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练习

合集下载

马说练习题

马说练习题

《马说》一、作家作品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有《昌黎先生集》。

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补充“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二、翻译课文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3、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9、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10、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三、理解课文1、《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2、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文言文小学练习题

马说文言文小学练习题

马说文言文小学练习题一、词语解释1. 请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 马之千里者② 策之不以其道③ 食之不能尽其材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二、句子翻译1. 翻译下列句子: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②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③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三、判断题1. 下列句子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① 千里马需要吃更多的粮食才能发挥出千里之能。

② 伯乐是通过观察马的外表来识别千里马的。

③ 文中的马指的是所有马,而不是特指千里马。

四、简答题1. 请简述“马说”这篇文章的主旨。

2. 伯乐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3. 请举例说明如何识别千里马。

五、连线题请将下列词语与其对应的意思连起来:① 马之千里者 A. 马的品种② 策之不以其道 B. 马的才能③ 食之不能尽其材 C. 马的食量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马的叫声六、填空题1. “______,一食或尽粟一石。

”(填入原文)2.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填入原文)3. “______,其真不知马也。

”(填入原文)七、阅读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 文段中提到的“伯乐”和“千里马”分别指什么?2. 请解释“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句话的意思。

3. 从这段文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八、选择题A. 马的食量很大B. 马的才能被埋没C. 马的叫声特殊D. 马的寿命很长2. “马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A. 策之B. 食之C. 鸣之D. 千里九、改写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十、排序题① 食之不能尽其材② 策之不以其道③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④ 马之千里者十一、仿写题请仿照“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这句话,写一句描述其他动物的句子。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一、填空《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

作者是唐朝的,有文之称,十、"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

学过的诗歌《》。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⑶骈死于槽枥之间:⑷一食或尽粟一石: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⑹才美不外见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⑻策之不以其道:⑼食之不能尽其材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⑾执策而临之:⑿其真无马邪:⒀其真不知马也三、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6、本文的主旨是: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六、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七、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八、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九、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出了无言的感慨。

试举两例。

十一、"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下联:二、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12、"填空:(1)《马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代著名家;被后人誉为“”之首(2)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的手法,食马者喻指,千里马喻指,伯乐喻指,抨击了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之情,作者希望统治者13、"用原文填空。

(1)、《马说》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_(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马说练习题(打印版)

马说练习题(打印版)

马说练习题(打印版)一、填空题1. 马是十二生肖之一,位于生肖顺序的第____位。

2. 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象征着____、____和____。

3. “千里马”常用来比喻____。

4. “马到成功”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意思是____。

二、选择题1. 马在十二生肖中的位置是:- A. 第一- B. 第二- C. 第七- D. 第八2. 下列哪项不是马的象征意义?- A. 力量- B. 速度- C. 财富- D. 忠诚3. “马到成功”的反义词是:- A. 一帆风顺- B. 一蹶不振- C. 一帆风顺- D. 一败涂地三、判断题1. 马是中国古代“六畜”之一。

(对/错)2. “马”字在汉字中属于象形字。

(对/错)3. “马”字在现代汉字中与“妈”字的读音完全相同。

(对/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马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2. 描述一下“马”字的演变过程。

五、论述题1. 请论述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及其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七2. 力量、速度、忠诚3. 有才华的人4. 事情顺利成功二、选择题1. C2. C3. D三、判断题1. 对2. 对3. 错四、简答题1.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马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战争和狩猎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马的驯养和使用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2. “马”字最初是象形字,后来经过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逐渐形成了现代的书写形式。

在演变过程中,“马”字的形态和笔画都有所简化,但仍然保留了其基本特征。

五、论述题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它不仅是农业生产和军事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媒介。

马的形象广泛出现在文学、艺术、建筑等各个领域,成为力量、速度和忠诚的象征。

同时,马也与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紧密相关,如“伯乐相马”、“昭君出塞”等,这些故事和传说进一步丰富了马的文化意涵。

马的形象和象征意义,不仅体现了人们对马的欣赏和崇敬,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是指什么?A. 一种名贵的马种B. 一种比喻,指有才能的人C. 一匹跑得很快的马D. 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2. “伯乐”在文中象征着什么?A. 一位善于相马的人B. 一位有眼光的领导者C. 一种古代的官职D. 一种马的品种3. 文中“食马者”指的是什么?A. 饲养马的人B. 那些不识才的人C. 马的主人D. 马的敌人4. “马之千里者”在文中的意义是什么?A. 马跑得快B. 马的价值C. 马的品种D. 马的寿命5. “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是什么意思?A. 马鞭B. 马鞍C. 马的饲料D. 驾驭马的方法二、填空题6.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7.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表达的是_________。

8. “安求其能千里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9.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道”指的是_________。

10.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11.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和“伯乐”分别代表什么含义?12. 如何理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13. 文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4. 马说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四、论述题15. 结合马说,谈谈你对“人才”和“识才”的理解。

答案:1. B2. B3. B4. B5. D6. 有才能的人很多,但能够识别并重用这些人才的人很少。

7. 那些不识才的人,不知道马有远行的能力,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喂养马。

8. 如何能够要求马跑得远呢?9. 正确的方法或途径。

10. 马发出叫声,但人们不能理解它的意思。

简答题答案:11. “千里马”代表有才能的人,“伯乐”代表能够识别并重用这些人才的人。

12.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识才的人不能认识到马的真正价值,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喂养马,导致马的才能不能得到发挥。

《马说》练习题 全选择题 含答案

《马说》练习题  全选择题  含答案

马说选择题狂刷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解释一致的一项是()A. 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 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D. 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答案】C【解析】本题A项中两个“能”的意思,前一个是“才能”,后一个是“能够”;B项中两个“其”的意思,前一个是“难道”,后一个是代词,意思是“它的”;C项中两个“是”都是代词,意思是“这、这样”;D项中两个“策”,前一个是动词,意思是“鞭打”,后一个是名词,意思是“马鞭子”。

故选C。

2.选出加下划线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组()A. ①奇山秀水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B.①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②石青糁之C. ①通计一舟,为人五②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D. ①东坡右手执卷端②其人视端容寂【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 策之不以其道道:正确的方法B. 执策而临之策:鞭子C.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D. 策之不以其道以:凭借4.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品德显现不出来。

B. 文中的“食马者”暗指不会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C. 本文讽喻的是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D. “《马说》”与“《爱莲说》”中的“说”都是指一种文体。

【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A【解析】A中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应为: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故选A6.对本文写作意图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识别和选拔人才的困难及其严重危害。

马说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解析)

马说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解析)

马说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解析)23.马说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译文: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C.策之不以其道。

译文:拿着册子也看不懂驱使千里马的方法。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百年孤独》分别是西方上世纪20~70年代问世的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在经贸方面,尽管中美经贸关系将因中国入世而变得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应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不但不会减少,反而可能还会增多。

D.你听说过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吧,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近郊的金河镇还出现了山寨派出所,这不得不让你赞叹他们的才能没有用在可以为社会作贡献的地方。

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___ 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D.祗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 学而时习之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D.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二、综合性学习5.学习完《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

八年级语文下册23 马说(第二课时)(练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23  马说(第二课时)(练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二课时)同步练习一、课内阅读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安.求其能千里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4.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二、课外阅读沈宣词尝为丽水令。

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

因求前所直售宣词。

宣词得之,复如是。

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

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

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

④飞龙:指皇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而意常不足( )(2)度终不可禁( )(3)亦如是( )(4)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2.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画开。

(限断两处)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3.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翌日, 令诸子乘之,亦如是。

语文《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文《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文《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以下加粗的字注音。

〔1〕牟取〔〕〔2〕众目睽睽〔〕〔3〕哂笑〔〕〔4〕颤颤巍巍〔〕〔5〕铆〔〕〔6〕慷慨〔〕2.依据意思写出词语。

〔1〕不能得出全都的结论。

〔〕〔2〕大家的眼睛都凝视着。

〔〕〔3〕比方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4〕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5〕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6〕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3.填空。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___,情节全然出于____________,理念却发人深省,文章以____________为题材,告知我们____________。

4.仿按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句:假如我是阳光,我将照亮全部的黑暗。

〔1〕假如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2〕假如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5.请用一段话把以下三个词连起来,要求想象合理,联系自然。

足球电脑麦当劳二、阅读阅读以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①这个洞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们感到了极大的欣慰。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舍命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峻的公害。

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麻烦。

并且,人们都只情愿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情愿每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

如今人们都认为,这个社会问题将可以由这个洞来妥当解决。

②订了婚的姑娘们都把从前的那些日记本丢进了这个洞里。

还有的人把从前同恋人一起拍的照片扔进了洞里,然后又心安理得地开头了新的恋爱。

③警察把那些伪造得极其奇妙的假钞票没收来以后,也统统交给这个洞处理,从今便可万无一失了。

而犯罪分子们则把各种犯罪证据都静静地扔进了洞里,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

④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

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

慢慢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秀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亮的玻璃一样。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习题(含答案)

23 马说01 基础知识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3)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4)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2.填空。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作品都收录在《昌黎先生集》里。

(2)《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3)“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3.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2)才美..不外见卓著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3)不以.千里称.也以,凭、凭借;称,著称(4)故虽.有名马即使(5)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6)或.尽粟一石有时4.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之虽有千里之.能的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指千里马(2)食食.不饱,力不足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动词)5.下列句子中通假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B.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只有。

C.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D.食马者:“食”通“饲”,喂。

(解析:B.“材”通“才”,才能)6.按要求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题一:1. 马是哺乳动物吗?为什么?2. 马的科学分类是什么?3. 马的寿命通常有多长?4. 马有几种基本毛色?5. 马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多少?6. 马的主要食物是什么?7. 马的智商是否较高?8. 马匹在运动中如何呼吸?9. 马的眼睛长在哪个位置?10. 马在人类历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参考答案:1. 是,马是哺乳动物。

它属于哺乳纲、奇蹄目动物,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如分娩产仔和哺乳的习性。

2. 马的科学分类是马科(Equidae)。

3. 马的寿命通常在20到30年左右。

4. 马的基本毛色有黑色、棕色、白色、灰色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毛色,如杂色、花斑等。

5. 马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约70公里。

6. 马主要以草类为食,如青草、干草等。

有时也会吃一些植物的叶子和树皮。

7. 马的智商相对较高,它们能够通过学习和记忆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

8. 马匹在运动中通过鼻孔呼吸。

它们的鼻孔十分灵活,可以有效地调节呼吸频率和供氧量。

9. 马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位于头部顶部的两侧,可以俯视和正视。

10. 马在人类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曾用于农耕、战争、交通工具和体育竞技等方面。

马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练习题二:1. 马怎样进行交流?2. 马的鬃毛有什么作用?3. 马的牙齿特点是什么?4. 马的前肢和后肢有什么区别?5. 马在睡眠中是怎样的状态?6. 马的社交结构是什么样的?7. 马是怎样繁殖的?8. 马的嗅觉和听觉如何?9. 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怎样的文化象征?10. 马目前的保护状况如何?参考答案:1. 马通过声音、姿势和表情进行交流。

它们会发出特定的叫声、耳朵的位置和躯体的姿势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2. 马的鬃毛主要用于保护颈部和背部的皮肤,同时还具有降低身体温度和驱赶昆虫的作用。

3. 马的牙齿特点是持续生长和磨损。

它们的牙齿会不断地生长,并通过咀嚼食物来磨损,以保持适宜的长度和形状。

(完整word)八年级马说原文、注释及练习

(完整word)八年级马说原文、注释及练习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qí)真无马邪(yé)?其(qí)真不知马也!注释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

祗:通“只”,只是。

辱,受屈辱。

之:的。

奴隶人:仆役。

3、骈(pián)死于槽枥(cáo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jiù)里。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槽,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

4、不以千里称也: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

以,凭借,因为。

称,著称。

千里:日行千里5、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马。

之,助词。

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吃一顿。

或尽粟一石: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dàn)。

或,有时。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石,十斗为石。

7、食(sì):同“饲”,喂养。

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8、其:指千里马,代词。

能千里:能走千里。

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面。

见,同“现”,显现。

12、且:犹,尚且。

欲:想要。

等:等同,一样。

不可得:都做不到。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各有何作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马说》中起论点的作用,下文都是从反面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2、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伯乐:比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

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比喻不重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3、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

4、找出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说明千里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差,揭示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

5、“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排比句式。

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揭示食马者的昏庸无知。

6、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

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为了献身\"四化\"建设,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7、本文的想法全是对的么?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本文的局限性:文章流露了个人的感叹,作者还是仅仅把认识并提拔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

8、各段段意: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3段: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讽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通_____含义:_____ ____通_______含义:_____③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通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韩愈对马的态度是怎样的?A. 欣赏B. 批评C. 漠不关心D. 既欣赏又批评答案:D2.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是指什么?A. 一匹能跑千里的马B. 比喻有才能的人C. 一种特殊的马种D. 一个地名答案:B3.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里的“伯乐”是指什么?A. 一个古代的马贩子B. 一个善于识别马的人C. 一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人D. 一个地名答案:C二、填空题1.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______文,通过______来表达对人才的重视。

答案:议论;马的比喻2.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饲养马的人不知道马能跑千里而只是单纯地饲养它三、简答题1. 简述“马说”中韩愈对“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理解。

答案:韩愈在“马说”中认为,只有伯乐这样的识才之人才能发现并培养千里马,即只有真正懂得人才价值的人才能识别并利用人才。

2. “马说”中韩愈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重视的?答案:韩愈通过比喻,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和利用人才的人,才能使人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四、论述题1. 论述“马说”对当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答案:在当代社会,韩愈的“马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需要被正确地识别、培养和使用。

社会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才得以发挥其潜力,同时也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物,能够发现并培养人才,使他们能够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思考题1. 你认为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千里马”和“伯乐”?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理解和社会现象进行回答。

)通过以上练习题及答案,考生可以对“马说”这篇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从中汲取对现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课 马说 课时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4)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课 马说 课时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4)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

”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

是以骥之为骤,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

修其在己,听其在人。

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

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

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选自《古文笔法百篇》)【注释】①骥:千里马。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故.虽有名马: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而犹待培.于生后也:④诚以德为性所固.有: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骥不称其力,称其德。

18.【甲】【乙】都将_________比作人才,【甲】文重点阐述了通过千里马的遭遇,告诉人们要_____________的道理。

【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19.【甲】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A.【甲】文托物寓意,写千里马鸣叫却不被人通晓它的意思,表现千里马难遇伯乐如同贤才难遇明主。

B.【甲】文结尾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嘲讽了“食马者”的无知。

C.【乙】文刘邦在洛阳南宫安置酒席,请列侯将领们对他与项羽功业成败的原因发表见解。

D.从【乙】文中看,刘邦认为项羽失天下是因为他妒忌怀疑贤能之人,加害有功之臣,独占所得利益。

马说陋室铭

马说陋室铭

《马说》练习题(一) [甲]《马说》[乙 ]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众人闻之,深信其语。

既至海中,⑤ 当如是捉,如是正。

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

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

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人而死。

注:①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

②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

③捉:驾驶。

④住:停止。

⑤唱言:高声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虽有千里之能()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善诵入海捉船方法()入海...方法我悉知之().2.翻译下列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

译文:(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

译文:(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3.“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4.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

5.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二)【甲】《马说》【乙】《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 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6.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7.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8.《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马说练习题目含答案

马说练习题目含答案

马说练习题目含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马说》练习题一、填空《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

作者是唐朝的,有文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

学过的诗歌《》。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⑶骈死于槽枥之间:⑷一食或尽粟一石: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⑹才美不外见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⑻策之不以其道:⑼食之不能尽其材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⑾执策而临之:⑿其真无马邪:⒀其真不知马也三、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6、本文的主旨是: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六、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七、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八、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九、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十、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

试举两例。

十一、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下联:二、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12、填空:(1)《马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着名__________家;被后人誉为“_________”之首(2)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 __________的手法,食马者喻指__________ ,千里马喻指__________,伯乐喻指 __________ ,抨击__________ 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之情,作者希望统治者__________13、用原文填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_______ _____通____ 含义:_____③其真无马邪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9.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10.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1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C、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D执策而临之临:靠近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既克,公问其故。

14、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1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17、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18、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

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

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19、《马说》的中心论点是:。

20、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2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2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2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24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25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2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27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28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29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30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31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2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3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4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5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

37.本文采用“_______”的写法。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______; “伯乐”指___________ ;“食马者”____________ 。

38.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39.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___________40.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42.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3.如果你是伯乐,你会怎样多发现人才,并人尽其才?44、如果你是“千里马”,没有伯乐,你怎么办?☆23* 马说(参考答案)45、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你也写个对联:,。

18.分别概括123的层次: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

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19.“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

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20.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2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一、1.piáncáolìsùxiànsìzhǐ2.①只是②并列而死喂牲口用的食器③可是3.①退之唐文学昌黎先生集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

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二、(一)5.①有时②它,代千里马③等同,一样6.①见现显露(或表现)②材才才能食饲喂③邪耶吗,表疑问7.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②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③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④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8.①shí吃②sì喂sì喂③shí吃④sì喂9.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

10.排比、引用、设问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11.其真不知马也。

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参考答案:1、①材cái:同“才”②石:dàn 十斗为一石;③见:xiàn 同“现”;④称:chēng 称号⑤邪:yé同“耶”;⑥祗:zhǐ同“只”;⑦骈:pián两马并驾,2、①或:有时②等:等同,一样③道:方法④安:怎么3、《昌黎先生集》唐文学家哲学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4、记叙议论说明一个道理5、其真不知马6、D 7、B8、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9、日行千里的良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

10、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11、①此、这②同“饲”,喂养③鞭打(驱使)④有时12、C13、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14、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人才; “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