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热现象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热现象

八年级物理热现象
2、温度计是干什么的? 3、温度计的制造原理是什么? 4、温度计上的C表示什么?如何读? 5、0ºC和100ºC是如何规定的?
温度计 A组
1.温度是表示 物体__冷_热__程_度 的物理量,常 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_热__胀_冷__缩 的性质来测 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的是 __摄__氏__温度,它把 冰_水_混__合_物_ 的温度规定为 0℃,把__沸_水___的温度规定为 100℃.

;/ 皇冠体论坛 ;
来.柏少君嘴角抽抽,关键是为嘛搞成这样?“要不...我叫陆易来看看?亭飞呢?”她不是神医吗?陆羽疲惫地摇摇头,“她睡了.不麻烦易哥,我们没事,只是好久没睡过觉,这几天有事没事别找我...”送走少君,检查一遍猫狗是否健康.当她看见自助喂食机没粮食了赶紧重新装满,一脸歉 意地摸摸活蹦乱跳の几只,然后回房吹头发.精神不济,脑子不好使,吹着吹着她就这么趴在床边睡着了.她无暇多想,柏少君却一不小心想起以前听到の一个流言.两位姑娘平时同出同归,今天同是那么累,再想想往日她俩形影不离の粘乎劲,呃...他抱着两只小狗回到自家二楼客厅,外边天寒 地冻,室内温暖如春,众人正在喝酒聊天.“怎么,出去遛狗回来愁眉苦脸の,”德力见他神情纠结,立马幸灾乐灾地猜测,“收听丢了?”不理他の调侃,柏少君十分艰难地说出自己の疑问,“哎,你们说,陆陆和亭飞会不会是...les?”会吗会吗?会是女同吗?空气突然静止几秒,随即室内噗 声齐喷...这个冬天是真の冷.第二天早上九点多,婷玉比陆羽起得早,拉开窗帘,窗外一片雪白.下雪了,想必村子也封了.搬回来后,由于要做の事情太多,貌似家里只剩一点白米,没有别の存粮,不知道休闲居开不开.婷玉思考片刻,没有吵醒陆羽,兀自穿上衣服披上厚厚の一件斗篷,领着小福 小禄出门进山碰碰运气.在休闲居点两个人の外卖还行,给小福它们加餐老贵了,得省着点.

第四章 热现象 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

第四章 热现象 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二)教具学生实验,三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

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注意事项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

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

第四章生物热力学要点

第四章生物热力学要点

测量体核温度的部位通常为直肠、口腔、食管、耳膜以 及尿流,但所得的值却各不相同,因而没有一处温度可 认为是真正的体核温度。
食管温度: 能间接量度从心脏泵出的动脉血血温。 肛温: 直肠热惯性大, 不适于进行变化较快的温度量度。 耳膜温度: 耳膜热惯性小,能反映温度变化最快。 环境温度为5~30℃时,人体活动时的体核温度只是代谢 率的函数, 环境温度高于30℃ ,因出现热应激,体核温度上升。
(c) 温度进一步提高到45℃便会造成蛋白变性及死亡。
(2) 体温下降,有可能完全阻止酶的活性。体温下降至 33℃以下,神经功能便会受到抑制且知觉会消失。 30℃以下则会引起调温系统失灵,若降至28℃,更会 引起心室纤颤甚至死亡。
4.3.1 体温
1. 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 : 人体躯干核心的温度。
Log241=2
Log242=4 Log243=6
Log220=4.322bit
1950s, 物理学家伽莫夫(George Gamov)根据信息论提 出三联核苷酸密码编码20种氨基酸的推测。
1960s, 三联核苷酸编码得到证实,并逐一被破译。
第三节
体温与体温的控制
人类生存环境温度: -30 ~ +40℃。人体中央体温: 37±2℃。 恒温性:是指机体得热和失热各因素千变万化情况下, 机体维持深部温度或体核温度 (即内环境温度) 在一较窄 范围内的能力。
等温等压过程,引用态函数吉布斯自由能, G=E+pV-TS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Q=E+W 及第二定律 dS≥dQ/T,
最大功原理: dG≤pdV-dW 若dV 0,dW ≤ - dG 意义:等温等压过程,系统对外做功≤吉布斯自由能减少 (dW为非膨胀功)

热现象

热现象

“热现象”一章中的几处教学障碍陕西镇巴中学刘邦兴现行初二物理教科书中的第四章《热现象》编进了“温度计”、“物态变化”及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由于本章内容的“超前”编排,致使教学中出现了几处不能顺利完成教学的障碍.一、“超前”数学知识造成的教学障碍在进行“熔化和凝固”、“观察水的沸腾”两小节的教学时,其中有通过海波的熔化、水的沸腾两个实验数据(温度和吸热时间的关系)作图象,从而较直观地建立“熔点”和“沸腾”概念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当把实验做完后,在引导学生用实验数据作图象时,却遇到了麻烦.学生对图象知识一无所知,他们既不会根据实验数据作图象,也不会观察分析图象,更谈不上根据图象理解和判断物理过程或物理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还未学过数学中的坐标系及图象知识.课后笔者向数学老师咨询方知,按数学教材的安排要在初三才学这部分内容.出于无奈,笔者只得专门用了一课时粗略地介绍有关坐标系图象的数学知识之后才勉强完成了教学任务.结果学生仍知之甚少,似懂非懂.在单元检测时涉及到图象的知识出错率最高.当然,在教材的边框里用小字排印了这样一段话:“‘图象’我们并不生疏.地理课本中常见的‘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就是图象.由于图象表示一个量(如温度)随另一个量(如时间)变化的情况,很直观、形象,所以各门科学都经常利用它.”由此可见,编者考虑到了学生数学知识的缺乏问题,但是他们把学生的实际水平估计得过高了,于是在教学中出现障碍.二、“超前”化学知识造成的教学障碍初中学生的感知、识记、思维特征仍习惯于从较熟悉的事物出发去认识新的事物,获取新的知识.众所周知,初中学生要在初三才能接触化学知识,所以初二学生知道的物质的种类很少,对各种物质的三态特性了解颇少.而本章教材中在讲解物质各种状态的变化时却列举了一系列的物质,有许多物质学生很陌生.如课文中提到了“灰铸铁、萘、甲苯、乙醚、氨、干冰”等,且还有少数物质学生连字也不认识,如“氦”.正因为学生对各种物质的陌生感,所以或多或少影响了学生对相关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因学生对物质的状态特征了解甚少,所以学生对许多物理现象混淆不清.学生认为烧开水时冒的“白气”,夏天冰棒周围冒的“白气”都是水蒸气.由于知识的局限,教师要纠正学生这样的错误认识显得无计可施.从教材的宗旨和教学时间出发显然也不可能去增加液体、气体的微观结构及宏观表象特征知识,所以后来只能强制性地告诉学生水蒸气是人眼看不见的,小水珠人眼才能看见.可随后在进行“升华和凝华”一节的教学时,当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学生看到紫色的碘蒸气后反问道:“既然水蒸气人眼看不见,那么碘蒸气同样是气体,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教师又不得不花时间来增补一些气体的颜色的知识.三、“超前”本学科相关知识造成的教学障碍本章第一小节“温度计”的内容中写道:“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这句话中没头没尾突然点出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使个个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的思维如坠五里烟云.编者的意图是要让学生知道温度计的原理,但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物体热胀冷缩的知识而实得其反.那么,不点温度计的原理以及要学生了解物体(固、液、气各态物体)热胀冷缩知识行不行呢?从教材的内容编排看,不但不行,而且应让学生理解透彻,否则学生就无法理解温度计的刻度是依据什么画出来的,温度计为什么有一定的量程范围,为什么在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等.另外,在本章的教材内容中一直贯穿着两个重要概念“吸热”和“放热”,同时渗透且用到重要的“热传递规律”,而这些知识也要到初三才学到,所以学生不知道热传递的条件以及吸、放热是什么物理过程.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文中设置的许多内容的理解,最终他们只能是一知半解.如在做海波的熔化实验时,学生看到用酒精灯给装水的烧杯加热,他们容易理解海波在吸热,但将酒精灯移走后为啥是放热过程学生就不那么明白了.又如,为什么要把温度计的液泡插在液体中央测液体温度才是正确的?为什么冬日清晨看到瓦棱上的霜要比地面厚?液体蒸发时都从什么地方吸热等问题都弄不太清楚.笔者对本章知识的教学实践结果是:尽管增加了教学时间,也力所能及地增补了内容,但其教学效果却是事倍功半,与预想的教学目标相差较远.当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笔者认为教材存在的上述“问题”也是因素之一.那么本章教材内容究竟应编排在整个初中教材的什么位置呢?应引起同仁们的观注.。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程(二)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程(二)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程(二)一、本讲主要内容: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一册第三章声现象第四章热现象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就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会发出声音,但这声音人耳不一定都能听得到.(2)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需要有介质来传播.介质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中不能传声.(3)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叫声速.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除此以外,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声速也是不相同的.(4)回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若遇到高大障碍物,会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人耳要能区分清楚原声与回声,其间隔时间必须在0.1秒以上.这就是说,人耳在听到原声的0.1秒以后才听到的回声是能区别清楚的,若在0.1秒以内,则不能区分原声与回声.回声有许多重要应用,例如可以用来测水的深度、测高大建筑物的距离.2.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越快,即频率越大,音调则越高,发声体振动的越慢,即频率越小,音调则越低.(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除此以外,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所决定的,它是声音的品质.我们根据不同的音色,能区分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或是其他什么声源发出的声音.3.温度和温标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跟温度有关的现象叫热现象.常用的温标有二种:(1)摄氏温标.单位:摄氏度. 符号:℃.在摄氏温标中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O度,(即0℃)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度,(即100℃).将0℃到100℃之间的长度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2)热力学温标(即绝对温标). 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热力学温标规定:以绝对零度为起点,即以-273℃为O K.以t表示摄氏温度,以T表示热力学温度,它们之间的关系是:T=t+273K.4.温度计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不能用它测量高于或低于它测量范围的温度.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定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测液体温度,则玻璃泡一定要浸没于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并且要等到温度计内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温度计玻璃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5.熔化与凝固(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它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完毕,全部变为液体,再继续吸热时温度才上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凝固成固体后,再继续放热时,温度才下降.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同一种晶体它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它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也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常见的物质中,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6.汽化和液化物质由液态变成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它的相反过程,即物质由气态变成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要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沸腾,这个温度叫做液体的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气体温度和压缩气体的体积.7.升华和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它的相反过程,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升华过程要不断吸热,凝华过程要不断放热.二、典型例题例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人体神经振动.( )(3)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最快.( )(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或小于340米/秒.( )分析与解答 (1)错.声音要靠介质来传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例如在真空中发声的物体,其发出的声音人们是听不到的.(2)错.人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传到人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3)错.查阅声音传播速度表可知,声音在固体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固体中慢些.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4)对.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仅与介质有关,还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加快;温度降低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慢,因此,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或小于340米/秒.例2 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他开始计时的时间将比实际的起跑时间晚多少?(设当时的气温是15℃)分析 当站在终点处的计时员听到起跑处传来的枪声时,则表明发令枪声已通过了从起点到终点这整整100米的路程,运动员在这段时间里也已跑过了一定的路程.但是由于计时员直到此时才开始计时,因此所记录的时间比实际跑步的时间少,这时间差,就是声音通过100米路程所用的时间.解 s =100米,15℃空气中声音的速度是v =340米/秒.t =v s =秒米米/340100=0.294米/秒 答:这样记录的时间比实际的起跑时间晚0.294秒.例3 在某一温度计的管子上刻有150格均匀的标度.在1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计的玻璃泡进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位置在40刻度处;当玻璃泡进入沸水中时,水银柱的位置在90刻度处.当水银柱上升到100刻度处时,应相当于多少摄氏度?相当于热力学温度多少度?分析与解答 摄氏温标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度,由此可见,题中所说的40刻度处就是0℃,90刻度处就是指100℃.从40到90有50等份,每1等份的实际温度是:50C 010o =2℃. 当水银柱上升到100刻度处时,2℃×60=120℃.由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式:T T =(120+273)k =393k. 即,该温度计100刻度处相当于120℃例4 如图1所示 是萘的熔化图象. (1)AB 段萘是____状态,处于_____ (2)BC 段萘是____状态,处于_____ 在这过程中,______热量,温度 (3)CD 段,萘是_____状态,它_____ 分析与解答 萘是晶体,它在AB 始达到80℃)开始熔化,在这阶段中,结束.这一阶段即用BC 表示;最后的CD 应填:(1)固态 吸热升温 (2) (3)液态 吸收 升高例5 当水壶里的水被烧开以后,在壶盖小孔上方一定高度可以看到“白气”,而紧靠小孔的地方却看不到.为什么?分析与解答 这个现象应以液化现象的特点去进行分析.“白气”是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凝结成的雾状小水珠。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热现象(三)人教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热现象(三)人教版知识精讲

初二物理第四章热现象(三)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章热现象(三)二. 重、难点1. 知道沸腾现象,理解沸点的物理意义。

2. 认识液化现象。

3. 认识升华现象,凝华现象。

4. 对液化、升华、凝华现象的判断识别。

三. 知识点分析(一)沸腾: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2. 沸腾的条件:(1)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二)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1. 液化的条件:(1)降低气体的温度,如:云、雾、开水壶冒出的白气等。

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2)压缩气体的体积,如:液化石油气、打火机中的液化丁烷气等。

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下,才能设法使它液化。

2. 与液化相反,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三)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升华时要吸热,凝华时要放热。

(四)热现象知识结构【典型例题】[例1]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0℃的冰放在开口烧瓶中加热,直到恰好全部变成水蒸气为止,下面四个图像中,能够正确反映冰在物态变化的全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是:()分析:本题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两个知识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熔化的条件以及冰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0℃。

由本题的情境,0℃的冰已经到达了熔点,而且被放在开口烧瓶中加热,满足熔化的条件,因此开始阶段冰虽吸热,但温度保持在0℃不变,为冰水混合态,直到冰完全熔化成水为止。

之后水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直到达到100℃,水沸腾,之后,水虽仍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解答:正确选项为C。

说明:这又是一道运用图像描述物理规律的习题。

这类题型出现在各类考试中的比例是很高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出现图像的问题要特别注意积累。

[例2]夏天自来水管上有时会有一层均匀的水珠,这是因为:()A. 夏天的自来水管有裂缝,水渗了出来;B. 夏天的自来水温度高,蒸发较快,从而在管壁形成水珠;C. 夏天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冷的自来水管液化成水珠;D. 夏天的自来水温度高,水分子热运动加快,从管上的微孔中扩散出来。

九年级物理热机教案

九年级物理热机教案

九年级物理热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热现象与热机》第一节“热机的工作原理”。

详细内容包括:热机的基本概念、热机的分类、热机工作原理、热机效率及其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机的基本概念,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

2. 使学生理解热机效率的概念,学会计算热机效率。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解,热机效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热机的基本概念,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效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机模型,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等)。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热机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热机?热机是如何工作的?2. 理论讲解(1)热机的定义: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热机的分类:内燃机、蒸汽机、燃气轮机等。

(3)热机工作原理:热机工作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3. 例题讲解讲解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例题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不同热机的效率,并进行比较。

5. 实验演示进行热机实验,观察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引导学生理解热机工作原理。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热机工作原理和热机效率计算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热机的概念、分类、工作原理。

2. 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

3. 实验现象与结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热机的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

① 某内燃机的效率:燃料热值Q=4.2×10^7J/kg,燃料消耗量m=0.2kg,有用功W=6.3×10^4J。

② 某蒸汽机的效率:燃料热值Q=3.0×10^7J/kg,燃料消耗量m=0.3kg,有用功W=9.0×10^5J。

2. 答案:(1)热机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的描述。

(2)① 内燃机效率:30%。

② 蒸汽机效率:4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热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热机效率的计算。

热现象知识要点

热现象知识要点

第一版《热现象》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搜寻:1、温度及温度计:⑴一理两规三区别;⑵一弯一甩七事项一理:指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两规:一是指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二是指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三区别:是指三种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区别如表一所示。

一弯:是指体温计的液泡上端附近有一个弯曲的缩口。

一甩:是指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几下。

七事项:①测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要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③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④测量时温度计的液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⑤要待到液柱稳定后再读数;⑥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⑦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物态变化:⑴六种变化吸和放,⑵固体分清晶非晶;⑶两方三因四区别,⑷两法特例雾霜“气”。

六种变化:是指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即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吸和放:指吸热和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中三种为吸热过程;另三种为放热过程。

如图1所示,箭头向上者为吸热过程;箭头向下者为放热过程。

固体分清晶非晶:指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无熔点(注意:不能说非晶体无熔化温度)。

两方:指汽化的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

三因:指影响液体蒸发的三个因素,即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

四区别:指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①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在一定温...度.(与压强有关)下发生;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③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④蒸发时液体的温度要降低;而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即为沸点)。

两法:指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特例:①是指属晶体还是非晶体的几种特殊物质(晶体有金属、冰、海波、石英;非晶体有沥青、石蜡、玻璃、松香)。

②几种易升华的物质(冰、干冰、灯丝、碘、萘)。

热现象

热现象

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这样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也就是说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概念。

热学这部分很重要也很基础的一部分就是物态变化这部分,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物态变化主要包括融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凝华和升华。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体态叫熔化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体态叫凝固二.熔点和凝固点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3.熔点和凝固点4.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5.晶体和非晶体重要区别三.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并吸热2.晶体熔化条件:达到凝固点并放热。

第四节蒸发一.汽化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二.蒸发1.什么叫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1)液体的温度。

温度高,蒸发快(2)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空气流动快蒸发快。

(3)液体的表面积。

表面积大,蒸发快。

三.蒸发吸热第五节实验观察水的沸腾一.什么是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二.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要继续吸热第六节液化升华凝华一.液化1.什么是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

2.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液化放热。

二.升华三.凝华1.什么是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2.凝华放热。

1.什么是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2.升华吸热。

一.温度计1.构造和原理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

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

第四章--蒸汽供热系统

第四章--蒸汽供热系统

适用范围 多层建筑
特点 常用单管做法 安装简便,造价低
17
3.设计要点
⑴为简化计算,在低压蒸汽采暖系统水力计算 时,不考虑沿途蒸汽密度的变化和沿途凝结水 对蒸汽流量的影响。
⑵为了防止凝结水泵内产生汽蚀,水泵应在凝 结水箱最低水位以下。
⑶蒸汽管或凝结水管通过门或洞口时采用图47的方式。
15:38:38
用一根管道输送,必要时在用户入口处加减压 阀或减温减压器或减温器。
双管或多管系统:当生产要求蒸汽压力差别很 大,单管输送不能满足要求或不经济时,可考 虑采用双管或多管输送。
15:38:38
30
2.系统连接方式
⑴与生产工艺用户连接
一般采用间接加热的方式,这样有利于提高凝结水的回收 率。
⑵与采暖、通风用户的连接
15:38:38
6
二、蒸汽供暖系统热媒的选择 蒸汽供暖系统热媒的选择,见表4-l。
15:38:38
7
15:38:38
8
三、低压蒸汽供暖系统
低压蒸汽供暖系统供汽表压力<=70kPa,一般供汽压 力约为5-20kPa,温度为100-110℃。所以系统长度 不能太长,一般控制在200m以内。 1.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⑴机械回水低压蒸汽采暖系统
10
图4—2 上分式重力回水低压蒸汽供暖系统图 1--蒸汽总立管;2--室内蒸汽干管;3--蒸汽立管;4—蒸汽支管;
5--凝水支管;6—凝水立管;7--凝水干管
15:38:38
11
2.低压蒸汽供暖系统形式 按蒸汽干管的位置分为:上供式、中供式和下 供式。
按立管的数量分为:单管式和双管式。
15:38:38
蒸汽在散热设备的热媒平均温度为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热水在散热设备内的热媒平均温度为进、出口水温平均值。 4、对于高层建筑高区不会使建筑物底部的设备和散热器超 压。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热现象(一)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热现象(一)人教版

初二物理第四章 热现象(一)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章 热现象(一)二. 重、难点:1.摄氏温度的规定。

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 知识点分析(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量具。

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 常用温度计分类:水银、酒精、煤油。

3. 常用温度计的构造:(三)摄氏温度“t ”:1.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是1℃。

这种分度方法还可延续到100℃以上和0℃以下。

2. 单位;摄氏度,符号:℃。

(四)热力学温度“T ”——国际单位制。

1. 绝对零度: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C ︒-≈273。

2. 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 。

3. 两种温度的关系:k t T 273+=(五)体温计:测体温的医用温度计。

1. 构造:2. 量程:35℃—42℃;最小刻度:℃。

3. 使用注意:测温前用力甩——将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内。

(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注意量程和最小刻度;2.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3. 温度计与被测物要充分接触;4. 不能把温度计当搅拌棒使用,也不能接触容器;5. 待掖柱稳定后再读数;6. 读数时: (1)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2)目光与温度计垂直,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7. 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

【典型例题】[例1]一支温度计的读数是C ︒-4,请在如图所示温度计中标出来。

分析:本题考察识别温度计示数的技能。

在读温度计示数时应注意:(1)温度计最小刻度值;(2)温度计C ︒0的位置,如果读数是负多少摄氏度或零下多少摄氏度,则液柱应在C ︒0刻度线的下面。

解答:本题正确答案液柱应在零刻线下第4个小刻度值处。

说明:有些类似的题目可能在图中并未给出C ︒0的位置,这时应根据液体温度计利用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原理,液柱越长,温度越高。

第四章--蒸汽供热系统

第四章--蒸汽供热系统

04:59:37
6
二、蒸汽供暖系统热媒的选择 蒸汽供暖系统热媒的选择,见表4-l。
04:59:37
7
04:59:37
8
三、低压蒸汽供暖系统
低压蒸汽供暖系统供汽表压力<=70kPa,一般供汽压 力约为5-20kPa,温度为100-110℃。所以系统长度 不能太长,一般控制在200m以内。 1.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⑴机械回水低压蒸汽采暖系统
机供暖系统 特点
节约地沟,检 修方便
系统泄水不便
36
水平串联式
04:59:37
适用范围 构造简单,造
价低 散热器接口处
易漏水漏汽 特点
节约地沟,检 修方便
系统泄水不便
37
3.系统工作原理
04:59:37
图4-6 室内上供下回式高压蒸汽供暖系统示意图 38
4.设计要点
⑴计算蒸汽管时,应根据散热器内的压力选 用不同的水力计算表。 ⑵尽可能采用上供式和同程式。
⑶在入口处,根据需要设不同压力分汽缸, 分汽缸上应安装压力表、安全阀及疏水装置。 ⑷在干管上设补偿器。
04:59:37
39
⑸在散热器入口和出口设截止阀,以调节蒸汽量, 保证关断。
⑹散热器后应设疏水器。当疏水器本身无止回功 能时,应在疏水器后的凝水管上设置止回阀。
⑺高压蒸汽管道除经常拆卸检修的地方用法兰连 接外,尽量用焊接,不用螺纹连接,以防泄漏。
04:59:37
23
图4-4 恒温式疏水器
构造:过滤器、锥形阀、波纹管、 校正螺丝、外壳。
波纹管内有少量易蒸发液体(如 酒精)。
工作原理:当饱和温度的凝结水 →疏水器→凝水温度>液体蒸发温 度→波纹管内的液体瞬时蒸发→ 蒸汽的压力增高→波纹管沿轴线 伸长→带动阀芯→关闭凝水通路, 防止蒸汽逸出。当凝水温度↓, 波纹管自动收缩,锥形阀打开, 凝水排出。

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归纳(附答案)

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归纳(附答案)

热现象知识点一:热传递与热膨胀1. 热传递(1)_______:热量从_____物体传到_____物体,或从物体的______部分传到_____部分的过程。

(2)热传递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3)热传递的三种方式: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a) 热传导:热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沿着物体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i. 热的_______: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如各种金属。

ii. 热的__________: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如液体(除水银)、气体,固体中陶瓷、纸、木头、毛皮、棉花等。

b) 热对流:热量依靠液体或气体的循环流动从高温部分传给低温部分的过程。

例子:烧水,空调装在房间上方,暖气装在房间下方c) 热辐射:热量由发热体沿直线向外射出去,它不需要任何媒介物。

例子:颜色深的物体吸收热和辐射热的本领比颜色浅的物体要________。

2. 热膨胀(1)_________: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其体积缩小。

一般情况下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

(2)水的反常膨胀:0℃~4℃时,水温升高,水的体积________;高于4℃时,水温升高,水的体积_______.因此,水在4℃时的体积最______。

知识点二:温度1. 温度:物体的__________。

2. 温标:温度的测量标准。

(1)常用温标:____________,符号______,单位______。

a) 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__________;b) 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温度为__________;c) 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等分100份。

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注意:冰水混合物指冰水可以长期稳定共存的状态。

(2)国际温标:____________(开尔文温标),符号______,单位_____。

a) 把__________(绝对零度)作为热力学温标的起点,即0开尔文。

热现象知识概要

热现象知识概要

热现象知识要点1.温度(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2) 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个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2.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看清量程、认清分度值和找准零刻度线。

(分度值是认清温度汁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②在测量前要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a、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温度计玻璃泡侵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C、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都要首先了解他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3)常用温度计:体温计,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3.熔化和凝固⑴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⑵规律: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继续上升,这类物质称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一直在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为非晶体。

两类物质的区别: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即它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要吸热,但是温度在不断上升,即它没有固定的熔点.②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虽然放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即它有固定的凝固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也要放热,但是温度在变化,即它没有固定的凝固点.③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3)晶体熔化(凝固)的必要条件:一是达到晶体的熔点(凝固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放热)。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热现象》第三节《暖烘烘》,主要内容包括:理解热能的传递与转换,探究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简单热力现象,如热胀冷缩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热能的概念,掌握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热力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热能的传递与转换,热力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热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热风机、热水袋、放大镜、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学生准备:空矿泉水瓶、气球、尺子、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热风机,引导学生观察热风机的工作原理。

(2)学生交流讨论,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热现象。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热能的概念,举例说明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演示热胀冷缩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利用热能的小发明。

(2)各组分享设计成果,全班交流讨论。

4. 知识巩固(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热现象的理解。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热现象热能的传递与转换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热力现象2. 实践活动:热胀冷缩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一个利用热能的小发明。

2. 答案:(1)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热水袋、暖气、烤箱等。

(2)利用热能的小发明:太阳能热水器、热气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热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热力现象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课 热现象

第四课 热现象

第四课热现象1.课标对本课的要求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冷热等,并加以描述。

会使用简单仪器(如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如温度)。

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是否导电,是否溶解,是否传热等)。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

二、知识结构(一)热从哪里来1.热的概念热的概念来自人们对冷热的感觉。

它是物质运动表现的形式之一。

热运动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宏观物体内部大量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电子等)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热有两个涵义:一个涵义是温度,它表示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

“天气热”“物体的冷热”中的“热”指温度。

物体内部的热运动越剧烈,它的温度就越高。

热的另一个涵义是热量,即物体之间能量变化的一种量度。

“吸热”“放热”指的是热量。

热量与温度的概念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温度与热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中学和大学,不再笼统地用“热”,而代之以比较科学的“温度”和“热量”。

2.太阳构成太阳的主要元素是氢和氦,氢占92.1%,氦占7.8%。

氢、氦和氢的同位素氘、氚等原子核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聚合成一个原子核,这种反应叫做核聚变。

核聚变时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的半径为 6.96×105千米,质量为2×1030千克,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部分。

太阳中心部分发生剧烈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中心部分的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表面温度约为6000℃。

太阳每年以光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能量高达1.2×1034J,为整个地球上煤、石油等燃料具有能量总和的1000多亿倍,到达地球的能量只是太阳幅射能量的五亿分之一。

太阳已经燃烧了约50亿年,估计还可以燃烧50亿年。

3.地热地球内部所蕴藏的大量内能叫做地热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四章 热现象一、选择题1、【2009•北京市】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2、【2009•北京市】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3、【多选】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B .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D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4、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升华,后凝华 B .先凝华,后升华 C .先熔化,后凝固 D .先凝固,后熔化5、【2009•河南省】图4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 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凝固点也在降低B. BC 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C. BC 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完全凝固D.该图像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6、【2009•长沙市】如图5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 .BC 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 .冰的熔点是0℃C .CD 段该物质处于气态D .DE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7、【2009•泰安市】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雾的形成B .露的形成C .冰的形成D .霜的形成 8、【2009•济宁市】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 、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 、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9、【2009•茂名市】白菜在存放过程中需要减慢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升温B .密封C .摊开D .通风10、【2009•玉林市】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 .(1)(2) B .(2)(4) C .(3)(4) D .(1)(3) 11、【2009•湛江市】 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 .严冬,湖水结成冰C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D .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12、【2009•福州市】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图52A .熔化B .凝固C .液化D .凝华13、【2009•德州市】 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A.先凝华后升华B.先蒸发后凝固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液化14、【2009•绵阳市】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 .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 .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 .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 .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15、右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 .水温度计B .水银温度计C .酒精温度计D .乙醚温度计二、填空题16、【2009•重庆市】 夏天,将冰棒放入嘴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你的感觉是凉爽,这说明这个过程是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你还可以降温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方法),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09•江苏省】 霜是由水蒸气____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18、【2009•锦州市】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形成的,此过程要____热(选填“吸”或“放”).19、【2009•茂名市】“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茂名人喜爱。

“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1所示。

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

20、【2009•临沂】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的缘故。

21、【2009•雅安市】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

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________(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不同。

22、【2009•黔东南州】 身处偏远海岛,按图2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的淡水。

阳光的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__,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 形成小水滴。

三、探究与实验题23、【2009•北京市】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图2图13(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2)该晶体的熔点是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 态。

24、【2009•福州市】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他的操作如图14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5所示,为____℃,在图17中图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分析图16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

1.把0℃的冰放进0℃的水中,若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则: ( ) A.冰会增多,水减少 B.冰会减少,水增多 C.冰多则水就会凝固,水多则冰就会熔化 D.冰和水的多少跟原来的相同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B.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温度不断升高C.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D.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3.在夏天会看到冰棒冒出“白气”,这是因为 ( ) A.冰棒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升华产生的水蒸气C.冰棒熔解成的小水珠D.冰棒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4.灯泡用久了玻璃壳会发黑,这是由于 ( )A.灯丝上的少量钨遇热熔解,变冷后凝固B.灯丝蒸发和凝固形成的C.灯丝的汽化和凝华形成的D.灯丝的升华和凝华形成的 5.炎热的夏天,以下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的方法是( )A.打开正在工作地电冰箱的门B.打开风扇,并且调到转速最大的档位.C.关闭房门D.在地面上适当地洒些水. 6.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A.碘加热时变为蒸气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7.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 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A.aB.bC.cD.d 8.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的汽化的现象图14图15图16图179.有一种测量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如图所示,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这是因为湿布中的水在时要吸热,在一定的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 .10.下面有几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各属什么物态变化:(1)湖面结冰:;(2)烧水时看到“白气”:;(3)自来水管“出汗”:;(4)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5)冰箱中取出冰棒冒“白气” .(6)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_______现象.(7)冬天,嘴里呼出“白气”,这是______现象.(8)深秋晚间会“下霜”,这是______现象.(9)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现象.(10)出炉后的钢水又会变成钢锭,是______现象.(11)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会干了,这是_____现象.11.北方的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凝固时会__________热,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__________。

45电流与电路一、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1)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2)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1)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2)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4、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5、测量:(1)、仪器:电流表,符号: (2)、方法: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 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 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6、导体和绝缘体:A 、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B 、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C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典型例题1、电荷的 形成了电流。

的定向移动方向是电流的方向;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 。

导线中的电流是从电源的 流向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