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干预措施对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摘要: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发病率较高。
骨科术后DVT往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因此积极采取针对性方案进行护理干预,是预防骨科术后DVT、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本文就骨科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预防护理方案做一综述,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进展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主要是指患者深静脉内部血液非正常凝结,具体表现为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本病发病部位大多集中于下肢,常见于各科手术患者。
骨科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而DVT也是骨科术后需要充分重视的一种并发症。
骨科术后DVT早期发病隐匿,难以及时诊明,部分病例或形成肺栓塞,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延误治疗时机[1]。
所以,术后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有效的预防干预策略,是确保骨科手术患者顺利康复、预后改善的关键环节[2]。
本文结合骨科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骨科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探讨了骨科术后DVT的预防策略,并就骨科术后DVT护理进展做了如下综述,旨在为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提供必要参考,以降低DVT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1骨科术后DVT危险因素分析对于骨科手术患者而言,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较多,但主要包括如下三种:(1)静脉血流缓慢;(2)静脉壁损伤;(3)血液高凝状态。
这三点危险因素也被称之为Virchow三联征[3]。
符合上述三点中的任意一点都可能会诱发DVT,存在危险因素越多,则出现DVT的风险就越高。
诱发骨科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如下:1.1高龄在DVT形成的各类危险因素中,高龄通常被视为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表明,高龄人群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尤其是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已经被临床纳入下肢DVT的危险人群中[4]。
分析原因认为,高龄人群机体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静脉瘀滞几率升高,因此引起下肢DVT。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4 d测量双下肢周径, 以观察患肢肿胀消退情况及临床治
疗效果。治疗方案选用抗炎、 活血、 化瘀、 防止血小板聚集的
药物,O 4 1~1 d为一个疗程。 应用抗凝、 溶栓药物时同时观察 有无皮肤、 黏膜出血现象并定期监测凝血系列, 使其维持在
正常值的 15 . 倍。有 1 例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人手术治 5
延长住院时间, 而且也给其带来痛苦, 甚至会发生致命的肺
栓塞, 所以对 D T的防治尤显重要。本研究即对我科 20 V 04
止血带以及术中下肢牵拉而引起。 有些手术方式使肢体屈曲
和内收位可引起下肢静脉受压变形, 这些机械因素可引起血
年8 月至 20 年 4 08 月收治的 3 2例骨科术后发生 D T病人 V 进行分析总结,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预防水平。
2 讨 论
对症处置。在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华法令等抗凝治疗时, 应密
切观察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 紫癜、 血尿、 血便及咳血
等, 同时检测血凝系列。 本组有 2 例患者用药后第 7 第 1 天、 0 天发现腹部、 下肢皮肤有少量出血点, 1例出现呕血, 为咖啡
色, 报告医师后及时停药并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患侧肢体 避免做剧烈活动或按摩, 行踝关节的轻微背屈活动。禁止做 使腹内压增高的活动。保持大便通畅, 加强巡视病房。 223 患肢的观察 定期测量患肢周径的变化, .. 同健侧肢 体比较并做好记录。严密观察患肢末梢循环 , 如肢体远端动
J u n l fP atc l to adc 1 1 , . 2 De . 0 8 o r a r cia h p e isVo . 4 No 1 , c 2 0 o Or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因素及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
2012年第17期愈的慢性广泛耐药传染源危害十分严重。
如何协助医生提高对耐药肺结核的有效治疗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以上实验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可很好地使其遵循医嘱、配合治疗。
另外,护理干预治疗组对治疗的显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故而,护理干预治疗为耐药肺结核的有效化疗提供了重要保证。
不规律用药及过早停药则为耐药肺结核的治疗带来更多的障碍,因此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此时护理干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4结论控制结核病传播途径主要说消灭传染源,加强全程用药督导综合管理干预。
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是治愈耐多药结核病的关键,因此,因人、因病、因时、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直接影响着病情转归。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压力大,需要医护、家属、朋友及同事等社会多方面的共同支持。
护理干预观察,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知识讲解,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知识,提高了患者主观能动性,主动按时服药与正确的服药方法,能正确掌握消毒隔离措施,对科学规律生活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自我观察疾病知识掌握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进一步证实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早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使患者遵医行为实现了认知-态度-行为转变,从医依从性显著提高患者能全程配合医嘱治疗达到治愈的目的,减少耐多药肺结核病发生与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杜玉华,苏茹钊,周惠贤,等.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转归情况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2,36(1)19-22.[2]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3]孙玉兰,史公权,孙云霞,等.肺结核病人个性心理特征调查分析[J].中国中国防痨杂志,1994,16(1):37.[4]赵东升.加强防痨宣教,推动结核病的控制工作[J].中国防痨杂志,1998,10(2):95~96.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7-0173-02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蔡苗*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
创伤骨科患者防治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创伤骨科患者防治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摘要:深静脉血栓指的是深静脉中血液非正常凝结所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可在身体各部位静脉中出现,常见于下肢静脉。
血栓栓子脱落还会诱发肺动脉栓塞,二者并称为静脉栓塞症。
本文对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防治进行综述。
关键词:创伤骨科;深静脉血栓;防治在创伤骨科患者中,深静脉血栓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引发肺动脉栓塞,还会出现血栓后综合征,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造成死亡。
由于创伤骨科伤情包括很多种,因此可能是多种因素引发深静脉血栓,对于此临床中需要做好防治工作[1]。
1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①静脉血流滞缓。
由于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所以下肢肌肉相对松弛,使得血流滞缓,术中麻醉引起周围静脉扩张,减缓静脉血流速度,麻醉作用使得下肢肌内收缩功能失去,完全麻痹,术后缺乏活动,进而导致深静脉血栓。
②血液高凝状态。
创伤骨科手术会增加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力,术后纤维蛋白酶、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水平提高,减少纤维蛋白溶解[2]。
③静脉壁损伤。
撕裂伤、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骨折碎片创伤等均可能导致静脉血栓。
这些形成因素通常会通常在创伤患者中存在,特别是骨折患者,均可能会出现静脉血管壁破裂,最终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形成深静脉血栓。
2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①多发性创伤。
据相关报道指出,多发性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47%,下肢创伤或骨盆创伤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6%。
②髋部骨折、股骨骨折以及骨盆骨折。
髋部骨折、股骨骨折以及骨盆骨折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胫骨骨折患者在接受牵引手术或石膏固定之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也明显增加[3]。
③骨科大手术。
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概率相对较高,对于骨科大手术患者来说,若未给予抗凝治疗,则术后2周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40-60%,若给予抗凝治疗,则术后3个月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1.3-10%。
④制动。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静脉内 皮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 风险。
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血液高凝 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疾病和药物
某些疾病和药物可能导致血液高 凝状态,如恶性肿瘤、炎症性疾 病和激素类药物。
02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机械性预防护理
弹力袜
通过施加外部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 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和疼痛。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 护理措施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 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 • 术后护理与观察 • 总结与展望
01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血流缓慢
01
02
03
长时间卧床休息
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 休息,导致下肢肌肉松弛 ,血流速度减慢。
制动
骨科手术后,为了减轻疼 痛和防止骨折移位,患者 需要制动,这也会减慢下 肢血流速度。
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麻醉和药物 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循环系 统,导致血流缓慢。
静脉内皮损伤
手术创伤
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和 操作可能会损伤静脉内皮 ,导致血栓形成。
静脉注射
术后为了治疗和镇痛,患 者可能需要接受静脉注射 ,这可能会对静脉内皮造 成损伤。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能够减轻患者在医疗费用方面的负担,降低 治疗成本。
分析现有护理措施的不足与局限
缺乏个性化护理方案
01
现有的护理措施往往缺乏个性化,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特殊需
求,影响护理效果。
护理人员培训不足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作者:管小军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
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病例资料,研究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治疗措施。
结果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术后的功能锻炼,患者有基础性的心血管病和其他内科疾病,术后用药不及时。
所有患者经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及时的用药、加强功能锻炼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出现。
结论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性治疗措施,积极进行用药与功能锻炼,是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关键词】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8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15-01骨科住院病人中,深静脉血栓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发病年龄主要为老年人。
深静脉血栓发生栓塞后,会有严重的并发症,有可能引起猝死,治疗处理困难,所以必须要进行该病的及时预防,并且需要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
本文以我院骨科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为对象,对该病的临床治疗与预防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分析本院骨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60例,女4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5周岁。
60例合并高血压,20例合并糖尿病。
12方法综合评估患者的骨折和其他基础病变,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施,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包括抗基础疾病控制、功能锻炼、抗凝药物的使用等。
患者有症状时,医护人员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及时用尿激酶或链激酶进行溶栓,按一天2次的频率进行持续的静脉滴注,并观察患者的症状。
将低分子肝素通过静脉泵持续泵入。
并对患者进行症状的密切观察。
2结果所有患者进行及时的护理预防和治疗后,没有并发肺栓塞、心肌梗死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所有的患者均正常恢复,所有患者静脉血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无一例死亡,均治愈出院。
预防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论文
预防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有目的预防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对干预组骨科术后患者采取积极、系统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重点强调预防,通过综合评估骨科术后患者,确定高危人群,预见性的从患者的饮食、体位、功能锻炼、药物应用等多方面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dvt发病率比较,干预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积极、系统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骨科术后患者dvt 的发病率。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45-0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
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尤其对于高龄患者,可导致患者下肢发生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我科收治骨科手术患者120 例,男性72 例,女性48 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68岁,住院7-22天,平均16-17天。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8 例,股骨头置换术24 例,动力髋术20 例,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切开钢板内固定术各26例、32例。
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 例,干预组60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 护理干预的方法1.2.1 对相关知识的宣教dvt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认识不足和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而导致的。
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dvt知识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
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为何骨科术后患者易并发dvt使其对本病有足够的重视,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为后继开展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打好基础。
1.2.2 确定高危人群对骨科术后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将高龄、肥胖、激素替代治疗、糖尿病、吸烟、心功能不全、既往有静脉血栓史,手术为骨科的大手术、创伤严重、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极高危的重点预防对象。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现 代护 理
CARN0LE E墨固叠 H E lT T T—誓U l OGEA— M ■ N l CR N F M A
骨 科 手 术 后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的 护 理 干 预
蒋 玲 ( 永煤 集 团总 医 院骨 一 科 河 南永 城 4 60 ) 7 6 0
【 要 】目的 观察 骨科 手 术 后深静 脉 血栓 形 成 的护理 干 预措 施 , 骨科 临床 应 用 的护理 效 果 。 法 对6 例患 者进行 手 术 前后 循 摘 在 方 8 证 护理 , 给予 心理 护理 , 食干 预活 动 , 饮 预防深 静脉 血栓 的 形成 。 结果 经精 心护理 后 , 8 6 例患 者住 院期 间无深静 脉血栓 形 成 。 结论 科
手术 对 局 部 血 管造 成 损 伤 , 中 气压 止 血 带 应 用 , 中肢 体 的 术 术 过 度 牵 拉 , 节 的过 度 曲 屈 , 折 本 身 创伤 对静 脉 血 管 的 损 伤 , 关 骨 患 肢 肿 胀 静 脉 受 压 所 致 血 管 内 膜损 伤 , 静 脉 穿刺 、 管 , 大隐 静 股 置 或 脉 切 开 , 肢 静脉 输 液 及 输 入 刺 激 性 溶 液 。 七 叶皂 苷 钠 、 下 如 甘露 醇 等 , 保护好血管 , 止液体外渗 。 应 防
学的 围手术 期 护理干 预 , 高 了病人 术 后的 生活 质量 , 提 缩短 了住 院 时 间, 得 了良好 的社会 效益 。 取
【 键 词 】骨科 手 术 深 静脉 血 栓 护 理干 预 关 【 图 分 类 号 】R 7 . 中 4 7 3 3 【 献 标 识 码 lA 文
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 早 期 机 械 及 药 物 护理 . 对 照
组单纯采用常规基础护理。
1 . 2 . 1 基础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 对卧床期 间生 活无法 自理的患者
应加 强基础护理 , 骨 科 手 术 后 患 者 返 回病 房 护 理 人 员 应 协 助 患
采用 S P S S I 3 .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学处理 , 计数资料采 用
x 检验 。
2 结 果
每天 3 — 4次进行扩胸 、 咳嗽排痰 、 深呼吸 、 吹气球等肺功能锻炼 , 达到增加胸腔负压 , 清除积痰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 生。每 1 3 定时
果 。 结 果 护 理干预组输入 白蛋 白 、 术后早期 功能锻炼 、 便秘及 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 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 于降低骨科患者下肢 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 提高骨科 手术预后有较好的效果。 [ 关键词】 骨科 ;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护理 干预 [ 中图分 类号】R 4 7 3 . 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0 3 ( c ) 一 0 1 3 4 一 O 2
口囫
2 0 1 3 N O . 9 … m …
现代护理
骨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李俊 荣 河南焦作 市人 民医院骨科 , 河南焦作 4 5 4 0 0 2
【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骨科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D V T ) 的早期护理 干预效果 。 方法 将 2 0 0 9年 3月一2 0 1 1 年 3月 期间在本 院骨科住 院的 1 2 0例患者 随机分为护理 干预组 ( 6 0例 ) 和对照组 ( 6 O例 ) , 观察两组患者 D V T的早期护理干预效
骨科大型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论文
骨科大型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24-01深静脉栓塞(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大型手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好发于盆腔与下肢深静脉。
手术或创伤造成的静脉血管内膜损伤、血液处高凝状态并瘀滞是dvt的三大致病因素[1]。
dvt可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或致残,栓子脱落可引发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pte是患者术后重要的猝死原因。
笔者就从事骨科护理工作的经历谈一下大型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经验。
1 临床资料资料来自我院骨外科2010-2011年收治的行大型骨科手术患者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27-62岁,平均45.6±5.2岁。
其中,行髋部周围骨折18例,股骨颈或股骨干骨折11例,腰椎骨折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4例。
39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3例。
所有患者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术前12h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 mg/kg,术后皮下注射4000u/次低分子肝素维持,bid,连用7d,降低血液黏稠度;术后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预防下肢dvt形成。
2 护理干预2.1 dvt风险评估:术后责任护士须特别关注年龄较大、完成手术48h内的患者。
约50%的dvt发生于术后1d内,30%发生于术后48h[3]。
期间,严密观察患者下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重点观察患肢的肿胀程度、肤色、皮温、浅静脉充盈情况;术后每4h用皮尺测量下肢周径,并与健侧或行双下肢周径比较;若患者患肢或双下肢周径明显增大,主诉下肢胀痛加剧,皮温升高、肤色绀红,则应高度警惕下肢dvt的发生,立即行多普勒超声检查。
同时,术后2d,须关注血浆中血栓敏感标记物d-二聚体浓度变化,若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术前,则应关注迟发型dvt的发生[4]。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预见性护理是一种以预见为基础的护理方法,通常应用于高风险患者或需要特殊关注的患者。
它旨在通过提前识别和解决患者面临的潜在问题,预防和减少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在骨科护理中,预见性护理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骨科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出血等。
预见性护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帮助护士识别患者的潜在问题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护士应及早评估和识别患者的潜在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很多人由于手术创伤和术后康复需要长时间卧床不起。
这会导致患者贫血、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护士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疾病史等,并考虑到手术类型、术后饮食等因素。
护士应当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行床旁体操、按摩、翻身等,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恢复,并及时实施抗凝治疗、应用护士预防感染等措施,最小化患者的风险因素和并发症。
2.护士应提供周到的关怀和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患者疼痛、焦虑等问题的发生。
疼痛和焦虑等是骨科手术患者面临的常见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增加患者的压力和不适感,并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
护士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提供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比如合理应用药物、物理疗法等,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此外,护士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使患者更坚定地面对病情。
3.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快速响应患者的需求。
由于骨科手术患者的身体状况比较复杂,护士要时刻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特别是手术后的变化。
护士要做到随时检查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同时,护士还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需求,关注患者的感受和体验,并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要求。
总之,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护士要了解骨科手术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时识别患者的潜在风险因素,提供周到的关怀和治疗措施,并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尽最大努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现状
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现状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
DVT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破损及血液高凝状态,骨科患者术后DVT发生率较高,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使血液处于相对滞缓状态,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如果一旦发生,可导致下肢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
通过针对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患者所处病程的不同阶段: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后,从心理、饮食、体位、肢体功能锻炼、辅助器械及药物的使用等等多个方面,给予必要的积极地护理干预,完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DVT的发生,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早日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
DVT在骨科术后患者的发病率约为40~70%[2],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并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lolism,PE)是DVT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对骨科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降低DVT发生的风险,是近年来研究和探讨的热点。
1相关因素1.1主要原因早在19世纪Virchow率先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近年来,大量临床与实验观察显示:上述三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单一因素往往都不足以致病,必须是各种因素的组合,尤其是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才可能引起血栓形成[3]。
1.1.1静脉血流滞缓血液流速缓慢或产生涡流时,血小板会沉积粘附在血管内膜上,当激活的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在局部达到了凝血所必需的浓度时,便导致血栓的形成。
骨科手术患者导致血流缓的因素包括[4]:①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②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使血流缓慢;③手术时间长,止血带应用,术中头高脚低体位,影响下肢血液回流速度;④术后下肢特定体位,早期肢体制动,同时伤口疼痛使下肢活动受限,患者长期卧床使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肌泵作用减弱,导致血流缓慢,静脉瘀滞。
骨科大手术中物理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骨科大手术中物理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疼痛、肿胀、甚至肺动脉栓塞等严重问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如何在骨科大手术中有效预防DVT的发生,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物理预防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瘀滞、减少血管内皮损伤等方式,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骨科大手术中物理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首先回顾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和危害,阐述物理预防在骨科大手术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目前常用的物理预防方法,包括机械性预防(如梯度压力袜、间歇性充气压迫装置等)和非机械性预防(如早期活动、水化治疗等)。
然后,我们将对近年来物理预防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分析不同物理预防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我们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进一步完善骨科大手术中物理预防DVT的策略,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深静脉血栓的物理预防方法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物理预防方法作为非药物性预防手段,在DVT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物理预防方法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为骨科大手术后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目前,常见的物理预防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性预防、运动性预防和物理因子治疗等。
机械性预防通过外部装置的应用,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液淤滞,从而降低DVT的发生风险。
常见的机械性预防装置有梯度压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足底静脉泵等。
这些装置通过施加不同压力,模拟人体行走时的肌肉收缩作用,促进血液流动。
运动性预防则强调通过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肌肉收缩和血液循环。
早期下床活动、床上主动和被动运动等,都有助于预防DVT的发生。
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防治与护理研究进展
,
但其 具有可预防性 , 可通过各种预 防措施 来消除 或
2 . 2 血 流滞缓 骨科患者骨折后 由于手术 、 麻 醉和镇 静、 肌松 药物 的应 用 , 使 肌 肉暂 时丧失 了“ 肌泵 ” 的收
・
7 0 ・
S h a n g h a i Nu r s i n g, S e p t e mb e r . 2 01 4, Vo 1 .1 4,No . 5
其 中骨盆骨折和胫骨骨折 和股 骨骨折 的发病率分别 为
管的挫伤 、 撕裂 甚至离断。② 手术 : 手术本身也是 一种 创伤, 手 术中 由于骨折 复位 , 软组织 的牵拉 , 以及伤 口
过 长时间的暴露 均有 可能损伤 血管 。人工关节 置换 术
6 1 %、 7 7 %和 8 0 % 。防治不 当可 能发生 严重 的并 发 症, 如肢体坏死和肺栓塞 , 甚至猝死 。下肢静 脉血栓形
对性地制定预 防措施 以减少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 脉
血栓 的发生 。现将骨科深静脉 血栓述
文献 报道 , 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主要 有 3大类 , 包
括血液的高凝状 态 、 静 脉血流的淤滞 和静脉 壁的损伤 。 任何可以导致静脉血 液淤滞 、 静脉 内皮损 伤和血 液高 凝 状态的因素 , 都可以使 D V T的发生危险性增高。 2 . 1 血 管内膜损伤 对 于骨科患者 , 有很多 因素可导 致 血管内膜的损 伤 : ①创伤 : 骨科患 者多数 因车祸 、 重
一
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 , 术 中止血带 的使用 , 下 肢过 度旋 转 和牵 引以及骨水泥聚合产热 的损伤都使邻 近血 管受 到间接损 伤的概 率增加 。术 中大量输血 , 使血小 板 数量增加 , 聚集性增强 , 血浆纤维蛋 白原 和凝血 酶含量 也 显著增 加 , 致 使血液呈高凝 状态。③药物 : 骨科 创伤 患 者受伤后大多数软组 织肿 胀 , 需 甘露醇 和七 叶皂 甙
优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作用
[ 4 】 宋桂 芳. 优质 护理 对 围手 术期病人 焦虑 的影响Ⅱ 】 . 齐鲁 医 学杂
志。 2 0 1 4 , 5 ( 0 3 ) : 6 4 - 6 5 .
f 1 1 张 家俊, 李守民, 李茂林, 熊元 莎. 无再植条件 断指 保 留指骨肌腱 管型皮瓣再造手指Ⅱ ] . 创伤外科杂志, 2 0 1 3 , 3 ( 0 2 ) : 1 4 — 1 5 .
1 . 2 方 法 将 这1 0 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每组包括5 O 例, 分为对照组和 分 析组 。两组患者采用同种手术方式 和药物治疗 , 但 是对 照组采
例发生深静脉血栓 , 其 比重 为4 8 %, 远远高于分 析组 的1 6 %; 对照 组肺栓塞发生 例数 为l 2 例, 比重为2 4 %, 较分析组 的2 例( 4 %) 而言 比较高 。尤为重要 的是对照组 患者的满意度 只有5 0 %, 分析组患 者对护理工作 的满意度高达 1 0 0 %, 由此可见 , 优质护理 干预对骨 科术后下肢深 静脉 血栓 的预 防作用 比较显著。
优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 防作用
易春艳
(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骨科,湖北 宜 昌 4 4 3 0 0 1 )
【 摘 要 】 目的 分析 与观察优 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 深静脉血栓预防作用。方法 根据 随机性抽样原 则, 选取在2 0 1 3 年O 5 月0 1 日 一
0 1 4 年0 5 月0 1 日 入住我 院骨科部 门进 行手术的患者 1 0 0 例作为本次临床 实验研 究的探 析对象 , 分析 与观察这1 0 0 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 资料 。 将/  ̄ _ 1 0 0 例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每组 包括5 O 例, 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 两组 患者采用 同种手术方式和药物治疗 , 但是对照组采用比 较 常规 的护理干预方式, 而分析组采 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然后综合统计与分析 两组 患者骨科术后 下肢 深静脉血栓 的发 生概 率, 探析 预 防作 用。结果 优质护理干预 对骨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的预 防作 用明显 高于对照组的传统护理 方式 , 分析组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远 远低 于对照组 患者, 患者的满意度相对较 高。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 方式是一种值得 广泛运 用于推广 的 临床 医疗方式 , 对骨科术后下肢深 静脉 血栓有 着重要作用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8月期间接收的骨科创伤患者106例作为实验对象,并采用等量电脑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两组的临床整体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有效抢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疼痛程度、焦虑分值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骨科创伤患者进行临床干预疗效确切,可以切实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有效抢救时间,降低疼痛程度、焦虑分值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和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关键词:骨科创伤;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价值骨科创伤属于一种社会公害性疾病,不管是因为哪种因素导致的创伤,医院都需要构建出一个完善、有效的急救系统。
随着高空作业和交通事业的持续迅速发展,促使骨科创伤疾病的发生率也在持续增加。
对于此疾病,临床中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从而影响其睡眠、休息和伤口愈合效果[1]。
遭受创伤后的几分钟至两小时内是病患死亡的高峰期,也是救治骨创伤患者的重要阶段,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开展快速有效的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预见性护理程序属于一种先预防后治疗的护理形式,其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开展系统性分析,以此可以制定出具备合理性、高效性的应对措施,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救治[2]。
本次实验主要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53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观察其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整体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一般资料和实验方法1.1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8月期间接收的骨科创伤患者106例作为实验对象,并采用等量电脑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所有患者都和临床上的中重度骨科创伤诊断标准相符。
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的防范与干预
.
预防措施
基本预防措施 物理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措施
.
药物预防方法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LMWH)
维生素 K 拮抗剂 华法林 Xa因子抑制剂 间接 磺达肝癸钠
直接 利伐沙班
.
普通肝素 治疗窗窄
需监测APTT并调整剂量 需监测血小板计数 可能会造成(HIT) 长期应用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
.
基本概念
.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好发部位为下肢,常见于全髋、全膝术后 DVT是肺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 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部位可分为远端和近端DVT,
位于腘静脉内或以上部位的血栓称为下肢近端深静 脉血栓
.
DVT的常见位置
•下腔静脉 •髂静脉 •股深静脉 •股总和股浅静脉 •腘静脉 •胫腓干静脉
.
低分子肝素(LMWH)
➢ 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皮下注射 ➢ 严重出血并发症少 较安全 ➢ 一般无需常规监测
.
维生素K拮抗剂
华法林 价廉 用于DVT的长期预防
缺点
治疗窗窄 个体差异大 需常规监测INR(2.0~2.5) >3.0增加出血风险 易受药物及食物影响(水合氯醛、阿司匹林↑
VitK、口服避孕药、雌激素↓ 芹菜、菠萝↑ 人参、 绿茶↓)
➢ 权衡预防和出血的利弊决定开始用药时间 ➢ THR比TKR所需的抗凝时限更长 ➢ 推荐药物预防最少10天 可延长至11~35
天
.
护理意义
护理人员负着重要任务
✓ 需要掌握DVT的发生机理及高危因素 ✓ 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 ✓ 并掌握预防方法 ✓ 监督指导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 ✓ 准确及时发现DVT的临床症状并进行处理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_1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2-30T07:36:57.45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7期作者:周雪琪吴娟陆扬清[导读] 目的:预见性护理是指为骨科病人本身和外在风险因素所进行的特殊护理周雪琪吴娟陆扬清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 214400摘要:目的:预见性护理是指为骨科病人本身和外在风险因素所进行的特殊护理,分析研究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骨科病人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从2021年3月起选出符合并愿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直到2022年3月共寻到120名骨科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化的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是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研究方向预见性护理的实验组,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分析结果后得出,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比较高比率达到百分之31.7,而实验组就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其只有百分之10;护理满意度方面也是实验组的护理更受欢迎。
结论:在骨科护理中,预见性护理要比传统护理好得多,护理质量也要比对照组高,同时在减少并发症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预见性护理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考虑的一种护理方式,它提前预判可能会发生的意外从而及时避免,为病人减轻痛苦,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非常值得在骨科护理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护理;并发症;满意度;应用;效果引言骨科病人因剧烈的痛苦和机体功能受限,影响到其心理健康,增加压力性损伤、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更高的护理水平。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方法,通过对病人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的预测,从而达到有预见性、针对性并可以提高病人的预后地护理方式。
临床上对骨科病人的护理多采用从住院至出院全程预见性护理,以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主要目标。
本文对近几年在骨科外科中运用的预见性护理方法作了简要的归纳。
1研究对象和护理方法1.1研究对象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一年的时间内,我们选取了120名骨科外伤病人,并以电脑随机化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人数为均分组名是对照和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生国塞厦医型垫!Q生!!旦筮≥!鲞筮垫翘g堕塑矍』螋塑!堕型!型丛鲤i堕堡Q丝:!Q!垒,!坐:!!:堕!:丝重,术中已切开硬膜减压者;②术前有颞肌萎缩变薄,分离可造成颞肌进一步损伤或估计术中不易与脑表“新生硬膜”分离者;③术前无局灶性减压窗积液或癫痫者;④减压窗脑供血考虑有赖于颞肌血供者。
颅骨修补术并发症主要有皮下积液、顽固性疼痛、感染、颅内血肿、癫痫、修补材料固定松动、外露、内陷等。
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严格器械消毒、无菌操作。
术前帽状腱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很重要,使皮瓣易于分离,大大减少了硬脑膜破损的可能性,同时也可减少出血。
术中严密止血,避免损伤硬膜及蛛网膜,分离皮瓣时应注意尽量不要分破硬脑膜或脑表面的纤维组织,一旦有脑脊液外渗必须修补破口,否则可能并发顽固性皮下积液。
术中悬吊硬膜于修补材料上可有效减少皮下积液和继发硬膜外血肿的町能性,皮瓣下留置引流管24h”1以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
术后切口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可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
少量皮下积液可自行吸收,积液过多时,可在严格消毒下反复多次抽吸,切开加压包:{:L e p可痊愈。
综上所述,对颅骨缺损患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合理选择颅骨修补材料,把握好手术时机,运用合理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疗效,并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1]孙双华,杨东斌.外伤后颅骨缺损时机的选择[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4):309-310.[2]M or ei r a—C onzal ez A,J aeks o I T,M iya w a k i T,e t a1.C l i ni ca l out com ei n cr ani vp l as t y:cr i t i ca l r eri e w i n l ong—t er m f oll ow—up[J].J C ra ni o-f ad Sur g,2003,14(2):144.153.[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7"/-378.[4]赵继宗.微创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I J_t Z出版社,2005:324-329.[5]徐纲,邢国杰.人工颅骨修补颅骨缺损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J].福建医药,2000,22(3):58.(收稿日期:2010—09—03)(本文编辑:牛蓁)预见性干预措施对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柴翠萍王兰芝【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干预措施对创伤骨科患者合并深静脉血栓(D V T)的影响。
方法对观察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D一二聚体值及血清纤维蛋白原(FI B)测定预见性筛选出可疑D V T患者,经多普勒超声和(或)静脉造影确诊。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预见性检测D一二聚体和FI B对D V T的敏感性接近(72.4%,67.2%)。
确诊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对具有D V T临床体征患者的初筛过程中,预见性地行血清D一二聚体和FI B两项检查,如其中一项升高,应考虑D V T的可能,安排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积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预见性;干预措施;骨折;创伤;深静脉血栓骨折与创伤是骨科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dee p vei n t hr om bos i s,D V T)最常见的重要因素之一。
D V T患者如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将导致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更为严重的是其静脉血栓可部分脱落,随血液回流到心脏,继而栓塞肺动脉,引发高致死性疾病一肺栓塞(pul m onar y em bol i s m,PE)。
创伤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其D V T发病率明显升高。
普通人群中D V T的发病率约为0.1%…,而G eer l s等旧。
的研究表明,将近50%的创伤患者发生D vT,约22%一29%的D V T患者可能并发致命性肺栓塞。
胡海澜等¨’的研究表明,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度与其血清D一二聚体(D—di m er)值和纤维蛋白原(f i br i nogen,F I B)值呈正相关。
因此,创伤骨科患者作为D V r r的高危人群,我们运用循证思维方式.及早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I一般资料.'2006年至2008年我院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治疗创伤骨科患者830例,其中发生D V T患者117例,为对D O I:10.3760/enuL j.i s sn.1674—4756.2010.23.024作者单位:462300漾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照组;2008年至2009年于我院骨科治疗的创伤患者859例为观察组,其中男538例,女321例,年龄19—87岁,平均59.2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入选标准:①有明确的创伤病史.病程在7d以内。
②有明确的骨折阳性体征,经x线、C T或M R I证实。
③可疑D V T者。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异常情况:D V T临床体征(患肢肿胀、H om an’s征阳性);血浆D一二聚体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
1.3病例排除标准:①既往有静脉血栓病史;②患有脑血管病或外周血管病;③有凝血功能障碍。
1.4预见性研究步骤:①于入院次日晨空腹抽血检测血清D一二聚体值,D一二聚体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
行纤维蛋白原测定,FI B检测采用凝固法。
②可疑D V T者均经多普勒超声和(或)静脉造影检查,以诊断或排除D V T。
③对确诊者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1.5综合干预措施:1.5.I在患者肢体出现肿胀的急性期要严格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患肢抬高,局部禁止按摩、禁止冷热湿敷,每2—4天测量双侧肢体周径,以观察患肢肿胀消退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方案选用抗炎、活血、化瘀、防止血小板聚集的药物.10—14d 为1个疗程。
应用抗凝、溶栓药物时同时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现象并定期监测凝血系列,使其维持在正常值的1.5倍。
防止发生急性肺栓塞。
1.5.2心理护理:护士应耐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好病情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后果,向其讲解早期床上活动的重要性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其消除思想顾虑。
同时,取得其家属配合,给患者以心理支持。
1.5.3病情观察:加强对患者观察,如发现患者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华法令等抗凝治疗时,应密切观察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紫癜、血尿、血便及咳血等,同时检测血凝系列。
本组有2例患者用药后第7、10天发现腹部、下肢皮肤有少量出血点,l例出现呕血,为咖啡色,报告医师后及时停药并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患侧肢体避免做剧烈活动或按摩,行关节的轻微背屈活动。
禁止做使腹内压增高的活动。
保持大便通畅。
加强巡视病房。
1.5.4患肢的观察:定期测鼍患肢周径的变化,同健侧肢体比较并做好记录。
严密观察患肢末梢循环,如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及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对有石膏、夹板固定的患者搬动时,应避免移位而影响固定效果。
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 SSl l.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两样本率的t检验。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观察组的创伤患者859例,其中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患者共278例(32.3%).经多普勒超声和(或)静脉造影确诊D V T患者共58例(占入选患者的20.8%)。
其中42例(72.4%)患者D一二聚体高于正常值(500斗g/L),39例(67.2%)患者FI B高于正常值(4s/L)。
58例D V T患者中,16例(26.8%)血清D一二聚体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在此16例患者中,14例(87.5%)伴发FI B升高,其FI B平均值为5.17g/L。
本组58例患者中,有54例经1个疗程,3例经2个疗程治疗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患肢肿胀消退,双侧肢体周径差<l cm,皮肤温度、颜色对称。
1例因个人原因放弃治疗。
经上述治疗患者4—8d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58例无一例发生肺栓塞。
2.2两组患者合并深静脉血栓栓塞(D V T)及肺栓塞(PE)情况比较:见表1。
裹l两组患者合并D V T、PE情况比较[例(%)]3讨论3.1D V T及继发的PE是在创伤患者中常见的高危性疾病。
D V T所引发的肺栓塞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预防干预、尽早发现、及时治疗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
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在重大创伤患者中,D V T的发生率为48.7%,55PE的发生率为8.7%忙’,而一般人群中的D V T的发生率则为0.1%…。
因此,对创伤患者D V T的预见性干预有着重大的I临床意义。
3.2D一二聚体是一个特异性纤溶过程标记物,目前国内外对D V T的初步筛选中。
多使用血清D一二聚体作为首选的筛选指标。
FIB主要由肝脏合成,是参与凝血的因子之一,其血清浓度升高常见于高凝状态、大手术后、休克、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胡海澜等"3的研究表明,骨折术后患者D V T的危险度与D一二聚体值和FI B值均呈正相关。
在本研究中,有39例D V T确诊的患者FI B值升高,FI B值对于D V T的敏感性为67.2%,与D一二聚体对于D V T的敏感性(72.4%)相近,显示在创伤合并D V T患者中,FI B值升高对于D V T诊断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此外尤其令人注意的是,在16例D一二聚体检测正常但确诊的患者中,有14例(87.5%)伴发F I B升高,提示如在临床根据D一二聚体和(或)FI B值升高来初步排除D V T,可减少对D V T的漏诊率。
3.3国内骨科尚未广泛开展D V T预防,其原冈有:①认为D V T发生率低。
而未加以莺视。
②担心应用抗栓药物引起出血等不良反应。
③认为预防性抗柃治疗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却很少考虑发生D V T、PE所需要较高的额外费用。
④对D V T、PE所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
骨科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骨科患者D V T的高危性,积极的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诊断和治疗静脉血栓。
3.4预防:从文献统计结果看D V T发病率逐年上升,这可能与对该病的认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有关,为减少D V T的发病率,应积极预防。
首先,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进行功能锻炼,固定关节者进行肌肉等长收缩锻炼,未固定关节者进行主动及被动活动,尽量减少卧床时间。
避免在下肢输液。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手术后或创伤后应避免膝下垫枕、过度曲髋,下肢弹力绷带包扎或穿弹力袜等均可以防止D V T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