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煎煮过程中苦杏仁剂量变化对其他成分溶出影响的研究
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及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
∀中国药典 #的方法 3!, 采用 HPLC 法测定麻杏石甘 汤传统汤剂和颗粒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 并比较其 差异, 从化学的角度探讨颗粒汤剂的制备工艺以为 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美国 Ag lient 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苦杏仁苷购 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批号: 820 200002); 药 材由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颗粒汤剂由贵 州宏宇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工艺参数, 贵阳中医学院 植化实验室制备; 药材经贵阳中医学院董丽莎教授 鉴定,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 f 的干 燥草质茎、甘草为豆科 植物甘草 G hycxycrrhiza uralensi F isch 的干燥根及根茎、苦杏仁为蔷薇科植 物杏 P runus arm eniac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 石膏为 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 Gypsum f ibrosum 矿石, 甲醇为色谱纯, 水为重蒸馏水。 2 麻杏石甘汤剂制备
中药材 Journa l o f Ch inese M ed icina lM a teria ls 第 30卷第 9期 2007年 9月
∃ 1129∃
2 1 传统汤剂 称取药材麻黄 6 g、苦杏仁 9 g、甘 草 6 g和石膏 24 g加 10倍量水常温浸 30 m in, 煎煮 保持微沸 30 m in, 趁热过滤, 滤渣加 7倍量水煎煮保 持微沸 20 m in, 趁热滤过, 合并二次滤液, 药渣水洗 三次, 与滤液合并, 减压浓缩, 冷却后定容至 50 m ,l 即得传统汤剂。
2 2 颗粒剂汤 称取以上麻杏石甘汤处方量的各 单味颗 粒, 麻黄 0 711 g、苦杏 仁 0 969 g、炙 甘草 2 096 g和石膏 0 973 g, 用沸水冲泡, 摇匀, 使溶解, 冷却, 以水定容至 50 m ,l 摇匀, 即得颗粒汤剂。 2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吸取麻杏石甘 汤颗粒汤剂和麻 杏石甘汤 传统复方 汤剂试液 各 2 m ,l 置 10 m l容量瓶中, 加无水乙醇稀释并定容至刻 度, 离心处理 ( 4000 r/m in) 5 m in, 取出, 取上清液用
麻杏石甘汤煮散工艺研究
1 t i me . Co n c l u s i o n:
T h e o p t i mi z e d e x t r a c t i n g p r o c e s s i s u s e r — f r i e n d l y a n d s u i t a b l e i n c l i n i c a l ,p r o v i d i n g e x p e r i me n t a l b a s i s or f t h e s u b s e q u e n t d e v e l o p me n t .
,
a my g d a l i n, l i q u i r i t i n a nd g l y c y r r hi z i c a c i d .Yi e l d o f d r y e x t r a c t a nd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i n de x c o mp o n e nt s w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r e f e r e n t i n de x e s, a n d t he d e c o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wa s o p t i mi z e d by b o i l i ng t i me, a mo un t o f wa t e r a n d b o i l i ng t i me s a s t h e f a c t o r s . Res ul t s: Th e o p t i ma l c o n d i t i o n f o r d e c o c t i o n pr o c e s s we r e 1 6一 f o l d s o l v e n t, bo i l i n g 2 0 mi n u t e s
麻杏石甘汤平喘机理的实验研究
麻杏石甘汤平喘机理的实验研究【摘要】目的了解麻杏石甘汤对Th1 、Th2细胞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麻杏石甘汤治疗哮喘的机制。
方法50只雌性BALB/c 6~8固龄小鼠(18~22 g)随机5组。
卵蛋白(OV A)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诱发哮喘发作。
采集外周血、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检测IL-4、IFN-r、IL-12、IL-18水平变化。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r/IL-4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麻杏石甘汤组IL-4水平明显降低(P<0.01),IFN-r、IL-12、IL-18、IFN-r/IL-4比值明显升高(P<0.01)。
结论麻杏石甘汤通过促进IL-12,IL-18分泌,逆转Th1/Th2失衡,抑制气道变应性炎性反应。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axingshigantang decoction on Th1,Th2 cytokines in a murine model of asthma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thereapeutic mechanism.Methods 50 female BALB/c mice(6-8 week of age,18-22 g of weights)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randomly.An animal model of asthma was established by OV A sensitizing-challenging BALB/c mice. Each group were killed to collect bronchoalveolar lavage and peripheral blood,cell,and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ontents of IL-4,IFN-r,IL-12,IL-18 in the bronchoalveolar lavage and peripheral blood.Results In comparison with normal group,the IL-4 in model group increased(P <0.01),but the IFN-r and IFN-r/IL-4 decreased (P<0.01);in comparison with B group,the IL-4 in treatment group with Maxingshigantang decoction decreased obviously(P<0.01),IFN-r,IL-12,IL-18 and IFN-r/IL-4 increased strikingly(P<0.01).Conclusion Maxingshigantang decoction can promote the secretion of IL-12 and IL-18,invert the imbalance value of Th1/Th2 to suppress the allergic inflammation.【Key words】Asthma;Maxingshigantang decoction;IL-4IFN-γ;IL-12IL-18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它是以嗜酸粒细胞(Eos)、淋巴细胞(TLC)、肥大细胞(MC)浸润为主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
麻杏石甘汤现代药理研究
麻杏石甘汤现代药理研究汉·《伤寒论》之麻杏石甘汤:麻黄6g、杏仁50g、石膏18g、甘草9g。
其依邪热在肺之理,导清气宣肺之法,重用石膏为君药,以其辛甘大寒专清气分实热,臣以麻黄清宣人肺,领石膏清热之力飞腾上焦,清宣肺热以平喘逆。
适用于外感风邪、风热袭肺,身热不解,咳逆气息,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化科学方法,根据中药配伍原则,赋予中药复方用药现代内涵,使中药研究开发与国际接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有免疫、解热、平喘、镇咳等作用。
1镇咳作用麻杏石甘汤回流液冷动干燥粉状物162mg/kg,对二氧化硫(SO2)气诱发的小鼠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抑制率可达63.1%。
麻杏石甘汤加昧剂、7g/kg醇提液腹腔注射,对氨水刺激小鼠所致的咳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麻杏石甘汤醇提液lOg/kg静脉注射,对刺激麻醉猫喉上神经及机械刺激麻醉猫气管粘膜所致的咳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给药后5min所有动物的咳嗽反应均消失,而给药后75~90min内咳嗽反应减弱,50%以上并恢复至接近正常,在镇咳同时对呼吸有轻度兴奋作用。
麻杏石甘汤ld用量溶于5倍量的精制水中,用胃导管注入雄性豚鼠胃内,以猫毛作物理刺激引起咳嗽反射,其结果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另有报道,麻杏石甘汤中主要镇咳作用的中药为麻黄。
2祛痰作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水煎液、醇提液25g/kg腹腔注射,二者均使小鼠气管冲洗液酚红含量明显增加,说明本品具有一定的祛痰作用。
3平喘作用麻杏石甘汤水浸膏lOg/kg(1.Og药材/l.0ml水浸膏),l~12h其呼吸道阻力出现有意义的降低,表明其有降低支气管收缩的作用,但激发后的12h以后,呼吸道阻力逐渐提高,麻杏石甘汤的作用也逐渐消失。
另有报道,麻杳石甘汤可缓解气喘天竺鼠立即性反应期之呼吸道阻力,降低呼吸道炎症。
体外实验表明,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加粘膜促吸收剂为宁喘微型灌肠液,0.25、O.15、0.05g/ml 有抑制过敏豚鼠的支气管收缩幅度和抑制支气管收缩频率的作用,对组织胺和乙酰胆碱所致痉挛的豚鼠气管螺旋条松弛,其解痉百分率近乎阳性对照组。
麻杏石甘汤实验报告
麻杏石甘汤,源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中的经典方剂。
该方剂由麻黄、杏仁、石膏和炙甘草组成,具有宣肺平喘、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
近年来,麻杏石甘汤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尤其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
为了进一步验证麻杏石甘汤的药效,本实验采用动物模型进行观察和评价。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麻杏石甘汤对小鼠肺炎模型的治疗作用;2. 评价麻杏石甘汤的止咳、平喘、抗炎等药理作用;3. 探讨麻杏石甘汤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雄性小鼠60只,体重(18±2)g,购自某实验动物中心。
2. 实验药物:麻杏石甘汤(自制,剂量为0.5g/kg体重),阳性对照药为氨茶碱(剂量为10mg/kg体重)。
3. 实验方法:(1)肺炎模型建立:采用细菌感染法建立小鼠肺炎模型。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麻杏石甘汤低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和氨茶碱组。
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细菌感染法建立肺炎模型。
模型建立后,正常组、模型组和麻杏石甘汤低剂量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和氨茶碱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
(2)观察指标:1)临床症状:观察小鼠的呼吸频率、咳嗽次数和活动能力等;2)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取小鼠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程度;3)肺泡灌洗液指标:收集肺泡灌洗液,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4)血清指标: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临床症状:与模型组相比,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和氨茶碱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咳嗽次数和活动能力明显改善(P<0.05)。
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对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程进行分析整理。
从麻杏石甘汤的组成成分和药理作用两方面,联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原因,对其治疗效进行果进行总结。
麻杏石甘汤是一种经典的治疗哮喘的方法,主要针对肺热咳嗽,有相关研究发现其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副作用小,但仍有许多其他功效未经验证,其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尚未有相关报道,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理机制尚未达成统一的认可,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指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医学的要求,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一一解决。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咳嗽变异性哮喘;研究进程咳嗽变异性哮喘指的是一种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殊哮喘。
其临床症状与传统的哮喘病一样,多无明显的喘息、气促等,但患者的气道反应性高、气道炎症反应严重。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点为病程长,有反复发作的咳嗽(以夜间和凌晨尤其严重),传统的止咳药和抗生素对其治疗效果不佳。
根据相关报道显示,在慢性咳嗽患儿中,有75%的患儿同时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有54%的患儿有很大几率发展为典型哮喘[1]。
其病理改变和生理改变也与传统的哮喘基本相似,其主要生理改变为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炎症和气管重构共同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我国传统的医学认为,素体不足、肺失宜降、风痰入侵、气管挛急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发病原因,在传统中医中,此病被划为“咳嗽”的范畴,宜采用辛凉宣肺、清肺平喘的药物[2]。
而麻杏石甘汤正好具有上述功效,现对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程进行分析整理。
1.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目前为止,国际上尚未统一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原因的认知,中西医对此持有不同的见解。
西医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与传统的哮喘类似,是由多种细胞(尤其是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和炎症细胞成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其主要病理特点为气道反应性高。
麻杏薏甘汤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与其组方合理性的研究
[ 中 图分 类号 】 R 2 8 9
1 . 1仪 器和材 料
本次研究使用的仪器为 : Wa t e r s 型高效
使 用 流 动相 对 所 有 对 照 品溶 液进 行 稀 释 。分 别 吸 取所 有 稀 释好 的 对 照 品溶 液 各 1 0 u l ,将 它 们 注 入液 相 色谱 仪 中 ,记 录其 峰 面积 。结 果 显示 ,苦 杏 仁苷 在 1 . 0~ 8 0 . 0 u g / ml 的范 围 内其 线性 关系 良好 。
[ 文 献 标识 码 ] B
[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 7 6 2 9 一( 2 0 1 6)2 2 — 0 1 1 3 一 O 2
麻 杏 薏 甘汤 出 自张 仲景 的 《 金 匮要 略 . 湿病 篇 》 ,是 中
医治 疗 风湿及 风湿 所致 周身疼 痛 的名方 l 。中 医认 为 ,风湿 是 由于患者 身体 的气血 运行 不利 ,使 风 寒湿 邪侵 入其 身 体 ,
良好 。
理性 。现 将本 次研究 的过 程 和结果报 告如 下 :
1 材料 与方法
1 . 4 . 2 线性关 系 的测定 吸 取对照 品溶 液 0 . 0 5 m l 、0 . 5 m l 、 1 . 0 ml 、2 . 0 ml 和4 . 0 m l ,将 其 分 别置 于 1 0 m l 的 容量 瓶 中 ,
1 . 4方法 学考 察
1 … 4 1 精密 度 的测定 精 密吸 取 1 0 u L的对 照品溶 液 ,参 照 1 . 3 . 1中 的色谱 条 件对 其 进行 测定 。结果 显示 ,苦 杏 仁苷 的
麻杏石甘汤、散剂投药后主成分溶出量分析研究
麻杏石甘汤、散剂投药后主成分溶出量分析研究
李阳春;孙静芸;陈萍;谢年庚
【期刊名称】《中成药》
【年(卷),期】2008(030)004
【摘要】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生石膏等)、散剂投药后(系指经过体外模拟实验,即将药物经过人工胃液、胃肠液代谢过程)主成分溶出液进行分析测定.方法:取单味、复方煎剂、散剂进行体外模拟实验,以组方中单味药的主成分为指标,采用HPLC、GC、配位滴定法进行溶出量分析的研究.结果:主成分的溶出量有明显差异.结论:溶出量的变化规律为临床确定最佳剂型和质量标准的拟定提供简捷有效的科学依据.
【总页数】3页(P564-566)
【作者】李阳春;孙静芸;陈萍;谢年庚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7;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7;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1
【相关文献】
1.不同浸泡时间对小建中汤煎煮有效成分溶出量和得膏率的影响 [J], 刘莹;邹爱英
2.麻杏石甘汤,散剂实验研究的方法学探讨 [J], 孙静芸;谢年庚
3.麻杏石甘汤剂与散剂投药后平喘有效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J], 李阳春;孙静芸;陈萍;谢年庚
4.不同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石膏溶出量影响的研究 [J], 周斌;高文远;张铁军;张家欣
5.饮片超微粉碎前后主要有效成分溶出量的对比研究 [J], 王宏洁;司南;边宝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正交试验探讨苦杏仁煎煮条件对苦杏仁甙含量的影响
用正交试验探讨苦杏仁煎煮条件对苦杏仁甙含量的影响
陈惠红
【期刊名称】《中医药研究》
【年(卷),期】2000(016)003
【摘要】本文采用正交试验,以苦杏仁甙含量为考察指标,对苦杏仕药材的煎煮条件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以8倍于生药重量的水,浸泡30min,煎煮10min为佳。
实验结果为今后规范中药材煎煮方法和医生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陈惠红
【作者单位】广西省柳州市中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0.2
【相关文献】
1.苦杏仁不同炮制品在复方汤剂中苦杏仁甙煎出含量比较 [J], 高家鉴;金茶琴
2.HPLC法测定苦杏仁和桃仁中苦杏仁甙的含量 [J], 潘会朝;秦文红
3.炮制对苦杏仁中苦杏仁甙含量影响和对苦杏仁酶破坏效果比较 [J], 高家鉴;金茶琴;张文娟;施觉民
4.苦杏仁中苦杏仁甙的含量测定 [J], 马辰;李春花
5.不同煎煮时间对苦杏仁甙含量的影响 [J], 刘黎明;李大岩;张惠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CP-AES法测定麻杏石甘汤杏仁剂量变化对微量元素的影响
ICP-AES法测定麻杏石甘汤杏仁剂量变化对微量元素的影响张五萍;寇光;饶毅;魏惠珍;伍锡栋【摘要】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中杏仁剂量变化对Ca、Mg、Fe、Mn和Cu微量元素溶出的影响,为随证施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改变麻杏石甘汤中杏仁剂量,固定其他药材(麻黄、石膏、甘草)剂量,利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各水煎液中5种微量元素的溶出总量.结果元素Ca、Mg、Fe、Mn、Cu 的回收率分别100.67%,98.17%,99.84%,98.83%,97.72%;精密度试验结果分别为0.91%,0.97%,1.04%,1.09%,1.07%.Ca的溶出总量与杏仁剂量及加水量均呈现正相关(r均为0.992,P均为0.000).Mg、Fe、Mn的溶出总量与杏仁剂量呈现负相关(r分别为0.957,0.944,0.944,P均为0.000).Cu与杏仁剂量的相关性不显著(r=0.489,P=0.229).结论 ICP-AES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Ca的溶出总量受加水量影响,Mg、Fe、Mn的溶出总量随着杏仁剂量增加而减少,Cu的溶出总量与杏仁剂量变化无关.【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9)011【总页数】5页(P1319-1323)【关键词】麻杏石甘汤;杏仁;微量元素;溶出【作者】张五萍;寇光;饶毅;魏惠珍;伍锡栋【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南昌 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南昌330006;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1麻杏石甘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
广泛用于平喘、止咳、解热。
临床中需随证施量[1]。
杏仁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2]。
用药目的偏为镇咳平喘时,则通常会改变杏仁的用量,以期达到治疗最优化。
中药配伍对麻杏薏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分析
中药配伍对麻杏薏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分析发表时间:2018-08-08T16:03:06.7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6期作者:宋富明[导读] 麻杏薏甘汤是一张著名的组方,其主要是包括了炙甘草、麻黄、薏苡仁以及杏仁等中草药。
重庆沙坪坝区中医院, 重庆 400030【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配伍对麻杏薏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方法:应用L8(27)正交设计方法,通过HPLC法测定麻杏薏甘汤当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结果:在中药的配伍中,麻黄以及甘草等对麻杏薏甘汤当中苦杏仁苷的含量影响存在有明显的差异(P<0.05)。
薏苡仁对于苦杏仁苷的含量影响效果不明显(P>0.05)。
结论:中药配伍中甘草可降低麻杏薏甘汤的苦杏仁苷含量、麻黄能提高麻杏薏甘汤的苦杏仁苷含量,麻黄以及甘草配伍符合组方原则。
【关键词】中药配伍;麻杏薏甘汤;苦杏仁苷含量;影响麻杏薏甘汤是一张著名的组方,其主要是包括了炙甘草、麻黄、薏苡仁以及杏仁等中草药,该方的主要功效是解表通经、除湿祛寒等,在应用于风湿痹症治疗上有较好的效果。
在组方的臣药杏仁当中,主要的功效成分为苦杏仁苷,该成分具抗高氧诱导的肺损伤、免疫抑制、抗肾间质纤维、抗肺纤维化化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
本研究主要以分析中药配伍对麻杏薏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1基本材料1.1主要药品及试剂炙甘草、薏苡仁、杏仁、麻黄等中草药均产自四川中医药大学的中药饮片厂。
其中苦杏仁苷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水为实验室自制重蒸水,乙腈(色谱纯)以及其他试剂则(分析纯)。
麻杏薏甘汤组方取薏苡仁78g、杏仁25g、炙甘草以及麻黄各39g。
取3倍组方量的药材进行浸泡60min,并加入10倍量的水加热2h后进行提取,重复进行加热提取各2次。
去滤液合并之后减压进行浓缩,于50℃环境下将滤液浓缩到1.26g/ml。
再对浓缩液进行减压干燥持续24h,取干燥物研磨过100目筛获得麻杏薏甘汤的提取物。
不同煎煮方法对麻杏石甘汤中成分的影响探讨
不同煎煮方法对麻杏石甘汤中成分的影响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选择不同煎煮方法对麻杏石甘汤中药效成分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不同煎煮方法获得麻杏石甘汤中伪麻黄碱成分、麻黄碱成分、甘草苷成分以及苦杏仁苷等成分。
选择HOLC法针对不同成分的含量实施测定;选择ICP-AES方法对金属元素含量实施测定。
比较不同煎煮方法麻杏石甘汤中的药效成分。
结果麻黄先煎、麻黄石膏先煎的麻黄碱、伪麻黄碱成分含量均高于合煎、石膏先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先煎、麻黄石膏先煎的麻黄碱、伪麻黄碱成分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煎煮方式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成分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其余煎煮方式比较,麻黄石膏先煎金属元素含量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麻杏石甘汤进行煎煮的过程中,最为理想的方法便是选择麻黄石膏先煎的方法。
关键词煎煮方法;麻杏石甘汤;药效成分【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by different decoction methods on Maxingshigan decoction composition. Methods Pseudo ephedrine,ephedrine,liquiritin and amygdalin were taken by different decoction methods from Maxingshigan decoction composition. Detection of composition contents was taken by HOLC test,and metallic elements contents were detected by ICP-AES tes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medicinal composition in Maxingshigan decoction composition between different decoction methods. Results Ephedrine and pseudo ephedrine contents in ephedra first decoction and ephedra gypsum first decoction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combined decoction and gypsum first decoction,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ephedrine and pseudo ephedrine contents between ephedra first decoction and ephedra gypsum first decoction (P>0.05). The differences of amygdalin,liquiritin and glycyrrhizic acid contents between different decoction method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mparing with other methods,ephedra gypsum first decoction had the highest metallic elements content,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Ephedra gypsum first decoction can be taken as the preferred method for Maxingshigan decoction.【Key words】Decoction method;Maxingshigan decoction;Medicinal composition對于麻杏石甘汤,主要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一文中,药物组成成分主要包括麻黄、石膏、杏仁以及炙甘草等[1-5]。
杏仁不同配伍条件下苦杏仁苷形态和定量分析
杏仁不同配伍条件下苦杏仁苷形态和定量分析宋帅;汤庆发;谢颖;罗佳波【摘要】目的: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在于增效减毒.苦杏仁苷是中药杏仁的毒性(药效)成分且在煎剂中会发生差向异构.鉴于药物手性会产生不同的活性和毒性,该文针对杏仁类药对配伍对苦杏仁苷存在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其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选取杏仁为主药,杏仁类药对为载体,采用HPLC-DAD法对水煎剂中L-苦杏仁苷、D-苦杏仁苷的含量变化及相对转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配伍明显影响其有毒-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异构化进程;异构化(L-型/D-型)系数与配伍环境密切相关.结论:碱性是异构化的重要化学因素,符合相关化学反应原理,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杏仁配伍的科学性提供了一个例证.【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5(017)001【总页数】4页(P142-145)【关键词】杏仁;L-苦杏仁苷;配伍;异构化;高效液相色谱法【作者】宋帅;汤庆发;谢颖;罗佳波【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省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省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广州510515;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景洪666100;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省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杏仁为中医传统方剂中的常用药味,为蔷薇科植物杏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有小毒。
苦杏仁苷既是其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且在杏仁中含量较高,大约在3%左右[1]。
自然界中不存在L-苦杏仁苷,但是在汤剂的煎煮时,由于CN 基对其α活泼氢的活化作用,苦杏仁苷可发生异构化并形成L-型和D-型共存的形态(图1)[2,3]。
不同手性的药物活性各异,且毒性差异较大[4]。
有文献报道L-苦杏仁苷没有抗肿瘤作用[5],那么,L-型和D-型的存在及其可能的比例关系就有可能影响到中药方剂的相关药效和毒性。
麻杏石甘汤的化学成分研究
麻杏石甘汤的化学成分研究张国凤【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3(011)024【总页数】2页(P113-114)【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化学成分;中药汤剂;配方颗粒【作者】张国凤【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乡卫生院,南阳,473000【正文语种】中文麻杏石甘汤主要成分包括有麻黄、甘草、杏仁和石膏。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所陈述,主要是用来治疗由风寒所引起的口渴、肺热等等。
在中医临床医学上,会将配方中的各种中药材混合在一起用水煎煮,形成了麻杏石甘汤剂。
现在出现了单味浓缩颗粒,于是,单味药材就被精制成为颗粒。
本文针对麻杏石甘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麻杏石甘汤出自于《伤寒论》,原来是用来主治太阳病的。
所谓的“太阳病”,按照《伤寒论》中的解释,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所引起的。
当出现这种病症的时候,会感觉身体发热,而且有盗汗的现象出现。
因为是伤寒引起的,所以当时也将这种症状称为“中风”。
从中医学上,将太阳病分为两类,即经证和腑证。
当太阳病发作的时候,如果感觉头部有些痛,而且身体发热并感觉到恶寒等,这就是经证的症状。
这些症状都是由于疾病对经脉产生了侵扰,却没有聚集在腑中,因此被称为“经证”。
而当病邪侵扰到腑,并在此集结,所形成的症状,就被称为“腑证”。
当太阳证中的邪热在腑中凝结之后,会使膀胱气化失职,此时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感觉。
口渴的症状随即出现,并且小便不利,即为“膀胱蓄水证”。
由于在下腹的部位有邪热和瘀血聚集在这里,所以小腹有硬满的症状,即为“膀胱蓄血证”。
1 麻杏石甘汤的化学成分麻杏石甘汤中主要包括有麻黄、生石膏、杏仁和甘草四味中药。
其中,四味中药的通常配比为麻黄和甘草各3g,杏仁为9g,生石膏为24g。
但是,从《伤寒论》中的对于这四味中药的配比,则有所不同。
一般取麻黄四两去结,甘草二两,这其中,麻黄与甘草的配比为2∶1,取大约50颗杏仁,将皮尖去掉,然后配置半斤石膏,加入大约1400mg的清水文火煮沸。
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差异原因的研究
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差异原因的研
究
武孔云;梁光义;贺祝英;靳凤云;李星;冯华
【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
【年(卷),期】2008(19)2
【摘要】目的探讨造成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及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差异的原因。
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方法制得的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及颗粒汤剂液中苦杏仁苷含量,选Diamonisl C18柱,流动相为水-甲醇(23∶77),检测波长为215nm 进行测定。
结果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为16.518 3 mg/g,延长煎煮时间制得的传统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为22.063 9 mg/g,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为22.215 0 mg/g。
结论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差异是由于煎煮时间不同造成的。
【总页数】3页(P270-272)
【关键词】苦杏仁苷;麻杏石甘汤;高效液相色谱法
【作者】武孔云;梁光义;贺祝英;靳凤云;李星;冯华
【作者单位】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阳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麻黄汤合煎汤剂与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测定 [J], 梁光义;曹佩雪;李霞;周飞;柴立
2.HPLC测定华盖散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中盐酸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 [J], 靳凤云;贺祝英;赵杨;廖薇;梁光义
3.华盖散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比较 [J], 赵杨;靳凤云;贺祝英;廖薇;梁光义
4.鸭掌散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差异原因的研究 [J], 武孔云;梁光义;冯华;叶世芸;靳凤云;贺祝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方药中苦杏仁苷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本法准确、简单、快 速、灵敏 度高, 分析成本 低, 可以作 为蛤蚧 定 喘 胶 囊 中 苦杏 仁
苷含量测定的方法 [ 10] 。
4 苦杏仁苷在方药中的含量变化和存在形式 桃核承气汤是由大黄、桃仁、桂枝、芒硝、甘草组
成。大黄与桃仁各占全方的 28 6% , 苦杏仁苷为方 药的主要活性成份之一。研究结果表明, 桃核承气 汤方药中桃仁 ( 生药 ) 含量为 7 15 m g / g, 其中苦杏 仁苷的含量为 2 04 m g / g, 药方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仅为桃仁单味药的 43% 。其原因在于桃仁单味药 提取时使用沸水, 可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 而方药 在煎制时, 未使用沸水, 提取的苦杏仁苷可能被苦杏 仁酶分解造成苦杏仁苷含量的下降。方药中当甘草 与苦杏仁配伍时, 甘草可降低汤剂中苦杏仁苷的含 量。从而提示桃核承气汤中的甘草可通过降低苦杏 仁苷的含量而降低其毒性, 起到调和药性, 降低毒 性的作用 [ 11] 。麻黄汤是由麻黄、桂枝、苦杏仁、甘草 组成。苦杏仁苷是苦杏仁的主要效应成份, 麻黄汤 各组方配伍, 对佐药苦杏仁的主要效应成份苦杏仁 苷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发现, 当麻黄与 苦杏仁配伍时, 麻黄可 增加汤剂 中苦杏 仁苷的含 量, 但影响不显著, 相应苦杏仁亦增加麻黄碱的含 量, 提示麻黄与苦杏仁的配伍可增强药效, 佐药苦 杏仁与君药麻黄配伍是合理的, 与中医组方理论的 相须、相使配伍一致; 而桂枝与苦杏仁配伍, 对苦 杏仁苷几乎没有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麻黄、桂 枝、甘草对麻黄汤中苦杏仁苷含量影响差异没有显 著性, 且两两交互作用不显著 [ 12] 。麻杏石甘汤是 由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四味药组成, 苦杏仁苷是 臣药杏仁中的主要有效成份。研究发现, 石膏对苦 杏仁苷的含量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 凡含有石膏的 各组药液中苦杏仁苷含量都比单味杏仁水煎液中的 量低, 麻黄、炙甘草和石膏两两交互作用对苦杏仁苷 含量影响不显著 [ 13] 。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名医王清
麻黄杏石甘汤的实训报告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学习麻黄杏石甘汤的组成、功效、适应症以及煎煮方法,加深对中医经典方剂的理解,提高临床应用能力,为今后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X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四、实训内容1. 麻黄杏石甘汤的组成麻黄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组成。
麻黄辛温,具有宣肺平喘、发汗解表的作用;杏仁苦甘,能降肺气、止咳平喘;石膏辛甘寒,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甘草甘平,能调和诸药、解毒。
2. 麻黄杏石甘汤的功效麻黄杏石甘汤具有解表清热、宣肺平喘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肺热壅盛所致的咳嗽、喘息、发热等症状。
3. 麻黄杏石甘汤的适应症(1)外感风寒,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扇塞,睡眠多而打鼾,语言难出,口渴,有汗,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
(2)急性支气管炎,荨麻疹,鼻炎,百日咳,小儿痉挛性咳嗽,肺部痒而喘嗽不适等肺系疾病。
4. 麻黄杏石甘汤的煎煮方法(1)将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洗净,晾干。
(2)将麻黄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撇去浮沫。
(3)加入杏仁、石膏和甘草,继续煎煮30分钟。
(4)去滓,取汁温服。
1. 实习医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麻黄杏石甘汤的相关资料,了解其组成、功效、适应症及煎煮方法。
2. 实习医生跟随导师学习麻黄杏石甘汤的煎煮过程,掌握煎煮技巧。
3. 实习医生参与临床病例讨论,了解麻黄杏石甘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4. 实习医生根据导师的指导,对麻黄杏石甘汤的适应症进行辨证施治。
六、实训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麻黄杏石甘汤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 麻黄杏石甘汤具有解表清热、宣肺平喘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多种肺系疾病。
2. 在煎煮麻黄杏石甘汤时,要注意先煎麻黄,撇去浮沫,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3. 麻黄杏石甘汤的用量要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进行调整。
4. 在临床应用麻黄杏石甘汤时,要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
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周斌;高文远;张铁军;张家欣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6(40)9
【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配伍对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含量。
结果石膏对方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甘草、麻黄对苦杏仁苷含量影响不显著,麻黄与甘草、麻黄与石膏、甘草与石膏对苦杏仁苷的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
结论石膏降低了全方药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总页数】3页(P73-75)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苦杏仁苷;配伍;HPLC
【作者】周斌;高文远;张铁军;张家欣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药物研究院;淮安信息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中药配伍对麻杏薏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J], 章文红;王彬辉;张晓芬;夏修远;洪伟勇;胡利明
2.桃核承气汤中桃仁不同配伍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J], 黄家卫;戴晓燕;吴巧凤
3.中药配伍对麻杏薏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J], 杜才伟
4.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差异原因的研究 [J], 武孔云;梁光义;贺祝英;靳凤云;李星;冯华
5.HPLC法研究配伍对麻黄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J], 吴昭晖;罗佳波;胡晓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元诚 , 方廷健. 基于粗糙集理论 的支持 向量机预测方法研 究[ J ] . 数据采集与处理 , 2 0 0 3, 1 8 ( 2 ) : 1 9 9 . 陈 超, 沈志滨. 中 药 复 方 药效 的支 持 向量 机 预 测 研 究 [ J ] . 中 国 医 药导报 , 2 0 0 9 , 6 ( 1 6) : 1 4 .
3] 于润桥 , 杨琳瑜 , 王建 红, 等.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 中医方 正系统模 型 这一优化 配伍 中补阴药 、 补 阳药和 边缘药 的药量 均有所增 加 , 其 [ 的建立 [ J ] . 辽宁 中医药大学学报 , 2 0 0 7 , 9 ( 1 ): 5 . 中补 阴药药量增加最 多。当然 , 这一优化配伍是仅从提高治疗 肾 [ 4] 于润桥 , 危 荃, 王建 红 , 等. 基于 粗糙集 理论 的右 归丸 配伍研 究 阳虚 的药效 的角度得 到的 , 未考虑到药物 的副作用等 因素 。 [ J ] . 辽 宁 中医 药 大 学 学 报 , 2 0 0 7, 9 ( 2 ) : 3 . 综上所述 , 右归饮 中补 阴药和补 阳药之 问为相互 协 同作 用 ; [ 5] 李江龙 , 白 雪.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复方拆方研究 [ J ] . 太原师 范学 同时边缘药对补 阴药亦有促进作 用 ; 当右归饮 的补 阳药药量较小 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 0 0 5 , 4 ( 4 ): 3 0 . 时, 边缘药 对其 有促 进作用 , 当补 阳药药量 较大 时边缘药 与补 阳 [ 6] 李俊丽 , 李 损, 刘铭福 , 等. 右归饮对老年肾虚证 小 鼠影 响的蛋 白 药之间为拮抗作用 。通过对 右归饮 配伍规 律 的研 究发现 右归饮 质组学研究 [ J ]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志, 2 0 1 1 , 1 7 ( 2 4 ) : 1 0 9 . 的配伍应 注重 阴阳并 补 、 阴 阳互济 , 补 阴补 阳同样重 要。这一结 [ 7] 王秀凤 , 张 磊, 罗来成 , 等. 基于粗糙集的类 方配伍规律研究 的决 论与 阴阳互补 的传统 中医理论相 吻合 。右 归饮 的边缘药 甘草是 策规则模型 [ J ] .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 2 0 1 2, 2 9 ( 1 ) : 1 2 1 . 8] 种补气 药 , 既能益气补 中 , 又能 缓急止痛 、 缓 和药 性 , 与右归饮 [ 的补 阴药之 间有协 同作用 , 但 当右归饮 中的补 阳药药 量较大 时 , 9] 甘草对其有拮抗作用 。因此 要根据 右归饮 中补 阳药的药量来 确 [ 定甘草 的药量 , 以达到提 高整个复方 的药效 的 目的。另外 , 本 研
也就是说 当补 阳药药量处 于较低水平 时 , 右归饮 的边缘药对补 阳 究 中得到的右归饮的优化配伍 只是众 多可能 的优化 配伍 中的一
药有促进作用 , 而当补阳药药量 处于较 高水平 时 , 右归饮 的边缘 个 , 可以结合支持 向量 回归机预测方法 再辅 以实验验证得 到 药对补 阳药有拮抗作用 。由决策规则 9—1 1可 以看 出, 补 阴药药 更好 的优化 配伍 。 量达到最高水平第 4水平时 , 距离 最小 , 即药效最好 ; 由决策规则 1 2~1 4可以看出 , 补 阳药达 到最高 水平第 4水 平时 , 距 离最 小 , 参考 文献 : 即药效最好 ; 由决策 规则 1 5~1 7, 可 以看 出当边缘 药达到 第 3水 [ 1] 窦圣姗 , 柳润辉 , 姜 鹏, 等. 系统 生 物学 在 中药 复 方 研 究 中 的应 用 平时 , 距离最小 , 即药效最好 。因此基 于规则 9~1 7可 以得 到右 [ J ] . 世 界科学技术 一中医药现代化 , 2 0 0 8, 1 0 ( 1 ) : 1 1 6 . 归饮 的一 个优化配伍 为 : 熟地 4 8 g , 山药 1 8 g , 山茱萸 1 2 g , 枸 杞 [ 2] 罗来 成 , 赵 宏, 王建 红. 基 于粗 糙集 理 论 的类方 配伍 规 律研 究 [ J ] . 辽 宁中医杂志 , 2 0 0 9, 3 6 ( 5 ) : 7 4 7 . 1 8 g , 杜仲 1 2 g , 肉桂 8 g , 附子 8 g , 甘草 4 . 5 g 。相 比右归饮原方 ,
L I S H I Z H E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L . 2 4 N O . 5
时珍 国医国药 2 0 1 3年第 2 4卷第 5期
麻 杏 石 甘 汤 煎煮 过 程 中苦 杏 仁 剂 量 变化 对 其 他 成 分 溶 出影 响 的 研 究
饶 毅 , 张五萍 , 魏 惠珍 , 王跃生 , 高 萌 , 邓杰华 , 金 浩鑫
( 1 . 中药 固体制 剂 制造技 术 国家工 程研 究 中心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0 6 ; 2 . 江西 中医学 院 , 江西 南昌 3 3 0 0 0 4 ; 3 . 中国 中医药研 究所 , 北京 1 0 0 7 0 0 )
摘要 : 目的 研究麻杏石甘汤煎煮过程改变苦杏仁用量对其他药材成分溶出的影响, 为随证施量的用量提供理论参考。
方 法 改 变麻杏石甘汤 中的苦杏仁剂量 , 将其他药材( 麻 黄、 石 膏、 甘草 ) 作 为 固定 因素 , 采用 H P L C法 , 测定甘 草苷 、 甘草
酸、 麻黄碱、 伪麻 黄碱 、 苦杏仁苷的含量 , 对试验数据进 行数 学模 型模 拟分析 。结果 苦杏仁 药材 用量的 不 同, 对甘草 苷、 甘草酸 的含 量具有显 著性 的影 响 , 对麻黄碱 、 伪麻 黄碱 的含症 中对 苦杏仁 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