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

合集下载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答案)【知识要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2)判定定理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符号表示:αα⊥⇒⎪⎭⎪⎬⎫=⊂⊥⊥l A n m n m n l m l 、,(3)判定定理2: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符号表示:αα⊥⇒⎭⎬⎫⊥a b b a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例题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 、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B 、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C 、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D 、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二、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符号表示:βααα⊥⇒⊂⊥a a ,2、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βαβαβα⊥⇒⊥⊂=⊥a l a a l ,,,(2)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经过一个平面内的一点且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直线必在另一个平面内。

符号表示:αβαβα⊂⇒⊥∈∈⊥a a a P P ,,,【例题2—1】如图,已知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AB 是圆O 的直径,点C 是圆O 上任意一点,过A 作PC AE ⊥与E ,PB AF ⊥于F ,求证: (1)⊥AE 平面PBC ; (2)平面⊥PAC 平面PBC ; (3)EF PB ⊥。

2.3直线_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_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典型例题】 例.如图9-10,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1A=AB, D是CC1的中 点,F是A1B的中点.求证: (1) DF平面ABC; (2) AFBD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射影
p O
自一点向平面引垂线,垂足叫做 这点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这个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 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
2、斜线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 A 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 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 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 B C 交点叫做斜足。 斜线上任意一点在 斜线上一点与斜足间 平面上的射影,一定在 的线段叫做这点到这个平 斜线的射影上。 面的斜线段。 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 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思想: 直线与平面垂直
直线与直线垂直
典型例题
例2 如图,已知 a // b, a ,求证 b .
证明:在平面 内作 两条相交直线m,n. 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 因为直线 a ,
a m, a n.
a
b
m
n

又因为 b // a 所以 b m, b n. 又 m , n , m, n 是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 b .
例 如图,已知A、B是120的二面角 —l—棱l上的两点,线段AC,BD分别 在面,内,且AC⊥l,BD⊥l ,AC=2, BD=1,AB=3,求线段CD的长。 ∠OAC =120
2 2

B C
l
D

A O
AO=BD=1, AC=2
2
CO AC AO 2 AO AC COS120 7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2章 2.3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2章   2.3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重点)2.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会用其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难点)3.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并能解决简单的线面角问题.(易错点)1.通过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提升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的数学素养.2.通过学习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提升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数学素养.1.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法l⊥α有关概念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它们唯一的公共点P叫做垂足图示画法画直线与平面垂直时,通常把直线画成与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文字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符号语言l⊥a,l⊥b,a⊂α,b⊂α,a∩b=P⇒l⊥α图形语言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有关概念对应图形斜线与平面α相交,但不和平面α垂直,图中直线P A斜足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图中点A射影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图中斜线P A在平面α上的射影为AO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规定: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取值范围[0°,90°]有直线”“无数条直线”?[提示]定义中的“任意一条直线”与“所有直线”是等效的,但是不可说成“无数条直线”,因为一条直线与某平面内无数条平行直线垂直,该直线与这个平面不一定垂直.1.若三条直线OA,OB,OC两两垂直,则直线OA垂直于()A.平面OAB B.平面OACC.平面OBC D.平面ABCC[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OA垂直于平面OBC.]2.一条直线和三角形的两边同时垂直,则这条直线和三角形的第三边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相交不垂直D.不确定B[一条直线和三角形的两边同时垂直,则其垂直于三角形所在平面,从而垂直第三边.]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AB1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等于________.45°[如图所示,因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1B⊥平面ABCD,所以AB即为AB1在平面ABCD中的射影,∠B1AB即为直线AB1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由题意知,∠B1AB=45°,故所求角为45°.]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例1】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ABC=90°,D是AC的中点,且SA=SB=SC.(1)求证:SD⊥平面ABC;(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证明](1)因为SA=SC,D是AC的中点,所以SD⊥AC.在Rt△ABC中,AD=BD,由已知SA=SB,所以△ADS≌△BDS,所以SD⊥BD.又AC∩BD=D,AC,BD⊂平面ABC,所以SD⊥平面ABC.(2)因为AB=BC,D为AC的中点,所以BD⊥AC.由(1)知SD⊥BD.又因为SD∩AC=D,SD,AC⊂平面SAC,所以BD⊥平面SAC.证线面垂直的方法:(1)线线垂直证明线面垂直:①定义法(不常用,但由线面垂直可得出线线垂直);②判定定理最常用:要着力寻找平面内哪两条相交直线(有时作辅助线);结合平面图形的性质(如勾股定理逆定理、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等)及一条直线与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也与另一条垂直等结论来论证线线垂直.(2)平行转化法(利用推论):①a∥b,a⊥α⇒b⊥α;②α∥β,a⊥α⇒a⊥β.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 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M是圆周上任意一点,AN⊥PM,垂足为N.求证:AN⊥平面PBM.[证明]设圆O所在的平面为α,∵P A⊥α,且BM⊂α,∴P A⊥BM.又∵AB为⊙O的直径,点M为圆周上一点,∴AM⊥BM. 由于直线P A∩AM=A,∴BM⊥平面P AM,而AN⊂平面P AM,∴BM⊥AN.∴AN与PM、BM两条相交直线互相垂直.故A N⊥平面PBM.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探究问题]1.若图中的∠POA是斜线PO与平面α所成的角,则需具备哪些条件?[提示]需要P A⊥α,A为垂足,OA为斜线PO的射影,这样∠POA就是斜线PO与平面α所成的角.2.空间几何体中,确定线面角的关键是什么?[提示]在空间几何体中确定线面角时,过斜线上一点向平面作垂线,确定垂足位置是关键,垂足确定,则射影确定,线面角确定.【例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求直线A1C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的正切值;(2)求直线A1B与平面BDD1B1所成的角.[证明](1)∵直线A1A⊥平面ABCD,∴∠A1CA为直线A1C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设A1A=1,则AC=2,∴tan∠A1CA=2 2.(2)连接A1C1交B1D1于O(见题图),在正方形A1B1C1D1中,A1C1⊥B1D1,∵BB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BB1⊥A1C1,又BB1∩B1D1=B1,∴A1C1⊥平面BDD1B1,垂足为O.∴∠A1BO为直线A1B与平面BDD1B1所成的角,在Rt △A 1BO 中,A 1O =12A 1C 1=12A 1B , ∴∠A 1BO=30°,即A 1B 与平面BDD 1B 1所成的角为30°.在本例正方体中,若E 为棱AB 的中点,求直线B 1E 与平面BB 1D 1D所成角的正切值.[解] 连接AC 交BD 于点O ,过E 作EO 1∥AC 交BD 于点O 1,易证AC ⊥平面BB 1D 1D ,∴EO 1⊥平面BB 1D 1D ,∴B 1O 1是B 1E 在平面BB 1D 1D 内的射影, ∴∠EB 1O 1为B 1E 与平面BB 1D 1D 所成的角.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 ∵E 是AB 的中点,EO 1∥AC , ∴O 1是BO 的中点,∴EO 1=12AO =12×2a 2=2a4, B 1O 1=BO 21+BB 21=⎝ ⎛⎭⎪⎫2a 42+a 2=3a 22, ∴tan ∠EB 1O 1=EO 1B 1O 1=2a 43a 22=13.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步骤:(1)作图:作(或找)出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作射影要过斜线上一点作平面的垂线,再过垂足和斜足作直线,注意斜线上点的选取以及垂足的位置要与问题中已知量有关,才能便于计算.(2)证明:证明某平面角就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3)计算:通常在垂线段、斜线和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计算.1.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2.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1)线面垂直的定义.(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4)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1.直线l⊥平面α,直线m⊂α,则l与m不可能()A.平行B.相交C.异面D.垂直A[若l∥m,l⊄α,m⊂α,则l∥α,这与已知l⊥α矛盾.所以直线l与m 不可能平行.]2.垂直于梯形两腰的直线与梯形所在平面的位置关系是()A.垂直B.相交但不垂直C.平行D.不确定A[因为梯形两腰所在直线为两条相交直线,所以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直线与平面垂直.选A.]3.如图所示,若斜线段AB是它在平面α上的射影BO的2倍,则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A.60°B.45°C.30°D.120°A[∠ABO即是斜线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在Rt△AOB中,AB=2BO,所以cos∠ABO=12,即∠ABO=60°. 故选A.]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A1C⊥平面BC1D. [证明]如图,连接AC,∴AC⊥BD,又∵BD⊥A1A,AC∩AA1=A,AC,A1A⊂平面A1AC,∴BD⊥平面A1AC,∵A1C⊂平面A1AC,∴BD⊥A1C.同理可证BC1⊥A1C.又∵BD∩BC1=B,BD,BC1⊂平面BC1D,∴A1C⊥平面BC1D.。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目标认知学习目标1.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一步熟悉反证法的实质及其一般解题步骤.3.通过探究线面平行定义、判定和性质定理及其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4.通过有关定理的发现、证明及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类比、转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性质定理的应用;难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反证法证明,线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应用.二、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1.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如果直线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与平面互相垂直,记作.直线叫平面的垂线;平面叫直线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垂足.要点诠释:(1)定义中“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就是指“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这与“无数条直线”不同,注意区别.(2)直线和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形式.(3)若,则.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符号语言:特征:线线垂直线面垂直要点诠释:(1)判定定理的条件中:“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不可忽视.(2)要判定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则无关紧要.知识点二、斜线、射影、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过斜线上斜足外的一点间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要点诠释:(1)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在平面由射影是一条直线.(2)直线与平面垂直射影是点.(3)斜线任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在斜线的射影上.(4)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知识点三、二面角1.二面角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通常称为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表示方法:棱为、面分别为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有时为了方便,也可在内(棱以外的半平面部分)分别取点,将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如果棱记作,那么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或.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则这两条射线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多少度,就说这个二面角是多少度.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知识点四、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1.平面与平面垂直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表示方法:平面与垂直,记作.画法: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通常把直立平面的竖边画成与水平平面的横边垂直.如图: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特征:线面垂直面面垂直要点诠释: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告诉我们,可以通过直线与平面垂直来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通常我们将其记为“线面垂直,则面面垂直”.因此,处理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处理线面垂直问题,进一步转化为处理线线垂直问题.以后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只要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即可.知识点五、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基本性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符号语言:图形语言:2.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知识点六、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规律方法指导垂直关系的知识记忆口诀:线面垂直的关键,定义来证最常见,判定定理也常用,它的意义要记清,平面之内两直线,两线交于一个点,面外还有一条线,垂直两线是条件,面面垂直要证好,原有图中去寻找,若是这样还不好,辅助线面是个宝,先作交线的垂线,面面转为线和面,再证一步线和线,面面垂直即可见,借助辅助线和面,加的时候不能乱,以某性质为基础,不能主观凭臆断,判断线和面垂直,线垂面中两交线,两线垂直同一面,相互平行共伸展,两面垂直同一线,一面平行另一面,要让面和面垂直,面过另面一垂线,面面垂直成直角,线面垂直记心间.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②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③如果直线不垂直于,则内没有与垂直的直线;④如果直线不垂直于,则内也可以有无数条直线与垂直.A.0B.1C.2D.3答案:B解析:当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时,与不一定垂直,故①不对;当与内的一条直线垂直时,不能保证与垂直,故②不对;当与不垂直时,可能与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故③不对;④正确.故选B.总结升华:注意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中的关键词语.举一反三:【变式1】(2010 山东)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B.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C.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答案:D解析:A项,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也可以是两条平行线;B项,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可平行、可相交;C项,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可平行、可相交;D项,正确。

第二章 2.3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第二章   2.3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典例] 三棱锥SABC的所有棱长都相等且为a,求SA与 底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 如图,过S作SO⊥平面ABC于点O,连接AO,BO,CO.则 SO⊥AO,SO⊥BO,SO⊥CO. ∵SA=SB=SC=a, ∴△SOA≌△SOB≌△SOC, ∴AO=BO=CO, ∴O为△ABC的外心. ∵△ABC为正三角形,∴O为△ABC的中心. ∵SO⊥平面ABC,∴∠SAO即为SA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2 3 3 在Rt△SAO中,SA=a,AO= × a= a, 3 2 3 AO 3 3 ∴cos∠SAO= SA = ,∴SA与底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3 3
下一页
末 页


3.如图,∠BCA=90°,PC⊥平面ABC,则 在△ABC,△PAC的边所在的直线中: (1)与PC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______; (2)与AP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_______.
解析:(1)∵PC⊥平面ABC,AB,AC,BC⊂平面ABC. ∴PC⊥AB,PC⊥AC,PC⊥BC. (2)∠BCA=90°,即BC⊥AC,又BC⊥PC,AC∩PC=C, ∴BC⊥平面PAC,∴BC⊥AP. 答案:(1)AB,AC,BC (2)BC
上任意一点,AN⊥PM,N为垂足. (1)求证:AN⊥平面PBM. (2)若AQ⊥PB,垂足为Q,求证:NQ⊥PB. 证明:(1)∵AB为⊙O的直径,
∴AM⊥BM.又PA⊥平面ABM,∴PA⊥BM. 又∵PA∩AM=A,∴BM⊥平面PAM. 又AN⊂平面PAM,∴BM⊥AN. 又AN⊥PM,且BM∩PM=M,∴AN⊥平面PBM. (2)由(1)知AN⊥平面PBM, PB⊂平面PBM,∴AN⊥PB.又∵AQ⊥PB,AN∩AQ=A, ∴PB⊥平面ANQ.又NQ⊂平面ANQ,∴PB⊥NQ.

2.3.3_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

2.3.3_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



A
性质5:两直线平行,一条垂直一个平面,则
另外一条也垂直这个平面.
a // b b a

a
b
例1、设直线a,b分别在正方体ABCDA′B′C′D′中两个不同的平面内,欲 使a∥b,a,b应满足什么条件?
D1 A1 B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1
D
C B
A
例-2.已知a,b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线段AB 与两异面直线a,b垂直相交,线段AB的长为定 值m,定长为n的线段PQ的两个端点分别在 a,b上移动,M,N分别为AB,PQ的中点. (1)求证:AB⊥MN
(2)求证:MN的长为定值
例-3,如图,ABCD为正方形,过A点做线段SA⊥面 ABCD,又过A作和SC垂直的平面交SB,SC,SD于 E,K,H 求证:E,H分别是点A在直线SB和SD上的射影
练习:P71 1 。 2
作业:P74 9
7
8
a
b b
O

所以b
反 证 法
即经过同一点O的两条直线b,b都 垂直于平面,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a // b
作用:证线线平行
想一想
过空间一点有几条直线和已知平面垂直?
性质3 :过空间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 已知平面垂直
.

A
.
点A到平面 的距离
B

A
过空间一点有几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4:过空间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 知直线垂直 a A a
复习: 一、线面垂直性质
性质1、直线与一平面垂直,则这直线与平面内 任意直线垂直.
问题:线面垂直还有其他性质嘛?
a
b
α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1.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如果直线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与平面互相垂直.记作.直线叫平面的垂线;平面叫直线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垂足。

要点诠释:(1)定义中“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就是指“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这与“无数条直线”不同.注意区别。

(2)直线和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形式。

(3)若.则。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符号语言:特征:线线垂直线面垂直要点诠释:(1)判定定理的条件中:“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不可忽视。

(2)要判定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则无关紧要。

知识点二、斜线、射影、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

过斜线上斜足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要点诠释:(1)直线与平面相交但不垂直.直线在平面的射影是一条直线。

(2)直线与平面垂直射影是点。

(3)斜线任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在斜线的射影上。

(4)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知识点三、二面角1.二面角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通常称为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表示方法:棱为、面分别为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有时为了方便.也可在内(棱以外的半平面部分)分别取点.将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如果棱记作.那么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或。

21-22版: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创新设计)

21-22版: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
10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课堂反馈
规律方法 证明线线平行常用的方法 (1)利用线线平行定义:证共面且无公共点. (2)利用三线平行公理:证两线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直线. (3)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线线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平行. (4)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把证线线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垂直. (5)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线线平行转化为证面面平行.
@《创新设计》
14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课堂反馈
@《创新设计》
(1)证明 ∵O,M分别为AB,VA的中点,∴OM∥VB. ∵VB⊄平面MOC,OM⊂平面MOC, ∴VB∥平面MOC. (2)证明 ∵AC=BC,O为AB的中点,∴OC⊥AB. 又∵平面VAB⊥平面ABC,且平面VAB∩平面ABC=AB,OC⊂平面ABC,∴OC⊥平面 VAB. ∵OC⊂平面MOC,∴平面MOC⊥平面VAB.
∴DD1⊥AC. 又AC⊥BD,DD1∩BD=D,DD1,BD⊂平面BDD1B1, ∴AC⊥平面BDD1B1, 又BD1⊂平面BDD1B1,
@《创新设计》
9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课堂反馈
∴AC⊥BD1. 同理可证BD1⊥B1C, 又AC∩B1C=C,AC,B1C⊂平面AB1C, ∴BD1⊥平面AB1C. ∵EF⊥A1D,A1D∥B1C,∴EF⊥B1C. 又∵EF⊥AC,AC∩B1C=C,AC,B1C⊂平面AB1C, ∴EF⊥平面AB1C,∴EF∥BD1.
【训练3】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菱形,E为 CD的中点. (1)求证:BD⊥平面PAC; (2)若∠ABC=60°,求证:平面PAB⊥平面PAE. (1)证明 因为PA⊥平面ABCD,BD⊂平面ABCD, 所以PA⊥BD. 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所以BD⊥AC. 又PA∩AC=A,所以BD⊥平面PAC.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若斜线段 AB 是它在平面 α 内的射影长的 2 倍,则 AB 与 α 所成的角为
() A.60°
B.45°
C.30°
D.120°
解析: 斜线段 AB,设斜足为 B,A 在平面 α 上的射影为 H, ∴BH 为 AB 在平面 α 上的射影. ∴∠ABH 为斜线段 AB 与 α 所成的角. ∵sin∠ABH=AAHB ,又∵BAHB =2, ∴sin∠ABH= 23, ∵∠ABH 为锐角,∴∠ABH=60°. 答案: A
3.如图所示,∠BCA=90°,PC⊥平面 ABC,则在△ABC,△PAC 的边所 在的直线中:
(1)与 PC 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 (2)与 AP 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
解析: (1)因为 PC⊥平面 ABC,AB,AC, BC⊂平面 ABC, 所以与 PC 垂直的直线有 AB,AC,B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BCA=90°,即 BC⊥AC,又 BC⊥PC,AC∩PC=C,所以 BC⊥平面 PAC,又 AP⊂平面 PAC,所以 BC⊥AP. 答案: (1)AB,BC,AC (2)BC
§2.3 直线、平面垂直 的判定及其性质
主讲老师:
1.了解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直观感知,归纳推导过程. 2.理解线面垂直的定义以及判定定理. 3.能够运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或证明线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的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
如果直线 l 与平面 α 内的___所__有__直线都___垂__直__,就说直线 l 与平面 α 定义 互相垂直,记作___l⊥__α__.直线 l 叫作平面 α 的___垂__线__,平面 α 叫作直线
l 的__垂__面___.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的公共点 P 叫作___垂__足__

21-22版: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创新设计)

21-22版: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创新设计)

15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课堂反馈
题型二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例2】 如图所示,Rt△ABC所在平面外有一点S,且SA=SB
=SC,点D为斜边AC的中点.
(1)求证:SD⊥平面ABC; (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
@《创新设计》
16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课堂反馈
@《创新设计》
证明 (1)∵SA=SC,D为AC的中点,∴SD⊥AC. 在Rt△ABC中,AD=DC=BD,又SA=SB, ∴△ADS≌△BDS.∴SD⊥BD. 又AC∩BD=D,∴SD⊥平面ABC. (2)∵BA=BC,D为AC的中点,∴BD⊥AC. 又由(1)知SD⊥BD, ∵AC⊂平面SAC,SD⊂平面SAC,且AC∩SD=D, ∴BD⊥平面SAC.
.
①若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l⊥α;
②若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l⊥α;
③若直线l不垂直于平面α,则α内没有与l垂直的直线;
④若直线l不垂直于平面α,则α内也可以有无数条直线与l垂直;
⑤过一点和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11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课堂反馈
@《创新设计》
解析 当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平行直线垂直时,l与α不一定垂直,所以①不正 确;当l与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时,不能保证l与平面α垂直,所以②不正确;当l与α 不垂直时,l可能与α内的无数条平行直线垂直,所以③不正确,④正确;过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平面,所以⑤正确.故填④⑤. 答案 ④⑤
26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课堂反馈
@《创新设计》
【训练3】 如图,在三棱台ABCDEF中,平面ACFD⊥平面ABC,∠ACB=∠ACD =45°,DC=2BC. (1)证明:EF⊥DB; (2)求直线DF与平面DBC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 如图, 过点 D 作 DO⊥AC,交直线 AC 于点 O,连接 OB. 由∠ACD=45°,DO⊥AC,得 CD= 2CO.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线面角1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线面角1
直线l叫做平面 的垂线,平面 做直线l的垂面.
新授内容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

P
新授内容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P α
新授内容 问题
(1)如果一条直线 和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 线垂直,此直线是否和 平面垂直?
( 2 )如果一条直线 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 线垂直,此直线是否和 平面垂直?
新授内容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 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l m, ln . 条件: m , mn B , n ,
结论: l .
D1 C1 B1
线不在多 重在相交
A1
D A B
C
例题讲解
例1. 求证: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 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a , a // b . 已知:
P′
一条直线垂直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 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 成的角是0 的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90]。
本讲到此结束,请同学们课 后再做好复习. 谢谢!
再见!
王新敞 特级教师 源头学子小屋
wxckt@
b . 求证:

m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证明:设 m 是
a a m m b m b a // b m
2. 线面角——平面的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P O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 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 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 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事件1
辽宁省绥中县的 前卫歪塔不仅比意大 利比萨斜塔早建成 300多年,而且倾斜 度超过中外任何一座 斜塔;文物专家呼吁, 保护前卫歪塔刻不容 缓,并应尽早将其申 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课题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知识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线面所成的角关键:过斜线上一点作平面的垂线)(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作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2)线面角θ的取值范围:0°≤θ≤90°.规律总结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知识点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2. 二面角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二面角的平面角:.AOB l αβ∠--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题型一: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1)利用判定定理(a ⊥b,a ⊥c,b ∩c=M,b ⊂α,c ⊂α⇒a ⊥α);(2)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a ⊥α,α∥β⇒a ⊥β);(3)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a ⊥l,a ⊂β⇒a ⊥α);(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l,α⊥γ,β⊥γ⇒l ⊥γ).例1:如图,已知P 是菱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 =PC ,求证:AC ⊥平面PBD .【证明】 设AC ∩BD =O ,由题意知O 为AC 的中点,连接PO ,因为PA =PC ,所以PO ⊥AC ,又因为ABCD 是菱形,所以BD ⊥AC ,而PO ∩BD =O ,PO ⊂平面PBD ,BD ⊂平面PBD ,所以AC ⊥平面PBD .变式1:题型二: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证明面面垂直的思路(1)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作出两平面构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计算平面角为90°);(2)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 ⊥β,a ⊂α⇒α⊥β).2.空间垂直关系之间的转化例2: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A B AC ,D E ,分别是棱1BC CC ,上的点(点D 不同于点C ),且⊥AD DE F ,为11B C 的中点.求证:平面⊥ADE 平面11BCC B .证明:因为11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所以1CC ⊥平面ABC .又因为⊂AD 平面ABC ,所以1⊥CC AD .又因为⊂1AD⊥DE,CC ,DE 平面111BCC B ,CC ∩DE =E ,所以AD⊥平面11BCC B . 又因为⊂AD 平面ADE ,所以平面⊥ADE 平面11BCC B . 变式2: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平面BAD ⊥平面CAD,∠BAD=90°.M,N,Q 分别为棱AD,BD,AC 的中点.(1)求证:CD ∥平面MNQ; (2)求证:平面MNQ ⊥平面CAD.一、选择题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棱CD 的中点,则( )A .A 1E ⊥DC 1B .A 1E ⊥BDC .A 1E ⊥BC 1D .A 1E ⊥AC如图,∵A 1E 在平面ABCD 上的投影为AE ,而AE 不与AC ,BD 垂直,∴B ,D 错;∵A 1E 在平面BCC 1B 1上的投影为B 1C ,且B 1C ⊥BC 1, ∴A 1E ⊥BC 1,故C 正确;(证明:由条件易知,BC 1⊥B 1C ,BC 1⊥CE ,又CE ∩B 1C =C ,∴BC 1⊥平面CEA 1B 1.又A 1E 平面CEA 1B 1,∴A 1E ⊥BC 1)∵A 1E 在平面DCC 1D 1上的投影为D 1E ,而D 1E 不与DC 1垂直,故A 错.故选C.]1 2 3 42.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G 是EF 的中点,现在沿AE 、AF 及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空间图形,使B 、C 、D 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H ,那么,在这个空间图形中必有( )A .AG ⊥平面EFHB .AH ⊥平面EFHC .HF ⊥平面AEFD .HG ⊥平面AEF[根据折叠前、后AH ⊥HE ,AH ⊥HF 不变,∴AH ⊥平面EFH ,B 正确;∵过A只有一条直线与平面EFH垂直,∴A不正确;∵AG⊥EF,EF⊥GH,AG∩GH=G,∴EF⊥平面HAG,又EF平面AEF,∴平面HAG⊥AEF,过H作直线垂直于平面AEF,一定在平面HAG内,∴C不正确;由条件证不出HG⊥平面AEF,∴D不正确.故选B.]3.如图,∠BAC=90°,PC⊥平面ABC,则在△ABC,△PAC的边所在的直线中,与PC垂直的直线是________;与AP垂直的直线是________.答案:AB,BC,AC;AB[∵PC⊥平面ABC,∴PC垂直于直线AB,BC,AC.∵AB⊥AC,AB⊥PC,AC∩PC=C,∴AB⊥平面PAC,∴AB⊥AP,故与AP垂直的直线是AB.]4.如图7­4­12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 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DM⊥PC(或BM⊥PC) [连接AC,BD,则AC⊥BD,∵PA⊥底面ABCD,∴PA⊥BD.又PA∩AC=A,∴BD⊥平面PAC,∴BD⊥PC.∴当DM⊥PC(或BM⊥PC)时,即有PC⊥平面MBD.5.α,β是两个平面,m,n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m⊥n,m⊥α,n∥β,那么α⊥β. ②如果m⊥α,n∥α,那么m⊥n.③如果α∥β,mα,那么m∥β. ④如果m∥n,α∥β,那么m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β所成的角相等.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②③④[对于①,α,β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但不垂直,故错误.对于②,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存在直线lα,n∥l,又m⊥α,所以m⊥l,所以m⊥n,故正确.对于③,因为α∥β,所以α,β没有公共点.又mα,所以m,β没有公共点,由线面平行的定义可知m∥β,故正确.对于④,因为m∥n,所以m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α所成的角相等.因为α∥β,所以n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所以m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β所成的角相等,故正确.]6.如图7­4­16,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底面是以∠ABC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C=2a,BB1=3a,D是A1C1的中点,点F在线段AA1上,当AF=________时,CF⊥平面B1DF.a或2a[∵B1D⊥平面A1ACC1,∴CF⊥B1D.为了使CF⊥平面B1DF,只要使CF⊥DF(或CF⊥B1F).设AF=x,则CD2=DF2+FC2,∴x2-3ax+2a2=0,∴x=a或x=2a.]7.如图7­4­13,在三棱锥P­ABC中,PA⊥AB,PA⊥BC,AB⊥BC,PA=AB=BC=2,D为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PC上一点.(1)求证:PA⊥BD; (2)求证:平面BDE⊥平面PAC; (3)当PA∥平面BDE时,求三棱锥E­BCD的体积.[解] (1)证明:因为PA ⊥AB ,PA ⊥BC ,所以PA ⊥平面ABC .又因为BD 平面ABC ,所以PA ⊥BD .(2)证明:因为AB =BC ,D 为AC 的中点,所以BD ⊥AC .由(1)知,PA ⊥BD ,所以BD ⊥平面PAC ,所以平面BDE ⊥平面PAC .(3)因为PA ∥平面BDE ,平面PAC ∩平面BDE =DE ,所以PA ∥DE .因为D 为AC 的中点,所以DE =12PA =1,BD =DC = 2. 由(1)知,PA ⊥平面ABC ,所以DE ⊥平面ABC ,所以三棱锥E ­BCD 的体积V =16BD ·DC ·DE =13.] 8.如图7­4­14,在三棱锥A ­BCD 中,AB ⊥AD ,BC ⊥BD ,平面ABD ⊥平面BCD ,点E ,F (E 与A ,D 不重合)分别在棱AD ,BD 上,且EF ⊥AD . 求证:(1)EF ∥平面ABC ; (2)AD ⊥AC .[证明] (1)在平面ABD 内,因为AB ⊥AD ,EF ⊥AD ,所以EF ∥AB .又因为EF ⊆/平面ABC ,AB 平面ABC ,所以EF ∥平面ABC .(2)因为平面ABD ⊥平面BCD ,平面ABD ∩平面BCD =BD ,BC 平面BCD ,BC ⊥BD ,所以BC ⊥平面ABD . 因为AD 平面ABD ,所以BC ⊥AD .又AB ⊥AD ,BC ∩AB =B ,AB 平面ABC ,BC 平面ABC ,所以AD ⊥平面ABC .又因为AC 平面ABC ,所以AD ⊥AC .9. 如图,三棱柱ABC -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CB=90°,AC=BC= AA1,D 是棱AA1的中点.(1)证明:平面BDC1⊥平面BDC.(2)平面BDC1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D′
C′ B′
A′
D A B
C
例3 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 AB⊥BC,PA=AB,D为PB的中点,求证:AD⊥PC.
P D A B
C
探究 如图,直四棱柱 A′B′C ′D′ − ABCD (侧棱与底面垂 直的棱柱称为直棱柱)中,底面四边形 ABCD 满足 什么条件时,A′C ⊥ B′D′ ?
平面 α的垂线 垂足lP来自直线 l 的垂面α
平面内任意一 条直线
思考4 思考4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 那么这条直线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
l α
探究
如图,准备一块三角形的纸片,做一个试验:
A A
D
C
B
D
C
α
B
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 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于桌面接触). (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 (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平面α垂直.
例1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1)求直线A1B和平面ABCD所成的角; (2)求直线A1B和平面A1B1CD所成的角. D1 A1 B1 O D A B C C1
例2 如图,AB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B为斜足, AO⊥平面α,垂足为O,直线BC在平面α内,已知 ∠ABC=60°,∠OBC=45°,求斜线AB和平面α所 成的角. A
A
A
D
C
B
D
C
α
B
边上的高时, 当且仅当折痕AD 是BC 边上的高时,AD 所在 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α垂直 垂直. 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 垂直.
思考5 思考 (1)有人说,折痕AD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α 上的一条直线垂直,就可以判断AD 垂直平面α ,你 同意他的说法吗? (2)如图,由折痕 AD ⊥ BC ,翻折之后垂直关系 不变, AD ⊥ CD , AD ⊥ BD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 论?

必修二 2.3 线、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教案

必修二 2.3 线、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教案

必修2 2.3 线、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教案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知识梳理1、线与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并且和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问: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2、线与面垂直的判定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3、射影定理一条直线PA和一个平面α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A叫做斜足。

在斜线上取一点(除斜足外)向平面引垂线PO,过垂足O和斜足A的直线AO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斜影。

斜线与斜影所构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因此线与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

如果这个平面内有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斜线的斜影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与这条斜线垂直。

(正方体中经常用)4、过一点有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

过一点有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二、例题如右图,已知R t△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且SA=SB=SC,点D为斜边AC的中点。

(1)求证:SD⊥平面ABC;(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

三、练习1、如图,AB是⊙O的直径,PA垂直于⊙O所在平面,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一点,过A作AE⊥PC,再过E作EF⊥PB。

求证:PB⊥AF。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①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l⊥α②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垂直,则l // α③如果直线a不垂直于平面α,则平面α内没有与直线a垂直的直线④如果直线a不垂直于平面α,则平面α内也可以有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垂直A、0B、1C、2D、33、空间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那么它的对角线()A、相交且垂直B、不相交也不垂直C、相交不垂直D、不相交但垂直4、如图,S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A⊥SB,SC⊥SB,SA⊥SC,H是△ABC的垂心。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测试题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测试题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测试题一、选择题1.(2010湖北文)用,,表示三条不同的直线,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④若⊥,⊥,则∥.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考查目的:考查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和垂直的转化关系.答案:C.解析:由公理4知①是真命题.在空间内,⊥,⊥,直线,的关系不确定,故②是假命题.由∥,∥,不能判定,的关系,故③是假命题.④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2.(2011浙江理)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如果平面⊥平面,那么平面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B.如果平面不垂直于平面,那么平面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C.如果平面⊥平面,平面⊥平面,,那么⊥平面D.如果平面⊥平面,那么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考查目的:本题考查空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答案:D.解析:如果平面⊥平面,那么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都垂直于平面,其它与交线不垂直的直线均不与平面垂直,故D项叙述是错误的.3.(2011北京理)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面体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是( ).A.8B.C.10D.考查目的: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空间想象能力.答案:C.解析:该四面体的直观图,如图,,,PA=4,AB=4,BC=3,该四面体的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故最大面积为10.二、填空题4.(2007四川理)如图,在正三棱柱中,侧棱长为,底面三角形的边长为1,则与侧面所成的角是.考查目的:考查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求法.答案:.解析:作于点,则为与侧面所成的角,在直角中,,,∴,∴.5.(2007江苏理改编)已知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给出下面四个命题:①∥,⊥⊥;②∥,,∥;③∥,∥∥;④∥,∥,⊥⊥.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考查目的: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和平行关系的判定.答案:①④.解析:①,④可由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和性质推证,根据②中的条件可得与平行或异面,③中有可能在内.6.(2012辽宁理)已知正三棱锥,点P,A,B,C都在半径为的球面上,若PA,PB,PC两两互相垂直,则球心到截面ABC的距离为________.考查目的:考查空间几何体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答案:.解析:∵在正三棱锥中,PA,PB,PC两两互相垂直,∴可以把该正三棱锥看作为一个正方体的一部分(如图),此正方体内接于球,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为球的直径,球心为正方体对角线的中点.球心到截面ABC的距离为球的半径减去正三棱锥在面ABC上的高.已知球的半径为,∴正方体的棱长为2,可求得正三棱锥在面ABC上的高为,∴球心到截面ABC的距离为.三、解答题7.(2011天津改编)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C=,AD=AC=1,O为AC的中点,PO⊥平面ABCD. 证明:AD⊥平面PAC.考查目的:考查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答案:(略).解析:∵∠ADC=,且AD=AC=1,∴∠DAC=,即AD⊥AC.又∵PO⊥平面ABCD,AD⊂平面ABCD,∴PO⊥AD,而AC∩PO=O,∴AD⊥平面PAC.8.(2011江苏)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AD,∠BAD=,E,F分别是AP,AD的中点.求证:⑴直线EF∥平面PCD;⑵平面BEF⊥平面PAD.考查目的:考查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间的联系与转化.解析:⑴在△PAD中,∵E,F分别为AP,AD的中点,∴EF∥PD.又∵EF平面PCD,PD ⊂平面PCD,∴直线EF∥平面PCD.⑵如图,连结BD. ∵AB=AD,∠BAD=,∴△ABD为正三角形. ∵F是AD的中点,∴BF⊥AD. ∵平面PAD⊥平面ABCD,BF⊂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BF⊥平面PAD.又∵BF⊂平面BEF,∴平面BEF⊥平面PAD.。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互动课堂疏导引导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直线l 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和平面α互相垂直.疑难疏引 (1)定义中的“任意一条直线”这一词组,它与“所有直线”是同义语,但与无数条直线不同,定义是说这条直线和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但不能说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它就和这个平面垂直.(2)和平面垂直的直线是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形式.(3)虽然这样的定义给线面垂直的判定带来困难,但在直线和平面垂直时,却可以得到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给判定两条直线垂直带来方便,如若a ⊥α,b ⊂α,则a ⊥b ,简述之,即“线面垂直,则线线垂直”,这是我们判定两条直线垂直时,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方法.画直线和水平平面垂直时,要把直线画成和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横边垂直.如果直线l 和平面α垂直,则记作l ⊥α.(4)在平面几何中,我们有命题: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在本节,也有类似的命题.命题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平面垂直.命题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用符号表示为ααα⊥⇒⎪⎭⎪⎬⎫⊥⊥=⋂⊂⊂l n l m l B n m n m ,,.疑难疏引 关于定理的理解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判定定理的条件中,“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一定要抓牢.(2)命题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命题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以上两个命题都是错误的,因为对于这两个命题,都没有体现出两直线相交这一特性,无数条直线可以是一簇平行线,并不一定具备有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因此,也就不一定得出这一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这一结论.(3)要判定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这是无关紧要的.(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证明方法:①用线面垂直定义:若一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一直线,这条直线垂直于该平面.②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若一直线与平面内两相交直线都垂直,这条直线与平面垂直. ③用线面垂直性质:两平行线之一垂直平面,则另一条也必垂直这个平面.④用面面垂直性质定理:两平面垂直,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平面. ⑤用面面平行性质:一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之一,则必垂直于另一平面.⑥用面面垂直性质:两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两平面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这六条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其实质仍是转化思想,它们是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转化. 案例1 如图,正方体有8个顶点和12条棱,每条棱上均有一个中点,于是有棱的中点12个,顶点与中点合起来共有20个〔图(1)〕.过其中的两点可作一条直线;过其中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作一个平面.现在考虑这些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1)试举出一直线与一平面相互垂直的例子(不少于4例);(2)若一直线与一平面相互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构成了一个“垂直关系组”,两个“垂直关系组”当且仅当其中两条直线和两个平面不全同一时称为相异的(或不同的).试求与正方体的棱相关的“垂直关系组”的个数.【探究】在正方体中,所有的棱都和与它相交的面垂直,利用中点也可产生与棱垂直的面.(1)例如AB⊥平面BCKJ〔如图(1)〕;例如EF⊥平面MPON〔如图(1)〕;例如NF⊥平面ADKJ〔如图(2)〕;例如IC⊥平面AJL〔如图(3)〕.(2)正方体的棱有12条,而每一条棱都与3个平面垂直,如图(1)中棱IJ与平面ID、平面NP 与平面JC都垂直,所以与正方体的棱相关的“垂直关系组”的个数是12×3=36.【规律总结】挖掘正方体本身潜藏的特征,将每一条棱的情况分析清楚,做到不重不漏.案例2 如图,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A、PB、PC两两垂直,H是△ABC的垂心,求证:PH⊥平面ABC.【探究】根据判定定理,要证线面垂直,需证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根据H 是△ABC的垂心,可知BC⊥AH,又PA、PB、PC两两垂直,得PA⊥面PBC,于是PA⊥BC,由此可知BC垂直于平面PAH内的相交直线PA和AH,结论得证.证明:∵H是△ABC的垂心,∴AH⊥BC.①∵PA⊥PB,PA⊥PC,∴PA⊥平面PBC.又∵BC 平面PBC,PA⊥BC,②由①②知,BC⊥PH,同理,AB⊥PH,∴PH⊥平面ABC.【规律总结】根据所求证的结论,寻求所需的已知条件,看题目是否已经直接给出,或者从题目所给条件,经过推理能够得出,这是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称为执果索因;也可从条件出发,将这一条件可能得出的结论一一列出,从中选出我们证题所需要的结论,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称为由因导果,发散性较强.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疑难疏引 (1)二面角的平面角,则是用来刻画二面角大小的一个概念.它和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以与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一样,都化归为用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来表示.但必须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平面应垂直于二面角的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两条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是由二面角的两个面的相互位置所确定的,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顶点在棱a 上的位置无关.(2)二面角的计算方法①用定义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在棱上取一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棱的垂线,这两条射线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定义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关键在于找棱与棱上的特殊点.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平移和补形方法的灵活运用.②用垂面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作垂直于二面角的棱或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垂面,则该垂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交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③面积法:如果一个多边形在一个平面内的射影是一个多边形,且这两个多边形所在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θ,则cosθ=原多边形面积射影多边形面积S S .案例3 已知四边形PABC 为空间四边形,∠PCA=90°,△ABC 是边长为32的正三角形,PC=2,D 、E 分别是PA 、AC 的中点,BD=10.试判断直线AC 与平面BDE 的位置关系,并且求出二面角P-AC-B 的大小.解:∵D 、E 分别是PA 、AC 的中点,∴DE ∥PC 且DE=21PC=1. ∵∠PCA=90°,∴AC ⊥DE.∵△ABC 是边长为32的正三角形,并且E 是AC 的中点,∴AC ⊥BE ,并且BE=3.∵DE∩BE=E ,∴直线AC 与平面DEB 垂直.∴∠DEB 为二面角P-AC-B 的平面角.在△BDE 中,由DE=1,BE=3,BD=10得DE 2+BE 2=BD 2,∴∠DEB=90°.综上所述,直线AC 与平面BDE 垂直,二面角P-AC-B 的大小为90°.【规律总结】 与二面角的棱垂直的平面和二面角的两个面相交的两条射线构成的角就是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作与棱垂直的平面得到二面角的方法称为“垂面法”.案例4 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A ⊥平面ABC ,且PA=AB=a ,求二面角A-PC-B 的正切值.【探究】 要求二面角的正切值,首先要在图形中构造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其平面角度量二面角的大小,过棱上一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或证棱的垂线,即可产生二面角的平面角,充分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求得正切值.解:取AC 的中点M ,连结BM ,作MN ⊥PC 于N ,连结BN.∵PA ⊥平面ABC ,∴平面PAC ⊥平面ABC.易证BM ⊥AC ,AC=平面PAC∩平面ABC.∴BM ⊥平面PAC(面面垂直的性质).∵MN ⊥PC ,∴NB ⊥PC.∴∠MNB 是二面角A-PC-B 的平面角.易知MN=a 42,BM=a 23. ∴tan ∠MNB=64223==a a MN BM . ∴二面角的正切值为6【规律总结】 度量二面角的大小是通过其平面角进行,所以在图形中构造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就能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利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有些问题也可用斜三角形中的直角三角形加以处理.2.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常用的判定方法有:(1)定义法,即说明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判定定理,即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3)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另一个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疑难疏引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特征: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它说明了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的密切关系,用符号表示为:若l ⊥α,l β,则α⊥β.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个平面垂直,关键是在其中的一个平面内寻找另一平面的垂线.案例5 如图,过S 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A 、SB 、SC ,且∠ASB=∠ASC=60°,∠BSC=90°.求证:平面ABC ⊥平面BSC.【探究】 本题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证明,一是作平面的垂线而后证明它在另一个平面内(证法一);二是在一个平面内找一条线段,证明它与另一个平面垂直(证法二).证法一:作AD ⊥平面BSC ,D 为垂足.∵∠ASB=∠ASC=60°,SA=SB=SC ,则AS=AB=AC ,∴D 为△BSC 的外心.又∠BSC=90°,∴D 为BC 的中点,即AD 在平面ABC 内.∴平面ABC ⊥平面BSC.证法二:取BC 的中点D ,连结AD 、SD ,易证AD ⊥BC.又△ABS 是正三角形,△BS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SD.∴AD 2+SD 2=AD 2+BD 2=AB 2=AS 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AD ⊥SD ,∴AD ⊥平面BSC.又AD ⊂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BSC.【规律总结】 本题是证明面面垂直的典型例题,关键是将证明“面面垂直”的问题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的问题.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有:(1)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该平面内的所有直线;(2)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3)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4)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对于性质定理,它提供了一种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揭示了“平行”与“垂直”的内在联系. 案例6 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棱AB 、BC 的中点,若点M 为棱B 1B 上的一点,当MBM B 1的值为多少时,能使D 1M ⊥平面EFB 1?并给出证明. 【探究】 本题属开放型问题,一般先猜后证.由于E 、F 为中点,所以猜想M 也是中点. 解:当11=MBM B 时,能使D 1M ⊥平面EFB 1,证明如下: 当M 为B 1B 中点时,在平面AA 1B 1B 内有△A 1MB 1≌△B 1EB ,∴∠B 1A 1M=∠BB 1E.而∠B 1MA 1+∠B 1A 1M=90°,∴∠B 1MA 1+∠BB 1E=90°.∴A 1M ⊥B 1E.∵D 1A 1⊥平面AA 1B 1B ,B 1E ⊂平面AA 1B 1B,∴D 1A 1⊥B 1E.由于A 1M∩D 1A 1=A 1,∴B 1E ⊥平面A 1MD 1.∵D 1M ⊂平面A 1MD 1,∴B 1E ⊥D 1M.同理,连结C 1M ,可证明B 1F ⊥D 1M.∵B 1E∩B 1F=B 1,∴D 1M ⊥平面EFB 1.【规律总结】 (1)猜想要和题目中的点的性质相联系.(2)平面内证两线垂直的方法可通过三角形中某两个角的和为直角来判断.四、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有:(1)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2)两个平面垂直,则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 疑难疏引 性质定理(1)成立要有两个条件:一是线在面内,二是线垂直于交线,才能线面垂直,这一定理也可简述为“面面垂直,则线面垂直”,它反映了面面垂直与线面垂直的密切关系;对于第二条性质,只要在其中一个平面内通过一点作另一平面垂线,那么这条垂线必在这个平面内,对点的位置,它既可以在交线上,也可以不在交线上.(2)运用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一般需作辅助线,基本作法是过其中一个平面内一点作交线的垂线,这样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或线线垂直.案例7 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已知α⊥γ,β⊥γ,α∩β=l.求证:l ⊥γ.【探究一】在γ内取一点P ,作PA 垂直α与γ的交线于A ,PB 垂直β与γ的交线于B ,则PA ⊥α,PB ⊥β.∵l=α∩β,∴l ⊥PA,l ⊥PB.∵α与β相交,∴PA 与PB 相交.又PA ⊂γ,PB ⊂γ,∴l ⊥γ.【探究二】在α内作直线m 垂直于α与γ的交线,在β内作直线n 垂直于β与γ的交线,∵α⊥γ,β⊥γ,∴m ⊥γ,n ⊥γ.∴m ∥n.又n ⊂β,∴m ∥β.∴m ∥l,∴l ⊥γ.【探究三】在l 上取一点P ,过点P 作γ的垂线l′,l l l l l P P P l l P '=⋂⇒⎭⎬⎫⎩⎨⎧⊂'⊂'⇒⎪⎪⎪⎪⎭⎪⎪⎪⎪⎬⎫=''∈⊥⊥⎩⎨⎧∈∈⇒⎭⎬⎫=⋂∈βαβαγγβγαβαβα. 但α∩β=l,∴l 与l′重合.∴l ⊥γ.【规律总结】 探究一、探究二都是利用“两平面垂直时,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两平面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这一性质,添加了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这样的辅助线.这是两种证法的关键.探究三是利用“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这一性质,添加了l′这条辅助线,这是关键.通过此例,应仔细体会两平面垂直时,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五、几种转化关系1.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相互转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是立体几何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首先由线面垂直的定义可知,若线面垂直则线和面内任何直线都垂直;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若线垂直于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线面垂直,然后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我们可以简证为,线面垂直则面面垂直;同样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我们还可证得,若面面垂直则线面垂直.由上可得,利用线面垂直,可以证明线线垂直,也可以实现面面垂直的证明.因此,我们可以说线面垂直关系是线线垂直、面面垂直关系中的枢纽,通过线面垂直可以实现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即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2.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相互转化(1)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位置关系的判定与证明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重点,这是我们作进一步的比较、串联、综合、力求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2)理解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转化.①不同层次的平行关系的转化.②不同层次的垂直关系的转化③平行与垂直的转化案例8 如图所示,已知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MN∥平面PAD;(2)求证:MN⊥CD.(3)若∠PDA=45°,求证:MN⊥平面PCD.【探究】(1)要证明MN∥平面PAD,须证MN平行于平面PAD内某一条直线.注意到M,N分别为AB,PC的中点,可取PD的中点E,从而只须证明MN∥AE即可,证明如下:证明:取PD的中点E,连结AE 、EN.则EN 21CD 21AB AM , 故AMNE 为平行四边形,∴MN ∥AE.∵AE ⊂平面PAD ,MN ⊄平面PAD ,∴MN ∥平面PAD.(2)要证MN ⊥CD ,可证MN ⊥AB.由问(1)知,需证AE ⊥AB.∵PA ⊥平面ABCD.∴PA ⊥AB ,又AD ⊥AB ,∴AB ⊥平面PAD ,∴AB ⊥AE ,即AB ⊥MN.又CD ∥AB ,∴MN ⊥CD.(3)由问(2)知,MN ⊥CD ,即AE ⊥CD ,再证AE ⊥PD 即可.∵PA ⊥平面ABCD ,∴PA ⊥AD.又∠PDA=45°,E 为PD 的中点.∴AE ⊥PD,即MN ⊥PD.又MN ⊥CD.∴MN ⊥平面PCD.【规律总结】 本题是涉与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线线垂直诸知识点的一道综合题.题(1)的关键是选取PD 的中点E ,所作的辅助线使问题处理方向明朗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是转化规律.活学巧用1.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1)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第三边.()(4)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所有直线都在过点A 垂直于a 的平面内.()(5)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解析:(1)直线与平面平行,则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外乎有两种①平行②异面,因此应打“×”.(2)该命题的关键是这无数条直线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若为平行,则该命题应打“×”;若为相交,则该命题应打“√”,正是因为这两种情况可能同时具备,因此,不说明面内这无数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则该命题应打“×”.(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所在的平面,由线面垂直定义的逆用,则该直线必须垂直于三角形的第三边,∴该命题应打“√”.(4)前面介绍了两个命题,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根据第一个命题知: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平面惟一,因此,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直线都在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平面内,∴该命题应打“√”.(5)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设为a,b,c 有a,b,c 共点于O.∵a ⊥b,a ⊥c,b∩c=o,且b 、c 确定一平面,设为α,则a ⊥α.同理可知b 垂直于由a 、c 确定的平面,c 垂直于a 、b 确定的平面,∴该命题应打“√”.答案:(1)× (2)× (3)√ (4)√ (5)√2.直线l ⊥平面α,直线m ⊂α,则有()A.l 和m 异面B.l 和m 相交C.l ∥mD.l 不平行于m解析:直线l ⊥平面α,则l 和平面α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即垂足P ,平面α内任一直线m 经过P 时,l 和m 相交,直线m 不经过P 时,由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知,l 和m 异面,故l 和m 不会平行.答案:D3.如图(1),在正方形SG 1G 2G 3中,E 、F 分别是边G 1G 2,G 2G 3的中点,D 是EF 的中点,现沿SE 、SF 与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几何体如图(2),使G 1、G 2、G 3三点重合于点G ,这样,下面结论成立的是( )A.SG ⊥平面EFGB.SD ⊥平面EFGC.GF ⊥平面SEFD.GD ⊥平面SEF解析:(1)(直接法)在图(1)中,SG 1⊥G 1E ,SG 3⊥G 3F ,右图(2)中,SG ⊥GE ,SG ⊥GF ,∴SG ⊥平面EFG.(2)(排除法)GF 即G 3F 不垂直于SF ,∴可以否定C ;在△GSD 中,GS=a(正方形边长),GD=a 42,SD=a 423, ∴SG 2≠SD 2+GD 2,∠SDG≠90°,从而否定B 和D.答案:A4.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α,直线l ⊥m,l ⊥n,则( )A.l ⊥αB.l 和α不垂直C.l 可能与α垂直D.以上都不对解析:在α内取一点P ,则m 和P 确定一个平面β,设β∩α=m′.∵m ∥α,∴m ∥m′.∵l ⊥m,∴l ⊥m′.n 和P 确定一个平面γ,设γ∩α=n′,∵n ∥α,∴n ∥n′. ∵l ⊥n,∴l ⊥n′.∵m 和n 是异面直线,∴m′和n′相交于P.∴l ⊥α.答案:A5.如图,BC 是Rt △ABC 的斜边,AP ⊥平面ABC ,连结PB 、PC ,作PD ⊥BC 于点D ,连结AD ,则图中共有直角三角形__________个.解析:Rt △PAB 、Rt △PAC 、Rt △ABC 、Rt △ADP.可证BC ⊥平面APD ,由BC ⊥AD ,BC ⊥PD可证Rt △PBD 、Rt △PDC 、Rt △ADB 、Rt △ADC 共8个.答案:86.如图,α∩β=CD,EA ⊥α,垂足A ,EB ⊥β,垂足B.求证:CD ⊥AB.解析:∵EA ⊥α,CD ⊆α,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则有CD ⊥EA.同样∵EB ⊥β,CD ⊆β,则有EB ⊥CD.又EA∩EB=E ,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判定定理,则有CD ⊥平面AEB.又∵AB ⊆平面AEB , ∴CD ⊥AB.7.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P 为DD 1的中点,O 为ABCD 的中心,求证:B 1O ⊥平面PAC.解析:使B 1O 垂直于平面PAC 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证明:连结AB 1、CB 1,设AB=1.因为AB 1=CB 1=2,AO=CO ,所以B 1O ⊥AC.连结PB 1.因为OB 12=OB 2+BB 12=23,PB 12=PD 12+B 1D 12=49,OP 2=PD 2+DO 2=43, 所以OB 12+OP 2=PB 12.所以B 1O ⊥PO.所以B 1O ⊥平面PAC.8.(1)二面角指的是( )A.两个平面相交所组成的角B.经过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所组成的图形C.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组成的图形D.两个平面所夹的不大于90°的角(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二面角的棱上某一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引垂直于棱的射线,则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B.和二面角的棱垂直的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C.在二面角的一个面内引棱的垂线,该垂线与其在另一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D.二面角的平面角可以是一个锐角、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解析:(1)根据二面角的定义讨论,故选C.(2)一一判断,可以发现应该选C.因为按C 中所给的方法,当二面角是一个锐角时,得到的确实是二面角的平面角;但当二面角是一个直二面角时,得到的是一个零度角;当二面角是一个钝角时,得到的是二面角平面角的一个补角.即C 中方法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答案:(1)C (2)C9.如果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分别垂直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那么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关系是(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大小关系不确定解析:如下图答案:C10.已知D 、E 分别是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AA 1和BB 1上的点,且A 1D=2B 1E=B 1C 1.求过D 、E 、C 1的平面与棱柱的下底面A 1B 1C 1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解析:如图,在平面AA 1B 1B 内延长DE 和A 1B 1交于点F ,则F 是面DEC 1与面A 1B 1C 1的公共点,C 1F 为这两个平面的交线,∴所求二面角就是D C 1F A 1的平面角.∵A 1D ∥B 1E ,且A 1D=2B 1E ,∴E 、B 1分别为DF 和A 1F 的中点.∵A 1B 1=B 1C 1=A 1C 1,∴FC 1⊥A 1C 1.又面AA 1C 1C ⊥A 1B 1C 1,FC 1⊂面A 1B 1C 1,∴FC 1⊥面AA 1C 1C ,而DC 1⊂面AA 1C 1C ,∴FC 1⊥DC 1.∴∠DC 1A 1是二面角D-FC 1-A 1的平面角,由已知A 1D=B 1C 1=A 1C 1,∴∠DC 1A 1=4π. 故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4π. 11.河堤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60°,堤面上有一条直道CD ,它与堤脚的水平线AB 的夹角为30°,沿这条直道从堤脚向上行走1033 m 时人升高了_________米( ) B.5.5 C解析:取CD 上一点E ,设CE=103 m ,过点E 作直线AB 所在的水平面的垂线EG ,垂足为G ,则线段EG 的长就是所求的高度.作EF ⊥AB 于F ,则EG=EFsin60°=CE·sin30°sin60° =5.72152321310==⨯⨯ (m).答案:D12.如图,设P是正方形ABCD外一点,且PA⊥平面ABCD,则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的位置关系是( )A.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都垂直B.它们两两都垂直C.平面PAB与平面PBC垂直、与平面PAD不垂直D.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都不垂直解析:在平面PAB中,∵AD⊥AB,AD⊥PA且AB,PA⊂面PAB∴AD⊥面PAB∴面PAD⊥面PAB∵BC∥AD∴BC⊥面PAB∴面PBC⊥面PAB答案:A13.已知m、l是直线,a、β是平面,给出下列命题:(1)若l垂直于α内两条相交直线,则l⊥α;(2)若l平行于α,则l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3)若m⊂α,l⊂β,且l⊥m,则α⊥β;(4)若l⊂β,且l⊥α,则α⊥β;(5)若m⊂α,l⊂β,且α∥β,则l∥m.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 )解析:本题考查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命题(1)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所以正确;命题(2),l∥α,但l不能平行于α内所有直线;命题(3),l⊥m,不能保证l⊥α,即分别包含l与m的平面α、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而不垂直;命题(4),为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所以正确;命题(5),α∥β,但分别在α、β内的直线l与m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答案:(1)、(4)14.在空间,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 )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仅②不正确B.仅①④正确C.仅①正确D.四个命题都正确解析:①该命题就是平行公理,因此该命题是正确的.②如图(1),直线a⊥平面α,b⊆α,c⊆α,且b∩c=A,则a⊥b,a⊥c,即平面α内两条相交直线b,c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a,但b,c的位置关系并不是平行,另外,b,c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异面,如果把直线b平移到平面α外,此时,与a的位置关系仍是垂直,但此时b,c的位置关系是异面.③如图(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易知A1B1平面ABCD,A1D1∥平面ABCD,但A1B1∩A1D1=A1,因此该命题是错误的,④该命题是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因此是正确的.综上可知①、④正确.(1) (2)答案:B15.课本在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采用的方法是反证法.请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使用反证法,它的步骤是什么?答:反证法一般用于从正面入手很难考虑的时候,如题目中有“不可能”、“没有”、“至少”、“至多”等词语时,很难直接应用定理或公式,这时它们的反面往往只有一种情况,只要将这一种情况否定了,命题便得到证明.反证法的证题步骤是:(1)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一步步推导出与某个定理、公式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论;(3)肯定原命题结论正确.16.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①两个平面垂直,过其中一个平面内一点作与它们交线垂直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②两个平面垂直,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且互相垂直的两直线,一定分别与另一平面垂直;③两平面垂直,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的两直线互相垂直.解析:①若该点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则命题是错误的,如图(1),正方体AC1中,平面AC⊥平面AD1,平面AC∩平面AD1=AD,在AD上取点A,连结AB1,则AB1⊥AD,即过棱上一点A的直线AB1与棱垂直,但AB1与平面ABCD不垂直,其错误的原因是AB1没有保证在平面ADD1A1内.可以看出:线在面内这一条件的重要性.②该命题注意了直线在平面内,但不能保证这两条直线都与棱垂直,如图(2),在正方体AC1中,平面AD1⊥平面AC,AD1⊆平面ADD1A1,AB⊆平面ABCD,且AB⊥AD1,即AB与AD1相互垂直,但AD1与平面ABCD不垂直;③如图(2),正方体AC1中,平面ADD1A1⊥平面ABCD,AD1⊆平面ADD1A1,AC⊂平面ABCD,AD1与AC所成的角为60°,即AD1与AC不垂直.答案:①假②假③假17.在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任一直线,则α⊥βB.若平面α内任一直线平行于平面β,则α∥βC.若平面α⊥平面β,任取直线l⊂α,则必有l⊥βD.若平面α∥平面β,任取直线l⊂α,则必有l∥β解析:A中,直线l⊥β,l⊂α,所以α⊥β,A为真命题;B中,在α内取两相交直线,则此二直线平行于β,则α∥β,B为真命题;D为两平面平行的性质,为真命题;C为假命题,l。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教材分析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垂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位置关系,它不仅应用较多,而且是空间问题平面化的典范.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是连接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桥梁和纽带,可以说线面垂直是立体几何的核心.本节重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2)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求法;(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感受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的形成过程;(2)探究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解决问题.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直线与平面垂直有很多感性认识,比如,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大桥的桥柱与水面的位置关系等,都给我们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印象.在阳光下观察直立于地面的旗杆及它在地面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尽管影子BC的位置在移动,但是旗杆AB所在直线始终与BC所在直线垂直.也就是说,旗杆AB所在直线与地面内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B′C′也是垂直的.思路2.(事例导入)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举例说明.如图1,直线AC1与直线BD、EF、GH等无数条直线垂直,但直线AC1与平面ABCD不垂直.图1(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画法.②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③用三种语言描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④探究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讨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⑤探究点到平面的距离.活动:问题①引导学生结合事例观察探究.问题②引导学生结合事例实验探究.问题③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转换.问题④引导学生思考其合理性.问题⑤引导学生回忆点到直线的距离得出点到平面的距离.讨论结果: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画法:教师演示实例并指出书脊(想象成一条直线)、各书页与桌面的交线,由于书脊和书页底边(即与桌面接触的一边)垂直,得出书脊和桌面上所有直线都垂直,书脊和桌面的位置关系给了我们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形象.从而引入概念: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平面的垂线和平面一定相交,交点叫做垂足.直线和平面垂直的画法及表示如下:如图2,表示方法为:a⊥α.图2 图3②如图3,请同学们准备一块三角形的纸片,我们一起做一个实验:过△ABC 的顶点A 翻折纸片,得折痕AD ,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 与桌面接触).(1)折痕AD 与桌面垂直吗?(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 与桌面所在的平面α垂直?容易发现,当且仅当折痕AD 是BC 边上的高时,AD 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的平面α垂直.如图4.(1) (2)图4所以,当折痕AD 垂直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时,折痕AD 与平面α不垂直,当折痕AD 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时,折痕AD 与平面α垂直.③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文字语言表示为: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符号语言表示为:⇒⎪⎪⎪⎭⎪⎪⎪⎬⎫=⊥⊥⊂⊂P b a b l a l b a ααl ⊥α.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图形语言表示为:如图5,图5 图6④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斜线: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时,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足:斜线和平面的交点.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从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的相互位置类同于两条相交直线,也需要用角来表示,但过交点在平面内可以作很多条直线.与平面相交的直线l 与平面内的线a、b…所成的角是不相等的.为了定义的确定性,我们必须找到一些角中有确定值的,又能准确描述其位置的一个角,这就是由斜线与其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作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特别地: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为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为0°.如图6,l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点O是斜足,A是l上任意一点,AB是α的垂线,点B是垂足,所以直线OB(记作l′)是l在α内的射影,∠AOB(记作θ)是l与α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射炮弹时,当炮筒和地面所成的角为多少度时,才能准确地命中目标,也即射程为多远?又如铅球运动员在投掷时,以多大的角度投掷,投出的距离最远?⑤点到平面的距离:经过一点向平面引垂线,垂足叫做这点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点在平面内的射影还是一个点.垂线段:上述的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点到平面的距离:垂线段的长叫做点到平面的距离.(三)应用示例思路1例 1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个平面.解:已知a∥b,a⊥α.求证:b⊥α.图7证明:如图7,在平面α内作两条相交直线m、n,设m∩n=A.************变式训练如图8,已知点P为平面ABC外一点,PA⊥BC,PC⊥AB,求证:PB⊥AC.图8证明:过P作PO⊥平面ABC于O,连接OA、OB、OC.∵PO⊥平面ABC,BC 平面ABC,∴PO⊥BC.又∵PA⊥BC,∴BC⊥平面PAO.又∵OA⊂平面PAO,∴BC⊥OA.同理,可证AB⊥OC.∴O是△ABC的垂心.∴OB⊥AC.可证PO⊥AC.∴AC⊥平面PBO.又PB⊂平面PBO,∴PB⊥AC.点评:欲证线面垂直需要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欲证线线垂直往往转化为线面垂直.用符号语言证明问题显得清晰、简洁.例2 如图9,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直线A1B和平面A1B1CD所成的角.图9活动:先让学生思考或讨论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解:连接BC1交B1C于点O,连接A1O.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因为A1B1⊥B1C1,A1B1⊥B1B,所以A1B1⊥平面BCC1B1.所以A1B1⊥BC1.又因为BC1⊥B1C,所以BC1⊥平面A1B1CD.所以A1O为斜线A1B在平面A1B1CD内的射影,∠BA1O为直线A1B与平面A 1B 1CD 所成的角.在Rt △A 1BO 中,A 1B=a 2,BO=a 22,所以BO=B A 121,∠BA 1O=30°. 因此,直线A 1B 和平面A 1B 1CD 所成的角为30°.变式训练如图10,四面体A —BCD 的棱长都相等,Q 是AD 的中点,求CQ 与平面DB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图10解:过A 作AO ⊥面BCD ,连接OD 、OB 、OC ,则可证O 是△BCD 的中心, 作QP ⊥OD,∵QP ∥AO,∴QP ⊥面BCD.连接CP ,则∠QCP 即为所求的角.设四面体的棱长为a ,∵在正△ACD 中,Q 是AD 的中点,∴CQ=a 23. ∵QP ∥AO ,Q 是AD 的中点,∴QP=a a a a AO 663621)33(212122=⨯=-=,得 sin ∠QCP=32=CQ QP . 点评: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本节的又一重点,作线面角的关键是找出平面的垂线.思路2例1 (2007山东高考,文20)如图11(1),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已知DC=DD1=2AD=2AB,AD⊥DC,AB∥DC.(1)(1)求证:D1C⊥AC1;(2)设E是DC上一点,试确定E的位置,使D1E∥平面A1BD,并说明理由.(1)证明: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连接C1D,如图11(2).(2)∵DC=DD1,∴四边形DCC1D1是正方形.∴DC1⊥D1C.又AD⊥DC,AD⊥DD1,DC∩DD1=D,∴AD⊥平面DCC1D1,D1C 平面DCC1D1.∴AD⊥D1C.∵AD、DC1⊂平面ADC1,且AD∩DC1=D,∴D1C⊥平面ADC1.又AC1⊂平面ADC1,∴D1C⊥AC1.(2)解:连接AD1、AE,如图11(3).(3)图11设AD1∩A1D=M,BD∩AE=N,连接MN,∵平面AD1E∩平面A1BD=MN,要使D1E∥平面A1BD,需使MN∥D1E,又M是AD1的中点,∴N是AE的中点.又易知△ABN≌△EDN,∴AB=DE,即E是DC的中点.综上所述,当E是DC的中点时,可使D1E∥平面A1BD.变式训练如图1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G为CC1的中点,O为底面ABCD的中心.求证:A 1O ⊥平面GBD.图12证明:⇒⎪⎭⎪⎬⎫⊂⊥⇒⎭⎬⎫⊥⊥AO A O A AO A BD BD AC BD A A 1111面平面 BD ⊥A 1O. 又∵A 1O 2=A 1A 2+AO 2=a 2+(a 22)2=223a ,OG 2=OC 2+CG 2=(a 22)2+(2a )2=243a , A 1G 2=A 1C 12+C 1G 2=(2a)2+(2a)2=249a , ∴A 1O 2+OG 2=A 1G 2. ∴A 1O ⊥OG.又BD ∩OG=O,∴A 1O ⊥平面GBD.点评:判断线面垂直往往转化为线线垂直,勾股定理也是证明线线垂直的重要方法.例2 如图13,ABCD 为正方形,过A 作线段SA ⊥面ABCD ,又过A 作与SC 垂直的平面交SB 、SC 、SD 于E 、K 、H ,求证:E 、H 分别是点A 在直线SB 和SD 上的射影.图13证明:∵⎭⎬⎫⊂⊥ABCD BC ABCD SA 平面平面 ⇒SA ⊥BC, 又∵AB ⊥BC,SA ∩AB=A,∴BC ⊥平面SAB.∴BC ⊥AE.∵SC ⊥平面AHKE,∴SC ⊥AE.又BC ∩SC=C,∴AE ⊥平面SBC.∴AE ⊥SB,即E 为A 在SB 上的射影.同理可证,H 是点A 在SD 上的射影. 变式训练已知Rt △ABC 的斜边BC 在平面α内,两直角边AB 、AC 与α都斜交,点A 在平面α内的射影是点A ′,求证:∠BA ′C 是钝角.证明:如图14,过A 作AD ⊥BC 于D ,连接A ′D ,图14∵AA ′⊥α,BC ⊂α,∴AA ′⊥BC.∴BC ⊥A ′D.∵tan ∠BAD=AD BD <tan ∠BA ′D=D A BD ',tan ∠CAD=AD CD <tan ∠CA ′D=D A CD',∴∠BAD <∠BA ′D ,∠CAD <∠CA ′D.∴∠BAC <∠BA ′C ,即∠BA ′C 是钝角.(四)知能训练如图15,已知a 、b 是两条相互垂直的异面直线,线段AB 与两异面直线a 、b 垂直且相交,线段AB 的长为定值m ,定长为n (n >m )的线段PQ 的两个端点分别在a 、b 上移动,M 、N 分别是AB 、PQ 的中点.图15求证:(1)AB ⊥MN ;(2)MN 的长是定值.证明:(1)取PB 中点H,连接HN,则HN ∥b.又∵AB ⊥b,∴AB ⊥HN.同理,AB ⊥MH.∴AB ⊥平面MNH.∴AB ⊥MN.(2)∵⎭⎬⎫⊥⊥a b AB b ⇒b ⊥平面PAB.∴b ⊥PB.在Rt △PBQ 中,BQ 2=PQ 2-PB 2=n 2-PB 2, ① 在Rt △PBA 中,PA 2=PB 2-AB 2=PB 2-m 2, ② ①②两式相加PA 2+BQ 2=n 2-m 2,∵a ⊥b,∴∠MHN=90°.∴MN=22222221)2()2(m n BQ PA NH MH -=+=+(定值).(五)拓展提升1.如图16,已知在侧棱垂直于底面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3,AB=5,BC=4,AA 1=4,点D 是AB 的中点.图16(1)求证:AC⊥BC1;(2)求证:AC1∥平面CDB1;(1)证明:∵在△ABC中,AC=3,AB=5,BC=4,∴△ABC为直角三角形.∴AC⊥CB.又∵CC1⊥面ABC,AC⊂面ABC,∴AC⊥CC1.∴AC⊥面BCC1B1.又BC1⊂面BCC1B1,∴AC⊥BC1.(2)证明:连接B1C交BC1于E,则E为BC1的中点,连接DE,则在△ABC1中,DE∥AC1.又DE⊂面CDB1,则AC1∥面B1CD.(六)课堂小结知识总结: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找出平面的垂线,然后解决证明垂直问题、平行问题、求角问题、求距离问题等.思想方法总结:转化思想,即把面面关系转化为线面关系,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七)作业课本习题2.2 B组3、4.§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教材分析在空间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垂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位置关系,它不仅应用较多,而且是空间问题平面化的典范.空间中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是通过二面角给出的,二面角是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等价转化思想渗透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直二面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3)使学生理会“类比归纳”思想在教学问题解决上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感知“二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2)类比已学知识,归纳“二面角”的度量方法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有和过程,使学生理会教学存在于观实生活周围,从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判定.教学难点:平面与平面垂直判定和求二面角.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设计(一)复习两平面的位置关系:(1)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两平面平行⇔若α∩β=∅,则α∥β.(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则两平面相交⇔若α∩β=AB,则α与β相交.两平面平行与相交的图形表示如图1.图1(二)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人们需要研究两个平面所成的角.修筑水坝时,为了使水坝坚固耐用必须使水坝面与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时,使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成一定的角度.为此,我们引入二面角的概念,研究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思路2.(直接导入)前边举过门和墙所在平面的关系,随着门的开启,其所在平面与墙所在平面的相交程度在变,怎样描述这种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两个平面所成角问题.(三)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二面角的有关概念、画法及表示方法.②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③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④用三种语言描述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给出证明.⑤应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难点在哪里?讨论结果:①二面角的有关概念.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二面角的面.二面角常用直立式和平卧式两种画法:如图2(教师和学生共同动手).直立式:平卧式:(1) (2)图2二面角的表示方法:如图3中,棱为AB,面为α、β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α-AB-β.有时为了方便也可在α、β内(棱以外的半平面部分)分别取点P、Q,将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P-AB-Q.图3如果棱为l,则这个二面角记作αlβ或PlQ.②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如图4,在二面角αlβ的棱上任取点O,以O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OA和OB,则射线OA和OB组成∠AOB.图4再取棱上另一点O′,在α和β内分别作l的垂线O′A′和O′B′,则它们组成角∠A′O′B′.因为OA∥O′A′,OB∥O′B′,所以∠AOB及∠A′O′B′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即∠AOB=∠A′O′B′.从上述结论说明了:按照上述方法作出的角的大小,与角的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无关.由此结果引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图中的∠AOB,∠A′O′B′都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③直二面角的定义.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多少度,就说二面角是多少度.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教室的墙面与地面,一个正方体中每相邻的两个面、课桌的侧面与地面都是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和平面几何里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相类似,也是用它们所成的角为直角来定义,二面角既可以为锐角,也可以为钝角,特殊情形又可以为直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定义可表述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直二面角的画法:如图5.图5④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符号表述为:⎭⎬⎫⊂⊥αβAB AB ⇒α⊥β.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图形表述为:如图6.图6证明如下:已知AB ⊥β,AB ∩β=B ,AB ⊂α.求证:α⊥β.分析:要证α⊥β,需证α和β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而要证明一个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需找到其中一个平面角,并证明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直角.证明:设α∩β=CD,则由AB⊂α,知AB、CD共面.∵AB⊥β,CD⊂β,∴AB⊥CD,垂足为点B.在平面β内过点B作直线BE⊥CD,则∠ABE是二面角αCDβ的平面角.又AB⊥BE,即二面角αCDβ是直二面角,∴α⊥β.⑤应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难点在于:在一个平面内找到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即要证面面垂直转化为证线线垂直.(四)应用示例思路1例1 如图7,⊙O在平面α内,AB是⊙O的直径,PA⊥α,C为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图7求证:平面PAC⊥平面PBC.证明:设⊙O所在平面为α,由已知条件,PA⊥α,BC⊂α,∴PA⊥BC.∵C为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AB是⊙O的直径,∴BC⊥AC.又∵PA与AC是△PAC所在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BC⊥平面PAC.∵BC⊂平面PBC,∴平面PAC⊥平面PBC.变式训练如图8,把等腰Rt△ABC沿斜边AB旋转至△ABD的位置,使CD=AC,图8(1)求证:平面ABD⊥平面ABC;(2)求二面角CBDA的余弦值.(1)证明:由题设,知AD=CD=BD,作DO⊥平面ABC,O为垂足,则OA=OB=OC.∴O是△ABC的外心,即AB的中点.∴O∈AB,即O∈平面ABD.∴OD⊂平面ABD.∴平面ABD⊥平面ABC.(2)解:取BD的中点E,连接CE、OE、OC,∵△BCD为正三角形,∴CE⊥BD.又△BO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E⊥BD.∴∠OEC为二面角CBDA的平面角.同(1)可证OC⊥平面ABD.∴OC⊥OE.∴△COE为直角三角形.设BC=a ,则CE=a 23,OE=a 21,∴cos ∠OEC=33=CE OE . 点评:欲证面面垂直关键在于在一个平面内找到另一个平面的垂线.例2 如图9所示,河堤斜面与水平面所成二面角为60°,堤面上有一条直道CD ,它与堤角的水平线AB 的夹角为30°,沿这条直道从堤脚向上行走到10 m 时人升高了多少?(精确到0.1 m )图9解:取CD 上一点E ,设CE=10 m ,过点E 作直线AB 所在的水平面的垂线EG ,垂足为G ,则线段EG 的长就是所求的高度. 在河堤斜面内,作EF ⊥AB ,垂足为F ,并连接FG,则FG ⊥AB,即∠EFG 就是河堤斜面与水平面ABG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EFG=60°,由此,得EG=EFsin60°=CEsin30°sin60°=10×2352321=⨯≈4.3(m ).答:沿直道行走到10 m 时人升高约4.3 m. 变式训练已知二面角αAB β等于45°,CD ⊂α,D ∈AB ,∠CDB=45°.求CD 与平面β所成的角.解:如图10,作CO ⊥β交β于点O ,连接DO ,则∠CDO 为DC 与β所成的角.图10过点O 作OE ⊥AB 于E ,连接CE ,则CE ⊥AB. ∴∠CEO 为二面角αAB β的平面角, 即∠CEO=45°. 设CD=a,则CE=a 22,∵CO ⊥OE ,OC=OE , ∴CO=a 21.∵CO ⊥DO,∴sin ∠CDO=21CD CO . ∴∠CDO=30°,即DC 与β成30°角.点评:二面角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最常用的方法是:在一个半平面α内找一点C ,作另一个半平面β的垂线,垂足为O,然后通过垂足O 作棱AB 的垂线,垂足为E,连接AE,则∠CEO 为二面角α-AB-β的平面角.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熟记.思路2例1 如图11,ABCD 是菱形,PA ⊥平面ABCD ,PA=AD=2,∠BAD=60°.图11(1)求证:平面PBD ⊥平面PAC ; (2)求点A 到平面PBD 的距离; (3)求二面角APBD 的余弦值.(1)证明:设AC 与BD 交于点O ,连接PO,∵底面ABCD 是菱形,∴BD ⊥AC.∵PA ⊥底面ABCD,BD ⊂平面ABCD,∴的PA ⊥BD. 又PA ∩AC=A,∴BD ⊥平面PAC.又∵BD ⊂平面PBD,∴平面PBD ⊥平面PAC.(2)解:作AE ⊥PO 于点E,∵平面PBD ⊥平面PAC,∴AE ⊥平面PBD. ∴AE 为点A 到平面PBD 的距离.在△PAO 中,PA=2,AO=2·cos30°=3,∠PAO=90°, ∵PO=722=+AO PA ,∴AE=7212732==∙POAO PA . ∴点A 到平面PBD 的距离为7212. 3)解:作AF ⊥PB 于点F,连接EF, ∵AE ⊥平面PBD,∴AE ⊥PB. ∴PB ⊥平面AEF,PB ⊥EF. ∴∠AFE 为二面角APBD 的平面角. 在Rt △AEF 中,AE=7212,AF=2, ∴sin ∠AFE=742=AF AE ,cos ∠AFE=77)742(12=-. ∴二面角APBD 的余弦值为77.变式训练如图12,P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PAD ; (2)求证:MN ⊥CD ;(3)若二面角PDCA=45°,求证:MN ⊥平面PDC.图12 图13证明:如图13所示,(1)取PD 的中点Q ,连接AQ 、NQ,则QN 21DC,AM21DC,∴QN AM.∴四边形AMNQ 是平行四边形.∴MN ∥AQ. 又∵MN ⊄平面PAD,AQ ⊂平面PAD,∴MN ∥平面PAD. (2)∵PA ⊥平面ABCD ,∴PA ⊥CD. 又∵CD ⊥AD,PA ∩AD=A,∴CD ⊥平面PAD. 又∵AQ ⊂平面PAD,∴CD ⊥AQ. 又∵AQ ∥MN,∴MN ⊥CD.(3)由(2)知,CD ⊥平面PAD, ∴CD ⊥AD,CD ⊥PD.∴∠PDA 是二面角PDCA 的平面角.∴∠PDA=45°. 又∵PA ⊥平面ABCD,∴PA ⊥AD.∴AQ ⊥PD. 又∵MN ∥AQ,∴MN ⊥CD. 又∵MN ⊥PD,∴MN ⊥平面PDC.例 2 如图14,已知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菱形,且∠DAB=60°,AD=AA 1,F 为棱BB 1的中点,M 为线段AC 1的中点.图14(1)求证:直线MF∥平面ABCD;(2)求证:平面AFC1⊥平面ACC1A1;(3)求平面AFC1与平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1)证明:延长C1F交CB的延长线于点N,连接AN.∵F是BB1的中点,∴F为C1N的中点,B为CN的中点.又M是线段AC1的中点,故MF∥AN.又∵MF⊄平面ABCD,AN⊂平面ABCD,∴MF∥平面ABCD.(2)证明:连接BD,由直四棱柱ABCD—A1B1C1D1,可知AA1⊥平面ABCD, 又∵BD⊂平面ABCD,∴A1A⊥BD.∵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又∵AC∩A1A=A,AC、A1A⊂平面ACC1A1,∴BD⊥平面ACC1A1.在四边形DANB中,DA∥BN且DA=BN,∴四边形DANB为平行四边形.故NA∥BD,∴NA⊥平面ACC1A1.又∵NA⊂平面AFC1,∴平面AFC1⊥平面ACC1A1.(3)解:由(2),知BD⊥平面ACC1A1,又AC1⊂平面ACC1A1,∴BD⊥AC1.∵BD ∥NA ,∴AC 1⊥NA. 又由BD ⊥AC,可知NA ⊥AC ,∴∠C 1AC 就是平面AFC 1与平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或补角. 在Rt △C 1AC 中,tan ∠C 1AC=311=CA C C ,故∠C 1AC=30°.∴平面AFC 1与平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30°或150°. 变式训练如图15所示,在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侧面SDC ⊥底面ABCD ,且AB=2,SC=SD=2.图15(1)求证:平面SAD ⊥平面SBC ;(2)设BC=x ,BD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为α,求sin α的取值范围. (1)证明:在△SDC 中,∵SC=SD=2,CD=AB=2, ∴∠DSC=90°,即DS ⊥SC. ∵底面ABCD 是矩形,∴BC ⊥CD.又∵平面SDC ⊥平面ABCD,∴BC ⊥面SDC. ∴DS ⊥BC.∴DS ⊥平面SBC.∵DS ⊂平面SAD,∴平面SAD ⊥平面SBC.(2)解:由(1),知DS ⊥平面SBC,∴SB 是DB 在平面SBC 上的射影. ∴∠DBS 就是BD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即∠DBS=α. 那么sin α=DBDS.∵BC=x,CD=2⇒DB=24x +,∴sin α=242x+.由0<x <+∞,得0<sin α<22.(五)知能训练 课本本节练习.(六)拓展提升如图16,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是正三角形,且与底面ABCD 垂直,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60°,N 是PB 中点,过A 、D 、N 三点的平面交PC 于M ,E 为AD 的中点.图16(1)求证:EN ∥平面PCD ; (2)求证:平面PBC ⊥平面ADMN ;(3)求平面PAB 与平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 (1)证明:∵AD ∥BC,BC ⊂面PBC,AD ⊄面PBC, ∴AD ∥面PBC.又面ADN ∩面PBC=MN, ∴AD ∥MN.∴MN ∥BC. ∴点M 为PC 的中点.∴MN21BC.又E 为AD 的中点,∴四边形DENM 为平行四边形. ∴EN ∥DM.∴EN ∥面PDC.(2)证明:连接PE 、BE,∵四边形ABCD 为边长为2的菱形,且∠BAD=60°,∴BE ⊥AD.又∵PE ⊥AD,∴AD ⊥面PBE.∴AD ⊥PB. 又∵PA=AB 且N 为PB 的中点, ∴AN ⊥PB.∴PB ⊥面ADMN. ∴平面PBC ⊥平面ADMN.(3)解:作EF ⊥AB ,连接PF ,∵PE ⊥平面ABCD,∴AB ⊥PF. ∴∠PFE 就是平面PAB 与平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又在Rt △AEB 中,BE=3,AE=1,AB=2,∴EF=23. 又∵PE=3,∴tan ∠PFE=233 EFPE =2,即平面PA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为2.(七)课堂小结知识总结: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找出平面的垂线,然后解决证明垂直问题、平行问题、求角问题、求距离问题等.思想方法总结:转化思想,即把面面关系转化为线面关系,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八)作业课本习题2.3 A 组1、2、3.§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一、教材分析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垂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位置关系,它不仅应用较多,而且是空间问题平面化的典范.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不仅是由线面关系转化为线线关系,而且将垂直关系转化为平行关系,因此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在立体几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本节重点是在巩固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基础上,讨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2)能运用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了解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观察物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确认,获得对性质定理正确性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证明”,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复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直线和平面垂直的画法及表示如下:图1如图1,表示方法为:a ⊥α. 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不难得出:⎭⎬⎫⊥⊂ααb a ⇒b ⊥a.(二)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大家都读过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在广阔的西北平原上,矗立着一排排白杨树,它们像哨兵一样守卫着祖国疆土.一排排的白杨树,它们都垂直地面,那么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呢?思路2.(事例导入)如图2,长方体ABCD—A′B′C′D′中,棱AA′、BB′、CC′、DD′所在直线都垂直所在的平面ABCD,它们之间具有什么位置关系?图2(三)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回忆空间两直线平行的定义.②判断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③找出恰当空间模型探究同垂直于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④用三种语言描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⑤如何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地位与作用?讨论结果:①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我们说这两条直线平行.它的定义是以否定形式给出的,其证明方法多用反证法.②如图3,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相交、平行、异面.图3③如图4,长方体ABCD —A ′B ′C ′D ′中,棱AA ′、BB ′、CC ′、DD ′所在直线都垂直于所在的平面ABCD ,它们之间具有什么位置关系?图4 图5棱AA ′、BB ′、CC ′、DD ′所在直线都垂直所在的平面ABCD ,它们之间互相平行.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用文字语言表示为: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也可简记为线面垂直、线线平行.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用符号语言表示为:⎭⎬⎫⊥⊥ααb a ⇒b ∥a.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用图形语言表示为:如图5.⑤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不仅揭示了线面之间的关系,而且揭示了平行与垂直之间的内在联系.(四)应用示例思路1例1 证明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解:已知a ⊥α,b ⊥α. 求证:a ∥b.。

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课件1

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课件1

B
D A
C (2) AC1⊥平面A1BD, ∴AC1⊥A1B,又∵
又∵是直三棱柱,∴BB1⊥B1C1,∴B1C1⊥平面ABB1A1.
练一练
1、设l、m、n为三条不同的直线,α为一个平面,下列 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C) ①若l⊥α,则l与α相交;②若mα,nα,l⊥m,l⊥n 则l⊥α;③若l //m,m//n,l⊥α,则n⊥α;④若l//m,
l m
α
P
n
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基本性质 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 平面内的任意直线
D1 A1 B1 D C1
P
D
A
B
C
C B
A
侧棱垂直于底面,侧棱 垂直于底面的任何一条 直线。
PD⊥底面,则PD⊥AB,PD ⊥BC,等。
如图,已知直线a,b和平面α,如果 a⊥α,b⊥α那么,直线a,b一定平行吗?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b′
证明: (反证法)
如图:假设两直线b与a不平行,且 b O
可以作直线 b ' ,使其经过点O且与直线a平行
直线b与 b ' 可以确定平面 , 设 c, 则O c 因为 a , b 所以 a c, b c
D
B

C
P
O
A
a

a OA a PA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 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在平面 内的射影垂直
P
a PA a OA

O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lO a
B
·
A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倾角是68.5º . 即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
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68.5.
赤 道 平 面
问题 2. 如图, △ABC和△DBC是空间的两个等边 三角形, ∠ABD和∠ACD是二面角 A-BC-D的平面角 吗? 如果不是, 你能找出它的一个平面角吗? 答: ∠ABD和∠ACD都不是二 面角A-BC-D的平面角, 因为它们的 边与二面角的棱BC不垂直.
a
P b · O
l
Q
【课时小结】
1. 二面角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 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 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P A
记作 二面角 a-l-b,
b a
l
Q
B
二面角 a-AB-b, 二面角 P-l-Q, 二面角 P-AB-Q.
【课时小结】
2. 二面角的平面角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 在两个 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 这两条 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大小由它的平面角确定.
练习(补充) 1. 在正方体ABCD-ABCD中, 求二面角 A-BC-B的正切值. A
D C
B
D
C
B
A
2. 30º的二面角的一个半平面内有一点 P, 这点 到棱的距离为 h, 求点 P 到另一个半平面的距离.
1. 在正方体ABCD-ABCD中, 求二面角 ABC-B的正切值. 解: 连接 BC交 BC 于 G, 连结AG, 则 BG⊥BC.
VD AB, CD AB VDC为二面角V - AB - C
1 2 2 2
V
2
在VDC中,VC 1 VD DC 2 ( 3) 1
2 2
的平面角。
C
A
D
2 3
VDC为等边三角形
VDC 60
B
二面角V - AB - C的平面角为 60
问题3. 如图, 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 a, 怎样计算二面角 A1-BD-C1 的大小. D 解: 取 BD 的中点 O, C O 连结 A1O, C1O. A B ∵A1BA1D, C1BC1D, ∴A1O⊥BD, C1O⊥BD, D1 C1 则∠A1OC1 就是二面角 E A1-BD-C1 的平面角. A1 B1 连结 A1C1. 可算出 △A1C1O 的边A1C1, A1O, C1O. 以后学了余弦定理即可解得∠A1OC1. 也可作A1C1的高OE, 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角.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 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如图, 记作 二面角 a-l-b, 或 二面角 a-AB-b, 二面角 P-l-Q, 二面角 P-AB-Q.
P A
b a
l
Q
B
【2】二面角的平面角 要研究和度量二面角的大小, 我们把它转化成从 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的夹角.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 在两个半平 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 这两条射线所成 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大小就由它的平面角确定. 如图, 以棱 l 上任一点O为端点, 在半平面 a 内作OA⊥l, 在半平面 b 内作OB⊥l, 则∠AOB就是二面角a-l-b 的平面角. ∠AOB的大小就是二面角 a-l-b 的大小.
F D A C
E
B
【课时小结】
1. 两平面垂直的定义
两个平面相交成直二面角时, 称这两个 平面互相垂直. 2.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 则这两 个平面垂直.
l⊥ a , ⇒ ba. l b ,
b
l
a
习题 2.3 A组 第 1、 3、 6 题 .
B组 第 1 题.
习题 2.3 A组
D
C B
A
D A
C B
平面AC过左、右面的垂线AB, 所以与左、右面成90的二面角.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第二课时
返回目录
1. 平面与平面垂直是怎样定义的? 2.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证明两平面垂直需要哪些条件?
【3】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 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A C B D
取BC的中点E, 连结AE、DE, E 则AE⊥BC, DE⊥BC, ∴ ∠AED就是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
练习:如图,三棱锥V-ABC中, VA=VB=AC=BC=2,AB= 2 3 ,VC=1, 试 找出二面角V-AB-C的平面角,并求它的度数。 解:取AB的中点D,连接VD,CD。 VA=VB=AC=BC=2 D是AB的中点
解: 如图, 二面角a-l-b 是30. Pa, PQ⊥l 于Q, PQh. 作 PO⊥b, Ob, 连结 OQ. 则 PQ⊥l. ∴ l⊥平面 POQ, 则 l⊥OQ. ∴∠PQO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则 ∠PQO30º .
1 PQ 1 h. 在Rt△POQ中, PO 2 2 1 h. 即点 P 到 b 的距离是 2
例(补充). 如图, 在四棱锥 P-ABCD 中, AB//DC, AB⊥BC, PC⊥平面ABCD, PCCBBA2, DC4, 求二面角P-AD-C 的正切值. 分析: 目标: 找二面角P-AD-C 的平面角. P 在平面 PAD 内找 AD 的垂线, 在平面 ABCD 内找 AD 的垂线. D C 凭直观, 考查图中已有的角, B A 线, 点等. PD, CD⊥AD 否? 不垂直. PA, BA⊥AD 否? BA与AD不垂直. 则考虑连结 AC, 得∠ACD45, 如果AC⊥AD, 需∠CDA45. 在底面梯形中可求得∠CDA45.
4. 如图, 三棱锥 V-ABC中, VAVBACBC2, AB 2 3, VC1, 试画出二面角 V-AB-C 的平面角, 并求它的度数. V 解: 取AB的中点D, 连接 VD, CD, C A 而 VAVBACBC2, D· ∴VD⊥AB, CD⊥AB, B 则∠VDC就是二面角V-AB-C的平面角. 而 AB 2 3 , 则由勾股定理求得 VDCD1, 又 VC1, ∴△VCD是等边三角形, ∠VDC60, 即二面角 V-AB-C 的大小为60.
平面 A1BC⊥平面A1ACC1.
2.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E, F 分别是 AB, A1A 的中点. 求证: 平面 BCF⊥平面B1C1E. 证明: E, F 分别是 AB, D1 C1 A1A 的中点. B1 A1 ∴在正方形 ABB1A1中, B1E⊥BF. ① ∵ B1C1⊥ 平面BAA1B1, BF 平面BAA1B1, B1C1⊥BF. ② 由①②得 BF⊥平面B1C1E, ∵BF平面BCF, 平面 BCF⊥平面B1C1E.
∵AB⊥BC, ∴BC⊥平面ABG. 得 BC⊥AG. 在Rt△ABG中, 设 AB1, 则 BG 2 , 2 tanAGB AB 2 . BG
A D A D B
C
B
G
C
∴∠AGB 为二面角 A-BC-B 的平面角.
2. 30º的二面角的一个半平面内有一点 P, 这点 到棱的距离为 h, 求点 P 到另一个半平面的距离.
7. 如图, 正方体ABCD-ABCD中平面ABCD与 正方体的其他各个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解: 与上底面所成二面角 的平面角是 ∠BCB 45. 与下底面所成二面角的 平面角是 ∠CB C 45. 与前面所成二面角的 平面角是 ∠BBC 45. 与后面所成二面角的 平面角是 ∠BCC 45.
blO O ·
B
∠AOB 是二面角 a-l-b 的平面角.
a
A
【课时小结】
3. 求二面角的大小 (1) 找到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与棱.
(2) 找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两个半平面内找垂直于棱的直线, 垂足 为棱上同一点. 常用到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转换.
(3) 通常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平面角的大小.
(4)还原
习题 2.3 A组 第 4、 7 题 .
a b g
a⊥b, a1⊥b; a //a1, b //b1, a1⊥b1.
3. 如图, 在三棱锥 V-ABC 中, ∠VAB∠VAC ∠ABC90, 试判断平面 VBA 与平面 VBC 的位置 关系, 并说明理由. V
1.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正确的说明理由, 错误的举例说明: (1) 平面 a⊥平面 b, 平面 b⊥平面 g 平面 a⊥ 平面 g; (2) 平面 a //平面 a1, 平面 b //平面 b1, 平面 a⊥ 平面 b 平面 a1⊥平面 b1. (2) 对. 解: (1) 错, 如图.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第一课时
返回目录
1. 什么叫二面角? 2. 二面角的大小是由什么确定的? 求二面 角的大小的关键是什么?
【1】二面角 问题 1. 当我们要求别人将一扇门(如教室门)开 大点, 或开小点时, 用什么来度量, 使开门的人能 准确地按要求开门? 如图, 两个平面相交, 常 要研究交成的角的大小, 这就 需要引入二面角.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 则这两个平面 垂直. 符号表示:
b
l
l⊥ a , ⇒ ba. l b, 简记:线面垂直,则面面垂直
a
例3. 如图, AB是⊙O的直径, PA垂直于⊙O所在 的平面, C 是圆周上不同于 A, B 的任意一点. 求证: 平面 PAC⊥平面 PBC. P 解: ∵AB是⊙O的直径, 又C是⊙O上的点, C ∴ AC⊥BC, 又 ∵ PA⊥圆面, BC圆面, A · B O ∴ PA ⊥ BC, 得 BC⊥平面PAC, 而 BC平面PBC,
⇒平面PBC⊥平面P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