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抗原依赖性因素在.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3章抗原
第三章抗原一、单项选择1. 有关超抗原正确的是:A.可多克隆激活某些T 细胞B.需经抗原呈递细胞加工处理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D.有严格MHC 限制性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 细胞克隆2. 对人来说,下列哪种抗原是同种异体抗原:A. HLAB. 马血清C. 外漏的眼晶状体球蛋白D. 花粉E. 化学药物3. 半抗原:A. 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B. 无免疫原性,有抗原性C. 有免疫原性,无抗原性D. 无免疫原性,亦无抗原性E. 以上都不对4. 所谓内源性抗原是指:A. 细菌内毒素抗原B. 机体自身产生的抗原C. 被APC 吞入细胞细胞内的抗原D. 细胞内合成的抗原E. 以上都不是5. 某些抗原成为胸腺依赖抗原是因为:A. 抗原在胸腺加工处理B. 针对该抗原的抗体在胸腺中形成C. 该抗原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 细胞辅助D. 胸腺能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E. 胸腺素与这些抗原结合成为完全抗原6. 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 异种AgB. 半抗原C. 特异性AgD. 交叉反应性AgE. 异嗜性Ag7. TI-Ag 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 需巨噬细胞加工处理B. 可产生IgG 和其他类别IgC. 有免疫记忆D. 只引起体液免疫E. 可引起细胞免疫8. 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成分称为:A. 异种抗原B. 同种异体抗原C. 超抗原D. 异嗜性抗原E. 变应原9. 有关抗原正确的是:A. 超抗原多克隆激活某些T 细胞时也具有严格的MHC 限制性B. 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属于外源性抗原C. B 细胞识别空间表位D. 半抗原有免疫原性而无抗原性E. Ig 的Fc 段具有独特性抗原表位10. TD-Ag 诱发抗体反应必须由以下哪一组细胞参与?A. T 细胞和B 细胞B. B 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C. NK 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D. B 细胞和NK 细胞E. T 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11. 抗原特异性主要取决于:A. 抗原分子的大小B. 抗原的异物性C. 抗原的体内存留时间D. 抗原分子表面特殊的化学基团E. 抗原的物理性状12. 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但能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A.自身抗原B.完全抗原C.半抗原D.TD-Ag E.TI-Ag13. 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 细胞辅助的抗原是:A. TD-AgB. TI-AgC. 异种抗原D. 自身抗原E. 内源性抗原14. 下列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A. 脂多糖B. 多糖类C. 蛋白质D. DNAE. 脂肪15. 与载体蛋白偶联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 半抗原B. 完全抗原C. 酵母多糖D. 超抗原E. 脂多糖16. 通常高分子量物质免疫原性强的原因是:A. 对中枢免疫器官刺激强B. 化学结构不稳定,易被巨噬细胞吞噬C. 分子量越大,其表面抗原决定基越多D. 易被机体破坏,而被循环抗体结合E. 带负电荷多,免疫原性强17. ABO 血型抗原对人体而言是:A. 异种AgB. 自身AgC. 异嗜性AgD. 共同AgE. 同种异型Ag18 . 裸鼠用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免疫后体内:A.无任何免疫应答产生B.可产生IgM 抗体C.可产生效应T 细胞D.可产生IgG 抗体E.如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小鼠将出现再次免疫应答19.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 Ag 表位B. Ag 大小C. Ag 的电荷性质D. 载体性质E. Ag 的物理性状20. 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 细胞协助的物质是:A.血清白蛋白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D.细菌脂多糖E.免疫球蛋白21. 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 半抗原B. 抗体C. 抗原D. 既是抗体又是抗原E. 人工结合抗原22. 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A. 异种物质B. 同种异体物质C. 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 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E. 胚胎期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23. 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隐蔽自身抗原诱发自身免疫的物质是:A.血小板B.红细胞C.白细胞D.血浆E.精液24.构象表位是指:A. 能被BCR 直接识别的抗原表位B. 隐藏在蛋白质分子内部的抗原表位C. 一段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D. 能被TCR 直接识别的抗原表位E. 能与MHC 分子结合的氨基酸片段25.下列物质中属于TI-Ag 的是:A. 血清蛋白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D. 细菌脂多糖E.细菌肽聚糖26.对人体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 自身移植的皮肤B. 异体移植的皮肤C. 人丙种球蛋白D. 自身的免疫球蛋白E. 脐血干细胞27.超抗原:A. 只能多克隆非特异活化αβT 细胞B. 经APC 加工处理后才能激活T 细胞C. 可引发超敏反应的抗原D. 活化T 细胞需MHC 分子协助E. 对某一克隆T 细胞具有强烈激活作用28.属于TI-Ag 的物质是:A. 外毒素B. 细菌脂多糖C. 牛血清白蛋白D. 羊红细胞E.卵白蛋白29. 对抗原错误的叙述是:A. 抗原通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B. 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T 细胞辅助C. 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表位D. 抗原并不一定只诱导正免疫应答E. 半抗原自身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30.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正确的叙述是:A. 通常为蛋白质B. 易于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应答C. 可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也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D. 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和再次应答E. 由B 表位和T 表位组成31. 自身组织细胞通常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A. 体内Treg 细胞对CD4+Th/CD8+Tc 细胞产生抑制作用B. 自身组织细胞分泌某些细胞因子C. 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缺少抗原决定簇D. 胚胎期内识别自身组织细胞的淋巴细胞已被清除E. 自身组织细胞的表面分子为直链氨基酸,易被降解32. 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A.特异性反应B.交叉反应C.非特异性反应D.过敏反应E.中和反应33. 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 异种AgB. 共同AgC. 改变的自身AgD. 同种异型AgE. 半抗原34. 本身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 异嗜性抗原B. 抗体C. 补体D. 半抗原E. 细菌多糖35. 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A. 异种AgB. 同种异型AgC. 自身AgD. 独特型AgE. 共同Ag36. 超抗原:A. 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 细胞B. 须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后发挥作用C. 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B 细胞克隆D. 有严格的MHC 限制性E. 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 细胞克隆37.独特型抗原存在于:A. TCR、BCR 或Ig 的V 区B. TCR、BCR 或Ig 的C 区C. MHCⅠ类分子的α1 区D.MHCⅡ类分子的β1 区E. MHCII 类分子的α1 区38. 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可:A. 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B. 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C. 增强毒素的毒性D. 脱去毒素的毒性E. 改变毒素的免疫原性39. 马血清抗毒素对人而言属于:A. 异种Ag B.同种异型Ag C. 独特型Ag D. 共同Ag E. 合成Ag40. 能多克隆激活γδT 细胞的超抗原是:A.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 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C. 小鼠乳腺肿瘤病毒蛋白D.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gp120E. 热休克蛋白41. 能多克隆激活T 细胞和B 细胞的有丝分裂原是:A. 植物血凝素(PHA) B.刀豆蛋白A(ConA) C.美洲商陆(PWM)D. 脂多糖(LPS) E.葡萄球菌A 蛋白(SPA)42. 对佐剂错误的叙述是:A. 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B.是常用的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C.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D. 可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E.可增强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43. B 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是:A. 构象决定基B. 线形决定基C. 构象决定基和顺序决定基D. APC 加工提呈的抗原肽E. 由12-17 氨基酸组成的抗原肽44. 免疫原性最弱的抗原是:A. 多糖类B. 脂蛋白C. 糖蛋白D. 脂类E. 脂多糖45.同种异型抗原不包括:A. ABO 血型抗原B. Forssman 抗原C.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D. Ig 同种异型抗原E. Rh 血型抗原46. 免疫佐剂的作用是:A. 降低循环抗体水平B. 防止迟发型超敏反应发生C. 增加抗原的免疫原性D. 防止巨噬细胞吞噬抗原E. 抑制局部炎症反应产生二、不定项选择1. 属于内源性抗原的是:A. 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B. 吞噬的细菌C. 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蛋白D. 吞噬的肿瘤细胞E. 摄取的蛋白质抗原2. 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 大分子抗原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B. 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必须有T 细胞的辅助C. 不同抗原之间可有相同抗原决定簇D. 一定条件下,抗原可以诱导免疫耐受E. 半抗原无免疫原性,但是可与相应抗体结合三、名词解释1. 抗原(antigen,Ag)2. 免疫原性3. 抗原性4. 半抗原5. 抗原表位6. 构象表位/非线性表位7. 顺序表位/线性表位8. 共同抗原表位9. 交叉反应10.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11.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12. 异嗜性抗原13. 异种抗原14. 同种异型抗原15. 自身抗原四、简答与论述1. 列表比较T 细胞表位与B 细胞表位的特性。
免疫学资料
免疫::指动物机体对自身(self)和非自身(nonself)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抗原性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反应免疫系统: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自身内(肿瘤)、外(微生物)敌人进行斗争的防御系统。
包括:免疫组织和器管免疫细胞免疫活性分子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抗原性物质、免疫应答的规律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科学抗原: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性淋巴细胞或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抗原性:指抗原分子具有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的特性。
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半抗原:只具有免疫原性而缺乏反应原性的物质免疫原:在具有免疫应答能力的机体中,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耐受原:在某些情况下,抗原也可诱导相应的淋巴细胞克隆对该抗原表现出特异性无应答状态,称为免疫耐受。
这些抗原称为耐受原。
变应原:有些抗原还可以引起机体发生过强的免疫应答而导致组织发生病理性损伤,称为超敏反应。
该抗原称变应原表位: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或抗原决定。
因抗原决定簇通常位于抗原表面,故又称抗原表位。
类型:单特异性和多特异性表位功能性表位和隐性表位构象表位与顺序表位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载体现象: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小分子半抗原与大分子物质(载体)连接后,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半抗原载体现象,简称为载体现象。
载体效应: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首次免疫动物,可测得半抗原的抗体,但当二次免疫时,半抗原连接的载体只有与首次免疫用的载体相同时,才会有再次反应,这种现象称为载体效应。
佐剂:一种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同时注入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
这类物质统称为免疫佐剂(immunoadjuvant),简称佐剂。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
HIV: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相关疾病的RNA病毒。病毒主要侵犯CD4 T细胞、CD4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
AIDS: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
佐剂: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在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细胞的辅助,所以称为 TD-Ag 。如细胞、病毒及各种蛋白质均为 TD 抗原。TD-Ag 活化成熟的 B 细胞,诱导产生 lgG 类抗体,能引起回忆应答。同时也可以诱导细胞免疫应答
菌丝体: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地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
酵母菌: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可用于酿造生产,有的为致病菌。是遗传工程和细胞周期研究的模式生物
类酵母型菌:外观似酵母菌落,但可见伸入培养基中的假菌丝,它是由伸长的芽生孢子形成,如白色念珠菌。
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发育形成菌丝,并发育为菌丝体。
热原质: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成分。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第二章抗原——精选推荐
第二章抗原第一部分:学习习题一、填空题1.人类的同种异型抗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有___而无____的________物质称为半抗原。
3. ____________为免疫原性多肽片段,为连续性决定基,必须经_______加工处理为小分子肽,然后与自己的_______分子结合后,才可被_______识别。
4. ____________存在于天然抗原分子表面,又称为构象决定簇,•不须加工处理即可被_______所识别。
5.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称之为_______,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及细胞抗原属于此类抗原。
6.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无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称之为_______,少数多糖、脂多糖物质属于此类抗原。
二、选择题[A型题]1. 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A. 异嗜性抗原B.抗体C.补体D.半抗原E.细菌多糖2.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独特型抗原D.Forssman抗原E.合成抗原3. 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A. 异种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自身抗原D. 异嗜性抗原E. 感染的微生物抗原4. TD-Ag得名,是因为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5.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A.抗原决定基B.抗原的大小C.抗原的电荷性质D.载体的性质E.抗原的物理性状6.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A.血清蛋白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D.细菌脂多糖E.IgM7. 用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卵清蛋白(BSA-DNP-OA)免疫过的动物,•注射下列哪种物质,产生抗DNP抗体的量最少?A. 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B. 二硝基苯-卵清蛋白C. 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卵清蛋白D. 鸡丙种球蛋白-二硝基苯E. 鸡丙种球蛋白-苯胺8. 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A.蛋白质B.类脂C.多糖D.核酸E.脂肪9. 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完全抗原B.TD抗原C.TI抗原D.半抗原E.超抗原10. 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B.交叉抗原C.超抗原D.异嗜性抗原E.类属抗原11. 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半抗原B.抗体C.抗原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E.超抗原12. 仅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超抗原B.半抗原C.完全抗原D.异嗜性抗原E.类属抗原13. 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二种抗原分子的A. 特异性B. 交叉反应性C. 分子大D. 异种性E.化学结构复杂14. 超抗原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B.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D.有严格的MHC限制性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B型题]A. B淋巴细胞决定基B. T淋巴细胞决定基C. BCRD. TCRE.CDR1.需加工处理后方能被免疫细胞识别2.无需经加工处理即能被免疫细胞识别3.能识别半抗原决定基4.能识别载体决定基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异嗜性抗原D.自身抗原E.肿瘤相关抗原5.AFP属于6.HLA-A抗原属于7.ABO血型抗原属于8.溶血性链球菌的细胞膜与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A.ABO血型物质B.金黄色葡萄球的肠毒素C.二硝基苯酚D.脂多糖E.牛血清白蛋白9.可用作半抗原载体10.属于半抗原11.属于超抗原12.属于TI抗原[C型题]A.TCRα、β两条链B.TCR Vβ链C.二者均是D.二者均否1. SAg与TCR结合的部位2. 普通抗原与TCR结合的部位不完全佐剂A.有免疫原性B.有反应原性(抗原性)C.二者均有D.二者均无3.卵清蛋白4.青霉素A.MHC限制性B.需APC加工处理C.两者均由D.两者均无5.T淋巴细胞与超抗原相互作用时6.T淋巴细胞与普通抗原相互作用时[X型题]1. TD-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需Th辅助B.引起体液免疫应答C.引起再次应答D.有记忆细胞E.引起细胞免疫应答2. 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引起细胞免疫应答B.不引起再次应答C.有记忆细胞D.只产生IgME.需Th细胞辅助3. 半抗原-载体效应是A.Th识别载体决定基B. Tc识别半抗原决定基C.B细胞识别半抗原决定基D. B细胞识别载体决定基E.Th识别半抗原决定基4. 抗原抗体发生交叉反应的原因是A.颗粒性抗原间有相同的分子B.可溶性抗原间有相同的决定基C.可溶性抗原间有相似的决定基D.抗原分子量大E.抗原分子含有芳香族氨基酸5.使自身成分变为自身抗原的因素,可能有:A.大面积烧伤B.大面积冻伤C.电离辐射D.药物E.感染6.隐蔽抗原包括:A.神经髓鞘蛋白B.眼葡萄膜色素蛋白C.甲状腺球蛋白D.精子E.卵子7.与抗原免疫原性有关的因素包括:A.抗原的分子大小B.抗原的化学组成C.抗原的分子构象D.抗原的异物性E.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8.来源于马血清的破伤风的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抗原B.半抗原C.抗体D.异嗜性抗原E.抗原抗体复合物三、名词解释1. 抗原2. 半抗原:3. 表位(epitope)或抗原决定基4. 载体效应5. 超抗原(superantigen)6. TD-Ag7. TI-Ag8. 异嗜性抗原9. 免疫佐剂10. 免疫原性11. 抗原性12.T细胞决定基13.B细胞决定基四、问答题1. 试述决定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因素?2. 试述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区别?3. 试述超抗原的概念,特征,种类及生物学意义?4.试述抗原决定基的类型第二部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HLA抗原 ABO抗原 Ig的同种异型 Rh抗原2.抗原性免疫原性3.T细胞决定基 APC MHC-II类 T细胞(TCR) 4.B细胞决定基 B细胞(BCR)5.胸腺依赖性抗原6.胸腺非依赖性抗原二、多选题[A型题]1.D2.B3.B4.E5.A6.D7.E8.A9.D 10.D 11.D 12.B 13.B 14.A[B型题]1.B2.A3.C4.D5.E6.B7.B8.C9.E 10.C 11.B 12.D[C型题]1.B2.C3.C4.B5.D6.C[X型题]1.ABCDE2.BD3.AC4.ABC5.ABCDE6.ABD7.ABCDE8.AC三、名词解释(见网络课件内容)四、问答题1.影响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因素很多。
医学免疫学 第五章 抗原讲义
• ②无机化合物,最广泛用于人体的佐剂是无机化合 物中的磷酸铝或氢氧化铝。另一种佐剂为磷酸钙, 也用于很多疫苗;
• ③微生物及其产物,常用的微生物有分枝杆菌、短小 棒状杆菌或百日咳杆菌以及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脂多 糖、分枝杆菌的提取物胞壁酰二肽、霍乱毒素等。 所有这些细菌及其产物作为人用疫苗的佐剂毒性较 大;
• 分为天然抗原,如:细菌、病毒、粉尘、异种 血清等;人工抗原如人工制备疫苗等。
• 四.根据与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可概括分为:
• ①异种抗原(xenogenic Ag):来自不同种属的
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由异种动物(如马)制 备的抗毒素血清对人体来讲皆为异种抗原;
• ②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g):在同一种属
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周围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
造血干细胞 淋巴细胞系 单核巨噬细胞 其它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相关免疫
基因)
膜型分子 分泌型分子
• 免疫系统:是指机体内担负着免疫功能 的物质机构,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免疫分子及有关的基因等组成,可以保 护机体,抗御病原体、有害的异物及癌 细胞等致病因子的侵害。
• 此外,一次免疫难以引起强免疫应答,需要再一次免 疫才能形成强免疫应答,因为这种重复免疫能促进抗 原特异性T或B细胞的克隆快速增殖。
• 非经口进入通常是免疫原引起免疫应答的条件,进入 的途径有:静脉、皮下、皮内、肌肉或腹腔内。
• 各途径决定着免疫器官和细胞类型参与免疫应答的种 类。
• (4)免疫佐剂的辅佐
4000,本身不能剌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 称半抗原,但它可以与大分子蛋白质(体外或在人体内) 结合成为完全抗原,剌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此种抗原多为小分子药物,如在体内分解后的青霉素小分 子,单独不能产生抗体,但此小分子青霉素可与其相应 完全抗原所产生的抗体结合,因此半抗原只有免疫反应 性。
第2章-抗原
26
(二)佐剂的作用机理
1.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延缓其降解和排除 延长抗原 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以更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
2.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对抗原的处理和递 呈能力。
3.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三)佐剂的应用
1.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 可用于预防接种及动物的抗血清制备。
18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
1. 根据对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
◆ 胸腺依赖抗原(TD抗原):亦称T细胞依赖抗原 ◆ 胸腺非依赖抗原(TI抗原):亦称T细胞非依赖抗原
19
TI-1抗原: 具多克隆激活作用,成熟与不成熟的B细 胞均可对其发生反应,主要代表为细菌脂多糖。
TI-2抗原: 表面为多个重复表位,但只能刺激成熟的 B细胞,该类抗原包括肺炎荚膜多糖、聚合鞭毛 素等。
物抗原、变应原或过敏原、耐受原等 (4) 根据理化性质:颗粒性抗原与可溶性抗原,蛋白抗原、
多糖抗原及多肽抗原等
24
第四节 其它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nonspecific immunostimulator)
一、佐剂(adjuvant)
将其预先或与抗原一起注射给机体可增强免疫应答或 改变应答类型的物质。
17
1. 抗原异质性与共同表位
抗原异质性(heterogeneity)即抗原物质的非均一性, 同一分子 表面可存在不同的表位。
共同表位 (common epitope) : 即不同的抗原上存在
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
2. 交叉反应的意义
(1) 诱发自身免疫病:异嗜性抗原 (2) 诊断:排除交叉反应;利用交叉反应 (3) 治疗:终止免疫耐受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第四章--抗原
2021/4/4
32
兽医免疫学——第四章 抗原
第五节 抗原的分类
一、根据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的参与分为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 无需Th细胞的辅助可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为浆细 胞,又可分为TI-1Ag和TI-2Ag。
2021/4/4
29
兽医免疫学——第四章 抗原
实验表明:
• 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时,半抗原需要在相同的载体上 才能使机体产生抗半抗原抗体,称为载体效应,说明 载体不是单纯起运载半抗原的作用,其具有载体特异 性。一个抗原分子具有载体决定簇和半抗原决定簇。
• 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决定簇,是抗体产 生细胞,T细胞识别载体决定簇,是辅助B细胞产生 抗体。
半抗原
抗原物质 的性质
天然抗原: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抗原 人工抗原:经过人工化学改造的天然抗原 合成抗原:用化学方法合成的抗原
内源性抗原 自然来源 外源性抗原
临床应用:凝集原、沉淀原、病毒中和抗原、免疫保
第三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一、抗原的基本理化特性 1.异物性
异物:某种物质,若其化学结构与宿主的自身成 分不同或宿主的免疫细胞从未接触过,这种物质称为 异物。
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 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 2.分子质量
一般而言,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其分子质量 应202在1/4/410ku以上。分子质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好。 18
性物质。
2.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g):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
之间所 存在的抗原。
3.自身抗原(autoantigen)
第一章抗原习题
第三章抗原一、单项选择题1.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是指A.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特性B.与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的特性C.与大分子载体结合的特性D.诱导机体发生耐受的特性E.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2.抗原分子表面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基团称为A.共同抗原B.类属抗原C.交叉抗原D.表位E.异嗜性抗原3.抗原分子的特异性取决于A.抗原分子量的大小B.抗原的物理性状C.抗原的种类D.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E.抗原分子结构的复杂性4.只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为A.抗原B.免疫原C.完全抗原D.半抗原E.变应原5.引起人类不同个体间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是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异嗜性抗原D.共同抗原E.交叉抗原6.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抗原称为A.类属抗原B.交叉抗原C.同种抗原D.异嗜性抗原E.特异性抗原7.下列哪种物质在一定情况下可成为自身抗原诱导自身免疫A.血小板B.红细胞C.白细胞D.血浆E.精液8.一般认为分子量在多少以上才具有免疫原性A.1 kD B.5 kD C.10 kD D.50 kD E.100 kD 9.抗原物质经哪种途径免疫机体应答能力最强A.皮下B.皮内C.腹腔D.静脉E.口服10.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称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独特型抗原11.独特型抗原存在于抗体的哪一功能区A.VL、VH B.CL、CH1 C.CH2 D.CH3 E.CH4 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抗原分子构象决定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是指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多位于分子内部.是指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 B.多位于分子内部C.又称线性决定基识别.又称线性决定基 D.主要由BCR识别E.是有多肽的空间构象形成.是有多肽的空间构象形成2.对人而言,下列哪种物质具有异物性.对人而言,下列哪种物质具有异物性A.脑组织.动物血清.病原微生物 C.动物血清.脑组织 B.病原微生物D.眼晶体蛋白.血小板.眼晶体蛋白 E.血小板3.关于抗原分子顺序决定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关于抗原分子顺序决定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位于抗原分子内部 .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 B.位于抗原分子内部C.主要是T细胞决定基.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细胞决定基 D.位于抗原分子表面E.又称线性决定基.又称线性决定基4.关于半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关于半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B.只具有免疫原性而无抗原性.只具有免疫原性而无抗原性C.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D.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具有免疫原性.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具有免疫原性E.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具有抗原性.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具有抗原性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因素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因素是A.表位的性质.表位的数目 C.表位与载体结合.表位与载体结合 .表位的性质 B.表位的数目D.表位的空间构象.表位的结合价.表位的空间构象 E.表位的结合价6.关于TD-Ag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大多为蛋白质类的物质.大多为蛋白质类的物质B.诱导抗体产生时需T细胞辅助细胞辅助C.只产生IgM类抗体类抗体 D.不能产生免疫记忆.不能产生免疫记忆E.既能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又能诱导细胞免疫应答.既能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又能诱导细胞免疫应答 7.关于TI-Ag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诱导抗体产生时不需T细胞辅助细胞辅助B.只产生IgM类抗体.不能产生免疫记忆类抗体 C.不能产生免疫记忆D.无MHC限制性限制性E.既能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又能诱导细胞免疫应答.既能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又能诱导细胞免疫应答 8.关于半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关于半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又称表位.单独无免疫原性.又称表位 B.单独无免疫原性C.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D.与大分子载体结合后具有免疫原性.具有免疫原性 .与大分子载体结合后具有免疫原性 E.具有免疫原性9.关于抗原决定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关于抗原决定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是抗原分子中特殊的化学基团.是抗原分子中特殊的化学基团B.是与BCR结合的基本单位结合的基本单位C.是与TCR结合的基本单位结合的基本单位 D.又称为表位.又称为表位E.是与抗体结合的基本单位.是与抗体结合的基本单位10.下列哪项是T细胞表位的特点细胞表位的特点A.一般为线性表位.一般为线性表位 B.存在于抗原分子的任意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的任意部位 C.无MHC限制性限制性 D.其受体为BCR E.为APC加工提呈的抗原肽加工提呈的抗原肽11.下列哪项是B细胞表位的特点细胞表位的特点A.其受体为BCR B.无MHC限制性限制性C.一般为构象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的表面.一般为构象表位 D.存在于抗原分子的表面E.也可为线性表位.也可为线性表位12.下列哪项是超抗原的特点.下列哪项是超抗原的特点A.可非特异性激活多数T细胞克隆细胞克隆B.无MHC限制性限制性C.可特异性激活多数T细胞克隆细胞克隆D.与某些自身免疫病发病有关加工处理.与某些自身免疫病发病有关 E.需APC加工处理13.近年报道的超抗原主要有.近年报道的超抗原主要有A.HSP B.SPA C.PHA D.HIV-gp120 E.Con A 三、填空题三、填空题1.完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即性,而无 性。
医学免疫学的抗原体种类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一、抗原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1. 相对分子量: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2. 化学组成及结构 (1)蛋白质 (2)多糖:具有免疫原性, 较蛋白质弱。 (3)核酸:多无免疫原性。 3. 可降解性: L-氨基酸 易降解; D-氨基酸 不易降解。
二、宿主方面的因素
1.遗传因素 同种动物不同品系及不同个体对 同种抗原产生不同强度的免疫应答。
构象决定簇与线性决定簇
(二)T、B细胞表位
1. T细胞表位 (1)与TCR结合的表位(约9~17个氨基酸 残基)称T细胞表位(T cell epitope) 。
(2)T细胞识别抗原的二个结合部位 T细胞 表位:与TCR结合。
限制位(agretope):与MHC分子结合 2. B细胞表位 与抗体和BCR结合的表位 (约6~7个氨基酸基 或糖基)。
半抗原、载体和佐剂的概念。 2.抗原的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赖
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医 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血型抗原、异嗜性抗原、超
抗原。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表位或抗原决定
簇。构象决定簇和线性决定簇的概念,T、B细胞表 位的特点。
本章总论
一、概念
抗原(Antigen, Ag)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 (应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物--抗体 或免疫效应细胞)答(答是指相应抗原与免疫应 答产物结合并将其排除体外)的物质。
(一)异种抗原 异种抗原(xenogenic Ag)主要指病原微生物。
异种抗原
(二)同种异型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g)主要包括血型抗 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以及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等。
1.人类血型抗原 目前,已报导23个系统 。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那些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那些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1.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那些?2.答:决定一种物质能否表现其免疫原性及其免疫原性大小的因素有:3. 1抗原本身的因素4.(1)异物性抗原与机体的种系关系越远,其差异越大,免疫原性也就越强。
5.1)异种间的物质:病原微生物、动物免疫血清对人是良好抗原,6.2) 同种异体间的物质:人红细胞表面ABO血型抗原系统及同种异体皮肤和器官上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7.3)自身抗原:自身物质一般无抗原性。
8.a:与淋巴细胞从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如晶状体蛋白)9.b:自身物质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外伤、感染、药物、电离辐射等)10.(2)理化性状11.1)分子大小12.一般说来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
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分子量一般在以上,个别超过,低于者一般不具有抗原性。
13.2)化学结构的复杂性14.蛋白质芳香族氨基酸为主者,尤其是含酪氨酸的蛋白质,抗原性强,非芳香族氨基酸为主者,抗原性较弱。
15.3)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16.4)物理状态17.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18. 2免疫途径和抗原剂量19.具备上述条件的抗原物质可因进入机体的途径和剂量的不同而免疫效果迥异。
20.人工免疫时,多数抗原是非经口进入(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注射)机体才具有抗原性。
21. 3机体方面的有关因素22.(1)宿主与抗原来源的种系进化关系23.(2)宿主的遗传背景24.(3)机体的健康和营养状况25.以上几方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制约的。
26.试述TD-Ag和TI-Ag的区别27.答: 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这类抗原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绝大多数Ag属此类。
如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等。
兽医免疫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农业大学
兽医免疫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农业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免疫指机体对微生物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同种微生物再次感染的特异性防御能力。
参考答案:对2.免疫是动态的过程,是免疫系统整体的协作。
参考答案:对3.免疫系统与其他系统是分开的,互不相关。
参考答案:错4.免疫功能是对动物机体的保护,没有任何负面作用。
参考答案:错5.我国最早创立了预防天花的方法。
参考答案:对6.路易斯巴斯德是免疫学经典时期的代表人物。
参考答案:对7.早期免疫学家最迷惘的科学问题是抗体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选择学说和诱导学说。
参考答案:对8.英国医师琴纳最早观察到挤奶女工在患过牛痘后不易得天花病的事实,受人痘接种法的启示,创立了牛痘接种法。
参考答案:对9.免疫学经典时期的代表性成就有哪些?参考答案:抗体生成理论的提出;抗毒素的发明 ;减毒疫苗的发明 ;补体的发现10.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包括:参考答案:null第一章测试1.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参考答案:胸腺 ;法氏囊;骨髓2.骨髓是B细胞和NK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参考答案:对3.中枢免疫器官切除后对动物机体免疫力降低不明显。
参考答案:错4.哪个器官是体内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产生的抗体量最大?参考答案:骨髓5.来自于骨髓干细胞的前T淋巴细胞,在哪个组织中发育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参考答案:胸腺6.CD2是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参考答案:错7.裸细胞主要包括N细胞和NK细胞。
参考答案:对8.ADCC作用是由N细胞表面具有IgG Fc受体介导的。
参考答案:对9.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特点可包括:参考答案:高效性 ;双重性 ;多效;复杂性10.CD4和CD8表面标志分别出现在具有不同功能亚群的T细胞表面,也可同时出现。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细菌外毒素经甲醛灭活后仍然具有高免疫原性,称为()参考答案:类毒素2.经常发生自愈现象的微生物种类是()参考答案:寄生虫3.属于胸腺依赖性抗原(TD)的是()参考答案:病毒蛋白4.能够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T细胞的协助的抗原称为()参考答案:null5.()只具有反应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那些
1.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那些?答: 决定一种物质能否表现其免疫原性及其免疫原性大小的因素有:1 抗原本身的因素(1) 异物性抗原与机体的种系关系越远,其差异越大,免疫原性也就越强。
1) 异种间的物质:病原微生物、动物免疫血清对人是良好抗原,2) 同种异体间的物质:人红细胞表面ABO血型抗原系统及同种异体皮肤和器官上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3) 自身抗原:自身物质一般无抗原性。
a:与淋巴细胞从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如晶状体蛋白)b:自身物质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外伤、感染、药物、电离辐射等)(2) 理化性状1) 分子大小一般说来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
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分子量一般在10.0kD以上,个别超过100.0kD,低于4.0kD者一般不具有抗原性。
2) 化学结构的复杂性蛋白质芳香族氨基酸为主者,尤其是含酪氨酸的蛋白质,抗原性强,非芳香族氨基酸为主者,抗原性较弱。
3) 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4) 物理状态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2 免疫途径和抗原剂量具备上述条件的抗原物质可因进入机体的途径和剂量的不同而免疫效果迥异。
人工免疫时,多数抗原是非经口进入(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注射)机体才具有抗原性。
3 机体方面的有关因素(1) 宿主与抗原来源的种系进化关系(2) 宿主的遗传背景(3) 机体的健康和营养状况以上几方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制约的。
2.试述TD-Ag和TI-Ag的区别答: 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这类抗原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绝大多数Ag属此类。
如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等。
共同特点:TD-Ag 刺激机体所产生Ab 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且还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可引起回忆应答。
多由蛋白质组成,分子量大,表面决定簇种类多,但每种决定簇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匀。
2.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TI-Ag)不需T细胞辅助即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免疫学 抗原 试题
---------------------------------------------------------------最新资料推荐------------------------------------------------------免疫学抗原试题抗原一、单项选择题 1.不以抗原决定簇与抗原受体结合的是 A.完全抗原 B.超抗原 C.半抗原 D.TD-抗原 E.TI-抗原 2.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分子的 A.物理性状 B.分子量大小 C.异物性 D.结构的复杂性 E.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 3.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属 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细菌感染 4.许多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它是 A.在胸腺中产生的 B.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的 C.仅存在于T细胞上 D.只能产生体液免疫 E.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辅助 5.半抗原 A.只有与载体偶联才能与抗体分子结合 B.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C.是大分子 D.是小分子物质 E.具有免疫原性 6.半抗原 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B.能与相应抗体结合 C.是抗原与载体结合物 D.不能作为变应原 E.不能与相应抗体结合 7.TD-Ag A.胸腺产生的抗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引起免疫应答需T细胞辅助 D.引起免疫应答不需T细胞辅助 E.以上均不对 8.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物质是 A.甲胎蛋白 B.ABO血型物质 C.细菌毒素D.甲状腺球蛋白 E.类毒素 9.下列哪组物质中存在异嗜性抗原:A.大肠杆菌O 86 与人血型B物质B.大肠杆菌O 14 型的脂多糖与人血型B物质C.大肠杆菌O 14 型的脂多糖与人血型A物质D.肺炎球菌 14 型与人血型B物质E.SPA与人血型A1 / 8物质 10.ABO血型系统基因型父亲为AB,母亲为BO,在他们所生的孩子中,不可能有哪种血型:A.A型B.B型C.AB型D.O型E.以上均不对 11.抗原的两大基本性能是:A.异物性和特异性B.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C.抗原性和异物性D.理化复杂性和特异性E.异物性与免疫反应性 12.HLA 是人类的: A.同种异体抗原 B.异嗜性抗原 C.自身抗原 D.肿瘤抗原 E.佐剂 13.类毒素为 A.有免疫原性有毒性 B.无免疫原性无毒性 C.有免疫原性无毒性 D.无免疫原性有毒性 E.以上均不对二、多项选择题 1.属于完全抗原的有 A.病毒 B.化学药品 C.蛋白质 D.细菌外毒素 E.花粉 2.关于抗原决定簇,正确的是 A.又称表位 B.是大分子 C.相当于半抗原 D.决定抗原特异性 E.一个抗原分子可有多种抗原决定簇3.下列哪些抗原是根据抗原来源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命名的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异嗜性抗原D.自身抗原E.超抗原 4.根据抗原的性能可将其分为两类,它们是 A.TD-抗原 B.完全抗原 C.蛋白质抗原 D.半抗原 E.TI-抗原 5. 类毒素 A.由外毒素经处理而成 B.主要成分为脂多糖 C.抗原性与外毒素相似 D.毒性与外毒素相似 E.是细菌分泌的 6.ABO血型抗原有 A.AB抗原 B.A抗原 C.O抗原 D.B抗原 E.以上均对 7.ABO血型物质在人体可产生下列哪种抗体 A.抗B抗体 B.抗A---------------------------------------------------------------最新资料推荐------------------------------------------------------ B抗体 C.抗A抗体 D.抗O抗体 E.以上均对 8.佐剂的作用有 A.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B.增加抗体滴度 C.改变抗体产生的类型 D.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E.可在注入抗原前先注入机体 9 关于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正确的是 A.种属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弱 B.种属关系越近,免疫原性越强 C.化学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 D.化学结构越简单,免疫原性越强 E.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10.关于TD-Ag,正确的是 A. 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仅需T细胞辅助 A. 能诱导细胞免疫并形成免疫记忆 B. 抗原决定簇比较少 C. 能诱导 T 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D. 只有少数抗原属TD-Ag 11 对于人类,下列哪些抗原属异种抗原 A.甲胎蛋白 B.HLA C.外毒素 D.类毒素 E.Rh血型抗原 12.对于人类,下列哪些抗原属同种异体抗原 A.免疫动物血清 B.HLA C.细菌 D.类毒素 E.移植抗原三.填空题 1.根据抗原的性能将抗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种异型抗原名词解释
同种异型抗原名词解释
同种异型抗原是指在同一物种内,由于基因多样性而导致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抗原分子。
这些抗原分子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并引发免疫反应,从而影响个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移植物排斥反应等。
同种异型抗原广泛存在于人类、动物等各种生物体内,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人类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HLA是一种高度多态性的同种异型抗原,它由DNA上的HLA基因编码,存在于人类白细胞表面。
由于HLA基因存在多种等位基因,因此个体之间的HLA表达差异很大。
这种差异性是免疫系统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的基础,也是移植手术中重要的考虑因素。
如果移植受体和供体的HLA匹配度不高,就会导致移植物排斥反应,甚至失败。
因此,HLA 配型是移植手术前的重要检测项目。
除了HLA之外,同种异型抗原还包括血型抗原、组织特异性抗原等。
这些抗原的存在为个体之间的免疫识别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是临床诊疗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对同种异型抗原的研究可以为个体匹配移植、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提供更为准确的基础数据。
抗原决定簇
性(TD)抗原和非胸腺依赖性(TI)抗原。 5. 根据化学性质 可分为蛋白质、脂蛋白、糖蛋白、
脂质、多糖、脂多糖和核酸抗原。
重要的抗原
1. 微生物抗原 具有较强的抗原性,一般都能刺激机 体产生抗体。
细菌抗原: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荚 膜抗原(K)和菌毛抗原、类毒素;
抗原的交叉性有三种情况: ① 不同物种间存在共同的抗原组成; ② 不同抗原分子存在共同的抗原表位; ③ 不同表位之间有部分结构相同。
抗原的分类
1. 依据抗原的性质 可分为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
(即半抗原)。 2. 根据与抗原加工和递呈的关系 可分为外源性抗
原与内源性抗原。 3. 根据抗原来源 分为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
在成熟的B细胞表面具有抗原受体(BCR),其 成分之一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Ig)。
抗体的基本结构
所有种类Ab的单体分子结构呈“Y”字形的分子。IgM是以 五个单体分子构成的五聚体,分泌型的IgA是以两个单体 构成的二聚体,其他Ab均以单体分子形式存在 。
抗体的功能区 VH-VL:抗体分子结合抗原的所在部位。决定抗体分子的
病毒抗原:囊膜抗原、衣壳抗原、核蛋白抗原等; 真菌、寄生虫都具有相应的特异性抗原。 保护性抗原、超抗原(superantigcn,SAg),如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肠毒素。 2. 非微生物抗原 主要有ABO血型抗原、动物血清与
组织浸液、酶类物质和激素。 3. 人工抗原 人工抗原包括合成抗原与结合抗原。
由感染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免疫复合物迟发型t细胞与巨噬细胞jonesmote接触性结核菌素和肉芽肿抗感染免疫包括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可将其分为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抗真菌免疫抗寄生虫免疫等参与先天性免疫应答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有机体的解剖屏障可溶性分子与膜结合受体炎症反应nk细胞吞噬细胞等在抗微生物感染中起关键作用其效应比先天性免疫强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免疫学基础复习题一
免疫学基础复习题一(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免疫学基础复习题一1、免疫是指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D、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2、免疫对机体是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3、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B、抗原抗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C、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D、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E、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4、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5、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自稳6、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A、严重感染B、自身免疫病C、肿瘤D、免疫缺陷病E、超敏反应7、抗体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可引发A、免疫缺陷病B、自身免疫病C、超敏反应D、病毒持续感染E、肿瘤8、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反复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增生性疾病9、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10、能与抗体配合产生溶菌作用的物质是A、补体B、巨噬细胞C、NK细胞D、细胞因子E、T细胞11、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分子是A、细胞因子B、补体C、抗体D、MHC分子E、抗菌肽12、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同种异型抗原B、异种抗原C、自身抗原D、独特性抗原E、超抗原13、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但能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A、自身抗原B、完全抗原C、半抗原D、胸腺依赖性抗原E、胸腺非依赖性抗原14、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A、特异性反应B、交叉反应C、非特异性反应D、过敏反应E、中和反应15、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是A、胸腺依赖性抗原B、胸腺非依赖性抗原C、异种抗原D、自身抗原E、內源性抗原16、下列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A、脂多糖B、多糖类C、蛋白质D、DNAE、脂肪17、易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异种抗原B、共同抗原C、改变的自身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半抗原18、与载体蛋白偶联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半抗原B、完全抗原C、酵母多糖D、超抗原E、脂多糖19、本身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异嗜性抗原B、抗体C、补体D、半抗原E、细菌多糖20、ABO血型抗原对人体而言是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异嗜性抗原D、共同抗原E、同种异型抗原21、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独特性抗原E、共同抗原22、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抗原决定簇B、抗原的大小C、抗原的电荷兴致D、载体的性质E、抗原的物理性状23、刺激B细胞产生抗原无需Th细胞协助的物质是A、血清白蛋白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D、细菌脂多糖E、免疫球蛋白24、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半抗原B、抗体C、抗原D、既是抗体又是抗原E、人工结合抗原25、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C、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E、胚胎期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26、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隐蔽自身抗原诱发自身免疫的物质是A、血小板B、红细胞C、白细胞D、血浆E、精液27、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可A、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B、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C、增强毒素的毒性D、脱去毒素的毒性E、改变毒素的免疫原性28、下列物质中 TI-Ag的是A、血清蛋白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D、细菌脂多糖E、细菌肽聚糖29、马血清抗毒素对人而言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独特型抗原D、共同抗原E、合成抗原30、对抗原错误的叙述是A、抗原通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B、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T细胞辅助C、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表位D、抗原并不一定只诱导正免疫应答E、半抗原自身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31、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是指A、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B、能与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的特性C、能与大分子载体结合的特性D、诱导机体发生耐受的特性E、诱导机体产生免疫效应的特性32、免疫原性最弱的抗原是A、多糖类B、脂蛋白C、糖蛋白D、脂类E、脂多糖33、抗原分子表面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基团称为A、共同抗原B、类属抗原C、交叉抗原D、抗原决定基E、线性表位34、通常高分子量物质免疫原性强的原因是A、对中枢免疫器官刺激强B、化学结构不稳定,易被巨噬细胞吞噬C、分子量越大,其表面抗原决定基越多D、易被机体破坏,而被循环抗体结合E、带负电荷多,免疫原性强35、眼晶状体蛋白属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隐蔽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肿瘤抗原36、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是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隐蔽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肿瘤抗原37、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是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隐蔽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肿瘤抗原38、类毒素和抗毒素是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隐蔽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肿瘤抗原39、补体系统是A、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B、存在正常血清中,是一组对热稳定的组分C、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随抗原刺激而血清含量升高D、由30多种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E、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其含量很不稳定40、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B、所需离子相同C、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D、激活物质相同E、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41、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A、C1B、C3C、C5D、C2E、C442、构成膜攻击复合物的补体成分是A、C5b~9B、C6b~9C、C5b~7D、C5b~8E、C6b~843、下列哪种成分是C5转化酶A、C3bBbPB、C4b2bC、C3bBbD、C3bBb3bE、C5b~944、补体系统三种激活途径均必须有哪种成分参加A、C1qB、C4和C2C、C3D、B因子E、D因子45、具有刺激肥大细胞说颗粒、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A、C3aB、C3bC、C5bD、C4bE、C2a46、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不包括A、C3B、I因子C、D因子D、B因子E、P因子47、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A、C4aB、C5aC、C3aD、C3bE、C5b48、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A、C3~C9B、C5~C9C、C1~C9D、C1~C4E、C1、C2、C449、C1s的作用对象是A、C2a C3aB、C3a C5aC、C3b C4bD、C2 C4E、C5a C350、经典途径中各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A、C9B、C9C、C9D、C9E、C951、既参与补体经典途径,又参与旁路途径的补体成分是A、C1~C9B、C1~C5C、C3~C9D、C5~C9E、C2~C952、下列哪种补体成分与C3转化酶形成无关A、C3B、C2C、C4D、C5E、B因子53、能协助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补体裂解片段是A、C3aB、C3bC、C5aD、iC3bE、C3d54、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被称为补体的A、炎症介质作用B、调理作用C、免疫黏附作用D、溶菌和细胞毒作用E、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55、在补体经典激活过程中,不被裂解的组分是A、C1B、C2C、C3D、C4E、C656、不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A、C3B、C4C、C5D、D因子E、B因子57、C1q能与哪些Ig的Fc段结合A、IgG1 IgG3 IgG4 IgMB、IgG1 IgG2 IgG3 IgAC、IgG1 IgG2 IgD IgMD、IgG1 IgG2 IgG3 IgME、IgG IgA IgM IgG458、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裂解片段是A、C3bB、C2aC、C3aD、C4aE、C5a59、既有趋化作用又可激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A、C3bB、C4bC、C4aD、C5aE、C2a60、具有免疫黏附作用的补体片段为A、C5bB、C5aC、C4aD、C3bE、C4b61、多数补体灭活温度及时间是A、56℃30分钟B、4℃2小时C、—20℃1天D、37℃30分钟E、室温30分钟62、补体激活旁路途径过程中不包括A、C3裂解为C3a和C3bB、C4裂解为C4a和C4bC、C5裂解为C5a和C5bD、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E、过敏毒素的产生63、C5a具有的生物学活性是A、促C3转化酶形成B、趋化作用C、参与膜攻击单位的形成D、调理作用E、促CT酯酶形成64、补体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A、溶菌和细胞毒作用B、中和毒素作用C、调理作用D、炎症介质作用E、免疫调节作用65、能与免疫复合物结合的补体成分是A、C1qB、C1rC、C1sD、C2E、P因子。
交叉抗原名词解释
交叉抗原名词解释一、定义交叉抗原是指在不同种属或同种不同品系生物体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成分。
这些共同抗原成分可能是由于生物体之间的进化保守性或相似性所致。
二、类型交叉抗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种属交叉抗原:在不同种属生物体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成分。
2.品系交叉抗原:在同种不同品系生物体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成分。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不同种生物体之间的共同抗原成分,通常与血型抗原有关。
三、产生原因交叉抗原的产生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1.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性:某些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导致不同物种间的相似性。
2.基因重组和突变:某些基因在不同物种间发生重组或突变,产生相似的蛋白质结构。
3.共同的微生物感染:某些微生物感染可以诱导产生交叉抗原。
四、免疫反应交叉抗原可以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交叉免疫现象。
当机体受到一种生物体的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可以与另一种生物体的抗原发生反应,从而引起交叉免疫反应。
这种交叉免疫反应可能导致机体对另一种生物体的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疾病。
五、医学应用交叉抗原在医学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例如:1.诊断试剂:利用交叉抗原制备的抗体可以用于诊断试剂的开发,用于检测相关疾病。
2.疫苗研究:交叉抗原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新型疫苗,针对某些病毒或细菌的交叉抗原成分进行免疫接种,可望对多种物种产生保护作用。
3.自身免疫疾病研究:某些自身免疫疾病可能与交叉抗原有关,研究交叉抗原有助于深入了解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六、研究价值交叉抗原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了解生物进化与物种间的关系:通过研究交叉抗原,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2.探索免疫反应的机制:交叉抗原可以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研究这些反应有助于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机制。
3.发现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研究交叉抗原在医学中的应用,有望发现新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医学提供新的工具和技术。
ACTH预防和治疗肾移植受者高脂血症及改善肾功能的机制研究 课题申请报告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1. 项目的立项依据1.1研究意义文献报道,肾移植后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可高达60-70%,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无论是传统的免疫抑制剂还是最近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均可引起高脂血症,环孢素A(CsA)、类固醇激素导致血脂升高的作用较强,FK506、雷帕霉素、硫唑嘌呤的作用较弱[1,2,3]。
王玉新等认为FK506对甘油三酯代谢的影响较显著,CsA对胆固醇及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代谢的影响较明显,泼尼松对两者均有显著的影响。
高脂血症对于肾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和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可以导致慢性移植肾肾病,是造成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慢性移植肾肾病病因复杂,包括同种抗原依赖性因素和非同种抗原依赖性因素,目前高脂血症作为非同种抗原依赖性因素之一已成为慢性移植肾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
1982年Moorhead首先提出高脂血症是肾小球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大量证据表明高脂血症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4]。
在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动物模型中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极高。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也证实高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症与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症是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危险因素。
Dimény等发现,慢性移植肾失功组患者血TC和TG水平显著升高;且移植前及术后6月时的血TC、TG水平与血管内膜增生、间质纤维化等移植肾慢性损伤病理积分正相关。
高TC、高TG血症的肾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发生率高,早期肾功能恢复差。
在151例移植患者中,术前和术后6月时血TG水平高的患者,术后两年慢性移植肾失功发生率显著升高[5]。
Wissing等研究证实,高TG血症、高TC血症是慢性移植肾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发现移植后第一年无急性排斥反应的病人在随后10年内高胆固醇血症对移植肾丧失无影响,而高胆固醇血症对于移植后第一年经历了急性排斥反应事件的病人的移植肾丧失却有显著的影响[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LA配型的作用
供受体HLA完全匹配的尸体肾移植,移植肾 半数存活期明显高于供受体HLA不匹配的尸体 肾移植,由此认为慢性排异反应至少部分是由
于同种抗原依赖性因素所介导。多中心的研究
发现:每一个HLA的错配可以导致移植物长期
存活率下降5%,而在HLA完全错配者移植肾20
年存活率只有13%。
一组从未发生过急性排异反应及急性肾功能
衰竭的肾移植病人,2 年时常规进行移植肾活检,
结果发现: HLA 错配者移植肾组织学上存在着不 同程度的慢性移植肾病,而在 HLA 无错配者无上 述表现。在动物实验中,同基因移植器官很少出 现类似于同种异体移植器官慢性排异反应时出现 的变化。
异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已经证实这些由抗体引
起的低水平持续的血管损伤可能具有重要的
临床意义
结论
慢性排异反应是影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最 主要因素,引起慢性排异反应的诱因中包 括同种抗原依赖性因素和同种抗原非依赖 性因素。大量的动物及临床实验正试图揭 开慢性排异反应的确切发病机制,以便最
T细胞共刺激通路的作用
现已明确 T 细胞需要两个独立的信号才能完 全活化。第一个信号由T细胞受体与抗原提呈细胞
上的 MHC+ 多肽的复合物结合后提供,第二个是
共刺激信号,由一个或多个T细胞表面受体与它们
在抗原提呈细胞上的特别配体结合后提供。
虽然有多个受体:配体之间的作用可以给
T细胞提供共刺激信号(CD2:LFA-3,LAF-1:
ICAM-1),但目前了解最多的共刺激信号是有 关T细胞表面分子CD28与它的任何一个配体B1
或B2的结合。CD28与B1或B2的结合可以被重
组的融合蛋白CTLA4Ig所阻断,并且应用大鼠 慢性排异反应模型,在移植的同时予CTLA4Ig 可以防止慢性排异反应的发生。
在同一模型,在移植数周后给予CTLA4Ig, 仍可打断慢性排异的发展过程,更进一步证实
另外晚期发生的急性排异反应(60天后)
较早期发生的急性排异反应(60天内)更
易导致慢性排异反应的发生,同时较重的 急性排异反应更易导致慢性排异反应。
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
如存在合适的共刺激信号,现认为 T细胞 识别同种抗原是引起免疫排异过程的最主要 因素,它最终可以导致慢性移植物丢失。现 已明确至少有二种虽不是相互排斥但却独立 存在的同种抗原识别路径,每一个途径可以 产生不同系列的T细胞克隆。
同种抗原依赖性因素在
慢性排异反应中的作用
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
董隽
慢性排异反应又称慢性移植器官功能不全,
其发展速度较慢,可以从数月至数年不等,主
要表现为管腔结构的狭窄以及由血管内膜平滑
肌细胞增生而导致的动脉、小动脉的闭塞。
二种因素参与慢性排异反应的发生发展 过程:同种抗原依赖性因素,它主要由早期 移植物急性免疫损伤,以及晚期不断发展的 宿主同种异体反应所致;同种抗原非依赖性 因素,它是由移植前后与供体相关的一些因 素(如缺血再几种情况可导致慢性排异反应的增
加,(1)急性排异反应发生后,(2)免疫抑
制治疗不当,(3)HLA错配的增加,这些均提 示了同种抗原依赖性因素在慢性排异反应中的 重要作用。实际上在HLA完全相同的同种异体 移植中,如果没有其它危害因素存在,移植物
可以无限期存活。以下将介绍同种抗原依赖性
了共刺激信号在慢性排异反应发生中的作用。
目前人们对另一共刺激分子CD40与其配体 (CD40L)在慢性排异反应中的作用更感兴趣, CD4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可以 在B细胞及其它抗原提呈细胞(包括树突状细
胞)上表达,它的配体CD40L可在活化的T细胞
上表达,并且体外实验发现其也可在人类血管 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上表达。
免疫抑制剂应用不当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免疫抑制剂应用不当 是急性排异反应的危险因素,但现在发现其
同样是慢性排异反应的危险因素,这可从免
疫抑制剂依从性差的病人、试图减少环孢素A
剂量的病人、或放弃激素治疗的病人上得出
结论。
两项在儿童及成人的大宗病例研究发现, 肾移植术后 1 年时环孢素 A 浓度低于 5mg/kg/d 是一个危险因素。一项研究将100例肾移植患 者随机分为二组,一组在4个月内逐渐将激素 用量减至0,另一组维持激素用量不变,虽然 停用激素组并未出现急性排异反应次数的增 多,但该组血肌酐逐渐增高者明显高于对照 组(维持激素治疗组),病人对免疫抑制剂 依从性差也被一系列研究认为是引起慢性排 异反应的诱因。
直接途径是T细胞识别供者抗原提呈细胞表面 完整的同种MHC,间接途径是T细胞识别来源于 供体MHC并被受体抗原提呈细胞提呈加工的多肽。 目前认为急性排异反应主要由直接抗原识别途径 所介导,而间接途径通过Th2CD4+淋巴细胞在慢 性排异反应发生上起主要作用,并进而刺激一系
列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同种抗体的产生。
移植肾发生慢性排异反应时,在移植物浸润细 胞中(T细胞及巨噬细胞)发现了大量的CD40染色, 而对照组却无此发现,同时慢性排异反应组肾小 球及肾小管上皮细胞中亦发现CD40L表达增加。在
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应用CD40L的抗体加供体细胞
后,并没有发现移植动脉硬化。在一些动物实验 中,联合阻断CD28/B7及CD40L/CD40共刺激通路是 防止慢性排异反应所必需的,更进一步证实了共 刺激通路在慢性排异反应中的作用。
急性排异反应的作用
早期可逆转的急性排异反应可能是慢性排 异反应同种抗原依赖性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
一项研究显示: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无急性排
异反应,其移植肾1年存活率为86%,而对于术 后1个月内发生1次以上急性排异反应的移植肾, 其1年存活率只有62%。
慢性排异反应引起的移植物丢失与急
性排异反应的发生次数有着直接的联系,
体液免疫反应的作用
供受体之间组织相容性上的差异而导致产生 抗供者抗体,它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在一些发生慢性排异反应的移植器官增厚的血 管内膜及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组织中可以发
现补体、免疫球蛋白、抗原抗体复合物及抗血
管内皮细胞抗体。
接受器官移植后,受者血循环中常常可以 发现抗供体的抗体,虽然这些抗体并不导致 急性细胞排异反应的发作,但抗体与慢性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