇到哪些险阻?最后怎样归国的?这件事与中心有关吗?明确: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最后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周恩来同志亲自过问此事,才促成钱学森一家顺利回国。
苏教语文八上第八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第八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目标】1.了解精心选材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2.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3.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始终眷恋着祖国》。
提问:1.“眷恋”一词是什么意思?2.请给文题补一个主语:始终眷恋着祖国。
二、人物介绍(出示幻灯片)三、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1.注音2.成语积累得意门生: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
据理力争: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
或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四、研读课文(一)自主学习自由朗读课文:1.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钱学森的印象。
2.怎样理解文题中的“始终”一词?请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划出来,说明钱学森始终眷恋祖国的深情。
(二)精讲点拨1.请用一句话概括地说出你对钱学森的印象。
钱学森是一位在学术上很有造诣、事业上非常成功的爱国科学家。
2.(1)课文哪些词句写出了钱学森始终眷恋祖国的深情?①第5自然段:“不止一次地写信感叹“旅客生涯作到何时”,不止一次梦见上海和伴他度过童年的房子”提问:两个“不止一次”,在文中分别有何作用?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念。
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②第13自然段: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飞机动身回国③第14自然段:租房只签一年合同,五年中搬了五次家;教育孩子心中装着祖国和亲人④第15自然段:写信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⑤第18自然段:经过长达五年多的斗争才回国“五年多”说明时间长,斗争之艰苦,表现钱学森冲破阻力回到祖国历程的艰辛,表现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2)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吗?望穿秋水、归心似箭、望眼欲穿、魂牵梦绕过渡:钱学森是那么的眷恋祖国,归心似箭,但是他的回国历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1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是激励人民奋发向前、振奋精神的重要力量。
作为中华民族下一代,我们要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树立爱国主义意识。
2. 掌握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的基本知识和情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3.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观念。
4.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爱国主义概念的阐释。
2. 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3. 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1.1 教师介绍什么是爱国主义以及爱国主义的内涵。
1.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和家人的行为,有无爱国行为。
1.3 制作小报让学生发掘生活中的爱国主义,创新教学方式。
2. 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种种2.1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家乡和祖国的看法。
2.2 家乡的美丽、历史、文化,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的认识。
2.3 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读物,阐述祖国的美丽、伟大、宏伟等。
3. 阅读提高及实践活动3.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2 学生自己查找关于祖国的资料和相关新闻,了解和认识祖国。
3.3 以学生身份参加当地的志愿者服务,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四、课程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家乡的美好以及国家的伟大,让学生了解到爱国主义的相关概念,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学习阅读及情感教育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翻阅书籍以及观看相关视频来领悟祖国的美丽、伟大和宏伟等,让学生发现家乡和祖国的美好之处。
同时,老师也让学生了解祖国每个皆可爱、每一个人都是祖国的脊梁。
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明白爱国不仅仅是说说口号,而是应该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注重爱国细节。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8《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8《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案苏教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钱学森的人生历程。
2、学生学会自我感悟,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在教学中说、读、悟结合。
3、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良好的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有深度地、创造性地理解文本。
【课前预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áo()游推jiàn()枪bì()juàn()恋dàn( ) 生q iān()订萌( )发诬( ) 蔑募( ) 集2、查资料了解作者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学习过程】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1)画出这篇课文表示时间的词语,并筛选出钱学森人生重大转折的时间。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钱学森在决定回国时遇到了美国哪些阻挠?(4)本文表达的中心是什么?(5)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笔墨写他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和辉煌成就呢?2、品味语句,体会感情(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眷恋情思吗?(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
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3)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
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说明了什么?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当堂训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
这20年间,他,。
然而,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爱国情怀 八 .始终眷恋着祖国》研讨课教案_10
《始终眷念着祖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2.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3.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有关钱学森的事迹,在班上交流。
钱学森简介: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二、自读课文要求:复述不超过3分钟,要抓住课文中叙述的主要事件;不看课文,复述的语言要简明、流利,力求生动。
三、理清结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6—18):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四、研读文本(一)拜师求学,初显锋芒。
1.“上海交通大学”“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拜读于”名师、“获博士学位”。
钱学森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
2.你从钱学森的求学之路可以看出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吗?(二)海外扬名难忘祖国1.请找出钱学森在美国创业所取得的成就。
(1)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2)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被委任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2017)第二单元第七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爱国主义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说明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课堂展示:为了加深理解,每个小组将选择一种修辞手法,创作一段表达对祖国热爱的文字,并进行课堂展示。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内容。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爱国主义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课堂展示时,合作意识较强,但部分小组在成果展示时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关注,帮助他们学会表达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2.创设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手法。
4பைடு நூலகம்体会作者通过描绘祖国历史、文化、风光等方面的内容,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爱国教育教案:八年级上《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爱国教育教案:八年级上《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在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中,有一篇篇名为《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的文章,这部分教案便是围绕爱国主题展开。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怎样教授这一主题呢?
我们可以以情感教育为切入点。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和知识的积累,更是精神和情感的发展。
尤其是在爱国主题下,通过教学篇章的情感凝练,体现祖国的美好形象,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讲述祖国历史,祖国民族文化,祖国的繁荣昌盛以及民族团结等方面,让学生明确信仰和目标、激发衷爱之情、建立自信和自豪感。
我们可以以知识教育为基础,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外,还应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现代化建设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通过实践和创新的方式探究自身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培养自我们工作与发展的环节出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我们应该把握方法,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决定教育效果。
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互动、讨论等,赋予教育内容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情境。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习学生情感的教育,加强学生对祖国知识的了解,创新教
学方法,从而培育出一批能够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建设祖国的有志之士。
而《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这一篇文章,正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展开这一教育主题,引领学生走向真爱祖国,建设美好未来。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爱国主义在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文章分析:详细讲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如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4.重点句子解析: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如“我是中国人,我愿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5.思想感情教育: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奉献的思想品质。
6.课后作业:布置与本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文化背景的融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理解钱学森等科学家为祖国发展所作的贡献。
难点解析:教师可结合历史背景,介绍钱学森所处的时代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4)思维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难点解析: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形成有深度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力量。通过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这一课,我发现学生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能够从钱学森的事迹中感受到爱国情怀。
课堂上,我尝试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们思考生活中的爱国主义行为,这个环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家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们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领会作者的观点。
八年级语文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2苏教版
八、始终眷恋着祖国(一课时)目标预设1、概括叙述钱学森的事迹。
2、体会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章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写法。
2、体味重要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预习导学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同学们,大家一定都知道2003年10月,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令中国人难忘的事情吧?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使杨利伟这个名字家喻户晓。
不过,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另一个人,他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你们猜一猜,这个人是谁?对,他就是“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钱学森。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人物通讯,进一步地了解这个“航天之父”感人的一面吧!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1、学生复述课文(要求:简明、流利,注意按时间阶段复述出主要事件)2、深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①钱学森在美国期间取得的成就。
②钱学森回国所遇到的困难。
③从钱学森回国的坚定意志中,看到的爱国报国的深情。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1、学生再读课文,用一两句话你对钱学森的印象(同桌交流讨论)2、找出能够体现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的句子①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
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②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慨。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故乡,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③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
钱学森兴奋极了。
就在思考与调整那年的中秋节,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④离美国远远的地方——中国,有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着他们。
3、完成探究·练习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由“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设立,引出科技兴国的话题。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
相关资料:2004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始终眷恋着祖国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一文讲述钱学森作为冯·萨克斯教授的得意门生。
在卡门的指导下,历史学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
1943月初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加强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以下是整理的始终眷恋着祖国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吸取与参考!《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钱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概括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弯果深情。
2、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有关冯友兰的事迹,在班上交流。
钱学森简介: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翘楚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哲学博士。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筹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纪检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武锅组建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二、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读完,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冯友兰出你对钱学森的印象。
三、理清文章思路学生探讨交流明确: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教学研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凸显他爱国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6—18):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四、探究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到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小房子的房子。
初中语文:八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教案(八年级上)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八一直依恋着自己的祖国教课方案(八年级上)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学习目的:1、认识钱学森简要的平生事迹,领会钱学森身上表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异质量。
2、学习本文选材精当、头头是道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觉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学习要点:目标1、 3教课假想:1、从多种渠道采集钱学森的相关资料。
2、部署预习:学生借助工具书累积生字词;自读课文,能用一条线简单地理出钱学森的平生事迹并能复述。
3、教课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加以指引。
4、教具:投影仪5、教课时数:一课时教课过程:一、投影显示钱学森的照片,由学生依据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钱学森的平生,由此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学生自由朗诵课文。
要求: 1、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主题。
由学生议论概括,教师板书:拜师修业创业绚烂信心归国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饱受摧残成功回来2、复述钱学森的平生事迹要求:复述不超出三分钟,要抓住课文表达的主要事件;不看课文,复述的语言要简洁流畅、力争生动。
( 教师可适合地指引人物通信的写法)3、领会本文在谋篇布局上的特色。
由学生议论概括:①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以时间先后为序明线依恋祖国的深情暗线②选材精当,详略适合。
由学生举列剖析,教师指引。
三、品读课文、合作研究投影: 1、师生共同研究课后练习一,感觉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情怀。
2、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其余的语句进行品读感觉。
3、你从钱学森这位优异的知识分子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聊)4、钱学森在美国获得了那么大的成就,生活待遇那么丰厚,但是为了报效祖国,他仍是战胜全部困难,依旧毅然地归国了,这类依恋祖国的赤子之心值得我们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始终眷恋着祖国刘敬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本文,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会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钱学森简要生平事迹和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2.培养学生爱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难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良好的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有深度地、创造性地理解文本。
了解精心选材和组织材料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课时】1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陆游在很多年前就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和生死,同样,我们也无法选择出生的国家,人跟国家之间的联系是命定的,没有人可以改变那种与生俱来的炎黄子孙的血种,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民族情感。
古语说"狐死必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文章,走近一位被美国人称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中国人,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历尽艰难,依然心向祖国,现在让我们去体味他那拳拳爱国之心吧!(设计意图:"课伊始,意亦明"的直接导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
)2.作者链接刘敬智《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科技部原党支部书记刘敬智同志,因心脏病突发,于2003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他写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是当代作家3.走近钱学森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
1935年赴美留学,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6年10月,以钱学森为院长的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正式成立,此后,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的火箭和导弹事业突飞猛进,震惊了世界。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他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江泽民在授奖仪式上致辞,高度评价了钱学森对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
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办法了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学贡献家"的称号。
(多媒体演示)(设计意图:学生会具体了解有关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合作·探究·展示】一、感知课文梳理结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字词,通过字典等工具书自行解决。
(多媒体演示)1.正音。
(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板书,正音之后齐读2遍。
)áo( ) 游 mù( )集 juàn ( )恋 méng()发诬miè()(设计意图:扫清文字障碍,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注意对用得好的词语要重点记忆。
)2.读完了,想一想--组织材料的顺序有三:时间、空间、事情的经过。
你能说出本文的顺序吗?请一边浏览,一边标记本文顺序的词语。
明确: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一类是直接标明年、月、日。
如:" 1911年"、" 1935年"等;一类是间接知名时间。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在那时"等。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组织材料的时间脉络。
)3.在美国学习生活了20年,钱学森夫妇决定回国并报效祖国,但回国之路对他们来说却难而又难,他们到底遭受到哪些阻挠和迫害?请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说一说。
明确:(1)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2)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3)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多媒体演示)(设计意图:领会艰难的回国之路为表现主题蓄势。
)4.这些种种非人道的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的返回祖国的意志!他们为回国做了哪些准备?(用原文回答。
)明确:(1)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
(2)租房只签一年的合同。
(3)五年中搬了五次家。
(4)还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他们。
(多媒体演示)(设计意图:体悟钱学森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突出主题。
)5.钱学森最终是怎样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6月写信,9月回国,联系当时的国际环境,想一想钱学森20年的艰难的回国之路为什么可以在3个月实现?明确: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
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切心情。
周总理对此事的高度关注,对钱学森的高度关爱;也表现了祖国母亲对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 (多媒体演示)(设计意图:体会赤子之心,有力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6.复述课文。
(见板书)要求:(1)要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件;(2)语言要简明流利、力求生动;(3)不超过三分钟。
(设计意图:复述不是背诵,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这位次长大为震惊。
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1)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什么作用?(2)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好不好?为什么?(小组讨论)明确:(1)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2)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
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小组讨论后多媒体演示)齐读一遍美国海军次长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地品读相关语段,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语言表达的情感。
)三、研读赏析体会情感师:我们知道,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
但文中有一个段落没有沿时间的线索一路写下去,而是作了一个小小的变通,这是哪一段呢?谁能说出这个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生:第5段。
师:"然而他始终眷恋着......"一句跟题目有什么关系?(点拨)生:点明题目。
师:不错。
"然而"表示转折的意思。
前几自然段讲的是钱学森虽然在美国有丰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后面又说他却依然舍弃这些身外之物,为回到祖国与美国当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所以说这个自然段是--生:过渡段,作用是承上启下。
(讨论该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师:不错。
这一段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点明主题。
师:题目《始终眷恋着祖国》中的"眷恋"什么意思?怎样理解"始终"?大家可以从原文中找到证据,证明钱学森早在新中国诞生之前就眷恋祖国的吗?生:"眷恋",深切地留恋;"始终"一词说明钱学森"回到祖国去"的念头不是在1949年10月1日才突然产生的;第5段中两个"不止一次",证明了钱学森早就有了归国的念头。
师:说得非常好。
文中说"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1)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2)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明确:(1)都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第一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第二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多媒体演示)(2)成语:魂牵梦绕望穿秋水归心似箭......齐读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
在教师的适时、适度、适量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四、三读课文难点突破1. 读第1-4段,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篇幅钱学森求学经历和他在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这对表现他"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有什么作用?明确:这里写钱学森"学术取得的辉煌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反衬了他对祖国故土的怀念眷恋之情;作者从正面(头衔和担任各种重要职务)和侧面(美国空军的赞扬和美军海军次长说的话)写这些内容正是为了和后面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
(多媒体演示)(设计意图:理解作者不惜挥墨在安排材料上是更好地为主题服务。
)2.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了20年,要写他的事迹很多很多。
本文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小组讨论)明确:选材精当,有详有略。
钱学森感人的事迹可以说数不胜数,但作者紧紧扣住他对祖国执着的爱来为这一中心选材。
组织材料又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如文章开头"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这一句话看似简洁平常,实际上决非闲笔,它既和第5段的关键句"他始终眷恋这生他养他的祖国"照应,与他"不止一次地梦见上海"照应,也同第14段中教育孩子的话语照应。
课文用较多篇幅详述了钱学森为回到祖国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这些叙述简明扼要,其中不乏精彩的镜头,使人物形象比较生动,增强了感染力。
(小组讨论后多媒体演示)(设计意图:学习本文作者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写法。
体会作者组织材料的思想轨迹。
)五、主题归纳学生先自由概括后明确:这篇文章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设计意图:领悟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八、拓展延伸1.家是温暖的港湾,国是海外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自古至今,写思家爱国的诗句很多,请你想一想之后写下来,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2.20世纪50年代,海外游子不顾美、英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
你能说出这样的科学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事迹吗?(多媒体演示) 明确: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