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与网络(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含实验)课程代码:TELE2112英文名称: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通信工程先修课程:通信原理后续课程:开课单位:课程负责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通信工程专业必修的主干核心课。
本课程采用教师知识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架构和相关的核心协议的工作原理和规则。
教学目标: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是讲授计算机网络的体系架构及相关各层功能协议的课程,通过课程讲解和实验等环节,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架构和功能协议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复杂系统分解和集成的分析解决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能够针对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的工程问题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2.能分析和判断计算机通信网络协议中的关键环节,并获得有效结论;3.能使用专业知识描述分析计算机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4.了解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体系架构和协议构成,了解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相关的技术标准(如/IP,802.3等标准)。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重点内容:难点内容:)1、概述(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6)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1.2因特网概述★1.3因特网组成★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目标及要求:1)通过概述的介绍,使得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熟悉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及分层体系结构,了解服务、协议等概念。
✧作业内容:强化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加强对计算机通信协议的了解和掌握,因特网两大组成部分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工作方式,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性能指标,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以及各自含义。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根据本校《2004级本科指导性培养计划》和《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制定。
二、本实验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是通信工程、微电子、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学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和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网络原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通信技术与组网的有关基本概念与技术。
实验课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主要数据通信网络设备及技术,掌握基本的网络通信协议,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实验课讲授的基本实验理论1、掌握计算机局域网设计和实际组网技术。
2、熟练掌握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的常用功能。
3、掌握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原理。
4、路由器的静态路由的实现。
四、本实验课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标准1、掌握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以及网络连接的常用设备。
包括对等网络的特点,双绞网线的制作,学会双绞网线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2、熟悉使用计算机网络共享网络资源的方法,掌握对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设置方法,建立VLAN概念。
3、熟悉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掌握路由器的基本设置方式,学会用基本的命令对路由器进行设置。
4、学会用Ping工具测试网络层的连接情况。
五、学时、教学文件学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课程总学时为40,其中实验为8学时,占总学时的20%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专业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实验为8学时,占总学时的16%。
教学文件:校编《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完成。
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并写出预习报告。
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设备使用等,具体测试步骤和实际数据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实验课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10%。
《计算机网络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通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Technique课程代码:020743学时:48 学分:3 讲课学时:48 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电子信息等电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工作原理和体系结构,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各协议内容及设计原理(着重于低层协议),局域网构造技术和通信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以及Internet的TCP/IP协议、IP交换技术、路由选择和应用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络(特别是局域网)工作原理和构造配置,并具有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数字电子技术》适用专业: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类专业开课院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系教材: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主要参考书:高传善等主编《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刘志华等主编《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阮家栋等主编《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应满足自动化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应注重基础原理与基本概念的教学,也重视必要的理论分析,另外应能够反映出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最新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为以后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楚的了解。
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
应学会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基本要求:第一章概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其分类方法。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性能指标、体系结构,ISO/OSI参考模型,TCP/IP模型,数据在各层中的传递过程。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物理层理解:物理层的概念、数据通信模型、物理层的标准。
计算机通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01/11/11)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是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中制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组成;网络通信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对网络通信协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
1、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微机原理》等相应课程的基础知识。
2、 课程内容的重点、广度和深度本课程内容的重点:数据通信与广域网技术;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网络通信协议和TCP/IP协议簇;LAN基本工作原理;高速和交换LAN;网络互联技术。
本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网络应用实例;无线LAN技术及应用;加强定量分析;Intranet技术。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体现‘学网’的过程。
使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掌握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基本知识,学习和掌握LAN原理、应用技术,具有初步的网络规划、设计、应用的基础知识与能力。
三、教学要求1、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2、准确理解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的基本内容。
3、熟悉通信子网、局域网、以太网、万维网的技术特点。
4、掌握网络互连技术技术5、熟悉Internet/Intranet6、了解网络管理的知识和技术。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1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1.1.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1.1.3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1.1.4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的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1.1.5Internet1.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1计算机网络定义的基本内容1.2.2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区别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1根据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分类1.3.2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分类1.4计算机网络拓朴构型1.4.1计算机网络拓朴的定义1.4.2网络拓朴分类方法1.5典型计算机网络1.5.1ARPANET1.5.2NSFNET1.5.3Internet1.6数据通信服务1.6.1未来通信子网应具备的特征1.6.2交换多兆位数据服务SMDS1.6.3X.25网1.6.4帧中继1.6.5B-ISDN1.6.6异步传输模式ATM1.7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7.1计算机网络在企业、机关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中的应用1.7.2计算机网络在个人信息服务中的应用1.8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带来的社会问题第二章 数据通信技术与广域网技术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1.1 信息、数据和信号2.1.2 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2.2 传输介质及主要特性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2.2.2 双绞线的主要特性2.2.3 同轴电缆的主要特性2.2.4 光缆的主要特性2.3 无线与卫星通信2.3.1 电磁波谱与移动通信2.3.2 无线通信2.3.3 微波通信2.3.4 蜂窝无线通信2.3.5 卫星通信2.4 数据编码技术2.4.1 数据编码类型2.4.2 模拟数据编码方法2.4.3 数字数据编码方法2.4.4 脉冲编码调制方法2.5 基带传输2.5.1 基带传输的定义2.5.2 通信信道带宽对基带传输的影响2.5.3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与信道速率的极限 2.6 频带传输2.6.1 频带传输的定义2.6.2 调制解调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6.3 调制解调器的分类与标准2.6.4 调制速率与数据传输速率2.7 多路复用技术2.7.1 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2.7.2 频分多路复用FDM2.7.3 波分多路复用WDM2.7.4 时分多路复用TDM2.8 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2.8.1 线路交换方式2.8.2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2.8.3 数据报方式2.8.4 虚电路方式2.8.5 ATM方式2.9 差错控制方法2.9.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2.9.2 误码率的定义2.9.3 检错码与纠错码2.9.4 循环冗余编码工作原理2.9.5 差错控制机制第三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3.2 ISO/OSI 参考模型3.2.1 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3.2.2 OSI 参考模型的结构与各层的主要功能3.3 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3.3.1 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的发展过程3.3.2 TCP/IP参考模型与层次3.3.3 IP协议3.3.4 TCP协议3.3.5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3.4 IEEE802 LAN体系结构3.4.1IEEE802标准3.4.2 IEEE802参考模型(HDLC)第四章 局域网技术4.1 LAN的要技术特点4.2 LAN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分类4.2.1 Ethernet基本工作原理4.2.2 IEEE802.4标准与Token Bus4.2.3 IEEE802.5标准与Token Ring4.2.4 CSMA/CD与Token Bus、Token Ring比较 4.3 高速LAN4.3.1 高速LAN研究基本方法4.3.2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4.3.3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4.3.4 千兆位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4.4 交换LAN4.4.1 交换LAN的基本结构4.4.2 LAN交换机的工作原理4.5 LAN组网方法4.5.1 I EEE802.3 物理层标准类型4.5.2 Ethernet 网络接口适配器4.5.3 同轴电缆Ethernet 组网方法4.5.4 符合100BASE-T标准的Ethernet组网方法4.5.5 千兆Ethernet网组网方法第五章 网络操作系统5.1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5.2 典型网络操作系统简介第六章 网络互连技术6.1 络互连的基本概念6.2 网络互连的类型6.3 网络互连的层次6.4 网络互连的要求6.5 网络互连的设备6.5.1 网桥Bridge6.5.2 路由器Router6.5.3 网关 Gateway第七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7.1 主机名字与域名服务7.2 域名与域名系统7.3 Internet 的基本服务功能7.3.1 E-mail服务7.3.2 Telnet服务7.3.3 文件传输服务7.3.4 WWW服务7.3.5 新闻与公告类服务7.4 Intranet技术7.4.1 企业网技术的发展7.4.2 Intranet 定义7.4.3 Intranet的主要技术特点7.4.4 Intranet的结构与开发方法第8章 网络管理技术8.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8.2 Internet网络管理模型8.3 OSI管理功能域8.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8.5 典型的网络管理软件[实验内容]实验一、对等网络连接与管理实验二、物理层实验实验三、数据链路层说 明:实验目的:是巩固讲课内容和实践锻炼。
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通信与计算机网络3学分 48学时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是面向工商管理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
作为交叉性学科,主要涉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两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础内容。
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软硬件组成、网络应用,及计算机网络所涉及到的基本数据通信技术。
课程任务是通过学习,了解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掌握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组成、基本操作与管理,掌握实际工程中网络的规划、设计与实现的基本原则、方法及过程,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在实际中的应用与实现。
本课程将系统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力图突出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在系统性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同时,侧重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实现,以适用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二、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三、先修课程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四、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以系统性和实用性为主。
学生除了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软硬件组成、关键技术,包括网络基本概念、基本数据通信技术、网络体系结构、主要的协议参考模型、网络实现的关键技术、网络的硬件系统及网络管理。
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与管理;掌握实际应用中网络的规划、设计与实现;重点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即课堂授课、课堂讨论和上机教学。
(一)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综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与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基本框架。
2、数据通信技术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的基本通信概念和技术,掌握支持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传输介质。
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协议分层、层间服务,掌握OSI网络模型、INTERNET协议参考模型,了解HDLC协议规程和TCP/IP协议规程。
4、局域网了解和掌握局域网的基本知识和组成结构,包括局域网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标准、互联、以太网、快速局域网、交换式局域网、虚拟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等内容。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第一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代码:BT122142总学时:40(讲授32,实验8)学分:2.5 适用专业:10级通信技术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后续课程:数据通信网络技术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是通信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本理论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
本课程在把握教学对象对理论知识“必要、适度、够用”的原则下,系统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所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知识;全面阐明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涉及的各项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为后继的数据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网络操作系统、组网技术与工程、网络运行管理以及网络应用等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包括数据通信原理与实现技术;网络体系结构论述;局域网、广域网原理;网络互联原理与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运行管理;网络计算及应用环境;网络安全等内容。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据通信原理与实现技术;2、了解网络体系结构3、正确理解局域网、广域网原理;4、正确理解网络互联原理与技术;5、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运行管理技术;6、了解网络安全的概念和内容。
三、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OSI/RM、TCP/IP、局域网技术以及无线网络技术。
教学难点:TCP/IP、局域网技术以及无线网络技术。
四、课程的教学条件与建议教学条件: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
教学建议:教师应该非常熟悉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知识,熟悉TCP/IP协议模型,熟悉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设计与注意事情,在教学中应该逐步向学生讲授设计的理念以及网络通信工程中应该如何运用学的技术。
五、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课:如何学好计算机网络通信系列课程(1课时)1、绪论(1课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总线型、环型和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常用技术。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以及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培养学生的网络和通信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网络安全;
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常见应用和最新发展趋势;
4. 培养学生进行网络和通信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大纲
1.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 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3) 局域网和广域网
(4) 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2. 网络通信基础
(1) 通信原理和信道传输
(2) 传输介质和传输方式
(3) 数据的编码和调制
(4) 随机访问和多路复用3. 网络协议与安全
(1) TCP/IP协议族
(2) IP地址和子网划分
(3) 路由和交换技术
(4) 网络安全和防护4. 网络应用与服务
(1) 网络应用概述。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它实现了各种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应用,使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拓扑、协议、传输介质等。
2.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并能够深入了解每个网络层次的功能和作用。
3. 熟悉网络通信协议的原理和应用,包括TCP/IP协议族、以太网等。
4. 掌握网络安全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网络攻击与防护、网络性能优化等。
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简单的计算机网络。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概述- 网络拓扑结构- 子网划分与路由选择2. 网络通信协议- OSI参考模型- TCP/IP协议族- 以太网及其扩展3. 网络传输介质- 有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介质4. 网络安全与管理- 网络攻击与防护- 网络性能优化- 网络管理与监控5. 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实施 - 网络设计原则与方法 - 网络实施与部署- 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四、教学方法与要求1.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相结合。
2. 学生参与: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3. 实践环节:设计实验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资源:提供相应的教材、教学课件和实验设备。
5. 学习评估:通过作业、考试和项目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高教出版社2. 《TCP/IP网络配置与管理》第4版,Beale与Sidnie Feit,机械工业出版社七、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07通信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s)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以各种典型网络协议的机理,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软硬件知识;熟悉计算机网络中广泛使用的工具,为今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有计算机操作系统和C++程序设计的预备知识。
课程教学总学时34学时,2学分,其中授课34学时;课程实验与设计1学分,18学时。
本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开设。
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学习,应能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2.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3.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日常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方法,4.初步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5.初步培养在 TCP/IP协议工程和L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6.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主要知识点如下: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2学时)本章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定义、功能、分类、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等基本内容。
本章的重点是: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定义,网络层次的功能与划分,层间接口的实现等内容。
难点是:各层协议的实现方法,接口原语的理解,会话层的概念等。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与物理层接口标准(2学时)本章主要讲授数据通信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有关的概念及物理层的一些常用接口标准。
本章的重点是:数据通信模型、信号分析、传输技术、传输媒体。
难点是:信道、信号、模拟和数字传输、信道共享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课程编号:2413220开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课学期:第5学期学分/周学时:5/5课程类型:专业主干必修课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和骨干课。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
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规律,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网络协议与实用网络技术,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编写网络软件、设计网络打下基础。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重点是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数据通信技术、局域网基础及应用、网络互连及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注意这些内容;同时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应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时,还必须结合实际应用,指导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实验。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综合性和应用性比较强,故要求让学生先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之后再开设本课程。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高传善等编.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高传善等编. 计算机网络教程-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南(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一)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堂讨论。
(二)加强实验教学。
本课程安排有实验教学内容,重视对于网络的实践与应用,要求学生课前做好相应准备,课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课后完成实验报告等。
四成绩考核办法本课程在大学三年级一学期开设,共计90学时(讲授72学时,实验18学时)。
中职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必然方向,是信息时代应用最广的一种计算机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迫切需要掌握了扎实的网络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实际组网、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能力的计算机人才。
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通信和网络的基本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以及Internet的基本理论和网络管理。
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组成;掌握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掌握OSI 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和TCP/IP参考模型的结构;了解局域网体系结构和OSI/RM 的对照,了解IEEE 802标准;掌握局域网的常用拓扑结构;掌握常见的局域网信道分配技术;了解以太网的产生和发展,10M以太网的连接种类,网络接口卡,集线器;掌握如何使用常用网络设备设计局域网结构,了解局域网技术的新发展。
了解Internet的历史;掌握IP地址、域名与路由;掌握TCP/IP协议体系结构,包括分层模型,IP协议、TCP协议在体系结构中的作用和地位;理解常用的Internet应用协议。
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实验:网络认识参观校园网络,认识网络设备、综合布线系统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的内容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理论知识,通过适当的实践环节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
实践环节参观校园网、网络认识。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补充和实践环节相关的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应用2.熟悉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分类3.熟悉计算机网络与其他系统(单机系统)的区别4.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特点5.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6.了解一些典型网络(ARAP,SNA)的基本情况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产生与发展的三个阶段2.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与其他系统(单机系统)的区别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分类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5.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三、重点难点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与分类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各种通信技术的特点2.熟悉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要素3.熟悉线路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4.掌握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的特点与区别5.熟悉编码的类型6.熟悉频分多路复用与时分多路复用技术7.掌握数据交换的几种常用方法-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及分组交换的原理8.了解各种传输介质的特点和应用场合,了解差错控制技术二、教学内容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和主要技术指标3.传输方式和传输设备4.数据编码与调制技术5.多路复用技术6.数据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及分组交换的原理7.传输介质的类型与特点8.差错控制技术- 差错检测、纠错三、重点难点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2.数据编码技术3.数据交换原理4.差错控制技术网络体系结构与通信协议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网络体系结构概念2.掌握OSI七层参考模型3.了解物理层的概念、功能、主要解决的问题和四个基本特性4.了解数据链路层的概念、功能,了解帧与报文的概念5.了解网络层的概念、功能,了解路由选择的概念6.了解运输层的概念、功能,了解无连接服务、连接服务的概念7.了解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的特点与功能。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code":"ServiceUnavailable","message":"Please reduce your request rate.","requestId":"cfa7130a-a9f9-409a-9b81-e4ba797c424a"}你们彼此有等价交换的利用价值,有合作共赢的机会,这才是人脉。
人脉不是你和多少人打过交道、和多少人参加过饭局、和多少人进出过高档场合、和多少人合过影,而是有多少人愿意和你打交道、主动和你打交道、长期和你打交道、持续和你打交道。
千万要切记,人脉并不是说你利用了多少人、有多少人被你呼来唤去、有多少人为你鞠躬尽瘁,而是你帮了多少人。
人脉不是有多少人在你面前吹捧你,奉承你,而是有多少人在你背后称颂和点赞。
人脉不是在你辉煌的时候,有多少人簇拥着你,捧着你,而是在你困境时、在你落魄时,有多少人愿意站出来慷慨援手,帮助你。
真正拥能够有人脉的人,都具备以下素养:1. 换位思考。
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避免独断专行、刚愎自用、自私自利。
2. 适应环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人也是一样,虽然不是你死我活,但适应能力强的人往往是最先站稳脚跟的人。
3. 大方待人。
大气慷慨,小事不斤斤计较,大事严谨慎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
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4. 低调做事。
低调做人,低调做事。
你的所有细节,有心人自会看到,这样的人有眼光,或许是值得结交的同事,可能会成为事业上的伙伴,也有可能是你命运中的伯乐。
5. 赞美他人。
赞美不需要钱,诚心点赞、真心赞美,是最有力的武器,而不是阴奉阳违、拍须溜马。
6. 对人礼貌。
你的涵养,你的修养,你的为人,往往体现在一举一动的礼貌之中。
7. 检讨自己。
凡事都想想所有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21146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课程类型: 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0 实验(实践)学时:8学分: 3.0适用对象: 计算机及与相关专业本科生(高年级)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一、编写说明(一)制定大纲的依据计算机网络是实现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是四个计算机发展方向之一。
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连网的基本概念和有关技术,使学生具备网络操作、网络应用程序开发以及进行简单网络设计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特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制定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种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介绍网络的设计理论、设计思路和方法技巧;介绍主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介绍网络的发展趋势以及它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适应计算机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的能力,并能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实例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常用协议和解决网络问题的方法,使其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网络应用相关的问题。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发展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并是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Como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课程编号:B100012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
总学时:48 (周学时3)学分:3
适用对象:信息类相关专业汉/民/民考汉本科生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
使用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电子工业,2004年7月(第四版),“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参考书:[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逯昭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2]《计算机网路原理与技术》,华蓓等,科学出版社,2001年
[3]《计算机网络》美(三版),熊桂喜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主流技术的一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体系结构的特点,掌握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机构,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组网技术及网络互连,网络安全,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局域网与广域网技术等,与操作系统、接口与技术、数据库系统概论等课程有紧密的联系。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同时学会网络规划、配置与管理,为学习局域网技术、网络编程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到较多的理论知识,是本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
在教学中要求同学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协议,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和模拟实验研究的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既要保持理论的系统性,又要注意联系工程实际,并且重视技术科学的一般方法学的培养。
1.从整体上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掌握常用的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体系结构,实体,协议,服务及服务访问点,C/S 以及B/S模式。
2.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模型,传输介质,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信道复用技术,DTE通过DCE与传输线路相连等基本概念。
3.掌握DLL两个常用的协议(SAW ARQ协议和连续ARQ协议),包括HDLC的要点。
4.掌握LAN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包括无线LAN),CSMA/CD协议和MAC帧的结构。
5.掌握W AN的基本概念,W AN所提供的两种服务,X.25网,帧中继网和ATM网络。
6.掌握网络互连,路由器基本结构,网际协议IP,ICMP,IGMP协议以及新一代IPv6。
7.掌握TCP的各种机制以及TCP有关连接管理和状态图的概念。
8.掌握计算机网络提供通信服务的过程,DNS,FTP,TELNET,电子邮件的最主要的组成构件,WWW的工作过程。
9.掌握计算机网络提供通信服务的过程,基本内容,防火墙技术,代理服务器技术等。
10.了解数字签名及因特网的演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包括四个方面: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组网技术及网络互连,网络安全等。
以简化的ISO/OSI参考模型为主线,介绍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国际标准为依据,介绍网络各层的典型技术与协议,并介绍组网技术及网络安全基本概念。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和了解网络基本原理,组网技术,了解最新的网络发展技术。
本大纲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使用了“理解”,“掌握”,“了解”等层次,其中“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的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它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概述
重点: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服务于协议和服务访问点、信息传送单元、服务原语、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等。
难点: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服务于协议和服务访问点。
第二章物理层
重点:有关的术语、接口特征、传输媒体、信道容量、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难点: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重点: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选择重传ARQ协议、滑动窗口概念、以及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LC。
难点: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LC
第四章局域网
重点:有关术语、协议、VLAN、CSMA/CD接入技术、IEEE802.3、IEEE802.4、IEEE802.5、IEEE802.11等标准、网桥、高速局域网等。
难点:CSMA/CD接入技术。
第五章广域网
重点:W AN的构成,W AN中的分组转发机制,拥塞控制,帧中继FR,ATM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难点:WAN中的分组转发机制,拥塞控制的原理,ATM工作原理。
第六章网络互连
重点:路由器及路由选择、结点查找表建立、IP地址与MAC地址、ARP,RARP协议、划分子网和构成超网,CIDR,ICMP,RIP,OSPF,BGP,IGMP,VPN,IPv6等。
难点:路由选择、结点查找表。
第七章运输层
重点:OSI运输协议、算法、运输层在OSI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TCP的运输连接管理,TCP的有限状态机。
难点:OSI运输协议、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
第八章应用层
重点: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的功能作用等以及应用层中各种协议。
如,DNS,FTP,TELNEL,E-Mail,SMTP,POP3,WWW,HTTP,HTML,BOOTP,DHCP,SNMP。
难点: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的功能作用等以及应用层中各种协议。
第九章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重点: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数据加密的基本原理,防火墙,代理服务器技术等。
难点: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数据加密的基本原理等。
第十章因特网的演进
重点:IP电话,因特网的多媒体体系结构,改进“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服务,居民接入网RAN。
五、实践环节
无实践环节(理论教学时数:72)
六、学时分配
章内容学时
第一章概述 4
第二章物理层 4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4
第四章局域网 6
第五章广域网 4
第六章网络互连 6
第七章运输层8
第八章应用层 6
第九章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4
第十章因特网的演进 2
合计48
七、考核方式
考试,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