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科校本作业(9)(第六单元文言文 穿井得一人)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穿井得一人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穿井得一人
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 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 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 即寻求成人帮助。
新课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两溺水是造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希望广大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
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希望广大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 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经常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 ,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
穿井得一人 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
,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
的②避险闻防而灾和传自救之能力者,:严防未意外经事故调的发查生分。要析重点就教育传孩播子做开到“去六不。”:不私
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
安③全设国施人、无:救援似人员乎的也水域乐游泳于;不接到不受熟这悉的种水域离游泳奇;的不熟传悉水闻性的,学生不擅
篇识,外切实国承担语起监言护,责任我,加国强对古孩代子的有教育许和管理,经常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
,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
多特别有智慧的人,他们也 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
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 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
在 识 , 的,给避切孩险实子防承传灾的担授和起相自监关救护知能责识力任和,顺,技严接加能防强,意连对不外词孩断事子加故的强的教孩发溉 汲育子生::和安。从浇管全要灌井理意重、里,识点取灌经和教常自育水溉进我孩行保子预护做防意到溺识“水,六等提不等安高”全孩:到教子不育们私

七年级文言文穿井得一人

七年级文言文穿井得一人

七年级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夫乡下有人,姓王名氏者,年方十四,出身望族。

一日,家有饮水瓶井,忽然有一日,井干枯,家人欲探井下,因年少无人,乃遣王氏下井。

王氏如斯公命,遂于暮昏时,一人寻短梯,下井探虚。

王氏身轻行敏,夜半始下地处,听有呜呜之声,似人抑哭。

心存怜憫之心,忍忧顾之际,行步前行。

沉眠迟暮,忽见一柱落石,劈王氏之发,乃慌乱之中倏地失足,含恨落梯,下至地底。

历尽跌跌撞撞之行,朦朦胧胧,一轮明月照耀,见一人兮,神色幽邃如潭水,身负重器,台步山谷,似有美人兮,佩玉执银,舞步微悲。

王氏羡慕之心起,转而忘己之忧苦。

乃膝跪碑前,九拜拜祭,祈份不知名。

盼遇良人,心寄同欢。

时间不知,王氏情感,逢有响声,石门开启,一宫装美人,如玉生华,腰添金带,面带微笑,维子王继如临,心有静溢,神有灵眄,怡然有兴,乃乖旧礼,独出爱语。

时王氏礼斯,抱手合而看之。

美人深顾之诚,面赤而微启曰:“尔者为谁?”王氏告曰:“王氏也。

”美人闻之,意不以为远也,知其英俊,乃谓曰:“尔者可愿为佳偶乎?”王氏闻之,心悦跳然,乃拜而受,我之梦乎。

两情相悦,同命连理。

王氏得知美人身分,乃邑主之女,名明姬。

明姬道:“尔者可知物情?”王氏闻之,问其原由。

明姬告曰:“尔下井时短梯倒坠,我见探得,故救。

尔者既得之芳名,我不忍弃去,故相见。

”王氏闻之,觞颔不言。

心升佩矣,日思夜想,乃策盘比之。

目下老母独存其一,身踉跄,所唯尔念。

王氏犹心存母故,愿得相得在心,乘兴突快,身心相投。

古人云:心有灵感,无言而喻。

王氏身心一新,欢喜忘怖,乃同归土庐。

明姬于王氏助之,二人赋烈庭耳,悠然自显,霎时定聏述,余生执子。

王氏之母闻言,遂感孝思,乃风誓自过,不仅如是,将助二人之马车以昵亲其子。

二人相视,心怡和笑;风过居庭,当之无愧。

王氏与明姬,连理之后,生一子,光明纵横,姿容其中。

时人闻之,乃亲之狐朋狗友,并杳不间。

至己生日之宴,时人纷至沓来,讴歌片歌,概一法斗。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教案(20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教案(20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教案(20 )一. 教材分析《穿井得一人》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则充满哲理的寓言故事,通过讲述穿井得一人之事,告诫人们要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不能只凭主观臆断。

本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初中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寓言故事的理解还需加强。

学生对寓言故事感兴趣,但可能在理解故事背后的哲理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略寓言故事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寓言故事的特点;学会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寓言故事,领悟故事背后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培养勇于实践、善于观察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寓言故事的特点。

2.教学难点:领悟故事背后的哲理;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寓言故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4.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录音,便于跟读、模仿。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增加课堂趣味性。

3.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随时巩固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寓言故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

【部编初中语文7上】--24《穿井得一人》原文和译文

【部编初中语文7上】--24《穿井得一人》原文和译文

《穿井得一人》原文和译文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

溉:音gai,浇灌。

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实.用.文.档.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穿井得一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穿井得一人》

【阅读寓言=知故事+明道理+会迁移 】

不传谣,不造谣
这个寓言故事中,你不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
谣言止于智者
寓意:对于传闻我们要认 真审察,不信谣,不传谣, 不造谣。
【阅读寓言=知故事+明道理+会迁移 】

如今网络发达,你知道网络上最近流传的留言吗?
宣誓仪式
我郑重宣誓: 不造谣, 不信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传谣, 拒绝谣言, 从我做起, 从今天做起!
【阅读寓言=知故事+明道理+会迁移 】

宋君:认真审察,不信谣 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最欣赏谁?
吕氏春1 秋·察传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闻而审,则为 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凡闻言 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传闻不可以不审察,听到什么如果 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 加审察,不如不听。 凡是听到传闻, 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 行检验。
有关谣言的警句
要么证实,要么证伪,要么存疑。--李尚龙
所有的邪恶中,谣言散播最快。随着速度的加快更 加激烈,随着散播面的扩展更有精力。 --维吉尔 ( 谣言会把人们所恐惧的敌方军力增加一倍,正像回 声会把一句话化成两句话一样。 --莎士比亚 没有火就不会有烟,没有重重疑惑,就不会有纷纷 谣言。--黎里 作业:将老师推荐的有关谣言的警句摘抄一句,并 配上今天课堂《2017年十大谣言》的视频,转发到 朋友圈,拒绝谣言,从我做起!
丁氏打了一口井,
跟别人说得了一个人 起因
别人听到之后,传播 经过
宋君派人调查,得 知真相。
结果
穿井记
好开心啊, 总算不用这么辛苦了, 可以省下一个劳动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科校本作业(9)(第六单元文言文 穿井得一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科校本作业(9)(第六单元文言文 穿井得一人)

2019-2020学年上期七年级语文科校本作业(9)主要考察第六单元文言文一、文学常识填空(7分)代表作品。

二、解释文中重点字词(33分)三、选择题(16分)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 C.若屈伸呼吸 D.未若柳絮因风起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若无闻也B.有闻而传之者C.闻之于宋君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B.国人道之C.闻之于宋君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有闻而传之者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子尊君在否 B.身亡所寄 C.其人舍然大喜 D.因往晓之。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得一人之使7.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8.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地,积块耳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日月星辰,不当坠乎?四、翻译下列句子(20分)6.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7.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8.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五、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24分)〈一〉(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乙)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穿井得一人》寓言四则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穿井得一人》寓言四则
发展(经过):误传: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结局(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第十页,共十三页。
穿井得一人
2.《穿井得一人》这则故事为何会出现分歧点?
分歧点在于“宋之丁氏”和“传之者”对“穿井得一人”的理解 不同: “宋之丁氏”的意思是打井后得到了一个空闲的劳动力。
“传之者”则理解为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③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第十三页,共十三页。
第三页,共十三页。

文意疏通
第四页,共十三页。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就 浇灌、灌溉
停留
从井里取水
打水浇田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待,等到
挖掘、开凿 打井
第五页,共十三页。
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
听到
代词,这件事
于代宋词君,。这件宋事君令对,人向问之于丁氏。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讲述
代词,这件事
知道、听说,指“使知道” 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派遣 代词,这件事
第六页,共十三页。
穿井得一人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
应答、回答 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

到一个人的劳力。
助词,的
劳力
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第七页,共十三页。

文本探究
第八页,共十三页。
穿井得一人
1.梳理本则寓言结构。
2.《穿井得一人》这则故事为何会出现分歧点? 3.为什么会造成“穿井得一人”的谣传?
4.探讨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九页,共十三页。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溉】,【汲】,4、【及】5、【国人】5、【道】6、【闻之于宋君】【闻】,7、【对】9、【得一人之使】《杞人忧天》11、【亡】13、【晓】14、【积气】15、【若】16、【行止】17、【奈何】18、【只使】19、【中伤】20、【积块】21、【四虚】22、【躇步跐蹈】23、【舍然】【舍】,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甲】《穿井得一人》【乙】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①夔②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注】①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地位的官员。

②夔:我国记载最早的音乐家,以精通音乐著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正夔一足,信.乎(相信)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推荐,荐举)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关键)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从井里取水)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夔能和之,以平天下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C.有闻而传之者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穿井得一人》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说课稿一、说教材《穿井得一人》是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讲读课文《寓言四则》中的一则.第六单元是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包含了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引人遐想,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看世界.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第六单元正是为了体现这一要求.语文课标还要求: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穿井得一人》体现了古今中外中的“中”和“古”.六单元四种体裁,这一课是寓言,短小精辟,趣味横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穿井得一人》是文言文,所以需要疏通文意.因为它短小而且浅显,课下注释比较详细,所以学生是可以通过看课后注释疏通文意的,这一点需要做,但可以不用花太多时间.本课还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改变学生害怕写作的现状.在明确寓言特点之后,我安排了《刻舟求剑》的比较阅读,设计了五个讨论题目(第一个拟示例),布置了课后作业:讲寓言和读《掩耳盗铃》.希望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希望学生能够自己编写寓言故事.第六单元主题: 想象之翼一个快速阅读单元,练习重点:1、每分钟400 字2、发挥联想和想象二、说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课本和学生现状,我拟定了本节课的三个目标. 《穿井得一人》是文言文,所以需要疏通文意.因为它短小而且浅显,课下注释比较详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已经有了一些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学生是可以通过看课后注释疏通文意的,根据学生现状,我拟定了第一个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借助课后注释阅读短文,疏通文意. 因为本课是想象单元中的寓言,所以让学生认识,明确寓言的特点,也是教学要达成的目标之一;能够通过有趣的故事,悟出道理,这是想象合理存在的要求,所以我把它列为重点.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依据课标要求拟将激发想象力作为本课主要目标;学生达成此目标,会大大拉近语文与生活的距离,会从生活事物中悟出道理,也会给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三、说教法(一)速读法寓言先有一个故事,短小而且有趣,可以让学生在速读中快速了解故事.(二) 探究拓展法寓言的寓意需要学生概况,还可以多角度概况,探究很有必要.激发想象力需要拓展,我安排了《刻舟求剑》的比较阅读,设计了五个讨论题目(第一个拟示例),布置了课后作业:讲寓言和读《掩耳盗铃》.希望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四、说过程教什么,为什么教最重要,其次才是怎么教.具体教学过程见教学设计.。

《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吕氏春秋》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2. 通过对《吕氏春秋》的深入阅读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 通过作业实践,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作业:学生需独立完成《吕氏春秋》全文的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要求字迹工整,观点明确。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吕氏春秋》中的某一篇目或某一主题进行深入讨论,要求小组内成员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需提交一份讨论报告,内容包括讨论的主题、过程、结论以及对《吕氏春秋》的进一步理解。

3. 实践活动:学生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与《吕氏春秋》主题相关的生活场景进行记录,并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呈现。

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吕氏春秋》的内涵和意义,并在视频或图片的结尾加入自己对《吕氏春秋》的感悟和理解。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完成后需提交纸质版或电子版作业,字迹工整,观点明确;2. 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个成员都需要积极参与,并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3. 实践活动需要真实记录生活场景,并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悟和理解。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讨论报告的质量以及实践活动的真实性和感悟的深度进行综合评定;2. 评价方式将采取教师评价、小组互评以及个人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3. 对于优秀作业,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五、作业反馈:1. 学生需在完成作业后,及时向教师反馈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2.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对作业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3. 教师也将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案。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有机会深入了解《吕氏春秋》这一经典文献,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能够:1. 理解《穿井得一人》故事情节,掌握文章主旨;2. 掌握《吕氏春秋》的基本知识,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理解: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穿井得一人》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2. 知识梳理:学生需整理《吕氏春秋》的基本知识,包括其作者、成书时间、文化背景、主要内容等,并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吕氏春秋》中的其他篇章,如《察今》、《审时》等,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启示。

4. 写作练习:学生需根据《穿井得一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三、作业要求针对以上作业要求,学生应按照以下标准完成:1. 阅读理解:仔细阅读全文,注意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对问题应做到准确、全面、简洁的回答。

2. 知识梳理:记录应详尽准确,既要包括基本知识,也要有自己对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的理解与感悟。

3. 拓展阅读:推荐的篇章需阅读完整,并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启示,短文记录要详细反映阅读过程和心得。

4. 写作练习:短文应主题明确,内容丰富,表达清晰,能充分体现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与感受。

四、作业评价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1. 理解深度:是否准确理解《穿井得一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知识梳理的完整性:是否全面梳理了《吕氏春秋》的基本知识。

3. 拓展阅读的深度:阅读其他篇章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形成的阅读感受和启示。

4. 写作表达能力:短文的主题是否明确,内容是否丰富,表达是否清晰。

五、作业反馈作业评价后,教师将给出反馈意见,包括优点和不足,以及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还将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提高阅读能力。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穿井得一人》,了解古代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加深对文言文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词,熟悉文言文的语法特点,培养其文言文阅读能力。

3. 让学生通过本次作业,学会主动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并能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性学习。

二、作业内容1. 课文阅读:要求学生反复阅读《穿井得一人》全文,标记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尝试自主理解并注解。

2. 字词学习:掌握本课所有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通过查阅字典或参考书籍,理解其在文言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 句子翻译:选择课文中的若干个长句或难句,进行翻译练习。

要求准确理解原文意思,并能够用通顺的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并就讨论结果进行小组汇报。

5.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描述古代人的生活场景或对课文内容进行续写。

要求内容贴近课文主题,语言通顺,有逻辑性。

三、作业要求1. 课文阅读要认真仔细,标记不理解的句子,并尝试自主解决。

2. 字词学习要全面掌握,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3. 句子翻译要准确无误,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和风格。

4. 小组讨论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5. 写作练习要有创意,紧扣课文主题,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从学生的阅读理解、字词掌握、句子翻译、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以鼓励和指导为主。

3. 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3. 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关注和帮助,指导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吕氏春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2. 通过对《穿井得一人》的学习,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3. 提高阅读理解、分析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吕氏春秋》全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吕氏春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文中找出描述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细节,并加以解释。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

2. 完成一篇短文,介绍你身边的“穿井”故事,并运用所学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

要求至少运用三种种修辞手法。

3. 搜集有关“传言”的成语、名言或诗句,并写出它们的意思和来源。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课堂上完成,并积极参与讨论;2. 短文应字迹工整,语言流畅,逻辑清晰;3. 搜集的资料应注明出处,并认真整理。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2.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3. 评价将包括对阅读理解、分析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考核。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认真听取教师的评价和建议,及时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业;2. 学生可将自己的作业和疑惑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讨论,共同提高;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了解《吕氏春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提高阅读理解、分析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完成短文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加深学生对《穿井得一人》中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吕氏春秋》中的文言文表达,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2. 理解“穿井得一人”这个成语的来源及其含义。

3. 通过作业,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完成课后习题,梳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

2. 阅读《吕氏春秋》的其他篇章,了解其表达方式和思想内涵,做好笔记。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穿井得一人”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不少于300字。

例如: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穿井得一人”的情况?你是如何处理的?这个成语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示?4. 完成一篇800字左右的读后感,分享你对《吕氏春秋》这部作品的看法和理解,不少于5个方面。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 作业应按照要求按时完成,如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延迟提交时间。

3. 作业完成后,需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提交情况进行评价,优秀作业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互评和自评情况,对作业进行评价和指导。

互评和自评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建议,认真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业,确保下次提交的作业质量更高。

2. 学生可针对教师评价和指导,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寻求进一步的帮助和支持。

3. 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班级群等途径,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业经验和收获,共同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

总之,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吕氏春秋》中的文言文表达和思想内涵,还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作业反馈和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吕氏春秋》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2. 深入分析穿井得人的故事,理解其深层含义和启示;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吕氏春秋》全文,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在阅读过程中,请标记你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词语,并在翻译完成后,进行校对和修改。

2. 完成一篇读后感。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穿井得人的故事的理解和启示。

可以从故事中引申出一些关于人际关系、沟通、信任等方面的思考。

3. 完成一篇文言文翻译练习。

选取《吕氏春秋》中的一个段落,尝试用文言文翻译出来,并分析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4. 完成一项研究性学习任务。

请搜集一些关于《吕氏春秋》的背景资料和相关文献,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影响,并尝试总结《吕氏春秋》的主要思想。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按时提交。

2. 作业应独立完成,如有抄袭等情况,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3. 提交作业时,请附上你的姓名和学号,以便于老师进行作业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1. 根据同学们的作业情况,我会给予相应的分数评价,优秀、良好、及格等次将根据作业质量和完成情况来决定。

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我会在课堂进行集中讲解和答疑,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对于作业完成情况较差的同学,我会单独进行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帮助。

五、作业反馈:1. 请同学们在提交作业后,将作业中的问题和疑惑反馈给我,以便于我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从而更好地为同学们提供教学服务。

2. 对于同学们在作业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会认真听取和回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希望通过本次作业,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吕氏春秋》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同时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努力,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课堂笔记
一、作者简介
吕不韦(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商人。

吕不韦辑录了《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杂家著作。

二、字词解释
穿:挖
缒:用绳子吊
汲:打水
遽:急忙
匿:藏
诈:欺骗
愚:愚蠢
惑:迷惑
三、课文翻译
宋国有个愚蠢的人,在挖井的时候,挖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从井里出来后,对宋国人说:“我是从楚国来的。

楚国人正在准备攻打宋国,你们要做好准备。

”宋国人听了他的话,非常害怕,急忙关闭城门,做好防御工事。

楚国人听说宋国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没有攻打宋国。

宋国人以为这个人是神人,就把他藏了起来,供养他。

后来,宋国人问这个人:“楚国人真的要攻打我们吗?”这个人说:“我其实是楚国的一个逃兵,因为害怕被抓,所以才躲在井里。

我编造了楚国要攻打宋国的故事,是为了吓唬你们,好让你们放松警惕,这样我就可以趁机逃跑了。


宋国人听了他的话,非常生气,就把这个人杀了。

四、寓意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谣言,要学会独立思考,用自己的头脑判断是非。

五、拓展延伸
类似的寓言故事还有《杞人忧天》、《狼来了》等。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辨别真伪,不要被谣言所迷惑。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溉】,【汲】,4、【及】5、【国人】5、【道】6、【闻之于宋君】【闻】,7、【对】9、【得一人之使】《杞人忧天》11、【亡】13、【晓】14、【积气】15、【若】16、【行止】17、【奈何】18、【只使】19、【中伤】20、【积块】21、【四虚】22、【躇步跐蹈】23、【舍然】【舍】,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②其人舍.然大喜:③及.其家穿井:④丁氏对.曰:⑤穿.井得一人:⑨国人道.之:⑩闻.之于宋君:奈何..忧其坏?:..忧崩坠乎?奈何奈.地坏何.?:2、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②国人道之:③闻之于宋君: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⑤得一人之使:⑥求闻之若此: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⑧因往晓之:⑨晓之者:⑩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舍:①太丘舍去:②其人舍然大喜:若:①若屈伸呼吸:②未若柳絮闲风起:其:①及其家穿井:②其人曰:③何忧其坏:于: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闻①有闻而传之者:②闻之于宋君:③求闻之若此:④不若无闻也:3、判断文言特殊句式:①闻之于宋君: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③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④告人曰:三、选择题: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C.若屈伸呼吸D.未若柳絮因风起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若无闻也B.有闻而传之者C.闻之于宋君D.闻之,欣然规往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B.国人道之C.闻之于宋君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D.闻之于宋君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尊君在不 B.身亡所寄C.其人舍然大喜D.因往晓之。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知识与理解:理解《穿井得一人》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思想,掌握《吕氏春秋》的基本内容和历史背景。

2. 技能提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其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其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1)学生需提前阅读《穿井得一人》全文,并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2)查找《吕氏春秋》的相关背景资料,了解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2. 阅读理解:(1)学生需仔细阅读《穿井得一人》全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如文章的主要情节、人物性格特点等。

(2)学生需对《吕氏春秋》中的某一篇章进行深入阅读,并总结其主要内容和思想。

3. 课堂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穿井得一人》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并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就《吕氏春秋》中的某一篇章进行分享,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4. 写作练习:(1)根据《穿井得一人》的故事情节,写一篇短文,描述其中一两个关键场景或人物心理。

(2)就《吕氏春秋》中的某一思想观点进行思考,并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标注不懂的词句,以便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

2. 阅读理解部分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时需条理清晰,言之有据。

3. 课堂讨论与交流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尊重他人观点,认真倾听。

4.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写出有深度的短文或心得体会。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笔记、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

3. 对于优秀作业,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讲解。

2.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通假字,通“无”,无,没有。

②其人舍.然大喜:通假字,舍通“释”,解除、消除。

③及.其家穿井:古今异义,古义:待,等到;今义:连词,和。

④丁氏对.曰:古今异义,古义:应答,回答;义:正确。

⑤穿.井得一人:古今异义,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⑨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⑩闻.之于宋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

⑪奈何..忧其坏?:固定用法,为何,为什么。

..忧崩坠乎?奈何⑫奈.地坏何.?:固定用法,奈……何:固定用法,对……怎么样,怎么办。

2、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代词,代这件事。

②国人道之:代词,代这件事。

③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

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代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⑧因往晓之:代词,代杞国人。

⑨晓之者:代词,代杞国人。

⑩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结构助词,的。

舍:①太丘舍去:舍弃。

②其人舍然大喜:舍通“释”,解除、消除。

若:①若屈伸呼吸:你。

②未若柳絮闲风起:像,如。

其:①及其家穿井:代词,他的。

②其人曰:代词,那。

③何忧其坏:代词,它。

于: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介词,向。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在。

闻①有闻而传之者:知道、听说。

②闻之于宋君:使知道。

③求闻之若此:消息。

④不若无闻也:知道、听说。

3、判断文言特殊句式:①闻之于宋君:被动句,“于”表被动。

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判断句+倒装句(状语后置),翻译: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③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倒装句,状语后置。

④告人曰:省略句,省略主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上期七年级语文科校本作业(9)
主要考察第六单元文言文
一、文学常识填空(7分)
代表作品。

二、解释文中重点字词(33分)
三、选择题(16分)
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 C.若屈伸呼吸 D.未若柳絮因风起
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不若无闻也
B.有闻而传之者
C.闻之于宋君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宋之丁氏
B.国人道之
C.闻之于宋君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有闻而传之者
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子尊君在否 B.身亡所寄 C.其人舍然大喜 D.因往晓之。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宋之丁氏
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得一人之使
7.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8.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地,积块耳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日月星辰,不当坠乎?
四、翻译下列句子(20分)
6.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7.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8.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五、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24分)
〈一〉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乙)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庞恭”一作“庞葱”)(《三人成虎》)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久之,目似瞑(《狼》)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
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4分)
〈二〉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傥(倘若)遽自放纵,病复作, 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5.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
忧天地崩坠( ) 因往晓之( )
诚自古所希( ) 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

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7.杞人忧天,太宗忧国,请你谈谈两者的异同。

(4分)
附阅读题答案:
1.(2分) D 解析:A.距离 /离开B.相信 /诚信C.自己 /从D.都是“到”的意思
2.(2分)C 解析: C.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与例句同(例句代词,代这种传言)
3.(1)(3分)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

(采分点:得,得到;使,使唤,劳动力;句子通畅各一分)
(2)(3分)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

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

(采分点:市,街市或市场;明,明显;然而,但是,可是。

4.(4分)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1分),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

(意思接近即可)(1分)
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

提高自身素质。

(意思接近即可)(2分)
5.忧天地崩坠(崩塌陷落)因往晓之(开导))
希(通“稀”,少有) 耳:罢了
6.臣只为陛下能在安乐的时候想到国家危亡而高兴。

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会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7.同:都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特质
异:杞人---正面说,居安思危,目光长远,有忧患意识,反面看,庸人自扰,自寻烦恼.
太宗---目光长远,居安思危,为此广开言路,从善如流,难得的将忧患意识贯彻落实到行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