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刑法-精
《法律基础》刑法
(3)具有防卫意识: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认识和防卫 意志。前者是指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后者是指防 卫人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 防卫挑拨、相互斗殴、偶然防卫
甲正欲开车撞死乙,恰好乙正准 备对丙实施抢劫,而且甲对乙的 犯罪行为并不知情
(4)针对侵害人防卫 甲为报复乙,将乙的儿子打成重伤。 (5)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甲欲对乙进行猥亵,乙的同伴丙见状将甲打倒 在地,之后又用重物将甲打死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 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 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 特 征 罪 既 遂 以 前
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 必须是彻底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 的 发 生
案例:李某深夜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意图盗窃保险柜中 的财物。李用尽了各种方法,也末能将保险柜打开, 感到十分沮丧,正要离开时,恰逢保安员巡逻至此。 保安员发现财务室的门虚掩,即进去查看,与李某撞 个正着。李某用撬棍将保安员打昏后逃走。回到家中, 李某恐保安员醒来后认出自己,就拿了一把匕首,欲 将保安员杀死灭口。刚刚返回单位大门,即被接到报 案赶来的公安人员抓获。 问:1、李某的盗窃行为属于犯罪的哪种形态?预备、 未遂、既遂或者中止?
紧急避险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 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 行为,造成伤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不适用于职务上、
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
人。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
这里所说的“职务上、业 务上负有特定责任”是指担任 的职务或者从事的业务要求其 对一定的危险负有排除的职责, 同一定危险作斗争是其职业义 务,包括消防队员、医生、护 士、船长、海员、民航驾驶员、 防汛员、警卫员、警察等的职 业义务。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法律基础知识复重点打印版一、法律的定义和特征- 法律是国家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而制定的规则和制度。
- 法律具有强制力和普遍适用性。
二、法律的分类- 公法:涉及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
- 民法:涉及个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合同法、婚姻法、侵权法等。
- 商法:涉及商业交易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定。
-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
三、法律的层级和效力- 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法律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等。
- 法律层级高低按照立法机关的级别划分,如宪法高于法律,法律高于行政法规。
四、法律的适用原则- 法律适用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平等、互惠原则。
- 法律适用应当遵循合法性、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原则。
五、法律责任和法律行为-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 法律行为是指依法设定的被法律所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六、法律的解释和适用- 法律解释是对法律内容的诠释和阐明,可以由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学界进行。
- 法律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运用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判断和处理。
七、法律的变动和发展- 法律可以通过修改法律条文或制定新的法律来进行变动和发展。
- 法律的变动和发展应当符合社会需求和法治原则。
八、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保障了公民权利和社会稳定。
- 法律能够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的实现。
以上是《法律基础知识》复重点的打印版,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字数:200。
大学法律基础课程经典课件第6讲——刑法
(三)刑罚制度——刑罚的种类
2、刑罚的种类
(1)主刑
主刑是刑罚的基本方法,只能单独适用,一个罪
只能适用一个主刑。
(三)刑罚制度——刑罚的种类 管制 最轻的刑罚 特 点 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
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 期限: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超过
3年。
主 刑
(三)刑罚制度——刑罚的种类 拘役 剥夺犯罪分子自由 特 点 刑期较短
主刑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三)刑罚制度——刑罚的种类 死缓的后果:
死缓
表 现
两年内有故意犯罪的,由最高人民法 院核准,执行死刑
两年内没有故意犯罪的,两年期满后 改为无期徒刑 有重大立功表现的,改为15以上20以 下年有期徒刑
刑法有明确规定
(三)刑罚制度——刑罚的种类
不 适 用 死 刑 的 情 形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正当防卫
(二)犯罪概述——排除犯罪事由 — 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本人包括共同进行不法侵害的人。
争论:对无行为能力人能否进行正当防卫?
— 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无限防卫权: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
以及其它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可采取任何防卫措 施,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也属于正当防卫。
自首的条件:
— 自动投案
—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 接受审判
自 首
(三)刑罚制度——刑罚的裁量 (3)数罪并罚 概念: 犯罪分子在判决前或判决宣告后一人犯数罪, 人民法院对数罪分别量刑后,按照法定原则和方法,
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三)刑罚制度——刑罚的裁量 数罪并罚的原则:
战争罪等),我国在所承担的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
法律基础知识
一、法理学1. 法的特征是:(1)意志性,法体现的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2)国家性,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是国家权力的体现;(3)规范性,法以权利和义务确定人们的行为规则,以确立、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4)强制性,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违反义务的行为予以国家名义的制裁。
2. 成文法是指国家立法机构按照既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发布和实施的法律,一般都以法典和单行法规文件形式出现。
3. 不成文法是指不经过正式的立法机构的立法程序而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人民法院加以确认、因而不具有法典和单行法规文件的存在形式的法律,主要由习惯法和判例构成。
4. 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法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作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不能达到为自己经济基础服务的目的。
5. 法对于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并且通过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6. 法与政治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可以归纳为政治主导法律,法律规制政治。
7. 法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生成方式上的建构性与非建构性;行为标准上的确定性与模糊性;存在形态上的一元性与多元性;调整方式上的外在侧重与内在关注;运作机制上的程序性与非程序性;强制方式上的外在强制与内在约束;解决方式上的可诉性与不可诉性等方面。
8. 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为标准,将法律责任划分为:(1)刑事责任;(2)民事责任;(3)行政责任;(4)违宪责任;(5)国家赔偿责任。
9. 法律制裁可依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
与法律责任的种类相对应,可以将法律制裁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并未全部达成,实现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们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克服法治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法律的分类一、按法律的地位,可分为1、母法(即宪法)2、子法(即根据宪法制定的其他普通法律)二、按法所调整的内容种类,可分1、实体法(即规定、调整权利义务及责任的法律,例如《刑法》)2、程序法(如《刑事诉讼法》)三、按法律所调整的范围,可分为1、公法(即调整公共利益的法律,如《野生动物保护法》)2、私法(即调整社会个体权益的法律,如《婚姻法》)四、按法律所调整的具体内容。
法律可分为:1、宪法2、刑法3、民法4、经济法5、劳动和社会保险法6、婚姻法7、行政法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9、知识产权法10、商法11、社会组织法12、交通运输法13、金融法14、国土资源法15、税务法16、刑事诉讼法17、民事诉讼法18、行政诉讼法19、非诉讼程序法(如仲裁法等)这种分类也叫法律部门,争议最大,全球法学界都没有统一的法律部类划分。
!法律部门包括: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1、宪法是高于其它法律部门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原则等.2、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
!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可划分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普通法律,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
3、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教学内容及目标:!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途径!了解消费者及经营者的权利及义务!提高维权意识一、消费者的含义!消费者——是为了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个人1、主体:个人2、性质:生活消费3、客体:商品或服务4、方式:购买、使用和接受(三种)Q:单位是否属于消费者?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农民是否属于消费者?A:不属于,不属于二、消费者的权利(一)安全保障权——保证商品或服务安全的义务1、权利种类:人身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2、权利内容:(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日用消费品时,有权要求商品具有安全性或安全保障措施,不存在不合理的缺陷或安全隐患。
法律基础课程教案《刑法(二)》
一、刑罚的含义
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特征:
1.刑罚的内容为对受刑者一定权益的限制和剥夺
2.刑罚的对象只能是犯罪人
3.刑罚适用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审判机关
4.刑罚的种类及适用标准必须以刑法的明文规定为依据
课时授课计划
教
学
过
程
5.刑罚适用必须依照刑事诉讼程序
6.刑罚的执行机关是特定的
3、特别自首
3.1根据刑法第67条第2款的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以自首论。
3.2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重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二)累犯
所谓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人。
1、根据《刑法》第65条的规定:一般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释放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授课班级
教学
目的
掌握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教学
重点
刑罚的具体运用
教学
难点
死刑、数罪并罚、时效等问题
教学
准备
教案教参
教学
方法
讲述法
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库及答案 刑法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库及答案刑法部分简答题:1、我国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2分)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3分)2、我国刑法的原则。
罪行法定原则(2分)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2分)。
3、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
刑法的适用范围,又叫刑法的效力范围,它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刑法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是否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3分)刑法的效力范围可以分为刑法的空间效力和刑法的时间效力。
(2分)4、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依据刑法的规定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2分)犯罪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
(3分)5、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是指依照中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3分)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2分)6、我国刑法规定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年龄。
不满14周岁的自然人,属于无刑事责任年龄;(1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属于限制刑事责任年龄;(2分)已满16周岁的人,属于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2分)7、我国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3分)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分)8、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
有实际的不法侵害存在(1分)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1分)目的是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1分)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1分)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1分)9、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的停止状态包括哪些。
法律基础知识刑法
法律基础知识刑法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以及惩罚犯罪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了解一些刑法的基础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简单来说,就是告诉我们哪些行为是犯罪,犯罪了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以及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那么,什么样的行为会被认定为犯罪呢?一般来说,犯罪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是社会危害性,就是说这个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损害了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利益。
第二是刑事违法性,也就是说这个行为是违反刑法规定的。
第三是应受刑罚处罚性,即这个行为需要接受刑罚的制裁。
比如说,故意杀人就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杀人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利,对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
同时,刑法中明确规定了故意杀人罪,这就体现了刑事违法性。
而对于故意杀人的犯罪分子,会根据法律规定判处相应的刑罚,比如死刑、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这就是应受刑罚处罚性。
在刑法中,刑罚是对犯罪行为的制裁手段。
刑罚主要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附加刑则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以及驱逐出境。
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但限制其一定的自由,由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
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有期徒刑是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
无期徒刑则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
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附加刑通常是补充主刑适用的。
比如,对于一些经济犯罪,除了判处主刑外,还可能会判处罚金,让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受到惩罚。
剥夺政治权利则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的权利。
在认定犯罪和适用刑罚时,刑法还有一些重要的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罪刑法定原则。
《法律基础》在线作业答案#(精选.)
1.【全部章节】我国刑法对溯及力问题采取()。
A 从旧兼从轻原则B 从新原则C 从旧原则D 从新兼从轻原则2.【全部章节】公民甲驾驶车辆闯了红灯,交警对其处以200元罚款。
交警的行为属于()。
A 抽象行政行为B 羁束行政行为C 具体行政行为D 非要式行政行为3.【全部章节】夫妻离婚后,关于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达成后或判决生效后,生活费和教育费()。
A 不能再行变更B 可以增、减、免C 只能增加,不能减少D 可以增加、减少不能免除4.【全部章节】著作权的下列权利中不受保护期限制的是()。
A 发表权B 使用权C 获得报酬权D 署名权5.【全部章节】某税务局的下列()属于行政行为。
A 征收税款的行为B 购买办公用品的行为C 租用办公用房的行为D 分配内部公用车辆的行为6.【全部章节】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的()有代位继承的权利。
A 父母B 配偶C 子女D 兄弟姐妹7.【全部章节】公民从()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 出生时B 10周岁C 16周岁D 18周岁8.【全部章节】甲外出探亲,临时委托邻居乙照看房屋。
一日,乙进入甲房,发现客厅一角放有一盆鲜花,因久未见阳光而开始发黄。
乙出于好心,将花盆移放窗外晒太阳。
后一阵大风将花盆吹落,恰好砸在楼下与丙吵架的丁的头上,造成丁的各种损失2000元。
该费用应当由()承担。
A 甲B 乙C 甲和乙D 甲、乙、丙9.【全部章节】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处罚。
A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B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C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D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10.【全部章节】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总的要求是()。
A 正确、合法、及时B 、从重从快C 、正确处理政策与法律的关系D 、严格划清合法与违法的界限11.【全部章节】“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由邓小平在()年提出来的。
A 1981B 1982C 1983D 198412.【全部章节】法律义务表现为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基础》教案(精华版)
《法律基础》教案所授德教教授教属课育学学课学科教目重难方过室师标点点式程法律教研室韩迎春1.我国的国家性质授课时间2.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3.人权的涵义4.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2.国家保证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1.我国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案例教学法2.例举实例说明我国公民基本权益的广泛性第一课宪法“宪法”一词在我国最早显现在古籍《国语》中:“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但是在此,宪法一词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现代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最早的宪法是宪法和法国宪法;我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宪法进展的大致情形是:17 世纪英国宪法和18 世纪美国(1)1949 年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基本任务,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2)1954 年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和进展,是一部优秀的宪法,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却名存实亡,不宣而废;(3)1975年和1978年宪法,是具有“左”倾思想错误的宪法;制定的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差的一部宪法;其中1975年宪法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四人帮”插手(4)1982 年宪法,是我国现行的一部宪法;它是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展,本部宪法经过了一部指导和保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的宪法;1954 年宪法的继承和进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的宪法;为1988 年,1993 年,1999 年和2004 年四次修改,使这部宪法成为第一节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如何懂得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所谓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是相对一般法律而言的;因此,要懂得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需要把宪法和一般法律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个比较:第一方面,从内容上比较:一般法律,如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是从局部的角度,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领域的法律规范问题,如刑法只规定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外罚;而宪法就是从全局的角度,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性质,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根本任务和公民的基本权益;这些都是涉及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其次方面,从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上来比较:宪法高于其他任何一般法律,这表现在:一般法律的制定必需以宪法为依据,其内容必需符合宪法的规定,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就就是违宪,必需加以修改或者宣布废止;第三方面,从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比较:宪法制定,修改的程序较之一般法律要严格的多;如我国现行宪法的制定程序是由宪法修改委员会起草,征求各方面看法,进行全民争论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其他一般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较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要简洁的多;一,规定国家制度与基本国策宪法规定国家最重要的根本问题,国家制度与基本国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家结构,证券国家制度包括:国家性质,国家结构,政权组织形式;1.我国的国家性质(一)国家制度包括:国家性质,国所谓国家的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位置,即谁是统治阶级谁是被统治阶级,它说明是一个国家是什么性质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着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就,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治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集中而直接的表达了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同时它也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起着爱护和巩固的作用;3,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二)基本国策是保证国家经济和社会进展的基本的方针政策,是国家进展的重要保证;二,规定和保证人权公民基本权益:是指公民依据宪法享有的人身,政治,经济,指公民依据宪法享有的人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权益;公民权即通常所说的人权;包括人的生存权生存权和进展权;如何懂得人权的涵义?可从以下三方面来懂得人权的涵义:第一方面,人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人权是按着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所应当享有的权益;从人的自然需要而言,每个人都渴求生存安全和自由公平的生活;从人的社会需要而言,在人与国家和人与他人发生冲突与冲突时,期望能够有效的保证自己的正值利益;为了保证满意上述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法律应当规定公民享有相应的权益;从狭义上来说,人权是在18世纪资产革命中人性反对神性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自由,公平和人道主义;其次方面,人权有三种表现形状:(1)应有权益;其义是按着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应当享有的权益,这种应有权益可能存在于法律中,也可能不存在于法律中而存在于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中或者社会习惯与风俗中;(2)法定权益;法律认可和规定的应有权益;(3)实有权益;被法律认可和规定而又被公民实际享有的权益;第三方面,要认清我国所讲的人权与西方国家特殊是美国所讲的人权有着本质的区分:美国大讲人权高于主权,其险恶专心是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大搞霸权主义;我们依据中国的国情,认为生存权和进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我们的观点是要把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只讲个人人权;●基本人权的涵义是:由宪法赋于并保证的公民所享有的基本的,能反映公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何种法律位置的权益;●其次,要搞清晰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人权;我国公民所享有的基本人权概括起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权益和自由;这是指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权益和在政治上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的自由;它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的自由;目前,我国有99.97% 的18 岁以上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参与选举的情形来看,全国的参选率一直都在90%以上;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各地区,各民族及各个阶层,各种团体都有自己肯定比例的代表;国家大力进展新闻出版事业,为公民行使言论,出版自由供应良好的条件;据统计,1998 年,全国共出版报纸2053 种,各类杂志期刊7999 种,图书13 万种;共有广播电台294 座,中心和省级有线和无线电视台560 座,全国电视人口掩盖率达到89%以上,电视观众达到10 亿多人;在中国,凡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并履行必要的登记手续而组成的社会团体,均受到国家爱护;截止到1998 年底,全国共有社团165600 个,它们的组织活动都依法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爱护;●李某,男,现年30 岁,几年前曾因参与盗窃被劳动教养 2 年,现为某企业职工;该企业所在区举办区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单位领导以其有违法历史为由拒绝为其进行选民登记;摸索:本案中,单位领导的做法对吗?我国《宪法》第34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 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训练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益的人除外;因此,公民李某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其单位领导以其有违法历史为由拒绝为其进行选民登记的做法侵害了李某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李某应向其单位所在区的选举委员会提出选民资格申诉,恳求撤销其单位的错误打算,复原其选民资格,以爱护公民的合法政治权益;●小王是某地农夫,高中文化,好吃懒做,不愿在农村务农;1998 年到县城当上了小报“编辑”;他凭借一把剪刀和一瓶胶水,将其他报刊上的文章剪贴后,找个体印刷厂印成小报;由于小报充斥色情暴力内容,能迎合一些低级趣味的人的喜好,很快小报遍布大街小巷的报摊;2000 年10 月,经过缜密调查,国家的新闻出版部门并对小王进行法律制裁;小王为自己辩解说:和公安部门依法取缔了这些小报;“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的权利和自由;办报是我应享有的政治权益,我没有被剥夺政治权益,国家不应干预我出版报纸;取缔我的报纸和对我进行制裁都是违法的;”摸索:小王的说法对吗?为什么?不对;政治权益和自由应在法律范畴内行使;(2)宗教信仰自由权国家爱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政党的宗教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 1 亿多人,经登记的3000 多个,宗教院校74 所;宗教活动场所8.5 万余处,各种宗教教职人员约30 万人,全国性的地方性宗教团体各教都已出版经典,书刊,其中仅《圣经》的印数即达2000 万册;在中国的人大,政协中,都有各种宗教信仰的人和各种社会团体与组织的人当选代表,委员;当选为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宗教界人士有17000 余人;案例:李某,某大专院校毕业生,品学兼优,欲往某公司应聘,在该公司聘请登记表有无宗教信仰一栏中照实填写了本人信仰佛教等内容;该公司负责人便以其有宗教信仰为由拒绝聘请其为公司职员;摸索:李某该怎么办?我国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鄙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因此,公司负责人的做法是错误的,是违反《宪法》规定的,李某应当问当地劳动部门申诉,恳求撤销该公司的错误打算,以爱护自己的宗教信仰自由权益和劳动权;(3)人身自由权;包括: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害;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害;公民的住宅不受侵害;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密祕受法律爱护;案例:小强和小民是两个学校生;一天,他们两人到某工地玩耍,被怀疑偷了工地的电线,于是工地保安就将他们带到值班室审问,要他们承认偷了电线,并写出事实经过;两人不承认偷了电线,保安人员就罚他们光脚站在冰冷的水泥地上;他们在被强行扣留达被放回家;15 个多小时后,最终仍是被逼无奈的写下了所谓的“事实经过”才请分析:本案中,小强和小民的什么权益受到了侵害小强和小民的人身自由权受到了侵害;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案例:吴某,某公司技术骨干,因工作杰出常常受到单位领导夸奖,并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受到物质嘉奖并获得了荣誉证书;吴某所在部门的主管李某素日嫉妒吴某,这日见吴某获奖归来更是怒火中烧,有意在公共场合拦住吴某,并用污言秽语对其谩骂,说其获奖是向领导拍马屁的结果等等,继而当众撕毁其证书;摸索:本案中,李某是否侵害了吴某的合法权益?假如是,侵害了什么权益?李某公然羞辱吴某的行为侵害了吴某的人格尊严权;我国《宪法》第尊严不受侵害;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羞辱,诽谤和诬告陷害;(4)批判,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益;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5)社会经济权益;它包括:公民的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忙权和退休人员的生活保证权;生于1921 年的张某是某县某镇某村人,解放初因“历史”问题被判刑后,妻子与他离婚;女儿,儿子随母生活;1973 年张某回到某镇老家居住,与儿子同居一镇;他几次写信给子女表达想念之情,要求赐予照料,死后家产可由子女继承,但最终无果;2000 年8 月,某镇敬老院,某村村民委员会和张某三方签订了《五保对象入院供养协议》敬老院;2002 年5 月,82 岁的张某去世,镇村干部在清理衣物时,意外的发觉了张某有环绕这笔钱也引发了一场官司;,张老汉住进了4 张存折计万元,张某的儿子于 5 月正式向某镇政府递交了敬老院全部;这笔遗产如何处理?“要求继承张某遗产的报告”,而某镇敬老院认为张某的遗产应归答案张某与供养方订立的供养协议,且各方在该协议签订后均依约履行,张某的晚年生活也由此得以保证;这个协议即符合法律规定,应认定为合法有效;由此法院判张某的万元遗产归敬老院全部;案例:75 岁高龄的齐某,是孤寡老人,平日靠村委会和民政部门救济生活,一天,齐某突然中风病倒,邻居报告了村委会主任,期望村委会供应物质帮忙,并送医院治疗;然而村委会主任说:“别理他,死了洁净,年年花那么多钱;”摸索:本案中,村委会主任的做法是否违法?为什么?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丢失劳动才能的情形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忙的权益;”村委会主任无视法律的行为侵害了齐某的合法权益;(6)训练,科学,文化权益和自由;案例:赵某,中学一年级同学,品学兼优,父母双双进城打工,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其父母便软硬兼施,迫使其辍学,让其随父母卖菜,小赵被逼无奈,答应了父母的要求;内心却迫切期望返校读书;摸索:赵某父母的做法对吗我国《宪法》第40 条规定:“我国公民有受训练的权益和义务;”《未成年人爱护法》第9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敬重未成年人接受训练的权益,必需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据规定接受义务训练,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训练的未成年人辍学;”《义务训练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训练的权益”;赵某父母为了眼前临时的经济利益,阻挡适龄子女上学的行为违反了我国的法律,侵害了赵某的受训练权;(7)妇女的权益和婚姻,家庭,儿童,老人受国家爱护;案例:花甲子女也应尽赡养义务87 岁高龄的王大妈自老伴王大妈觉得自己的儿女都已经10 年前去世后,始终在四个子女家轮番生活;随着年岁的增大和身体状况的下降,60 多岁,本身仍需要别人照料,于是要求他们每人每月给付赡养费200 元;王大妈想用这笔钱上养老院,今后自己的医疗费儿女四人负担;王大妈的四个儿女对这样的恳求犯了难;他们每月的收入只有700 多元,除去生活费和医药费已经所剩无几,他们只愿支付50 元的赡养费;摸索:王大妈四个儿女的做法对吗?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才能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益;现王大妈已87 岁,身体多病,亦无生活来源;四个亲生子女,有给付王大妈赡养费的义务;法院依据儿女四人的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考虑,判决四个儿女每人每月支付王大妈赡养费四分之一;80 元至100 元,今后王大妈的医疗费用凭单据每人负担(8)国家爱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值权益和利益;●国家是如何有效的保证公民的基本权益的;其一,法律的保证;1,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对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益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2,对公民基本权益可能造成最大危害的是拥有权益的国家机关,因此,为了防止国家机关侵害公民的基本权益,法律(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通过明确规定国家的运行规章和方式,从而对其权益进行了约束和限止;3,其他法律和法规,如民法,刑法,行政诉讼法等,一方面对宪法关于公民的基本权益的规定做了完整的具体化的工作,另一方面,对侵害公民基本权益的违法行为做出了详尽的惩罚与制裁的规定;其二,物质的保证;宪法对公民基本权益的规定并不是只写在纸上的东西,国家制造和供应了充分的物质条件来保证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落实,如国家制造了数以亿计的工作岗位保证了公民劳动权,国家建设了成千上万的学校保证了公民受教育权;六,学问结构综合练习:一,单项1.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ABD )的社会主义国家;A. 工人阶级领导的C 无产阶级专政B.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D. 人民民主专政2.我国现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的政治联盟;,由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与的,包括(ABC )的广泛A.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3.国体是指(ABC )A. 国家的性质B.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D. 海外华人B.国家的阶级本质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位置和作用D. 国家的根本制度4.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CD)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5.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主要有(A 国家只有一部宪法B 只有一个中心国家机关体系C 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中心政府授予ABCD )D 国家整体是代表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唯独主体6.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在建立和运转过程中,由于存在特定国情,因而出现出独有的特点,包括(A 通过改革开放扩大地方自主权B 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民主政治建设C 通过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民族问题D 通过建立特殊行政区制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CD )7.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以下选项中属于政治权益的有()ABCA 选举权C 政治自由B 被选举权D 宗教信仰自由8.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BCD )A 宗教信仰自由C 出版自由B 言论自由D 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9.以下关于我国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说法正确选项(A. 公民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选举组成国家机关的人民代表B.公民有被选举为人民代表的权益C.公民可以任意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人民代表D.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最重要的权益)ABD10.我国宪法规定,A. 公民有信教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其涵义包括(ABCD )B.公民有不信教的自由C.公民有信仰这种宗教或那种宗教的自由D.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11.广义的人身自由包括(A. 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害C.住宅不受侵害ABCD )B.人格尊严不受侵害D. 通信自由和通信隐秘受法律爱护12.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任何(ABC )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A. 国家机关 B 社会团体 C.个人 D. 政党ACD )13.以下各项符合我国宪法规定的是(A. 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判和建议的权益B.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公民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检举或者罢免的权益C.由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害公民权益而受到缺失的,公民可以要求赔偿D.公民不能捏造或者歪曲事实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诬告陷害14.以下各项不属于公民的社会经济权益的是(BD )A. 财产权C.劳动权B.受训练权D.科学争论自由权15.依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AB )A. 全国人大C.国务院B. 全国人大常委会D.最高人民法院16.以下选项中,应由全国人大打算的事项是(ABCD )A. 修改宪法C.设立重庆直辖市B. 建立澳门特殊行政区D.设立深圳经济特区17.依据宪法,国家主席可以行使以下职权(ACD )A. 公布法律C.提名国务院总理人选B 统领国家武装力气D. 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18.我国的中心国家机构包括(A.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ABCD )B.国家主席和国务院C.中心军委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19.以下机关属于地方国家机构的是(BC)A. 北京军区C.县人民政府B 香港特殊行政区立法会D. 区党委20.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BCD )的干涉A. 国家机关C.社会团体二,多项挑选题B 行政机关D. 个人1.国家性质反映的是( A )A. 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国家中的位置C.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人数多少B.社会精神文明的进展程度D. 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体系2.依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 D )A. 多党制C.两党制B. 一党制D.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3.我国宪法规定,(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A.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C.无产阶级专政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4.现阶段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 B )A. 统战部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八大民主党派中心D.中华全国总工会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B )”A 公民B 人民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工农联盟6.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D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各级人民政府B. 国务院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7.最能反映我国政治生活全貌的制度是( A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所属科室授课教师德育教研室韩迎春授课时间德教教授教育学学课学目重难方过标点点式程1.我国宪法关于治国方略的规定及依法治国的意义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行政法律关系要行政法律关系要素案例教学法学问结构第一节行政机关是国家实施行政治理的机关一,行政与行政法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与公共事物的决策,组织,治理和调控;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的组成:由宪法的有关规定,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组成;二,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要素(一)行政法律关系的含义对于任何一部法律来讲,都是行为规范,目的都是对某方面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明白行政法调剂哪些社会关系是我们学习行政法第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这就是行政法律关系;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对在实现国家行政职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之间以及行政主体和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力和义务关系;2.种类:从这个概念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是两种关系: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和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监督行政过程中的法律关系和行政治理过程中的法律关系;监督行政过程中的法律关系是内部行政关系,比如讲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等;这我们不多讲,只讲和我们联系比较亲密的行政治理过程中的法律关系,又称外部行政关系,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比如讲工商局吊销某企业的营业执照,税务局对某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予以惩罚等等,这些主体之间就形成行政法律关系;这里要重点结合行政治理过程中的法律关系来谈谈行政立法的目的;行政立法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由于行政法律关系有不对等性;就行政治理过程中的法律关系来讲,行政主体(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他们手中有行政权,这是国家权力,所以行政机关滥用权力,用行政权力来为自己谋取私利,将直接侵害相对人的利益,所以,外部行政关系处理不当,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对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分析来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懂得;(二)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这个概念的意思是行政法律关系应具备哪些要点,主要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1.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指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力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主要指的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这里重点强调并非行政主体在任何时候进行的行为全部是行政行为;区分行政主体的行为是否是行政行为,应以其职权性为要点,也就是看行政主体的行为是否是在行使国家职权;这是行政主体能成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一个必要条件;比如讲工商局吊销企业的营业执照,是代表国家在行使权力,因而形成行政法律行为,其主体是工商局和企业;但当工商局去某家具城购买50 套办公用品时,它并没有利用手中的行政权,也就是不是行使职权,很明显,就不形成行政法律行为,而是以后要讲的民事法律行为;这与工商局去检查家具城的假冒伪劣产品完全是两码事;假如行政机关以行使职权相威逼,要求家具城低价出售办公用品,这就是滥用职权,是违法行政;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职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治理活动,并独立承担法律后果的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我们在明白行政主体的范畴,应重点抓住这一概念来分析:(1)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应区分于行政机关将自己的权益托付给其他的机关,受托的机关是以托付机关的名义行使行政权;所以行政主体是托付机关而非受托机关;(2)政主体是一个组织这也是要重点区分的要点;比如讲,公务员行使行政职权是以所在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的,代表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所以,行政主体是公务员所在的行政机关,而非公务员;(3)行政主体应在行使行政权时才是行政主体。
《法律基础—刑法》PPT课件
刑法的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 得定罪处刑。简言之,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 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类推
---罪刑法定原则还禁止溯及既往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举例: 故意杀人罪侵害的一般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整体 故意杀人罪侵害的同类客体--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故意杀人罪侵害的直接客体--人的生命权
犯罪的客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 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 其中, 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的要件。
举例
1998年5月12日晚上9点,小王携带大号水果刀一把,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 路,对一中年妇女实施抢劫,共劫得人民币780元。 要确定小王是否构成抢劫罪,就要考察小王是否具备下列事实要件:
1、小王年满14周岁且精神状态正常; 2、 小王的行为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所有权; 3、小王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4、小王用暴力或威胁的方法当场劫取了被害人的财物。 上述事实特征如都具备,则可认定小王构成抢劫罪。如缺少一项或有一项不 符,都不能认定小王犯了抢劫罪。与此相反,在本案中,小王的行为还具 有的时间、地点、犯罪对象、工具等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小王是否 构成犯罪、是否构成抢劫罪都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它们仅仅对量刑具有一 定的影响。所以,这些特征均不是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案例
小王是小学教师(25岁),一日带数名小学生外 出游玩。途中一同学不慎落入一臭水坑中。小 王拿一小竹竿量了一下水深,量得水深约120 公分。小王高声呼救,但却不肯下水救人。等 到附近的农民赶到将小学生救起时,小学生已 被溺死。
法律基础题库(刑法)
法律基础题库(刑法)一、单项选择题1.某日,黄某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恰遇平日与己不和的刘某,黄某即唆使其带的狗扑咬刘某。
刘某警告黄某,黄某继续唆使狗扑咬刘某。
刘某边抵挡边冲到黄某面前,拿石块将其头部砸伤,黄某见头上流血,慌忙逃走。
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 B ) A.紧急避险B.正当防卫C.防卫过当D.对象错误2.某甲和某乙合谋盗窃一电器仓库,由某乙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数日后,某乙将配制的钥匙交给某甲,两个人约定当晚12点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
晚上,某乙因腹部疼痛能忍,未到现场。
而某甲如约到现场后,因未等到某乙,便用“万能钥匙”打开库房,窃得手提电脑二部,价值人民币2万元,销赃后得赃款13万元。
事后,某甲分3000元给某乙,某乙推脱后分文未取。
某乙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D )A.不构成犯罪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D.与某甲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3.下列哪种情形应当受到追诉期限的限制?(B )A.在人民法院受理了齐某自诉汤某故意伤害案件以后,汤某离家杳无音信B.丛某因出国而未在法定期限内对钟某侮辱案提出控告C.薛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声称自己被抢劫,因薛某说话颠三倒四,接案人员对其报案有怀疑而未立案D.秦某得知与其共同诈骗的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逃离居住地藏匿4.施某犯贪污罪,被判无期徒刑。
服刑12年后(一直未获减刑),因表现良好而获假释。
在假释考验期内的第6年,施某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被判刑9年。
根据《刑法》规定,对施某应撤销假释,按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理。
对施某应适用何种刑罚幅度或刑种?(D )A.应在9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B.应在9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C.应在12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D.应决定执行无期徒刑5.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将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
法律基础知识—《刑法》题库[1]
法律基础知识《刑法》经典练习题库试题1: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A: 构成犯罪的行为B: 一切违法行为C: 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D: 触犯了刑律的行为答案: A试题2: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A: 宪法B: 民法C: 行政法D: 侵权法答案: A试题3: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A: 有期徒刑B: 管制C: 剥夺政治权利D: 拘役答案: C试题4:刑事诉讼法属于()。
A: 程序法B: 实体法C: 特别法D: 临时法答案: A试题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
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
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 市公安局B: 区治安联防队C: 区公安分局 D: 李某答案: C试题6:甲方主动携带邻居5岁小孩进入山中狩猎。
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孩子,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
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甲的行为属于()。
A: 故意杀人B: 意外事件C: 过失致人死亡D: 不构成犯罪答案: A试题7: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 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 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C: 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D: 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答案: C试题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 A试题9: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
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
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便被弃了杀害行为。
甲的行为属于()。
A: 杀人中止B: 杀人未遂C: 杀人预备D: 不构成犯罪答案: A试题10: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加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法律基础第六章 刑法
23
分析: 赖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论处。理由 是:
(1)赖某打击便衣警察的行为属于假想防卫,应当 负刑事责任。
(2)赖某对便衣警察的伤害行为是故意的。在本案 中,赖某对便衣警察是否为侵害人的同伙在认识上有过失, 但对便衣警察的伤害行为却是故意的,而不是过失。 (3)赖某没有认识到便衣警察的身份,主观上没有 妨害警察执行公务的故意,不能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
32
分析案例 甲、乙、丙、丁四人共谋在某工厂出纳员去 银行领回该厂全体人员工资时实施抢劫。届时甲 因事离不开身未前往。乙、丙、丁同赴现场,抢 走了7万多元。 问:甲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33
共同犯罪人
共同犯罪人
主 犯 从 犯 胁从犯 教唆犯
34
马某未到作案现场是否构成犯罪? 一天,马某趁本村一户村民男主人不在家之机, 让两名外地青年化装,并指引他们来到该户村民的住所 ,让他们冒充债主,以索债为名将该户村民家的彩电拿 来给他。两青年进入该户,采取持刀威胁、殴打等手段 ,将该村民的妻子、女儿绑起,而后,劫走彩电一台, 交给马某。不久,此案被公安机关侦破。 你认为本案是否属于共同犯罪?谁是共同犯罪人 马某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35
分 析 案例
被告人甲,男,18周岁;被告人乙,男,19周岁;被 告人丙,男,14周岁;被告人丁,男,16周岁。1996 年4月9日,四被告人在公路上遇见两名行人,甲、乙 、丙将二行人拦住,甲和乙手持匕首,威胁二行人拿 钱,遭拒绝后,甲、乙、丙对二人拳打脚踢,甲抢走 手机一个,乙抢走人民币2000元。被告人丁站在一旁 没有动手也未帮腔,尔后一起逃走。
15
三、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的主观方面,也称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主 体对自己实施的行为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状 态,它包括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犯罪的目的、犯罪 的动机等内容。
《法律基本知识》教案讲课教案
2012《法律基本知识》教案重庆建材技工学校《法律基础知识》教案学期授课进度计划授课学期:_____2012至2013年度第一学期________ _ 授课科目:法律基础知识授课班级:_________2011级 1,2,3班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 ________________ 教研组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务科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分配期末完成情况教案教学过程:新课讲授:一法的产生法: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渐产生的。
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相一致,法律有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
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从法律发展史来看,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只有透过各种法律现象,把握深藏其后的本质,才能深刻揭示法律的一般含义。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国家创制法律有两种形式:制定或认可。
a.制定即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度、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b.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a.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统治阶级不仅迫使被统治阶级服从和遵守法律,而且要求统治阶级成员也遵守法律。
2024版年度《法律基础刑法》PPT课件
《法律基础刑法》PPT课件•刑法概述•犯罪构成与要件•刑事责任与刑罚目录•常见犯罪类型及案例分析•刑法修正案与司法解释•刑法学习方法与建议01刑法概述刑法的定义与性质刑法的定义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以国家的名义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予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的性质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具有阶级性和法律性。
刑法的阶级性体现在其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为统治阶级服务;刑法的法律性则体现在其具有国家强制性,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刑法的适用范围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适用于我国领域内的犯罪,也适用于我国公民在领域外的犯罪。
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对刑法的溯及力问题。
刑法的溯及力,即刑法生效以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没有溯及力。
02犯罪构成与要件犯罪构成概述犯罪构成的概念指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的意义为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提供标准,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据。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犯罪主体的概念自然人犯罪主体单位犯罪主体包括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要求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要求具备独立的法律人格和刑事责任能力。
030201无罪过事件包括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要求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