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七国之乱之首吴王刘濞谋反是被“逼上梁山”的?
七十七|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下)
七十七|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下)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刘濞发动的七国之乱是一个极不明智的选择,因为其结果是失败的。
但其实不然,在我看来,刘濞在那个时间点选择发动叛乱,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首先,他是有备而来——那可是长达十数年的准备,招兵买马、积钱累粮;而汉景帝和晁错那边,明知“削藩”会触怒各地藩王,但真打起仗来的时候,仍然跟没头苍蝇一样点兵点将。
大军未动,刘濞就已经先赢了一招。
其次,晁错的《削藩策》已然把中央对付藩王的政策说得很明白了:中央就是要干死你们这些藩王,你们还想怎样?如此,就给了藩王小伙伴们一个团结一致的理由。
如果不抱团造反,难道束手待毙吗?既然准备充分、众志成城,岂有不动手的道理?七国联盟作为一个二十岁不到就在战场上拼杀的老军人,刘濞很清楚,将有实力的藩王团结起来,实现有效配合进军,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一步。
既然这件事那么重要,刘濞自然早就开始暗中搞串联了。
胶西王刘昂在当时的藩王中有勇猛、强壮、好战的名声,周边的诸侯都十分害怕他。
而胶西国位于齐鲁之地,与吴国进军长安是两个方向,在攻袭长安的战略上是一路非常重要的盟友。
这哥们自然是刘濞重点拉拢的对象。
刘濞派出的说客是一名叫应高的中大夫。
这位中大夫对刘昂说,现在的天子任用奸臣、听信谗言,所以才下达了削藩的指令。
俗话说得好,吃完了米糠,接下来就是米粒了。
现在的诏令虽然只是削一小块地,但长期来看,肯定不会是那么简单就能完事的。
胶西王刚因为私下卖爵的事情被削掉了六个县,应高的这番话正说到他的痛处,他一拍大腿,厉声问,那你说应该怎么办!应高微微一笑,说,我们吴王跟大王所面临的是一样的问题,两国应当站在同一个阵线上。
我们应该携手顺应天时,起兵为天下除去祸患。
刘昂早就对汉景帝心存不忿想造反了。
但他现在还不确定吴王的立场,不想那么早露底。
于是,刘昂故意假惺惺的装出一副很惶恐的神色,说,造反啊,我不敢啊。
身为臣子,就算皇上将我们往绝路上逼,我们也只能忍气吞声尽忠效力啊。
历史趣谈吴楚之乱吴王刘濞犯了两个致命失误致失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吴楚之乱吴王刘濞犯了两个致命失误致失败导语: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国由于不满国家的削藩政策,举兵发动反叛,史称七国之乱。
从历史的答案中我们知道最终七国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国由于不满国家的削藩政策,举兵发动反叛,史称七国之乱。
从历史的答案中我们知道最终七国之乱失败了,吴王刘濞被杀。
在这里我们回过头来讨论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作乱有可能成功吗?答案是完全有可能的。
史书上记载吴王刘濞这个人彪悍而果敢,和自己的农民父亲刘仲完全不像,和刘邦很像。
刘濞这个人非常有经济头脑,他利用吴国的天然优势以铸钱、煮盐、造船三大经济要点为中心,迅速使吴国富甲起来,史书上记载“夫吴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刘濞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免除农业税的国家领导人。
吴国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其日后的军事叛变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但刘濞经济上虽然是一把好手,军事上却只是二三流水平。
吴王刘濞在起兵后接二连三的犯了致命错误,最终导致了他的军事失败。
他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在他刚开始起兵时,其手下大将军田禄伯就向他建议道:“如果只聚集所有军队向西进攻,而没有其他奇兵,是很难成功的,所以臣愿得五万人,循江淮而上,收淮南,入武关,分兵两路,与大王会师于关中。
”但此策遭到了吴太子的坚决反对,他对父亲刘濞说:“我们这次是谋反叛乱,不是义兵,所以不能把兵权分给他人,否则如果别人也学我们谋反而反过来背叛我们,那我们该怎么办?而且如果分兵两路,那就会削弱兵势,有害无益。
”可以说这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于是吴王刘濞拒绝了田禄伯分兵迂回入关中攻汉的建议。
可以说,如果吴王刘濞果真听从大将军田禄伯的建议,那这生活常识分享。
七国之乱名词解释
七国之乱名词解释
七国之乱的名词解释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
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
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平叛战争的胜利,中央集权的巩固,使得西汉王朝的实力愈发强大,汉族人对匈奴的反攻,也逐渐拉开序幕,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固,起到了卓越的成效。
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原诸侯王势力下百姓艰苦的生活,让文景之治的利端真正的覆盖向全国,可以说为后来汉武帝时代的雄风和多年战争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刘濞—搜狗百科
刘濞—搜狗百科受封吴王吴王刘濞是刘邦哥哥刘仲的儿子。
刘邦曾立刘仲为代王。
但匈奴围攻代地时,刘仲不能坚守,弃国辗转逃到洛阳,尔后前来归附刘邦。
刘邦不忍动用刑罚,便贬他为合阳侯。
他的儿子刘濞被封为沛侯。
英布反叛时,刘邦亲自率兵前去讨伐。
年仅二十的刘濞以骑将身份随从刘邦,击破英布军,当时,荆王刘贾为英布所杀,且无后嗣。
刘邦担心吴地会稽人轻佻强悍,没有勇猛雄壮的王来镇服他们不行。
而自己的儿子还年幼,因此就立刘濞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
刘濞拜官授印后,刘邦召见他。
刘邦看着刘濞的相貌说:“你的相貌有造反的气色。
”刘邦心里很后悔,但已拜官授印,就抚着他的背说:“汉朝建立后五十年,东南方向将发生叛乱,难道是你吗?天下同姓皆为一家,希望你谨慎一点,不要造反。
”刘濞叩头说:“不敢。
”在惠帝、高后时,天下刚刚平定,各郡国的诸侯都在各自安抚辖地的百姓。
坐断东南吴国的豫章郡有出产铜的矿山。
刘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来此偷偷铸钱,并在东边煮海水为盐。
因为不纳税,吴国的资财非常富有。
汉文帝时,刘濞的太子刘贤入京,得以陪伴皇太子刘启喝酒博弈。
刘贤的师傅都是楚人,从而使他养成轻佻、剽悍的个性,平时又很骄矜,与刘启博弈时,为棋路相争,态度不恭敬,刘启就拿起棋盘子打刘贤,不料把他打死了,就派人将其遗体送回吴国去埋葬。
刘濞很生气,说:“天下同一家,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送到吴国来葬。
”刘濞又派人把刘贤的尸体送回长安安葬。
刘濞从此产生怨恨,逐渐失去藩臣所应尽的礼节,称病不来朝见汉文帝。
朝廷知道他是因为儿子被打死,才称病不入朝的。
经细问查证,刘濞果真没有病。
因此所有吴国的使者,都被拘留治罪。
刘濞对此恐惧了,便加紧谋反的计划。
到后来刘濞又派人代行秋请朝聘的礼节时,汉文帝又责问他的使者。
使者说:“察见深水中的鱼是不吉祥的。
今吴王开始装病,被发觉后,见皇上逼得很急,只得更加封闭自己,害怕被皇上所杀,出于无奈才进一步装病不出的。
希望皇上舍弃前嫌,给他重新做人的机会。
历史趣谈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 周亚夫如何平七国之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周亚夫如何平七国之乱导语: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就是西汉景帝时期,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动的一场针对中央王朝的叛乱。
由于领导七国之乱的是当时被分封在七国的诸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就是西汉景帝时期,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动的一场针对中央王朝的叛乱。
由于领导七国之乱的是当时被分封在七国的诸侯王,所以也叫做七王之乱。
汉景帝作为被反的对象,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派大将军周亚夫率领中央的汉军同据守在梁国的刘武的军队,运用正确的战术一举消灭了五十万叛军。
引起叛乱的主要原因是汉景帝二年,中央开始实行削弱各个诸侯国实力的政策。
在一年内,中央就抓住诸侯王所犯的每一个错误,然后以此为理由剥夺他们的领地,以示惩戒。
但是诸侯王并不傻,他们清楚这是中央对羽翼丰满的他们进行打压了。
与其坐在这里被他慢慢剥削完,不如奋起反击。
所以吴王刘濞就带头挑起了事端,唆使了其他六个诸侯王一同起兵造反,主力军队是实力强大的吴楚两国。
当时周亚夫并没有按照常理,带兵直奔战场梁国,而是让梁王拖住敌军,他率军绕到了叛军的后方。
梁王在庞大的叛军连番攻势下,几次向周亚夫求援。
但是周亚夫清楚战机并没有到,必须避开叛军锋芒,所以暗中派人截断了叛军的粮草。
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七国的军队持续不了多久,这时候周亚夫才出战迎敌,终于以少胜多大败叛军。
七国之乱最后以吴王刘濞被东越王斩首,上献给汉朝,其他六国的诸侯王在造反失败的压力下陆陆续续自杀身亡为结果。
在这场地方对中央发动的战争中,中央取得了巨大胜利,从而得以顺利推行之前的削藩政策,取消了各诸侯的广大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权力,极大加强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深度剖析西汉七国之乱发生的真实背景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深度剖析西汉七国之乱发生的真实背景是什么导语:七国之乱就是西汉景帝时期,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动的一场针对中央王朝的叛乱。
由于领导七国之乱的是当时被分封在七国的诸侯王,所以也叫做七王七国之乱就是西汉景帝时期,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动的一场针对中央王朝的叛乱。
由于领导七国之乱的是当时被分封在七国的诸侯王,所以也叫做七王之乱。
汉景帝作为被反的对象,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派大将军周亚夫率领中央的汉军同据守在梁国的刘武的军队,运用正确的战术一举消灭了五十万叛军。
引起叛乱的主要原因是汉景帝二年,中央开始实行削弱各个诸侯国实力的政策。
在一年内,中央就抓住诸侯王所犯的每一个错误,然后以此为理由剥夺他们的领地,以示惩戒。
但是诸侯王并不傻,他们清楚这是中央对羽翼丰满的他们进行打压了。
与其坐在这里被他慢慢剥削完,不如奋起反击。
所以吴王刘濞就带头挑起了事端,唆使了其他六个诸侯王一同起兵造反,主力军队是实力强大的吴楚两国。
当时周亚夫并没有按照常理,带兵直奔战场梁国,而是让梁王拖住敌军,他率军绕到了叛军的后方。
梁王在庞大的叛军连番攻势下,几次向周亚夫求援。
但是周亚夫清楚战机并没有到,必须避开叛军锋芒,所以暗中派人截断了叛军的粮草。
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七国的军队持续不了多久,这时候周亚夫才出战迎敌,终于以少胜多大败叛军。
七国之乱最后以吴王刘濞被东越王斩首,上献给汉朝,其他六国的诸侯王在造反失败的压力下陆陆续续自杀身亡为结果。
在这场地方对中央发动的战争中,中央取得了巨大胜利,从而得以顺利推行之前的削藩政策,取消了各诸侯的广大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权力,极大加强了中央的集权。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七国之乱 汉朝史上首次由同姓王联合的大叛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七国之乱汉朝史上首次由同姓王联合的大叛乱导语:“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刘濞蓄谋叛乱,为时已久。
导火线是当时景帝和晁错认为吴王刘濞有罪,欲“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刘濞蓄谋叛乱,为时已久。
导火线是当时景帝和晁错认为吴王刘濞有罪,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
刘濞就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
刘濞发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为主力。
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用“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
叛军顺利地打到河南东部。
景帝因很惶恐,就听信了谗言,捕杀了晁错,乞求刘濞退兵。
刘濞不仅不退兵,还公开声言要夺皇位。
叛军至梁国(治今商邱),为景帝之弟梁王武所阻。
至此时,景帝才决心以武力进行镇压。
他命太尉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率三十六将军,以奇兵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大破叛军。
刘濞逃到东越,为东越人所杀。
其余六王皆自杀,七国都被废除。
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为了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就下令取消了诸侯王治民之权,只“衣食租税”。
又减缩王国的政权机构,降低王国官职的等级,改丞相为相,总掌王国政事;内史治民,和郡太守相同,直接听命于中央,取消御史大夫、廷尉等宫,重要官员都由中央任命。
至此,诸侯王国虽仍存在,但和郡基本相同,戌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级地方行政单位。
至成帝时,又取消内史一职,由相治民。
王国相与郡太守相同。
王国除了还有一个无权干预王国政事的诸侯王之外,其他方面与一般的郡完全一样。
七国之乱的平定和诸侯王权力的削弱,沉重地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生活常识分享。
七十六|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上)
七十六|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上)有这么个故事。
刘邦在封自己的侄子刘濞为吴王的时候曾经对他说,小子,你长着一副造反的脸孔!时年二十的刘濞跪在底下,听得自己叔父这么讲,吓得大气都不敢出,面无血色、大汗淋漓,在刘邦的御座前瑟瑟发抖,却答不上一个字来。
刘邦看到将自己这个大侄子吓得不轻,轻轻拍着刘濞的背,摸了摸他的脖子,语重心长的说,汉朝建立五十年后,东南方会有一场大叛乱,难道是你吗?我们刘姓都是一家,你可要慎重一点,不要造反啊。
愣头青刘濞赶紧叩头,连说不敢。
这个故事见于《汉书·荆燕吴传》,声称刘邦在立刘濞为王的时候就预料到他会造反,不仅将刘邦的光辉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更将刘濞的反贼嘴脸提前昭示于世、盖棺定论。
刘邦真有那么神吗?刘濞真从二十岁开始就有造反夺权的征兆了吗?不管《汉书》怎么写,后台君始终觉得,二十岁时候的刘濞,是个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好小伙。
受封刘濞的父亲叫刘仲,是刘邦的二哥,在汉朝初立的时候,被刘邦封为代王,镇守北方边境。
本来刘邦的如意算盘是想让自己的骨肉血脉替自己镇守边疆,一方面维持国境安全,一方面血浓于水,以后造反的概率也会低。
但刘邦高估了自己亲戚的能力,就在新任代王屁股都没坐热的时候,匈奴军队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面对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的匈奴军队,刘仲完全没有做出任何有效抵抗,放弃了自己的封国,屁滚尿流的逃回了洛阳。
若是刘邦手下的将领临阵脱逃,肯定会遭受军法处置。
可刘仲毕竟是刘邦的亲哥哥,刘邦怎么也下不去手。
思来想去,只得革去了他的王位,贬为合阳侯。
可怜的刘仲,就这么在历史上留下一个临阵脱逃的坏名声。
不过打仗能力这个事情似乎跟血缘没有什么关系。
刘仲的长子刘濞就比他那怂货父亲要强得多。
西汉十一年,刘濞跟随刘邦讨伐黥布叛乱,担任骑将,立下汗马功劳。
当时南方的刘姓诸侯已被黥布诛杀殆尽,且无后嗣可立。
刘邦考虑到长江流域的地区稳定,打算设立一个勇猛彪悍的诸侯王在此镇抚,而自己的儿子又大多年幼,不得不将目光放到了这位年仅二十却屡立战功的年轻人身上,将他册封为吴王。
西汉七国之乱:“清君侧,诛晁错”以吴王刘濞为首七王起兵叛乱
西汉七国之乱:“清君侧,诛晁错”以吴王刘濞为首七王起兵叛乱西汉七国之乱是发生于公元前155年(汉景帝二年),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一起起兵叛乱,故又称之为“七王之乱”。
战争的起因:说起来这“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要从汉文帝时期说起。
当然七王发动叛乱的原因是因为晁错上了一个《削藩策》,于是七王就以“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起兵造反了。
但是这晁错只能算是导火索,真正的原因还得从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期间与吴王刘濞的吴国太子刘贤的一次对弈下棋。
在下棋期间吴王太子在棋桌上争胜,态度不恭,汉景帝就拿起棋盘砸在了吴王太子的头上,当场就给砸死了。
当然吴王太子之所以有资格去长安入宫陪伴汉景帝,也是因为吴王刘濞的吴地豫章郡产铜,因而吴王刘濞利用手握资源,招致天下众多的亡命之徒,盗铸铜钱。
同时,吴地滨海地区产盐,吴王又煮海水为盐,贩卖到全国各地,获利颇丰。
这吴地钱币也流通全国,吴地非常富足,百姓也很支持吴王刘濞,吴国日渐强大起来了。
吴王太子刘贤被汉景帝砸死了,汉文帝敕命尸体送回去埋葬,到了吴国,吴王刘濞大怒,说道:"天下都是刘家的,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何必送回吴国埋葬!"遂又把尸体送回长安埋葬。
吴王刘濞白发人送黑发人,心怀怨恨遂从此刻起不遵守诸侯对天子的礼节,称病不朝。
当朝廷都以为吴王刘濞是因为承受不了丧子之痛才生病了,可是后经朝廷调查吴王没有生病,于是就扣押了吴国的使者。
吴王刘濞听闻使者被扣,也是惶恐不安。
就派使者前往长安代他秋季朝觐,汉文帝又问起吴王,使者回答说:"吴王实际上并没有生病,只是因为朝廷禁锢了好几个吴国使者,吴王害怕,所以才假装生病。
请陛下捐弃前嫌,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于是汉文帝就赦免了吴国使者,又赐给吴王几案和手杖,体谅他年老,可以不再朝觐。
书生个人觉得这汉文帝是真的体谅其失子之殇,并且看其年老,才做出这些决定,也算是一种补偿,可惜吴王刘濞没领情,反而以为汉文帝和朝廷特别软弱,从而更加激发了其野心。
吴王刘濞挑起七国之乱,除了为子报仇之外,还有这三个原因!
吴王刘濞挑起七国之乱,除了为子报仇之外,还有这三个原因!“七国之乱”是西汉王朝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关于这次大规模叛乱的起因,一直有这么一种说法:吴王刘濞为了给被汉景帝打死的儿子报仇,才联络其他六个诸侯,发动叛乱。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全面,也不够严谨,真正促使刘濞造反的原因,绝没有这么简单!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吴王刘濞和汉景帝的杀子之仇:汉文帝时期,刘濞带着王太子刘贤到长安朝见皇帝,文帝的太子刘启和刘贤因下棋发生争吵,刘启失手将刘贤打死。
汉景帝剧照面对爱子惨死,吴王刘濞怒不可遏,当汉文帝派人把王太子尸体送回吴国时,刘濞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又把儿子尸体送回长安,而且称病从此不再到长安朝拜。
刘濞联络其他诸侯一起叛乱,除了报仇之外,还有其他几个重要原因:1,诸侯与皇帝的血缘关系淡了西汉建立之初,中央政府实际控制的土地只有三分之一,诸侯国控制的土地有三分之二,单个诸侯的实力都逊于中央政府,但是几个诸侯联合起来的话,实力就能反超中央,汉初,诸侯和皇帝的血缘关系很近,可谓血浓于水,很少会产生异心。
西汉初期分封的诸侯但到了景帝时期就不同了,皇帝和部分同宗的诸侯血缘关系已经有些疏远了,比如汉景帝是汉高祖的孙子,吴王刘濞则是汉高祖二哥之子(侄子),两人虽然同宗,但却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
汉景帝削藩也是亲疏有别,先拿这些血缘关系远的诸侯开刀,对自己的亲弟弟等诸侯却爱护有加,后来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景帝的亲弟弟)玩命阻击叛军,血缘关系在战争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刘濞剧照2,觊觎皇帝宝座,企图夺取大汉王朝最高权力刘濞是坐镇一方的诸侯,有铜山,能够自己铸钱,财大气粗,而且刘濞也是一位有能力有野心的枭雄,不甘心长久的屈居在别人之下,尤其是有杀子之仇的汉景帝,这样的人物,一旦有合适的时机,一定会举兵造反,问鼎九五之尊!而且刘濞一直暗中联络其他诸侯,甚至招纳中央政府的逃犯等人员,为将来举事做准备!刘濞剧照3,汉景帝削藩,刘濞已无路可退汉景帝已经意识到诸侯国尾大不掉的问题,开始着手削弱诸侯的实力,这样一来的话,中央政府和诸侯国之间,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你死我活的对抗境地,对诸侯而言,要么坐在家里等着汉景帝将自己的王国削弱甚至瓦解掉,要么拼死一搏。
吴王刘濞怎么发动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怎么发动七国之乱刘濞出生于公元前216年,卒于公元前154年。
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也是七国之乱的发动者,那么吴王刘濞怎么发动七国之乱?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吴王刘濞怎么发动七国之乱,希望对你有帮助!吴王刘濞怎么发动七国之乱汉景帝时期,大臣晁错劝告刘启削弱各诸侯藩国的势力来稳固西汉中央集权。
汉景帝这一举措引起了各藩国诸侯的强烈不满,十分怨恨晁错。
汉景帝决定削弱吴国会稽郡和豫章郡,吴王刘濞大为震怒,率先发动士兵起义。
胶东王和济南王、楚王等决定联合向西进军。
吴王刘濞知道各诸侯都不满朝廷的做法,于是召集全部士兵后,刘濞说,自己虽然已经62岁了,但是还要亲自率兵征战。
最小的儿子年龄十四岁,他也要出战,吴国上下,年龄是14岁到62岁的男子,都要出征。
随后,吴王派遣使者给各诸侯王送去一封信,大抵内容为:汉景帝朝中有奸臣晁错,因他的建议才使各诸侯国的权力被削弱。
为了肃清朝中奸臣势力,确保稳固汉朝统治根基和宗室权力,希望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赵王、楚王、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已故长沙王的儿子,大家能够团结一心,入汉朝讨伐奸臣。
在信中,刘濞以吴国实力向大家证明,参与作战的诸侯国只用派遣兵力,其余的开销,吴国可以承担。
刘濞在信中还说到了行军作战的路线,他让东越王、楚王和淮南王一起向西进攻,让赵王联合匈奴军队一起攻入长安,纠正天子的错误。
刘濞为了让各诸侯王响应,以重金来吸引天下有志之士。
所谓,重金之下必有勇夫。
吴王书信一出,得到了七国诸侯的响应。
随后,在刘濞的指挥下,发动了“七国之乱”。
刘濞可以算是明主了刘邦封任侄子刘濞担任吴国将领,以今天的地名来说,吴王刘濞的管辖范围是江苏扬州和苏州一带。
刘濞善于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吴国经济。
刘濞到了吴国之后,他知道“路”对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便在吴国修建了很多路。
刘濞知道吴国一带有很多丰富的矿产资源,利用海水资源可以发展造盐产业。
刘濞从天下募集了很多逃亡人士来吴国挖矿和制盐。
七国之乱吴王刘濞简介
七国之乱吴王刘濞简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也是历史上七国之乱的一国,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七国之乱吴王刘濞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七国之乱吴王刘濞简介刘濞出生于公元前216年,卒于公元前154年。
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被封为沛候。
刘濞在二十岁的时候跟随刘邦率兵讨伐英布,一举击破英布军队。
当时,吴地会稽人没有勇猛的首领,刘邦担心强悍的会稽人会挑衅西汉政权,便封刘濞为吴王,管辖三郡五十三城。
吴国十分富饶,刘濞管辖境内有矿山和盐资源。
刘濞在社会上招纳了很多带罪人士来吴国挖矿和制盐。
刘濞还规定,吴国的百姓不用交纳赋税,提高了百姓们的生产积极性,给吴国创造了更多的国家资产。
汉文帝时期,吴国太子刘濞进宫和太子刘启喝酒下棋。
俩人为棋局相争时,刘贤十分轻佻狂傲,刘启拿起棋盘打死了刘贤。
不久之后,刘濞对西汉朝廷产生了怨恨,逐渐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他以生病为由,不去拜见汉文帝,刘濞这一做法让汉文帝渐生怀疑。
随后,吴国使者来拜见汉文帝,才为吴王解围脱困。
刘濞认为时机还未成熟,于是暂且搁置了造反计划。
汉文帝时期奉行的无为而治,使很多藩国势力越发壮大。
渐渐地,汉文帝感到了藩国的威胁,便开始削弱藩国势力。
汉景帝时期,刘启听从晁错策略,削夺了藩国领土。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合楚国赵国等七国军队,以诛杀晁错为由,开始对抗西汉朝廷。
随后,汉景帝派遣周亚夫前去讨伐,刘濞兵败被杀,吴国封地也被中央收回。
刘濞的名字怎么读刘濞的拼音是liubi,刘读二声,濞读四声。
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为西汉王室的宗族。
刘濞生于公元前216年,卒于公元前154年,父亲刘仲是刘邦的哥哥,刘仲被封为代王时,刘濞被封为沛候。
刘濞因讨伐西汉反臣英布有功,被刘邦授予吴王,管辖当今江苏一带。
刘濞掌管三郡五十城,在当时而言,相当于统治了东南一带半壁江山。
到了正式册封之时,汉高祖就有些后悔了,疑心颇重的刘邦认为刘濞有谋反的面相,担心他以后率兵起义。
但是,此时诏书已经下好了,君王贵为天子,说出去的话根本不可以收回。
西汉七国之乱的历史事件介绍
西汉七国之乱的历史事件介绍西汉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那么你了解西汉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西汉七国之乱的历史事件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西汉七国之乱的简介七国之乱就是西汉景帝时期,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动的一场针对中央王朝的叛乱。
由于领导七国之乱的是当时被分封在七国的诸侯王,所以也叫做七王之乱。
汉景帝作为被反的对象,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派大将军周亚夫率领中央的汉军同据守在梁国的刘武的军队,运用正确的战术一举消灭了五十万叛军。
引起叛乱的主要原因是汉景帝二年,中央开始实行削弱各个诸侯国实力的政策。
在一年内,中央就抓住诸侯王所犯的每一个错误,然后以此为理由剥夺他们的领地,以示惩戒。
但是诸侯王并不傻,他们清楚这是中央对羽翼丰满的他们进行打压了。
与其坐在这里被他慢慢剥削完,不如奋起反击。
所以吴王刘濞就带头挑起了事端,唆使了其他六个诸侯王一同起兵造反,主力军队是实力强大的吴楚两国。
当时周亚夫并没有按照常理,带兵直奔战场梁国,而是让梁王拖住敌军,他率军绕到了叛军的后方。
梁王在庞大的叛军连番攻势下,几次向周亚夫求援。
但是周亚夫清楚战机并没有到,必须避开叛军锋芒,所以暗中派人截断了叛军的粮草。
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七国的军队持续不了多久,这时候周亚夫才出战迎敌,终于以少胜多大败叛军。
七国之乱最后以吴王刘濞被东越王斩首,上献给汉朝,其他六国的诸侯王在造反失败的压力下陆陆续续自杀身亡为结果。
在这场地方对中央发动的战争中,中央取得了巨大胜利,从而得以顺利推行之前的削藩政策,取消了各诸侯的广大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权力,极大加强了中央的集权。
西汉七国之乱的地图七国之乱指的是在西汉时期,由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联合叛乱。
那么七国之乱是怎么样的呢?从七国之乱地图中,就能非常清晰地看出当时的战况:叛乱的诸侯国分别是吴国、楚国、赵国、胶西国、胶东国、菑川国、济南国,那么为什么这六个诸侯国会叛乱呢?原来是因为汉景帝在位的时候,当时身为御史大夫的晁错向汉景帝上奏了一本《削藩策》,主要的内容便是要将诸侯王的势力削弱以进一步地加强中央集权。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95、七国之乱的祸根,是汉景帝自己埋下的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95、七国之乱的祸根,是汉景帝自己埋下的汉景帝时期,发生了一件大事,震惊朝野,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
过去,都是诸侯之间相互攻打,而这一次,是七个诸侯国联合起来,攻击中央政府。
对这一事件,史学界一般认为,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权之间长期矛盾的爆发。
然而,通过读《汉书》,笔者却认为,如果处置得当,这次“七国之乱”,是应该能够避免的。
《汉书》记载,“七国之乱”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是吴王刘濞。
刘濞是刘邦二哥刘仲的儿子。
刘仲怯弱无能,他的儿子刘濞却是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刘邦平定黥布叛乱之后,觉得吴地一带民风强悍,需要一个能力强的诸侯王镇守,而他的儿子们年龄还小,于是,封侄子刘濞为吴王。
刘濞当时二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
《汉书》说,刘邦封刘濞为吴王之后,盯着他的脸看了半天,说:“你有反叛之相”。
刘邦后悔不该封他,但又不好收回成命,于是拍着刘濞的后背说:“五十年以后,东南会有反叛之乱,难道会是你吗?天下刘姓是一家,你可千万不要造反啊!”刘濞诚惶诚恐地说:“我不敢”。
其实,刘邦哪里有这么大的神通,能预知五十年以后的事情,刘邦如果真的能掐会算,那他的儿子们就不会被吕后杀得七零八落了。
再说,刘邦又不是第一次见刘濞,刘濞如果真有反相,不早就看出来了吗?所以,笔者认为,这是后人杜撰的,目的是表明刘濞造反的必然性,但这恰恰是欲盖弥彰。
在汉惠帝和吕后统治时期,尽管宫廷斗争风云变幻,刘濞却并未参与,而是专心治理吴地,使吴地很快富足起来。
到了汉文帝时期,刘濞和朝廷的关系仍然很好,不仅他经常进京朝见,还常派他的太子到京城走动。
他的太子和皇太子刘启年龄相仿,经常在一块喝酒下棋,关系十分融洽。
不料,就在这和睦的气氛中,突然发生了祸端。
有一次,刘启与刘濞太子又在一块下棋,因为棋路发生了争执。
两人都是十几岁的少年,意气用事,互不相让,越吵越凶。
刘启一时性起,抓起棋盘,砸向刘濞太子的脑袋,竟然把他砸死了。
人命关天,非同小可,但刘启是皇太子,身份特殊,并没有受到责罚。
西汉七国之乱
西汉七国之乱
一、西汉“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又称作七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汉初期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的一次叛乱,以吴王刘濞为首,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统领的六个王国参与。
当时,由于天子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使刘姓宗室诸侯的势力日益壮大,于是骄纵起来,处处与朝廷对抗。
汉文帝时期已感到同姓藩国的威胁,便开始了削弱诸侯势力的行动。
到汉景帝初年,全面实行削藩政策,引来那些早就想反叛的诸侯王们的不满,尤其是吴王刘濞。
因为汉景帝还是皇太子时,因细故纷争用棋盤击死了吴王的世子。
七国之乱
刘濞(前216年-前154年),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侄子,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被刘邦封为吴王。
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正月,削吴诏书一到,刘濞凭借他的实力,即在广陵(现江苏扬州市)招兵买马,联合其他不满国家削减他们权力的六个王国,打着“诛晁错,发稷社”的旗号起兵反叛,欲夺景帝帝位,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
诛晁错,发稷社
景帝在众臣的压迫下被迫腰斩了晁错,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吴王还自立为皇帝。
叛军至梁国(治今河南商丘),为景帝之弟梁王刘武所阻,景帝无奈之下只得派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率军镇压,用了3个月的时间,终于平定了七国之乱。
刘濞逃到东越,为东瓯王所杀。
其余六王皆畏罪自杀,七国都被废除。
而且汉景帝又借机削落诸侯国领土和把诸侯任免官吏的权利收回,自此,诸侯名义上是封君,但已失去政权了,为后来汉武帝继续清除地方王国的势力奠定了好的基础。
七国之乱的爆发原因过程及结果
七国之乱的爆发原因过程及结果导语: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
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
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七国之乱的起因是什么?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诸侯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御史大夫晁错开始与汉景帝谋划削藩。
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向景帝上《削藩策》,再次上陈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
等到楚王来朝,晁错借机说楚王刘戊为薄太后服丧时偷偷淫乱,请求诛杀他。
汉景帝下诏赦免死罪,改为削减东海郡作为惩罚;两年前赵王刘遂有罪,削去其河间郡;胶西王刘昂因为售卖爵位时舞弊,削减其六个县;随之景帝又与群臣商议削夺吴王刘濞的封地事宜。
汉景帝的削藩之举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动,吴王刘濞担心削地没完没了,就想进行谋反,遂亲往胶西,与胶西王刘昂约定反汉事成,吴与胶西分天下而治。
刘昂同意谋反,并与他的兄弟、齐国旧地其他诸王相约反汉。
吴王刘濞同时还派人前往楚、赵、淮南诸国,通谋相约起兵。
不久,汉景帝降诏削夺吴王刘濞的豫章郡、会稽郡。
诏令传到吴国,吴王刘濞立即谋杀了吴国境内汉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联合串通好的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王公开反叛。
刘濞征募了封国内14岁以上,60岁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众30余万人,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从而开始了西汉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的经过:诛杀晁错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起兵广陵(今江苏扬州),置粮仓于淮南的东阳,向西渡过淮河,与楚兵会合,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肴渑地区活动。
吴楚联军渡过淮水,向西进攻,是叛乱的主力。
胶西等国叛军共攻齐王刘将闾据守的临淄,赵国则约匈奴联兵犯汉。
由于刘濞早有预谋,所以七国军队在叛乱之初进展顺利。
七国之乱..._《中华上下五千年》_原文_出处_内容
七国之乱【出处】本篇为《中华上下五千年》:西汉时期【内容】晁错死后,汉景帝命令七国诸侯军队停止叛变,没想到吴王刘濞公开表示自己要做皇帝,根本不把汉景帝放在眼里。
袁盎带着诏书去见刘濞,劝他退兵,刘濞自称为皇帝,对景帝的诏书嗤之以鼻,还派一队士兵把袁盎软禁在军营中,准备把他杀掉。
袁盎一看情况不对,就趁天黑偷偷溜了出去,马不停蹄赶回长安,把吴王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汉景帝。
景帝这才知道自己被吴王骗了,偏偏晁错已经被杀,大错铸成,眼下最要紧的就是把叛军镇压下去。
正在这时,和诸侯军队交锋的校尉邓公回到长安来汇报军情,景帝连忙问他战况如何,邓公说:“吴王铁了心要造反,他已经准备几十年了,就算皇上不削他的封地,他也会造反。
况且晁错已被腰斩,我想天下谋士怕是再也不敢开口了。
”景帝不解,邓公接着说:“晁错本来担心诸侯王的势力日益膨胀,最终成为朝廷的威胁,这才建议削藩,实则加强了朝廷的皇权,然而他却被皇上处死,这样一来,谁还敢直言不讳呢?”景帝羞愧万分,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应对,突然间,他想起汉文帝临终前的嘱托,于是把周亚夫找来,封他为太尉,镇压诸侯军。
公元前154年,太尉周亚夫带领大军和吴、楚两军交战,骊寄率军攻打赵军;栾布率军攻打齐军;大将军窦婴则带军驻扎在荥阳,密切注意齐军和赵军的行踪,如发现异常,就立刻赶去增援。
窦婴本来还想推辞,景帝以国家安危为由,强令他接受大将军一职,窦婴无可奈何,只好答应。
周亚夫出兵后,了解到吴楚的军队正在攻打梁国,心里顿时有了对策。
他和景帝说:“现在吴楚两军正围攻梁国,如果正面和他们交锋,难免会有大的损失。
楚军向来勇猛善战,个个凶狠异常,不如我们用梁国作为诱饵,趁他们全力战斗的时候,先把吴楚军队的粮草截下来,然后再和诸侯军交战。
”景帝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就批准了。
周亚夫带着军队来到灞上,路上遇到一个谋士,谋士建议周亚夫不要直接赶去梁国,而是从右边包抄过去,并说诸侯军一定会在半路上设下埋伏。
七国之乱的起因是什么
七国之乱的起因是什么西汉景帝初年,同是刘姓的诸侯王因为不满中央削弱地方势力的做法,打着诛晁错,清君侧旗帜开始了实际上的叛乱行动,史称七国之乱,或是七王之乱,最后被周亚夫率领的汉军和刘武据守的梁国军队一同消灭了。
有说引发七国之乱的就是当年发生在长安宫中的奕棋事件。
汉文帝时候,年幼的吴王长子刘贤来到长安,陪同太子刘启也就是日后的汉景帝玩耍。
一日两小儿在下棋,那刘贤为了赢棋对刘启态度不恭顺,被刘启拿棋盘砸死了。
刘贤的尸体被运回吴王刘濞那里,但是刘濞说天下都是刘家,就葬在死去的地方,于是又被运回长安。
吴王刘濞自此对朝廷怀恨在心,最后借削藩一事,起兵反叛朝廷。
事实上七国之乱远没有这么简单,这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矛盾日益严重激化的后果。
早在汉高祖时期,刘邦当年平了淮南王的叛乱后,东南广阔的地方远离朝廷疏于管制,于是命同行的刘濞为王世代管辖此地。
其他的刘姓诸侯王也都如此被封在各地,刘邦寄希望于同姓的子弟帮助皇帝共守天下。
到了汉景帝时期,中央欲对诸侯的势力进行削弱从而加强中央集权,这必然使早已拥兵自重的诸侯王们无法接受,最后联合起兵来对抗中央王朝。
西汉七国之乱因为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看出了汉景帝因当下同姓诸侯国的势力过大,进而威胁到了中央的王朝而苦恼的事,所以他上疏《削藩策》建议汉景帝开始削弱各诸侯国的实力,从而加强王朝的权力。
汉景帝也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但是这必然会遭到早已权力膨胀了的诸侯的反对,于是有了西汉时期著名的七国之乱。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在现今的扬州起兵,以清君侧为名义,向西进发同西面的楚君会合共同朝着长安奔去。
会合后的吴楚两军是这次叛乱的主要军队,同时的齐王守在临淄不出,赵王那么勾结匈奴意欲共进长安。
得知叛乱后的汉景帝开始准备出兵镇压一事,此时有人建议诛杀晁错以应付七国的清君侧之由。
汉景帝批准了,于是倒霉的晁错被满门抄斩,晁错本人也被腰斩在东市。
然而这并不能平息七国之乱,因为七位诸侯只是打着清君侧作为幌子而已,实际上要清的就是皇帝本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七国之乱之首吴王刘濞谋反是被“逼上梁山”的?
导语:刘濞(前215-前154),西汉诸侯王,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刘邦侄,封吴王。
他在封国内扩张势力,后来汉景帝采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王国
刘濞(前215-前154),西汉诸侯王,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刘邦侄,封吴王。
他在封国内扩张势力,后来汉景帝采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王国封地,景帝前元三年刘濞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亲侄儿,剽悍勇猛,在平定汉初异性王谋反的作战中,屡立军功,受到高祖的赏识。
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被封为吴王。
当年的吴国,辖地辽阔,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城,都城设在广陵(今扬州)。
吴王权倾东南,威势显赫,刘邦当然有点儿不放心,但年轻的刘濞信誓旦旦向叔父刘邦表忠心,说为了刘氏的一统天下,自己一定竭尽全力,请你老人家放心。
文帝时期刘濞就与刘恒产生了隔阂,景帝时期便谋反了。
刘濞是“七国之乱”谋反的领头人了,为什么刘濞突然谋反呢?纵观历史典籍,不难发现,刘濞的造反一半是被逼出来的。
刘濞的儿子被刘启失手打死。
景帝是太子的时候,吴王的儿子(吴国的太子)晋京,两人饮酒下棋,产生口角,未来的景帝杀死了吴国的太子。
《史记·吴王濞列传》的说法是,吴国的太子脾气不好(“轻悍,又素骄”)。
儿子的尸体被运回吴国,父亲吴王很生气,认为死在长安就应该葬在长安,又把尸体送回都城安葬。
从此吴王称病,不再晋京上朝。
当时的天子文帝,采取了和解的方式,赐予吴王坐几和手杖,允许他因为年老而免于上朝。
王子至高无罪被杀,朝廷应妥为善后,安抚人心。
只是朝廷的举措仅仅是“遣其丧归葬”。
刘濞的“愠”是自然的,只是他在行动方面有所克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